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40114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50
|
本文结构:
4 g& ]% F4 n3 B( m" S! H0 t3 H( ?" |" W& `+ ^' V7 Q
1.独具特色的正/反拍剪辑
6 r1 L+ t" u" n; |7 T(1)多用双人镜头
( ~, f: U$ _. m, b(2)没有反应镜头 $ x4 u. x2 j! g4 }6 R) t7 F6 ]
(3)从单人镜头到双人镜头的长镜头 * h) \6 c% ? v: X- o1 C
(4)画外音的剪接运用 % b* Z% T4 g7 v+ @- N; E6 {; T
2 b' ~: Y% b7 e2 g) Q9 f3 l
2.令人困惑的视点剪辑 ^0 c# X+ G& o* r$ Y( T+ T5 u
(1)目不交投的角色 " u7 Y8 O# ^( l) Y) Q
(2)似是而非的四目交投 ( l% s3 C- @) C! C0 u2 J' ]: a' X
(3)主观镜头的运用 0 A" q: v2 g) S/ x% L
3 F$ L/ T7 D9 a
1 B. Z0 o6 P, ?2 h正文: 4 l$ f' t$ i* ~! U5 y8 v( Y
; E- C# L& W' i/ G
- L0 P) f9 a* R* q9 T
《东邪西毒》很多人都说难懂。香港电影学会剪辑课教材影片,该片剪辑师谭家明主讲,每年亦有很多学生抱怨看不懂。这当然与其错综复杂的情节及拼接的叙事结构有关,但更多的是与其强烈的影像表现力和不按常理出牌的剪辑方式有关。下面对该片剪辑技法的特色进行解析。
7 b A3 I/ g8 q, z9 t1 D8 F2 x+ N" X4 U. n# S' |
0 n, k$ j7 @0 l6 q# k+ b
1.独具特色的正/反拍剪辑 4 ]7 b9 D5 C& x) s# R9 q
( W) M& d4 \: C. x8 } 正/反拍剪接是基本的剪辑技术,每一部主流电影,甚至很多实验电影都会采用。 . T0 Y! f: D o6 E! {: O* ? D
王家卫的电影也经常沿用传统的正/反拍剪接方式。较主流的《旺角卡门》不用说,《东邪西毒》中也有出现,例如刚开场不久,张国荣饰的欧阳峰与刘洵饰的对手打斗,便有几个人对剪的正/反拍。但这种主流的剪辑手法,在《东邪西毒》内一般都出现于过场式或较次要的时刻。在重要的戏剧场面,剪辑师采用违背了约定俗成习惯的剪辑方式,因此令人有“不知他说什么”的感觉。该片独特的正/反拍剪接风格,有以下数种方式。 8 f/ B( r: G9 j* |% B( f
, w+ Y; s) N% ^0 V
(1)多用双人镜头 + U& r' t# a2 [
+ D6 P) l) l) @
一般主流电影,两个角色的对手戏都采用双人镜头及单人镜头对剪的方式。甲与乙交谈,首先同时见到两人,跟着一个甲的单镜、乙的反应镜头,然后再回到双人镜头或甲乙对剪。而《东邪西毒》的剪辑刻意违背这种方式,大量应用双人镜头。例如黄药师第一次探望欧阳峰,两人风马牛不相及地在屋外帐篷下的远镜中坐着,黄在桌旁提到“醉生梦死”,欧阳远远地坐在墙上,身体向着外面苍凉的景色,头却转过来听。在朦胧的暮色或阴暗的灯光下,我们只听到黄的独白,看不到两人的表情,发言者的口形更不用提了。直至谈话的末段,才接到黄的中镜,让我们看得清楚点。跟着接到一个欧阳的正面特写,好像是他的反应镜头,细看之下,背景却已移至室内,声带上亦响起他的旁白,显示已进入了别一场戏。 $ b# [ }. d' J4 ^) C! r2 E0 w7 ? w
这种剪辑及场面高度,营造出强烈的疏离效果,阻止了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及对电影的投入,令他们难以产生一般观影的感情反应。例如上文提到的欧阳峰特写,时间非常短暂,一般观众可能根本未有机会看清楚更换了背景,只直觉地感到有了变动,更增迷惘之意。
