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83|回复: 18
收起左侧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08-20 23: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午夜星空在 2004/08/28 03:09pm 第 1 次编辑]


这个帖子是对午夜星空在文章区一个帖子的链接补充,文中提到一些香港台湾电影史上的重要电影作品。因为与哥哥本人没有直接联系,放到动漫区收藏。此帖的资料谢谢TT的辛苦搜集,小午不胜感激

[color=#E6E6FA]tijamo: k斑斑,这个是你老婆要的资料帖子,先放着.千万别删除了,免得被她k,k,k,k,k ^_^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0 23: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8:27pm 第 1 次编辑]

第一部分   1993年度台湾影评人协会评选出台湾十大国语片相关资料
一,<霸王别姬>     将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感情悲剧巧妙结合于中国近代史.
二,<喜宴>      成功地以喜剧手法讨论和沟通各种问题.
三,<笼民>      以黑色幽默手法指出香港地层市民笑中有泪的笼屋生活.
四,<戏梦人生>      经由偶戏大师反映时代变迁, 突破电影既有形式尤其创作勇气.
五,<诱僧>      风格化的历史片,取景与美术均有出色表现.
六,<秋月>      写九七之后, 香港仅存物质, 而精神文明丧尽的荒漠, 令人动容.
七,<画魂>      籍女画家的生平反映女权艺术及创作真谛.
八,<天台的月光>      成功地表现现代男女的寂寞彷徨.
九,<新不了情>      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把一个通俗故事说得十分动人.
十,<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      以极红的颜色呈现旧女性婚姻之悲,很有设计.

喜 宴 ( The Wedding Banquet)
制片:中国台湾
导演:李安
主演:赵文瑄      金素梅      Mitchell Lichtenstein      郎雄      归亚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定居美国的高国伟 (赵文暄饰)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和恋人Simon (Mitchell Lichtenstein 饰) 非常恩爱,一起住在纽约的曼哈顿。高国伟远在台湾的父母(郎雄、归亚雷饰)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他们不断地催促他结婚承继香火。时逢高国伟的公寓里借住着一位来自大陆的非法女移民顾玮玮(金素梅饰),于是Simon建议国伟和玮玮结婚,既安抚国伟的父母,又能使顾玮玮拿到梦寐以求的绿卡,而且可以继续保持Simon和国伟之间的同居关系。这个看似万全之策的花招却引来了更复杂的事端,国伟的父母闻知喜讯欣然来到了纽约,为儿子操办喜事。于是各种各样的情感纠纷、人际冲突,在一个热闹忙乱的中国式喜宴背后展开。
      带有强烈的中国色彩的婚礼举行了让国伟的父母很是欢心,但国伟和玮玮被闹洞房的一帮年轻人整到一张床上而且脱了个精光。玮玮耐不住对他的爱慕,趁势将生米煮成熟饭,不久有了身孕。SAM和国伟当着一家人的面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却未料到高父懂英文,犯高血压进了医院。但双亲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玮玮还想要读书,又不忍堕胎,决定让国伟同SAM来承担抚养的责任。国伟于是同玮玮找到正打点行装,准备黯然离开的SAM,结果三个人终于破涕为笑。一转眼,伟国的父母离开美国,分别时,二老的表情显得难以言喻的深沉,而国伟、玮玮和SAM却是一样的愧疚,一样的无奈,却又同样地怀着一份希望。
【简评】
      《推手》、《喜宴》都是李安获得1990年台湾新闻局辅导金优良电影剧本的作品。《推手》始终让人感受到一股化不去的无奈和悲凉,而《喜宴》却以轻喜剧的手法铺陈,后半部逐渐切入中国式的亲性抒写,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道德冲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复杂的人际情感纠葛进行解析,反映了传统中国封建父权下家庭中两代人对性、爱和传宗接代的思想冲突,纳入更多较为敏感的社会边缘性话题,如同性恋和非法移民问题。影片并不是采用尖锐的社会指向和批判,而是充满温馨、轻松幽默的家庭气氛,掌握适切,引起观众共鸣。同性恋的题材在国片中较为少见,李安的影片中编导对同性恋和异性恋寄予了同样的包容和关注,他们并不刻意强调同性恋的“特殊”,以一种温和平常化的方式描述片中两个男人的同性恋关系,最后被保守的父母接纳,朔造了善解人意的同性恋人和理解宽容晚辈的父母亲的生动形象。
      就文化而言,《喜宴》是一部关于认同问题的喜剧。认同一直是台湾历史中最重要但人人三缄其口的论题。在这部电影中,文化、国家、家庭以及个人的认同问题都交错在一起。一个同性恋的台湾儿子、他的外籍同性恋人,以及一个从大陆来的假太太,恰巧隐喻了两岸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微妙关系。此片1993年荣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使美籍华人导演李安在国际影坛上获得了普遍的认同。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0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8:32pm 第 3 次编辑]


