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54|回复: 2
收起左侧

[轉貼] 哥迷是什麼? ---梁文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04-19 10: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哥迷是什麼? ---梁文道讀書好  梁文道

書名:《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 》
作者:洛楓
出版社:三聯出版(香港)

一般學者不大願意承認自己是某個歌星的粉絲,怕同行笑自己俗氣;假如他還想研究流行音樂,那麼情況就更糟了,因為這表示他不可能客觀。詩人洛楓無論人前人後,從不忌諱自己「哥迷」的身份(「哥迷」就是「哥哥」張國榮的粉絲);如今她居然還出版了一本研究張國榮的專書,她該怎麼面對這些問題呢?

關於粉絲,洛楓要先替他們平反。一般人以為粉絲很不理性,總是紅了眼跟蹤偶像,或者在偶像出席的任何場合上嘶吼大叫,看來像群愚笨的「異常人」。然而洛楓覺得這些負面的形象只不過是片面的定型,根本捉不住粉絲的核心。那麼粉絲的核心是什麼呢?她引述知名搖滾樂迷學者格斯柏 (Lawrence Grossberg)的說法,認為連系偶像和粉絲的是「感覺力」(Sensibility),那是「一個社會集體共同的感應,不但能粉飾暗淡的人生,而且能激勵艱難的奮鬥」。因此,歌迷會簡直是這個宗教退隱的時代裏聚集這些情感的聯盟,「是讓人安身立命之所在」。

好,我們知道做歌迷原來也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了,但一個歌迷又能不能客觀地研究他的偶像呢?對洛楓來說,這似乎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相反地,她不斷張揚自己「哥迷」的身份,似乎完全不用理會旁人的閒言閒語。例如在全書引言〈一個「迷者」的自白〉裏面,她如此回應何以悼念張國榮的活動不斷,甚至還多了些在他死後才成為粉絲的「後哥迷」:「那是因為歌者本身的個人魅力,藝術成就,以及生死傳奇超越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甚至淩駕了生死的界限……」。這怎樣也說不上客觀吧?

可是投入的歌迷究竟能夠寫出旁人看不到的東西。自從戴爾把明星分為「明星是生產的現象」與「明星是消費的現象」之後,包括戴爾在內的大部份學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後者,關心明星形象和它的意義與影響,例如占士甸的叛逆和麥當娜的性感力量,洛楓也不例外。看她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說出了她的重點:《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全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從性別易裝、性愛張力、自戀的水仙子、精神分裂等多個方向入手,逐一探討張國榮這隻豔麗的蝴蝶怎樣攪混了禁忌的邊界,幻化出多重形象,直到死後,仍然迷惑著那麼多人的想像。洛楓的分析引經據典,層層遞進,固然可觀;但最令人注目的卻還是貫注其中的深邃感情。她自言「以一個『戲迷學者』的身份共同建立與『張國榮』的關係,是的,是『戲迷學者』(Fan-scholar)。……因此,我將我的張國榮研究當作詩歌看待,在理論的建構中滲入個人詩化的觀照,抒情的感應……」。

正是這種詩化的感應,使一個嚴肅的粉絲寫出了旁人看不見的張國榮。
发表于 2008-04-19 22: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個社會集體共同的感應,不但能粉飾暗淡的人生,而且能激勵艱難的奮鬥」。

如果说这个时代已没有了信仰危机,必然有偶像和迷。
发表于 2008-04-20 12: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人有信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人生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
但信仰本身没有对错也没有优劣。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粉丝(不管是谁的)应该拥有一颗包容的心,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共勉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