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K' ^: Y- V# q. E
张国荣先生是我所尊敬的典范,他对我的眼界、人生观、工作态度、待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感谢他一天改变了我。但这篇文章我不会美化神话他,对于我所喜爱的他,这种裁剪是一种不尊重。
" c. S' N( B/ m9 _* I; e; k# O
一、楔子 % h% C' U0 L( u' {
在成为荣迷前,我是个霸王别姬迷。 每个人都有自己青少年叛逆的方式,我的表现,就是对流行文化不屑一顾。我只上电影院看过一次电影,从来不听流行音乐。 就在这个时候,老师放了霸王别姬给我们看。 这部片的历史的恢宏深深震撼了我,直到今天,我已经看过非常多电影,也对一些中外明星如数家珍时,这部片依然是我心中的前五名。 当年我沉浸在悲哀的历史剧情,对片中的同*恋情有看没有懂。我也不明白老师何必强调「张国荣(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天生就是这样,它是后天(在科班训练)才喜欢男生」 7 `, d5 E4 Z+ [/ p7 j+ F( [3 s4 K
二、同*恋 7 i Z2 E4 ~* e" ^/ \1 R' j
说到同*恋,这在今日依然是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我第一次知道同*恋,是在十六岁时。从那时开始,我身边从没少过同*恋的同学朋友,想法也产生剧烈的变化。 我一开始不仅震惊,更不知要如何和班上的同*恋者相处。为了解决我的恐同情结,我阅读大量同*恋的资讯,包含孩子出柜的父母心声、辅导同志面对社会压力的社工看法、男女同志的现身说法、研究同志的论文、同*恋的历史、各国同志的文学作品、电影。 经过这么多年,我曾经有的疑问都被一一反驳。 首先,我曾认为同*恋无法生育,以演化来说必然被淘汰,物反常为妖,自然受到讨厌;但很多不孕者或选择不生育的宗教人士,他们却不会受到社会厌恶。所以用不能生育来解释是不合理的。 再来,许多人认为娘娘腔或男人婆惹人厌,同*恋者多半如此,但这就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 说到男性气概,运筹帷幄、杀敌万千的军人够有男子气概了吧!但认为男同性恋一定娘娘腔的人可知道日本战国时期的许多著名武将,年少时都和自己服侍的主公有过性行为(例如武田信玄写给高坂昌信(武田四名臣)的情书依然是历史文物。) 再来,同*恋和异性恋的阴阳气质真的能截然划分吗?他们之间的性行为,就是模仿男女异性恋,且扮演的角色固定不变吗? 最后,讨厌一个人,多半是感到被威胁,因次称赞人总用正直诚信、古道热肠,批评人总说阴险狡猾、自私傲慢。男子女性化,女子男性化为何会让现代社会的人感到威胁,而娘娘腔又比男人婆更不被接受呢?这背后是否隐含男尊女卑、男主动女被动的思想呢? 是否因为非异性恋违反了父权社会下既得利益者的观点,所以受到各种抹黑呢?
3 c, l! q }% q% b) a& s
号外杂志在1991.12写道:「历史似乎证明了,古今中外都有同*恋,他的存在可能是人类社会的必有现象;而大男人主义则却只是历史某阶段的现象。」
# |4 R( e% F8 H6 J6 _5 a8 _
三、讨厌的张国荣! 4 w( C) n8 V# j/ G4 R: h" ~
1.跨越九七让我讨厌张国荣
- l1 M! e) @$ {/ N- ]5 A; Y: i
经过了七年,我仍然常常想起霸王别姬。一年前,我对工作和前途感到茫然,在低潮中我藉著浏览网路来麻痹自己。心血来潮下,我去上网搜寻张国荣。我才知道,原来他是香港人、原来他跳楼自杀,原来他有一个沈默寡言的男朋友。 所有的资讯都绕著一些不知真假的绯闻八卦。无可奈何下,我第一次去看一个流行歌手的演唱会。 我入手的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后面发生的事似乎很自然,我看完了跨越九七演唱会。之后发生的事只能用恶梦来形容。连续一个礼拜,我几乎睡不到一个小时,就为了看他的演唱会。我真是恨透张国荣了!我要忙的事已经忙不完了、我的时间和精神都不够用了,我的耳边却日日环绕他唱的歌,我的脑子都沉浸在他的表演中,我的生活完全被他控制了。讨厌的张国荣!
