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13|回复: 6
收起左侧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2002-07-12「人山人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03-14 1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本文章及圖片均完整转自「人山人海」)
關於音樂上的初遇 -當男人遇上男人(part on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是這樣的想的 : 我和哥哥好像是很應該會合作,但又好像很應該不會合作似的。很應該合作的原因是我們都是屬於同一類人, 在某些地方上其實很相似; 很應該不會合作的原因是, 在歌曲的風格上, 我們又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人。」黃耀明如是說。
無論如何, 這張萬眾期待的專輯將在7月份面世。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 造就了這樣的一個「很應該會但也應該不會」合作的Project呢?
「是環球唱片的陳少寶促成我和哥哥這一次的合作的。之前我們在「同步過冬」中曾有過一小段的合唱, 少寶覺得效果很好, 便提議不如在我們推出各自的新專輯之前來一個合作吧? 因此就有了這個特別的Project出現。」
「我其實是很少與男歌手合作的。可能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歌手的原故吧, 有時會擔心出來的感覺會和自己很近似, 而且我覺得自己和哥哥在聲線或舞台表現的風格有點接近, 所以剛開始時是有些顧慮的, 不過後來又想管他呢, 反正好玩就是了。」
既然是二人合作的專輯, 除了會有合唱的部份外, 在這張EP內, 明哥和哥哥還給了大家一個接一個的驚喜。
「除了合唱歌「夜有所夢」外, 我和哥哥建議各自寫一首新歌給對方及重唱對方的一首舊歌。新歌方面我把去年曾在漫遊拉闊音樂日唱過的「十號風球」給了哥哥, 因為我總覺得這首歌好像不太像是我唱的歌似的, 反而蠻適合由哥哥來演唱, 而他聽後也十分喜歡; 舊歌方面我則選擇了哥哥多年前寫給周慧敏的一首作品「如果你知我苦衷」。而哥哥則寫了一首新歌給我, 另外也選了我96年的作品「春光乍洩」翻唱。」
和哥哥合作的感覺是...
「說實在開始時我確實是有點緊張的, 因為張國榮喎! 一個真真正正的大明星, 你知道要和一個大明星合作是很容易讓人緊張的, 我很驚訝他不單沒有任何架子而且十分信任我們, 因為這張專輯全部編曲及製作都是由「人山人海」負責的, 我們的合作十分順利, 我們也很高興能獲得他的信賴。」
 楼主| 发表于 2006-03-14 10: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2002-07-12「人山人海」)

關於合唱以外 - 他和他各自的夢魘 -「夜有所夢」(part tw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夜有所夢」原本是收錄在黃耀明尚未推出的新專輯內的歌, 可是他總覺得這是一首很適合二人合唱的歌, 所以就拿了給哥哥聽, 結果哥哥十分喜歡, 覺得這首歌的感覺很迷離; 它也許並不是一首一下子會大hit的旋律, 但最後他們也因為它獨特的音樂性而決定選用了它。
「預備要錄「夜有所夢」的時候, 我和哥哥一起在錄音室裏錄唱了一個demo, 而後大家根據這個demo的情緒再去排練, 之後再分別錄音。這首歌除了編曲給人的感覺很迷離外, 它的旋律本身也是十分戲劇化的。阿vee最初開始寫這首歌時是先由一個鋼琴的phrase開始, 然後我和她一起發展旋律, 待整個旋律出來後, 才決定要寫什麼樣的歌詞。我最近忽然很想寫一首關於壓力的歌, 表達一個人如何在充滿壓力的生活中尋找出路, 而我自己很喜歡一首由David Bowie 及Queen 合唱的歌曲叫做「Under Pressure」, 所以請了林夕代為撰寫歌詞, 剛巧我們三人(哥哥、林夕及他本人)最近都睡得不好, 所以這首歌是一首我們都很有認同感的歌曲。」
 楼主| 发表于 2006-03-14 1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2002-07-12「人山人海」)

