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88|回复: 43
收起左侧

王菲唱片全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01-19 1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内容系转载自http://110ken.blog.163.com/blog/static/5619345520100140587998/   感谢原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1985《风从那里来》

王菲是老KEN最喜欢的女歌手,我从小就爱听她的歌了。

那是在1989年10月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傍晚,我们这地方还可以通过AM的广播收听香港的电台,商业二台DJ欧新明向我介绍了一个新艺宝唱片公司的新人----王靖雯的一首歌《无奈那天》,于是我爱上了她,并对我同班同学极力推荐,说这人将来一定大红大紫,结果没人相信,直到1992年她成为《容易受伤的女人》后。

后来才知道原来王靖雯在没有到香港之前已经出版过唱片,今天先从这张1985年出版的《风从哪里来》开始介绍。

发行公司:云南音像

发行时间:1985年06月15日

我们喜悦地向听众推荐一位歌坛新星。她鲜为人知,却正悄悄地升起在天空。

王菲降生于音乐家庭,成长于管弦乐中。她的歌声远比她十五岁的年龄成熟,更象她的名字所显示的那样,让人赏心悦目,赞叹,思索。这是她给听众的第一合音带,愿她能给大家带来轻松,闲适和愉快。

----盒带内文案

这张唱片是王菲1985年的出版的第一张专辑(磁带),全部都是翻唱邓丽君的歌曲,当时王菲的声线还十分稚嫩,<漫步人生路>里的粤语也不十分标准,但唱得十分有趣。王菲自己说当年她经常有在家里自己录歌给自己听,后来给隔壁的大妈大发现了,后来就录制了这张《风从哪里来》的专辑。

曲目:

SIDE A

01.风从哪里来

02.四个心愿

03.甜蜜蜜

04.小小的秘密

05.年纪轻轻

06.唱歌的人

07.最高峰

08.望着天空的女孩

SIDE B

01.你怎麽说

02.说说笑笑

03.月光小夜曲

04.你照亮我的心

05.漫步人生路

06.故乡从不拒绝我

07.又见炊烟


这是当年录音带的封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2001年重新出版的C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1986《迷人小姐》

王菲第二张专辑《迷人小姐》已经不是翻唱邓丽君的歌了, 但大部分歌曲还是改编自台湾的流行歌曲,唱腔很稚嫩,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傻冒。哈哈!

发行公司:东方音像

发行时间:1986年

Disk A

01 心墙

02 潇洒的走

03 月光下的恋情

04 十三妹

05 最后的表白

06 除了你

07 下次相逢

Disk B

01 请你别说

02 多梦的童年

03 你在我身旁

04 请你猜一猜

05 我们俩

06 想让你知道

07 女孩


当年录音带的封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1989《王靖雯》

王菲在1987年底由北京到香港定居,经父亲朋友介绍拜戴思聪为师学唱歌,并改了一个艺名“王靖雯”,1989年加入宝丽金旗下的新艺宝唱片公司,并成功的推出来首张个人同名专辑《王靖雯》。

老KEN就是在这个时候在收音机中的香港商业电台认识她的。

这时的王靖雯十首歌一个腔,与今天的王菲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似的!这张唱片中她演绎不算特别到位,比较表面,缺乏深度,但她的嗓音却让我惊为天人,赞叹不已。从此便成为她的粉丝。

下面这段话是陈小宝在唱片附页中写的一段字:

王靖雯不单单对你来说是一个新的名字,就算是我也只不过是认识她短短数月的时间。第一次听到她的歌声,心中有莫名的兴奋,更感到幸运,因为她成为我们的一分子。在这里我更要多谢监制Alvin,为王靖雯攒写及挑选了十首歌曲。你们两位使我感到自豪,Shirley,you’re heaven sent!

-----小宝

现在回头来听王菲这张正式的同名debut让人感慨流行乐坛的千变万化。封面上低头微笑的王靖雯,怎么会想到她走上一条传奇之路。你可以说那时她的发型、服饰又娘又土,我还觉得挺舒服的。在某网站曾经看过一段十多年前王菲领奖的clip,老气的装束,羞涩的掩嘴一笑,当年的Shirley和现在的Faye判若两人。一人分似两角?孰真孰假?

王菲一直合作的制作人梁荣骏似乎是个迷般的人物,看过一个对他的访问,极少创作的他真的有如一个专业的制作人,主要谈如何为唱片的录制营造良好的气氛。王菲的成名曲《仍是旧句子》(tarck 7)倒是出自他的手。

碟内有几首出挑的歌。开篇的track1《无奈那天》选用EPO的曲,随后王非唱了很多他们的歌。而词由林夕完成,当时的林夕还是小字辈吧,词写得再直白不过,倒也有几句出彩。王菲的唱腔有灵歌(soul)的感觉,特别是尾音的处理。这一直是王菲嗓音的一大法宝。前期的soul感,中期的飘飘欲仙感,就算是东抄西借,都已载入POP史册。track3《有缘的话》的两段对白竟然出自陈小宝,想不到老板会这么年轻。个人很喜欢track4《温柔的手》前半部分,温馨的感觉在菲乐中并不多见。Track6《未平复的心》总让我想到发片那年的政治风波,陈少琪的大名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想法。可王菲哪管什么政治,除了和黄贯中一起富有激情的合唱。全碟最烂歌曲我会评track9《爱听谎言》,听惯了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实在嚼不动这口编佩复杂的热冷饭。

