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4477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02-18 09: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十万春花如梦里---再看《霸王别姬》
我现在回想起来一定是顾长卫和陈凯歌咬的耳朵:不能让张丰毅得了这个便宜。
. J5 a+ v, L4 {3 _6 G' Y --------$ _+ n3 e* E+ O+ n: r
+ u2 y4 Y! G }, Y 这句话开始的时候后面还有一句,后来觉得和全文的主线不合删掉了,用回复的形式补出来:
, A* b% \$ U: q ~6 ?; B 2 ^+ M/ b' S. g
谁有选择演员的权力,是投资方(卖电影的)还是普罗大众(看电影的)还是放映方(买电影的)?5 d: s: m/ {8 H, R+ V$ w* g. c2 q; w
; B% ?2 Y9 P0 [/ Q3 B8 i
结合这部影片我过一遍,也算对这个电影讨论的告一段落:+ Z: L6 N* k; N# ~, h
( O; S* a. h! M) c" `2 F& q/ E% E 雏凤清于老凤声----小演员
! V$ F, S' D0 C* P) n( o& O5 z 6 r$ q/ H5 R) v" a- W
小孩子:中国文化历来喜欢看见薪尽火传,譬如《唐之韵》片尾孩童朗诵古诗就别有一种绵延流连之意,看见喜福成(?)这个子虚乌有的戏班里小孩子含腰拔背地在寒风中吊嗓:“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那股倔劲,那个不顾前途世情如何的努力,令人除了一声长叹不免总又有了一丝希望。当然看戏看角,就连小孩子都没有办法避免的,想说的自然是小豆子和小石头。0 n8 a( r3 N S7 e8 D
& h4 v3 ?3 F4 ]2 }. V- }$ ^ 小小石头不是特别有感觉,小石头却颇有日后刚烈正义的样子,又没有日后的种种缺点,说小豆子从此一情所寄挺有说服力的,主要是个师哥也的确处处有担当,有了事情总是包揽在自己身上,哪象日后媳妇一拽一角,也顺势坐下不去看望在屋子里打滚的蝶衣了。扮演小石头的演员据说现在还活跃在京剧的舞台上,看他眉宇间的那股攒劲,真心祝愿他走好走远走出个样子来。
w# `7 Y2 b+ v8 ^5 h$ }# D& Y
0 L, [0 B9 x) ~5 A' a, Q; Y 小小豆子特别象丫头,不过并不是很合我的眼缘,但小豆子就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程蝶衣自然是成年的那种娇媚,而单论一个纯字,真是“就此一别,不见经年久已”。而且小豆子眼睛中有一种惊慌失色的味道常常“透”出来,一个角色会用自己的眼睛我总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且他对小石头的那种心思可真一个干干净净,令人有出尘之叹。张太监一场戏,想把宝剑赠给师哥的那种决心,被老太监惊吓得那种仓皇,出门时候的一言不发。整个戏分基本没有多余的眼神和动作,以表演而言,他是足以当一个浑成了,假以时日,咳,可是女大十八变,男孩也差不多少,那么清澈的眼睛真能一直这么清澈晶莹下去吗?正面的例子想不出有几个,反面的就太多了。 e6 @: q* J, h8 N. @
. X9 d2 T( c2 W3 T- }0 v 小节:其实小孩子部分基本都不错,哪怕那个出场就挂了的小癞子也有几分意思,好像剧组选的都是北京戏校的小孩,京剧没有问题,表演也有模有样的。这可以说三方皆大欢喜,不过基本后来的电影都没有这么见到这批玩玩,自然包括令我神魂颠倒一番的小豆子^_^7 ~4 b6 b2 j1 P; @/ y
% q' ~) [4 q3 V% O) ~( I3 w: x 我的背影就是我的脸----龙套
9 g2 v6 b2 [% ^& y! g
! f0 V4 i0 T0 Y. W 为了简化,除了张国荣、张丰毅、巩俐都算龙套,我只说我觉得可以说两句的龙套,逻辑重音在“我”,遗漏的自然是我“无珠”。" ]5 i' m! o: w" P
% v3 R& s% g) j. a4 \' H 袁四---葛优
