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8 f- A) t$ {9 b一、前言
) x, N( c+ m5 _& q1 t 一个艺人死后多半被遗忘,在网路上关注张国荣的人却越来越多,这现象让我感到很有趣。经过长期的网路观察,在此列出几项张国荣受欢迎和被批评的原因。
5 ]; M" A1 K8 W' ]. b% x
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褒扬或是贬低张国荣,仅是纯粹归纳张国荣辞世后荣迷越来越多的原因,以及荣黑的论点。
/ G- g4 G* z, J* k& T
2 o0 v3 \2 u0 H2 P% Y+ t) B5 M二、产生后荣迷现象的原因
4 C1 ]. O7 f/ Y; {0 G
(一)张国荣作品成就:
看医师会挑医术好的,欣赏艺人也当从欣赏他的作品开始。张国荣最知名的身分是演员与歌手,流传的作品有许多获得专业奖项肯定或传唱一时,证明他作品本身质量佳或者对许多人很有吸引力。除此之外,他在作曲、导演上作品不多但品质不俗。
6 Z& x, \( f6 l( o% W(二)张国荣性格与待人处世
我个人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是困难的。就算是天天见面的人,也不一定能了解他的为人。道听涂说,更可能产生种种误会。关于张国荣的性格与待人处世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目前网路上提供许多「张国荣好人好事」,因此容易让人对他产生好感。
(以下是我个人主观看法)
看过许多张国荣各种时期的报导、访谈、众人追思,还有我观察他作品的选择与表现后,我对张国荣性格与待人处世的评价和《张国荣的时光》相似
「他调皮可爱又深具魅力,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吸引:但另一方面,他有时十分敏感,情绪起伏多变。他的性格有那么多的矛盾点,反而让人更想多了解他 (略) 明知道他是个率直诚实的人,但面对它的任性、傲慢、不成熟时,往往会很生气;但只要他可爱的撒一撒娇,又马上被他打败了。当他随著心情变化而不断更改计画,快要被他弄的七孔生烟时,他又会突然送来一个贴心的惊喜,让人感动不已。回想起来,这些事情好像一直在重复发生。」
这位作者是曾帮张国荣出写真集的出版商,他在张国荣过世后写下《张国荣的时光》。她的年纪比Leslie还大,又因为工作的关系,她将张国荣视为一个普通人来描述,立场比较客观。由于她亲自接触张国荣并且详细的描述当时的情境对话,又是以书籍方式出版,可靠度比起许多网路流传的访谈为高。
在我看来,张国荣个性有一点贯串始终,就是他的不合时宜。
例如:在1982还未大红时就说:「娱乐圈不适合自己,这个圈中的人事物时常让我失望。」
6 z+ K0 n# m! s0 V: b3 b, a
同性恋的氛围九零年代和两千年后很不相同,但他会在关锦鹏拍蓝宇时劝他三思,自己却在九零年代初还未出柜时,接拍同性恋影片。被问到对同性恋的议题,他的回答只会让人更加怀疑他是同性恋
常盘贵子主动要求要和张国荣合作,并在张国荣拍完《星月童话》后,对张国荣称赞不已。反观张国荣被问及常盘贵子演技时:「这是她第一次拍电影,表现算是可以了,但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不会请她当女主角。」