0 i7 P) `4 j! n$ {( L6 j F" b, a% c4 @: ]
(2)没有反应镜头 " z4 k" T8 P8 W0 }* m- U7 ]
* H9 \6 y1 C5 H; ? 承接上文,观众误会欧阳的特写为反应镜头,因为这是一般电影的剪辑策略。《东邪西毒》令人困惑的地方,就是经常违反了观众的期待。黄药师说话,我们自然想看到欧阳峰的反应,一般电影也会满足我们的期待。该片剪辑巧妙的地方,是那一个欧阳峰的特写,又起码交代了他的部分反应,不过这反应却发生在另一场戏中! - e0 I5 Y# a7 H- A! k
贯穿《东邪西毒》,剪辑风格不断触犯着我们的期待,拒绝为我们提供反应镜头,最明显的例子是介绍欧阳峰为杀手经纪人的戏。他在大特写中对着镜头说话,对象是右方前景只见到黑黑的背影的人。欧阳峰巧言令色地引诱这个无名人去买凶,但剪辑师从头到尾不让我们看到他的面貌。只有正拍,没有反拍镜头。
. `, e0 l( z/ Y0 \' ` 另一个例子是杨采妮饰演的无名女子,请求欧阳峰雇大夫照顾洪七。欧阳语带讥讽地说:“可惜我家没有鸡蛋……你是最擅长用鸡蛋请人做事的。”他边回应边喝水,画面停留在他的面部特写,没有剪到她的反应。直至他喝完水,去到她身后说:“我是不会救他的”,我们才在双人镜头的特写中见到她的反应镜头。 + U8 \0 l& w9 E5 ~1 x
; y: \9 r" m. X# `* r# J (3)从单人镜头到双人镜头的长镜头
9 Y. u- @1 z1 X% v) J% T; ~6 U' J) p( |/ o+ _# G& q& ^
《东邪西毒》中,省略反应镜头而改用双人镜头的剪辑策略,有时则以长镜头画面出现。慕容嫣与欧阳峰讨论她“哥哥”,两人围着一个鸟笼谈了好长一段话,但剪辑师只用了一个镜头。长镜头中慕容、欧阳、鸟笼、笼的影子、镜头焦点都不断移动,婆娑起舞地彼此配合。他说话时,也没有剪到她的反应,反而安排他慢慢地走到她身旁或身后,镜头则跟着他从单人镜头摇到双人镜头,让我们同时见到说话的他及反应的她。稍后“哥哥”慕容燕出现,也应用了同样的剪辑手法。
* O6 y+ [6 r" x- n6 e' B/ i$ s3 v
& W8 l% I/ P, e. P (4)画外音的剪接运用 * L7 t9 ]& c) Z2 j/ Y- Z# n
8 I; {) ?+ @, E2 Z# Q 《东邪西毒》的剪辑,喜欢安排画外音作为剪接点的重要元素。
0 ?- F# ~( K9 ~2 u% q7 G无名女子请欧阳峰帮助洪七,镜头中我们只看见听而无心的他,而看不到苦苦央求的她,等如一个断裂的反应镜头。换一种说法,是只有反拍镜头,而没有推动它的正拍镜头。
& @! E7 ]' `5 z: o6 e8 ~3 S 又例如夕阳武士的出现。电影从他的妻子抚摸马匹的场面接到一个酒碗的特写前,画外响起黄药师的声音:“介意我请你喝杯酒吗?”黄的手正想倒酒,但武士的声音在画外回应:“我今晚只想喝水。”倒酒的手停在半空,还未退出画面,水舀子已从桌下出了场,接下来的镜头中,黄慢慢地为酒碗注上了水。三人间复杂的关系,在画中人、画外音、回忆/想像间一连串巧妙的剪辑中,得到了含蓄的交代。
, z0 H4 c* Q& X 以上各种方式,都是违反观众期待的正/反拍剪辑技法,在角色之间制造了特异的关系,含蓄但有交地表达了电影中爱恨缠绵、迷惘错乱的感情瓜葛。
8 r' [" ]4 m- S: r/ @/ b/ n+ j6 U2 b; l6 d; C0 S( x5 q0 L5 t
$ F: |0 \8 S" M/ r6 u& x
* _+ ^* \3 d- R# M; x/ T2、令人困惑的视点剪辑
0 Y7 u+ e/ e, |1 U _' P+ ` ~8 x) ^. ?& u
约定俗成的电影文法,剪辑规律很大程度上依据视线的一致性。意思是说。从一个镜头接到另一个,视线是应该衔接的。《东邪西毒》的剪辑虽然非常独特,但并非石破天惊的离经叛道。不过,由于他别树一格的场面调度,往往产生令人迷惘的剪辑效果。 5 M9 M$ b4 H; `: [- ^7 m5 Z2 ?