笼   民 (Cageman)
导演/监制∶张之亮
出品/发行∶影幻制作有限公司、银都机构有限公司(1992)  
执行/副导演∶柳瑞雄、邓荣耀
编剧∶黄仁逵、钱耀恒
摄影∶林国华      剪接∶张兆熙      音乐∶包以正
演员∶黄家驹      李名炀      乔宏      谷峰      廖启智      
         胡枫      泰迪罗宾      刘以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香港弹丸之地,人口稠密,虽有东方之珠美誉,在高楼大厦的背后,也有罐中沙丁鱼似的贫民窟──众多老弱贫苦聚集在旧楼床位,各以铁丝网围住,密密麻麻困在一屋,一张床位犹如一座笼子,谓之“笼屋”,自成每个笼民的独居天地。号称“华厦男子公寓”的一幢旧楼,实为“笼屋”,蜗居着形形色色的下层市民,三教九流、无奇不有:卖假药的骗子、补砂锅的小贩、画符捉妖的道士、偷术高明的窃贼、孤苦伶仃的老头。笼民性格、职业各异,身世、爱好千差万别,象笼中的鸟儿挤来挤去、闹腾个不停,但相安无事,有时一人有难八方相助,象一家人。
      笼屋的日子原本平淡乏味如一潭死水。可是,某日房东突然派律师来宣布收回楼宇另作他用,限令笼民们在期限内搬走。笼民不为诱人的搬迁费所惑,坚决抵制,表示要与笼屋共存亡,把律师轰了出去。笼屋房东转而勾结议员,让其以了解民情为名打入笼屋,得为民请命之名,行挑拨之实。议员当众宣布要身体力行深入笼屋,当3天笼民,与民同甘共苦,为民解决实际困难,一时成为头条新闻。3天即逝,议员告别笼民,房东的律师手头已有了一份笼民愿意搬迁的签名单。原来,议员在笼屋以厚利怂恿一笼民骗得一批笼民的签字,以达到驱赶笼民出笼屋的目的。笼民群情激愤,偷回名单,这才扭转了被动局面。一场虚惊之后,笼民们又过起了按步就班的笼屋生活。然而,市民政部贴出了布告:40年以上的旧屋全该拆除。强行拆迁之日,笼民们携手反对政府的清拆行动,把笼屋封锁,可全副武装的警察及消防队员们还是破门而入,把自锁笼内的一个个笼民拉出扛走,一声爆炸,笼屋变成一片灰烬。在一片喧嚷漫骂哭喊中,笼屋在规划环境下的大环境中,终成都市中的历史陈迹。
【简评】
      《笼民》是一部发人深省而且制作极其认真的影片。它触及到香港社会的最底层,导演将影片用黑色幽默包装,于同情中夹杂着批判,以写实的调子描述笼民可笑而又可悲的生活。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大环境中一群命运处于被逼迫状态的人。全片人物甚多,但每一个人物都各有特色,可以说代表了社会下层的不同人种,如刘洵和乔宏是旧思想的代表、黃家驹及刘以达是年青反叛一代的代表、谷峰和黃志强等是老辈、李名炀是旧社会的大地主型人物、和泰迪罗宾属于市僧,再加上讽刺时弊的剧情,笼屋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虽然电影的主题相当严肃,导演亦处理得甚具人情味,非常感人。演员方面也演得非常出色,重心人物如乔宏和黃家驹等都能掌握到角色的精髓,尤其黃家驹令人眼前一亮,遗憾此片亦是他的遗作。
      电影的目的除了是娱乐大众外,亦可以是代表一种现代文化,《笼民》独特的视角,引起了社会对平民生活的普遍关注,也客观地反映了这一阶层群众思想上的弱点,即对政府的理想化的依赖和期望。当笼屋最终被强制拆除时,这种幻想才最终破灭,心中的最后星光也即刻灰死黯淡,引人深思。为此,《笼民》斩获4项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以及最佳男配角廖启智,实在可谓是实至名归。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0 23: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8:40pm 第 2 次编辑]


