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荣南南
收起左侧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小楼与小石头 * }6 `9 u. d; k: \% B& T1 r
  
5 v7 r1 S6 t. W& k) R2 i  享有“武生宗师”盛誉的京剧名家杨小楼,与影片中的“段小楼”,名字仅一字之差。 7 N+ r, V) `$ ^0 o4 ]9 L! X5 P
  
  M, c) r. R) _+ O  杨小楼系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自幼入科班学艺,习武生。二十四岁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后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结拜》等。   c1 O5 G( G! U! G8 t0 b
  ' G  K4 V- b* _7 _. L% @
  而位列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在其少年时代有着和影片主人公一样的小名儿——“小石头”。 2 Q3 Q5 h5 h6 j$ e9 `8 g8 k1 O
  2 w* M) s7 `4 ?- u! M( |/ X
  袁四爷
5 N' v& n+ a, A/ G9 u  : x3 a; F+ ^# }# Y" l. V2 }, D
  据《霸王别姬》原著小说作者李碧华之言,片中袁世卿一角的原型,是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寒云。& {$ X5 Q! B1 k( ~
  
7 W7 V3 @& o+ N  袁克文(1890—1931),字寒云,袁世凯的二儿子,系袁之三姨太、朝鲜人金氏所生。 1 S) y0 j2 p& g' ^4 k# S- U
  
* H! _7 k# }9 v  C4 B& V/ C  袁克文自幼聪明过人,擅长书法、作诗、填词、写文章外,还爱唱昆曲,小生、丑角都扮演得很好,拿手好戏是《长生殿》、《游园·惊梦》。袁世凯对他有些偏爱,一度想立他为“太子”,因此造就了袁克文挥霍、任性、骄奢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来。
$ Y  I1 z) }7 P' N. X, p0 s1 D 2006112125410574_1140229348.jpg ( Y: U7 ]" x3 \9 w8 z
青木正儿 ; B5 j3 c2 A6 b9 Y0 S# O  b7 y
  : q( R- n! h% l* k4 u3 M
  1919年4、5月间,梅兰芳一行三十五人,第一次赴日本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共演出十七天,献演了十九个剧目。这期间,日本文艺界知名人士,如内藤虎次郎、藤井乙男、青木正儿等,纷纷著文介绍、考订和评论梅兰芳的演出。 ! f1 N# s4 k3 ?' x) N. ]' P
  
2 d3 Z9 v3 ]+ l) y9 K& h. s  当然此“青木”非彼“青木”,此青木系日本著名汉学者、戏曲史专家,是日本汉学研究京都学派领袖之一。而影片中的青木,则是侵华日军酋领,二者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有趣的是,此青木的存在恰证明了蝶衣的一番话:“有个叫青木的,他是懂戏的。”“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0 [6 L1 \" r' J# X2 ]" T: n" \  
% M9 b4 _6 P" W: A. l3 h  溥杰
6 @& v. k6 K7 j/ r, e( I; g  
6 R: J  Y' @3 m. e. E  影片《霸王别姬》开首处的片名题字,是爱新觉罗·溥杰的墨宝。作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无论从来历还是身份而言,他的题字都与影片颇为相衬。 , j1 v, z) _9 r- e9 [9 Q# X$ i
  6 F8 ^' ?  q- d  r$ D( x/ Y
  当然了,电影是电影,事实是事实,任何用电影角色来附会现实人物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影片对于这些史实的借鉴绝对不是为了影射任何人,但是将它们列举出来却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这部影片创作时的用心与严谨,其细致程度,已经到了“无一字无来处”、“无一景无背后文章”的地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 ]0 x1 [+ `' w* \4 t/ |& y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0: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第五·张国荣在影片中的京昆表演
( C. E7 `  R5 ?  
, ^/ k$ U* F9 Y6 ?1 `2 B  既然影片讲述的主要是昔时伶人程蝶衣的一生传奇,那么蝶衣在片中的几段京昆演出自然也是重头戏之一。 4 b. K- v+ u4 C; [7 q) S
  