: H' j, ], g) y8 t 热情演唱会服装请来法國時尚設計大師 Jean Paul Gaultier 合作,媒体却纷纷抨击。后来他在海外受到好评,香港媒体又转回来称赞。2000年11月张国荣在《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中凭《热情演唱会》获致敬大奖后致词「演唱会的第三天,在法国的 Jean Paul Gaultier 有一个 E-mail 传到去我家中,我看完几乎跌了落地。他很有礼貌,第一晚演出便送了一个最大的花篮到红馆给我们,但在这个 E-mail 裏,他却说:你们香港人简直是不知所谓,以后国际级的设计师,都不会替你们香港人做 show,或者合作。这很值得香港部分传媒去检讨,因为我们一些艺人,水准已达国际化,即如我今年去到日本,可以创了纪录,做了十场演唱会,日本传媒以 fantastic 来形容这个 show 时,许多传媒、搞手都会问我,为什麼香港的传媒会去陷害自己的艺人;所以我想,大部份的香港传媒的制度要改一改了,否则我们艺人,女的就要是乖乖女,男的就是打个 bow(呔),穿踢死兔才可以上台唱歌,永远就没有进步。」(以上引自网路,有些用字和原音有出入,请见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oe9UFPm2-8/ 9 r% U$ P( d6 i; Q: C- U
这些话由他本人来说并不讨好。
其实不合时宜的艺人也很多,为何不是人人都被称为率直?一来有些艺人因为说错话被雪藏处分(如蔡枫华)、被抹黑(如某些艺人发表敏感言论),下场不是被遗忘就是遗臭;二来有些艺人早期敢说赶做,后期变得圆滑世故;三来张国荣从进演艺圈到辞世,其实常因为这种说话方式引来许多批评,只不过他私下待人处世有一套,工作能力和市场回响好,因此有一帮能力出色的战友帮他不断推出好作品,或是写文章为他平反,这是他一直站在娱乐圈前线的主要原因。在他死后且舆论偏向张国荣时,因为种种原因要批评他的人就不必花力气了。)
: ~6 j/ M3 I8 k# S! u/ R5 _
(三)感情世界:
艺人最容易被炒作的就是感情。荣迷的文章中,有很大一类是提及张国荣的感情如何令他们感动。这个议题比较大,后面再提。
; ?6 @; q$ j/ B9 i# q* T
(四)对成功人士的崇拜:
9 m- p- A2 i5 e R1 B6 _: z 在张国荣名利双收、生荣死哀背后有许多艰苦奋斗的故事,被当成励志小说来读。这种人属于想「变成张国荣」一类。
3 `2 X4 }, z8 o& v9 I! y
( @+ s- J' u1 \; I+ ~4 m: v1 q(五)离世的的方式与时机
问大家个问题:以下各是知名艺人的死亡方式,那一种死亡方式让你感到的冲击最小?那一种最容易引发话题呢?
寿终正寝、癌症、哮喘发作、服药过量致死、车祸、自杀。
我个人认为,悲剧具有传奇性。无预警性的猝死比起可预见的死亡更令人震动。而无预警的死亡,又属自杀最有让人探讨的空间。
此外,张国荣自杀的时间点刚好选在 SARS 人心惶惶的时刻,大家感触特别深。而且当时许多人都只能待在自己的房中,没事可做只好上网,此时张国荣的歌影人生故事爆炸一般的传播。形成一股张国荣热的风潮。
3 q& [8 {7 X7 L$ _$ E9 C- ?
8 }2 I3 w: w$ E(六)荣迷努力推广
千里马再好,也要有伯乐。
不是每个人都能深刻了解流行文化背后的用心,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就能有深刻的体会观察,也不是每个人有好的逻辑和文笔将他所了解的和别人分享。就算以上三者兼备,也可能没有时间和动机去位这些明星写些深度文章。虽说不知他若在世,现今会有何表现,世人又如何评价,但他在盛年且名气实力兼备时去世,未来还有无限可能的想法令他的支持者遗憾。这种遗憾加上痛心自己的偶像生前死后都被误解攻击,使他一些粉丝产生一种不平则鸣的动力,写出许多有技术含量的文章,吸引原本不了解他的人,使后荣迷越来越多。
9 v4 S7 G( I0 X: p
" @: Y+ D* R8 ?7 w3 [2 x(七)商业利益
无论是什么理由,事实是张国荣的迷越来越多,而且他的作品也有一定销量。现在和张国荣沾上边,艺人或商品的曝光率或买气就会上升。现在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论之前和张国荣关系如何,常将张国荣搬出来。他们宣传自己同时也宣传了张国荣。
有利可图的例子如如:
