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69|回复: 3
收起左侧

的灰 因张国荣而诞生的名字(华夏网 2006-10-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1 00: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作者: 苏娅
来 源: 华夏时报·华夏网

  的灰,是一个网上的著名ID,因为香港电影,更因为张国荣而出名。
  原名姚婉琳的的灰生于1972年,大连人。的灰希望,并且相信姚婉琳和的灰是两个割裂的身份,关于姚婉琳她说的很少,极少。这里主要讲的是的灰的事。
  她说,“的灰”这个ID是张国荣出演的电影《东邪西毒》的英文名字《Ashesof time》(时间的灰)的缩写,“这只是网上的一个ID而已”。
  采访之前,不知的灰在网上已经红成这样。因为采访的缘故,问了身边几个长期在网上混的人,他们都能说出的灰的两三个名头:比如她是天涯论坛的大侠级人物,有许多粉丝;比如她曾是网易红版的版主,而红版几乎是张国荣网站中最著名的一个;最后凡是喜欢张国荣或者香港电影的人,大多都知道“的灰”这个名字,读过她的文章。
  采访的灰,是她来北京给关于张国荣的新书签售那天,用“低调”来形容眼前的这个人是不恰当的,因为“低调”至少还有调,而的灰什么调也没有。虽然因为张国荣而为人所知,但她并不喜欢“荣迷”这个说法,因为她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欣赏张国荣的人,只想站在他背后,悄悄地看电影,悄悄地感动或快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的灰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共有的过去。摄影/本报记者武文琦
  
  明星启蒙,从邓丽君、许文强开始
  像大多数“70年代”一样,的灰的知识结构里顶重要的一项是香港电影。的灰说:“那时候还很封闭,香港电影是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而且香港电影还很人性,当时大陆电影大多数是‘高大全’那种。”
  在看到香港电影之前,的灰也像大多数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困惑于“什么叫靡靡之音”这个问题。她说,初一那年,和同学们走在放学的路上,互相问起:“你知道什么叫靡靡之音吗?”答曰:“邓丽君的歌就是靡靡之音。”立即有人尖声尖气地唱起:“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笑声中大家的脑海里一齐浮现出一个满头卷发的妖艳女特务形象,并对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歌全部嗤之以鼻。但是后来的灰喜欢上了邓丽君,正是因为她的歌和她的笑容。
  时间走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上海滩》放到最后五集的时候,的灰家也买了电视机,虽然几天后,那个叫“许文强”的人就倒在乱枪下,但的灰还是死死地记住了他的风衣、白围巾以及眼神。后来又是万人空巷地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那时候的灰除了迷翁美玲版的黄蓉,还有就是曾江版的黄药师。的灰说,书上的黄药师是个书生形象,但曾江演了之后,她就接受并喜欢上了这个海龙王样子的黄药师。
  的灰说这些事的时候,围观采访的人就点头附和,会然于心的样子。
  接着就到了租录像带看的年代了,那时的灰刚从大学毕业,没有地方可住,就睡在单位的会议室。的灰后来回忆,单位的同事挺同情她,但她自有一些不为旁人所知的快乐。比如说,可以借单位的录像机看香港电影。那种租录像带的牛皮纸卡片,大多数人都还记得,那时候每个周末,的灰就邀来妹妹,用这样的一张卡片,抱回十多盘香港电影,不停地看。
  “最喜欢的是‘文艺片’,像《秋天的童话》、《阿郎的故事》、《新不了情》什么的。”的灰淡淡地说,好像电影中的那一幕幕就在眼前。而有时冷不丁听到《阿郎的故事》里的那首《你的样子》,她还会怦然心动,甚至想掉眼泪。
  