( h+ u" m0 i1 Y  P% n2 G2 d  程蝶衣的扮演者、张国荣曾说:“我在戏中要演京剧,还要演虞姬、贵妃、杜丽娘的戏。虞姬是沧桑的,她跟着霸王打仗,但又有本身性格,感情变化大。贵妃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杜丽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怎样处理三个角色的性格,非常困难。”
9 E: D* l* ^5 V  q5 N3 D  
' _) Z' A# p7 ~0 W, D( d  为了演好这几段戏中戏,影片开拍前,张国荣先行赶赴北京拜师学习京剧表演。
! l$ P9 \) j# Z, R. a  4 j6 H. J5 e( B8 X$ Z
  担任他形体指导老师的,是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曼玲女士(她也是影片《霸王别姬》的京剧顾问史燕生老师的妻子)和刁丽,从身段到舞台调度基本上都按老派的典型设计,保留了梅派的原汁原味。
: d3 a9 s3 i5 S& l# x* M: a  " @5 T" Q8 ]% x) M' A4 ~9 Q
  给张国荣配唱的是如今硕果仅存的梅派男旦温如华,梅派讲究天然、讲究中正平和,在最朴素的唱腔里,渗透出典雅含蓄的中国古典之美。 / ?9 n, N1 u* W% K* y+ Q0 u+ h
  9 N  K! c; M% u$ u1 H
  为张国荣化妆的则是著名叶派小生宋小川。 2 A: [! b5 R. ~; x. W
2006112125558066_1140229427.jpg ' W8 l5 W7 f" C0 O5 B
  而张国荣本人,为了饰演好程蝶衣这一角色,不仅仔细看过梅宅布置,还买下《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认真研究,对京剧表演的程式术语,也细加钻研。在学戏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上午都会到北影厂练四个小时,回酒店还接着练。就连大家一起吃饭,他都在想着动作。甚至发烧发到三十八度九,还在坚持压腿。他说:“一切一切,都只为演好戏中人,戏中情。”
$ K. S# m6 }0 T0 L& k: V  7 e! ^0 B( T. j: L. Q
  因为素有表演天赋,加之后天受过一定的舞蹈训练,平日又爱好粤剧,与香港粤剧名伶白雪仙女士私交甚笃——故而在经历过数个月的京剧训练后,张国荣出色地完成了电影《霸王别姬》中那几段戏中戏的表演。
5 w# Q+ g  t! I. K  ! R/ Y( s. W* b) D. L
  《贵妃醉酒》一折,因为做工极其繁重,一般都是由具备武功底子的刀马旦应工,学戏多年的普通旦角,都不一定拿得下来,而影片中那一个“舒广袖”的旋舞卧鱼动作,却是由张国荣本人一气呵成演下来的,并没有经过后期剪辑拼接。 , r' m: j- ]$ w$ ?/ F) J
  
9 T4 Q! [% d( ~6 a  Z1 B  这出戏中高力士的扮演者,是一位京剧名家,号称“梨园第一名丑”,据说为人非常骄傲。拍戏那天他与张国荣搭戏,拍完之后悄悄问工作人员:“这个人学了几年戏了?”工作人员回答:“没学过戏,香港明星来着。”老先生大吃一惊,立即上前与张国荣结交,赞不绝口,并且约他有机会共演一出折子戏。张国荣高兴地答应了。
9 }3 p% K- H' g% u  
" P, o. }+ C0 p1 P+ q  而他在日本军阀堂会上演绎的那一折《牡丹亭·游园》,也颇为引人注目。这是一出昆曲,昆曲讲究一个“静”字,身段造手看似简单,实则要比京剧难演得多。而戏台上的张国荣,穿的是青布长衫,脸上半点脂粉未施,完全是清水素面。可是神气之间,活脱脱已是一个“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杜丽娘,为后花园的春色所染,喜不自胜,笑意盈盈于一双妙目,却又为大家闺秀的身份所拘,不让它满溢出来。
2 G! z0 l$ G- O% j, I5 v  
3 E6 O& L' ?4 K9 c6 @  毋庸讳言,对于一个并非自幼受训的演员来说,出演京昆名段,总有力不能及之处,而张的可贵正在于,他用一个专业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微妙的面部表情、精到的眼神传达,弥补了戏台上的不足;同时,也使得他对于剧中京昆人物的诠释,并不止于程式化的模仿——虞姬的执着刚烈、贵妃的流丽落寞,举手投足间,神韵昭然若揭。
# p/ Y- f# ]8 u: l6 @# f3 e! J 2006116111213649_114022945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梅兰芳指法示意图   t, h; X5 [$ t, Z5 p
Img219601210_11402296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0: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京剧行当
# v; I: {5 F' b  
; A) D4 y# `2 a) k. ^7 O  Y4 ]" H  京剧的行当:就是角色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 X! k. C4 n/ ^7 Y6 M  M  ) w" u& B, k" b" G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的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2 V8 U0 M5 k( W$ C1 g& I" Q$ a
  
+ U( V' k( Y" e. s% ~  I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旦行分为青衣: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扮演精通武艺的角色。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称为花衫等。 : r; l; [" d1 K! X) q
  2 t$ c& a3 V, w; g) ?( {0 i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铜锤花脸(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架子花脸(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武净: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二花脸:扮演一些穷凶极恶之徒。
# o5 e. U5 S# d8 M. r5 a4 y) T  & n* ]' u- X% J4 ^! |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0 n: o; i: H  y' j" {9 [6 k. Z
  
( _+ u  P% l& z: n, d7 L  8 [2 n" \8 f( V* Q9 d+ D
  京剧乐器
' F# p: ^2 Z; m/ b( j5 r  4 j) _8 k2 w4 D; A
  京剧的乐器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管弦乐有胡琴、二胡、月琴、弦子、笛子、笙、唢呐、海笛,以伴奏歌唱为主,但也有时用来衬托表演动作。管弦乐以胡琴、笛子为主要乐器。打击乐有板、单皮鼓、堂鼓、大锣、小锣、铙钹、齐钹、撞钟、云锣、镲锅、梆子等。它们主要用来衬托演员的舞蹈动作,特别是能烘托、渲染武打时的气氛。其中以板和单皮鼓、大锣、小锣为主要乐器。
+ d1 r' \+ J3 z4 h; @5 `9 D  - Z  H; e+ j8 I& V7 v
  京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主要用于京剧伴奏。形似二胡而较小,琴筒竹子做成,直径约5厘米,一端蒙以蛇皮,张弦二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奏时使马尾弓擦弦而发音,其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管弦乐伴奏中的主乐器。 ' I  k- H! w+ G- G! |. Q, H& g
  / ~% _" S( {) U6 v! K
  二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琴筒木制或竹制,直径约8--9厘米,一端蒙以蟒皮或蛇皮,琴杆上有二轸,张弦二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原来京剧不用,由梅兰芳与徐兰沅、王少卿等创始,在京剧青衣唱腔的伴奏中增添了二胡,现在广泛沿用。' V9 G6 M$ j0 S5 @
  
