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46|回复: 24
收起左侧

张国荣2000热情演唱会——艺术和“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06-23 16: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 :爱爱吧  
8 ~) X# M0 K: G  Z" c; ?
9 t# `( \3 j7 c# h# E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C0%E4%D1%DE%CA%A2%D7%B0/blog/item/aa920622ec11dffbd7cae28d.html+ h# O1 i5 Z8 m  ]" Q! C
作者:冷艳盛装
6 S) {! O' ]% y! a+ ]4 w5 F
. I/ D. B# c, d+ V) Q$ ]9 j" V1 Z0 Q9 Q4 o
% `7 {7 u9 f7 o. I% u
前言
5 O. w. s. _- l( g
! v( |. l, y  x  z( }曾有一个网友说,希望我来分析张国荣热情演唱会,说实话我不敢那样去做。因为我不是个专业做音乐的人,最多只算个音乐爱好者(和某些发烧友相比逊很多)。而且我不是荣迷,对于张国荣生前生活上的,音乐上的,电影上的成长、发展了解的实在太少。到今天他的很多歌曲发表的年代、顺序我还搞不清楚,只能大略分为90年之前和之后这样的概念。如果你问我“红”“大热”“春夏秋冬”……这些歌曲到底是在哪张专辑发表的,谁先谁后,我还真不知道。( J) K- n* M5 P- b2 x

( W7 t8 z" q/ W3 Z# c& d: p对于张国荣了解很多都是从他生前的视频得到的,但问题是,这些视频都很少写上年份,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是究竟发生的背景就不得而知。张国荣作为一个艺人形象在我心里很遥远,因为对他了解太少。在他最红的时候,了解他的媒介少的可怜,而那时的我不屑于去了解他。在他复出后,了解他的媒介应该更多了,但是他那时的宣传似乎远不如其他天王们的地毯式轰炸的宣传力度。在我记忆里,当时在我居住的城市里很有影响力的音乐节目很少有对张国荣的采访,倒是叶倩文、林忆莲、刘德华、周华健……有很多电话采访。(现在想,可惜了张国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 r2 {' p+ g; _1 l: j" G
' M5 \0 U$ }$ c2 @基于以上原因,我起初是不敢去分析热情演唱会,不过这么好的演唱会我还是愿意看看别人(荣迷、非荣迷)对这场演唱会的评论的。可是在百度、google搜索了一番,仅发现一篇评述。(或许我缺乏耐心再翻数十页错失了)我突然感觉,我还是有必要写一篇关于张国荣热情演唱会的文章的,因为和同时期的其他港台歌星演唱会相比,这场演唱会实在太精彩。它是全方位的展示:听觉、视觉、表演(行为)综合性的演绎。而这种演绎其中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在不能够读懂这些冲突之前,我们就很难理解这场演唱会。即使有人已经找到那个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找到了“天使到魔鬼”这样的创意,也很难理解张国荣这场演唱会中“天使和魔鬼”背后的哲学理念。热情演唱会超出大众传统审美经验。即使在今天,港台、大陆主流舞台上也很少见。(我还没看见,如果有请大家提供信息,感谢). ]8 z& c4 {. g$ ~

' c3 V) H1 T) w0 r' d/ Z( y- d5 r有了写这篇文章的欲望,但是又有前面所讲到的问题,怎么办呢?折中的方法就是,只谈这场演唱会。只谈演唱会,这不是绝对的,毕竟艺术作品是对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折射。所以,如果文章中涉及张国荣本人资料出现错误,还请大家积极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6 O/ m* r- e( e) @: P. V* L5 C6 X, s& Z! p1 l
前天,我的一个琴友打来了一个电话。我们互相问候、诉苦后,我问他,“你还记得2000年前后咱们听什么歌啊?”他被我问住了,时间太远了,一晃9年过去了,有些事情被记住了,例如:在那一年我找了个学弟男友,过了一个浪漫的夏天。有些事情就被忽略掉了,例如:那一年我们都在听什么歌曲。
) s# z- j% O+ L: U6 B! v6 _5 w( p, c* q2 ]) l* U
我努力想了很久,那时候比较火的应该是辣妹组合,布兰妮,还有贝克汉姆。他不是唱歌的,但是没有那个球员比他更受娱乐圈关注,话扯远了。2000年前后,日本的视觉摇滚很受关注,在欧美玩视觉就更早一些,华丽金属应该算很视觉了,当然后来朋克也紧跟其后。这里比较受大陆青少年喜欢的是日本的视觉系摇滚,他们的组合中总有一个或两个人穿女装,而且还化妆。但是,这并不代表什么,有时候他们的视觉要素:化妆、灯光……和他们的音乐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 t% N: ~" I8 a' V' F1 c6 E
$ R. b6 C0 t, O$ M/ N0 v1 M如果我们把张国荣的热情演唱会还原到2000年,在当时的国际音乐大环境下,他的这场演唱会算不算上乘呢?我认为,他应该是一场艺术感极强的上乘之作。
) P8 M: J! X9 r& j4 t$ o
9 z# @8 \. j; t8 O) Z. D4 d说他有艺术感,是因为他这场演唱会不仅是演唱,他有视觉演绎。但是这个视觉和日本的视觉系摇滚所讲究的视觉是不一样,因为,他的化妆、穿着都是与演绎歌曲息息相关的,而且他的表演更具感染力。重要的是,这种综合性的演绎(视觉、听觉、表演)都是为了一个主题服务的,它是一场极具概念性的演唱会。或者你可以把它看做一篇美文来看,或者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雕塑来欣赏,或者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卷来理解……都可以,但是,你千万不要想脱离某一个环节去解读,例如:他不是长发更靓;例如:他把胡茬剃净更俊……4 J0 x, z8 |0 a5 c7 r

1 w- H, \2 n( y7 w3 u4 U要说明的是,这些在众人眼里不够靓、不够帅的地方,都是这场演唱会的艺术语言之一。千万别小看这些细节,它很能说明问题的。" |( L, _1 r- ~( w. H  D( N
5 I3 l) u/ ~0 _' q
说这场演唱会有艺术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的主题具有哲学概念。演唱会从头至尾都在讲述“人”。这个“人”是广义的。对于我们而言,这个“人”又是狭隘的,因为这是张国荣讲述的“人”,不具备广泛共识。# s5 q  S  t% M6 ?5 ?4 Q+ J

4 S7 E/ Y( s# o如果今天让看过这场演唱会会的人来说说感受,能够接受它的人都会认为那是一场视觉盛宴(在电驴、百度知道里都有人这么说)。不能够接受它的人,会认为那是一场很变态的演出。(曾见过一个老荣迷所言)能够得到这样南辕北辙的评述,没有哪个艺人能够做到。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看看当初的伦勃朗、梵高或者巴赫、猫王……都有类似的经历(生前生后两重天,猫王是比较幸运的),艺术审美的更新、发展就是在这种争议、矛盾、气恼……中进行的。旧有的势力和新生势力的角力,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呢?所以,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艺人不曾被人大骂或者大赞过,那么他只是个艺人,其余什么也不是。
$ v* U& K  X3 Q' i9 x3 k$ {# F% [4 j. u+ c
整体的看这场演唱会,对于大众而言,颠覆点很多。它主要体现在:他用他的表演颠覆你以往对于演唱会的审美认识;颠覆你对于传统演唱者就是要扮“靓”的惯性认识;颠覆你对歌曲理解的狭隘性,他给你另一个角度去再认识;颠覆你的欣赏方式,他通过表演告诉你,我的演唱会本身就是一部作品,你不能一首一首的片段理解,而是结合整体的概念串成一体的去理解;他要通过演唱会颠覆你对于他一个艺人的认识、和期待;颠覆你充满娱乐的心情,他要表达他对于艺术、人生、性的理解,引领你的审美,带领你思考……这种颠覆深邃到大众的精神层面。
3 C% N6 b. Z* L- C, e# g  o- \2 H, A, I
有这么多的颠覆点,这个演唱会注定充满争议的。这也应该是艺术家期待的结果。而这一切,远远超过了一个娱乐界歌星的表演范畴。也因如此,我把它当做艺术家来看待。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_9 ]( y5 ~7 J- k* Q. @2 ~  h/ y. E
* |/ x9 H% q6 t5 Y9 i& o
张国荣2000热情演唱会,英文为Passion Tour9 F& I4 B, X7 K5 M; R# h
5 K2 `9 a8 G9 D4 H4 t0 Y
Passion:n耶稣的受难和死亡;passion:n激情, 热情8 Z+ r' `, l3 Y) V