  因为太帅,开始并不喜欢张国荣
  就是在那个时候,张国荣被的灰看见了、记住了,并日渐熟悉、喜欢,直至痴迷。
  的灰喜欢张国荣并不是因为他长得帅,相反还因为张国荣长得过于帅,耽误了的灰对他的喜爱,还耽误了好几年。“我甚至觉得他长得太帅了,很多人的误会都是从帅而来的,觉得你长得那么帅绝对不是一个好人。”
  大学时代的灰欣赏的歌星是谭咏麟,即使当时满大街男孩大唱的“THANKS,THANKS,THANKS,MONICA……”正是张国荣的歌。后来听同宿舍的女生放《英雄本色》的那盘引进版,磁带的封面照旧是年轻俊美的张国荣,但的灰无意中听到那一首《倩女幽魂》,立刻就被镇住了,她实在不能相信“怎么长相这么柔嫩的一个人,竟然有这么沧桑醇厚的声音,然后才开始对这个‘奶油小生’刮目相看”。
  的灰说她是从《霸王别姬》开始,才真正认识到张国荣的“不简单”。“但更深的被张国荣的魅力所打动是看他的告别演唱会。”而那时,张国荣已经退出歌坛好几年了。
  有次的灰在新华书店闲逛,一片嘈杂之中,听见了《风再起时》的前奏。循声而去,在音像区的大屏幕电视上,看到了走过拥挤的人群,正在踏入红磡大门的张国荣。乐声渐隐,一身黑袍的他从舞台中央升起,缓缓唱出:“为你钟情,倾我至诚……”
  天哪,这是张国荣告别歌坛演唱会,是在放《告别》的影碟。
  的灰立刻跑下楼去给同样喜欢张国荣的妹妹打电话。当时没有传呼机,没有手机,妹妹的宿舍里也没有电话,要找她只有打到她学校宿舍楼的楼下去,十次有八次都只能留口信,很难找到她本人。“而这一次,电话铃只响了一声,就有人接了起来,随口念叨了一句我办公室的电话号码。那就是我妹妹,她正巧要给我打电话。”
  电话里的灰说:来书店,看《告别》。
  于是那天,“两个女生,搭着肩膀,一动不动,站在喧嚷的书店里,一个小时,目不转睛地看电视”。
  那一幕便永远地留在了的灰和妹妹上世纪90年代的记忆里……
  
  名古屋演唱会,让台下的她目瞪口呆
  就这样,的灰开始搜集张国荣的所有电影、唱片、每一个访谈、每一条新闻旧闻。
  像所有内向的女孩那样,这样的痴迷都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天地里,她会悄悄收藏他的一切信息,也会默默祈祷能看一场他的演唱会,于是,这一天就来了。
  2002年,复出的张国荣在日本名古屋开“热情演唱会”,而那时的灰刚好也在名古屋,的灰惟有感叹这是天意,似有神助。“要知道张国荣以往在日本的演唱会都没有在名古屋开。”的灰说。
  的灰还记得那天张国荣唱的第一句是“云飘浮半公分”。当一束追光把他送出来的时候,的灰目瞪口呆,因为十多年过去,这个男人还有如此摄人心魄的体力、爆发力和控制力。的灰用“他唱出第一句歌,君临天下”来形容那一刻的感受。
  “那是个大冬天,日本人那么沸腾,所有人都在喊,我就在那儿坐着,特别害羞。旁边的日本歌迷跳到只穿一件小背心,但我自始至终一动不动,就是觉得怪不好意思的。”想了想她又说:“现在一个韩国、日本的影星来中国,现在的孩子把他们当天皇似的对待,他们可能不知道,当年我们也有巨星横扫韩国和日本。”
  但如今的灰还很后悔,因为那天的演唱会她没有为自己喜欢的那个人欢呼过,她一动不动地看完了演出。她说:“我这个人太内向了,不习惯在公众场合暴露自己的感情。”
  这一点,的灰比较羡慕妹妹,因为妹妹是个在这方面从来不缺乏激情的人,在张国荣生前她就给过他掌声、欢呼声,给他送花,演唱会时拉起十多米的布标,上书“我们永远都爱这样的你”,五年前,当妹妹还是一个“网络盲”(的灰语)的时候就凭一腔热情,做起了“荣迷”的第一个中文网站“荣门客栈”。说起妹妹当年的各种事情,的灰觉得又可爱又可乐。她说:“她当时挺得意,说要整个木刻的效果,现在想起当年的那个大牌匾实在太傻了。”
  而今,当这些事都成往事,妹妹做过的那些事也一并留在了“荣门客栈”的“当年情”里了。
  