- ?' y+ l) a# ^6 x. I8 H/ Q* a (1)目不交投的角色
4 H* `' ?2 p: j3 b- _: d9 m5 J& Y0 Q% t
电影画面中,角色交谈时往往目不相接,而且身体更朝着不同方向,以构图表达隔膜。上文讨论的欧阳峰与黄药师在屋外对谈的场面是典型例子。其他如夕阳武士与无名女子的答问、欧阳峰请洪七吃饭等场面,这种情况都不断出现。这种特别的场面调度,往往令观众不能依循视线的一致性去理解电影的剪辑,因此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4 R5 U& M" A# A4 M& B4 l5 }
黄药师喝完“醉生梦死”后与欧阳峰交谈一段,剪辑师先给我们一个中景,银幕右方是转动的鸟笼,左方则是倚墙的欧阳峰,与画外的黄药师谈了几句。跟着接到一个全景,鸟笼在银幕左上角转动,黄则在中间偏左的位置坐在地上。本来鸟笼的存在已为我们设立了角色的位置,即欧阳在笼的左方、黄在笼的或方。但欧阳在中景里,目光却向右方凝望,令我们真觉上以为黄是在他左方,两个镜头的连接便有突兀之感。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他们谈话时没有彼此直望,便不会有问题。而对白中,欧阳也特别问黄为何盯着鸟笼,更为我们安排了线索。
! k" M' v: P* L5 Y 跟着,剪到一个双人镜头,欧阳侧面的大特写在银幕右方,左上角是鸟笼,坐在地上的黄则在中间。这个镜头有几点令人迷乱的地方。一是欧阳峰这回定晴地望着黄,后者则在银幕上他的左方。此外,鸟笼在左上角转动,更将两个角色同时安排在笼的右方。 4 ?+ t9 t& l* |
这是剪辑师玩弄空间与调度的手法。首先,欧阳的凝视可解释为他已经转过头去看着黄。而两人的位置则是摄影机移动了一个90度与180度间的角度,将角色与鸟笼的地理关系重新界定了,虽然没有违反基本的“180度定律”,仍然令我们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 R6 L9 v: `3 N. J; x/ R
这种做法,挑战了电影语言文法。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谈,确实经常都会目不交投,但电影在发展过程中,视线的一致性已经成为了剪辑的定律,剪辑师因此常常努力在镜头调度上维持这种一致性,例如一个角色往右下方望,接到与他对话的角色便会往左上方望。《东邪西毒》不以为然地违反了视线的一致性,产生了奇趣的剪辑效果。
. y n( E; a/ y0 e, U0 G% `# t" ~ \! ^* H
(2)似是而非的四目交投 , p8 ?# b1 z: y @4 D$ [: e0 d
& @# l4 m- u. U 《东邪西毒》中,角色们是否对望总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 7 H d1 } L( t5 ~/ [' V
例如黄药师喝了“醉生梦死”后第二天离去,欧阳峰在旁白上说:“我不知他有什么心事,可能跟一个女人有关吧……一个月后,黄药师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画面上,骑着马的黄满怀心事地向外望。电影跟着接到武士妻,在镜头前方站在溪中。在她背后,一匹马在焦点以外停着,骑士的面貌看不清楚,背了光的身影却很像黄。波涛汹涌的感情在她面上激荡,跟着回过头去。交换了两个二人视线一致的镜头后,她牵着马儿离去。 2 o+ _5 Q( ^9 p- k% W
她应该是欧阳峰所说的“女人”,这也应该是那“很远的地方”。但他们相会了吗?尽管一致的视线暗示他们交换了目光,随后她独抚马儿的光景却有自慰的含意。再加上电影失落的恋情主题及跟着出现的黄与夕阳武士对饮的场面,更表示他与她的对望,可能只是一个剪辑效果产生的错觉。假作真时真亦假,王家卫作品内的爱情,一贯是知易行难的。欧阳峰与黄药师都是敢爱不敢做的家伙,而做不到的,惟有靠想像来达到满足。也只有在半直不假的场面中,角色才有水乳交融的深情互望。