2. 唱片公司要发唱片,必然经过市场调查,而他的精选辑每年都出。
3. 四川据说有他的坟墓,成为观光景点
娱乐圈用张国荣宣传自己的例子则如下:
最近几部从来没在张生前听说张国荣有意的片子也要宣传说「当年张国荣有意出演的片子」、「像张国荣致敬」;金马金像奖几乎年年有和他相关的回顾纪念;有一家已经关门的出版社《电影双周刊》最近又再版两本书:张国荣的电影时光(2, 3)
有许多演艺圈人士回忆张国荣,或者说自己是慧眼识英雄、或者说张国荣如何照顾自己,自己又如何帮助张国荣等等,细看这些人的背景,有些的确是张国荣多年的战友、朋友,但有些却和张国荣有过节,甚至在张国荣过世后一段「批张」的风气下写了些批评他的文字,个中奥妙颇有趣。在我看来,张国荣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好品牌,因此无论是真心怀念或是纯粹利用,总之称赞张国荣是一条有利无弊的正确路线。
, e6 U1 ?+ c) Q7 Q3 r7 d
: r, R' F- J5 Y& Z(八)香港的时代意义
对于香港人而言,张国荣的辉煌时期正是香港娱乐圈乃至香港全盛时期,因此具有一种时代的标志和一代文化的象徵。对香港人或是对香港文化有兴趣的人是另一因素。
" q/ Z2 v. N7 a ~& X( m7 F$ u5 V(九)容貌气质
除却他的粉丝的看法外,他曾两次得过「香港四大绝色」的称誉,并被 CNN 选为十九位香港最俊美的男艺人(19 most beautiful men from Hong Kong cinema)的第一名。
有些粉丝说他气质优雅。
依我个人观点,容貌气质是见仁见智而且受时代影响。他在70后刚出道时,他的长相也未曾使他一帆风顺。至于气质,邪中带正、正中带邪的特色在当时也不受观众欢迎(根据他的恩师黎小田所言)他的家境和菁英特质(相较于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等当时走红艺人,他缺乏一种亲切的草根性)也是他早期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3 w S& O/ v3 \: N) \ [: E
8 u& m4 q3 f" Z7 S3 o三、荣黑的论点
6 {+ [7 }, u) W- R6 M; ]& u: w/ q (一)容貌:
有位网友做了首打油诗讽刺张国荣人中短、秃头等等。同上所说,容貌是见仁见智的。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如果有人会因为长相而崇拜一个人,有人也会因为长相而厌恶一个人。这是可以想像的。
/ m/ r" P. y2 |
(二)气质:
有人批评张国荣气质阴柔、娘娘腔。
& M3 s" s1 p" o0 \$ d
阴柔或阳刚原本没有褒贬义,但在现代的风气下,阴柔对男性常是贬词。
那么,张国荣是否阴柔呢?以下是我个人看法。
(一)萤幕上的张国荣:
相较于刘德华、梁家辉等,张国荣的轮廓可塑性强,可刚可柔,又带点有娃娃脸的特色;而他的体型并非高大魁梧。因此他饰演阴柔或阳刚的角色都有说服力
张国荣饰演过的角色中,其中「胭脂扣」、「霸王别姬」、「家有喜事」、「春光乍泻」这几部展现阴柔一面;「英雄本色」、「新上海滩」、「枪王」、「星月童话」展现阳刚的一面,其他作品如「色情男女」:落魄的导演、「倩女幽魂」:单纯的少年、「金枝玉叶」:金牌监制等,不特别具有阴柔或阳刚形象。
然而,使他蜚声国际、叫好又叫座的是「霸王别姬」。或者因为这部片成功和角色形象深入人心,使惯于推断剧中人和演员必有雷同处者,认为他是阴柔的人。
但是香港大小牌男艺人饰演女性化的角色几乎是种必然,为何没人说他们阴柔呢?
. d5 n2 d% Z- Q% d% m
5 e, m1 i' x9 D
(二)萤幕外的张国荣:
以肢体语言我看不出来。
以口音而言,他说的普通话确实有阴柔的味道。
但是曾志伟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曾却没有被人批评「阴柔」呢?