《戏梦人生》(The Puppetmaster)
出品:欢乐无限有限公司(1993) 台湾
制片:邱復生,张华坤,张华福
编剧:朱天文,吴念真
导演:侯孝贤
音乐:陈明章
主演:李天禄      黄倩茹      林强      杨丽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李天祿在《戏梦人生:李天祿回忆录》中说:“国民政府上台后不久,和日据时代一样,规定每场〔布袋〕戏开演前一定要先演二十分钟的宣传戏,否则不准演出。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事情,现在想起來还会觉得好笑,日据时代为日本宣传时要说天皇、大日本帝国的好处;光复后变成宣扬国民政府的名声,还要批评大陆那边的政权有多腐败,老百姓的生活有多可怜,除了演出的剧名不太一样之外,其他的有什么两样,有时候我还会弄混,观众大概对宣传剧习以为常吧?或者他们根本分不清?只要有戏看就好。”
      这就是《戏梦人生》的故事,台湾导演侯孝贤所导的“悲情城市”三部曲中的一部。影片以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作为叙事主线,采用李老先生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交织的手法,用布袋戏演出了人生的咸酸苦甜,悲欢离合。
【简评】
      《戏梦人生》的片头,是一段历史性的文字:“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给日本。自此日本統治台湾五十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結束。”而李天祿在片中的敘述,以“今天我们台湾能够光复,就是为了这样的起因”來做结束,同样是说明台湾历史的一句話。影片就经由他的一生,以半记录片的方式为台湾作史。不同于正史的是,他的人生观与历史观没有明确的国族区别,只是一个个的人在不可捉摸的命运里存活。他所叙述的历史因此带有嘲弄的意味,冠冕堂皇的文字,却空洞虛假,连国族和国族的认同也是一样地不定,丧失了意义。仿佛人生也像一具布袋戏傀儡,在命运之神的掌握下,演出他的一段“戏梦人生”。李天禄的个人经历,使观众对于“日据时代”的台湾有了新的思考,历史对于个人的独特意义,也让历史从虚幻的记录和想象中变得有了人的生活气味。
      此片于1993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录音三项大奖。从技术上来看,这是侯孝贤拍摄的第十一部长片。侯孝贤几乎完全放弃了特写和移动摄影,通片均由固定机位的长镜组成(全片镜头的运动不超过五次),而侯式“一场景一镜头”的风格也在本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充分考验观众耐性。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0 23: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8:46pm 第 1 次编辑]


