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0|回复: 4
收起左侧

[推荐]来听听者首歌吧(从新编辑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07-15 10: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singleaxu在 2005/07/15 04:29pm 第 1 次编辑]


这是电影<阮灵玉>的主题歌《葬心》,歌词中渗透的悲伤用来形容哥哥也很适合,不知大家感受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5-07-15 1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来听听者首歌吧(从新编辑了)

歌词: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栖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发表于 2005-07-15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来听听者首歌吧(从新编辑了)

[这个贴子最后由冷雨秋烟在 2005/07/15 10:49pm 第 1 次编辑]


一直很喜欢这首歌,也喜欢张曼玉演绎的这个角色。
那个时代的女子,无论发式、衣着、视野、思想的方式,以及悲剧本身,都与今日的我们格格不入。
她们的心灵世界,只有在电影中才给我们一窥的机会。

无心写什么,转两篇以前看过的帖子,读文,听黄莺莹的嗓音演绎这个中式的爱情故事。
发表于 2005-07-15 20: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来听听者首歌吧(从新编辑了)


黄莺莺《葬心》
词:姚若龙 小虫
曲:小虫
蝴蝶儿飞去
心亦不在
栖清长夜谁来
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
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
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
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
身何在

电影《阮玲玉》之《葬心》
[文] 小蔷

秋天是伤感的季节,这种无常中,总是想起一个人--关锦鹏。许是重看了《胭脂扣》的缘故,总在脑子中搜寻有关他的内容。可怜我那小小的收藏,还被冲刷得残的残、缺的缺,回想他的电影中在灰暗里仍然掩不住的亮丽色彩,这时方觉得诡异,他为何总是用一层昏暗去重叠艳丽奔放的色调?现在想来,《胭脂扣》时的关锦鹏已显示出并非常人,因为他用了一种纯女性的叙事手法。是我辈太鲁钝,直要等到《愈堕落愈快乐》人家亲身承认同志身份才恍然。
一切了然。《愈堕落愈快乐》中汽车驶上的华美的青马大桥,黄耀明那破嗓子呤着的《暗涌》盘旋在车流与灯火里,那是1998年的关锦鹏。
还有,那更早以前的,1992年的关锦鹏,躲于《阮玲玉》背后的关锦鹏,那里有着一首拧人心的《葬心》。(阮玲玉》因《葬心》荣获第十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音乐」殊荣,《葬心》获第四届金曲奖最佳录音奖。)
缘何?声声如泣如诉。刹那芳华,烟消云散。
当年张曼玉凭着《阮玲玉》柏林封后,此后,势不可挡。关锦鹏成全了本质的张曼玉,其情其状,犹如刘以达一生不在于做了多少好歌,而在于发掘了一个本可能被淹没在人群中黄耀明。同样,眼看着就会成为传奇的张曼玉,有几人记得她发迹的《阮玲玉》?遑论尚记得缔造者关锦鹏否?
看电影的人何其薄幸?多年后,那翻云覆雨的故事遗忘了;何人编导、何人出演,也成了记忆大厦里的一格抽屉;倒是记得细节与闲笔,之于我,往往是音乐,我牢记着《葬心》。
少时是懵懂的,看完电影只知道张曼玉好看,主题歌好听。后来从唱片里听得《葬心》,方明白关锦鹏的用心,他选中了这首歌!常想如果可以再看一次电影,一定凭着这首歌也会虔诚的看完字幕,离去在人潮褪去之后。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包办词曲的小虫怎会有如此神来之笔?惊艳,而后莞尔,后来原谅了他那总是让我倒吸一口冷气的《心太软》。 阮玲玉的悲剧,最悲之处就在于它不得不是悲剧,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一步步走向悲剧,最终无可避免的成为悲剧--"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苦在说不出是谁错,犹如看着一个心死的女子一步步走向深海,"怎受得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心酸难捱……"尚为红颜的女子在纸上写下:"人言可畏!"继而生命逝去。四个字针针刺于心,幸而遗言文字吝惜,四字已是极限,否则怎生承受得起?
还清晰的记得影片的末尾,张曼玉演绎的阮玲玉与众位同事喝酒的那场戏。怎生潇洒?怎生美丽?怎生让人绝到?为何却非死不可?一介荏弱女子在世,错至何处?--"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好一个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一派凄绝,唱到此处,徒留余音,无语再话凄凉。
黄莺莺一生都会庆幸录了这首歌。这个高鼻深目的女子,有着过滤人间烟火的异质,像《雪在烧》,像《葬心》。瓜蔓着关锦鹏,瓜蔓着张曼玉,瓜蔓着那个剜人心的短命红颜,我一路也就珍藏了黄莺莺和她的《葬心》。
每一次放起,随着黄莺莺的轻哼,心就不受控的飞往那片凄情地带。三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充塞着徐訏笔下那些摄人魂魄的女人。我回忆着那个太出名却仍不熟悉的美丽女子,遥隔着几十个年头,去体会她的悲欢情愁……
发表于 2005-07-15 2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来听听者首歌吧(从新编辑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阮玲玉电影主题曲《葬心》
[文] 冰冰有理

      关于阮玲玉,受母亲影响,书和电影我是都看了的,而电影更是看了两次。母亲一直很喜欢她,谈及便是嘘叹。那个被评论为典型旧社会牺牲品的人物,其实一直以来,至少在我心里,她不是其他的什么,只单纯的是一个女子,柔弱而坚强。她一直所追求的不过是份真爱罢了,可命运却注定这对她是种奢侈。
??
??30年代的旧上海是许多故事的背景,因为在那时的上海有着太多的可能,有着太多的遗憾。但那么多的故事里也很少有像《阮玲玉》那样给我那么大的震撼。
??
??第一次看的是电影,那时候还小,不太明白里面说的那些个什么,只是暗暗笑电影里的那个傻女人。但许久以后的一个偶然,我再次搬起书来看的时候,心就被那份爱恋和悲戚深深刺了一下,那一天我也才真真正正看清了一点那个如花女子如花的一生——美艳无方却黯然凋零。好多事情,没有经历时,觉得很洒脱,可以任意指点,挥斥方遒,身陷囹勿的时候,才发觉那刻的身不由己。
??
??第二次看电影的时候是在一天的午夜,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音箱里面传出黄莺莺的悲戚哀惋的歌声。 悠缓的旋律一直从耳朵下到心底久久徘徊。衬着屏幕上张曼玉的忧郁,那一种绝望让人心伤……
??
??脑子里对三十年代一直有着两个并行的场景:一个是《青春之歌》中齐耳短发、蓝衣黑裙的校园学生,一个则是曲发红唇、迷离旗袍的酒吧歌女。很想去一趟那个年代,留声机,昏黄的灯,花哨的旗袍,大红色的唇,眉眼流盼。
??
??《葬心》是电影《阮玲玉》的主题曲。在那张原声碟中收录了两个版本:一是现代版,一是30年代旧版(又名《野草闲花逢春生》)。两个版本虽同为黄莺莺的演唱,听来心情却大不相同。我是更加喜欢后一个版本的,在旧留声机沙沙的垫乐声中,音乐不难把记忆拉到那个特定的年代。那正是阮玲玉生活的旧上海,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滋养着一批批醉生梦死的中国人的地方。
??
??黄莺莺的声音真的很独特,那种30年代留声机的味道也只有她能唱得出来。一直对这首歌曲难以忘怀,心情压抑时,这样忧伤的曲子,慢慢的流过耳际,听的人一阵阵心酸,不觉竟要哭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