. `. I/ J" L; I& d8 P" F$ C$ z* V# E: c* v
这种萤幕内外的双重标准,我认为和张国荣的性取向有关。许多人惯于将双性恋=同性恋=娘娘腔/男人婆 ,因此在批评张国荣时,先以同性恋/双性恋为主轴,再将他演过的几个角色拿来当成佐证的工具,而忽略他表演的多面以及其他男艺人的女性化演出。
+ \) Q7 `8 p" [: ~
$ u0 Q8 U% X/ M+ a) h: l. J/ L (三)演技差:
之前我只看到一个人批评演技差,没有提出理由。
或者这位批评者只看到他演的烂片,又或者他看到了不喜欢的角色类型、或是有本色出演的观念,因此才认为他演技不好。
* u% [$ s$ n- x. H' X0 u6 _ 如果是从烂片来看,香港当年无论演技好坏大小牌,通通都演过烂片。那些公认的优秀演员,演技也都是透过一部部片子磨出来的。即便是演技纯熟的演员,也会因为合约问题去拍一些品质不佳的贺岁片。
如果是因为角色缘故,我认为一个不讨喜的角色和演员演技无关。
; G L. Z; R" w: f
不过,最近看到下面这种评论
: q+ X, @9 X: Q% K& s
& x) _" w! ?# T& F# ?8 S6 g4 ^ 「张国荣不过是个本色演出小受的二等演员。」
& r* B: W2 J, V3 N j8 R+ \
4 d+ L; k1 ]& u& r" _1 V$ e 据我看法,这可以拆成三部分讨论
: {; B0 x& {* u+ b1 S+ x' H$ }
1. 本色演出是否为二等演员:
有些人不管演什么角色都像同一个人,但由于具有明星魅力,也切合剧中需要,人物的呈现结果也能符合导演和观众需求。这是另一种本事。
6 y: }' e; ?5 ~ 2. 张国荣是否本色演出:
先定义本色演出:意指这个角色和人物颇为接近,因此对演技的考验低。
人的个性是多面的,每个演员和角色必然有某部分相似,才能作为演员切入的部份。但每个人又是不同的,因此除非演回自己,否则必然要去分析、探索、创造一个与己不同的个性或习惯。
Y, Y* C% V( x# P (个人观点)见他演过的角色,性格与背景差异大者很多,例如专业枪手、心理医师、京剧名伶、流浪汉、黑社会、地下党、靠男人/女人吃饭的角色、警察。他演译的个性、专长、习惯动作、语气都不相同且有符合该角色。
7 \! |5 l8 g6 q K; v 不过观此人前后文,言下之意似乎是「张国荣是同(双)性恋,因此演饰演心理性别女性(如《霸王别姬》)/同性恋(如《春光乍泻》)是本色演出」
, v6 N. N; y4 X# U. Q" o 许多异性恋演出异性恋角色,都没有因为「本色演出」而被称为二流演员,同性恋演出异性恋角色,也没有因此被推崇「技高一等」。为何同性恋演同性恋就是没有难度?或者论者认为异性恋演同性恋,比起同性恋演同性恋困难。
1 s: j/ s* A9 ~0 _1 g/ ]
就我看来,异性恋演同性恋会有难度,同性恋演同性恋亦有难度。因为演的好不易被称赞,且会与其私生活做对号入坐的联想。张国荣演完春光乍泄
* k6 X8 m7 R j8 R) o其实人除了性倾向,还有很多不同的面相(例如族群、社经地位、性别、工作类型、家庭环境、个性等等),纯粹用性取向来判断角色与演员的相似度,未免将性取向看的太重要。
% E/ n- Z7 i4 h/ E- n 3.「小受」:在张国荣演出的五六十部电影中,符合的大概只有「霸王别姬」,春光乍泻也有部分符合。观此人之意,对此似有贬义,一并归于后面讨论。
`3 s7 P3 w7 p" f' n! [ `; e3 `: {( V
X# K1 e3 ^% `( m( L( L( R* G7 v% x
(四)戏子:
曾看过网友比较一位爱国者和张国荣,同在四月一号过世,但前者默默无名,后者备受追捧。他对这种情形非常反感。
据我所知,有些人认为娱乐圈肤浅,不过是一群包装出来、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因此对这个行业的人没有好感。这种人对张国荣或是任何艺人都不太重视,对于崇拜偶像的行为更是轻视。因此看到一个过世的艺人引起如此关注便会感到不满。