2 @6 m5 a  Z! ~6 M% K- w- U演唱会创意:天使到魔鬼
% J2 R( R# s! y4 X
8 \' w3 y/ `6 C9 B& K, f+ B  \& [我们可以理解为——信仰到背叛。) ~# x- R; S; ~% c: ]

1 d1 b' X: p( _: ~天使是对上帝的信仰,魔鬼是对上帝的背叛。1 y2 F, y' f+ I* v- `8 e. Y. p7 y) T
, f/ {  H; L* y" u
这样上下联系起来,Passion Tour就不只是中文热情的含义了,他应该解释为“耶稣的受难和死亡”。所以这场演唱会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尼采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参见:尼采——上帝死了。)- @  K- u! d8 N
(此观点纯属个人理解)' y, w0 Z. F1 y! @* H6 B

' z4 i/ K, }$ E7 Q视觉、听觉、表演总述:
: ^, @. }7 {+ r, Q9 M& C
$ Z* h3 I7 f% b  ]8 ?) {3 T& L所有演唱会都离不开视觉、听觉、表演这些要素。在大众传统审美经验中,这些要素都是为演唱来服务的,正面的,积极的来为歌曲服务,例如:一首情歌,演唱者一定要看上去帅(我们一般认为的俊、靓),表演一定要正面的诠释歌曲的内容。但是,热情演唱会是颠覆我们这种传统审美,从外形装束——声音——表演。他每一个环节都是在震撼观众那根疏懒的神经。  x* S* c  i- r( ]9 T; b& w

, D- q3 m0 ~/ T; X, Q视觉:
! R% H9 ~5 t3 A
) N% J' a+ o4 U3 d! W* ^4 P灯光
' q1 e9 T6 h# D7 T/ [/ E9 Q) r" Q
9 ^# B" ~  j9 ]1 t% \& a6 n/ X) r% a整场演唱会里的灯光变幻很讲究,尤其在开始阶段,非常华美、气势逼人,令人目眩。在American Pie这组单元里又非常柔和、清新。在“无心睡眠、大热”这个单元里又变得激情、热烈,令整个舞台在燃烧。绚丽的灯光为这场演唱会成功渲染气氛,功不可没。5 \6 T+ o. M$ B

0 T7 f* g: T) k; u3 k& Q" M/ g舞台( D2 T) Q5 p0 M
3 R% F( w0 S0 ]: }6 _6 k% I5 l
热情演唱会和97演唱会不同,它选择了一面对观众的剧院效果。舞台宽阔,给人宏大的感觉。在“梦死醉生”“无心睡眠”单元都有体现。而在“共同度过”“我”这个宏大的舞台又衬托出张国荣孤独、高处不胜寒的隐隐悲情。& M% l% W8 g1 S3 R

- h4 g( Q5 g+ m& [7 C/ a4 Y装束" S. [0 Z8 m, y& f! a

: e! B4 e* X) k, p长发、发髻、胡须、天使西装、透明紧身衣、裙装(裙裤)、闪亮西装、金属色西装……" R' f- B3 q6 q7 H
6 Z: T5 L4 V. Z$ R& v
服装设计是Jean Paul Gaultier,我对他了解的范围只停留在90年代初麦当娜金发野心巡演的服装设计。
( n$ {/ {% Q5 j% B% e. p! ^: E, t# t4 U2 t$ d0 {7 W
对于这场演唱会的装束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也一直成为后来议论的焦点。现在看到一些讨论贴,也有很多围绕这个争论不休。其中一点就是张国荣扮女人。我如果在这里简单的否认这个观点,估计很难有说服力。所以,这个话题我会放在以后的曲目单元内进行分析。
1 X: O& z0 Q8 _* L; ^( g; z( g, {2 k" y$ L. s7 B) x# F( c3 J( B
伴舞
4 _; o+ }4 X. K! I% a+ k5 u# Q% j: \' P9 L. c, a( t
伴舞没有97华丽,看上去更加简洁,风格更加现代。有趣的是在“不要爱他”中的表演。“枕头”里的伴舞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也表演的恰到好处。要说,这场演唱会,伴舞不是重点。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g# U: B9 A2 G& C( N  f, Q& z# S7 d9 S: A$ O2 i7 a  t  J! `% ?
我注意到张国荣装扮中,脸上有一颗闪亮的“泪滴”。真想知道张国荣自己怎么解释的。我个人感觉这颗“泪滴”很悲。& v4 R$ J) ?8 O( S6 K
这场演唱会的视觉感受很强大,有的人拿欧美的音乐会相比,认为灯光还不够花俏,布景还不够拽。有这种感觉的人没有错。但是这些人是否想过,张国荣这个演唱会的创意拿到欧美,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如在香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当然不会,因为这个文化(哲学、理念)是从他们那出生、发展、成熟的。当初,在欧美“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尼采比张国荣活的惨(没爱情,没金钱……但是他和张国荣倒是有相似之处,最后都患有精神疾病,都选择自杀)。尼采的哲学思想辉煌到今天,辉煌到近现代文化几乎无可幸免受到他的哲学影响。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甚至军事、政治都可以绑架上他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在近现代,围绕尼采精神创作的作品,好的、不好的,都占全了。张国荣热情演唱会对于西方人更具亲和力,他们在此之前也一直被这种文化熏陶。所以,热情演唱会在欧美的成功,只能说明他的确能够用自己艺术语言解读、诠释这个哲学理念,而且很富创造力。而视觉冲击力在欧美的意义远不如在港澳台、大陆。所以,就不要拿欧美那些演唱会去类比了。
' ^+ q$ I2 u/ `* a! L' S! G
7 X- ]7 z$ t! n2 ~9 u话说回来,如果真有那么多钱可以砸,我感觉还不是用在这里。
/ u7 C7 S( c1 C/ `1 p  q# W* V1 q$ j9 g; @
听觉
7 W  R$ a5 a. X7 J
  g4 h% a% }% R* F伴奏乐队、和声4 A/ O- u+ D3 q  a5 E0 C3 @* G

9 H$ Y: U6 F9 w! M1 U, M张国荣在介绍的乐队是一支电声乐队。现在看,如果是交响乐团和电声乐队共同出现就更有气势,更加厚重,尤其在“梦死醉生”这个单元和“大热”这个单元。(我是个奢侈的人)不过,从现场看,效果已经到位。三个男和声参加舞台表演“春夏秋冬”,效果不错。
, e' m1 W' B: M7 y/ f7 _+ w( |5 Z$ r+ i1 j
张国荣的演唱# o! Y7 ~- L+ D" M

( d( \$ T! j, g) l和89、97演唱会相比,他很多地方抛弃了对声音的修饰,即使是老歌“无心睡眠”也毫不留情。声音更加自然,而且富有爆发力。和以往89、97演唱会相比,张国荣的声音比以往都更man,更加有力度。我第一次看这个演唱会时,对张国荣一无所知,看了网络视频中的几个片段,差点认为这是个摇滚音乐会。当然这不是一场纯粹的摇滚音乐会,但是里面很多歌曲的编排风格和张国荣的演唱声音真是很摇滚。
, J" `/ {! Q$ a( L$ m8 `: b6 @. M2 f) h0 V; j+ s6 c7 T
其实,我一直都很迷惑,90年以前的张国荣的声音很润、很有磁性,到了97演唱会这种感觉就被削弱了,到了热情演唱会更难找到90年以前的声音。是不是张国荣在90年后退出歌坛的同时,嗓音也随之毁掉了?9 B! W: F, |0 w
3 ]( g- A% j4 a4 T9 |
但是,这种假设的准确概率连百分之一都不可能有。想拥有一个好嗓音不容易,同时想一夜之间毁掉一个好嗓音也不容易,除非他突然身患大疾,睡醒一觉,嗓音失真,在2000年之前可否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荣迷在的话,可以说说啊)
- M( z# W; k; m/ {$ n. e我曾问过一个很会唱歌的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说说话沙哑的人,可能唱出来的歌声圆润,而且有磁性吗?对方回答:有可能。说话好听的人,唱歌不一定好听;唱歌好听的人,说话声音不一定如你想象般的好听。反正,唱歌和说话还是有区别的。
! E" K+ U2 l8 l( `6 v. T
$ _$ ^- h  Z7 {* E1 z得到这个人的回答,我个人认为张国荣90年之前是很讲究演唱技巧的,但是因为他演唱过程从不刻意为了卖弄而卖弄,所以,我们就认为,他唱歌就应该是那个声音。
% [2 X5 z' F4 I* H! q' P- d' U5 a4 j5 A. N
他复出歌坛后,他的演唱声音为什么就变了呢?或者说过去的演唱技巧不见了,或者说越见越少了呢?让我们看看他后来专辑中选择的歌曲,大家就应该明白一二了。
( `* v% H$ z% F6 E; ~4 D* ^3 `/ V4 A
他后期的很多首歌曲如:“午后红茶”“没有爱”“愿你决定”“春夏秋冬”“取暖”“真相”……,很多歌曲更接近民谣风格,很多都是以吉他伴奏。后期的快歌“大热”“寂寞有害”“陪你倒数”更接近国际化,尤其配器、编曲很难说那就是舞曲或者摇滚风格。这些歌曲的风格决定了张国荣不可能还保持90年之前演唱“倩女幽魂”“为你钟情”……的演唱方法。所以,由此我可以理解张国荣声音的变化。3 n$ U5 Z- Q7 w. q9 }3 I$ I
" T# e/ o" }$ i  ^+ x! x& I6 N
张国荣放弃过去一直被人称颂的声音,逐步放弃对自己原有声音的修饰,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要改变风格。或许他已经感觉到过去的那种演唱方式已经不能让自己再有任何突破了,所以扔掉了,尝试新的乐风,但是他也给歌迷一个缓冲阶段,例如:97演唱会里的“有心人”“今生今世”“追”……# K' k2 Q# C6 s% |8 q