: `; m, V; Y- R& j) F! u3 H, Z
2.看他的访问让我讨厌张国荣
; o# C1 @: e% w$ \" K* H
对付一个让自己心神不定的事物,有人说过:面对它、解决他、放下他。因此我开始想要弄懂这个张国荣是何方神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他自己告诉我他是什么样的人吧! 我看了很多他的视频访问,一开始像是今夜不设防、星空下的倾情、连环泡、小燕有约。另一方面,我也找到一些哥迷的论坛,例如聚荣堂、荣光无限、不一样的烟火、张国荣吧等等。经过好几个礼拜的彻夜研究,我感到十分困惑,照他这种说话作风,难道不会得罪一帮演艺圈的同仁和媒体记者吗?别的艺人还有人说这是酷帅有形,但他还在二十年前的社会风气下就开始半出柜,居然还能维持声威不坠?这真是太神奇了。
( j$ d( L. Y* X
3.一本书打翻我的印象
: Z# Q# g7 a- f7 R* Y
张国荣的时光,是一位日本出版商志摩千岁记录她和张国荣因为两本写真集共同工作时的点点滴滴。虽然她和张国荣相处的时间短暂(断断续续只有三年),也不算是张国荣亲近的朋友,但这本書卻秉持著「对Leslie的追念之情,尽量以旁观者的角度,不加个人意见,把我看到的事件、情况和Leslie的言行如实的描述出来」因此难能可贵。这本书记录的事件没有什么八卦性质,而是张国荣对工作的思考和对身边不同阶层人的反应,作者本身和张国荣也没有切身厉害关系,因此可信度较高。尤其作者以怀念的心情,在「小心避开可能会对Leslie和他家人造成伤害的话题」的前提下,平衡介绍它眼中优缺点兼具的张国荣,更是使他形象更为可信可亲而立体的功臣。 因为这本书,我开始了解张国荣不仅仅是我在寥寥几个视频所见的「任性傲慢不成熟」同时也是「率直诚实」;「当他随著心情变化而不断更改计画,快要被他弄的七孔生烟时,他又会突然送来一个贴心的惊喜,让人感动不已。」我过去对他的了解,就像志摩千岁女士一开始一样,以偏概全。 由这本书开始,我蒐集了许多张国荣的点点滴滴,每隔几个月,我对他的观感就变一番。其中我一再想起一个故事:孔子在陈、蔡间受困。颜回讨了米饭来煮,却被孔子发现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孔子假装没发现问他说:「我刚刚梦见自己的先人,想用这些乾净的米饭祭祀他们,可以吗?」颜回回答:「不可以(这些米饭不乾净),刚刚煮饭的煤灰落入锅中,我觉得丢掉很可惜,所以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张国荣的时光》在我看来,已经是目前对张国荣介绍为人介绍最深刻的书籍,但志摩千岁都说「我和他比点头之交关系深,又比亲密好友关系浅,熟悉她的人读了大概会想:『你什么都不知道。』」那我一个仅仅在他死后多年,只用文字视频来了解一个演技高超性格矛盾的公众人物,又能了解多少呢?我所喜爱偶像的,只是我自己解读下的幻影吧! 但这个幻影偶像,是我良师。
$ W% f0 a3 r# [
4.张国荣给我上的三堂课 : } ~# a7 ^4 k% E9 V# U
这个良师给我上的第一课是工作态度 张国荣无论成名前后,都是努力又有才华。但在各行各業,努力又有才華的人太多,成功的人太少。张国荣在歌坛的拿奖运很旺,在影坛就少的可怜。然而他演技好坏,公道自在人心。所以还是以认真工作为先,成名与否就别计较吧!