: ?4 o# U' g7 y- i0 U  
, E6 P% t( ]$ C- g0 |. e6 L* h  京剧道具
4 h. ^! B4 C4 D: S  2 j/ }" k" v+ I' D4 p" S% u9 `6 U5 ^
  中国戏的一切服装、道具、布景等都是为演员表演艺术服务的,因此舞台上所用的物件、器具总尽量避免用真的实物。式样、质料、轻重、大小、长短都要比生活中的实物有所不同。有的予以夸张、放大(如酒杯、印盒等),有的则予以缩小(如城、轿、车等),甚至以鞭代马,以桨代船。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演员各种各样的表演动作,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环境提供条件,以符合舞台经济的原则。$ B: T2 F' \  {8 X1 B+ [/ [; a
  
7 ^2 X0 B, v4 r  马鞭:代表一匹马。一根短藤棍,上缀几截丝穗,样式很简单,但当演员挥起马鞭,做出上马、下马、牵马、系马以及种种骑马、跃马的动作时,就使人产生一种人在马上的真实感。因此这许多马上的表演技术都有规定的姿势,如上马多扬鞭,下马则鞭梢向下等。
( Z7 z' Z! \( T. O! s  
8 `2 G" C8 U5 `7 ^/ B, q/ `% F; J  船桨:样子同真桨一样,尺寸稍小一些,演员用这支船桨,要表现出整只船的部位和活动。如抛锚、解缆以及船行进中的风浪波涛。配合这只船桨,也有许多表演技术,如《打渔杀家》中萧恩和女儿桂英,《秋江》中艄翁和陈妙常都有表演行船的许多舞蹈、动作,使人好像真感觉到人在船上一样。
; I! o& Y( [1 T% }3 q/ D3 k8 r  " T8 r  F+ @! S" n, e7 L; n3 E
  扇子:有折扇、团扇、羽扇等,生、旦、净、丑都使用它,它不仅仅是做为纳凉之用,而是通过扇子来发挥多样舞蹈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扇子,做出丰富的身段来。如《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就是通过折扇来表现醉前、醉后的内心世界。
  F# m1 c# c' J' e% Z$ @  
* {, h& `1 {' R0 W  车旗:用两块四方黄布或黄缎,上画车轮,或绣车轮,代表一辆车子。舞台上男角除诸葛亮等一、二人外,很少乘车。女子大半乘车,一人手持两块车旗,乘车者上下车,均有一定的姿势。《别姬》霸王出战时,虞姬随军乘车。《长坂坡》逃难的场面,甘糜二夫人乘车,用两面车旗复在"倒椅"两旁。
- _/ O$ y8 o5 C4 ^. g6 W. y  $ X. z# X- c1 R+ I
  轿:官员上下轿,均系无实物的虚拟动作,在前面的两个侍役虚拟做出掀轿帘的样子,官员作俯身入轿姿势,二侍役作放下轿帘的身段,即乘轿去了。官员必须居中,四人分站两旁,从队形上使人感觉到是长方形的轿子。另有一种用实物代表的轿子,是女子所用的,系用竿,缀两片绣花红缎,一人举起,剧中的女子就掀开绣花轿帘走进去,表示深藏不露的意思,常作为花轿之用。  z9 t# }( m3 w( r. u. R
  
  N$ y( F3 T- `  o( y7 r1 E  拂尘:古人用鹿尾系在木杆上,用来拂拭尘土,文人清谈时也常拿在手中。戏里是用马尾制的,凡隐士、和尚、尼姑、道士、神仙、妖怪出场往往都拿拂尘。丫环亦有用来打扫窗儿。这是重要的舞蹈工具。, \# x7 E; Y& K! M, Z, d
  
" l0 h& O* ~. u+ K  桌子:桌子的用途很广,如饮茶时当茶几,摆上酒杯,便是饭桌,陈列笔砚,变成书案,放上印匣,便是公案,摆出香炉,又是供桌香案,只摆一个香炉,是皇帝临朝的御案。登高、上山、上楼、跳墙等等,也用桌子来代表实物和环境的。- o' ^+ g7 |7 M% S' }
  4 q5 F/ x7 v$ a7 b; b! g1 O, i
  椅子:凡戏里的各种席位,皆以椅子替代,但有不同的摆法,如皇帝坐朝,官员升堂,以及写字、办公等,就将椅子摆在桌子后面,这叫内场椅。另外如共同议事,接待宾客,家庭闲谈,就将椅子排列在桌子前面,这叫外场椅。一人独坐时,大半都按照剧情摆正面或旁边,如表演中有坐土台,石块,就要将椅子放倒,说明这是非正常的临时座位,还有监狱门(如《窦娥冤》),窑洞(如《汾河湾》)也有用椅子代表门户的,形容这些地方的低矮狭窄。剧中人过墙、登高、汲水也有用椅子分别代表墙、垣、井台等。京戏里向来不置备床榻,因其尺寸太大搬动不方便,人躺在上面,也不美观。剧中必须表演睡卧时,就用几张椅子接连一起,铺一斗篷或绣花床毯代表床榻。摆椅子的部位极其重要,因为和演员的表演艺术,以及利用观众的想象力,是有密切关系的。
4 H6 v3 W5 ~! U! s6 N' \  
. ?1 i" e/ U& [0 ?. f6 |6 D  K  大帐子:大帐子即绣花幔帐,客观存在不是单纯的幔帐,也和桌子、椅子一样,代表许多环境,例如在《凤还巢》洞房里代表程雪娥的新房,《彩楼配》里代表王宝钏抛球的彩楼,《四郎探母》里代表萧太后的银安殿,《玉堂春》三堂会审里代表王金龙的法庭,《阳平关》里代表曹操的中军帐。另外又有小帐子,比大帐子的尺寸略小,往往用桌子垫高,代表将台,如《挑滑车》中的岳飞、《抗金兵》中的梁红玉,均登高台点将。7 W+ f% }+ ~4 \& _8 ]1 ?
  
