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754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20
|

楼主 |
发表于 2005-08-04 15: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岛的第一次影展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影展图文报道]
三:现场回眸
12月4号上午,大家期盼的影展正式拉开帷幕,其实我们预想的计划是在周六下午、晚上以及周日下午、晚上举行4场一共7部电影,但是学校在周六晚上要用场地,所以不得不把这个黄金时间忍痛放弃。事实确实如我们所预计的那样,周六上午的人比较少。很多同学上午都有课,没有课的人也有很多要睡懒觉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提早来到现场,我们的日程是8点50进场放半小时的97,但是8:30还不到,就有很多人到外面排队等待进场了。上午放映的是ALICE剪辑的《张国荣艺术生涯》和《纵横四海》,虽然人比我们期望的要少,但是座位也接近坐满,看《艺术生涯》时,不时有人发出惊叹,这些80年代出生的孩子很多都十分不了解哥哥,没想到他居然有这么辉煌的艺术成就!《纵横四海》气氛非常好,时时爆发出阵阵笑声,这也是我们选《纵横四海》作为开幕的一个原因,让大家在轻松中慢慢地接触了解哥哥!
学校的投影仪和大屏幕非常地清晰,由于场地不是特别的大,我站在最后靠墙都能清楚地看清字幕。在大屏幕上看哥哥真的不是一般地爽,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进场放映演唱会时都有自己的任务,但是听到自己最钟爱的片断就要出现时,便会暂停工作跑到屏幕前发一会花痴。学生们显然也被哥哥的歌声和帅影所吸引,我听到一些学生在交流:“原来他是这样的”!“真的很不错阿”!
下午放映《星月童话》和《金枝玉叶》,人气比上午要旺一些,我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要让出座位了,学生们似乎特别喜欢笑,一个很不经意的镜头都会引来阵阵笑声,不过这也好,这些较轻松的文艺片就是需要这样的效果。这天下午还有一个“贵宾”来到影展的现场,北京的荣迷姐姐“同途偶遇”正好在青岛出差,得知我们的影展日程后赶过来,还特意送了一本非常华丽的留言本给我们。坐在学生的背后,听到他们的笑声,我们觉得是那么的满足。
《青岛晚报》的《齐鲁晚报》的文化记者也闻讯来到现场(呵呵,是偶通知报社的一个朋友滴),拍摄了学生们进场的情况,还采访了我一会,在第二天(5号)的文娱版登出了我们影展的报道。可惜我5号下午忙昏了头,又被那个迫不及待的老师催场地费生气上火,忘了通知大家去买晚报,结果到今天上午挨个报摊地去问都没有买到。
这一天下来最大的收获是海大的几个荣迷终于现身了。前期我们策划、组织的荣迷都是已参加工作人员,在校园里办事很不方便,想要进入学校的BBS都没有办法,现在联系上学校里的荣迷,以后办事就方便多了。
周日(5号)的日程排的非常满,从中午12点半到晚10点分两场进行,一共4部电影,还包括《霸王别姬》,时间非常紧凑,不过为了让学生们多看一场哥哥的电影,也只有这么安排。观众们几乎是一场比一场多,到下午看《霸王别姬》的时候,有一些人已经是站着了,而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从中午站到了晚上。不过《霸王别姬》却让我们大家看得非常地不爽,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反应,我们大家都是分别站在他们身后观看,但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明显地有限,在我们看得都要流泪地镜头,居然会发出很多笑声!小豆子和小癞子看京戏时笑、袁四爷出场时笑、蝶衣表现出对小楼的爱意时更是有人在坏笑,还有几个男同学不时地怪叫“同性恋”。我们大家都郁闷的跑到调试机房去,不愿意再听到有人如此地糟蹋经典。