《诱僧》
监制:泰迪罗宾
导演:罗卓瑶  (1992)
编剧:方令正 李碧华
音乐:刘以达
主演:陈冲   吴兴国   张丰毅   李名扬   卢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唐初,天下甫定。石彦生将军为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之护卫,深受公主红萼青睐。秦王李世民之护卫霍达参与策动玄武门之变,欲说服石投入世民麾下未果。玄武门之变既生,石因洞悉内幕、不甘俯首称臣被多方追杀,遭朝廷通缉,公主红萼亦因救他身亡。走投无路之际,石剃度为僧,埋名古刹,清修度日。一日,一酷似红萼的寡妇前来要求剃度,令石幻像丛生,古刹之中一时迷乱交织。最终,女子露出真正面目,原来是朝廷派遣来的杀手…阴谋、追杀与情欲冲突最终将如何化解??
【简评】
      在权力的争夺战中,不知有多少无辜者成为牺牲品,勇士、抑或红颜,他们只是君王手中的一颗棋子,逃不脱被受控的领域。玄武兵变,大背景铺就与众不同的红尘路。大将卷入世事纷争的漩涡,抽身世外靠的却是一个女子,而这份剔透如水的纯情因公主的惨死嘎然而止。一切来得匆匆,匆忙地剃度为僧,匆忙得来不及对冷艳的青绶夫人的色诱作出反应。他或许把她当作公主,又或者根本心知肚明地无法抵御不死的凡心。清修养的是身,而心依旧不愿辨别是人是鬼、是忠是奸,人性使然,是福是祸或许只能靠老僧的一记当头棒喝。
      《诱僧》原作者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她的写作惯常在不同时空中自由穿插,想象狂放,流逸华彩。影片基本保留了李碧华作品的主要特点,风格妖艳妩媚,暖睐却不落俗,色彩光影运用充分体现了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魅惑,渲染出极为诡秘艳丽的画面感。而片中陈冲饰演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此片荣获1993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0 23: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8:50pm 第 1 次编辑]


《秋月》
导演:罗卓瑶
出品:香港 (1994年)
演员:永濑正敏      李佩惠       蔡少云
音乐:刘以达
【简评】
      尽管刘以达为罗卓瑶电影《诱僧》做的配乐更有名(获得了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但是这部清淡的电影与片中清淡的音乐,更令人怀念。刘以达将二胡、古筝等民乐和电子音乐融合在一起,纯净美好的声音,让人安静下来,一部难得得清新的影片。此片荣获1992瑞士卢卡洛电影节“金豹奖”。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0 23: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8:54pm 第 1 次编辑]


《画魂》
出品: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金鼎、龙翔(1993年)
导演:黄蜀芹            统筹导演:张艺谋
编剧:王淑英、林丽音
原著:石楠
主要演员: 巩俐   尔冬升     达式常     沈海蓉    张琼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讲述的是中国女画家潘玉良的一生。1914年,安徽某老城名妓千岁红陈尸雪地,她的贴身丫头玉良被逼接客,喝下了导致她终身不育的六神茶。在一次宴会上,玉良的歌喉吸引了年轻的新任海关总督潘赞化,在玉良被污辱后找到他时收留了玉良。迫于舆论压力,潘赞化辞掉职务,与玉良在上海结婚。潘玉良对画画表现出了非凡的兴趣和天赋,她考取了上海美专。但学校不久因刘海粟校长招收女裸体模特,为社会所不容,美专关闭。玉良自画裸体的创作,名为《浴女》。后玉良赴巴黎留学,精心研修绘画和雕塑。1927年,《浴女》在巴黎最盛大的艺术节上获奖,但她却拒绝了挽留,执意回安徽赞化的老家,共享天伦,并创作油画《我的一家》。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聘请她执教,在南京她举办个人画展,因《浴女》而遭市民冲击,赞化也离开了她。玉良返回巴黎,勤勉作画不已,噩耗传来,赞化老宅起火,烧毁了《我的一家》,赞化也因病去世。潘玉良以惊人的执著在巴黎再次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成功。至1977年,潘玉良不慎在窗前坠地辞世,葬于法国蒙巴拉斯墓地。
【简评】
      《画魂》拍摄于九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大陆受到西方思想和传统思想双重冲击的时代。同影片主角的命运相似,影片本身就拍摄中使用了侧面全落影响遭到各种争议,而各界报道的关注也从演员和导演的技术转移,讨论更多伦理和社会视点,不乏炒作之嫌。除此之外,被炒作最厉害的巩俐在此片中并无太多可鉴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1 0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8:57pm 第 3 次编辑]