0 Y) ~% g0 J5 q9 D  兵器:在戏里凡古代作战用的刀、枪、剑、戟、弓箭、藤牌等都是按照真的式样仿做的,尺寸比真的较小,质料不用金属钢铁而用木、藤、竹制成,涂上金银彩色,为的使用时轻便美观,有利于舞蹈。
1 o# I0 |+ I# b7 ^  S/ B$ s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人物服饰
/ h' a" W( y9 ~. G! M6 f  
+ i/ \3 B* G" G2 L- `0 w) W  京剧的服装制作极为讲究,采用上等绸缎,用金、银及各色丝线手工绣制。大致可以分成六大类:% y4 v; V( \" e* J9 r
  " F( l2 P1 U8 w* S5 r
  长袍类:也可叫袍服类,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以至斗篷,长背心,旗袍等。
1 b% N& W9 M1 t  @  
5 H( k& v0 V% }' T8 ]# q  短衣类: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裤子,裙子等。
2 r9 X5 l1 @2 J: d8 F* T5 `- i  
5 R+ I& k8 l0 f- M/ F  铠甲类: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叫做靠,可分为硬靠、软靠和改良靠。! v5 P% p( J5 c
  / L' x9 j8 Q! _, d' \
  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为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
$ b4 g% U( Y. ]  8 l1 A7 `5 Z6 F* H5 Q! b% n/ d
  靴鞋类:只有靴鞋两种。4 C. l8 B6 R5 q) U
  ( D( y( p9 |& g+ A* K
  辅助服装类: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里面的胖袄和系在身上的腰带等。
/ m$ ~# c+ T% J1 u: x* L3 L2 C) G- e  
8 p0 F5 q0 Y  X. w' ?  蟒袍:在戏中是帝王将相的官服。样子是圆领,大襟带水袖,质料用缎子,手工绣花,图案是团龙或虎,下摆绣海水、江涯。皇帝穿正黄色,王爵、太子穿杏黄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红色,此外还有蓝色、紫色、绿色、黑色的。服装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脸色也有关系:如正直的人常穿红色或绿色。粗鲁的人或奸猾的人,则穿黑色:像《霸王别姬》的项羽,《宇宙峰》中的赵高都穿黑蟒。前者表现他的性情粗豪,后者表现他的阴险奸猾。女子穿蟒的,有皇后、公主、将相的夫人等。样式与男蟒相同,图案用飞凤、团凤。但尺寸稍短,只过膝盖,上身加“云肩”,下面系裙。梅兰芳在《醉酒》中扮杨贵妃第一场里就穿红蟒,第二场改穿宫衣。宫衣一般也用缎地绣飞凤,色彩都较复杂,周身缀有五色绣花飘带,用金银线及五色丝线绣成。这种服装特别容易发挥舞蹈的性能。
' G. b! u  q; c% P) f  2 M* k0 w8 e" U) Z, T
  铠靠:军中最庄严的战斗服装,作战时用,惟当朝贺、及阅兵、凯旋等典礼时,外边须穿蟒,即成为武将的大礼服。有功老将穿黄铠,青年将官穿白铠或粉红铠,粗鲁人穿黑铠。铠靠的样式是仿照中国古代铠甲制成,缎地绣图案,腹部和两肩多绣虎头。女铠式样与男铠相同,惟下身全缀飘带,图案花样亦较为绚丽。
$ F- T' r0 b: f/ s* l; I  
, Z$ I. R$ @4 k; v  靠旗:将官身背之令旗。古代军事长官在阵上传令,即用一面令旗,作为凭证,因此在作战时都腰插几面令旗,以备应用。现在剧中将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夸张加大成为装饰品了。靠旗系三尖式,缎地绣花,颜色与铠靠相同。《挑滑车》的高宠,《雁荡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红玉均扎女靠。- g% ?# p+ L8 O! C& g, G" w
  
2 g* ^% a1 {- y  S3 [$ K' l  官衣:中级官员的礼服,式样与蟒相同,但用素色缎制成,胸前缀方形补子,从颜色上区别官级的高低,红最高,蓝次之,黑最低。
) J/ N$ `2 X! q1 V+ H  
; B, l( K9 M* @  玉带:穿蟒或官衣时,腰间围玉带,男女都一样,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制作方法用硬带镶玉若干块,与真的玉带差不多。
7 u7 K/ D) D0 Q4 X) s  
) ?6 D) k1 d$ j" M  帔:常礼服性质的服装,男女都用,式样是大领、对襟带水袖,缎地绣各种图案,如团龙、团鹤、团凤、花鸟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蓝色,中年人穿红色、蓝色,少年人穿红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过膝而已,《奇双会》的赵宠、桂枝均穿帔。! B; v8 D" P- q4 [* x
  