找一個像我的人 - 「這麼遠那麼近」(part thre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這首歌是哥哥的全新創作, 其實他給我聽這首歌的時候已經找了musician做了一個好完整好full的demo, 好有tango味, 但因為在專輯內的另一首歌「春光乍洩」中我們也同樣想做一些帶有南美洲風情味道的編曲, 所以最後決定將它改成現在的模樣。它仍然帶有濃濃的異國情調, 是很exotic的東西, 再帶一點電子, 就成為了現在很有異國情調和戲劇效果的版本。當然這當中濃濃的戲劇效果有很多都是由哥哥提供, 那些獨白的部份就好像是畫龍點睛一樣,令歌曲也生動起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製作構思呢?
「因為在這一張EP裏面, 我們就只有一首合唱歌「夜有所夢」。究竟怎樣才可以將合作的關係再伸延呢? 怎樣才可以在彼此的歌曲中有更多不同的呈現方法呢? 終於我們就想到在我寫給他的「十號風球」裏面, 由我來唱了所有的和音; 而在哥哥寫給我的這首「這麼遠那麼近」中, 他就諗了很多的獨白。我和wyman 討論這首歌的時候聊了很多, 他寫完之後告訴我, 這首歌的歌詞靈感有點是來自台灣的一個漫畫家幾米的一本作品「向左走向右走」, 我們想了很久最後就決定要沿用這個書名做歌名, 因為歌詞所說的有很大部份都和漫畫很相似。 然而當我們落實了決定起用「向左走向右走」這個名字之際, 才發現楊千嬅的新歌也是叫「向左走向右走」, 為了不和別人"撞衫", 所以就把它改為「這麼遠那麼近」。wyman在很多年前寫了一首歌給張學友, 叫「這麼近那麼遠」, 我就說: 不如把它倒轉再來一次吧? 其實我自己覺得這首歌叫這樣的歌名是蠻貼切的, 因為它確實在訴說著這樣的一份無奈, 那兩個沒有機會遇上的人, 或沒有再次遇上的人, 原本就住在彼此很近的隔離。」
既然歌詞的內容是那麼的具故事性, 要撰寫適合的獨白容易嗎?
「在錄獨白的過程中其實是好好玩的一回事, 錄音時哥哥只是錄了一大堆說話, 很隨意的, 而我就只憑直覺選了一些我覺得是頗為對的感覺試試放在歌裏, 沒想到全部好像度身訂造一樣, 那些戲劇效果自然地便流露了出來, 這就好像是一個機緣巧合一樣, 整件事情都發展得很完美。我記得在錄獨白的那天哥哥的聲音很沙, 他當時還問會不會有問題, 但我卻應為"沙沙地"也不錯, 結果這種"沙沙地"的感覺令歌曲更加有一種淒美的味道。」
當你在演繹這首歌時感覺如何?
「唱這首歌時是有很大難度的。它的音樂仍然是很戲劇化, 在配唱的時候要好expressive, 尤其在副歌部份, 我想試試做一些我比較少的唱法, 好像"歌王"那樣去唱; 我覺得很好玩, 很得意, 我很慶幸當初決定要在這首歌加上獨白, 因為它確實讓人十分感動, 那種表達緣份及命運的感覺很好, 令人有雞皮疙瘩的感覺, 特別是那一句『佢由亞洲一直飄到南美洲』。」
可以說說在製作專輯的過程中, 有沒有什麼難忘的事情?
「其實整張唱片的製作過程很多時都給我一種很cyber 的感覺。我這樣說這並非指歌曲的題材很cyber。專輯中有許多編曲的部份是大家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編寫後再email給大家聽、修改等諸如此類, 充份利用了互聯網的好處, 至於這首「這麼遠那麼近」的編曲大部份是阿vee在台北工作時編寫的, 她把編曲的data email回港, 然後我們再用很多不同的樂器再把它重新開啟出來, 這個過程不只好玩, 更讓人感到科技好amazing 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6-03-14 10: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2002-07-12「人山人海」)

我愛颱風 - 「十號風球」(part fou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熟悉黃耀明歌曲的樂迷, 都應該曾聽過「十號風球」這首歌。明哥在去年的「漫遊拉闊遊樂會」中曾經唱過, 他是十分喜愛這首歌的, 不過最終卻沒有把這首歌收錄在自己的專輯中。
「在挑選歌曲的過程中我和哥哥都拿了很多歌給彼此選擇, 和「夜有所夢」一樣, 「十號風球」原本也是收錄在我的solo album裏的; 而在「漫遊拉闊遊樂會」演唱過之後, 我發覺這首歌其實也很適合由其他人演繹, 但如果哥哥也喜歡這首歌就最好不過的了。結果他一聽了就十分喜歡, 對我說: 好呀, 我唱這首歌。」
「我心目中的「十號風球」編曲從來都不是「漫遊拉闊遊樂會」那個樣子的。我心目中的編曲一直就是現在哥哥唱的版本那樣, 是一些感覺很80年代的電子音樂編曲, 好像現在你們聽到的那些鼓機和某一些電子效果都是我們刻意經營的, 雖然它的base line 不是很80年代, 我們是特意將這兩種風格混成一體的。我記得去年在「漫遊拉闊遊樂會」中我說恐怕我的專輯推出時風季已經過去, 所以當時率先唱了這首歌, 雖然最後我的solo album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在去年底前推出, 但這首歌最終還是可以趕在風季前推出。」
為什麼會以「十號風球」為名呢?
「我其實是有一個note book寫低我想做的一些歌的notes的。好似歌詞內容的大綱, 想用的歌名等等。「十號風球」是其中一個我想要的歌名。這個歌名其實是源自林夕的, 他曾經說過想寫一首以此為名的歌曲。結果他還沒有寫這樣的一首歌, 而我則借用了這個歌名找周耀輝寫了我的「十號風球」, 希望他不會介意。 和別人擁有相同的歌名在我身上也不是鮮有的事, 就好像「這麼遠那麼近」的case一樣, 可能是因為我和我的填詞人們喜歡的東西都很相似, 都看差不多類型的電影、音樂和書等等, 所以很多靈感都差不多來自同一個地方。好像是林夕和wyman的「愛的教育」, 他們在不同的時間各自寫了一首以此為名的歌, 而wyman是寫給梅艷芳的。另一個例子是「一一」, 原本在我的solo album還有一首以「祖與占」為題的歌, 不過現在我已決定不會使用這個歌名了, 不然我就有兩首歌和shine 撞歌名, 真是「太陽之下無新事」。」
 楼主| 发表于 2006-03-14 10: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2002-07-12「人山人海」)

