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7|回复: 4
收起左侧

邵氏版--《倩女幽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08-05 16: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花玉在 2004/08/05 04:14pm 第 1 次编辑]

《倩女幽魂》(1960)
   导演:李翰祥
  主演:乐蒂、赵雷、杨志卿
  格式:D5
  音轨:国语
  字幕:中文、英文
  容量:4.20G
  片长:80分钟
  特别收录:预告、电影资料、纪录片:浩瀚一生李翰祥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7.jpg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8.jpg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9.jpg
  
  如我辈当代影迷,以前大概只知只看过徐克、程小东的《倩女幽魂》,略懂些文学的,还可能以为徐老怪的《倩女幽魂》是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中的“聂小倩”一章。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年徐克筹拍此片,本意是翻拍李翰祥拍于1960年的那部《倩女幽魂》,为此他专门跑到邵氏找方逸华小姐要原版拷贝进行观摩。
  看完李大师的“小倩”,方知徐老怪的“幽魂”情节框架几乎完全照搬。蒲公原著,李翰祥仅取前半部分,故事围绕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姥姥集中展开,背景多在兰若古寺,除了保留些许原作精彩情节外,又加进许多细节桥段,比如小倩琴挑采臣,燕大侠舞剑高歌、采臣由坊间画册得知小倩实为女鬼等等,皆引人入胜,不乏曲笔妙趣。而这些由李翰祥亲自创作出的桥段及景物布局,几乎被徐克版的《倩女幽魂》原封不动的借用。甚至李翰祥在本片中抒发的乱世情怀,亦被徐克沿袭,只是老李讲究历史实感,将《倩女幽魂》定位为明末清初,而徐克所言则是混沌乱世,有借古喻今之嫌。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1.jpg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2.jpg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3.jpg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4.jpg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5.jpg http://img1.qq.com/ent/20040729/531176.jpg
  事实上,李翰祥与徐克两版《倩女幽魂》的最大差别在于历史感和时代感。笔者小时候看徐克的版本,曾以为影片整体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化情趣,如今看来,李翰祥的才是正宗,反而徐克经营的是舶来品。最明显的是两部影片的美术及服装造型,李翰祥的美术造诣在华语导演中看成后无来者,对服装、造型、布景、道具,莫不精心考据,务求逼真实感,营造情境更是体现中国文化底蕴。比如燕赤霞身披虎皮的造型,今人以为可笑,实则中国古小说绣像图画中的侠客均做如此打扮,反而后来午马版的才是不伦不类。——昔日徐克找奚仲文做《倩女幽魂》的美术指导时,奚曾说自己不懂做古装,徐克则给他指了一个方向,让他只做时装片处理便是,结果片中宁采臣、聂小倩等的服装造型,若加以历史考据,无不是乱穿乱改的典范。却达到了徐克要求飘逸潇洒的效果。而这当然是当年李翰祥无法想象和不屑为之的。
  无可否认,若论动作打斗和鬼魔乱舞的视觉效果,徐克版当然远胜李版,导演程小东最擅长的本来便是这些嘛。不过,1960年的李翰祥仅靠精巧的细节编排和简单的运镜转换便能营造阴森鬼气,比如小倩突起杀机的烛光变化等,实在不愧大师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1960和1987年两版《倩女幽魂》各捧出一位可以名垂影史的女星。徐克那版的王祖贤我辈熟悉,自不必说。李翰祥那版捧出的则是乐蒂,昔日徐克看此片时,曾惊叹那般斯文的乐小姐怎能演那种极富魅力诱惑性的角色!而事实上,乐蒂虽以《倩女幽魂》走红,但擅演的却是幽怨美人,深得大家闺秀之韵味。只可惜,乐蒂毕生未能摆脱幽怨,最终于1968年服安眠药自杀身亡……
转载Q腾讯周刊
发表于 2004-08-05 16: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邵氏版--《倩女幽魂》

咕咚~
我还以为是哥哥的呢~~~
发表于 2004-09-12 0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邵氏版--《倩女幽魂》

hehe....... 我也以为是!!
发表于 2004-10-18 10: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邵氏版--《倩女幽魂》

电影也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改变
发表于 2004-10-25 13: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邵氏版--《倩女幽魂》

喜欢邵式的电影,多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