4 s% t! c" D# _* s( n  开氅:武官的常礼服,有时大臣也穿,其颜色的区别与铠靠大致相同。式样是大领、大襟带水袖,缎地绣图案,《将相和》廉颇,《宇宙峰》赵高均穿开氅。' o; n5 X# h1 l6 e  C# I+ k
  
' R3 r- n2 M3 W! ~* y/ k$ c  箭衣:轻便的战斗服装,有时皇帝或武将在行军中也穿。样式是小领、大襟、纽绊、窄袖带马蹄袖,有缎地绣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马褂,这和古代所谓"胡服骑射"的服装有渊源关系。
/ Q: a, ?, x" n1 f9 D3 {+ ~# @  
" F' F) I4 X8 [. U* ?' {3 M8 O9 l- [: a  褶子: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绣花或素色的区别,大领、大襟带水袖。《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穿素褶,《游园惊梦》的杜丽娘穿花褶,《拾玉镯》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许仙则穿素褶子。& T6 H3 p# X! E* }! c; d) Y
  
" J5 Z4 H: a7 K5 a  斗篷:在军中或行路时御寒用的服装,小领,绕身一围,无袖,男子多用大红素缎,女子则可用各种颜色,上绣图案,如《别姬》中虞姬,《游园惊梦》的杜丽娘所穿。
! {+ y5 Y( ~( O# r# p) Y& B  
0 B0 U& k4 P3 k" A! ?  八卦衣:是道教中的服装,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鹤氅也相近。黑缎底上面绣太极图、八卦,周围镶宽边,腰间围有绣带,且有两根绣带下垂。这种衣服是象征着穿的人具有法术,又为诸葛亮专用的服装。诸葛亮是三国时代辅佐蜀主刘备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分析事理,有远见,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种学问,在作战时善于用心理战术,因此小说中把他描写成为有道术的人,戏里也把他打扮成为有道术的人,他无论在任何场合都穿八卦衣。以后凡戏里属军师(即高级参谋人物)出场,都穿八卦衣。* l+ S  T. T* T- J5 f
  4 n# h# U5 Y7 A" r, N5 n
  茶衣和老斗衣:古代劳动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后者是长衣。样子是大领、大襟带水袖。质料用布质或绸质,不绣花,茶衣一般颜色是蓝色、褐色、米色,腰里系腰包。老斗衣是米黄色,别有一种淳朴、简洁之美。
; }# K+ ~$ ]$ S: V$ S  
2 n, X( f& `# `" P; s2 |  袄裤:原是清代中叶流行的服装,这种服装很适合花旦这门角色的表演,就被采用做戏装。立领、大襟、纽绊、秃袖(无水袖露手),颜色图案各种都有区别也不甚严格。式样常常因时代变化,吸收当时社会妇女服装,予以加工,《拾玉镯》中孙玉姣穿袄裤。( d# G3 Q4 \5 F& M7 M+ U
  
2 L$ }. B/ x* M7 y3 Z& C5 m  古装:是梅兰芳编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别姬》、《太真外传》等新戏时,参考古代绘画、雕塑中适合上述各剧中人的身份和特点来创制的,当时称它做古装,以别于一般通用的戏装。这种古装与其他戏装的区别是,头上的发髻在头顶,不在脑后。上衣较短,略如褶子,有时亦加云肩,有有水袖及无水袖两种,水袖也比普通戏衣较长。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时加飘带。这种古装是为了在舞台上发挥古代歌舞特点设计的。
% z. x" A. Q' R7 o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0: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 ]  i$ u* |# v: @# t  京剧旦角脸部化妆
6 G. u5 F" L5 a  5 |2 w+ s2 h& s' Z" C
   京剧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据剧中所扮演的人物特点进行面部和头部的化妆与装饰。旦角的化妆分为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程序。 ) i- c; c) r3 e% Y4 J' `
  , Q$ ^$ B! V7 z# Z: _
  
* r) }+ S4 g. ^   1、拍底色: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别。拍底色的顺序是先脑门、鼻子、下巴后拍两颊、两腮和脖子。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匀。还要注意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肤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 C1 I: z) t1 m- q( Q: m5 b! x  4 T* ?6 b2 r2 w8 o4 y
    B: ^' D, G7 g( a
   2、涂腮红: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为最红,要注意鼻梁、嘴角与底色衔接的部位要自然过渡,不要有明显的红白界线。涂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如圆型脸可把腮红上下拉长;长型脸可把腮红向横向拉宽,再通过贴片子的技巧来帮助演员改变脸型的长短胖瘦。 5 [: t6 O: D; b8 l4 Y
  , \3 Z- s/ A- `  S0 z  g8 J
  
8 C, k! R2 }" }9 U' Q   3、定妆: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敷粉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开始,然后敷腮红部分,敷好后再用刷子轻轻掸去浮粉。
5 ]" a, g3 P' Y+ ]/ `  # C  z5 v0 G  \. h
  
