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1355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早前看見明報有一篇這樣的文章,在此與大家分享。
作者:/優遊
在2004年伊始懷八十年代的舊,是否早了一點?
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懷舊,又是否有點不合理?
可是,世界的運作總是不按牌理出牌,變幻原是永恆,永遠殺你一個措手不及。
張國榮離去的時候,我在網上看了當87年的勁歌金曲總選,這陣子,又再看一遍,十五年前的節目,看得津津有味,卻又惘然若失。譚詠麟一人獨佔三個金曲獎、梅豔芳永遠以破格形象出現,每次出場都令我嘩嘩聲,張國榮傲氣橫溢,張學友患得患失,還有Raidas當年叫人耳目一新的《別人的歌》。那年代,樂隊組合百花齊放,包容性和實驗性都大。那時候,我們總是期待每個人在台上有精湛的演出,連當時初出道的劉美君,一唱歌已有她的吸引力。《石頭記》、《別人的歌》,非情歌並不是奇怪的事,一樣可以獲獎。我們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誰想到今時今日,在台上唱現場不走音已叫奇蹟,唱非情歌是十分另類。
那不只是香港的樂壇,也是八十年代的香港:燦爛、華麗、精緻、講究、勤力、積極、向上、大膽。有傳統的、穩陣的,像譚詠麟、張學友那些大路的情歌,也有梅豔芳和張國榮的不斷破格和嘗試。整個城市和流行文化,到處都有可以吸收養分的地方,不只是音樂,還有小說、電視劇、電影;衛斯理、亦舒、《新紮師兄》、《義不容情》、《英雄本色》、《胭脂扣》…‥不但叫人開眼界,也成為了我成長時候重要的模範,令我渴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做出這些美麗的東西。整個城市氣氛充滿推動力──要學好英文、要勤力、要力爭上游,因為不能接受低質素。
跟好友談起,對於張國榮和梅豔芳的離去,心痛的不只是失去了芳華絕代、無人能代替的耀眼明星,最教人徬徨的,是我們生命中的某一部分已經遺失了。讀中學時,老師問:「你認為歷史對我們有什麼重要?」當時極度討厭歷史科的我,只想到歷史的作用是承先啟後,或作前車給後人以鑑之。長大了,現在才深深體會到那份意義──他們代表了我們的成長、創造了我們的文化、個人身分認同(你喜歡Alan還是Leslie已在某程度上反映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甚至會影響伙的友儕關係,梅豔芳亦讓我知道一個有魅力的女人不一定是純情玉女)、告訴我們什麼是燦爛和美麗;讓我們在戀愛之前已嘗盡那種莫名的興奮、心跳和魂牽夢縈──我會因為看到Leslie的雜誌封面而大叫,整天聽著《Stand Up》那餅帶,為著等待大人帶我去看《英雄本色》而輾轉反側。
十分慶幸我能夠趕上了見證八十年代的尾班車,再遲幾年出世,懂性之時已是九十年代了。我們的認知,很多時候是來自於眼前事物給我們所下的定義,例如小時候老師指著一個蘋果,說「這是紅色」,我們就知那叫做「紅色」。而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他們給我們下了許多定義。如果有人問我什麼叫美麗,我會拿出他們的照片、DVD,指著張國榮,這是美麗、俊朗、高貴、嫵媚、有型、傲氣、專業、認真、才華、橫溢、不羈;至於梅豔芳,那是破格、台型、氣度、攝人;還有陳百強,這叫單純、小王子。
這才叫豔與天齊。
他們寵壞了我們,以至今天所看到的,都只是淡然的幾cute、唔錯、ok啦。
我們的上一代比較幸福,他們今天還有機會看懷舊演唱會,聽陳寶珠、潘迪華,回味當年情。而廿多歲的我們,卻只能惆悵地擁著一堆DVD去慰藉那一份Nostalgia(傷逝)。They all die young。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附圖為《胭脂扣》中哥哥與梅姐的劇照,且附一句「上天掉下了兩顆眼淚,一顆是張國榮,一顆是梅豔芳…‥」。
From 7/1/2004明報副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