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ktgwd
收起左侧

风继续吹——多则哥哥相关报道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4 23: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0-15 18: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残,人家黄阅是帅锅一个哇……

不是黄觉哦
发表于 2007-10-16 13: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2 猫鱼 的帖子

呵呵,这视频偶传过滴,哥哥生日那天传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5Ji8EkT_-s/

我把整个新闻也贴过来吧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潮流似乎总有这么一些规律:许多东西在流行一段时间后总会被新的时尚所取代,但是,旧的东西可能过上一段时间又会重新流行起来。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现在街头衣着前卫的潮流达人几乎都有这样的装扮:大大的眼镜、前卫的大圈耳环、夸张的珠链、经典的复古球鞋。。。。这些好像出现在80年代的时尚元素又卷土重来了。今天我们的香港八达通带您到香港世贸中心的“80年代潮艺珍藏馆”去寻找80年代曾经出现的这些东西,也去看看80年代在香港最流行的玩意儿,说不定能勾起您的一点回忆。

看着这些二十多年前的潮流物品,您是否也会觉得好象离我们的生活不太遥远?经典款式的衣服和物品是否也曾经是您的心头所爱?这些由香港市民和明星捐赠出来的一百多件私家藏品汇聚在一起 让大家集体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好。

何小姐:因为80年代香港的经济是非常好,还有这个社会也是很和平,所以我们把80年代挑出来作为我们这次的主题。因为当时很多文化、潮流、音乐到现在来讲也是很多人很爱的,所以我们选择这个作为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让香港人也会有很好的回忆和共鸣。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香港经济得到高速起飞,一切都充满希望,人们对于较夸张的设计和理念也可以很快接受,那个时候堪称是香港的“潮流盛世”。

明星辈出 也是80年代的一个特色,不断涌现、人气旺盛的明星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香港潮流的发展。

红极一时的华星唱片公司和一些名人也捐赠出来了很多没有公开过的藏品,四十多张经典的黑胶唱片、不多见的彩色唱片、以及销量达到两万五千张才可得到的金唱片都能在这里一一找到。张国荣、梅艳芳的签名唱片、奖杯、海报手稿等也吸引了众多歌迷前来参观。

这张是张国荣曾经发行的一张唱片的封套设计图,当时没有电脑技术只能靠设计师徒手绘画,看着这一张张已经发黄了的手稿,可以想象追求完美的张国荣花费了多少的心思。

香港80年代的流行音乐曾经影响了一代的内地人,它不仅引领了当时内地音乐的潮流,也把香港时尚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内地,在内地迅速流行的DISCO就是80年代在香港诞生的。这些有些斑驳的调音台、只有重要人物才能使用的银制酒杯和这些常到DISCO玩的年轻人所收集的火柴盒都记录了DISCO在香港曾经的辉煌。

电子游戏机也是最令人缅怀的东西之一,这种在当时堪称高科技的游戏产品不知吸引了多少男孩子的目光,而现在很多前来参观的中年人也都在这些不同种类的电子游戏机之间徘徊,不知是否是在寻找当年自己玩过的型号?最大众化的玩具也展出了很多,这些公仔和魔方等在当时都是最常见的。

香港人把这个玩具叫做摇摇,因为不需要花太多的钱,所以这也是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孩子都玩过的玩具。

没想到,这种被内地孩子称作溜溜球的玩意儿在香港也风靡一时,香港朋友说,他们所玩的摇摇不是买来的,大多是买东西换购的 所以得到时更觉得珍贵,这种金色的摇摇便是最高级的一种。

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还很单一,几个小玩具、几本漫画书几乎就是孩子们课余的全部,而大人们则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电视连续剧上,香港无线拍摄的经典剧目《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在当时都造成过万人空巷的局面,这种最早介绍剧情和明星的杂志也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时尚刊物,虽然价值3、5港元 在当时已经很贵,但依然是人们追捧的热点。

80年代,虽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的物质,没有发达的资讯,没有更多的娱乐设施,但人们似乎对80年代的潮艺依然钟情,唱片界开始将黑胶唱片重新推出市场、80年代的明星也纷纷再现舞台、甚至当时流行的一些漫画、电影,《龙虎门》、《狮子山下》等也都开始重新拍摄。