5 L0 z3 {+ f. B/ Y, y( o   4、涂胭脂:用大红、荷花、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方法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眉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浅至深。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鲜艳。 . D1 i" d3 A, g9 P7 M$ U3 a( M" d$ f
  
8 P% r7 _$ i8 B( G/ \  O   ; C/ Z3 P3 F" F6 t
  # m* G) Z0 T4 @7 d* C2 I$ s
   5、画眼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演员揭示人物心情的关键部位。所以画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来,才能起到烘托演员的表演的作用。同时,画眼圈也要根据演员的眼睛大小、脸型胖瘦,进行比例的夸张。画眼圈用的是眉笔或锅烟,从下眼皮画起,加宽上下眼圈的轮廓线。旦角演员基本是以风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线可画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线可画得小一些;眼圆者,眼圈可画得长一些;眼长者,眼圈可画得圆一些;两眼近的可以拉开距离;两眼距离远的可以画得近一些。 3 \1 L/ ?0 ^, }- F+ D6 L* t
  
- b4 @' H- j- g% O3 |. I  7 O; ?' f9 W$ o) F3 h. v
   6、画眉毛:即用锅烟和眉黑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武旦、刀马旦要画剑眉;彩旦要画八字眉。画眉毛的长短粗细曲直也要结合演员的脸型、五官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弥补,用锅烟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体感。 , m, j( E+ c  h2 @
  
& s: R" I) Q% B: X6 x" B  
! m. h3 ]" [! c- h9 }6 M9 Z   7、画嘴唇:即用大红油彩勾画上下嘴唇的轮廓。其画法即采取以演员的嘴唇进行相反相成的原理进行勾画:如嘴大的,可画小画薄;嘴小的可画大画厚;嘴鼓的,可画瘪;嘴瘪的,可画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画嘴唇的美化作用.
( Y6 |+ D) W, ?, r3 n2 a  
: O; Y' o- J8 Z1 H: v3 c  8 Z( t. A/ [* ?! ~  V. q% Z
   在化妆时还要注意人物与行当的差别,如:青衣要显得庄重、典雅,因此底色要浅一些,腮红的部位要小一些,颜色也要浅一些,柳叶眉、丹风眼,眼圈不要太重、太宽;花旦大多年轻、活泼、天真,因此底色略深,腮红部位略大一些,要显示出青春的活力,眉毛要两头尖细,中间略、粗而弯,呈弦月型;口型要小,呈圆型,嘴角略往上挑。有的花旦的印堂还要画一红点,显得天真,可爱;武旦和刀马旦的底色要深一些,腮红的部位也要大一些,以表示人物妁健壮和勇敢。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刮片子9 r. D8 I/ ^) m3 k7 E
pianzi_3_1140230521.jpg
/ C3 o( [: @4 @' V6 H) ]  B戴头面2 f% f9 H7 W! }0 R- c8 ]
pianzi_4_1140230645.jpg
" u3 N$ D6 Z6 [, Q# Y1 L5 T( m* m% u吊眉
1 i- r5 }5 u2 |$ f makeup_dan08_1140230705.jpg 4 X" d0 j8 ]8 W/ O& A
贴片子: p, z. z# f0 V# S  v
makeup_dan07_1140230740.jpg
9 y0 P+ x( a# V7 x( B戴发髻- R6 M3 Z) `& P6 \2 Z: U7 c; K, m
makeup_dan10_1140230787.jpg
1 m- `" T1 O  _) i6 \8 D戴头面: W; Q* b% f6 o+ F' _/ @
makeup_dan11_1140230807.jpg , s3 e, J# O, W! V1 D
完成
& |! P& R& U( phttp://www.jingjulong.cn/images/xi_shi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京剧旦角头部化妆 3 G6 k6 ?* Y* X: @7 }9 T
  3 d  Q0 r; r5 ]6 y
  《木兰辞》中云:“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早已经吟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审美理想。京剧旦角化妆的粉面、红唇、娥眉、凤眼、云鬓也把这种传统梳妆方法发展到极点。旦角俗称贴片子的技巧完善了京剧化妆的第二个步骤。
2 q" v# k8 A6 z% ~; @% |  
) ?$ X: }, |1 T3 {( q  
6 _& Z8 Z& X" [' o9 ?6 u" r8 ~   京剧旦角贴片子可分为三个类型:
  C1 m/ i! s8 N/ N  
1 Y2 e, S6 s" y; l  
. y2 k* \; @6 z2 X/ m; T7 X   1、二柳:是过去贴片子的重要方法。再加上齐眉穗把二柳贴成月亮门型,一般使用范围是古代仙女一类。两个大柳贴的前后位置,决定于演员的胖瘦,大柳的长短要根据脸型把不需要的部分盖住,齐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选中两眉的中间部位,脑门狭窄的要往上贴,露出脑门;脑门大的要往下贴,以便遮盖,主要帮演员弥补缺陷。
: W  t4 n& E/ B1 _3 |( J1 {  
# l5 {% q6 I5 i: c  ]: `  
3 i( k$ T+ y# R& T' B( P   2、小弯、大柳: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贴法。旧时用纸胎涂生漆制成,十分粗糙,后改为人发。用刨花水梳理后贴在演员脸上,青衣要贴水折,挡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个比较吃功夫。小弯又分七个、五个两种,现多为七个小弯的一种,它的贴法是中间一个,其它六个分别以拱型贴在两边。这七个小弯的作用特别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决定演员的美丑,虽然有脸长可贴短,脸短可贴长的一般规律,更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特殊效果。它应该是经验和规律,程式与感觉的天成。一般传统戏旦角的小弯和大柳的贴法以鸭蛋形为标准,这里更需要结合演员、人物、行当的标准,综合把握。 ) i0 f) L9 u# i' i
  0 B  q( p3 J' {! L3 E
  ' e" v: D$ t: V7 y
   3、歪桃:所谓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技术手段外化出来。而戏曲化妆的贴片子也服务于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歪桃片子适用于泼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贴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歪桃片子由三个小弯和两个大柳组成,在脑门左边贴三个,右边用一个小片子弯成歪桃型,然后播花或戴齐眉穗。还有一种是禁婆,也大都贴歪桃片子,梳搭拉苏头。 8 q4 ]: G8 R, U: T" k
  