天台的月光
1993出品

导演:区丁平
主演:梁家辉      叶玉卿      吕良伟      李婉华      陈令智      吴大维

【内容简介】
      男主角刘正文(梁家辉饰)是一名警察,当他正因为搭档何肥通风报信放走一名罪犯后自杀而难过时,他与收银员叶晓桐(叶玉卿饰)相识。晓桐自带一个三岁儿子生活,偶遇一男子,以为可以托负终身,谁料对方是个骗子。此时她碰见了刘正文,带她去报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骗子还没捉住,晓桐的父亲去世,晓桐重新找了一份专职卖车的推销工作,可是她一窃不通。刘文正屡次给与她帮助,教她掌握了汽车的基本性能,并成功地推销了一辆车。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两人之间的友情不断升温,正当两人感情就要进一步突破时,晓桐的丈夫史波(吕良伟)突然归来。晓桐非常困惑,不知所措。她走上天台,坐在月光下左思右想,谁知刘正文同样呆坐在那里,为自己的爱情而踌蹰,四目交投。最终,两人终于下定决心,走到了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7 2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9:02pm 第 2 次编辑]


新不了情
导演:尔冬升
主演:刘青云      刘嘉玲      袁咏仪       冯宝宝      张艾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阿杰是个怀才不遇的音乐人,终日郁郁不得志,在彷徨潦倒日子中独自搬往一个破旧单位居住。他认识了性格开朗的庙街艺人的女儿阿敏。阿敏虽自小患有骨癌,可是天性活泼乐观,对生命充满了执着。在她的影响下,阿杰逐步寻回失去的信心,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两人情愫渐生,都觉得从对方身上找到了爱情的感觉,但阿敏的病再次恶化,残酷的死神破灭了他们梦想,令她失去以往的坚强意志,变得脾气暴躁。在阿杰和母亲、街坊邻居的鼓励下,阿敏重新振作起来,但天意已定,阿敏还是被病魔夺去生命,剩下一份不了的深情留给阿杰,留下永恒的遗憾……
【简评】
      天地不老,今生不了,情未了。
      
      这是一个并不特别少见的爱情故事,影片投拍时也并不为人看好,认为在商业上不会取得成功。结果却出乎意料,票房达到3000万,是开埠以来最卖座的香港文艺片,同时在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得到七项大奖。或许,大家都以为都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对爱情已经麻木,而没有了爱情的思想必然是幼稚而又脆弱的,拒绝再相信任何的梦想和童话。但事实证明了在人们已经世故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新不了情》成就了都市人的这个梦想。
       “爱情就是希望,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 生命如此的寻常,而爱情就是希望,无论那结局多么悲伤。看到阿杰由颓废而至振作,阿敏由开朗而至暴躁,再到安祥,观众不能不感叹:生死也许只相隔一瞬,但生命的每一秒里都需要有爱伴随。“不了情”,它除了包含友情、亲情和爱情,更重要的是弘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鼓励的精神,以及在困境中不畏艰辛的斗志。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7 2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4/08/27 09:10pm 第 1 次编辑]


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
出品:汤臣电影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
出品人:汤君年
监制:许枫/许彬
导演:叶鸿伟
主演:艾敬      杨洁玫      王秀玲      吴佩瑜      张英      丁维敏
【内容简介】
      至二十世纪早期,中国女子的社会地位仍然极其低下,婚嫁不由自己决定,婚后吃饭不能上桌,也没有反抗丈夫暴行的权利,充其量只是婚姻家庭中的一種没有尊严的“工具”。万一与别的男人偷情,还必须面临被活埋的命运,于是,在未出嫁的女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愿望——逛花园。在“花园”里,女孩子们可以吃好穿好,活得好,生孩子不痛苦,不喜欢的男人可以随时换掉,女人的地位远远高于男人。但是,"逛花园"必须选在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中国传统观念中最接近衔接的日子。
      于是,五个女孩,同住一个村子、一起长大、一般贫穷,也一样有着灼热的生命力的女子,就这么约定一同前去!这个电影讲的便是五个相约去"逛花园"的女子身上发生的故事。
【简评】
      影片仅仅态度单纯地向千年以來的中外女性致敬,將女性視为与男性同等看待。虽然朴实,但故事显得真实,是一部诚恳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7 2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1995年度香港选出"十大最难忘港产电影"
一、《帝女花》      (龙图1959年导演, 任剑辉, 白雪仙主演)
二、《人海孤鸿》      (李晨风1966年导演, 李小龙, 吴楚帆主演)
三、《可怜天下父母心》      (楚原1960年导演, 冯宝宝主演)
四、《精武门》      (罗维1972年导演, 李小龙主演)
五、《半斤八两》      (许冠文1976年导演, 许冠文, 许冠杰, 许冠英主演)
六、《投奔怒海》      (许鞍华1982年导演, 林子祥主演)
七、《警察故事》      (成龙1985年导演, 成龙, 林青霞主演)
八、《英雄本色》      (吴宇森1986年导演, 周润发, 狄龙主演)
九、《胭脂扣》      (关锦鹏1988年导演, 张国荣, 梅艳芳主演)
十、《阿飞正传》      (王家卫1990年导演, 张国荣, 刘德华主演)