Bobida(鲍比达)、RaymondWong(王利名)、林敏怡,这些人早就与王菲无关,多年前却是王菲的稳固班底,他们的几首作品虽然老套,在当时应该算作流行之作。另外的几首改编曲还是蛮动听的。现在让我一次听完这样一张CD很是不易。不过我知道很多人很喜欢王菲的老歌。这次的回顾也正想多听听你们的意见、你们的听歌感受。

这样一张专辑(有趣的是Faye转入EMI后的第一张也是同名专辑,同的是"王菲"了)对于新人来说让人满意了,就算你不能从中觉察到一丝一毫巨星的气息。

唱片曲目:

01 无奈那天

02 藉口

03 有缘的话

04 温柔的手

05 尾班车

06 未平复的心

07 仍是旧句子

08 中间人

09 爱听谎

10 新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专辑的白版单曲LP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1990《EVERYTHING》

在我唱片柜中,这张年龄最老,编号是CD-1,指的是我购买的第一张CD,事情就发生在1990年,当时我还没有CD机,这张CD我是买来看的。

如果说王菲的第一张专辑《王靖雯》走的是传统的甜美路线,那么这张《EVERYTHING》进一步奠定王靖雯的甜美歌路,这是王菲的“玉女”唱片,但从制作上来说,我却认为比上张专辑有所退步。因为在《王靖雯》中所有歌曲都会令我从头听到尾,但《EVERYTHING》中有个别歌曲好象是在滥竽充数。

专辑中较喜欢的歌曲包括:巴黎塔尖、可否抱紧我、无悔今夜、一刹那等。


1990 新藝寶 CP10044
Everything
●巴黎塔尖 ●Everything  ●遊蕩 ●可否抱緊我 ●鬥快說笑話 ●My Loneliness  ●哭牆 ●無悔今夜 ●一剎那 ●激流 ●巴黎塔尖(Repris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专辑的单曲LP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1990《YOU’ER THE ONLY ONE》

发行时间:1990年08月28日

黑白的封面暗示碟内的音乐很洋化,事实也如此。很多人认为王菲是在美国进修归来后音乐上趋于洋化,这张专辑就是个反证。当年香港人奇怪北京来的王菲不但全无大陆学院派的唱腔还洋味十足。他们将之归于制作人Alvin让王菲接触大量的西洋流行乐。而十首歌中只有三首原创也能说明些问题。

蛮动听的一张专辑,不逊色于如今那些小天后。如果我们扩大一下R&B的定义,又假设王菲乐此不疲,我有理由相信王菲会成为R&B歌后。那种迂回荡漾、哀怨不已的唱腔在《多得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你会发现王菲如此会唱R&B。这首Babyface等黄金搭档的大作配以林夕精彩的歌词曾经街知巷闻。甚少与王菲合作的伦永亮带来《静夜的单簧管》是许多歌迷的心爱。有点reggie风格的《又继续等》轻松愉快,也是专辑中的亮点。这些流行佳作为王菲的事业打下坚固的基础,没有乘胜追击又是后话了。

曲目:

01 美丽的震荡

02 又继续等

03 然后某天

04 闷人咖啡

05 无原因

06 多得他

07 只有你

08 静夜的单簧管

09 明年今夜

10 不装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菲在出版了这张专辑后,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歌路,毅然离开了香港乐坛,跑到美国读书。应验了“失去了才是珍贵的“,在此段时期,新艺宝唱片公司为王靖雯推出了两张精选专辑,共三十首歌。而王靖雯之前在新艺宝唱片公司才总共推出了3张专辑,共30十首歌,可想而知这两张专辑了的30首歌是些什么歌了!,不外乎是之前的三张专辑的再版!
在这时期,也许是众DJ们对王靖雯的怀念,你经常可以在香港的电台里听到的就是《多得她》,这首王靖雯翻唱KERYN WHITE的《SUPERWOMAN》在流行榜上高据不下,令乐评人们赞叹不已!


这张专辑的单曲LP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1992〈COMING HOME〉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2年07月24日

驶向北京的列车上,清纯的少女望出窗外,若有所思。美国求学归来,王菲一张名为《Coming Home》的专辑无声无息被摆上了货架。CD封册的所有图片都在北京拍摄,封面的王菲还是”少女“,内页就成女郎了。着超短裙装、黑丝筒袜,王菲游荡在老家被遗忘的角落中。暴土的酸奶、汽水价目牌旁站着时髦的王菲,回家的王菲。听着

《浪漫风暴》、《Miss You Night and Day》,那几年王菲的每张专辑总有几首轻快悦耳的改编曲,这一次也不例外。唱中快板的舞曲,对于香港歌手特别是新进歌手来说就像一种必尽的义务,冷静的王菲也不例外。这一点与台湾有极大不同,可以说是香港流行乐商业化的一个明证。《Coming Home》中,王菲继续翻唱EPO的歌曲,《这些 那些》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对EPO知之甚少,无法作比较。我注意到王菲大量的翻唱有集中的现象。早期对EPO的百唱不厌,然后沉醉在张宇和陈小霞的情歌之中,后来的Cocteau Twins再说。中岛美雪的作品王菲也二试歌喉,其中之一就是让其大红大紫也是本碟中最重要的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演唱会上王菲唱起此歌全场拍掌和着拍子,足见其在港深入人心。1992年的香港乐坛是天王掌权的时代,《容》的脱颖而出对于失踪一段时间的王菲有奇迹的味道,不过在我看来并未将专辑内的其它歌曲光芒抢尽(PS,对这首歌感受不深,不作过多分析)。相对于《容》,我更喜欢《一个不相识的约会》,尽管编配很俗气。王菲自己坦言喜爱的那首原创英文歌《Kisses in the Wind》出自杜自持之手,气氛的渲染很成功。

