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25941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01-24 20: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花未全开月未圆 ; u8 d" h$ Y! A. G9 K1 Q
! |9 `# T, E: l! ~7 X" o6 A6 x- ?/ \
禅学中说,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这句话用来形容1987年的张国荣,或许有几分相似。 - ~8 f6 r9 m j
# b! ?8 y7 `# ~) h
1987年的张国荣,是他生命的一个好时节,10年的流水细磨刚刚好成就出这块美玉,火烧的灼痛还没有来到,他在这一年正是橙黄桔绿。相对88,89的歌唱事业顶峰时代,他在这一年开始形成自己成熟的歌曲风格,做好了登峰造极的准备。在电影上,《英雄本色》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倩女幽魂》第一次挖掘出了他独特的天性,一切的因缘,都在为他造就一场跨越。 3 b+ T- J8 e6 l5 B* {7 [) H0 |
" q+ b: E: Y0 u2 N
1986“冬日浓情”演唱会,从时间上说是一场跨越1987演唱会,而事实上它也真的成了一次跨越。这场演唱会在当时有一个附带性任务就是要完成张国荣从不羁男孩到浪漫男人的转型,这个契机使他出现了气质上的第一次飞跃。更重要的是,这场演唱会的最实质性作用是彻底奠定了张国荣的巨星地位,但是他的潜质没有放尽,是他拥有更深艺术空间的一个标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97演唱会的雏形。
2 z! Y+ n6 [( h, o; o7 m2 {; v+ x3 |8 m% Q) P
这场演唱会的造型顾问是刘培基,他本着替张国荣完成形象大蜕变的宏大理想设计了演唱会服装,他说:“他已经三十岁了,要变为成熟稳重,浪漫性感”。不知道那次演唱会在这方面的催化作用有多大,但我们确实感到87年后新艺宝时期的哥哥终于在气质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标志是“三眼皮”不定时出现,头发常常往后梳,爱穿皮夹克。青涩的“大猩猩”痕迹早已不能找到,稚嫩的男孩形象也成了过去,这种蜕变重生我不知是好还是不好,但如果说香港有巨星的话,我就会认为是他那个样子的。因此现在回看86演唱会,会有一种形象上的交错感,即他的造型比他本人在年龄和成熟度上先行了一小步,而这种感觉随后被证明是错误,因为他在那之后立即走向了成熟。除服装造型之外,他们还建议张国荣在演唱会上要尽量少说话。它一开始是这么做的,12月25日的第一场话很少,比85年少多了,人们都说他变聪明了。可是以后的十一场,他一场比一场话多,直到恢复成原型。不过这也预示出他作为艺人的出色沟通力和独特的个性魅力,而魅力就是个纸难包火的东西,开场的那句“我就说过我舍不得你们了”,一语即出,全场一万三千观众心动神摇,这种效果,这等魅力,我们在十年后的97演唱会中享受得淋漓尽致。 6 B" _2 j( T) F R) _& N( O6 f- z2 e
) j# K& f! v8 N( l3 `* G5 p% s' I1 B4 W8 h
我们怀念他在1987年的日子,过了这一年,就是88的辛苦,89的落泪,和那个苦海孤雏的90年代。忘了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心疼他,真的心疼他”,说的就是这下一个十年的苦痛与消磨吧。从1987年开始,谭迷问题白热化、退出歌坛远度加拿大,享受着一段幸福感情同时也承受巨大压力,电影开始让他觉得痛快,他在电影中一次次蜕变与重生......就像热情需要冷静的冶炼一样,真正的艺术是从沉重而又美丽的生命中获得的,似乎一直有些东西在成就着张国荣,他开始把艺术跟自己结合起来,自成一派,舞台开始成为他真正的延伸。 # V: W6 k4 Y8 d4 P q! R
0 v0 q8 _7 H& Q/ c , _( }2 M! S/ H7 z
1997:法岂为我辈设
/ Q1 w8 e" d7 i/ {
& u2 O* ]- a; | 在我的心目中,张国荣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艺体家”。
& v' ^; L+ t& l* r: u! r2 C9 x* T( N% r- h; Q
艺术家,不一定是艺体家,而看张国荣的表演,听张国荣的音乐,不到1分钟即可感到他的独一无二。他可以控制艺术为己用,并引导和改变大众审美,而不是被大众引导而媚俗。“艺体家”是对艺术家的最高尊称,从文学角度举例的话,鲁迅是“文体家”(看他的作品,未竟两行即可认出),而沈从文不是。 0 s1 a: u& \7 p% n/ U
