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烹饪艺术渊远流长,各种菜系流派争奇斗艳,菜名更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而且多有地方和传统特色,蕴涵了悠久的地方文化和传统;有些菜名的背后甚至就是一段典故,如“贵妃鸡”、“东坡肉”等等。 就我们常见的菜名而言,北方菜菜名往往比较简单,如小鸡炖 蘑菇、酸菜白肉等;而南方菜则相对复杂,甚至第一次看到菜名时不知所云,如游龙戏凤、花好月圆、龙虎斗等,要将这些菜名都用英语表达出来,还要准确、简洁、明了,难度可想而知,甚至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按照国际惯例,翻译一般有意译和音译两种,翻译名字,多半使用音译。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上,对于相对直白的菜名,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而对那些无法直接翻译的菜名,为什么非要照猫画虎地搞出一些中国人不懂,外国人更不明白的四不像翻译呢? 宫保鸡丁,就是“花生、辣椒、葱炒 鸡肉”;过桥米线就是“加鸡肉的鸡汤粉丝”。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 北京市餐饮业菜单英文译法》讨论稿中公布,数千种菜、酒,都将有统一规范的“英文名”。此前曾有消息指出,在某酒店的外语菜单上出过这样的笑话:非常吉利的“四喜丸子”,翻译成英文是“Four gl ad meatballs”(四个高兴的肉团),“猴魁茶”翻译出来是“Number one monkey-tea”(第一只猴子茶),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麻婆豆腐”竟成了“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童子鸡”成了“还没有性生活的鸡”。 老外们看到这样的菜谱,多半会目瞪口呆,不知所从,甚至也可能胃口全无,落荒而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