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25941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http://bbs.ent.163.com/zhangguorong/171458,14.html # q3 |9 J2 U# ?7 ]5 b
作者:恋栈加多利 ) j$ ?5 w& D! e F* g- z
% K8 |# ^% b$ l2 B8 `, g( d
这是2006年12月31日,又是岁末终点,又将开始新的轮回。这几天看张爱玲的《金琐记》,有段话一直不能释怀:
1 ~: H& k8 f" O' P3 u ]
( j* B# Y7 g- ]' m) y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9 b5 A+ _4 U/ H) l5 ^/ \
# y0 l8 f. ]4 K ^1 ` 如果不嫌拟于不伦,把“上海”换成“香港”,我会想起一个人——张国荣先生。因为,从他1977年开始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到我们现在即将跨越的这个新年,三十年了。 m/ y& ^8 l+ K3 O3 C' V
6 E/ `2 G8 R' F( V! P& W; w
三十年,谁代他去回看那逝去的光阴,飞扬的尘土,掩映的云月?对于张国荣,我常常觉得有千万种方式可以表达,有时却沉默得无话可说。在这样新旧轮回的日子里,在2007年的新年,我只想说说他的1977,1987和1997,这三个逢“七”的年份,并非都是他一生中最为夺目的时刻,甚至常被人忽略,但是从这三十的时光望回去,1977的亚洲歌唱比赛,跨越1987的演唱会,即“86冬日浓情演唱会”,和跨越1997演唱会,却是他的人生中最为转折的时刻,表面看来虽似无异,但实质上却是之前发生的大事的因结,和之后掀起波澜壮阔的机缘。
: s4 q E# M+ k$ s; j6 l2 F& |; i5 s& i" W
林燕妮曾说,张国荣是水磨出来的,火烧出来的。我想如果十年为一期地看张国荣,那么林的这句话会变得更加直观和明显。 7 [. X- z. `7 W; E/ h3 T& m8 h0 a
6 y9 F7 y7 H& p3 f$ W4 ?* H! _$ @& ^$ b
1977:风未起时 + l5 m" E- l; R# T5 m7 O2 o- m
; P* X4 x" }- j" S! S: m 翻看《香港年鉴.1977》,发现那是香港电视发展黄金的一年。残余的旧中国意识在香港从五六十年代开始逐步消失、香港本地文化觉醒,香港人开始从旧的社会规范中挣脱出来,不再只靠传统道德实现理想,而是崇尚个人奋斗,在汹涌洪流中挣扎求存。到了70年代后期这种香港特有的文化形式已经成型,这样的大时代正是巨星诞生的沃土。 # i2 ]& L; t( I" t8 G. A0 [; `. u* ^
8 i3 \4 A3 s0 W% {2 P/ N! ~: k
1977年5月,香港丽的电视台举办了第二届亚洲歌唱比赛。这场比赛,在“丽的”和“无线”两台的激烈竞争中为“丽的”立下功劳,但是最大的一个汗马功勋,是把张国荣推上了香港文化乃至整个亚洲文化的历史舞台。 9 k% X$ |) g# `# R( _# q& e+ Y
+ E. [1 Z, y! S ]7 N
他们给张国荣一个9号的选手牌,让他把要唱的歌缩到最短的时间。他把一首7分多钟的歌自己剪辑到3分钟,设计了几个动作穿插其中,众评委对他“惊为天人”后又恢复平静,给了他第二名。在司仪公布亚军名字的时候,他用双手捂住脸,低着头笑。因为羞涩问题,他一直捂着极度发红的脸,甚至没能做到立即上前领奖....就是这么一个极为天真的动作,是他沧海浮沉的开始。 - ^. b1 K/ E% L6 v2 V2 T, i& {: G/ ?
* G2 P k' `7 y9 n0 b2 X% m
他从1977年开始参演电视剧集,这种电视剧的演出几乎是他初出道时的主打性工作。在他最初的那些年,唱歌找不到出口,电影也机会不多,他一生最青春的时光都消磨在了电视剧集上。在那段“人生几何”的艰难岁月里,他心里想的只是两个字:等待。为此,他坚持了下来,更留下了那句名言:“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但我会继续努力地唱,直至你们喜欢我为止!”
' M+ N6 B: t! C2 I5 y9 r: |# Y5 p4 J$ ]
如今我们看《浮生六劫》,看《游侠张三丰》,看他那些一部又一部漫长的老片,看他沉静的表演,会感觉他像是冰河,隐藏了潮流汹涌,却即将波澜壮阔。我尤其喜欢感受他在剧集中那套独特的对白节奏,像是巨星诞生的前奏。 * k, \: f; _, g% l
) y. B* W) ]5 ]7 P
香港影评人到后来普遍认为,张国荣的电视剧演出乏善可陈,因为电视这种媒质根本不适合张国荣,电视剧的“框框”太小,也太“草根”,而张国荣是那种“留白”式的人物,而且天性高贵,只有电影的大银幕才能绽放他的光彩,那样的superstar不宜出现在居家物品电视中。 9 j* e& y6 U( E- G8 d3 ~" G
5 k. j/ C5 h0 T5 }! t% \# ^ 但是任何形式演出都可以让吸收力高的人得到技术上的锤炼。在“丽的”的五年间,他出演电视剧集近二十部,多为长篇剧集,其中包括香港70年代末复仇片剧型代表作《鳄鱼泪》。那五年恰好也是香港电视剧发展史上最为黄金的五年,这种大量的高水平制作的电视剧出演经历为张国荣日后真正的艺术表演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其实不只是张国荣,那个年代的电视剧制作为日后香港电影的发展准备了大批人才,目前香港电影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不少都有20世纪70年代的电视剧工作经历,徐克、许鞍华等都曾在那个年代的电视剧制作中牛刀初试,杜其峰的名字曾经赫然出现在《射雕英雄传》的片尾字幕中。
, A" ~- y/ M* w3 ^
6 Z2 w Z0 [3 C& o) o6 Y 对艺人来说,这种草根性的电视剧演出,太少不足以练就出镜头感,太多又会消磨了演员的天份,而张国荣是敏感的,他选择了一个最为适度的点从电视剧的框框中走出来,或许他心里早就明白,他作为演员的那些独特的情感资源和那套与众不同心理节奏越来越不适合电视剧,他想表达的东西从不再是那种贯穿电视剧始终的故事线索,他最想宣扬的是一种情绪,而不是一种情节。1982-1985年他开始逐步告别剧集演出,走向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