看来时尚就是这样的周而复始,也许人们对复古的追求还包含着更深的情感因素。


责编:倪聪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06: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拉片室21辑:  张爱玲   一名女作家的电影传奇
2007年10月16日  Tom


内容提要:

凄惋而传奇的人生,落寞而凄凉的晚年,她用一生一世在讲述着一个个令人心醉心痛的爱情故事,而她却远离爱情。当银幕上那些风光无限的女主角因为她的惆怅而受到追捧的时候,她却独身逝于寂寞的房间内。

评述: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世俗得如此精致恐怕再无二人,张爱玲是才女无可否认,但能够超脱于自我的才情的处世态度恐怕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有人说张爱玲是真正的矛盾体,她能够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嚣与极度陌生的孤寂。在这个极具传奇性的女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世俗中挣扎的世俗女性,简单却又深刻,普通却尽显极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写就传奇的才女张爱玲

不知为什么,说到张爱玲总让人想起了女词人李清照,大约都有婉约的韵味在里面吧,但当代作家中却鲜有张爱玲那种红楼式的文风。在这里没有必要例举张爱玲的文字作品集,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从极美极具心理剖析的文字到凄楚浮华的影像这个过程无遗是艰难的,可事实便是这样,无论是张爱玲亲自编写的剧本还是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莫不引起巨大反响,人,世俗的女人在电影中千姿百态地展现了出来,这恐怕就是张爱玲的文字与电影结缘的重要因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张国荣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侬本多情》令张爱玲再次回归


1984年,由张爱玲作品集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侬本多情》在香港引起轰动,人们记住了片中张国荣的精彩演出之后往往会忽略商天娥所扮演的女主人公,莫笑侬,这样一个具有隐喻风格的名字显然借鉴了《红楼梦》的取名手法,而女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却是市俗得令人窒息。如果女人把爱情当成人生的全部,那么她注定将失去所有,嫉妒的心无法遏止的结果当然就是造成他人与自己的伤害。该剧集数不多,但一个小女人的内心却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的面前,故事虽然发生在张爱玲所熟知的四十年代,但人物恐怕在任何时代都极具代表性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06: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歌手纷纷回巢开唱 现红馆装修前疯狂症

2007-10-17 2:52 信息时报

由于明年红馆大装修需要关闭一段时间,而今年上半年红馆的许多档期又“沦陷”入台湾歌星之手,因此下年年最后这几个月的红馆档期显得异常紧张,引发各大歌手的争抢。一些抢不到档期的歌手另起炉灶,选择例如香港大球场、九龙湾会展等场地举行演唱会,让即将踏入年尾的香港演唱会市场不断兴旺。之前张学友(听歌)的演唱会场场爆满,票价曾一度炒至1180元的香港个唱天价;刚结束的杨千女华演唱会,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未来,还有陈奕迅(听歌)、林忆莲(听歌)和许冠杰(听歌)等人要来分一杯羹,这个岁末,将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场景。


年末演唱会逐个睇

  黎小田演唱会

  时间:10月18日~10月19日 地点:香港体育馆

  卖点:作为黎小田30年娱乐生涯的总结,这次演唱会主要以经典歌曲为主。至于为何用《问我》作为主题时,黎小田就说因为这首歌令人听后有释放自我的感觉。黎小田称已邀请到陈秀雯、叶振棠、吕方及王馨平等歌手客串,更透露前妻关菊英有望亮相。由于黎小田的作品多数是由梅艳芳及张国荣演绎,所以音乐会上一定会出现两人的歌曲,届时会邀请知名女歌手Laura Fygi演唱梅艳芳的其中一首作品。
发表于 2007-10-17 15: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霸王热——resridaisuki带来的消息

除了霸王别姬艺术展和写真集复刊,及经常有的京剧霸王外,今天有报道明年3,4月在东京和大阪上演根据电影《霸王别姬》改变的音乐剧。导演是著名的蜷川幸雄,程蝶衣由少年隊的東山紀之出演,他们俩人的合作,这出音乐剧不红也难。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2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乐坛的粤语歌曲辉煌:从谭张争霸到“四大天王”
2007年10月17日 新民周刊