2 z; y. ^, m+ j/ e; _6 @+ x% T学会放弃优势,不让优势牵绊自己前进的步伐,这就是张国荣。
0 g2 F+ ?" u  y! Z1 n% D+ H# Q6 r: M3 h
音效
1 Y8 N% f: \1 _
! a/ y3 ?$ h" h5 o  M2 @* ~9 @2 e没有亲身去听这场演唱会,没有资格评价。但是,想到张国荣是个完美主义者,估计他是不会在音响上出纰漏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 O; s# [5 @+ x
  ^9 h9 x0 D! |- n, s' s5 B
表演+ @3 P& U$ l9 W7 K

1 y- ^" A. O% T) r- H1 ~张国荣在演唱会的表演很投入,而且精彩点很多,几乎每个单元都有。和97演唱会相比,他在这场演唱会的表演更加成熟。热情演唱会里角色比较复杂,将一个天使到魔鬼的过程演绎成功,里面的很多内容不是换换衣服,打几个灯光就可以完成的。角色在不同单元所呈现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尤其在“换衣”环节之前的部分,有具象刻画,但是也有意象描述,相互穿插,相互作用,使角色更加饱满、充盈,为后来天使背叛上帝铺垫的更加有说服力。* s  s2 q4 T5 O  `5 r2 @3 L

9 i4 q4 f5 n/ ]! Y2 n" j97年演唱会我们看到张国荣在舞台上舞动的身姿,和在热情演唱会上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97演唱会的舞动是为了诠释歌曲,热情演唱会的舞动是为了诠释角色。
3 J# z' U6 e* X/ G' B* q& G6 D1 g3 a$ H: V+ E$ |. n' P
我认为比较精彩表演如:第一单元中“不要爱他”“爱慕”;第二单元中“侧面”;第三单元中“American Pie”;中间的换衣;第四单元中“无心睡眠”“大热”;第五单元中“陪你倒数”……这些地方各有各的精彩点,张国荣的表演成功的把这些精彩点一一展现出来。
$ Q6 Y9 B2 _$ R- l1 P0 P, e
1 b% J$ A) q& y% O, x  u9 S演唱会曲目结构
3 `4 x4 |# ?# d% Y0 c5 u7 `" U: D4 [2 |6 M/ Y+ _
天使到魔鬼:醉死梦生——陪你倒数——Stand Up1 G7 {; H; O$ p: [6 ~3 V+ a+ n
$ v% @, h& @7 l  i" K
我:为你钟情——我* N3 N; y7 o: W- V5 }" B& Z# U
/ q8 E# j  M$ E: T4 [& n
从“醉死梦生”到“陪你倒数”中间所有曲目都应该是对“天使到魔鬼”(信仰到背叛)的演绎。张国荣脸上的“泪滴”也是在这部分才挂在脸上,准确的说在天使部分,到“陪你倒数”这个单元,“泪滴”不见了,印堂上有了魔鬼标记,印堂上的标记在庆贺后,“为你钟情”、“我”单元被涂掉。- w0 B; j. j: C8 x

" C, C2 I! c, ~6 s) _* w) d这两部分是不是毫无关系呢?演唱会是张国荣的,演唱会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是张国荣自己对于人生的领悟,毫无关系不可能。可以理解为,当他弄懂了自己对于艺术、人生的感悟后,快歌部分变成了庆贺,而后面的“为你钟情”“共同度过”是他对爱人、观众支持的答谢,“我”是张国荣自己的个人表白。! B# \3 e, i, K- I7 d2 ^) B

& N/ O. X- J( l纵观这场演唱会的曲目安排是很讲究的,而且围绕主题娓娓道来。 2 l8 `7 U3 V* Y6 N! [

% M. F# J( B) u* b一、天使到魔鬼(信仰到背叛): h) o/ ?2 h3 O6 w. {. _

2 w# G) J! Q  O; b- {梦死醉生 、寂寞有害——堕落天使走出牢笼 & t5 I, j. d, X, @
不要爱他 、爱慕 ——天使的气质(特质)
$ Q5 M! I4 ]1 z! P+ Z: {0 p儂本多情 、侧面/放荡——天使的性情
" R" ^6 c' Z5 h. z' w$ Q) ?American Pie 、春夏秋冬 ——天使的心灵
3 E: z( ?7 @) N3 D6 W2 i  m没有爱 、路过蜻蜓 ——最初对于爱情的思考  \% I  z4 J% y
无心睡眠 、我的心里没有他(国)——深陷爱河
# d6 I  T+ s: x0 e! q: a! G; Y热情的沙漠(国) 大热 ——爱的激情四射
! F, j" c; y4 b枕头 ——爱情的灰飞烟灭
- H7 w6 a4 P. T) f% d左右手、陪你倒数——爱与性别的思考和决定(决定的开始就是对上帝背叛的开始,天使变成了上帝眼中的魔鬼)# n2 n1 W7 Q  H- r- T4 B/ T; ^# c, H
H2O Medley: H2O 、少女心事 、第一次 、不羈的风 、Monica 、Staud Up/ Twist and Shout/ Stand Up——庆贺与鼓励
9 \/ D; b; i" V; L+ B+ Z. f# v8 k$ U8 e  Y- N
二、我
( n; ?8 O5 e9 K5 c3 L6 r' `4 X% x6 ^  Y( F  }# W' i" I
为妳钟情 、I Honestly Love You 、至少还有你(国)——个人对爱情的解读
% i4 _, P5 w, a共同渡过——答谢观众的支持
7 [* c# V8 v+ V2 I我(国)——张国荣个人独白
& g3 L+ F* K" H8 S1 ]  D  e
% }$ V- |& `0 I! @: K  c! V个人表白这部分很点题:
8 ?$ ]) T# F3 e( A2 n: ]& y, o- q: ?' l4 q8 V5 [9 I  B
“i am what i am”圣经中上帝的自述,现在出现在张国荣口中唱出来,意味着“我就是自己的主宰,不需要上帝主宰我”。这让我想到尼采曾说:“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上帝,那为什么不是我?”& p" V7 J' C3 h5 q

1 B* `* B+ D* F; [' I6 e6 _8 d4 p前两天看了张国荣早期演的《烈火青春》,有一个情节,叶童手里拿着一本“上帝之死”,张国荣看到了说:你看这个?一脸惊讶。现在想,张国荣对于西方哲学应该很早就有理解了。
+ `  v$ j8 c8 N! k3 {5 x5 v8 f/ G  g: _3 U" e; f
(备注:因为有点东西没有想通,所以又翻过去看看了热情演唱会,发现了过去看时出现的纰漏:泪滴和魔鬼标记的出现和结束……所以,就知错就改了,这个环节,也正好把“想不通”的地方给出了答案。希望各位谅解。也希望在文中如有错误的地方、或者疏漏的地方,大家可以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5 `( w* `# q4 Z0 p