  喜欢他、找寻他,却从不打搅他
  的灰说,她从来缺乏粉丝的激情,不会在家贴张国荣的大头像或者在钱包里夹他的照片,也不会索要他的签名,甚至近在咫尺也羞于露出自己的感情。甚至她还想过,没准几十年过去,她倒真的把他忘了,或者偶然碰到,就走过去含蓄地说曾经自己还为他的歌和电影感动过。所以在张国荣生前,的灰没写过他的电影,他的歌。“因为那时候有所期待,总想着下一部才是最好的。”
  2003年,张国荣走了以后,的灰开始翻出了张国荣的所有电影一部一部重温,并且开始在网上贴一些文字,起先仅仅只作为一种感情的排遣,那些字写得很简单,只想介绍一下。哪知这件事,一经开始,就越做越深入,没法停住。
  也是从那一年起,张国荣开始脱离巨星的光芒,以一个平常的人进入了的灰的视野。
  的灰说,如果不到香港,没法知道张国荣真正的意义。
  去年张国荣生日那天,的灰去张国荣家给他献花。因为张国荣喜欢兰花,的灰送了一盆兰花给他。的灰说,不去那里不知道,张国荣的家并不是什么深宅大院,他家的门就临着街,谁都可以去敲。记者们就架着机器,等在那里,准备拍某明星去祭奠张国荣的照片。的灰说,只有亲眼看见那扇门才会明白张国荣生前所说的:我什么都可以奉献给你们,只求你们别来敲我家的门。
  那次以后,的灰再不愿去张国荣家,今年写张国荣电影的书《与他共度61世》出版后,的灰托人把这本书带给张国荣的家人,自己再不愿去打扰。但是她去一切留着张国荣旧日踪迹的地方,去“海逸酒店”、“太平山”还有各式各样张国荣生前爱去的小馆子。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文华酒店”。的灰说,她站在路边,想起张国荣的最后一个电话,想起那句“我想趁现在看清楚香港”。而的灰所看到的风景是,傍晚时分,华灯初上,美丽的维多利亚港。
  的灰说:“想想,那时正是4月,下午6点半,细雨蒙蒙,维多利亚港尽收眼底。”
  
  不喜欢当“荣迷”,更不当“荣迷教主”
  在网上,的灰名气很大,因为张国荣,更因为她自己。
  的灰有很多粉丝,她在网上的每一个帖子都会引发许多人的追捧,而写的一系列怀念张国荣的文章更是让她似乎成了“荣迷”的代表人物,但的灰本人并不喜欢“荣迷”这个叫法,因为在大家眼中,“迷”都有狭隘、偏执的一面,她不愿意让这样的印象影响了人们对张国荣的了解。
  对于有人给她“荣迷教主”的封号,的灰更是厌恶之至。她说:“大家都是欣赏张国荣的人,人家来看我的文章,说支持也好,抬举也好,都应该怀着感激的心,不应该分什么等级,更不应该凌驾于别人之上。”
  的灰说,她另一个不愿意说自己是“荣迷”的原因是“我迷的人还有很多,很不专一”。比如说,李连杰、周星驰,还有徐克的所有电影,每一部她都喜爱之至。“如果张国荣没走这一步的话,说不定我先写的应该是周星驰,他的48部电影我都看过啦。”的灰说。的灰喜欢的不单是张国荣或者电影,还有很多,就连“70年代”那拨人都看过的小人书,也被的灰齐齐整整地收集好,写清楚出版社的名字、出版的时间,再写清楚内容简介,还有这个版本好在哪里,当时还有一些什么版本,再配上重要的插图,工工整整地挂在了网上,而那个帖子下面跟着的是无数人的回应。

