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22066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5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05-06 00: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愛情的時差 2006-5-25
◎紀大偉
全智賢的《觸不到的戀人》描述兩個活在不同時間的人竟然可以通信,進而相愛。這個故事頗受歡迎(此片光碟叫好又叫座),甚至被好萊塢買走,由珊卓‧布拉克飾演全智賢的角色,而片中愛人就是她的老搭檔基努‧李維。
為什麼好萊塢要向韓國買這個「愛情時差」的故事,我無法了解。事實上好萊塢本身也拍了不少呈現愛情時差的電影。「超人」主演的《似曾相識》就是膾炙人口(包括台灣的五年級人口)的好例子:「超人」被一個來自歷史的老太婆拜訪,原來他曾經走入幾十年前的歷史,並且愛上當時的人(即後來的老太婆)。
許多電影研究書刊根本將《似曾相識》當做《回到未來》之類的科幻片來看待。
這種穿越時間邊界的愛情科幻片,香港也拍了不少,例如張國榮和梅艷芳的《胭脂扣》。梅艷芳為了愛情,從歷史跨入當代。在歐美,研究香港電影的學者和學生一定要看《胭脂扣》,重點倒不是在於愛情,而是在於時差。片中女鬼的「今昔之歎」,就是對於香港歷史的觀察,以及批判(梅的角色,對理想堅持;別的角色,與現實妥協──也就是說,梅的角色不懂現實,而別的角色不顧理想)。
將這些呈現愛情時差的電影並置,就可以看見時差的致命魅力:雖然愛人縱橫時空根本不合科學邏輯,但是不同文化以及不同年代的電影觀眾卻樂此不疲。
如果只有時差而沒有愛情,這些故事得以成立嗎?恐怕不行──只有愛情的力量才足以讓人穿透時間。(所以《回到未來》不只是科幻片,也是愛情片──愛情是最夠力的時間機器。)那麼,如果只有愛情而沒有時差,這些故事還有看頭嗎?答案也是不──正因為有時差,有了時代價值觀的衝突,這些故事的浪漫指數才夠高。如果愛情的兩造處於同一時間,就乏了戲劇張力。
為什麼愛情時差的電影受到「不理智」的歡迎?(「不理智」在此並沒有貶義)原來人們根本不想要「安於當下」,而寧可被「歷史的幽靈」偷襲。歷史幽靈可能是女鬼(《胭脂扣》),是老人(《似曾相似》),或是錯寄的信(《觸不到的戀人》)。就是死氣盎然,愛情才夠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