( l# Z$ }! C0 C曲目单元解读(个人理解)
( W8 t+ m) r& O9 \- a* r1 v
3 ?% {: {1 x+ j第一单元
# l: J2 L( p0 O! j
1 Y: I2 V0 d$ v$ _梦死醉生 、寂寞有害——堕落天使走出牢笼
  S) k1 h2 F9 s% f/ ^& p2 E  F: U4 D: m
节目开篇非常有气势,这个气势是全方位的。视觉上,宽广的舞台上,纱笼从顶端到舞台的地板上,显现出简洁、宏伟。透过灯光我们可以看见张国荣悬在纱笼半空。看上去巨大的纱笼、宽广的舞台,半空的中的张国荣显得渺小、孤独。透过纱笼看到的是模糊的天使形象,对于这只天使的最初印象是来自歌声。
( J0 x( t* `( f
) L, g  C$ T$ Z% s7 ^“梦死醉生”这首歌曲透着颓废,而张国荣的声音听上去没什么感情可言,似乎是在说别人的事情。这就让我感觉他所演绎的这只天使和我们传统认识的天使大不一样。天使起码是上帝的使者,带给人间温暖,传诵上帝的福音。可是张国荣这只天使不仅没有老天使们的美德,反而透着冷漠、颓废。3 b0 [. U: Q5 P5 R. A) ]

! @) @* j6 t3 U% M4 Z7 H为什么别的天使都是自由翱翔在上帝周围,而这只天使却是像在囚禁呢?因为老天使们从来没认为自己在上帝的周围,传诵上帝的福音,给上帝跑腿,心无旁骛,心中只有上帝……是一件被囚禁的事情。但是这只天使不然,他心理面已经认为这些东西是牢笼,透过牢笼感觉他的声音,是带着些许绝望和孤独的。% M8 c/ |" F( r2 `) f5 D' v; p  F
0 w& L% ], D. X
所以,这只天使是一只堕落天使。(上帝眼中)2 g0 L0 ~/ [- Y7 i4 ]+ C: h1 E
* j5 g/ g+ |9 l) p& n( X
迁移到人,我们都有被囚禁的感觉,尤其在青少年时期。我们从小到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都在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教导我们。我们的行为是不能够出格的(在这些长辈眼中)。无疑,这些长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传统道德,都成了我们思考、行为……的牢笼。我们是天使,是在现实牢笼中的绝望的天使。如果自己不走出心中的牢笼,我们就要认命的在里面颓废一辈子。(前提是,你意识到你和长辈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 w. x* X/ C  }+ ~, b& Z% r

& {, M2 A5 w* {( D. G寂寞有害6 R' H/ q& p% u7 u7 L! V& G; r

4 z( A9 [) P( j. B$ l- Y走出牢笼后的天使脸上有一颗泪滴,天使的眼泪是悲哀。这种悲哀是对人世间的苦痛的悲哀。苦痛来自何方?来自对人生思考后的结果,人生是痛苦的。(人生是痛苦的——从古希腊到近现代的哲学家都对这方面有探讨,尼采虽然也属于悲观主义者,但是他和以往哲学家的消极态度是不同的,具体不同的地方在后面大家就有体会了)所以,这个天使有悲天悯人的善良天性。
5 q& ^8 Y# ?# {+ h! E% x1 k3 Y7 h7 ~: A) I6 M
走出牢笼的天使,唱着“寂寞有害”,终于显示出了他的活力。走出纱笼的那一刻,张国荣向大家问候,那是多规矩的问候,摆手、微笑,和后来的他有着鲜明的对比。
/ ?5 r5 I) B9 F0 O- T" y6 C1 L2 P% _+ T6 c
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很适合这只天使,这只天使不需要人们喜欢上帝般的喜欢他,他讨厌被敬仰。(尼采反对崇拜,对自己的读者的要求也是这样。)
9 B! [/ @# T% J  f" J; D" w) o: m3 @6 D) j$ B2 a( q
这首歌曲,张国荣的声音很有爆发力。6 H: `+ b# I/ }! ]% w/ ^
  ~6 j- B! p# G$ d: p
不要爱他 、爱慕 ——天使的气质(特质); O% Z3 ^9 w( V+ q3 }3 C9 D6 x5 @
# q5 q* P& I8 R
这两首歌真的很有意思。如果大家看了这两首歌的表演,就会发现其中有趣的细节:当张国荣面对观众的时候,他才唱歌,那就是个男人的形象,男人的动作,他一旦背对观众,我们看到的却是女性的身姿、动作,而且他不会在背对观众的时候唱。/ R- k" y. \0 n. F" J6 \# R

0 C0 Y0 P9 R& p( t$ j为什么要这样呢?张国荣在扮女人?只用背影来扮女人,这就太牵强了。真正想扮女人总不会在乎身体的前后吧,更不会计较是否是在唱歌和不唱歌的时候吧。可是从张国荣实际表演上看,他计较啊,而且很固执的计较。他是故意这样去做的,那么他要表达的就不是扮女人这么浅显的问题。他应该是具象与意象相互穿插的表演。
' e1 i7 z. @9 J  k  G+ l
' C5 `5 ^/ P, ^具象:面对观众。外形、唱歌和正面的表演都是男性,很直观的告诉你这是个男性。9 k5 }1 H; D8 A1 |5 Z; D% F
2 [( P! k- ]+ m
意象:背对观众。不唱歌,背过身体舞动,看上去女性的身姿。 9 H7 o1 t3 L  G& E  J2 M$ C
, W) ^0 H# y- k; W% {7 X
这样的两方面联系起来,我理解为张国荣只是想告诉我们,这只天使是不折不扣的男人,但是他的身上是带有或多或少女性柔美的气质的。他不是施瓦辛格那样性格粗犷的男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r) P* Z8 }: b5 f4 M+ o& J
8 Y) h$ X. W  t, l( ^8 `; o3 @, t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柔美,看作是妩媚。男人身上有一些女人的妩媚,女人身上有些男人的彪悍,都会为这个人带来与众不同的光彩。
4 X( d1 |/ T2 @0 B$ P% i7 [# Z$ ~$ h6 _9 I- N% y" e& Z" p
张国荣在演绎这两首歌时,脱掉了天使的外衣,为我们初步展示了天使身上特有的气质。正面公开的形象,背后隐藏的气质,很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让这个角色的形象更为饱满、立体,不得不说张国荣在舞台表演上是充满智慧的人。伴舞也是很有意思的,服装统一,中性打扮,和这个天使很搭。2 X5 ?2 X$ ~0 M& Q* s. I0 B, Y
& M% i% j. P8 G. O1 c
“寂寞有害”和“不要爱他”这两首歌串在一起,都是告诉大家不要去尝试爱。对于人而言,没有爱就没有痛苦(或者理解为没有欲望就没有痛苦),当你有了对爱的渴求,就会呈现出“爱慕”里心碎的痛。这个道理在我们没有经历过爱情之前,理论上都很懂。不要太认真,不要太介意,不要太投入,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人生的痛苦根本来源是欲望,当人们无法达到时,就会品尝到痛苦。当你达到了这个欲望目标时,还会有下一个目标……总之,人在无力扭转眼前的欲望时,痛苦就会随之而来。所以,天使懂得人生痛苦的来源,于是告诉大家(或者告诉自己)不要爱,这样才会活的愉快些。
7 j' e, N  L1 e' [/ r( i
+ m3 a* O% Y7 W5 v后来看到天使遇到这个问题(爱、欲望),他摆脱了这样消极躲避,所显示的就是尼采对于人如何面对欲望的解释——) u+ X4 c  G- I5 H
尼采认为,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
+ y  M8 Y( t3 r, `! b
+ S5 v1 y3 t4 \, T% _可以说,这时候的天使,内心还是天使,他堕落,但是没有走到上帝的对立面,他还是上帝眼中可以被挽救的对象。
  d! N+ }# [, k; S. b' K
1 N' x, D) ]' h8 Y6 D5 e总之,第一单元是全场最精彩的单元之一。这个单元给我们的信息很多,这么多的信息,只浓缩在四首歌曲的表演里,这个艺术指导、艺术总监的功力可见一斑了。对于张国荣而言,表演的难度、分寸,都是对他的舞台表演的一次考验。后面考验的更加有难度,要说这演唱会真是很有看头。5 h# x; {1 t9 `9 O4 }( g' _6 W