* N1 e. U" K* C( t1 Y, E$ h
; g8 a% S; L7 Z) r$ e+ s1 P% J (3)主观镜头的运用 & Z g4 ?5 N6 x* X& I t! [
4 e& ]3 q" _. r
以上描述的场面令人产生错觉,是因为《东邪西毒》内充满各种主观镜头,而且不一定是肉眼所见,而是可能出现于脑海的想像或回忆影像。 7 u( ?+ I. S \
夕阳武士与马贼血战,打到激烈处突然接到无名女子擦汗的镜头。致命一刀的刹那,我们又见到他妻子在小溪上,闲适地享受着诗情画意气氛的镜头。这两个不同女子的镜头,可以是客观的,但更可能是主观的。夕阳武士来到沙漠后,一直把无名女子当作妻子的替代,决斗前的强吻,更是张冠李戴的感情转移。战到酣处,一个她的回忆,勾起了另一个她的想像或回忆。这是基本的蒙太奇剪辑手法,但在这里却有出乎意料的效果(武士妻的镜头,背景与黄药师去的“很远的地方”一样,表情却完全不同,更阐明了影像的主观性)。
# z1 @& g! I7 }- \5 V- | 挨了刀的武士,耳中听到“像风一样”的喷血声。他低下头,闭上了几乎失明的眼睛,电影却接到一个妻子向着镜头凝望的画面。这一剪,视线绝对不一致,意念却是连贯的。 2 \% b; x) d% @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欧阳峰骗洪的女人,说她的男人已离去。她转过头不答,他趋步向前问:“你明不明白?”他跟着抬眼循着她的眼光外望。下一个镜头,我们以为一定是他的观点,哪知却是她站在树下的背影。我们正不明所以,电影又接到她转头的特写,下一个镜头是从她的视点看到栓在栏上的骆驼,而欧阳峰的旁述则解释了她见到骆驼便直觉地知道丈夫没有离去。换名话说,欧阳峰向外望,接着的不是他的主观镜头,而是一个客观的闪回,回到稍早时的洪七女人,及她的主观镜头。 9 g( D2 l2 e4 s/ D6 [9 _0 w& W
众所周知,“记忆”是王家卫电影的重要母题之一。而《东邪西毒》剪辑中大量的主观镜头运用,很大程度上亦是“回忆”的体现。《东邪西毒》大胆地将客观的叙事镜头与各种主观镜头剪在一起,营造出时空倒错的效果,巧妙地配合了他另一个重要母题——时间,也因此经常令人摸不着头脑。 5 ?7 t, @; p- y, \: v
3 I. S/ V: J1 ^. D8 m* T7 l u! i$ P; @- R
$ K* {" M+ }. \+ {- G
其实,《东邪西毒》的剪辑还有很多其他特色,例如充满寓意的空镜、插入及切出的运用(例如那波涛暗涌的水面)、以画外音或空间制造时空的跳接或取代惯常的延续性(例如有名的“有人摸我”的片段)、违反牌理的剪辑规律(最明显的是慕容燕错手扫掉筷子及俯身拾取的动作,镜头次序的刻意倒置)等,但因篇幅所限,暂未在这里讨论。
$ A2 g! y, R3 V 《东邪西毒》是王家卫最复杂的主题电影,也是谭嘉明最犀利的剪辑作品,同时也是使两人分道扬镳的导火线(见注1)。隐含以个人视野及才华挑战电影主流的意味,其令人困扰的剪辑风格,亦配合了这份颠覆意识。稍显遗憾的是,在《东邪西毒》后,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虽然保持凌厉,其剪辑风格却回到了较接近主流的方式,而这或许就是张叔平与谭嘉明的剪辑风格之区别。
, v; x# Q& S! p5 t" M( O6 f% c
7 E6 E) t; f a2 H+ q0 z3 I" c
7 U2 a2 r$ N0 x! I! q% `5 ]注1:《东邪西毒》由于创作版本多次更改,总拍摄素材时长超过19000分钟,纷繁零碎。王家卫毫无头绪,便交好友谭家明操刀。著名剪辑师兼导演谭家明历时多月最终完成剪辑。王家卫审片后,却私下交给张叔平来改掉最后一个镜头。谭家明后来说“要改应该找我来改,而不是另一人”,两人也因此再少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