晚上放《倩女幽魂》和《阿飞正传》的时候,人达到了爆满的状态,不知道是因为这2部电影的吸引力还是时间是晚上的关系,在我们宣传发票的时候这场的票就是最抢手的。这不,《霸王别姬》还有半小时才结束,外面就挤满了等待进场的人群。我们决定只放手里有票的进场(前面3场都几乎不大查票),就这样,后面还是站了有几十个人,后来我们发现,居然有学生拿着我们的票去复印。我们的票是荣迷们分头用电脑打印的,并且有3场是黑白图片,所以很容易复制,但是毕竟打印和复印的效果还是不一样,看来还是有人为了看哥哥的电影费尽心思,所以看到这些“盗版”,大家其实还挺高兴,说要拿回去珍藏。
《阿飞正传》是压轴,因为其蹩脚的国语配音,所以我们在介绍影片时带强制性地引导大家看粤语版(其他电影都放国语),后来放了10来分钟时,小麦子姐姐说《阿飞正传》太闷,看粤语的话会更加闷,怕学生们坚持不下来,要我去换成国语版本。不过我因为下午《霸王别姬》的郁闷,心想:要不懂国语照样不懂,喜欢的话粤语照样喜欢。所以坚持没有换成国语的声道。还好,虽然有极少部分人陆续离场,但还是有人站着看到最后。为了奖励这些站着坚持一晚的人,我猫着腰到处搜寻离去的人空下的凳子,给他们搬到眼前,让一些人大大地感动了一把。
我们的问卷一共发了500份,因为是采取问卷抽奖的方式,所以回收率还可以,收回问卷2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明天奉上)。抽奖结束以后还有不少人围上来问是否可以送他们海报或者是买海报。和电影票一样,问卷也出现了“盗版”,我们的资料是在印刷厂印刷的,拿去复印的纸张一眼就能看出。估计都是些想得奖品的人,一个人填几张问卷,增加抽中的机率。不过我们抽奖以前看了一下他们填的问卷,觉得填的很敷衍,就把“盗版”都拿出来了,没有参加抽奖。
在每场电影结束以后,我们都准备了25本印刷好的的灰写的《与传奇的最后遭遇》和《张国荣的十个主题》,让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哥哥的同学们拿回去慢慢品味。管理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鲁老师(我估计应该是一个比我还小的大男孩)也近水楼台地各拿了一册。我看他在放映室每部电影都看得很认真,后来他对麦子姐姐说,他以前从来不看华语电影,我们这次影展改变了他对华语电影的看法,以后他的活动中心也会再放映一些哥哥的电影。问到他对我们这次影展的电影选择的看法时,他说除了《霸王别姬》不适合学生们看之外,其他的都很不错。看来在某些学校放映《霸王别姬》,确实需要一些考虑。(我们这次这个学校是纯粹的理工类大学,可能文艺细胞少一些)
今天在家仔细地看了一下回收的问卷,发现我们以后的任务是任重道远:几乎有近一半的学生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他唱歌,有一个很喜欢看他的电影、问卷写的很认真的小男孩却不知道他会唱歌,还有一个也很喜欢他的19岁男孩说觉得他97演唱会的有些镜头让人不能接受(应该指的是《偷情》,我们没敢放《红》)。可能与地域也有关系,在北方似乎了解LESLIE、喜欢他的人更少。刚才看了长沙理工大影展汇报,1200多个座位被抢空的盛况(好象还是收费的),更是觉得这个差距大。其实我自己也是南方人,以前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几乎全班同学都喜欢听他的歌(那时候可能是不知道他还演戏),而现在这里一个青岛荣迷梦想妹妹,从初中开始喜欢哥哥,到现在大学毕业了,居然没有碰到过一个同学和朋友是荣迷!话说远了,我想说的是通过这次影展,我觉得继续张国荣、传播他的艺术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过我们会坚持下去,虽然道路可能会有点艰难,但我们身边每多一个人了解他一点,我们就是在胜利。就象PARLA说的: “虽然很郁闷有些学生的欣赏水平,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我想哥哥在天上看到也会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