/ V/ ?( m5 k3 Y张国荣的胡茬客观的看的确有些遮掩了他俊俏的面容,但是,那个俊俏的面容和演唱会相比,哪个重要呢?当然还是演唱会重要。我想张国荣之所以牺牲了自己英俊的面相,还是为这个作品考虑才做的。他要强化这里的主角是个男人。在第一单元这个强化作用还不是很突出,但是到了后面,不得不说他这样做是明智之举。
) E/ Z3 O; @( J& P1 ^, v  v$ Y; A, E/ ]& Y; M
儂本多情 、侧面/放荡——天使的性情3 h! [( Z4 D8 c5 X/ _. c0 ^7 D* x

  Y3 C. b6 v8 D  }! S  H4 k1 |2 k这一环节展示的就是“侧面”,这个天使的侧面。多情、放荡不羁。表演很具象,从衣着、到演唱、到表演,都是很具体的告诉大家,男人的侧面就是性欲丛生的。, J( q' Y  V! U6 s$ K0 s

8 M/ N, X" ?: G5 J4 A! B4 o( m张国荣的表演也很有男人的彪悍气质,尤其在“侧面”这首歌里,和以往演唱会表现得大不相同。他更加放开,更加张扬,没有花俏的舞姿,动作更加简洁。在“放荡”里他更加外在的表演,一个初步踏出思想樊笼的男人,性格不再羞涩,他更加外向,在性上也不会压抑自己。他要享受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4 X, f. K* t& ^: i  ~- E% v. ~$ y1 P+ `7 r! k1 H3 b# g
在这个单元里,张国荣的服装看上彻底脱去了天使外衣,他就像个部落酋长,很有阳刚气。0 l0 v- h9 Q3 p4 W5 [

5 H  F; L3 e; L脸上的“泪滴”所蕴含的悲哀情绪和表演中的放荡不羁,所显示的信息是消极的。他看透了人生,却又无力改变;走出了心灵的牢笼,但是没有建立自己精神世界的大厦;在激抗的愉悦中发泄着内心的郁闷。% [% ?3 D: P4 T

. y0 ^4 s- L0 L# e- Q/ t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是不是和我们成长中的某个阶段的心理很类似呢?深有同感的应该是那些当初被看做叛逆的“坏”孩子吧。(上帝、家长们眼中的)5 ^9 X5 D" U7 ^3 I0 M

2 N" s. s$ {" O/ {6 l& J) g( |, G# i这时的天使已经逐步和上帝渐行渐远了。上帝是不赞成人沉浸在性欲的海洋里的,而这个天使当然懂得上帝倡导的是什么,但是上帝倡导的东西,他现在已经不再奉为圣旨了。在他心里应该不再认为自己是天使了。( h1 z) d) [) m, }1 u
. Z# K9 |3 z& K
第三单元7 k; ^1 @! u' I2 \
- V. ]+ T- B3 g8 b: W2 E- h1 S9 R. s
American Pie 、春夏秋冬 ——天使的心灵
9 W. a3 {9 p. s4 D$ o+ W" H# g- L, k. T* U6 k# a/ G4 z5 Z
没有爱 、路过蜻蜓 ——最初对于爱情的思考
$ u+ L4 y* O& R1 }. r
7 a+ d$ o/ g* t) q0 CAmerican Pie+ H6 {% g5 b4 v0 W
5 o: l, v, [4 C4 _$ m9 X) b
American Pie这首歌是Don McLean于1972年创作的歌曲,被誉为摇滚艺术的“荷马史诗”。这首歌曲原唱达到八分钟,全曲涵盖了美国早期摇滚乐历史(上个世纪整个60年代)。
/ t7 k& C. C# o1 L) B3 Z, D, d6 B- d2 j( x8 J3 p
从歌曲内容上看,它讲述了在那个时期摇滚乐坛发生的重大事情,运用隐喻、引用、比喻……的手法,没有批判,也没有赞美,没有主观评判,只是在叙述。7 }* q2 d  o5 `: Z! F4 x

. N1 g$ R8 W( j2 G今天,作为后来人看这首歌曲,它是反映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群“在路上”的“垮掉的一代”人的共性。他们颓废、不甘、绝望…(如果大家看过《阿甘正传》应该有印象,里面那个女主角后来的生活就是很典型的那个时代的“在路上”的人,她“嗑药”,甚至站在高台想自杀…)6 M5 C  t$ R! T# g

+ r* {% j, h9 Z9 K4 V# G9 u( ]8 S/ hAmerican Pie到底指什么呢?某个人?当然不是,这个词在美国有更多的解释,它包含了深层次的美国文化。有被解释为它象征“嬉皮士”“摇滚式”的生活。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它指代的是童话般的梦幻,充满幻想般的乌托邦,所以这首歌也被译作“美国童话”。) y( e3 x% V6 x2 Q8 h+ b

$ i( w8 V) ~# g' Y0 u7 E4 ~6 s% G其实,无论是“荷马史诗”般的,还是“美国童话”,或者“垮掉的一代”,它反映的都是当时人的精神世界,心灵读白。
3 q4 i& ]1 L1 M9 |5 c. @" P
0 U6 z! d5 N. y) h" r6 b张国荣选择了裙子、发髻、赤脚……这一切都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反叛精神的面貌。(去翻看那个时代的杂志,很多男青年穿着如花孔雀,装饰不亚于女人,长发,蓄须……)张国荣选择穿裙子,只是将其极端化。(在美国也不是没有)/ G: V1 u* U* d+ o* G1 d: a

- t" B4 m: s8 J0 Y在舞台上表演这个特殊时代的年轻人们的心灵读白,反映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主旨,只有意象的去表演。所以我们看到张国荣的表演选择了一个清纯少女的行为动作来演绎(夸张的演绎)。就如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女,唱着这些毫无主观色彩的事情,但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却是自然、不加修饰的男声,摇滚风格的歌曲,和他穿着裙子,却保留胡茬的外形相得益彰。
/ p6 P/ n  ^2 j- o这首歌曲从形式美上看,他是张国荣单曲作品中最出色的舞台演绎。
0 l- `* c* E2 t2 w4 o
4 W( B$ c; B2 h! r$ Q. e# d+ i$ \这首歌曲的表演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6 }) W: V" G" B- R1 g- I4 j4 f; B3 _- T  y  k6 p% u& ?
视觉上的矛盾:女性打扮。却是个男人。- n, o: Q2 K* s* Y- y/ G: ?

, o" G( l& G6 ]' F! v- }视觉与听觉的矛盾:打扮如女人。歌声是不折不扣的男人嗓音。
5 l9 V( E& h; p6 j- N, N& e$ m& W! f6 u4 M
听觉与行为的矛盾:摇滚风格、男性嗓音。却是少女行为。7 H( z# ^+ Y2 k6 Q7 ^" p

  z# `% F& ], P! q7 L+ S5 t9 L7 O但是,这么多的矛盾、冲突,却因为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所反映的特定年代,所讲述的那群“垮掉的一代”人的精神面貌,而得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他精准的诠释了这首歌曲。0 n4 D  i) k4 `- f, [2 \+ K

: {9 t( Z9 R3 ?5 @! Q如果因为张国荣在这个单元不仅穿裙子,而且表演有女性色彩,而认为张国荣扮女人,那就正如张国荣送给港媒的评语:肤浅。不讲American Pie这首歌所反映的内容,不涉及这首歌曲所反映的时代,不谈论它传达的精神,不了解它所讲述的事情……只是简单粗暴的断章取义(而且只取一角),而忽略了表演和歌曲内容、精神的互动,不是肤浅又是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 m1 g! @! a& R
7 S* E4 B. P7 x. p( r
张国荣演绎的American Pie这首歌完全可以作为独立作品出现。当他唱完这首歌完全可以很骄傲的说:以后大家可以说,这首歌是张国荣的American Pie。+ O; f- o0 Z$ @6 l' \/ j) E

; p. M% n8 F8 a3 X如果,把这段表演还原到演唱会整体情节上去,American Pie的表演是不是符合整体要求呢?! N. |4 P* W* p' X1 i! |

, H  a7 |4 ^5 F, G; o我认为,第三单元四首歌都是对于天使的思想、心灵的独白。四首歌曲侧重点不一样。American Pie侧重人生观,“春夏秋冬”侧重追求,“没有爱”、“路过蜻蜓”侧重爱情观和对待过往事物的态度。  b' Q: `# Z% Z: W. H! S! S6 P