从商业上讲,本碟是王菲演艺生涯一大突破点,她的灵歌唱腔真正给港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香港乐坛上王菲不再可有可无。  

01 浪漫风暴

02 Miss You Night & Day

03 容易受伤的女人

04 不相识的约会

05 把锁匙投进信箱

06 这些...那些

07 开心眼泪

08 重燃

09 兜兜转

10 Kisses In The Win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万个为什么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3年02月

无疑,本专辑的重头戏是引起强烈反响的《冷战》。敢于翻唱Tori Amos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王菲的这一步简直就是下注。她赢了,还很光彩。能让Tori Amos的音乐普及化,许如芸做不到,王菲做到了。将《Silent All These Years》与《冷战》比较对于我更象是将英文与中文比较。单单评判嗓音过于主观,而演绎上各有精彩。英文语音的特点可以使大段的唱词犹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泻直下,从句的灵活运用,修饰的错落有致也展示了语言的魅力。中文歌的词就得一个个唱出,只靠音的强弱去配合节奏。但中文逻辑关系的暗藏又可让一些成分被巧妙地重复或省略。林夕的这首词是让我满意的,配上华美的钢琴声,表现出爱人的细微心理。和《Silent》相比,高潮部分我就更喜欢《冷战》,“破裂过厌弃过怨过伤过变过,你我却永远怕说破。”这样的词,英文怎么唱得出如王菲版冷酷。

有了《冷战》,《十万个为什么》被认为是王菲的“另”一开始,《流非飞》《长大》中露出的个性也不容忽视。可以觉察得出,“更大的暴风雨”就要来了。

93年底王菲在新艺宝旗下推出粤语大碟《十万个为什么》,俨然成为当年港产流行唱片的标杆。其以主流姿态迎接正于全球蔓延的另类(地下)风潮的创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几年内,以TORI AMOS、CRANBERRIES、CT为代表的FEMALE FRANTED强烈冲击华语乐坛,大大拓宽了听众的欣赏层面。

《十万个为什么》专辑作为王菲掌控较多的专辑在其整个歌唱生涯中的转折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较之监制ALVIN LEUNG对RNB的偏爱,王菲个人对一些风格更为独特而又不失旋律性的作品显现了敏锐的触觉与洞察力。她所欣赏的一些歌手或者团体,大都是在评论与受众两方面上“双赢”的优秀歌者,比如STING、TORI AMOS、QUEEN、SINEAD OCONNOR。《十万个为什么》作为一张着意体现王菲“自我”的专辑,在选曲上可谓深思熟虑,并且发展为其后王菲出辑的模式与标准。也就是另类+主流+格调的基本模式。

专辑的开首曲,C.Y.KONG的原创作品《流非飞》俨然一派E-MIX的新潮舞曲风格,旋律抢耳,编配出色,可说是港产新潮舞曲的代表之作。其后雷颂德、王双骏等人的效法成败各异,并引领了一股COPY英伦潮的风气,这和以林忆莲为代表的美式RNB风格恰成对比。并最终造成了粤语RNB和灵歌的式微。现如今RNB在宝岛台湾的迷天幂地之势却又显见潮流的运转“方生方死”则是后话了。C.Y.KONG以王菲的《不再儿嬉》起家,广受瞩目,《流非飞》则强化了此君在香港创作人员名单上的地位。而最后竟发展成王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成为ALVIN LEUNG-C.Y.KONG-ADRIAN CHAN-ALEX SAN班底中的一员,他们对王菲的成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对于该首快板作品,王菲的诠释相当出色,对比其后王馨平的翻唱版本即可看出。舞曲演绎容易偏重节奏而失之放达,后者的机械停顿较之前者的肆意潇洒,不免低头。

刘以达与王菲合作的《诱惑我》是其参与的电影原声音乐《诱僧OST》的主题曲。也是专辑中比较特出的作品。刘以达与王菲合作不多,除《诱惑我》之外便只有95年《DIDAR》中的一曲《流星》。但凭借其音乐修养与掌控能力,两次合作都可圈可点。《诱惑我》的凝重诡谲,恍惚逸豫,在鼓声、低音吉他的电声效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王菲也在演绎此曲时发挥了声音的表现力,尾音的拖长处理技巧初露端倪。

《十万个为什么》专辑的11首作品当中,有六首是翻唱歌曲,这在当时创作力匮乏的香港歌坛是相当普遍的。其中《冷战》是最为熟知的一曲,正是《冷战》使得很多只知尽吹东瀛风的耳朵第一次认识了一个叫TORIAMOS的名字,而这个来自澳洲的女歌手正凭借她的《LITTLE EARTHGUAKE》行销欧美,并且影响了包括ALANIS MORISETTE在内的一大批歌手。王菲也因为对此曲的成功翻唱而顺利打开“另类主流”的港式流行格局。但其实,《SILENT ALL THESE YEARS》原曲的编配铺陈是比较低调而慢热的,而自省的歌词更影响了它被大众接受的可行性。王菲的翻唱之所以成功,私以为主要是词人林夕的功劳。林夕保留了原词的犀利与警醒,却采用了更为煽情的形式体达,可谓“一击即中”,一矢入心。广为受众也就理所当然了。当然,王菲对此曲的演绎也堪称一绝。短促的吐字、换气之前的咽气,以及高潮处的长气,都强化了词的黑色悲剧效果。这使得作品有一种强烈的炫技意味,却又是刻意得如此自然。评论及于《冷战》的高度评价也推动了该曲的流行,终于使得作品在整整一年半后在95年初的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斩获“十大”之一。