愛與不愛之間的傷痛 - 「如果你知我苦衷」(part fiv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和哥哥分別唱了對方兩首歌, 除了新歌之外, 我們在對方的舊歌中各自選了一首自己喜歡的來翻唱。我聽了很多首哥哥的舊歌, 但總覺得不一定能把那些歌變成我的歌。有些歌當我看不到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時我是不會選用的, 而「如果你知我苦衷」是哥哥多年前寫給周慧敏的, 我覺得這首歌無論在演繹或歌曲編排方面仍有很多空間發展, 於是就選擇從身演繹這首歌。」
你經常都能把別人的歌成功地換轉為十分黃耀明風格的歌, 要為這樣的一首如此深入民心的作品譜新衣裳 , 困難嗎?
「我和基爵做過幾個不同的project碰巧都是做翻唱歌的, 好像「暗湧」, 我們由錄音、配唱以致mixing 都只用了一個晚上就完成, 因為當時是為了趕電影「越快樂越墜落」配樂, 所以只有一天時間就要完成。「如果你知我苦衷」當然不只用了一個晚上, 但我和基爵很早就想到要做這樣的東西。 基爵將這首歌的編曲做得很好, 很簡單, 我覺得這麼簡單的編曲仍然可以那麼動人是很powerful的。 如果大家有留意, 在這張專輯中除了「夜有所夢」外, 我們在編曲上均用了許多結他, 再加上基爵的一些「新歡」......基爵最近迷上了一些70及80年代很古老的電子樂器, 買了好多很古舊的synthesizer , 而在這首歌中他也使用了好多這些「玩具」。」
從演繹中聽得出你對這首歌很有感情呢?! 是因為它是舊曲的原故嗎?
「錄這首歌的時候確很順利, 說真的當你對一首歌很有feel 的時候是會錄得特別順利的。有時候有些歌會錄很久, 好像「夜有所夢」; 又或者是因為我之前已經很熟悉這首歌, 而我對「如果你知我苦衷」這首歌特別有感覺, 基本上是一進入錄音室就可以錄唱。」
 楼主| 发表于 2006-03-14 1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2002-07-12「人山人海」)

感情歸位- 「春光乍洩」(part si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哥哥曾經演過一齣叫「春光乍洩」的戲卻沒有唱過一首叫「春光乍洩」的歌。 因為這個project的牽線, 為「春光乍洩」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點。
「「春光乍洩」是我選給哥哥唱的。他演過電影「春光乍洩」, 但其實他並沒有一首歌叫「春光乍洩」, 我覺得好像由他唱埋這首歌事情就很完美, 好像畫上一個很清楚的記號一樣。其實要重新編排過這首歌是很困難的事, 因為單是我自己就已經唱過很多不同的版本, 在我過往的唱片中就已經收錄了四個不同的版本, 在live 演出中也唱過5到6 個不同的version。我覺得這件事最完滿的地方是雖然歌曲本身與電影沒有直接的關係, 但somehow他們他們在某種層面上又好像有它的連系, 而最後卻有同一個人把它連接起來。」
這首歌帶有很濃重的南美洲風情, 是刻意如此的嗎?
「是的。我們還特別找了一位香港資深的結他手彈奏這些比較南美及拉丁的結他部份, 他是Tommy Ho, 也就是at 17 的Ellen的結他老師, 而Tommy亦曾經幫我彈過 "錯蕩"一曲的結他部份。這首歌的編曲是由Jason重新再造的, 我們的idea是想夾番「春光乍洩」電影, 有一些很南美洲的風情(by the way, 在專輯裏我們也提及過南美洲這個地名), 所以會有一些很tango的感覺, 當然在編曲中也少不了人山人海製作產品中不能缺少的電子氣息。」
感覺哥哥的演繹和你自己的有什麼異同之處?
「哥哥的聲底本身是好沙的, 而這首歌的音域又很廣, 他的key比我還低一度, 其實在某些情況上我們的聲音是十分相像的, 有時連我自己也分不出來, 或許在高音位時會有所分別, 可是低音位卻又十分相似。不過唯一不同的是哥哥的聲音給人一種很性感的感覺, 這是我們之間最不同之處。」
最後專輯也順利完成了, 現在的心情是...
「做完這張EP之後給我的感覺就如渡過了一個小假期一樣, 是自己舊有計劃中的一個小假期, 我當時還想只做五首歌是否有些意猶未盡呢? 但如果這真的是一個小假期的話那麼五首歌其實就已經足夠。對我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好好玩的project.」
口述: 黃耀明
整理: Sandy Fong

?
发表于 2006-03-16 23: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2002-07-12「人山人海」)

喜欢这张ALBU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