% Q5 B6 b2 Q- e6 m% ?2 j$ a6 W; r
第二课是待人处世 张国荣曾经称赞林嘉欣「她对人好好,而且不只是对我好,哪个敢对我不好呀!她是对所有人都好好,这就很难得。」張國榮也有许多不分阶级对人的行为。例如對傭人用紳士英语,对一个工作人员被fans推挤勃然变色,或是提携名不见经传的张卫健。加上他的体贴和老于江湖,使他有足够的本钱我行我素。 我行我素是固然他的魅力所在,但我宁可他减少几分这种魅力。在依然对张国荣怀有偏见的那段时间,我就十分敬佩唐鹤德先生。他表现的十分低调寡言,让人难以攻击。张国荣在生前死后的财产分配、张家对他的称赞接纳,都足见他待人处世的智慧。若是张国荣在媒体前能如唐鹤德一般谨慎低调,必然可少受点误解和伤害。追星该迷张国荣,做人该学唐鹤德。
( O2 m. \, ]' ?. Y( ?
最后一课是艺术表演。 就音乐而言,我以前学的是偏向声乐合唱的技巧,对于流行音乐没有太多共鸣。研究张国荣,让我明白流行歌手不只有商业包装,还有技巧层次的差异。例如驾驭不同曲风的能力、音域、转音等等可以鉴别歌手的标准。 就电影艺术而言,我不再只用剧情来评价一不戏,开始关注导演的运镜、剪接、摄影、光影、美术、音乐的调配; 就流行工业而言,我开始接触香港黄金年代的菁英,也对一部电影从筹募资金、编剧到后制、多通路行销展开兴趣。张国荣不仅加阔我对艺术范畴的理解,更加深。
6 a) |5 @/ ^" I: i. d
5.香港.流行.张国荣 " U. m# ]! R9 S4 j3 H
那么,在看遍了各大论坛、土豆网、优酷之后,下一步应该要如何呢? 我本以为,在唱片行花几百块买他的唱片,已经是很奢侈的行为了,想不到,半年之后,因为一次心血来潮,想去「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一睹那些耳熟能详的唱片真面目,开始另一段不受控制的旅程。 我走遍我所能查到而又力有所及的地方,(其间包含误入色情DVD店)也试过一天之内就花到存款一空。连续这样好几个星期,完全像得到强迫症和恋物癖一样无法停止。我曾经对他预借了半年薪水整修房子的行为摇头,想不到,我比他还夸张。 有一天,我买完一整袋的的唱片和DVD,路上经过公园,恰好听见有个中年男子在演奏「沉默是金」,真是缘份!离去前我放下五块,但过去我从没这样做过。他的音符渐行渐远时,一个念头突然萌生:我买张国荣的钱,五千都不只了。但我这样做,对张国荣、对我、对这个世界又有什么好处?倒不如把两三万都捐给刚刚那个街头卖艺的人。我对张国荣先生的认识,只停留在「我就是喜欢」却说不出一套道理来,这样和暴发户把家里弄的金碧辉煌却说不出所以然,有何不同?这真的是以张国荣为偶像该做的事吗? 话虽这么说,但我仍然处在只要印著「张国荣」三个字就会洒钱的状态,在这种在一头热的时候,我一看「号外三十-张国荣」二话不说就下单。 当一大箱的杂志拿到手时,我大为兴奋,迫不及待的拆开,却发现一大箱的杂志,只有一篇张国荣的访问。之所以叫做「号外三十-张国荣」是因为这箱杂志的盒子,上面印有张国荣的照片。 我抱著这箱杂志,心情非常的沮丧。我气自己没有做好功课,气自己没有能力赚钱还乱花,更气自己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心性,和张国荣为了工作时的坚忍完全不能相比。从今而后,我要更加深我对张国荣作品的鉴赏力,摆脱这种暴发户式的占有心态。 这次的胡乱购买并非全无好处,起码它让我重归冷静,用一种比较深邃的方式来认识我的偶像。此外,还有意想不到的两个惊喜。 首先是我一直把张国荣去历史化来解读 张国荣先生是香港人,要了解他不能不了解香港人,要了解他为何受到香港尊捧,不能不了解香港。过去的我却完全忽略了香港文化对他的影响。 