' g: ]" }& ~% Y/ [7 z 我曾经在看dvd的时候感觉葛优演得十分不错,但看了电影不觉大扣其分,我最讨厌的表演就是拿腔作调,不管是出于什么需要。全片葛优演得最好的是被枪毙的那场,很多人说迈台步是表示袁四不忘表演,在下却觉得这正是葛优反应角色的负隅顽抗到底,事实上我很欣赏这种负隅顽抗,对一个坚持一辈子的标准在刺刀和口号下就突然“豁然开朗”自然是防身宝典,但从为人上真令人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叹,死就死了,活着被人点点戳戳有什么意思,何况被枪毙就算了,被当作活跳尸每次活动风云一起就拿出来作为批斗标准配置该也不是什么有意义的生活。
2 y: K- [4 P/ t, R0 g 袁四的表现猥琐倒是情理之中的,譬如手指拈齐戏衣一丢,法庭出来钻进汽车的狠辣,都有点到为止的好处。而法庭申辩的那种戏就有些夸张扭捏过了头的味道,其实这本是一出闹剧也是情理之中,但袁先生不该忘了这不是和蝶衣在牙床上妆面行头齐整着,法庭上不是穿的是中山装吗?那种怒睁圆目非独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他那锃亮的分头。
& {9 I6 n# ?, M" V ( f. _ G: u' g. K. H
那爷---英达% s$ j! ^2 t5 ^ b5 T- z' j
英达那句“我们旗人好歹也做了三百年的天下”就和他恰到好处的“点头哈腰”一样,令这部本来多少有些轻飘飘的电影多了些厚重,多了很多滋味。他更象一个天桥下的说书人,化身于电影的山前山后,从开场时候的不可一世(我以为多大的爷呢,说起来不过是个茶壶)到解放后的蓬头垢面,我倒是不怎么担心那爷会来别姬这一出,他这样人命很长,会看到很多英雄豪杰看不到的东西。: A; I1 @" V G/ T, y2 {
: b1 k, z/ R0 n% V+ s" e
这两个龙套我感觉是电影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第一个是张国荣,第三个是陈凯歌,第四个是顾问,第五个是荣迷的不离不弃)。他们比较好得把握了演出的基准,而且带出了很多场景最后的那一笔,譬如日本人看戏时候袁四冷冷地斜视,蝶衣戒烟成功后“那爷”一身新式打扮的自我调侃,都不是一两个镜头就能带过去的。
0 ~9 l8 k" ]8 h- U
( L- s0 \& c; ~8 P3 D5 S / T5 _4 D) V7 ^2 }4 W4 ^
小四/ J, h. K3 S" k% f
这个人物令我不舒服的还是一种不协调,似乎要演出一个浑身都张牙舞爪,坏人不是这么个坏法的,要赚除了眼泪之外的口水吗,那投资方无疑成功了,但电影院该因此多负担很多清扫费用,哪怕只是换一个废物筒子就可以的事情。9 a4 x; x8 O& I& i
小小四4 B4 T1 P7 w" n% T: I
如果不是看花絮的时候看见这位演员的介绍,一定属于告诉那个角色谁是谁我还是不清楚的那种角色。以这个角色而言,我谈不上不满意,这也许更糟,因为根本没有感觉,就如《从莫扎特到毛泽东》里面说的:中国的学生一般是越小越出色,真到了中学基本就没有什么好的了,大学就更不用说了。
7 a# o9 l% q8 t+ P; y ; T3 V3 p$ k# O+ a) U4 W9 {+ X
w+ q3 @% v& h9 X+ B 红卫兵-吴大维- V8 I$ n' ^. H, d2 g; ^7 W) F
这个角色之滑稽可笑可见李碧华这样的香港友人就是这么认识大陆的文革,我不想骂李碧华读书少,投资方可笑的市场考虑,只能说大陆以外的出版物也许连标点符号都是不一样的,有什么好说的,这是咱们自己家里的光荣,还是与世长存的光荣。$ R8 Q2 w, z _5 K7 ?9 e
' F2 b) I) D1 }! n. y 关爷--吕齐
# T, s' o% G4 a( a2 k- s( a 吕老爷子的编辑部故事演的实在没话说,成功的让我觉得这种老东西尸居余气地恋栈不去是多么的有中国特色,又是多么的有文化传统,可在这个戏里开头不怎么觉得好,大刀片子一场有些意思不过也不过有一点儿,但脑子里总觉得他和这部电影揉得并不透,倒是他身边那个老爷子更有些老破落户的味道。这种角色老北京里其实可以有很多备选的,不过当时剧组的选择估计还是以陈凯歌的意思辐射开去吧。
/ A# M( h7 D1 ]! g# c5 x x
3 ?% }7 A) V: |! o6 d 老鸨-?
