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92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
|
本月6日开幕的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总监戚家基,昨日在香港接受采访时表示:“五年前还是欧美片商首选的亚洲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近年来受到的最大挑战是来自韩国的釜山电影节。”此外,他还特别阐述了包括梅艳芳、张国荣等一代香港影人于香港的特殊意义,以及他们与谢霆锋、TWINS这代艺人的区别在于“全能”与“速成”的锻造模式。
■香港国际电影节今后不再由香港政府操作
香港电影节几十年来在亚洲打下的坚实根基,使它一直是西方片商以及世界级影人东来必停的驿站。但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萎靡不振,香港作为东亚电影界中心的位置开始动摇,香港国际电影节的魅力也渐渐退色,那么,取而代之的究竟是谁?
“韩国釜山电影节。”戚家基毫不掩饰地陈述道,“一个电影节是否重要,主要是看它在国际影人心目中的地位。你要是问那些片商和导演:亚洲区的哪个电影节你们是必去的?五年前他们还是会说香港,但现在不一样了,釜山电影节开始取代我们的位置。尽管它的规模不是很大,播放片子的质量也没我们的高,但它的优势是有一个很强的电影工业做后盾,而且还对电影节本身进行了改造,加入了很多商业洽谈业务,为很多国际片商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业务环境,也由此吸引了更多的国际级导演和公司,使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片子拿来参展。比如,釜山电影节有一个PPP计划,就是每年都会从全球选20部没有投拍的电影项目,由政府出钱把世界各地最活跃的、最有实力的投资商请来,帮助双方进行一对一的商业会谈,这一招很厉害。它不是为了虚荣,向外面炫耀自己有多少多少参展影片,规模有多大多大,因为那些著名导演也不会虚荣到根据你的规模来决定是否要把自己的影片给你,他们看到的是这个影展做的于己有利的实事。”
那么香港电影节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今后又有哪些打算?戚家基说:“因为我们一直是政府行为,对于香港政府来说,一直考虑的是影展的声誉,不希望把这个影展办成为某家公司或企业服务的模式。”但是,戚家基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本届电影节是最后一次由政府操作,从下届开始,香港政府将不再接手。届时,我们也会像韩国那样重整电影节的结构,对其性质进行部分微调”。
■如今香港“明星”已不存在
谈及香港影人,记者提到了梅艳芳、张国荣的去世,尽管事隔很久,记者还是想从戚家基这里得到一个答案:“成龙、周润发、刘德华、张曼玉等老一代艺人与今天的香港艺人究竟有哪些区别?梅艳芳与张国荣的离去对香港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此,戚家基略显沉重地表示:“他们肯定是不同的,周润发那一代是香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来的,那时候他们是与电视台签约的艺人,而且一签就是七八年,甚至更长。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必须要做很多事,电视台要他们唱就得唱,让他们演什么就演什么,很多时候那些事并不见得适合他们,但也要做,这就使得那一代人什么都会。像张国荣,让他拍片、唱歌、唱戏都行,连日语歌他都能唱。但是我们现在的艺人不一样,他们是由公司迅速包装出来的,选择的是一些最快的成名捷径,比如出唱片,因为拍电影很慢,效果好不好还要单说。应该说,现在艺人的人气靠的是他们个人的魅力,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实力,像TWINS,她们之所以成名,在于她们那两张娃娃脸不具有任何以往走红女星具备的起码的‘性感暗示’,任何人都不会产生性遐想,正是这种独特的清纯使她们很有市场。”
然而,戚家基并没有因此否定现代艺人,他强调说:“我只是在表述一种现存的现象,就是说现代艺人的成名方式已经与上一代有明显不同了。这里没有好坏的问题。”但是,即便如此,戚家基的个人倾向还是很明显,他说:“我还是觉得艺人应该与普通大众有一点距离,保持一点神秘感比较好。像现在,满大街的杂志,你随便一翻就能知道哪个艺人昨天在哪里干什么了,我对这些东西很不感兴趣。因为你跟明星太近了以后,会影响你对电影的判断。为什么张国荣和梅艳芳去世引起那么多人悲痛?不光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熟悉的艺人,而更多的时候,还是因为我们那个时代对这样的人还是有一些仰视的感觉。并不是说他们就应该在我们之上,而是说他们作为一种符号,会对大众产生引领的作用,就必须高一点。”
戚家基最后补充道:“我觉得对谢霆锋这代人,我们只能说他们是著名艺人,而‘明星’这个词已经不存在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