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5880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50
|
[这个贴子最后由铁了心的爱你在 2005/07/13 12:03pm 第 4 次编辑]
现出一个题:
有谁知道我的头像是谁?
答案:[color=#DC143C]James Dean
对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后出生的欧美人群而言,在他们的青春坐标上将永远无法绕开一位只活了24个年头的年轻人——詹姆斯·迪恩。这位忧郁的与别不同的年轻人詹姆斯·迪恩,留给世人的最好的作品《Rebel without a Cause/无因的反叛/1955年》(台湾译为《养子不教谁之过》,香港译为《阿飞正传》), 也是以后全球的所有青春电影所无法超越的。在这部令人绝望的使人心碎的作品中,无论詹姆斯·迪恩在电影中怎样去救赎自己的灵魂,他始终是以孤单的身影去对抗眼前的一切,就算他在剧中眯着眼睛叼根香烟笑得一脸的褶子,也无损他那张年轻英俊的脸,他颓废的表情惹人怜爱,神经质的举止让人疯狂。你得承认,这就是偶像。
有迪恩形象的可乐广告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有一期关于上个世纪100位人物的专题,詹姆斯·迪恩名列其中,该评论以逝去的女星玛莉莲·梦露为切入点:“从女演员到偶像,到授权使用的商标,只有猫王和詹姆斯·迪恩在市场份额上能跟她竞争。”詹姆斯·迪恩的样子反复的印在大小海报,Levi’s的牛仔裤,zippo打火机,等等一切便于崇拜和收藏的地方。连老牌的Eagles(老鹰乐队)也把他写成了歌曲。电影,照片,乃至真实中的詹姆斯·迪恩都是不可变更的,所以,一个当年的青年反叛象征的符号,至今却和玛莉莲·梦露、猫王、可口可乐及Levi’s牛仔裤一并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最大的功劳是在将近几十年的时间内,尤其是他死后50年后人们对他不断的描述和使用。
我们要感谢上个世纪一大批美国纽约学派的演员们,像马龙·白兰度、詹姆斯·迪恩、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等,是他们倾其全力,前所未有地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忧患意识。这转瞬即逝的耀眼星光,已经凝固成永恒的记忆。而在这群忧郁、反叛、阴霾、孤独的男明星的群落中,只有詹姆斯·迪恩成了耀眼的传奇。至此这个沉郁的詹姆斯·迪恩开始影响到以后进入到影圈的所有男演员达斯廷·霍夫曼、瑞弗·菲尼克斯、西恩·潘、强尼·戴普、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裘德·洛、詹姆斯·弗兰科等等,他们都曾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看詹姆斯·迪恩的电影表演对他们心灵的是多么的震撼!
而詹姆斯·迪恩对亚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中国香港的著名导演张彻和岳枫就喜欢在自己的武打片中让演员王羽(《独臂刀》、《金燕子》等)和张翼(《夺魂铃》)去模仿詹姆斯·迪恩的气质和神态,只不过传承在中国侠客身上的更多的是孤独和忧郁罢了。张彻更多次表示美国的马龙·白兰度和詹姆斯·迪恩是自己最喜欢的两位男演员。之后香港的陈百强和张国荣也是詹姆斯·迪恩的忠实影迷,而且张国荣在有生之年出演了一部由王家卫导演的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致敬的电影《阿飞正传》(和詹姆斯·迪恩的电影同名),张国荣凭此片夺得他唯一的一次香港金像奖影帝的称号。奇怪的是张国荣也曾说如果能要他挑选自己喜欢的年代,他会去选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詹姆斯·迪恩生活在一个时空。
宿命在某些时候是会巧合的。詹姆斯·迪恩在一次采访中大言不惭的说: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Live as if you`ll die today.(我的偶像都是要死的。死了,才能活着。)詹姆斯·迪恩驾着他心爱的银色Porsche Spyder酿成的车祸是无意中造成,但中国香港的张国荣却是留完遗言亲手让自己从高楼飞奔直下,这两颗充满活力的失控的子弹,到最后都冲上了自己生命的终点。其实不管是幸或是不幸,詹姆斯·迪恩和张国荣已然成为西方和东方的空前绝后的神话。特别是詹姆斯·迪恩的永远的青春神态将不停的被后人模仿。
1955年,好莱坞新星詹姆斯·迪恩在加州死于一场车祸,年仅24岁。死前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主演的三部电影《伊甸园之东》、《无因的反叛》、《巨人》成为绝唱,詹姆斯·迪恩本人成为美国人的一代偶像,半个世纪以来,他的红衫牛仔裤造型,他的举手投足成为时尚弄潮儿争相模仿的对象。
今年恰逢詹姆斯·迪恩逝世50周年纪念,全球各地都有纪念活动,重头戏之一是华纳公司将他的三部作品重新包装推出,其中《巨人》是两年前曾发行过的特别版再版;《伊甸园之东》为首度发行一区版,双碟规格;《无因的反叛》多年前由华纳发行过简单的单碟版,这次以双碟版规格洗牌发行,品质自不可同日而语。华纳三区版将包括评论音轨在内的所有花絮都配有中文字幕,对国内的碟友来说是一大福音。
首度发行一区版的《伊甸园之东》根据美国文豪斯坦贝克的同名小说改编,伊利亚·卡赞(《码头风云》)执导,是詹姆斯·迪恩第一部挑大梁主演的影片。双碟版正片带影评人理查·希科的做的评论音轨,花絮碟收录1小时纪录片《永远的詹姆斯·迪恩》,此外还有大量的珍贵花絮片断,相信新生代的观众通过这部影片会对詹姆斯·迪恩的传奇有更多了解。
1964年,《电影手册》年轻的编辑安德烈·拉巴德以及雅尼娜·巴赞(安德烈·巴赞的妻子)受法国广播电视局之邀做了一系列的影人访谈,命名为《我们时代的电影》。当时的计划是请当年的新锐影评人、导演谈对自己影响重大的电影导演,用摄像机记录下来。1989年,法国电视台第7台艺术频道恢复这个电影资料保存的计划,而阵容更加鼎盛,访问也从欧洲扩展至全世界,直到今天,已经做了接近70个访谈。《我们时代的电影》最近由mk2发行系列DVD,第一辑由侯孝贤、北野武、侯麦三人的访谈组成,市面暂时可见北野武完成于1999年的纪录片《北野武:神出鬼没》,其他相信陆续会出来,对于研究电影的资深碟友来说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周有两部获得法国恺撒处女作奖的电影不期而遇。1989年艾历克·罗尚的浪漫爱情喜剧《没有怜悯的世界》及吉尔·波特、伊兰达·莫罗二人合导的讲老少配的《涨潮》。《可怕的孩子》,法国大导演让·皮尔·梅尔维尔的早期作品,并由考克多投资拍摄,描写一对从小分离的同胞兄妹相恋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