  香港歌坛是音乐市场化的典型,这座东方之城将西化的流行音乐文化搬上货架、打上标价,用商业规则勾画出上世纪最后20年里鼎盛的粤语歌曲景观。

  撰稿/吴 琦

  华语流行音乐领域出现过一种全球流行歌坛罕见的现象,那就是,一种大多数国民所听不懂的方言成为了引领流行音乐趋势的主流声音。上世纪末的十多年时间里,在中国它真实地存在,并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这就是粤语歌曲。粤语歌曲也是香港流行乐坛的代名词,它见证了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香港商业文化的兴衰。

  草根起源

  究竟哪首歌是最早的粤语歌,还存在争议。1973年,“筷子姊妹花”成员仙杜拉演唱了由顾嘉辉创作的电视剧《啼笑因缘》同名主题歌,此歌也是香港歌坛第一首粤语剧集主题歌。同年,初出茅庐的郑少秋同样在TVB剧集《烟雨蒙蒙》中出演并主唱同名主题歌。而1974年由许冠杰演唱的大热电影《鬼马双星》同名主题歌则更是乐坛的重磅炸弹,成为第一首在英国BBC电台播放的中文歌曲,在当时名震一时,也最受大家对粤语歌起源的认同。

  许冠杰,香港歌坛早期最著名歌手,他对于粤语歌曲潮流的创领是受到公认的。这位擅长翻唱英文歌曲的“莲花乐队”主唱,在1974年趁着影视领域的成功,发表了首张粤语专辑《鬼马双星》。这张唱片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10首歌曲中有6首原创,并且与粤剧腔加文言辞藻的老派粤语歌调形成截然差别。许式风格带着口语化的平民气,轻松诙谐的鬼马劲,改变了香港缺少本土流行音乐的现状。他的新式粤语歌,往往传达了小市民的真实生活、积极的励志倾向,以及独特而清新的情歌风格,这都成为他牢牢吸引住听众的巨大磁力。

  同时,粤语歌盛行和香港电视剧的推波助澜也密不可分。当时正逢香港电视剧黄金时代,大量粤语电视剧出现,高收视率成就了其粤语主题曲和插曲的迅速走红,并将这种新音乐潜移默化地植入普通百姓生活,让人喜闻乐道。郑少秋、叶振堂、关正杰、张德兰、叶丽仪、罗文、甄妮都因演唱热门剧集的歌曲而名闻遐迩。

  音符商战

  香港歌坛是音乐市场化的典型,这座东方之城将西化的流行音乐文化搬上货架、打上标价,用商业规则勾画出上世纪最后20年里鼎盛的粤语歌曲景观。

  如果把许冠杰比作香港的猫王,那谭咏麟就是香港的迈克尔·杰克逊。谭咏麟在历经温拿乐队与影视发展后回归歌坛,以情歌风格将80年代收归为谭咏麟的叱咤乐坛篇章,他是香港歌坛无可争议的标杆,更是群星追赶的目标。而在这场一群人对一个人的PK中,尤其以谭张(国荣)争霸的剧情演绎得最为惊心动魄。

  张国荣出道于1977年的亚洲歌唱大赛,在演艺圈挣扎7年之后,1984年凭舞曲风格的“Monica”获得歌坛认可,并快速蹿升。他音乐表现力宽广,慢歌劲曲无所不能,与谭咏麟的平民亲和相比,张国荣的时尚感与表演才华呈现出另一种偶像魅力,80年代中后期他是最逼近前者的竞争者,谭张争霸也在此间全面爆发。

  两强之争是唱片销量、奖项颁授、演唱会数量、歌迷狂热,以及媒体追捧的全线比拼。从1981年到1988年,谭咏麟推出13张个人专辑,张国荣11张。谭咏麟1986年万众同欢演唱会连演20场,1989年浪漫演唱会连演38场,都创造了同期香港演唱会场次之最;张国荣同年的演唱会数目分别是12场、33场。两人80年代获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数量分别为:谭咏麟10首,张国荣6首。谭咏麟始终在这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但两派歌迷却因此经常发生口水大战,非吵即骂,甚至肢体冲突。谭咏麟探望重病歌迷会遭致非议,被认为沽名钓誉;而张国荣也在生日当天遭到恶毒诅咒。在众多压力之下,1988年2月13日,第10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谭咏麟在获得第10座年度金曲奖座后黯然宣布不再参加任何比赛性质的奖项活动。一年之后,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