- p9 H5 Y6 K- k+ P( x( i  4 M5 K% N- z+ e! b/ M
   总之,戏曲的片子是和粉面构成强烈反差,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加上它流云一样弯弯的形式,构成了与脸部工整对比美的效果,产生了中国的、民族的、戏曲的内在韵律。 ) j7 U8 ~2 ]+ u& ^: T
  ) i+ {3 j0 M2 X2 y0 L  z1 \' \' O
  
( b' C. T7 s$ f9 O( L' `* ]0 O   烘云托月的程式规范
# Y  w$ h+ P$ i& O, A3 {  $ z' I( Z* X' T9 \
  ! O) O/ |8 e2 S6 o; h9 ?1 i
   有人讲京剧扮相和头面已走到了形式美的尽头,再也不能发展了,否则会影响对人物的创造。的确,近年来也有些泛形式美的趋势,但是京剧的扮相是有它的规律的。它应该是烘云托月式的手段,有利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符合人物身份的穿戴规则,达到塑造戏曲人物的目的。
3 E. B( P! X5 [# F8 V8 w  
8 I3 r1 I& o1 P  ) Q! q0 `6 ^  O4 P9 p4 K- G
   1、旦角扮相的规则:传统戏的内容,大都是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依据历史、服装头饰产生了京剧旦角扮相的程式。如:青衣,在京剧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要端庄大方,眉眼的勾画要清秀,以鸭蛋形为一般标准。整体效果要雍容华贵,基本以戴点翠和银丁头面为主,根据人物、情节的变化决定头饰的变化,以戴红绒花、凤头桃为表示结婚、喜庆;以左戴茨茹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还有个别青衣戏挽缕子。
5 N; D) `# @9 a( u/ T  4 g: R$ F$ D# n" O" }
  
# k5 l; J2 Z% q: u8 g+ ^; G   青衣戏在大头的梳理上,首先依照演员的条件来决定。大头梳的高、低、薄、厚、长、短的参照系数要结合演员的头型、身量比例来意会。梳出的头不撅不翘,和演员的头相符贴,有整体的感觉,当然大簪别的位置要准确,梳理后的鉴赏标准要象演员自己的头发做的一样。大头梳理后的下一道程序是戴头面,标准有三:剧中人物年龄、身份;悲、喜剧;行当。如:悲剧人物,虽然有的戏戴点翠头面,但也绝不是满天飞翠,还应让观众看出头饰的布局和造型。一般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或大家闺秀,所以颜色上要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她们大都梳抓髻大头,带辫子,抓髻的长短要根据演员的个头来决定,总起来说要适度,利于表演。头要梳得比青衣小些,头上抓髻还要打网子花,表示出她们未出阁的少女身份。少女头面的选择多以双光水钻为主,满头亮光闪闪,加上小凤桃子的点缀,十分明快亮丽。有些花旦戏还戴一个耳挖子,形成一个“半边翘”,即半头草花,半头头面,也能产生一种“非工整的协调”,而后被人们沿袭下来形成一种程式。
  e/ R9 b; m: p4 S  W8 M) K  
: t6 Y6 u+ Y. N  O  
" L% E2 S4 s! z7 o* U5 L0 l4 } 2005111531976_1140231446.gif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8 11: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武旦、刀马旦,她们在剧中多扮演行侠仗义的英雄,表现形式也大多以武打为主,所以在装饰、戴头面上以少而轻为基本原则。大头要求小而紧衬,无论做任何高难度技巧也不至于忝头。其要领是:勒头要勒的位置准确,尺寸、筋劲掌握适度,研究演员的头型和技巧难度,考虑勒头的高低、松紧,这种尺度仍然是靠经验和感觉来判断的。继而,网子的大小要合适,底口要紧,在这种基础上梳出的头既刮净又不会散。然后就是关键的水纱了,水纱的底口也要吃紧,这样包出的头,任演员跌打翻扑绝不会忝头的。另外正面人物要插面牌、绣球,反面人物要插茨菇叶,右插绒球。反映神鬼戏中的武旦则要打彩球、戴额子,其颜色要与服装相配套。彩球要扎得花瓣均匀,绸子不歪不斜,三个球的尺寸相对应。还有的武戏要根据人物身份在头上捻犄子,方法是左右手各一根,在头上反复相系,留出两个犄角,以显示人物干练、素朴的性格和身份。
* }( z( c; S% ~9 q& F( Q  0 s. e( u3 C" [- Y8 ^5 T
  4 [+ Y& ?. v! _0 u# m- G8 F, H
   彩旦,她们在剧中多扮演诙谐、逗哏、幽默的角色,当然正反面人物都有,我们要依据人物性格、年龄、身份来决定颜色和头饰,基本上正面人物的彩旦梳平三套蚂蚁鬏,反面人物梳苏州撅,带红辣椒,网子的颜色及小装饰因人物而定。
! J2 }! P5 v3 _7 B' u, Y  0 u) [# e& w' z5 S$ {0 M
  8 R( ~2 Y3 Z$ i/ s5 d
   2、旗头扮相要求:旗头,在京剧中应用少,但它的梳法,旦角化妆师要必须掌握,它是难度较大的一种技术。旗头,来源于清朝,旗人妇女的头饰,搬上舞台的梳理技术是把生活原型适当加大,也更加艺术化了。如把旗人妇女的两把头改成青缎子制成,燕尾也是经艺术加工后,现于舞台上的样子。燕尾的生活依据是限制旗人妇女头部动作以显示她们的庄重,到了舞台上美化了脖子的暴露部分,在表现人物的气质上也是一个良好的手段。梳头的要领是:首先打准旗头座的位置,既不能前倾也不能后仰,待旗发梳好后不能出现鼓包,用胳膊一量没缝、板平才称符合标准。除正面规定的三花外,其它的装饰、首饰要根据角色的身份和演员的条件饰戴。另外,清装旗头只有上朝时才戴穗子,这恐怕是遵从当时生活、宫廷规矩而设的程式吧。 . e% E* X  R# C
  - u" Y7 O- q2 N: [! O  M
  
