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48|回复: 21
收起左侧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05-13 21: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tijamo在 2005/05/18 07:24pm 第 1 次编辑]


[color=#008B8B]特别感谢论坛 lktgwd提供的线索,此标题下还有其他文章,如果您找到,欢迎补充在下面。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color=#FFA500]黄家驹:客死异乡的行者(1962-1993)
        “香港放不下我们的理想”, “香港”的确是BEYOND的故乡,为了音乐理想,BEYOND在香港奋斗十年后,决定放弃,转向一个陌生的地方“日本”,然而谁知道,日本却是令BEYOND更心碎的地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3,BEYOND成立,组成是为了参加一场音乐比赛,他们也不负众望,演出自己作品并得到冠军,当时的成员是黄家驹、叶世荣和邬林。
      1988年 BEYOND发行了第二张大碟《现代舞台》,音乐走向比以前更显得柔和,却也是BEYOND开始批判社会现象的开始,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也是欠佳。本年BEYOND发行了一张《旧日足迹》精选,在大专会堂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上,刘志远正式宣布退出BEYOND。随后的《秘密警察》尝试走向大众化,重新收录四人合唱的《再见理想》,而合唱歌曲也成了他们最受欢迎的风格之一。《大地》成了BEYOND的第一首经典名曲,《喜欢你》成了极受欢迎的情歌,BEYOND终于拿到港台流行乐坛的奖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黄贯中所写的“Paradise”中,他声嘶力竭地唱着“可惜,我们的故乡,放不下我们的理想”,令人心痛。日本人永远不会了解,当1993年6月24日凌晨一时,EYOND主唱黄家驹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猝然坠地,对我们和香港来说,不只是失去一个艺人,而是失去了一个音乐的‘革命者’和一个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05-05-13 21: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color=#DC143C]张国荣:风中感叹号(1956-2003)

        张国荣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记号,一个里程碑。也是这个时代香港的一个缩影。
        2003年4月1日,在这个全世界人互相开玩笑的日子,荣少为自己写下一个休止符。风,这次是彻底的停了,不会再起,更不会继续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年轻时的张国荣
        其父亲为著名洋服商人张活海,家中有十个兄弟姊妹,其中三人夭折。张国荣排行第十,所以又被称为“十仔”。
    张国荣于1977年参加歌唱比赛后踏入影坛,从此红透香港歌影坛,八十年代与王祖贤合作演出的“倩女幽魂”,最为人乐道。他一生得奖无数,其中更以《阿飞正传》一片夺得香港金像奖影帝。此外,张国荣一生拿到不少奖项,包括1990年以《阿飞正传》获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95年获日本影评人会评审颁给《最佳外语男主角》;1996年获日本《ASIA POP》杂志读者票选获得《人气最旺》、《最佳艺人》大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国荣《霸王别姬》中剧照

        他从24层楼上坠落,西装口袋里留有遗书,随身还有钱包(内有9200元)、绿色口罩、停车证等物。
        坊间小报以骇人的大幅图片报道他坠落后在地面留下的人形血痕,这是他给这世界留下的巨大惊愕。
        此时香港政府正在疲于应付非典型性肺炎造成的恐慌,滚石的中国巡演和不少公开演出活动都被迫取消。关于他的死亡,充满各种猜想和假设,通常是感情困扰和事业不顺。但24层的坠落,终究是匪夷所思。
        东方的好莱坞,虽然风光不再,但2003年4月1日这一幕,却不是好莱坞式的美好结局。
        他曾经说自己是一个传奇,这传奇以猝然的方式结束。
        80年代初,他们的黄金时代还没有来到,两个差不多大的青年正在憧憬未来,电影在青年鼓手终于获得掌声后就戛然而止。谁知道终于登上顶峰的鼓手的最后命运——张国荣以奇崛的方式了结了20年前青年时代的热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国荣《风继续吹》唱片造型

        他是活在香港光荣年代里的男主角,以自己的纵身一跳,给这个年代的传奇画上了最惊艳的感叹号。
 楼主| 发表于 2005-05-13 21: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color=#FF69B4]梅艳芳:最后的空城(1963-2003)

        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前和几个月前自己才悲伤地站在香港殡仪馆前送别了好友罗文和哥哥的梅艳芳,几个月成为了泪海淹没的主角。不过,细细端详她两次送别好友的模样却发现的出来她已经可能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蛛丝马迹。1年前送别罗文她虽悲痛但还是保持着“大姐”的风范一个人直直地走进了灵堂,而8个月前在哥哥的丧礼上她几乎已经晕倒要两个助手扶出灵堂,那时她可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作为80年代香港硕果仅存的霸权品牌她要演好身前的最后一出戏,百变而坚强地站在舞台上,不过即使那么不愿意说再见,告别的年代,也要降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梅艳芳出席姐姐梅爱芳的婚礼担任伴娘