  谭张争霸的实质是唱片行业商场较量的明争暗斗,是粤语歌曲鼎盛时期最著名的行销案例,也是香港歌坛激烈竞争的缩影。在这轮PK中,唱片业是最大赢家,他们大肆演练了明星包装、媒体炒作、市场宣传、巡演组织、商业运作、歌迷发动等众多现代娱乐业操作手法;在这轮PK背后,是更多年轻艺人坚定了比拼的方向,是更多商人看见了利润的丰厚与无限的可能。

  繁盛之道

  1982-1992年是粤语歌曲的鼎盛时期。香港歌坛不仅创造了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三大天皇巨星的辉煌,也给粤语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超强影响力。

  由于利润丰厚、市场需求旺盛,当时音乐形式的多样和对主流细分市场的满足,都是现在所无法企及的。沿袭新浪潮电子风格的“达明一派”迷离妖娆,文艺气息浓郁,使粤语歌曲具有与欧美时尚音乐接近的特质,其1990年的《神经》更是粤语歌坛最著名的概念专辑;摇滚乐随着Beyond、Raidas、太极的成长,在香港找到了一条走流行旋律路线的生存之道;区瑞强用他的木吉他弹奏出城市民谣的恬静。在主流风格领域也有载歌载舞的草蜢、中西合璧的林子祥、书卷气浓郁的黄凯芹、演绎都市情感的林忆莲、大家闺秀般沉稳的陈慧娴……粤语歌曲在此时向全华语地区歌迷传达着好听好看的音乐信息。

  粤语来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通用官方语——“雅言”,在汉语变迁中,粤语是至今最接近这种古代“普通话”的语言。粤语发音共分9声,音韵表现力上明显强于现在的普通话,这也使粤语歌曲更“动听”,在词作上更具有中文的诗词特征。虽然文化诉求与人文倾向薄弱,但是风格多样、产出高效。

  香港歌坛的繁荣,还有赖于产业链的完整与高效。通过唱片业所产生的利润,在利益链中重新分配,并催生出更大的市场和盈利可能。评奖机制就是其运作体系里极其重要的一环。香港的电视与广播媒体都有自己的流行音乐评奖节目,而其中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是由香港唯一官方电台——香港电台,协同国际唱片协会(香港会)、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香港唱片商会举办的年度十大中文金曲评选。这项至今已有29年历史的评奖活动,向来以公正客观闻名,有一套健全的评价与传播机制,正是它坚持不懈的推动,发掘了数百首经典曲目,使粤语歌曲成为全华语地区时尚的代表、流行趋势的引领。

  最后辉煌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谭张梅三大巨星引退,留下了王座真空。在争夺香港歌坛霸主的过程中,虽然张学友在歌艺上相对突出,却始终遭到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的阻击,四人的均衡演艺实力旗鼓相当并驾齐驱,经某媒体戏称为“四大天王”后,这个四分天下的舆论格局一直未被打破。他们四人在华语音乐市场里战绩彪炳,享受着全球华人对粤语歌的习惯性赞誉。

  四大天王时代是粤语歌坛最后的光彩,也是商业故技遭遇市场变化的困兽之斗。四大天王在偶像化包装上的倾注远远大于在音乐上的投入,以过多的外在元素诱引着市场的审美疲劳。随着内地市场开放,尤其是97香港回归,同时加速了香港艺人对音乐的国语化改造和港澳居民的国语趋同。所有艺人都开始练习普通话,推出国语专辑。港澳地区音乐市场生态在自己的变化中发生了改变。再想依靠粤语歌曲影响力争得华语音乐的掌控权力,已越来越困难。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十年里,原籍北京的女歌手王菲,完成了从无名之辈到天后歌手的跨越,也完成了粤语到国语的回归,更完结了粤语歌坛塑造歌坛至尊的情结。香港唱片业这架原本性能优良的跑车,终于要歇下来大修改装升级了。它在雄心勃勃地试图改变世界的时候,一不小心被世界改变了。