0 v: w0 h: F$ J" k" a  f+ I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心灵的舞台演绎,怎么演?如果是一部电影,给你一个半小时去演,也许可以通过各种细节,让观众体会出来。但是,现在是在舞台上,而且就四首歌曲,加起来20分钟左右,而且每首歌曲所要表达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怎么演呢?如果不借助符号,就很难给观众一个具体的明示。5 ^' F8 A, f: m# V& F

' c$ J& _, K5 Y/ t* [3 S4 |所以,张国荣选择了裙子这个符号。至于为什么选择裙子,我感觉有两个原因:一、角色深藏不露的内心气质;二、思想、心灵这样的名词本身带有玄幻特征,这两方面决定的。裙子这个符号很贴切这个单元所要表达的内容。" k" o% X% {6 _# J

7 l. G8 ]# L5 |. ~: K首先,在演唱会开篇,张国荣对于这个角色的气质有过铺垫,天使作为一个男人,他的内在气质有女性的妩媚,而这里所要演绎的是他的内心世界也是细腻、敏锐、灵动、多彩的。他有别于我们对男人内心很可能是“粗线条”的概念化推断。而裙子作为女性特有的符号,用来诠释这个男人的内心、思想中的细腻、敏锐、灵动、多彩,就更为神似。
, K6 v: [# L4 Y* p) G' p, p) ]( a* y! q: s. B$ M, X
其次,思想、心灵……这样的词语,给我们的感觉都是虚幻、飘渺的,没有人可以正经八百的完整的说出一个人的思想,因为人的思想是多变的,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新发展,新变化。正如女人所特有的情绪化的特征。所以,裙子指代这个天使的思想或者心灵,在这里还是恰当的。7 ^3 ~( t5 r0 o5 Q8 V
* d- t7 C0 p4 X# V/ V
但是很遗憾,大部分媒体、观众在这一环节上没有冲破视觉冲击,去整体理解演唱会所要表达的内容,反而联系到张国荣的性取向这个个人话题上,这是谁的错呢?其实,这个演唱会的确有关于性别与爱情的思考,但是,绝不是在这里。
7 w; j6 p) @' E4 o" x$ B, g0 R+ G% T: B
我曾经试着闭着眼睛听张国荣唱这首American Pie,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张国荣唱的,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个老外唱的,我不会怀疑。他唱英文歌真是很有味道,这让我想到97年演唱会,他也翻唱了一首英文歌A Thousand Dreams Of You,真是了不起。而这次,他是真的很放得开,嗓音毫不修饰,很有力度,结合摇滚风格的伴奏,张弛有度的演唱,让我百听不厌。% H, ]- ~/ U* B5 D- @" \
# n' j4 G/ ]# a2 h& M% t
这首歌曲的背景是七彩灯光,和张国荣的表演内容很搭,当然有人非要认为那就是同志的标志,我也无话可说(同志的旗帜的确是彩虹旗)。但是,从演唱会情节的逻辑上分析,这个单元还没到同志那个阶段。非要说有什么联系,这个阶段的天使的内心是多彩的。
, g" A  G$ |5 C5 t' t
* _" {7 }6 c3 [& z6 N4 G% E, iAmerican Pie作为诠释天使内心世界,告诉我们,他内心关注的是这个世界的人,而非上帝,上帝在他心中边缘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9 D. S1 ^. e9 r# G3 |7 z# l/ Y' z( J
1 _4 }9 d) t/ I. l  n春夏秋冬
, H4 V" d$ }( ^+ p0 i9 z9 D# z# q8 ]
  ]. P; W+ N' x( m“春夏秋冬”是一首民谣,曲风清新、柔和、自然。背景随着乐曲的段落变幻着,色调各不相同。男生和声听上去还不错,吉他伴奏稍逊。(尤其soul)张国荣的表演自然、简约。2 j3 R' N1 N6 f" v  i" v& ?
$ m; L* U$ V+ L) A& l( i: r
这是一首听上去很沁人心脾的歌曲,是对生活的美好幸福的描述。它是我们追求的生活,也是天使向往的生活。所以,我把它归结为,天使的追求。虽然这时候他看待人生也许消极、悲观,但是内心仍期盼一缕阳光,照亮他的生命。& ^5 e, h& K$ E, r- `
0 T! D  z4 L  [
没有爱 \ 路过蜻蜓6 Q/ d5 _9 M+ o: S

1 N1 ]# Q; [7 J1 D$ M4 U没有爱 \ 路过蜻蜓,都在说爱,但是和开篇的态度已经大不同了。“没有爱”听上去有他更向往爱的感觉,没有爱很遗憾。“路过蜻蜓”是对待爱的态度,他似乎对爱没有太多的奢望。例如:天长地久、海枯石烂……
6 Z8 i) c6 G# v7 h, L( k3 P9 d& O2 ]
记得开篇时,天使是告诫大家不要爱(欲望),因为渴望爱或者有爱的欲望,是要受到痛苦的。但是,在这一节,他转变了。转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上帝在内心远去,信仰的缺失造成的内心空虚;例如:看到人世间种种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我们在残酷的生活面前,或许爱情可以抚慰我们孤独的心,没有人会拒绝爱情。即使可能受到打击,人们也不能拒绝一个挽救自己生活的机会,或许那也许是饮鸩止渴。% D- g' J; T8 B+ L9 C7 Q

( y& h! q9 l5 o4 `0 z* g“路过蜻蜓”可以解释为对爱情的态度,其实反映了这时的天使待人、待物的态度,喜欢或者厌恶都是“路过蜻蜓”,他的态度不再如开篇的尖锐、极端。张国荣演唱的“路过蜻蜓”很深情,而且把思想中某些渴望、羞涩的东西表达的很到位。+ ]$ _5 m* |- x6 Z  {* y
0 f) D3 K$ I0 v4 C$ W
这个单元真是很精彩,过目不忘。4 {3 L: a' m9 u# z0 B: H3 t6 [2 Y
8 w! F2 w, h% `; E( N
到此,上半场结束。
" h- W0 G* |8 J, b( @
7 K8 M* W4 G8 j" k总结上半场的单元内容都是为下半场的冲突做足铺垫。天使不可能一夜变成魔鬼,总是渐进似的。从天使和上帝最初的貌合神离,到渐行渐远,到边缘化,为下半场天使在爱情和性别挣扎中,最后彻底抛离上帝,背叛上帝,变成上帝眼中的魔鬼,杀死上帝,树立自我,给人生带来了新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使转变为魔鬼不是凭空的,不是毫无根据的。
. a3 `$ {! x( ]; P- m; |* n: I我个人非常喜欢上半场的表演。从服装、灯光、配器、演唱、曲目结构,到张国荣表演中具象与意象结合,虚实变化,表演语言的丰富,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 e) y4 ^& O( v3 O2 Z, l& m4 N
5 s' ^% V/ y  F# e
从天使到魔鬼,从信仰到背叛,距离有多远?应该很远,大部分路程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然后在某一个导火索中引发,然后看到结果。能够让天使背叛上帝的是什么呢?爱情。
4 L/ T  m, ~. R) q4 J" N2 G
% D1 t- d1 n% S* l! X在实际生活中,爱情是最经不起拿来拷问的,但是在人们的理想中,爱情却是最值得追求的。爱情是不是可以拯救人生呢?至少在舞台上应该可以吧。不过,我一直认为真正可以拯救人生的是艺术。爱情不可以拯救人生的最好例证就是张国荣。
  C8 n( _' F: p5 u- Y5 a2 n
; H  `% y3 q9 I5 v( j: ]其实,我们可以把演唱会中爱情拯救人生延伸,就当做事物的普遍发展来看,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当一个人的爱和欲望不可抒发,原因在于上帝的法则,但是,这时候爱和欲望已经是人唯一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所在时,冲突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是你死,还是我死呢?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人生存的本能回答就是“还是你死吧”。但是面对上帝这个神,你有勇气说出来嘛?你有勇气做出来吗?所以,尼采说,“上帝死了,是人们最终杀死了他……”答案很简单,但是用实际行动做到是另一回事。最早说出这句话也不过在一、二百年前,而上帝已经在这个世界领导众生一千多年了。+ I( M0 C9 \" @1 Z8 t