9 M: E* V* `. }, w 艺体,不是一己个性的自然天成,而是辛勤磨砺,是10为期的道行功德,一旦圆熟,片语只言便独成一派。1997年的“跨越97演唱会”,是张国荣在气质上的第二次飞跃,更是他独有的艺术表演形式开始成熟的一个标志。 9 u' E# z6 u+ P0 N8 W$ a# t
4 C- D% P9 \5 a9 F. o$ @+ W A' {
1997年,他气质上和艺术表演上的变化体现在:他一两个动作,一点点眼神,亦彪炳独数,不可取代。这种20年打磨出来的气质和功力,使“跨越97演唱会”的整个演绎过程看似羚羊挂角,不着痕迹,以至于有人以为他是在“玩票”,其实他是在用心表演。97演唱会的《红》,被称为香港演唱会历史上最冲击的一幕。张国荣首次以演唱会这种激进的形式拓展了性别空间,虽然穿上女性高跟鞋,但却大有“法岂为我辈设”的男儿气概。用日本杂志评价他的话说,他是艺术的“先驱者”,“冒险家”。我个人认为,中国只有一千年前的苏东坡和他在天资和英气上遥相呼应,他们两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全能”冠军,二人天资英纵,不法常可,他们的生命是凝结在世间的一股“气”。 . }! ^8 H9 G$ j
, [3 D' L$ R4 C- Z 在这股气凝结的时候,很多人对之表现的很肤浅,比如说,香港媒体对演唱会的报道和指摘。这些报道他第二天就知道了,白天他忍受不堪入耳的评价,晚上继续站上舞台。在演唱会进行到第5场的时候,他终于哭了,一首《为你钟情》没有唱完,再也唱不下去,他低头用手遮面而泣,然后强忍泪水感谢歌迷对他从艺二十年的支持,接着他说:“今次演唱会我希望做一些未做过的东西给你们看,但一些所谓的卫道之士又话我的演唱会系三级,其实我的演出是艺术表演,佢地仲话我出尔反尔(指复出乐坛),事实上外国有很多歌星,甚至球星都试过,点解无人去讲?话我那些人就系所谓知识分子......” . c: h4 t* t" g l
% a4 s& F, T- R% d- P/ ` [8 y “点解无人去讲”,事实上有太多人对张国荣带着有色眼镜,他在艺术上每向前一步,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代价。从太多意义上讲,他都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香港的娱乐界,没有哪一个阶段真正容下了张国荣,他的一生就是一场场的磨难和尝试。他是世界文化的前瞻者,他在短暂的生命里拓展了艺术的范畴,开辟了性别的空间,这是他对香港和亚洲文化的最大贡献,也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的原因。 1 v( ?6 d9 F, m9 M4 g4 N, Y( T
* j) [5 n3 M, T) e$ P
跨越1997之后,他陷入一阵低谷,接下来这一年基本没有什么现象能体现他的成绩,可是后来看到他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和2001的《梦到内河》mv,我才明白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并且一直在努力,而且越来越执着。我一直认为2000-2001是他一生中最为巅峰性的时刻,而1997演唱会则是他艺术最高成就的一个预告片。 4 z, }4 I- N1 {$ C
, U% o& \) G! z' l ~! @5 @) W
5 _$ j9 I3 u6 r6 A2007
1 e$ J% d9 l7 ]9 O* @0 R4 r
; K7 f8 V, s; c. s 三十年风驰电掣过去了,明天就是2007年,他艺术生命中又一个逢“七”的时刻。今天晚上,我们将在中国北京,香港,日本等等不同的地方举行我们自己的活动,继续和他一同跨越新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自己会不会掉泪,但是他已经让我明白:人的生命不能永葆,只有化为艺术才能恒久存留在世间。
' z% D- e0 Z( o/ u. w5 {0 F2 _; d7 n
此文写给张国荣先生从艺三十年,写给那些逢“七”的年月,一片微薄的心意,遥寄天国的张国荣,祝他一切安好。这几年,我常常仰望天空,这个动作可以让人的眼眶承载住更多的泪水。每次抬头望天,常听到熟悉的声音从天边传来,那是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为我们唱歌了——他三十年的艺术光阴,还在岁月轮回中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