香港是什么?笑贫不笑娼、文化沙漠、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团,有人这样说。香港真的是这样吗?它又为何如此?了解香港,号外是一个开始。 这本杂志和张国荣一样,非常魅力,非常创新,非常争议。它的美学开风气之先,今日来看依旧是艺文的学习读本;它首创粤语、中文、英语三语夹杂,备受批评又真实的反应在地人的口吻;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字犀利,折射出部分香港中产阶级的思想,对于理解香港人,理解张国荣有一定的帮助。 好比林奕华写郑裕玲在演艺圈的浮沈,在真金白银与艺术间抉择,我看见一个香港人如何评价香港人;钱玛丽写于1994的「1997」,光看数字就相当有意思。 过去张国荣受访时说「小时候经常出入浅水湾」、「我自然而然爱上享受的生活」这番话让我难以理解,但如今我却怀著怜惜香港的心解读这番话。 另外一个惊喜来自那篇唯一的报导 这篇报导并非在网路上找不到,但是一定找不全。我对张国荣的了解,因为这段在网路上没有出现的话,又多的一面。发现天天看的油画底下还有一层密稿,这是一种乐趣,也是惊喜所在。有些从前他前后矛盾的事,也因为这段文字而得到过度。 我错过了网友口中尊梅批张的政治背景,但这篇文章又让我看见政治如何左右一个人物呈现的形态。我早就知道政治人物传记不可信,但如今看来,一个不碰政治的明星也难免转述者的政治理念,而被裁裁剪剪。如此说来,我今日所认识的张国荣又该是多么狭窄呢?我为何还要执著于这个人究竟是不是完全符合我心中理想的典范呢?如果不执著于此,那么张国荣作为我的偶像,它还可带给我什么呢?
/ l4 I1 y' U) t) x$ X4 x) Q2 X
6.尾声 「我觉得像我这种所谓的名人,他最大的存在,其实就是去看他演的角色就可以了。」~~陈道明 我第一次听到陈道明,也是和张国荣有关 (從 前 某 日 , 張 國 榮 有 意 當 導 演 : 「非 要 找 陳 道 明 演 一 個 角 色 。 」 「 為 甚 麼 — — 」 話 未 完 , 哥 哥 指 指走 過 的 唐 唐 笑 : 「 看 , 像 不 像 ? 」 真 的 很 像 。; u* b' V' f: H2 x2 c
' V! e3 I1 l* ~$ M; B0 G: S4 u ——李碧華2003年12月07日《苹果日报》) 6 z, e" ?( H& z/ J0 w9 \ d- J& @; f
陈道明也是个知名演员,这样说他或许会不高兴,但我确实是从追随张国荣的故事开始知道陈道明这个有意思的人。据他所言,张国荣真的联系过他要拍片。为了他和张国荣的这层缘份,当时处于一头热状态的我买下一本VOGUE,只因他占了四十五分之一的篇幅。他的访谈颇具深度,尤其是这段警语:他最大的存在,其实就是去看他演的角色就可以了。 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知人固不易矣。」我穷尽一生也不可能真正明白一个人的全貌,但我可以学习如何评价一个人的心血结晶。以下是摆在我案头的几本书和待看的电影:不一样的景观-港台电影研究、电影现场之旅(港岛篇)、王家卫的映画世界、悲情画传、大银幕后:好莱坞钱权秘辛、如何拍摄电影。重庆森林、花样年华、2046。 在我首次追星路的繁华落尽后,我选择尽量客观的接近张国荣。 但人怎么可能客观,在我的以偏概全中,他是一个工作敬业、待人体贴、重情率直的人,这个形象是我一生的榜样。希望我也能如他一般直面工作和人际的困境。并注重身体健康。 最后,我想对张国荣先生说: 愿君已安息,常驻光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