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22066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50
|
发表于 2007-07-23 2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剪纸 荣登大雅之堂
剪纸,是中国民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艺术,由于生长于草根,传统剪纸的主题多与民俗有关,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所以在很多中国人眼中,剪纸即使不是“下里巴人”,也绝对够不上“阳春白雪”。
卢雪对记者讲了一段她亲历的小故事。一次,卢雪从国外出访回来,返回的飞机上,坐在她旁边的一位看上去很有身份的男士与她攀谈起来。当他得知卢雪的真实身份后,脸上的表情一下子由尊敬变成了漠视:“哦,原来是搞剪纸的,我奶奶那会儿就会剪!” 轻蔑与不屑毫不掩饰地从话音里透出来,卢雪的心被刺疼了。难道剪纸只能是人们心目中的“下里巴人”?只能一遍遍复制老祖宗的那点传统手艺?
她在心里倔强地说:不!我一定让它登上大雅之堂!从此,卢雪开始走上了她个人的探索之路,她要拓宽传统剪纸的题材内容,让它与更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相贯通。1999年,她废寝忘食地工作了11个月,终于完成了惊世之作《九龙壁》。
该作品融入中国剪纸南北流派多种风格精华于一体,集剪、刻、拼、贴、染多种技法于一身,加上山水、云雾、祥云、将中国的山水画和民俗的内容融入其中,借助点色彩染工艺,将九条神龙塑造得形态各异、活灵活现。一美籍华人听说此事,欲出20万元人民币买下这幅剪纸,被卢雪一口拒绝,因为在她心目中,这样的作品不应该买卖,它应该放在人民大会堂中,让世人了解剪纸艺术能够达到的成就。卢雪的《九龙壁》最后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并展放在山东厅门口。
最能代表卢雪剪纸艺术成就的,还有她的《孔子圣迹图》。卢雪花一年多时间看有关孔子的各种资料,多次去曲阜,住在那里天天看各种石刻、木刻,再去孔子曾经去过的地方,感受圣人曾经看到过的人文风物。她每天都对着孔子像焚香打坐,在精神世界中来到孔子身边,伴随他一起周游列国。她耳畔甚至听到了那缓慢而悠远的车轮声,看到了孔子的面容、衣着的花纹、言谈的形态……沉没心底的灵感一下子被激活了,一幅幅孔子行踪的画面从她脑海中喷薄而出,她拿起剪刀,104幅作品心随手到,神随形游。今天我们看到她剪刀下的孔子,好像每一根须发都是飘动着的,他的举止、神态、衣着无一不依附着仁者的印记和智者的韬略。
此后,卢雪又先后创作了《论语》52幅和《孔子历代门生》129幅,《孔子圣迹图》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论语》被国务院新闻办制作成精美周历,作为外交礼品发送到各国使、领馆及国内政府部门。
剪纸版本的“安徒生故事”
令世界瞠目
1994年,卢雪跟随山东文化艺术交流团去欧洲访问,她做梦都想象不到,她的剪纸在瑞士那么受欢迎,带去的上千幅剪纸被抢购一空,现场裁剪更是“洛阳纸贵”,那段时间,她成了瑞士的新闻人物,受到从未有过的礼遇和尊重。由于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她总要一遍遍地讲解她剪刀下的人物和故事。怎样让他们看明白呢?卢雪想起自小熟读的安徒生童话。特别是得知安徒生也酷爱剪纸后,更是赞叹不已。
她开始了数年的研读和创作,最后以娴熟的技巧和艺术家的智能,创作了以安徒生五部脍炙人口的童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共112幅。正是由于对安徒生的敬仰,她又一次舍弃有人高价收藏她作品的机会,两次自费到丹麦,把被丹麦人看成无价之宝的这套作品,全部捐赠给安徒生博物馆,此前,安徒生博物馆从未接受过亚洲人的艺术作品。
卢雪用优秀的艺术品质,生动再现了安徒生童话,展示了东方人对安徒生作品的独特了解,深得丹麦人民的喜爱。2006年,丹麦女王的丈夫亨里克亲王受女王之托,在香港向卢雪授予了“国旗骑士勋章”。丹麦“国旗骑士勋章”用于表彰在民间和军事领域,特别是在艺术、科学或商业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丹麦人或外国人。安徒生就曾获此勋章,中国著名翻译家叶君健、林桦和科学史专家戈革亦曾获此荣誉,卢雪是最年轻的一位。
它们的生命和情感
由我来点亮