        梅艳芳幼年丧父,虽是家中幺女,但是她没有被宠坏的特权,1967年4岁半便登台献唱跟随妈妈所创办的锦霞歌舞团,在街头、歌剧院、公园中表演。。70年代,她与姐姐梅爱芳以姊妹合唱团的名义献艺,首本名曲便是《卖花姑娘》赢得众多掌声。
        1982年她参加新秀歌唱大赛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明星,梅艳芳真正开创了华人娱乐圈“包装”时代的第一人。从第一张《心债》中的纯真造型再到之后《妖女》的埃及艳后以及《欲望野兽街》的007邦女郎造型,《是这样的》当中的好莱坞偶人造型,《小心》的猎人装,《梦里共醉》的中世纪贵妇以及近年的《镜花水月》当中的浅草妖姬,梅艳芳每张唱片和每次演出必能在视觉和听觉上面配合完美,而且每每能够带起一股流行的潮流时尚,成为全城的热门话题,以梅艳芳在唱片和演唱会上的形象来说其“百变”前期主要由著名造型师刘培基和著名音乐人伦永亮共同完成,而美国《时代周刊》曾经用“东方麦当娜”来形容梅艳芳在东方歌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她的百变形象和歌曲的流行程度是至今东方歌坛还没有一个女歌手可以超越的,在外国人眼中,她是目前亚洲最具有声色艺俱全的女艺人,也被海外媒体视为继30年代周璇、白光等传奇女歌手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女歌手。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商业与艺术兼容的超级巨星,梅艳芳的魅力也从歌坛延展到了影坛,在电影《川岛芳子》当中的女扮男装《胭脂扣》当中的30年代的女鬼如花,《何日君再来》当中的歌女以及《男人四十》当中的家庭女人,《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中的巾帼英雄,《仙鹤神针》和《钟无艳》当中的反串造型。在所拍摄的超过40部电影作品和20多张唱片,20年来梅艳芳几乎染指了亚洲艺坛所有的最具影响力和最重要的各种大奖,她前期的每张唱片都是唱片销量榜的冠军,而在全球的巡回演唱会也开了近千场,在电影方面1984年凭《缘份》夺“香港电影金奖最佳女配角”,1987年凭《胭脂扣》夺香港“金像奖”影后及台湾“金马奖”影后。1997年因电影《半生缘》再为她夺得最佳女配角。2002年因为在《男人四十》当中的出色表现她夺得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影后。1991年梅艳芳举行了告别演唱会,但她抵不住对舞台演出的思念,1995年再踏上舞台为歌迷而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梅艳芳在《川岛芳子》中的扮相

        梅艳芳之死令人伤痛。香港的品牌时代开始结束了。时钟真正敲响了十二下。香港人也许真正的心死了。金马车变成了南瓜灯,梅艳芳穿上她的婚纱,走进了一个梦境,但香港人却剩下了褴褛的衣衫,和灰姑娘遗下的一只玻璃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2年《欲望野兽街》造型

        “快快的活,趁年轻去世”这是西方早期电影的一句台词,他们的形象永远在光影当中反复地重现试镜,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写下了一段神话并且在他们走后的城市留下了一去不复返的80年代和我们的爱。
发表于 2005-05-14 13: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谢谢提供!没有他们的香港失去了太多太多
发表于 2005-05-17 12: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没有他风云失色,天地黯然!
发表于 2005-05-18 11: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谁能代替他们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05-05-18 1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color=#9370DB]从 天是红河岸 的旧帖中,找到了其他的一些文章。补充过来,多谢小岸。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color=#9400D3]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巨星。

    八十年代的初期,香港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港督麦理浩的本地化政治培育了香港人的归属感,草根阶层加入了他们一直以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星艺事业。在那个年代,一个卖云吞的小贩有机会成为地产巨富,不必像精英一样拥有学位,因为社会有一股喷薄蒸腾的“向上流动力”(Upward  Social  Mobility)。