! Y0 k% m% D/ ?* u
. Z( }9 T. B1 \) w (五)同性恋/双性恋:
这是批评张国荣的最大宗理由。我所看过的荣迷喜欢张国荣的理由比较分散,但荣黑则几乎都会以此作为批评缘故。
关于对同性恋的态度,下文一并讨论,此处先区别张国荣的性倾向。
, [- Y" y- ?& U1 K7 j. O$ G 许多人说张国荣是个同性恋,但我认为说他是双性恋比较准确。
理由一:他本人在亚洲时代杂志、《张国荣的时光》说他是个双性恋。
理由二:2001年左右,他曾经接受毛舜筠(旧情人兼求婚对象)的访问,提到他们当年交往的细节
理由三:1989年他在「今夜不设防」提到自己追求喜欢女孩子,以及和她的初夜。
或者在很多人眼中,既然他有长达十八年的男性伴侣,和同性恋也没什么差别。而且不论同/双性恋,都是应该批评的行为/群体
( L( }5 E+ {1 K5 Y$ D/ e7 e9 `( N n% F3 T
(六)自杀者:
! X2 ]( H' u3 S# ` 有些人认为自杀者懦弱,会造成社会负面教材、或是跳楼会伤害别人等等。
(个人看法)
从现在的报导来看,张国荣最后一年显得过分低调且有些奇特:谢绝访谈,一律书面回复,梅艳芳要联络他也不得其门。一次手机宣传上他的发言失常不合逻辑。凡此种种,加上他亲友的回忆(即使不论与他关系密切的外甥女、唐鹤德、陈淑芬等人,根据施南生、林青霞《窗里窗外》、李碧华、徐枫、「张国荣的时光」等等的描述也可佐证),他幻听、感到身体疼痛、焦虑、失眠、性情反覆、自述被下降头等等现象,确实和抑郁症有很多符合之处。
我个人的背景使我对抑郁症有比较多了解。一个人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目前医界看法是一种疾病死亡。正如癌症无法纯用意志力克服,抑郁症或因抑郁症而死、如何死去也不是病人能够左右。但是精神医学目前还有很多科学不了解之处,一般人的误解更多,因此会有这种评价也可想像。
4 t4 P& L7 {* ]4 S1 R
, _* u$ L; E3 T" @' k (七)荣迷因素:
有些人说:「我本来欣赏/无感 张国荣,但是看了有些荣迷嚣张行径后就讨厌起他来。」
7 g: ?1 T. J( B1 R% a 我想立场通常是没有对错可言的。值得讨论的是为何会产生这种立场。
如果有人把「立场不同」当成反对理由、硬要别人接受自己看法、侮辱谩骂等等,无论是荣迷或荣黑都会造成另一方或第三方的反感。
, {5 a9 a: F) f
. [6 _' R4 Z+ H3 `1 z4 ^; ~7 X" _四、性取向
8 F* @/ B; k* A. r$ P8 R 这部份可探讨的层面多,我专辟一章来讨论。
张国荣的性取向,不只是荣黑攻击的主要理由,甚至对一些荣迷来说也是必须隐讳的议题。关于这部份的讨论相对较少,因此我想针对以下几个问题来讨论:
(一)张国荣受关注和女性对同性恋的态度有无关连
(二)女性粉丝对同性恋的看法
(三)张国荣情感情的「正确性」
(四)我个人对同性恋的观点
# P I6 w# K1 \8 q( U
' `1 P3 t' Y a) T
(一)张国荣受关注和他的性取向有无关连
我曾看过:「张国荣的粉丝主要都是女生,和一堆女生都对男同性恋有幻想有关系」这种说法。
2 ]3 h- ~# ~7 ~* l! N8 o 首先,他的粉丝的性别是否主要为女?(这我没有调查,以下纯凭推测)
我认为张国荣迷的男女比可能被低估。
一来是因为张国荣曾有过男粉丝的基础。
男艺人的粉丝通常都是女性,然而张国荣在八零年代以动感歌手走红时,却罕见的吸引一批男性粉丝。直到张国荣「同性恋疑云」浮起甚至证实后,他的男性粉丝才开始隐藏或消失。 (例如:有位男粉丝,回忆自己早期拥戴张国荣,后来张出柜后也就和朋友一起说些「张国荣真恶心」一类的话。但为人父后把教育儿子成荣迷)
( q, O! @* W% S- n