  “科技改变世界”这句口号,在唱片业的感同身受,是另一番惨淡景致。进入21世纪,音乐复制与传递的便捷,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的音乐销售模式。粤语歌曲上一次所受到的冲击可以算作市场变化,而面对这场全球性行业寒流,只能感叹世事弄人。音乐销售的颓势削弱了本土原创的数量和质量,1989年张国荣可以连出4张专辑张张热卖,而如今香港一线歌手维持一年一张新碟已算成绩斐然。-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00: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港台明星钟情戏曲成时尚 唱戏演戏显热潮
日期:2007-10-17 作者:俞亮鑫;陈艳冰 来源:新民晚报


  产后复出的张柏芝目前已确定出演以京剧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周信芳》,以高达500万元的片酬饰演周信芳的妻子裘丽琳。而不久前,香港明星黎明也在电影《梅兰芳》的选角中胜出。当年,徐克导演拍摄电影《刀马旦》,林青霞、叶倩文、钟楚红三位靓女就成了京剧舞台上的刀马旦;陈凯歌执导电影《霸王别姬》,张国荣更把一代男旦演绎得淋漓尽致……  成龙“武生戏”   舞袖《长恨歌》

  港台明星对于中华戏曲的爱好并非仅仅是扮演角色,不少明星还私下拜师学艺,以成为入门弟子为荣,满足对传统戏曲之痴迷之心。近来,台湾的张信哲为在音乐剧《电影之歌》中演唱京剧,专门拜京剧名家、谭派传人谭孝曾为师。之前,香港歌王刘德华还悄悄向川剧大师学变脸,香港TVB一姐汪明荃也随京剧艺术名师陈永玲学戏;“肥肥”沈殿霞也曾向名师白雪仙学过粤剧,等等。

  成龙如今已是闻名世界影坛的大明星了,但他当年却是京剧武行出身,与洪金宝、元华、元彪等都师从于占元。于占元本是梨园名伶。台湾的吴兴国自小在台湾复兴剧校坐科8年,专攻京剧武生,他在连续剧《长恨歌》中的京剧表演,唱腔字正腔圆,长袖舒展……

  合演《天仙配》   爱唱《西厢记》

  如果说,中华传统戏曲艺术使港台明星们得益匪浅的话,那么,从弘扬民族戏曲的角度看,明星们亮相戏曲舞台,同样也使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变得更时尚了。

  东方卫视《非常有戏》引起轰动,与港台明星的参与有关,无论是以专业水平见长的评审罗家英,还是王力宏演唱主题歌《戏出东方》;无论是香港TVB当家小生郭晋安和花旦邓萃雯合唱黄梅戏《天仙配》,还是郑少秋和肥肥之爱女郑欣宜的“俏红娘”,都展现了这些港台明星对传统戏曲的钟爱。宝岛的萧蔷、林志玲也都喜欢戏曲。林志玲在荧屏上化身林黛玉,与谢娜反串的贾宝玉共谱一曲越剧名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萧蔷则不仅扮演京剧《西厢记》中的“红娘”,并称她最喜欢的就是京剧《锁麟囊》《白蛇传》等唱段……

  昆曲《在梅边》   京腔《苏三说》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台湾三大创作才子王力宏、陶喆和周杰伦都先后把传统戏曲元素融入现代曲风之中,给华语音乐市场吹来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王力宏在他的歌曲《在梅边》中,就运用了昆曲的旋律;陶喆的《苏三说》更是结合了中国小调和西方R&B风格,并成功地引用了京剧名段《苏三起解》的曲调;而周杰伦不但在他的《霍元甲》里,首次尝试了京剧的“女声腔”,他还在《我的地盘》MV中首次穿上京剧服装演唱。