$ I+ n3 G; B7 {# v* e2 Z+ j( ? 这个角色我在很多电影里看见过,最后菊仙替自己赎身时候那种嫉妒和恶毒,恩,老娘们该什么样,介就是。
E1 z2 z1 k' W( Y! |6 y* c8 w7 E ! T. I3 C% } j- ]7 C4 \$ |3 a; Q
黄磊-不含糊地说,黄磊也就是这么个德行。
- U% R3 f5 ]9 m% j! i4 E ) F" P+ Q8 w( T7 ?. s0 \
2 A1 F) S7 B/ q 小结:《喜剧之王》里莫文蔚一脸沉郁地说即使找死尸也得找条专业的,并令我们看见成龙死得比周星驰如何专业。龙套的选择恰似文章的闲笔,导演和制作方口口声声说对电影如何如何,其实看他们怎么选配角比怎么看选主角更能见如何安排,当然冲着龙套去看电影的观众一定是少于看有多少大腕龙套才决定买这部电影放映的院线。观众见到龙套里有挚爱好比偷情遇见了真爱,而院线则是希望卖方给足了分量再搭送送一只蹄胖。
: M. [* `5 K: d# F( g H( M+ Y ! A& k7 e4 }' ?9 I& p
6 u) H0 D! A/ n! t: _, c
我有背影,我还有脸--三个主角
1 P Q/ M* ]# c+ ~0 B+ s+ \* p
$ F% {6 i- [( A4 i! F$ v 巩俐
2 t) n7 y( J# h5 C0 e4 L 其实这篇文章的肇因就是我觉得蒋雯丽更有资格诠释菊仙这个角色,但我仔细思索后既便不出于市场考虑巩俐算是越演越好,既便蒋雯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巩俐可以说也并不能说就完全是因为当年她的名气大,特别是文革之后的戏,她,不过其实所有大陆的演员的味都正多了,由于年龄的关系,蒋雯丽是否也能演出来那种感觉却有些令人忐忑了。: p5 `1 h' a* Y( A# A
& E' [! e: V# P' j% q2 l2 }' ~ e
张丰毅
2 ]/ Y% H- ?- z8 u1 B+ l" w8 i" G 这个角色我个人从表演角度而言还是非常满意的,如果选姜文的话我并不觉得这个霸王就更令人期待,特别重要的是这部戏的轴心是蝶衣而不是小楼,我敢断言姜文如果参加进来就一定会破坏这点。我倒不考虑这会演变成这是张国荣的电影还是姜文的电影,我更担心的是这是陈凯歌的电影还是姜文的电影,我觉得姜文做导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哪个导演既便给他做孙子,他都不见得觉得气顺的:我姜文的孙子好歹也该有个模样吧。据说姜文很乐意到处炫耀他的偶像是毛泽东,这一点都出人意外。
3 ~2 i# u* z" I6 I 4 A3 y# w; ~- D0 F" B) H7 j
张国荣! I$ n( K- O! i( U! t$ x6 L D
重看电影和花絮令我改正了一个看法,就是徐枫最聪明的就是选了这个蝶衣而不是尊龙。我并不想多谈尊龙的蝴蝶君如何之差,而是其实和姜文的道理一样,我根本没有想到张国荣是那么好相与的人,可以说由于他的存在,这部戏“活”了,无论是京剧指导还是大小角色能和他打交道而不是尊龙,可以用一句寻常的客套话:三生有幸。这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才能,而更多的是他的为人,就我而言,这是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
6 j! w3 L0 p0 k q5 M! x' \ 5 w, g# [, L4 c5 u
最后要说说这次活动的观感,这是我之前写得一些花絮: b' U* X2 k$ U
" h6 d8 S) C% f x
花絮一:; Y* q O3 m2 G9 p! t% f
的灰登上会展舞台上的时候,和电影故事,汤臣,京剧院的嘉宾不同的是除了掌声还有尖叫^_^
+ e6 H `" \2 p& ^ . j1 z1 _( R5 b3 _+ i# ?
花絮二:3 v/ s) t/ l) V% Z0 q
那个上去友情演示妆面的男生声音有些沙哑,颇有哥哥晚期的味道.
3 J6 w; K& `* \ I " G) s8 M0 }7 d
花絮三:
) W k; Q0 K. } a0 { 京剧院的那位坤旦手做的很漂亮,身段也许没有服装显不出来,倒是言语比较活泼,比小小四显得更互动一点.
" {: {7 @: F/ N$ m5 R% R
+ G: R/ `! R$ O g4 D 花絮四:# m" d5 ]( c- G# ~3 g, C, A
晚上随着电影院的满座,我突然意识到场子里几乎都是女生,男生真是一句屈指可数.有个女孩大声叫到:三个半小时不要我坐得累死.我刚想这就叫做其辞若憾,有个女孩更不含糊:谁说累,谁说我抽死她||||一片七嘴八舌之间,突然哥哥亮相了,"啊"."哦"我是真正和这些惊呼零距离,什么叫做hc,还是经年历时的hc,我是开了耳朵了.然后电影里当巩俐吐吐沫的时候,"真是太讨厌了这个女人",这都骂上了,要是小四在现场,我是感觉安全是得不到保障的^_^
% n* ~- s) ?. o/ J2 K" I# o
0 S& }2 `4 z) h: E" ]" l 花絮五:
9 N5 {! o0 J* o9 L 半个小时的花絮,21:00-23:50分的正片,我终于听到了那声"小豆子".2 a4 M5 Q7 A3 Z! F4 r, H
9 {" v2 u+ j4 l8 d# W4 [8 M4 }
花絮六:
1 P3 G' @ V* t 由于下午我还看了京剧那场,花絮看了两遍,张国荣先生真是小孩啊,当时脑子里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感想都是这句., r! e% R& T* n/ m: \9 q& a0 l
7 S$ |! _8 {) l6 A( m 走在上海午夜清冷的街头,想起了那句戏词:说好了是一辈子......) }4 U! f* i0 P7 p
---------. m- h; _7 S" y. g7 K5 y
2 U' E; i: U5 @ 总体感觉真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民间组织牵的头,无论是布展,纪念品的制作,展板的英文解说词都非常地道,当日的活动现场场面非常热闹,调度的也非常不错,想来左右多的是荣迷,在一份纪念下,大家自然两两相望,徜徉期间的感觉,也许就真的不止是一个演员一部电影所带给我的了。
! M; v, N: ?; p% c3 l# w* [6 _! C2 k; u; X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