二来因为现实生活中男性较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双性恋男性的粉丝,而在网路上男性可能花比较多时间玩游戏,而不会去为自己的偶像写文章。因此产生女粉丝占多数的看法。
' M7 Z) x) |3 {! r% N* D3 k) G. M! o; S- r
其次,网路上耽美文不计其数,可看出许多女性对男同性恋有兴趣。(反之,有些直男会对女同性恋抱持著性幻想。)但男明星的粉丝、甚至女明星的粉丝本来就是女生为多,也不见其他男同性恋/双性恋也不见如张国荣受欢迎。可见同性恋不是他受到女粉丝欢迎的决定因素。
& Q% M+ y: r4 p2 ^4 k
5 M8 O5 i, u& [0 t+ O7 W) ? (二)女性粉丝对同性恋的看法
然而,和多数异性恋男不同,女性对同性恋态度较开明,而艺人的粉丝通常都是以女性居多。这的确有可能是张国荣迷后期都以女性居多的原因之一。女性对同性恋态度较包容的原因可能如下
1.女性比较在乎感情,男性比较容易想到性。因此看到相爱多年的男同性恋人,女的会觉得感情坚贞,男的会觉得两个男的在床上就是无法接受。
2.男性对男同性恋比对女同性恋的接受度低。因为感到男子气概受到贬低。最明显就是对将同性恋划分为男/女模式,并且对偏女性的男同性恋批评较多,例如「娘娘腔」、前文对「小受」的态度。女性就比较无这种心理障碍。
3.女性在现实生活比较受到传统性别角色压抑,同性恋受批评的部份原因也是因为不符传统性别特质,所以有些女性会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态对同性恋比较友善。
; `, W! e/ s/ W
(三)张国荣情感情的「正确性」
异性恋中有受称赞和受批评的感情,同性恋亦然。
就我第二段所言,我认为他谈了一段「正确」的感情
& G3 I0 n0 w7 H2 i
首先,符合某种意义的忠诚
(以下仅是网路文字,没有视频,因此仅供参考)
然而根据约莫1995年的新闻报导,张国荣名下几乎所有房产、车子与主要资产都与唐鹤德共同持有。而在在1997.1.4献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后,无论有什么唐鹤得以外的绯闻传出,他一概否认。张国荣过世后几天,张国荣某一位兄姐告诉记者张国荣将一半遗产分给唐鹤德,于下分给他的兄姐和两个外甥女。这种财务分配的传闻使人对他们感情深度有个明确的评量标准,佐证他们感情深厚的证明。(其实我一直很想证实此事。有没有人知道记者如何能取得这种资料?一般人有可能查到明星的财产或遗产分配吗?)
# Z* [/ y8 [" v" p( [
无论他们交往十八年中间有无第三者。在没有法律约束,以及社会家庭各种困难下能相伴十八年,也算符合某种意义上的忠诚
0 N2 \8 |" p+ c" n/ U( ~# B 香港殿堂级的同/双性恋艺人,在张国荣之前有罗文,但是他的感情并未被人如此称道,或者部分和他的感情对象较多,时间较短,而且对象是他助手有关。
) U! ]) S" B7 R 其次,他的伴侣形象正确
" K' w9 T. W% O6 M# W4 }! D
假设以下情况
1. 唐鹤德也在演艺圈,星运不如张国荣
2. 唐鹤德是非常有钱的生意人, 财富事业胜过张国荣
3. 两人在张国荣大红之后相识
4. 唐鹤德又丑又肥又老
5 F8 v( s) v3 F9 V9 ~8 D 只要有以上任一,就算他们两位的感情依然,旁人的眼光是否会更严苛?例如梅艳方与赵文卓分手,理由之一是赵文卓始终有被包养的阴影;原因二和原因一相反;原因三:就算唐鹤德本人无此意,旁人甚至张国荣本人都不会特别珍惜这段感情。张国荣受访时也屡次强调两人是在他最落魄时相识。原因四:可能妨碍某些想对男同性恋yy的网友。或是有些以貌取人,认为心中的偶像应该要配上一个长相出众者的粉丝。
- J. x1 R! _* N. z- k5 c0 g9 N6 h7 v& E 唐鹤德本人的媒体形象也很好。张国荣提到时都显得很尊重,张国荣的家人和朋友在张生前甚至死后,提到唐鹤德也都只有好评。大体的评价如:低调稳重识时务、有品味、理财高手。