《动心》作为王菲第一次独立创作词曲的作品在专辑中显得非常特出。原因是作品带着强烈的民族风韵。这种“民族”性与顾嘉辉、许冠杰的粤语小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使得当时的香港乐评直指为“土”气。未免一孔之见。唐亦聪的编曲很见功力,不复杂,却够煽动。而王菲在此曲中的演绎非常的“实”,高音全都用真声飚上去,显得相当奔放。反观今时今日的王菲,用声全是虚的,却又是一种六经注我的态势了。

然而整张专辑演绎上最为出色,还得算殿后的英文作品《DO WE REALLY CARE》,王菲的演唱只能用激情四射来形容,真假声的转换随气而动,却不飘不浮。编曲的弦乐强化了王菲演绎作品的激情,在声音表情上,王菲的诠释相当自如,毫不逊于欧美歌手。

专辑的主打作品《如风》是翻唱自万芳的《猜心》。在对其他歌手国语歌曲的翻唱上,王菲在音乐的领悟力与天赋上的优势就绝对显现了。此前的《季候风》,此后的《天与地》、《兰色时分》概莫如是。专辑内的其他作品,有很长独白的《雨天没有你》,翻自中岛美雪的RNB作品《若你真爱我》,翻自POLICE的《DO DO DA DA》都是水准不俗之作。而王菲的演唱只能用“钦服”二字形容,那种灵气与大气,与今日王菲演唱时候置身事外的疏离两相比较,真的让人无法不怀念当日的王菲。时间真是一把残酷的斧子,它砍断的东西再也无法维系,而那些过去就如同烟灰,一触手,便灰飞湮灭。

专辑的词作水准相当平均。林夕、周礼茂、林振强、陈少琪等都无弱笔,更不用提软硬化名埋下的直叙之作《流非飞》了。陈少琪的《长大》是个人最有感觉的一节,当属冠首之作。梁荣骏和周礼茂的两首灌注社会意识的《DO DO DA DA》《DO WE REALLY CARE》丰富了专辑的内涵。林夕《冷战》填得让人拍案,潘源良《若你真爱我》“……身边的她跟她跟她跟她要尽快消失以免多惹祸”更是令人击节。这些粤语填词人在今天却都留半退休状态,而王菲却把所有词作都交又林夕一人打磨,不知究竟是幸事亦或不幸。

王菲参与并主导了专辑的DESIGN,造型、化装、以及COVER CONCEPT上都有涉猎。创作上更是积极参与,《十万个为什么》是一个比较集中的体现王菲才华与发展阶段的专辑。也是五饼最为中意的粤语专辑之一。当年五饼就是因为这个专辑而义无返顾的成为王菲的歌迷,与她同雨同晴,同喜同悲。现在想来,竟也都只是咫尺之事。

01 流非飞

02 Summer Of Love

03 如风

04 冷战

05 长大

06 若你真爱我

07 动心

08 雨天没有你

09 诱惑我

10 Do Do Da Da

11 Do We Really Car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执迷不悔

发行时间:1993年12月

有的歌曲,曲调再平凡编曲再普通,但仅仅其透出的那份感觉或信念触动人心已足矣。《执迷不悔》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一首歌。

《Coming Home》的巨大成功让王菲成为香港准一线歌手,尽管她在台湾、大陆老家的名气还很有限。因为收录有一首国语歌《执迷不悔》,1993年推出的同名专辑《执迷不悔》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因为看了这首歌的music video,因为执迷不悔的共鸣,我的成长中从此有了王菲的音乐,至此不绝。多年后王菲的形象、曲风千变万化,但她的个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执迷不悔。或许是伪装,或许早已no longer,我仍愿意说服自己相信,王菲是这样的,是执迷不悔的。倘若没有这点image存在,我心中所有的菲乐都要打折扣,程度不同而已。

执迷不悔,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也可以是半梦半醒之间的一剂自我安慰。再让我回忆起当年为何疯狂喜欢上这首歌多少有些残酷。因为现在的我,没有太多的锐气去执迷,更没有让自己信服的资本去不悔。其实既言执迷,当事人多少也信自己错了,但若见错就逃就避就改,世上又何来千错万错?不悔,是个选择,还是个不错的选择(ft,这就是中文,"不错")。关上心门,也打开了一扇心窗。可此刻的不悔如何保证下一刻的不悔。不悔,毕竟还只是一个选择。除非你坚持I choose not to choose,除非你只要刹那间的感觉。

专辑收录了国粤两个版本的《执》,94年的《迷》首张国语专辑还有一个编配不同的版本,mv也重新拍摄。王菲徘徊在巨大的问号之上,徘徊在对与错之间。专辑还有很多流行佳作,《红粉菲菲》、《可爱眼睛》都是轻快的改编曲,《可》中王菲早期唱腔的运用很成熟了。《季侯风》、《我永远珍惜你我》属于耐听的中式情歌。《从明日开始》则开始了王菲慢热系列。CY Kong写编的《不再儿嬉》本来不甚出彩,倒是结尾大段的弦乐具有超前意识。从此他也成了王菲幕后的坚固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动用黑白摄影的CD封册已经显出了王菲独特的个人气质,自我而不摆酷。有人甚至说本册中的王菲sexy,极少见的哦。

执迷的王菲走上了不悔的巨星之路。

歌曲目录:

01 红粉菲菲

02 执迷不悔 (国)

03 可爱眼睛

04 季候风

05 不再儿嬉

06 我永远珍惜你我

07 情敌

08 从明日开始

09 夜半醉

10 执迷不悔 (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如风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3年12月

这是王菲第一张的EP,记得那时王菲还是叫王靖雯。当年这张试验性质的EP销售成绩相当不俗,是全港第一张登上IFPI销量榜的EP,里面的《如风》在编曲上和以往的版本有很大不同,而《诱惑我》的电影版则少了一些和声,最值得注意的是,收录的《天生不是情造》没有在之前或之后任何一张专辑或者精选里收录过,可见是此张EP的珍贵之处。最后加送的《季候风》纯属促销,和1993年专辑《执迷不悔》里的版本并无分别。此张EP现在已经不多见,而且价值不菲!