《帝女花》
主演:任剑辉      白雪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天上人间如梦如烟,好一幅今生前世图
      岚烟渺渺,仙乐筝筝,一对金童玉女来到凡间,欲结人间连理。玉女化身为明末帝王崇祯之女长平公主,金童投生为状元郎周世显。明末大厦摇摇将倾,清兵包围皇门,前朝后廷乱作一团。眼看大势已去,崇祯赐黄绫与老妻,又挥剑刃帝女。长平公主未死,在老臣家疗养,后又转至庵堂避难,恰遇郎君世显,世显上前相认,长平有意躲避。后在世显的真情诚意下,二人重续前缘。在月明之夜,临风玉树之下,二人含情默默,对月相拜,谛结美好姻缘。然后双双殉爱而去,在飘渺云烟中飞往天界。
【简评】
      此剧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虽属悲剧,但死后双双飞升仙界,淡化了它的悲剧色彩。这与《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程度有了一定的差别。着名女演员任剑辉串演男主角周世显,白雪仙饰演长平公主。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7 2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人海孤鸿》
导演:李晨风
主演:李小龍      吴楚帆
【内容简介】
      何思琪的妻子在战乱中被炸死,儿子在逃亡时失散。十年后,何思琪任孤儿院院长。某日在街头遇见少年小偷何三抢劫姚姓少妇的手袋,何帮助追捕未果。为替姚找回领取亡夫抚恤金的证明书,何多方探寻,终于找到何三的下落,并设法让何三从偷窃集团偷回了姚的抚恤金证明书。不久何阅报得知何三因偷窃事发被捕。何思琪从少年感化院保出何三,带回孤儿院进行教育。一日何三自孤儿院潜出,前去探访曾抚育他的奶妈五姐,路上与姚姓少妇相遇。姚误认其仍同扒手集团来往,二人发生争吵。扒手集团首领过江龙获悉何三踪迹,胁持何三共同绑架富商张吉祥之子。何思琪在了解事情真相时,得知何三是其失散多年的儿子。最后,何三逃出匪窟,父子团聚,协助警方破获了犯罪集团。
【简评】
      《人海孤鸿》于一九六零年拍成,是已故著名影星李小龙的代表作品之一。李小龙在片中饰演一个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两者建立了一份感人而密切的如父子般的关系。最后的结局在今天看来有些落于俗套,但就当时而言,由师徒而后父子的关系转变并不生硬,近半个世纪过去,仍令人感动。此片2001年11月曾经在多伦多香港艺术节上作为经典粤语电影在闭幕式上放映。香港驻多伦多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余吕杏茜发言称,“这套电影充分反映出战后香港人为生活而奋斗的经过。就如李小龙由天才童星到成为影坛巨星一样,香港的电影也已经突破了本土的界限,在国际影坛上绽放出异彩。”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7 2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可怜天下父母心》
出品:香港 (1960年)
编导:楚原
主演:张活游     白蕊     冯宝宝
【内容简介】
      小学教员陈志康因一时仗义执言而失业,其后又面临着找不到工作、女儿去世、小说被退稿等一系列打击,一直丧失了生活信心,但最后他还是鼓起勇气承担起为人父的责任。
【简评】
      失业对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来说,是个可怕的现实。影片反映了当时社会饥寒交迫、疾病缠绕的惨况,以及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中,一个普通的香港家庭做出的挣扎和努力。片中女儿们为母亲(白蕊饰)治病,白蕊与陈志康(张活游饰)争辩是否自杀等情节,感情真挚、细腻动人,都有写实的笔触。本片的导演楚原一九三四年生于广州,其父张活游是著名演员。楚原的成名作首推《可怜天下父母心》, 另一部为人津津乐道的影片是1973年执导的《七十二家房客》。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7 2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精武门(Fist of Fury)