" _  L5 G0 q: t8 R/ P/ A) w) o   3、古装头的产生和应用:古装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创举。它始于绘画《麻姑献寿图》,后梅先生又借鉴歌舞扮相,与戏曲头面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梳妆、扮相形式,在当时反应强烈,突破了戏曲舞台仅梳大头的单一模式。
3 ]  X. L+ w6 n- ~- [5 X; J    z; j1 q) q% N( V& {& G
  
0 @4 L, I+ p& m. Z% \1 `9 B   古装头,主要是制作头套,当然要求长短、大小合适,而后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按角色年龄、身份和演员条件梳理出各种发髻和后边梳一至两个马尾式发型来。一般来讲,有身份的人物梳正髻为主;丫环、待女多梳偏髻。发髻的名称有:一头沉、二郎担、五梅花、凤看乌云、偏月多种。头上多以插戴小饰品为主。
; l; K0 A/ ~& ?& G5 @" U) J  6 w* G, Q* g; W3 q' R
  2 ~$ s% b9 t$ K: M( `* b" ]8 n
   总之,头发的梳理,头面饰戴的原则应是烘云托月式的。要突出演员的扮相,角色的性格,人物的身份,而更重要的是利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这是我们化,妆艺术所在。不能本末倒置地戴满头珠翠,梳得乱似涂鸦,就起不到为表演服务的作用了。
+ }' m  j& o5 C+ o* l, [$ `   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的进步,中国戏曲艺术也应产生自身的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活力。化妆艺术也绝不是什么单纯技术性的工作,它是舞台美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灯光、服装、布景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灯光技术的进步,给戏曲艺术的化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戏曲表演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在逐步显现,也给化妆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是保留传统亘古不变,还是随潮流而动,都是我们所研究的新问题。我想,戏曲艺术只有保留它的民族性,才能显示它的世界性,我们要把前人的财富完全继承下来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
- w! B+ a) M" o- X( D% a3 s& e% u 200482996170_1140231643.jpg
发表于 2006-02-18 13: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好帖子哈。。慢慢欣赏中~
发表于 2006-02-19 17: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贵妃醉酒》一折,因为做工极其繁重,一般都是由具备武功底子的刀马旦应工,学戏多年的普通旦角,都不一定拿得下来,而影片中那一个“舒广袖”的旋舞卧鱼动作,却是由张国荣本人一气呵成演下来的,并没有经过后期剪辑拼接。 3 w+ I( {6 m$ i
  : [3 t7 ]) G9 e9 {
  这出戏中高力士的扮演者,是一位京剧名家,号称“梨园第一名丑”,据说为人非常骄傲。拍戏那天他与张国荣搭戏,拍完之后悄悄问工作人员:“这个人学了几年戏了?”工作人员回答:“没学过戏,香港明星来着。”老先生大吃一惊,立即上前与张国荣结交,赞不绝口,并且约他有机会共演一出折子戏。张国荣高兴地答应了。
4 g1 P' v  V. |# n; g看了这段我真是对亲爱的哥哥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从未接触过京剧的香港人\一个"万人迷';竟然可以这么用心地去学京剧而且得到名家的肯定除了哥哥应该没有第二个人了!
发表于 2006-02-20 18: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这么好这么全面的帖子,真是不加精也不行:)/ w0 o' n2 }" N: _. R2 d; N  Z! n
谢谢南南,谢谢所有有心的荣迷。
发表于 2006-02-25 12: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好棒的帖子
. t0 x3 |( L, D9 |! F1 @# F% [樓主辛苦囉
/ V: F0 N" l5 Y3 ^$ D0 G# x; l9 z2 ~0 E謝謝你的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