01 如风 (Autumn Version)

02 诱惑我 (《诱僧》主题曲电影版)

03 天生不是情造

04 季候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迷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4年02月

王菲的首张国语专集,1994是王菲的音乐处处开花的一年,两张国语片、两张粤语片惊人的畅销,年底创下纪录的首次个人演唱会,无数的奖项,93年时时而听闻的天后称号不但在这一年牢固地确立了下来,还从香港这一弹丸之地走向了整个华语界。其中第一张正式国语专辑《迷》当然功不可没。香港艺人发国语片往往遵循用台湾创作班子的传统,王菲的《迷》也将制作人换为后来不幸车祸身亡的杨明煌。这和94年王菲国粤语专辑曲风相离是有关系的。

《迷》很少会是我听王菲时的第一选择,尽管其音乐已经超越别人许多了。两个版本的《我愿意》被奉为经典。没兴致的时候我一句都听不进去,但投入地听这首歌时,时光都好似停滞了。整颗心随着乐曲自然地舒张驿动。王菲忽强忽弱的嗓音容易让人想到Dolars O’ridon,不过王菲还多了一分中式的柔情,音符的传递之间也多了一层润滑的感觉。接下来的《执迷不悔》虽是旧作,却换上了新的编配,录音也重新来过,王菲唱得更为冷静坚强。《软弱》是很慢热的作品,有很多人喜欢,也有很多人半点感觉都没有。忧郁的saxphone伴着王菲冷冷的嗓音,深夜里听舒服极了。王菲从《迷》开始的大部分音乐都是属于夜晚的。寂静的黑夜,不开灯的房间,窗外吹来习习凉风,又没太多杂念,王菲的音乐就成了我的好伴侣。《迷》如此,《菲靡靡之音》如此,《天空》更如此。

冷过一头热度急升,《沈醉》未必深得人心,在我眼里却胜过97年暧昧的《闷》,相比更加有摇滚的味道,爽快淋漓。相信每一张专辑都会有歌曲被听者错过,《只愿为你守着约》就是这样一首。记得某年听台湾中广一档节目问某歌手她最有感触的一首歌时,不暇思索,"王靖雯的《只愿为你守着约》"脱口而出,"她的演唱无懈可击。"每次听这首慢热之作总要培养出比听《我愿意》更难得的氛围,一旦入围,就深深为之折服,不觉得会输给让我感到相似的《矜持》。 如此简略的介绍《迷》这样一张耐听的专辑甚至有放不下心的感觉。或许,《迷》,更多的就得靠自己去身心体会,自己用情感去解析。

01 我愿意 (管弦乐版)

02 执迷不悔

03 变幻的世界在转

04 软弱

05 我愿意 (弦乐版)

06 沈醉

07 冷战

08 心太野

09 只愿为你守着约

10 只有我自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胡思乱想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4年04月

划时代,别急,划王菲时代的专辑《胡思乱想》连封面都要大玩另类。惊奇于汉字的巧妙构造。缺个胳膊少个腿,不但不大影响阅读,还搞出个残缺美,有点艺术的说。

实在佩服梁荣骏,能有如此的胆识让王菲唱Cocteau Twins的歌,搞到现在仙乐派的掌门在中国的知名度居然远超欧美。《胡思乱想》的林夕不玩意识流,简简单单一首词却让一些表达类似主题的伪摇滚相形见拙。"明天要穿上袈裟",我心中的经典歌词了。胡思乱想会皱眉会发呆会梦游会恋爱会伤人会自杀还会nirvana,胡思乱想会哭笑会呼叫会厌食会沈醉会做gay会S&M还会当和尚。呵呵,一切在胡思乱想中成了现实。抱歉的是对于多数人现实还得指望誓言去保证。总感觉这对前夫妇的合作放在《胡思乱想》当中有些怪。不只因为语言,更因为王菲思绪中对现实过多的质疑。看得出她实际上还是个重理性多于感性的人,行文忘不了"也许...也许...也许...",很像我的说,哪里如林夕般爽快地沉迷于自己的奢靡世界。

《天与地》里王菲玩起brit-pop式情歌,band式编配加上些弦乐,和着淡淡的嗓音。MV里如同《重庆森林》般漫不经心的王菲从不正眼看摄像机。有人愤怒地说过:"恨不得给阿菲一个耳光,梦游啊?"没错,王菲不但在电影里梦游,音乐中更是升天入地了。如果说《梦游》天马行空让人腾云驾雾,《梦中人》则有一梦惊醒后立于高山之巅风头之上的淋漓快感。前者是我狂爱过的一首歌,因为"清醒大多诅咒,飘飘忽忽的空间我至觉得真正拥有"。第一次听《纯情》的时候,还以为在翻唱DuranDuran的《Ordinary World》,特意比较后又有很大不同。我坚持两者有共通之处,除了都是典型的英伦摇滚之外。《知己知彼》的迷幻不是随时都想来一次。94年演唱会巨大荧幕上映出变幻莫测的荧光时,仙乐飘飘算是飘入我身心了。正如CT自己的专辑,一年就是听几次,每一次都听得把自己给忘了。《游戏的终点》、《蓝色时分》也是翻唱歌,个人偏爱后者,对于《游》更想去听张宇的原唱。

