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并不算太熟悉,几年前知道他是一个写情诗的达赖喇嘛,后来看过几首他写的诗歌,仅此而已。后来听说《非诚勿扰2》,让这个人物又红了一把,也没有他多关注。前几日,在同事的办公桌上看到这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问:是否诗集?答曰:传记小说。突然引发了兴趣,借来一阅。
6 B, n! p) b1 [9 h! R* p" F/ z
- y* h I* o0 A8 M% U2 q
5 V5 T3 ?2 M" P# N6 A& B' t& t2 h0 V/ p, d6 a$ D" B
此书初读时很痛苦,这种痛苦来源自对地域文化差异,对于西藏文化的陌生,大量的藏语中的词汇和称呼,需要就着注释一一对照,才能了解其中的含义,然而也正因为有这部分因素,使得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地去贴近这种文化,贴近这个历史背景,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样也包括关于那些喇嘛的一种状态。而仓央嘉措这个人物,就在字里行间渐渐鲜活起来,原来他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原来他的故事如此传奇。
9 z$ _( }9 m8 l1 I3 q2 e! | 于是,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此书贵在虽然定义为小说,却丝毫没有神化这个人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有爱有感情的仓央嘉措。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政权的牺牲品,是一个悲剧人物。
0 i9 }7 I7 @ B 本想用一些语言归纳一下书的内容,但当看到后记的时候,发现作者的那一段话,如此精辟的归纳了仓央嘉措传奇的一生:- @! n4 G( b8 [. ~) a5 A8 g
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他出身穷乡僻壤,却突然登上了尊贵显赫的宝座;他无意于政治角逐,却被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旋涡;他居于佛教领袖的地位,却做了许多与教义相悖的事情;他渴望爱情,却有个不能恋爱不准结婚的黄教喇嘛的身份;他热爱生活,却被高墙大寺和怒雹狂风摧折了青春。他不断地遭受打击,像一只终不得自由飞翔的鹰。如他自己所惯怒控诉的:“岩石伙同风暴,散乱了鹰的羽毛。”他是个在权力斗争的平缝中生存的悲剧人物。从民间到佛宫,从西藏到青海,仓央嘉措走过的路途不长,但他在曲折历程上的沉重的脚步声,震动了西藏和蒙古的王公贵族,震动了皇帝和朝廷,震动了宗教界和文学界,也震动了千百万藏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心灵,使他们不得不发出各自不同的回声。
: @0 k' U9 P. q6 @9 q4 ^ 对于仓央嘉措,更多的感情是怜惜,他的人生似乎没有几天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快乐。作为一个六世达赖,他是离经叛道的,更喜欢他作为浪子宕桑汪波的形象,游走在拉萨街头的贵族公子,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的大情大性,对于感情的毫不避讳,又如此让人赞许,感觉有点词穷,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这个人物。如果他不是一个宗教领袖,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会有更多的快乐,他能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和情人。谁说身居高位就能无忧,高处不胜寒,那个华丽的金顶中有的只是寂寞、斗争和不自由。他本是该将爱和福带给世人的,可他的朋友还要为他牺牲,她的情人,面对的是更多的无可奈何,他也努力过,反抗过,但最终敌不过那些个束缚的锁链。于是,造就了那一首首传世的诗篇,他是因情而诗,因爱而诗,因自由而诗。
, r+ K$ `2 Z) L: R" _ 书的结尾说到他的情人于琼卓嘎,历经苦难,用尽了力气终于在青海湖边找到他的时候,本该是欢聚的喜悦,却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仓央嘉措被蒙面人投入冰冷的湖水中……3 T' t, q h4 ]% \
“他对山川的爱,对善良的人们的爱,对人间的爱,凝聚成对一个人的爱;在这什么都不准他再爱了的时刻,他突然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于琼卓嘎!”3 w) ?+ C0 l; E$ n5 c2 H6 o) n
“于琼卓嘎挺起身来,拍了拍彩色邦典上的尘土,走到仓央嘉措刚才站过的地方,望着湖中的明月扑了下去......茫茫的青海湖上久久地回荡着一个女人的声音:仓--央--嘉--措”
" Q2 x/ A; y2 _* k) k 仓央嘉措的一生已经造就了传奇,通常传奇都是不死的,流传在坊间会有很多个版本的,至于往后的传说怎样才是真实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希望他不死,证明了他受到了大众的爱,他的前二十四年已经在历史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了。2 p9 q {( @. w _% w3 |( C
和诗一首,以结此文: 少年别母离家去,
+ `1 C8 w! V: o) u1 E2 Y7 \金顶香烟锁不羁。
# y5 n/ U- S2 i- v2 k1 S但写诗情相思寄,
! i* U" V1 ?0 s* P: P) e/ Y) g后人今世话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