看卢雪剪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庄子的《庖丁解牛》,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恢恢乎游刃有余。
卢雪说,自己的这一生,也许就是为了剪纸而生的。她的母亲是个手工艺人,自己幼年的时候母亲不让她碰剪刀,怕伤了自己。但她看到母亲的剪子就两眼发光。6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出门,她趁机拿起剪刀,剪出了自己家的一只大公鸡,母亲回家后连连赞叹,从此,小卢雪的口袋里多了一把妈妈特意为她准备的小剪刀。她走到哪里,把剪刀带到哪里,看到什么就剪什么。院子里觅食的鸡鸭,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草丛间翩翩起舞的蝴蝶,甚至篱笆墙上的牵牛花、扁豆,都是她创作的素材,而且剪啥像啥,常令周围的邻居称奇。卢雪说:“剪刀就像你的手指,要剪一只蝴蝶,我会投入蝴蝶的角色中,自己好像懂得飞舞一样,在纸蝴蝶的翅膀上剪一个圆圈,就像替自己打扮一样。”
高中毕业后,卢雪来到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深造,但没有过多久,她至今敬仰的一位师长说:“你的才华在剪纸,而这里是学不到这个的,你的老师在民间。”卢雪茅塞顿开,揣上了20元路费,南下苏杭广东,北上天津唐山,东去高密栖霞,西到黄土高坡,深入山村农舍,寻觅剪纸艺人。她在这些艺人家中一边帮人家下地干活抵口饭吃,一边学习剪纸。
她说这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陕西蒲县。一位老艺人的剪纸,影响了她的一生。老人家对她说:要剪好一个鸟也好,人也好,首先要剪好眼睛,想剪好眼睛,就要剪好瞳仁。纸是没有生命的,你剪成后它就活了,这个生命就是你给它的……
老艺人当时说过的话,至今卢雪都能记忆犹新。她深深懂得,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让人物在纸上活起来,绝非易事。她钻研东西方美术史,研究各种绘画技巧,力求将油画的质感,工笔的细腻,写意的传神,速写的线条,水彩的着色,都融入到剪纸之中,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她的剪刀下,哪怕一片树叶,一只小鸟,一块石头,都是活灵活现充满了律动的小生命。
为了张国荣,
她曾经“怦然心动”
2004年,张国荣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张国荣国际歌影迷联盟会想剪一幅“哥哥”的人像,找到了已经名满香江的卢雪。当时卢雪没有答应,临走的时候,联盟会的负责人给了她全部张国荣的电影、音乐资料。
没料到,她回家后一看就着了魔。一个多月的时间,她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没有下过楼,吃饭都是家人送来。她的屋内贴满了张国荣的画像,地上铺满了影碟歌碟,累了就躺下来休息,晚上就点上一炷香,她感到了张国荣与她脸对脸的对视,听到了他对她说话,感到了他离她如此之近,她甚至出现了“恋爱”的感觉,连自己说话的声音忽然变得轻柔,心跳不停,忽喜忽悲。她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幸福,她说那段时间,她看不清任何人的脸,在三个多月中,看谁都是张国荣的那张面孔那双眼睛。
她还专门赶到香港,在张国荣曾经呆过的片场、饭店、咖啡屋长久呆坐,当在杜莎夫人蜡像馆看看“哥哥”的蜡像时,她情不自禁地哭了,她说蜡像不像哥哥的原因,是做蜡像的工匠不爱他,所以感受不到他。
这年9月,卢雪创作的张国荣的等身剪纸人像在香港亮相,当盖布揭下,3000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迷相拥哭泣,他们热情地拥抱卢雪,对她的感激和崇拜无以言表。这套真人尺寸的张国荣艺术剪纸肖像,破天荒在香港杜莎氏夫人蜡像馆中展览了一个多月。
今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作为回归庆典中的重要活动,卢雪的系列剪纸在中环广场展出,其中包括董建华、曾荫权、范徐丽泰等风云人物,以及十年前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历史一幕。
一把剪刀闯出一方天下,卢雪把神奇的中国剪纸,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