全碟仅有的三首原创都不简单,除了感谢CY Kong之外,梁荣骏也要记上一功,压轴的《回忆是红色天空》决不逊色。当日买下此碟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标题,极富诗意的一刻。梁的歌老给人怀旧的感觉,陈少琪的词也常感叹岁月的无情,逼着我很小的年纪就去怀古伤今,所以很早就懂得"当缤纷的晚霞渐冻,天真的想法告终"。进复旦前的日子里,会不停的听这首歌,在茫然中回味逝去的时光。

胡思乱想可以痛快淋漓,也可以淡如饮泉,不难见到有人听着《梦中人》乱蹦乱跳,也有人在《蓝色时分》中黯然出神。听不到灵歌的唱腔,一头长发也剪作寸草。其实王菲并不酷,或许是我们的心太想酷一回了,难道就看不出寸头下的柔情和风韵?王菲不过和制作人一起玩点喜欢的音乐,卖个好销量就锦上添花了。大家开心大家喜欢不对吗?所以有人称之为改变香港大众趣味的划时代之作的同时,我更愿说划的是王菲的时代,而且是划在我们的心中。音乐上变了好多是显然不过,什么革民性、决裂、另类、引导新潮流讲过太多,此处省略,但应该说是王菲表象的东东。王菲自身没有变多少,是我们看王菲的心变得太多。王菲承认过自己是个小丑也说过直到最近两三年才较多的掌握自己的音乐,而现在回头听我觉得拖音这些东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至于改变大众趣味,顺水推舟般地让香港大众开阔了一下眼界或许是一大功劳,我相信决不是做这张专辑的目的。她能意外做到这点也说明她有的东西是很多所谓的真正玩家都不具备的。其实我也厌烦太理性的去分析,让人有感觉就谢天谢地了。听pop,不要强求太多,所以听pop最终不该感到痛苦。

回应的热烈鼓励王菲继续前行,哪怕她早已走在pop的前沿。

九二年回归香港的王靖雯,经过两年时间的胡乱摸索,终于在九四年初找到一个较为明确的音乐路向。《胡思乱想》的推出,明显看见王菲近期惯性合作的班底开始组成。向 Cocteau Twins 和 Cranberries 取经,更严重地影响王菲稍后的音乐风格。

纯粹听音乐的话,很明显是分裂成数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然而感觉却又奇异的调和。以改编 Cocteau Twins 的〈胡思乱想〉掀起唱片的序幕,一来就点出“胡思乱想”的主题。以〈胡思乱想〉为歌名的作品有很多,只有林夕为王菲写的这一首才是真正的正面描写如何胡思乱想──将那些絮乱的想法不加修饰的铺排开在听者跟前。“想哭,想笑,也想跳。想呼,想叫,我想要。”示范了想念一个人想到傻了的情况。

作为王菲第二首曲词包办的作品,〈誓言〉比〈动心〉不知好上了多少倍,可能因这次有了窦唯帮上一把。虽然〈誓言〉是非常窦唯的北京摇滚,却跟北欧 Cocteau Twins 的音乐异常融合无间。王菲创作的简单旋律并未减低歌曲的可听度。相反,可堪玩味的歌词,以及带中国味的编曲都是值得细赏之处。用上了中国的吹奏乐器,衬出好一幅理所当然却又带隐忧的婚姻图景──记得这歌的音乐录影带里,有一对中式的结婚娃娃。导演的安排可说是完全捉对了歌词那份感觉。

改编张宇〈用心良苦〉的〈天与地〉,可算是全张唱片里水准最差的作品。林振强的歌词算是精致的小品,只是柔弱的编曲与唱腔跟原来国语版给听众的风格和印象相距太远,可能是先入为主,总觉得这个粤语版本有点怪怪的。其实王菲本身的形象亦已经不再适合这种曲风,不知为何唱片公司还要给王菲极力争夺改编此曲的版权。

其实主题“胡思乱想”并非单单指漫无目的胡乱思想那么简单。唱片想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抽离感。继〈胡思乱想〉、〈誓言〉和〈天与地〉等明显描述胡乱思想的歌后,第四首作品〈梦中人〉更进一步将胡思乱想和绮梦连结在一起。

改编 Cranberries 的 Dreams ,〈梦中人〉可说是模仿得一模一样。或许,唯一的分别会是,王菲没有了 Cranberries 的声嘶力竭,是一个较收歛的版本。周礼茂以绮梦去写堕入爱河的感觉,手法平平无奇,乃全碟十首歌之中,最不起眼的一首词。

另一首 Cocteau Twins 的作品〈知己知彼〉风格跟〈胡思乱想〉可说是南辕北辙。迷幻味道甚重的〈知己知彼〉大受欢迎,简直是当时的一个异数。不但环顾香港乐坛也甚少同类风格的作品,就算是王菲也从未这么彻底的迷幻。编曲故然抢尽风头,歌词部份更是一份惊喜。“凌晨是我,明晨是你,事业陪着你,衣服缠着我,早已飞不起,在两人的天地。谁是我而谁是你,唇是我而眉是你,放于一起,在这再难放置爱情的天地。”大量运用的借代手法,使歌曲风格更虚无飘渺。明明是若有所指,却不直接的说,透过这些非具体的用字,林夕成功建立起被外间誉为意识流的歌词风格,将平淡的题目写得别树一帜。