我推测这和张国荣、唐鹤德在金钱上的成功以及待人处世不无相关。
6 f8 V$ d |! h" T5 v4 V# c& z(四)我个人对同性恋的观点
关于对同性恋的看法,即便荣迷中也不同。有些人说:「我们不是支持同性恋,只是他们的感情坚贞令人感动」一位把儿子教育成荣迷的荣迷爸爸说:「我对同性恋真没好感,不可能因为两个人的忠贞就令我改变对那一圈子的看法」
但我并不属于这种人。我认为正如美国黑人犯罪率高、阿富汗女性教育低,这并不是因为黑人天性残忍,或女性智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属于社会弱势面。同性恋也是一样。在其他时空背景下,非异性恋某些被批评的行为或许不会存在,历史上除了古希腊外,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同性恋关系盛行,并发扬成「众道」,视之为团结忠诚的崇高情感。可见人类风俗是如何多元。
; c) @5 \7 R8 l2 L
我虽然认识一些同性恋,但和他们仅止于点头之交,上述对同性恋的看法,也是我从原本的不解、误解、尝试了解慢慢建立起来的。这种观点,我的父母都不太接受(我父母正是张国荣那一辈人。) 我想这和时代与个人生长环境有关,除非有人愿意反思自己看法,主动接触同性恋的资讯,否则对同性恋的排斥是难以动摇的,即使如我有意了解,也是经过七八年的观察思考后,才改变原来看法。有些荣黑讽刺他的感情,我能理解;有些荣迷反对我在公开场合提及张国荣的同性恋情、强调他是双性恋、避谈唐鹤德以示尊重等等,我也可以理解。但我认为讨论这个议题这对张国荣不会有什么伤害,因为荣迷、荣黑、非荣迷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感情生活,与其隐而不谈,不如理性的来讨论。
f+ d8 n% f8 r6 q6 r8 e五、结论
& D5 D; \% h% J" l1 @' q- h' O u6 {, e这篇文章主要是想从比较少人探讨的角度来评价这个现象,例如对张国荣艺术与为人以外的因素、对荣黑的回应、以及对同性恋/双性恋的讨论。
其实无论喜欢或讨厌一个人/一种现象都无所谓,只要有凭有据,理性客观,就算感性上立场不同,理性上还是能够沟通。开此帖希望抛砖引玉,让大家提供更多看法。
. n& a A% O$ q" A' L D8 O) n6 ]4 w0 z
六、其他资料
~7 S# j! O0 i/ h* ~
以上所说纯粹是我个人观察,想看统计数据的人可参考以下资料
有位作者名叫洛枫,是位资深荣迷,她本身是诗人、文化评论人、广播主持人、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以下引自她的《禁色的蝴蝶:张国荣的艺术形象。》
/ c$ \3 ~* Y2 Y" r' k
她在2006做网路调查,得到一千三百九十三份回应(香港二百一十六人,中国大陆八百二十八人,日本一百九十三人,台湾六十九人,韩国十四人,其他人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加拿大、美国、澳洲、英国、法国、义大利),
: X+ j) {3 {" V- H: N! D 根据这些问卷以及她本人亲临歌迷组织,归纳出「你为何喜欢张国荣」的六大原因
+ `( f2 X; [ _& f/ c. X; `
一、艺术成就:最重要的原因
二、个性人格:他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不平凡的际遇、斗志和毅力使追随者找到或营造跟他相对应的内容
三、同性恋身分及双性恋自称
四、悲剧造成的传奇
五、怀念张国荣的各种聚会成为张国荣迷治疗创伤的方式(这点我看不太懂为何成为喜欢张国荣的原因)
六、香港流行文化史的时代价值
3 W, h) J2 P3 `(全文完)
) n# e: W9 `- B r6 l2 I6 e;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