出品:香港(1972)
导演:罗维
主演:李小龙      苗可秀      田丰      魏平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1908年,上海细雨霏霏,精武宗师霍元甲的葬礼正在风雨中举行。霍元甲爱徒、高足陈真(李小龙饰)惊悉噩耗,回沪奔丧。深夜,沉浸在悲痛中的陈真为师父守灵,他不能相信师兄们告之师父去世的原因是肺病加感冒,发誓一定要抓出真凶。第二天,霍元甲的追悼会正在举行,日本武馆的武士闯入精武堂,送来一块写着“东亚病夫”的牌匾,对中国人大加侮辱。次日,陈真扛着匾到日本道场击败众日本武士,威严地宣布: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此后陈真闭门为师父守灵。深夜,陈真无意中听到后院厨房里冯管家与田厨子的对话,原来他们奉日本武馆馆长铃木宽(桥木力饰)之命下毒害死了霍元甲。愤怒的陈真破门而入处理了这对日本奸细,之后独闯虎穴,杀死日本武馆馆长助理吉田(冯义饰)与请来的俄国武功高手皮罗夫(罗伯特·贝克饰),最后,与谋害师父的元凶铃木宽展开殊死搏斗,为师父报仇雪恨。陈真回到精武馆,日本人伙同租界巡捕与各国洋人包围了精武馆,陈真为保护众师兄弟,大义凛然走出武馆,怒吼着凌空跃起,迎向射击他的枪林弹雨……
【简评】
      每一位看这部影片的人都会忍不住热血沸腾,除了对李小龙的精湛武艺的赞赏外,更多的是对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喝彩。在一个动荡与屈辱的年代中,陈真所代表的已不是他本人,而是更多在政府妥协的大环境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抗争的无数平凡的民众。除此之外,《精武门》的拍摄年代正属于香港影坛的低潮期,此片获得的惊人票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挽回了整个电影事业的颓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4-08-27 21: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电影资料(切勿删除)

《半斤八兩》(The Private Eyes)
出品:嘉禾、许氏  (1976年)
监制:鄒文懷
编剧/导演:許冠文
主演:許冠文(黃若思)    許冠傑(李國傑)    許冠英(雞泡)    趙雅芝(Jackie)
                  石 堅(九叔)      吳耀漢(吳沙展)     盧慧芝(周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容简介】
      万能私家侦探社社长黃若思见李国杰智擒小偷,便雇用之。黃与李合作屡破奇案,生意滔滔不绝。而后连同职员鸡泡为多位客人侦破案件,期间当然搅笑连场。!
【简评】
      《半斤八两》属于香港早期经典喜剧之一。鬼马双星许冠文、许冠杰加上许冠英,三兄弟以喜剧形式演绎60到70年代香港经济处于发展阶段时,打工仔艰苦挣扎的生活。这段时期,作为香港历史的共同缔造者,都市打工者面对繁重的工作,几乎没有星期天。片中的厨房大战与做运动,在引人发笑之余,宣泄出打工仔的不满和他们在无假期生活中的自我调剂。片中的主题曲《半斤八两》,至今仍为不少香港市民琅琅上口,而片中所反映的乐观生活态度也是香港人的真实写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