  正如香港明星罗家英所说:“周杰伦等人唱戏对中华戏曲的影响虽然刚开头,但是能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把年轻人吸引到戏曲中来。如果我们的戏曲没有了,就好像拆毁了紫禁城一样。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文脉。”
发表于 2007-10-18 2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是红河岸 于 2007-10-15 18:23 发表
小残,人家黄阅是帅锅一个哇……

不是黄觉哦


哦哦~~师傅简直是把我点醒了哈~~记起来了哈~~~都姓黄~~一下不小心就弄错咯^^#


=========

现在的娱乐圈就一个字"乱"...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9 0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滚石国际音乐有限公司介绍 2007年10月18日  新浪音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滚石唱片全名为“滚石国际音乐有限公司”(Rock Records Co., Ltd),是由段钟沂、段钟潭兄弟于1980年所创建的一家台湾唱片公司,目前也是亚洲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

  1980年,滚石唱片在台湾成立。张艾嘉、罗大佑成为旗下签约的第一批歌手。此后,小虫、李宗盛、陈升、齐豫等人也陆续加入滚石,形成了早期的校园民谣风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台湾滚石唱片的鼎盛时期。此时滚石已拥有赵传、伍佰、张信哲、周华健、林忆莲、辛晓琪、苏慧伦等众多当红歌手。而随着台湾地区业务蒸蒸日上,滚石唱片也乘机扩大版图,于1993年成立了滚石香港唱片公司。当时,成龙、梁家辉、杨紫琼等香港演艺界大腕都纷纷与滚石签约,推出自己的专辑。而当时香港滚石旗下最著名的歌手则非张国荣莫数,1995年至1998年,张国荣在滚石推出过《宠爱》等3张专辑。

  滚石一向以挖掘新人而著称,任贤齐、莫文蔚、刘若英、梁静茹等歌手都是滚石一手捧红的。不过,由于滚石唱片的影响力仅限于东南亚一带,所以不少签约歌手也在成名后另谋高就,莫文蔚、张信哲跳槽索尼唱片,刘若英则转签百代。在台湾,滚石依然是新人辈出,五月天、孔令奇、李威、许绍洋目前都是呈现上升势头。
发表于 2007-10-22 10: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 超 仪 为 张 国 荣 守 行 为

何 超 仪 早 前 穿 上 意 国 名 牌 Tod's 新 装 , 接 受 时 尚 杂 志 《 Zip 》 专 访 , 大 谈 人 生 中 的 许 多 个 「 第 一 次 」 , 包 括 11 岁 那 年 移 居 加 拿 大 入 读 寄 宿 学 校 、 14 岁 时 第 一 次 走 入 录 音 室 , 还 有 首 次 看 《 英 雄 本 色 》 时 为 周 润 发 饰 演 的 Mark 哥 而 感 动 等 。



跟 踪 偶 像 回 家
何 超 仪 自 言 第 一 次 迷 上 的 偶 像 是 张 国 荣 , 她 说 : 「 记 得 有 一 次 我 为 了 要 到 他 的 演 唱 会 庆 功 派 对 , 特 地 在 家 中 『 守 行 为 』 , 又 不 断 哀 求 姊 姊 、 妈 妈 才 可 以 顺 利 出 席 。 又 记 得 有 次 看 演 唱 会 我 掷 了 一 支 康 乃 馨 上 台 , 没 想 到 他 拿 起 了 那 朵 花 , 立 即 令 我 欢 喜 若 狂 。 」  
何 超 仪 续 说 : 「 最 疯 狂 的 一 次 应 该 是 跟 踪 他 回 家 , 然 后 静 悄 悄 地 把 写 给 他 的 信 插 入 门 隙 内 , 后 来 真 的 认 识 了 他 , 反 而 没 有 那 麼 疯 狂 。 」
发表于 2007-10-22 10: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真细佬以张国荣为蓝本10.21《苹果日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 奕 迅 在 《 兄 弟 》( 图 ) 中 的 角 色 , 是 以 《 英 雄 本 色 》 中 的 张 国 荣 为 蓝 本 。   剧 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 奕 迅 在 《 兄 弟 》 中 的 角 色 , 是 以 《 英 雄 本 色 》 中 的 张 国 荣 ( 图 )为 蓝 本 。   剧 照