0 S" f! K) ]: g  x7 u5 d% H0 d言归正传,在这场演唱会里,天使谈了两次恋爱。上下半场各一次。上半场在“爱慕”“你在何地”里可以体会到,如果不把这两首歌串起来理解,这两首歌在曲目结构里出现的理由就无从解释。下半场在“无心睡眠”到“陪你倒数”是第二次恋情。
( v; G- n: s' z
8 M7 S. |: v0 s8 |: e. V我一直搞不太清楚这两次恋爱分别哪次是和“右手”,哪次是和“左手”。& q$ P7 ]/ S" m5 h  _
2 k- {# Y, T2 d2 ?! e( w2 p# _$ x
如果第一次是和“左手”,天使刚走出牢笼,就爱慕同性,这有悖于事情发展逻辑。刚走出牢笼的天使虽然和上帝貌合神离,但是还不至于上来就和上帝宣战。所以天使第一次爱的很可能是一位女性。7 x6 _: \3 w# d, D' h+ c( ]

" }- @1 |7 m! R如果第一次是和女性恋爱,那么第二次肯定是和男性恋爱了,但是,从曲目结构里看,第二次恋爱很少可以找到根据。唯一有点感觉的是“我的心里没有他”(从歌名上看更像是第一次恋爱是同性,但是从歌词内容上看却是站在女性角度的),从“左右手”这首歌曲的内容看,也很难很难断定第二次恋爱就是和同性恋爱。7 ^  c# k- \( u5 ~0 x" `4 n/ ]

  [  m' j1 _. u- u6 r5 J或许有人会认为天使从头至尾爱的都是同性,不过从左右手这首歌的内容看,这种情况不大可能。而且从演唱会立意上看,天使是作为一个普通男性出现的,而不是天生爱男人一个狭小范围人群出现的。6 v0 N3 {6 |  x
/ W. i- ~+ J. r. M& Y
我个人倾向天使第一次恋爱是和女性。第二次恋爱是和同性。因为只有这样解释,后面天使魔化才会更加充分。& r- c- |& V) F* d2 [9 n' q
5 H) U3 s- s" d  p8 S/ [
天使第一次恋爱,以失败告终,“你在何地”告诉大家,天使恋爱的那位朋友最后离开了。即使有了第一次痛彻心扉的爱情经历,但是对于爱的渴求却因为生活种种的不如意而更加旺盛。终于,有一个人出现在天使生活中,并且令天使“无心睡眠”了。这次的爱情比第一次来的更加猛烈,更加痴狂。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 F* p$ Q  F  q2 s! ?0 ?% n" U" \! I0 e# s- d
第四单元
' A! D2 t# u) q2 Z4 k4 K3 c6 `) w! C6 T' ^6 e+ M+ c9 A- s
无心睡眠 、我的心里没有他(国)——深陷爱河 ) G. }8 s  C- ]
8 _  U; `/ {: `: g8 i  R# b: k/ ]" u' m
热情的沙漠(国) 大热 ——爱的激情四射
0 x3 x8 ~8 y( b. O4 g
& x0 ~; e- x  V* H“无心睡眠” 、“我的心里没有他”是两首歌曲风格迥异的爱情歌曲。天使生活中出现了一个人,令他夜不能寐。这个人一出现,就征服了天使的心。
7 ]& t- A' {0 `4 M0 g  |1 S+ w' y5 f. \
  L1 P1 ]( R% k! c# w+ m张国荣处理“无心睡眠”这首歌曲很放,原版本细腻的处理不见了,歌曲更加突出力度。抡起麦克风架子的表演很精彩,让我感到“无心睡眠”是次要的,“脑交战”才是主要的。
  r  ^5 t" L8 @- g5 o: z. M
6 C9 b& U! ?) u7 U3 c  {天使不是没谈过恋爱,应该有恋爱经验,能够让他无心睡眠的原因基本不应该是恋爱本身,那么原因只能是出在恋爱对象身上。对方身上肯定有让天使介意的某些东西,这让天使内心充满矛盾。
3 ^; g+ ]% f4 R3 o; u
3 a& u; V0 J7 D' v但是,无论天使如何介意对方身上某些特质,无论如何“脑交战”,天使的心里都是第二首歌所呈现的状态“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他已经沉溺在爱河里,无力自拔了。% [- G1 O; a  ~7 k5 }% \& V2 T
6 K" V) N( y5 S
他的爱火不由他控制,迅猛的燃烧起来,“热情的沙漠”这首歌就应该是天使对这段全情投入的生动描绘吧。他不在犹豫,不再介意,一切任由爱情燃烧自己。
1 ~: c8 R+ T/ p. s( h; }/ X6 |3 U( {. q, s; E) c
“大热”这首歌应该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奋不顾身的投入到爱火里的天使,内心对于这段恋情的坚定就如歌词里唱到的“命运若注定离别,世界将快有浩劫……”众所周知,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谁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浩劫?除了魔鬼,还能有谁呢?所以,这时的天使为了捍卫爱情,已经不惜化身魔鬼。他不再相信宿命,他不再畏惧上帝,他要自己把握住生命中这点希望。
8 A; _& y; ?7 l: n  P: H  ~
- o! R- A! \% j1 {8 T# t- m此时的天使和开篇那个天使已经判若两人,开篇的天使,只是发现人间痛苦来源于爱和欲望,所以告诉大家不要爱,采取回避、压抑的态度。但是此时的天使却如“拼命三郎“,他要守护这段爱情。或许对他而言,只有爱情才可以让他感到生存的意义,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无疑激发了天使的斗志,哪怕对手是曾经信仰的上帝。背叛的决心在此刻已经萌生。
$ B& ]9 A3 T3 x6 }$ E张国荣演唱“大热”这首歌曲充满激情,红色的灯光照在金属色的西装上,看上去就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他站在高台上俯身扭转身体,长发被风吹拂的瞬间,就像一名战士蓄势待(这个动作帅呆了)。灯光效果也很有气势,红黄色调交替,结合音乐,和张国荣的表演,感觉整个舞台都在燃烧。
7 _' ?4 L% g. N+ @6 U. U! |. I5 c. ?/ U) G' C+ y
这一段,应该算作“天使到魔鬼”剧情中的高潮段落。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2 H5 v: C; B6 a
6 ^, `2 M. \" X( Q% x% K8 l& B第五单元
4 ]3 Q, o4 ?: }; U
- d! a8 F* S7 V) z4 g* `这一单元,天使脸上的“泪滴”不见了。原因很简单,他开篇认为人生注定痛苦,为人生只能感到悲哀的看法,在这时发生了改变,他要为人生争取新生。) T/ [7 i9 Y2 ?, ]/ v! L
' S4 \& Q  i6 p, Z: c1 p' ?
很多哲学家理性的认为,人生的痛苦是不可逆转的,洞察了人生的苦痛,却无力改变,例如:叔本华,他就认为,人越是想抗拒,就会陷入更深的痛苦。
: ^7 i2 W& g* d
0 z7 s1 X2 M5 ~6 C- `但是尼采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人生是有意义的,他对于以往哲学家的理性加以斥责,他认为哲学家的理性运用语言中的“理性”强制人们犯错误。所以,尼采要建立的是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于是,“强力意志”说被提出。他认为人的“强力意志”可以取代上帝。“强力意志”是人自发的,本能的,非理性的力量,它的核心就是对于人生的肯定。
  r# A! R. v% V# X" k2 F6 d  d: L
同时,尼采认为,人是分强者和弱者的。强者总是占少数的,弱者是占多数的。人要通过“强力意志”作为精神上的强者,实现人生价值,是可以做到的。: i* U  V3 e& D2 k# c% j

+ f2 R: \1 K/ _( C% J) f相比叔本华的消极厌世,尼采对于人生的态度就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4 R/ [5 e+ u- C+ H8 ~
3 A6 g8 j- I4 t; ~+ i$ P3 R所以,这时候的天使,已经不再是只懂得悲天悯人的天使了,他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抗衡上帝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泪滴不见了,现在没有悲哀,只有争取。
$ a1 T: Y$ L& A1 Y6 Z5 ]
; M( G8 x' t4 U2 b) D. u5 T/ h枕头
: S, r: f0 N! t
4 Y" Y7 k$ A2 w* g: P张国荣唱这首歌曲时,他的装束已经是魔鬼化了。他爱的彻底,爱的真切,但是,这段爱情似乎已经被勒令消失了。失去这段爱情的天使,不再是天使,歌曲最后将枕头里的白色羽毛飞散,似乎昭示着对过去以往的所有信仰全部抛弃了。
/ U& f3 X1 O% Y6 y% S: j. {1 [% d: K4 [6 E- x
左右手、陪你倒数
  G4 m4 o, ~, |) A
/ k- o% Y! ?! E' W“左右手”,这首歌是满含它意的,爱“左手”还是“右手”。这段歌曲就是解释为什么会爱“左手”,为什么会爱同性。但是上帝不会因为你的某些认识而改变法则,所以,变成上帝眼中的魔鬼就是必然的。. ]+ g" y* k* l# M