作为本地首屈一指的音乐人, C. Y. Kong 创作的两首作品均甚具水准,甚至比改编的歌曲更好。〈纯情〉以悲观的角度写现代爱情如何在花花世界里变质。幸福的寄托只来自跟你天天相聚的吃喝挥霍,在人前的相处,一切都不再单纯天真。“为何没法重拾那些简单的恋爱,是否那些纯真岁月都不再?”一个无人回答得到的问题,反映出林夕对世界的消极态度。

另一首 C. Y. 加林夕的〈梦游〉则一反〈纯情〉的悲观消极,只是无视现实对爱情的干扰,好好的做一场梦。看不见眼前的,身体是留下了,心却系于梦中人。不谈现实,不作言语的控诉,纯粹随心意发动想像力,梦游世界,不对现实的规限作妥协。因为“从此不再纯情”,于是“需要梦游,比天地自由”,需要那“找不到尽头”的解放感觉。

〈游戏的终点〉潘源良本是描写逝去了的少年爱情,然而歌曲的中段却带出了另一主题──“多么的想飞奔到你面前,一起手牵手躲于你我乐园,身边纷扰的追赶假装不见。”贯通整张唱片的,都是这个逃避现实,假装不见,让自己沉浸在幻想里,远离尘俗的烦恼。无论是〈胡思乱想〉、〈知己知彼〉、〈梦游〉、〈纯情〉还是〈游戏的终点〉,说的都是同样的主题。

〈蓝色时份〉写别离的时候,〈回忆是红色天空〉写别离后重温昔日的记忆片段。这两首歌都有不俗的水准,可惜跟主题“胡思乱想”的关系不太密切。

明显地,《胡思乱想》是王菲第一张尝试制作的概念唱片,亦是第一张确立自己音乐路向的唱片。虽然成绩及不上后期的《 Di-Dar 》和《浮躁》,仍是一张不可多得的高水准作品。或许,唯一应挑剔的是,实在太多改编歌了。

01 胡思乱想

02 誓言

03 天与地

04 梦中人

05 知己知彼

06 纯情

07 游戏的终点

08 梦游

09 蓝色时分

10 回忆是红色的天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天空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4年09月

无论如何这是王菲声音最清晰明亮的一张碟。《迷》里的王靖雯也干净,但还留着Soul的尾音余孽(呵呵,其实我毫无贬义)。《天空》塑造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城市,王菲一袭白衣,无所不能地挥霍年华。我在想,假如杨明煌没有死掉,现在出来的王菲也是神,也许亮丽光辉大过其现在的神秘诡异,hoho,或者和Sarah Brightman有得一拼。

年轻而绝顶聪明的声音控制,王菲在《天空》中表现出天才的一面。她远比Kelly有资格使用气声,一首标题歌就是静谧的异国海滩,可以让人双手合十睡去的声音。《棋子》。换给别人唱可能剧烈地煽情,排山倒海的悲凉,但王菲把气氛降到冰点,无谓挣扎的苦楚,只是寂寞地等待下一步。《天使》是长线卷音吟唱的尝试,非常成功,不过还是喜欢《影子》,先抑后扬的风格,心怀不安的抒情。《眷恋》也是至爱,同样对爱怜细致的描述,王菲的表现比过于方正的《味道》要上等了。

B3 B4 B5都让我难以置信地红。《矜持》,另类惯了的如今的王菲想来已经唱不出那丝丝入扣的平淡,"我是爱你的",让人屏息几乎毛骨悚然的感动。当年上海全场共唱此歌,有气势,但不妥。那样的场面还是应该留给《我愿意》。B4是《挣脱》,《梦中人》的国语版。《梦中人》因《重庆森林》传遍街角妇孺,而《挣脱》里王菲毫不慌张的高音交代比原唱更加出色。至于《誓言》,呵呵,已经收在过《胡思乱想》里,再次收录……真的是要匆匆证明什么?

回肠荡气而又足够雅皮,这是王菲在下一张《讨好自己》准备向异数迈进前的最后表白了。曹峻说,太喜欢《天空》的人不会喜欢《唱游》,因为王菲不会再有如此的都市神情。《天空》还是属于白领的碟,尽管王菲的鼻饰耳饰和发型极度欧美并嬉皮化(专辑的服装指导居然是她自己),而王菲也从此越来越清瘦,踏上不胜寒的一条不归路。

01 天空

02 棋子

03 天使

04 影子

05 天空 (Unplugged)

06 眷恋

07 不恋

08 矜持

09 挣脱

10 誓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专辑在2005年出版了LP,销售目标主要为音响发烧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讨好自己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4年11月

故事到这一回,王菲终于容忍够了香港媚俗的态度,以"现实逃避"的脸匆匆出山。译男 还在电台的时候评说:"一线女歌手出这样的专辑真是罕见啊"。诚然Sandy也没有如此前卫,不过野性一点的都市情结。但世人总爱新鲜感,过了气的风格再好听,也只得怀旧二字一言以蔽。所以王菲试探性的转变风格,不能不说其中仍有商业考虑藏于其中。

世故如此,王菲只慢慢地玩。《讨好自己》完全窦唯化,抽离,和气,王菲信念直白立场尖锐,同样的也发生在《出路》,说是Rap,不如称为佛经,对现实社会的偈语声讨,对未来妄自揣测。一句话,王菲本没有安全感,音乐是她的手段,爱情是她的巢穴。女人本性如此,王菲不是个激进分子。