电 影 《 兄 弟 》 说 的 是 血 浓 於 水 的 兄 弟 情 , 苗 侨 伟 及 陈 奕 迅 最 重 戏 , 看 过 的 人 都 大 赞 Eason 演 技 出 色 , 是 整 出 电 影 的 一 大 惊 喜 , Eason 说 : 「 导 演 叫 我 幻 想 自 己 系 《 英 雄 本 色 》 面 张 国 荣 , 一 个 天 真 年 轻 人 遇 上 黑 社 会 , 其 实 我 个 角 色 易 发 挥 , 三 哥 个 角 色 先 难 做 , 佢 同 黄 日 华 、 汤 镇 业 角 色 都 好 压 抑 , 相 对 咪 会 觉 得 我 出 。 」  
华 仔 也 大 赞 导 演 找 对 了 人 : 「 写 剧 本 时 系 有 少 少 将 《 英 雄 本 色 》 张 国 荣 作 为 蓝 本 , 分 别 在 於 我 重 点 写 张 国 荣 个 角 色 , 讲 兄 弟 情 , 唔 多 讲 黑 帮 。 Eason 做 得 最 好 系 演 绎 个 角 色 天 真 一 面 , 佢 系 我 好 锐 意 想 呢 类 型 电 影 搵 新 血 , 唔 系 一 讲 英 雄 片 来 来 去 去 几 个 。 我 够 可 以 演 细 佬 角 色 , 但 刘 德 华 行 出 话 畀 人 知 唔 系 黑 社 会 ? 行 开 啦 你 , Eason 就 可 以 做 到 , 佢 真 系 一 个 好 选 择 。 」
发表于 2007-10-22 1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怀疑刘生是荣迷来着哦
从《爱君如梦》到《兄弟》,哪都能跟Leslie扯上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02: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文辞世5周年,私人珍藏齐公开
2007年10月19日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郭珊)在罗文辞世5周年之际,3000件罗文生前服饰、舞台剧资料、奖项、剪报、照片等将从今天起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

  据香港文化博物馆负责人介绍,罗文辞世之后,他的胞姐谭文玉及胞妹谭明玉曾与该馆商讨,希望把罗文遗留下来的文物捐赠给香港政府。2006年,她们将逾3000项罗文从艺以来的文物无偿捐献给该馆,作为这批文物的最佳归宿。为感谢罗文家人的无私捐赠,该馆于昨日特意举行了“罗文歌演艺藏品”捐赠典礼。

  据悉,这批藏品包括罗文生前演出所穿过的服饰以及舞台剧资料、奖项、剪报、相簿、海报等,不仅见证了罗文一生璀璨的演艺生涯及其在香港流行乐坛的辉煌成就,也反映出他对事业及艺术的执着和追求。展品中,1968年罗文及友人组成的“罗文四步合唱团”历史照片,1978年罗文奠定乐坛地位之作《小李飞刀》所获得的白金唱片,1982年罗文与汪明荃和米雪一起演出《白蛇传》的剧照,1996年罗文在“罗文的光辉舞台”演唱会中献唱时穿过的孔雀羽毛服饰等珍贵资料同时曝光,将他一生精彩时刻浓缩其中。展览中还有许多资料是首次向公众曝光,例如罗文出道初年,曾与肥肥组成“情侣合唱团”,两人演出的留影中,罗文一身西服,身形修长,英俊潇洒,而坐在一旁的肥肥,年轻时就已经发福,她身着曳地长裙,手持一支玫瑰,容貌尚且稚嫩,而标志性的卷发和眼镜与现在如出一辙,让人看了平添一份光阴似箭的感叹。

  香港文化博物馆表示,“罗文歌演艺藏品”是该馆首批有关香港流行音乐歌手的完整藏品。该馆还将在下月11日起举办有关香港粤语流行歌曲的专题展览,届时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1976年许冠杰《半斤八两》、1986年谭咏麟《第一滴泪》及同年梅艳芳《妖女》、张国荣《迷惑我》等经典粤语唱片的宣传海报等资料,以及邓丽君赤柱故居的资料文物等。
发表于 2007-10-24 0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没看过   和哥哥有关系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