        香港没有自然资源,除了有限的土地,香港最大的资源就是“人”。香港的演艺人,是香港人才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香港的演艺人,三十年来拥有向邻近国家地区的“输出强势”。 80年代是香港娱乐的重要时期,也是“Made in hongkong ”正式向全球华人地球开始推行其文化娱乐的强权品牌的重要时期,这个时代里面,出现了香港的“五台山”即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佳艺电视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5个重要的广播电视传媒品牌,出现了邵氏、嘉禾、新艺城、永盛这样的影业巨头,还有泊来的宝丽金、EMI、新艺宝、华纳以及本土的华星、乐意等制造了无数唱片的强势唱片机构,还有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明报周刊》《香港电视》《星岛日报》以及成为星光跳板的“香港小姐”“新秀歌唱大赛”以及“无线艺员训练班”等,在这个“全民娱乐,歌舞升平”的大好年代,是繁殖巨星的年代。不少举足轻重的巨星,都在这10年间出道、成名、走红。归根结底,是香港的娱乐事业兴盛,电影、电视、唱片一起进入黄金年代,需要大量人才。亦因如此,各大公司肯起用及力捧新人,使艺人有更多曝光和发挥的机会。娱乐业的拿来主义反而造就了香港流行文化的极度繁荣,个人风格突出的超级明星是香港这个浮华世界的标志,年轻人雄心勃勃,唱片公司和电视台推波助澜,歌唱比赛、艺员培训班,这些经过简单训练渴望成就明星梦的青年,了由李小龙开始、成龙、周润发、张曼玉、翁美玲、张国荣、梅艳芳等大批巨星,向大陆、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远至欧美的主流社会,像一支孤独的品牌船队,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商人赞助,凭奋斗的实力乘风破浪,有如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旅程,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些让香港人永远骄傲,让外地人永远向往的黄金年代,在这个闪耀着星光和绯闻的巨星时代,随着2003年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香港歌坛“大姐大” 梅艳芳的逝世彻底地告别了。
    梅艳芳在一场华丽的葬礼之后,化为一缕轻烟走了。香港进入了“后巨星时代”,换句话说,香港进入一个“没有品牌的时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翁美玲83年出演《决战玄武门》红颜薄命的秦惜惜,这是她最早流传在大陆的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年轻时代的张国荣和李子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梅艳芳1995年演唱会埃及艳后造型
 楼主| 发表于 2005-05-18 1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有人说:2004年注定是一个怀旧的年代,在这个没有巨星闪现的年代,让我们怀念起那一张张曾经在过往照亮过我们而如今又远去的鲜活面孔,感谢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感动和神伤,也感谢他们曾经让我们平淡的生活是那么眼花燎乱,常在心间。
    记住这群曾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传奇的人儿的名字吧,翁美玲、张国荣、梅艳芳、邓丽君、陈百强、黄家驹、罗文。他们用他们的青春带给了我们欢乐,他们用短暂的生命写下了一段和香港同在的属于80年代的传奇。


[color=#9370DB]翁美玲:丧礼上的婚礼(1959-198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5年5月19日翁美玲香消玉陨安然躺于桃木棺中

         一个出生在香港的女子,最后辗转了半个地球,还是把生命和青春留给了香港,在那灯红酒绿的香港娱乐圈,她用自己的爱与恨当成了一面镜子,19年来她的传奇还在红尘中流传,而在自己出殡的当天,她得到了她最爱的男人在丧礼上给她亡妻的名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3年翁美玲与汤镇业合作《决战玄武门》
        1959年出生在香港的翁美玲因为爸爸还有一个正室所以从小就没有快乐的童年随后父亲的意外死亡和母亲改嫁英国让她的童年并不快乐,也让她更加希望有一个快乐而完整的家庭,重情重爱的女人最不适合在娱乐圈发展,可是命运之神偏偏又选择了她来书写这段凄美的爱情,1982年她回香港度“复活节”阴差阳错地参加了港姐选美并由此进入正在顶峰时代的香港无线,随后更奇迹般地在82年底成为《射雕英雄传》的黄蓉,随后几年她成为香港最红的电视女明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4年11月和张曼玉一起出席台庆活动

        看看照片那个时候的张曼玉还只是她死后作品《桥王之王》的替补,梁朝伟还只是个需要这位阿姐提携演《挑战》的毛头小子,可是作为女人她没有选择象别人那样嫁入豪门也没有更处心积虑要发展电影圈或者出唱片,她只是希望26岁的时候和自己心爱的男人结婚,可是最终在充满妒忌、流言、猜测、风波、花心的这场爱情当中让她绝望了,1985年5月14日的凌晨她在身前和爱人居住的寓所中留下了一句“I love you forever”开煤气闭上了自己美丽的眼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翁美玲在伦敦的墓地
  
 楼主| 发表于 2005-05-18 1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color=#9932CC]陈百强:王子神话覆灭记(1958-1993)

        陈百强总是给人太多的惊奇和不解。出生于名门望族的上流公子,自小受父母的百般宠爱与呵护,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应该是一路阳光的,可陈百强不是,他生性孤独,从小便是一脸无助的样子,惹得父母包括亲戚愈加对他疼爱有加,或许正是太多的爱让这个梅艳芳嘴里的“极需爱护的大孩子”如此抑郁。歌如其人。《一生何求》、《一生不可自决》……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何总是拿“一生”来歌唱,这是否在冥冥中暗示着什么?是否暗示着他年轻的生命之花将过早的凋零?