既有商业考虑,还是必须有缠绵的成分。《爱与痛的边缘》是经典,冷雨里自我放逐的离弃爱情。《我怕》,

"细碎的钢琴""满布裂痕",白头偕老的祈愿。《不变》,相比于国语版本,更加剧烈的不能爱到世界末日的惶恐。最好是《蜜月期》,王菲仿佛一夜长大,欢快不再是陈旧的女孩模式,温馨丝丝点点,转眼再回味,仍有甜蜜氤氲。不提《平凡最浪漫》吧,那样的口水歌……。张亚东初露锋芒,《飘》,王菲模式的翻云覆雨。一张桃红素面的封套,呵,也许做个镜子的封套更好玩,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是"讨好自己"四个字,你同不同意都要全盘接受。

01 讨好自己

02 蜜月期

03 为非作歹

04 我怕

05 出路

06 平凡最浪漫

07 飘

08 爱与痛的边缘

09 背影

10 天不变地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菲靡靡之音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5年07月

这张专辑是王菲为了纪念她的偶像邓丽君所出版的一张翻唱碟,众所周知要把邓丽君的歌曲翻唱好并非易事,然而王菲却做到了,这可以说一张非常经典的翻唱专辑。

读了彻晚的书,灯火灰白。有一点疲倦,但不是身体本身,而是缘于文字的一些方式。不过有一些东西也许永远不会令人疲倦,清冽如水的音乐,在恍惚间暗暗插入心灵的沟渠,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暖水还是冷冰,都是一般清澈的姿态,任人性流转人间,任世事奢靡还是溃败。

也许标题还是混淆了一点感情,是菲音,但并非俗艳或者古旧的靡靡状态---或者要的只是那样沉迷的触角,在如梦似幻间酒醉。王菲在访谈间提到的歌手,差不多也执着地只得邓丽君一个。那是她个人尊敬的故人,在她生命花朵下兀自铺陈的土壤。我个人猜测也是因此,《菲靡靡之音》没有一支纯粹意义上的Music Video,看《但愿人长久》,起首加了无尽绵延的铁轨声,寂寞的咔嚓喀嚓,弦乐古辞,王菲眼睛,还有大块城市的色彩---那是清新的演绎,有了一个属于今天的外型。

《雪中莲》,我想那是形容王菲最好的词语:冰雪和花朵,冷漠的声音,有着足够让人哗然的联想。跟一首日本曲《你在我心中》,邓丽君本甜美柔软,王菲唱得轮廓分明。《南海姑娘》是意料中的大热,王菲是黄昏沙滩的落寞脚印,歌声那样地坚强。《假如我是真的》……也许在现代的态度下,爱情可以是一个游戏,林夕可以相反着填《如果你是假的》。可是纯粹如洁白花园的感情又如何能教人不珍惜?"假如流水能回头,请你带我走",假如时间可以反复,我希望海枯石烂地溺在这直白的心声里,知道感情本可以如此带走一个人全部的年轮。

《翠湖寒》,那样的镜湖让人心疼。《一个小心愿》,沙啦沙啦啦。《又见炊烟》更为特立了,在高挑的声线下变成了纯都市的写照---从来就是王菲漂亮音域的表演,我们又何必探究要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想念?

这张碟,我们没有任何必要去回头或者展望,它是王菲连绵山体里的一滩净水,记录她自己的一点喜好和在山谷间无限回响的声音。《菲靡靡之音》和前进的王菲有一点疏离,它以自己的方式,华丽但清冷的手指,慢慢抚过整个声音世界,就这样在沧海间立此存照。

王菲的出现,令香港歌坛有了一点生气,执迷不悔、胡思乱想、十万个为什么?虽然都是“影印”别人,然始终有她独特的风格,讨好自己,更是出色之作,这次翻唱邓丽君老歌,亲自挑选非太熟的歌曲,重新编曲,重新演绎,完全是王菲式,刻意摆脱小邓的影子。

但,小邓是她偶像,不知听过小邓歌曲多少遍,深印于脑中,完全不带任何小邓风格并非易事,因此,部份地方听上去仍容易令人联想起小邓的声音,而且,王菲的声底与小邓实在有点相似。

翻唱老歌从来比推出新碟的路难走,因为别人先入为主,新歌则像一张白纸,无从比较。王菲此举实在相当冒险,不过,她只为一偿心愿,好不好卖,别人的评语好坏与否,绝对影响不到正在北京休假王菲的心情。

此碟仍由梁荣骏监制,十三首歌曲并非首首皆为人熟悉。制作虽有粗疏之处,可是王菲又能赋予老歌新生命,让老歌再活一次。

菲靡靡之音是王菲起的名字,意思明显不过,说小邓歌曲非庸俗不堪,为当年受此指摘的小邓作出大平反。

01 雪中莲

02 你在我心中

03 但愿人长久

04 君心我心

05 初恋的地方

06 南海姑娘

07 假如我是真的

08 翠湖寒

09 黄昏里

10 奈何

11 一个小心愿

12 又见炊烟

13 原乡情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12: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一人分饰两角

发行公司:新艺宝

发行时间:1995年09月

一张绝版的EP让人想到的是炒价,然而剔除商业的因素,这张确实是张不可多得的EP,《一人分饰两角》单曲无庸置疑是当中的亮点,AMK 和黄伟文的合作可说是完美之作,尽管当年这首作品的光芒被诸如《暧昧》等大热作品所掩盖,但是若干年后再翻箱倒柜再把这张细品,会发现当年怎么遗落了这么首好作品呢?是王菲精品太多,还是怪自己的耳朵太三心两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王菲首次和独立乐队ANK合作。当中也收录了《知己知彼》的混音版本,是绝不难看之作。最后一Track 也给大家一同卡拉一下的机会,也算是当中的可贵之处。

01 一人分饰两角

02 爱与痛的边缘

03 我愿意 (弦乐版)

04 知己知彼 (Europe Mix)

05 天空

06 一人分饰两角 (Karaoke Versio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