6 ^) |0 R1 n$ o/ y* c当“陪你倒数”这首歌唱出后,上帝在天使的心中死去,他不再受上帝的召唤,不再聆听上帝的福音。他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意识去做事了,不受上帝的约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帝在他心中死去,取而代之的是“我”。
! j! V* L7 _& c" B8 K
) `9 {# G- K( L7 _; u) t# I  ^由此,信仰上帝的天使,终于脱变成信仰自我的人。对于天使而言,他获得了新生。他的新生就是再也没有上帝束缚和压抑,他的心灵获得了自由,他得到了更广阔的空间,他要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上帝而言,这个世界多了一个魔鬼。
/ W6 w5 Z5 l0 |- r9 n. W8 S3 U5 T5 W! B  \9 L3 d
在这一单元,“泪滴”被抹去,魔鬼符号被画到了眉心。服装上下都是黑色,和开篇上下都是白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陪你倒数”中,他换上了红色的长衣,尽显王者之气,昭告天下:我的人生我做主。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 U  E' G- V" y- P% c
' t, _' W. y  {% t第六单元
$ Y( v2 @7 G/ O4 S' ?, y
! }* Q* l8 b1 x: Z6 bH2O Medley: H2O 、少女心事 、第一次 、不羈的风 、Monica 、Staud Up/ Twist and Shout/ Stand Up7 a) ?, l2 n( W" w, r+ V

6 B$ V. z1 E# w2 }- L2 |3 `% ~这一单元,魔鬼符号依然在张国荣的眉间。上帝在天使的心中死去,一个新的自我诞生,他的人生获得新生,心情豁然开朗。活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知道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这不仅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整个人生获得了拯救。
) ]' ?- |, L7 E9 }* ^4 G3 `/ |于是,我们在这单元看到张国荣轻装上阵,再也不需太多修饰和伪装,一个坦白、充满活力的我出现了。我们看到他不再有忧郁与哀叹,不再颓废和绝望。
( l5 W7 ~2 P( V) B0 a# w/ P5 @2 {  g- m
说道鼓励,Stand Up出现两次,一再暗示自己要站起来,做生活的强者,做精神的强者,战胜一切挡在自己面前的挑战,即使有再多的打击,即使前方的路再艰难,即使人生就是充满痛苦……都要像一名战士一样,勇敢的去战胜它,享受爱情(欲望)。- w6 H- K3 W& c/ j4 J% j
2 `; k* b: g$ V
至此,魔鬼到天使表演应该结束了。$ B% {* j: r- ]& V; E

2 }5 K0 I1 R) Q5 [" W* G+ {$ L& y如果你把张国荣的“天使到魔鬼”的表演只是看做一个普通人如何变化成为一个同性恋(或者双性恋),那么就有悖于这个演唱会的主题了。人生中的各种冲突太多太多,不仅是性,不仅是爱情,应该说这种冲突在方方面面体现着,只是由于我们惯性的接受了传统、家长、长辈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没有察觉。就像那些围绕在上帝脚边的老天使们,他们没有感觉上帝对他们殷殷教诲是一种束缚,也许这样也是一种幸福。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充满智慧的人,你的眼睛没有因为上帝的光环照盲双眼,那么你就会从中感到这些冲突的存在,你就会体会到人生的痛苦和无奈,你就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
" C2 j! t4 d& N1 s) a! N
$ T" t" x6 i/ y+ n, y我们要何去何从?我们要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人生,告诉这个可憎、可爱的世界,我们曾经来过?我们是要在上帝庇佑下沉沦,还是要在自我的强力意志下战斗?
5 }/ H, \, h9 s0 H( L
: M, w7 y& h3 L+ U3 C$ E张国荣肯定思考过,选择过。当他在八十年代奋力拼搏时,硬生生的要把歌坛王者踹下台,他是那个时代的歌坛强者;当他再次返回歌坛,放弃过去的优势,真诚的做自我认可的音乐,他是抱着超越自我的态度回来的,他是音乐人中的强者;当他在世纪交替之年,拿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开了这样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唱会,彪悍的告诉大家怎样面对人生时,他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强者。
( M7 q" q  o+ D; e8 Y( i/ }6 T; h9 c9 F$ ~8 k
所以,当我和一个搞当代艺术的朋友谈论张国荣时,他说过这样的话:他(张国荣)留给我们(艺术家)的不是鼓励,而是挑战。当时我不甚理解,现在想想,张国荣带给的是我们这些大众们的是鼓励,站在艺术家的立场上而言,当然是挑战。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3 16: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
( f* a" D4 ~; M9 V) U% r: g8 t+ R; q& i+ f
第七单元6 U& @. F+ ?2 h8 D' l' @

" l  t8 Y: h( Y* S% _% {为妳钟情 、I Honestly Love You 、至少还有你(国)共同渡过
! D4 W5 T1 g7 U' ]# ?/ o' m$ r: o+ t! M  j" `
这个单元的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可以把它看做上一单元的延续,或者单独看做张国荣个人的一个单元。我还是把它当做张国荣个人单元来看的。因为,个人感觉张国荣本人是非常看重爱的,而且这个单元从服饰上、气氛上都是以人的姿态出现,不再有“天使”或者“魔鬼”的形象。8 m7 e8 k' R: s

* \0 V' c1 X! z- e" |/ M% J为你钟情、I Honestly Love You、至少还有你(国)听上去都是唱给爱人听的。张国荣本人对于爱很看重,没有爱,无法想象他的生活。也是因为看重爱,个人感觉他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爱张国荣是个高难度、高智商的活动。包括歌迷对张国荣的爱也是如此。但是,当你看到他那么深情的演唱这些爱情歌曲,你又怎么可能不去爱他呢?
2 C- G; z" M+ D+ Y5 Z2 a3 N) `0 \2 D1 \; ~; m
“共同度过”更侧重对歌迷的回馈,张国荣爱他的歌迷,但是看到最后,却感觉他拥有这么多人的爱,却依然感到孤独,这份孤独来自精神世界。看着偌大的舞台,张国荣情难自控的一瞬间,感觉他真的爱这里所有的人,但是这份爱不是张国荣所希望的全部,它缺少更深层次的共鸣,能够在内心深处与他的精神世界产生的共鸣。所以,当他走向后台的一瞬间,总会让人感觉到他很孤独、寂寥,很难有人体会到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无奈。
1 m1 g7 V/ W3 p2 H& n8 ^% X- f8 G6 i' a4 L5 ~& D5 Z
第八单元, ^7 p1 Q5 U( ]. A  n! v
7 F9 _8 K7 s3 E3 @: X7 w8 C
( w( w! H  U; L" v- D  p) O
% e+ t9 z2 }6 J" i
这首歌我单独把它放在一个单元,因为这纯粹是张国荣的个人独白。也许林夕真的的很了解张国荣,于是给他写了这首歌,也许张国荣要求林夕些这样一首歌,无论是那一种情况,这首歌就像一面镜子,它是张国荣精神世界的写真。
" Y0 X. T3 _( e# P% k( m1 t2 @0 t) V  _6 R% s( E& ~
这首歌曲唱在演唱会最后,很点题。“天使到魔鬼”的艺术表演,都是张国荣自己对人生哲学的表达。“我”是赤裸裸的告白。张国荣告诉观众:我的人生不需要上帝指点,我爱这样的我,一个信仰自我的我。泡沫也好,别样的烟花也好,虽然生命转瞬即逝,但是都要努力做到最坚强、最绚丽的那一种。这也是张国荣人生的写照。" f2 o0 d( l# N% p
: [" b% L0 [& O' S
又见浴袍,这次和以往不同,他选择了白色,纯净、质朴,真诚的演唱,让我感觉他就是一只“天使”。: ?8 q/ R% \: r5 a6 Y, d! D

; \; r. h1 M$ P  W& e, S到此,演唱会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