    他初中毕业后去美国洛杉矶音乐学院进修,1977年回香港参加山叶电子琴比赛获得冠军,同年亦获得香港流行歌曲创作季军,隔年便出版了他的首张专辑《眼泪为你流》,从此在歌坛走红。同年,他又进军影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拍了三部电影,而这三部电影当时的配角正是张国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百强与钟镇涛合影

        酒丧送了丹尼年轻的生命。事业的颓废让争强好胜的丹尼倍受打击,他开始沉湎于酒精药物。最后,终于在1992年5月18日因酒后服药,在家中昏迷,后变成“植物人”,一年后离开他心爱的歌坛、影坛和人世。
 楼主| 发表于 2005-05-18 19: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color=#2E8B57]邓丽君:何日君再来   (1953-1995)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祖国大陆,当一群的确凉衬衣扣到下巴,头发梳成板刷,扎着宽大军裤的青年,走在冷冷清清的街道上,忽然邓丽君的歌声闯进了耳朵,一代人的梦就在甜美的歌声中开始放飞。随手翻开邓丽君歌带的封面,看见的是一个清纯的圆脸美女,烫着一头卷发。于是,卷发就成了美,烫发就成了时尚。禁锢得太久,少女们渴望展现青春美丽的一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纯的邓丽君

        神奇的邓丽君,她浓缩了历史,一个人完成了正常情况下好几代人才能做完的历史问卷。很多港台和内地通俗歌手的所谓个人风格在她清纯自然的形象面前都显得做作可笑,唯一看似可行的办法就是远远地绕开她,有时还假装无视她的存在,心里却不得不服。 在这座高峰前,很多明星如梅艳芳、王菲亦只能位居其次(至少王菲曾坦言她最愿学的歌手就是邓丽君)。至于被誉为玉女、备受推崇的范晓萱,唱《甜蜜蜜》的水平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多年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用所谓“酒廊情歌”、“靡靡之音”来贬损她,可是贬来贬去除了更加反衬出邓丽君的无法超越外,所谓的天后阵营至今仍未见可与之比肩的超级巨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邓丽君
 楼主| 发表于 2005-05-18 2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color=#FF1493]罗文:歌坛教父的晚钟  (1945-200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罗文出生于1950年,原籍广西,13岁时随家人来到香港。他热爱音乐及舞台演出,1967年组成业余乐队“罗文四步合唱团”(ROMAN &THE FOUR STEPS),踏足歌坛,开始其歌唱生涯。1972年,与开心果沈殿霞合组“情侣合唱团”,曾作多次海外演出;大受好评。l974年,他成为无线电视合约歌手。1976年主唱多首脍炙人口之电视剧主题曲如《锦绣前程》、《家变》及《小李飞刀》等;其中《小李飞刀》更风摩全球华人,夺取无数奖项及荣誉。1979年,罗文成为首位被获准于英国伦敦艾伯特堂《THE ROYAL ALBERT HALL》演出之东方艺人,盛况空前。1987年,再成为首位于美国纽约市CARNEGIE HALL演出之东方人,盛况空前,为华人增光。1989年底,罗文于新落成之香港文化中举行十四场“JUST FOR YOU PART I”演唱会。接着于一年内三度在该处举行“JUST FOR YOU PART II”及“今朝经典,还看罗艾”演唱会,共演出了四十四场,破了本地艺人演出之纪录。
        1996年,罗文在参加“罗文--星光的加冕”慈善筹款音乐晚会后,宣布退出舞台。2002年10月18日,罗文在香港玛丽医院不幸病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05-05-19 09: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看到这些,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用说!
他们,在香港,在台湾,在内地,在中国,在整个亚洲,甚至于全球;都是闪耀的星星!人们心中的王子、公主。
他们,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他们代表着香港,代表着中国!他们的足迹是永不磨灭!
他们的离世,让所有世人叹息;他们走了,真的走了!是否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否那香江也已不再那么的耀眼了呢?
发表于 2005-05-26 22: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我知道 喜欢了哥哥以后
是不会再喜欢别的什么人了
哥哥简直是太完美了
任何人都无法和他媲美
少了他的娱乐圈 注定没有经典……
发表于 2005-08-07 10: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现在觉得香港的人都是包装出来的
没有任何内涵
少了哥哥娱乐圈失去光明
发表于 2005-08-07 14: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80年代致敬--香港娱乐圈永远不灭的星光记忆 (2004/07/05)

下面引用由抉择2005/08/07 10:58am 发表的内容:
现在觉得香港的人都是包装出来的
没有任何内涵
少了哥哥娱乐圈失去光明
  这个评论不参与讨论。(又发表的自由,暂时也不考虑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