  的灰的博客人气很旺,而她在上面写的除了那些关于电影的文章,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家长里短,的灰写了她爸爸、妈妈收藏一切可收藏之物,比如布票、糖票、粮票,她还写了他们每个家庭成员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送的生日礼物,写她的丈夫,写她的孩子,甚至聊天的录音……而许多人把的灰那个网络上的虚拟空间似乎也当做了自己的家,和的灰一起,在那里高兴或者悲伤。
  原来,生活真是这样,有一些人会从某一个明处或者暗处,找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其他人,相互伴着,弯弯曲曲地流向同一个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0: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灰 因张国荣而诞生的名字(华夏网 2006-10-10)

■印象
  怀旧,不是因为幸福丢了
  一
    总觉得,的灰喜欢张国荣,更多的是喜欢那个过去的年代。
  张国荣、周星驰、香港电影,甚至是小人书,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的灰就记录着这些东西,然后把上个世纪一点点地拽到了这个世纪,铺到了每一个同样没有忘记这些东西的人的面前。

  二
    在大约21岁的时候,我也学会了怀旧(现在的孩子学会这个的年龄可能更小一点)。有天我和朋友走在路上,她告诉我,怀旧是因为你的幸福丢了。
  我现在反而不怎么怀旧了,是因为我发现那丢了的幸福已经丢得越来越彻底了,怀是怀不回来的,但我身边的这一代人都在怀旧,不光我们这一代人在怀旧,上一代人都还怀得正起劲呢。
  某日,在阿尔山下喝酒,那种粮食酿的酒真好喝啊!旁边一桌人在猛烈地怀旧。一人说,小时候我就最喜欢吃动物饼干泡牛奶。又一人说,你说的那已经是后来的事了,早先最好吃的还是油渣拌饭。后来他们又开始回忆从前的景山公园、中山公园等。我们就着他们所怀之旧不知不觉喝光了两斤白酒。

  三
    我看的灰的书,也是因为怀旧之需。那种拿着小卡片去租录像带看的时光;那种初中的几个小女生走在路上偷唱邓丽君歌的时光;那种毕业晚会上全班女生合唱一首歌,唱后大幕拉上发现大家都哭了的时光;那种骑着单车穿过学校听见后面男生一齐唱“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的时光。
  某一场电影,某一盒卡带,还有那个张国荣、小马哥……记忆纷乱复杂。

  四
    关于自己的生活,喜欢怀旧的的灰说的很少,但她说:“俺觉得俺现在很幸福。”
  的灰有一份能够让她投入去干的工作,有个爱他的灰老公,有个灰宝宝,还有双亲和姐妹。
  她写她今年4月,“达明”在上海开演唱会时,她带着灰宝宝去看。一边要顾惜身边的宝宝,看他喜不喜欢,回答他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一边死心塌地地听黄耀明唱她喜欢的那些歌。后来黄耀明开始唱快歌,她担心小孩子的心脏快要蹦出来了,的灰自己还没听够,但她想她要当理智的妈妈,要为孩子的健康考虑,就说服自己和孩子,一起走了。
   五
    读她和宝宝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想,怀旧,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纪,该精打细算着时间和财物过日子的年纪。
  六
    这是一个深夜,我独坐在庞大北京城的某个小角落里,一遍一遍被逝去的东西冲刷着的感觉,仿佛海浪来了又去。
发表于 2006-10-12 01: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灰 因张国荣而诞生的名字(华夏网 2006-10-10)

一个理性中有着感性,感性中带着理性的人.
一个在生活中有着多重身份又各尽其责的人.
一个爱哥哥另人羡慕的幸福女人---的灰--
                                  是个优秀的好人!!!
发表于 2006-11-03 2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灰 因张国荣而诞生的名字(华夏网 2006-10-10)

很喜欢读的灰的文字,那么平淡道来却又那么令人陶醉其中,像一朵雏!
也非常感谢的灰,把她印象中那么美好的张国荣可以那么具体的告诉我们,做了我们想做却又做不来的事,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