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40114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5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01-07 10: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母同样也不能理解我喜欢哥哥。或者说这些年我为哥哥做了些什么,我喜欢哥哥到什么程度,他们也都不得而知。也是不想让父母太过操心的缘故,没有和他们说太多的言语。
但是妈妈也依然会偷偷地看有说哥哥的节目。
记得央视放《天天故事会》那一期的时候,刚好是我要签工作面试的前一夜,实在忍不住,我打了个电话,找我父母看CCTV1做的节目,希望节目能做好,能让父母理解哥哥的好。虽然有荣迷说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了,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不这么认为,既然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群体,能尽量融入这个社会,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不能两全呢。我父母看了节目后,也没和我说什么,我照常面试,签工作,什么都没说,我再也不想问他们的看法了。包括这次的《人物》,我都提心吊胆打电话回去,问问他们最近是否有看电视,还好他们比较忙,但也难保在最后的重播中看见。看见了会怎么想,我不知道,再说还有一个黄磊,声情并茂,我父母一直都觉得黄磊不错,肯定也有不少人觉得他不错。
现在荣迷除了能温和地指出节目的错误,等待香港方面做出回应,还能做什么呢?
(来自百度荣吧的总结)
1.节目展示的那份遗书根本就是假的,当初曾在网上流传,但是后来早已被推翻。张国荣不可能写用简体写遗书,亦不会称唐先生为“唐唐”。
2.节目播放的张国荣和张曼玉梁家辉一起的访谈《星空下的倾情》是1997年初的,而不是节目所称的80年代。
3.张国荣从来没有正式出过自传,只是1985年在电台口述过一些自己的经历。
4.很遗憾,节目选择了拙劣的资料,司徒佩琪的《张国荣画传》是一本东拼西凑,抄袭严重,无视事实,八卦揣测严重的无良书籍。关于张国荣的纪念书籍,内容翔实可靠的是香港电影双周刊和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的那几本:《The one and only……Leslie Cheung》,《张国荣的时光》,《与他共度61世--张国荣的电影生命》,《张国荣的电影世界1.2.3》。
5.节目说张国荣在86年出演了<<英雄本色>>和<<胭脂扣>>"。只要真正看过的人都知道这两部影片不在同一年,<<胭脂扣>>是88年的。
6.节目说张国荣歌坛红了才在电影演主角,这话也不对,张国荣刚出道虽然时运不济,但是他只在《喝彩》和《失业生》做过男二号,同时段的《烈火青春》《鼓手》《柠檬可乐》《杨过与小龙女》《第一次》等等都是名副其实的男一号。同时《烈火青春》为他赢得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而《失业生》则被《电影双周刊》主办的电影评选活动(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前身)提名为“最佳男配角”。他早年在亚视的几部电视剧《浮生六劫》,《甜甜24味》,《浣花洗剑录》也都是担正的。
7.张国荣的英文名字Leslie Cheung被节目打错为Leslie Zheung。
8.节目中受访者判定张国荣心理成熟度不过十几岁,这似乎有欠考虑。
9. 张国荣去世前,有媒体报道怀疑他有抑郁症,但是他的经纪人从来没有和媒体透露过他有抑郁症。
10.张国荣去世前,根本没有媒体报道过他曾经自杀未遂。大家第一次听说他曾经自杀未遂的事情是四月一日后从唐鹤德口中得知的。
11. 张国荣从未说过陈百强使他受到羞辱的话。两人早年是好朋友,又同时存在竞争。张国荣受到过挫折,被观众嘘过,是因为那时形象过于前卫不讨喜,并不是因为有陈百强。
12.说张国荣和母亲关系不好这并不对。早年确实生疏,尤其是童年未能享受到足够的亲情,这也是两人的遗憾和心结。但是两人只是因为生疏,成名后,儿子想找回亲情,不断送礼物什么的,母亲却显得客气见外越发退缩,但并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张国荣是个孝子,母亲生病过后,他遍寻名医,想方设法逗老人开心,这是事实。
13.另外,节目说“因为抑郁症使他这样不男不女”,这样的论断非常可笑。“雌雄同体”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势,中国的梅兰芳和西方的大卫鲍伊都是如此。为什么到了张国荣这边成了“不男不女”?程蝶衣是个电影艺术形象,张国荣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更被《Time》称为『Tops on Fashion and Passion』,日本《朝日新闻》誉他为「天性之表演者」。这些艺术探索,为什么到了本节目中,就定论成了“因为抑郁症使他这样不男不女”呢?
张国荣生前面对不公正的媒体曾经直言:“YOU CAN’T PUT WORDS IN MY MOUTH!
THIS IS MY LIFE, HOW DARE YOU JUDGE ME!”现在他已经去世了,
但是人们仍然对他存在很多误解,希望节目能公正的对待他,而不要加深这种误解,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