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44035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200
|
四一之前,应一个北京《影迷》杂志社的朋友之邀,要写一篇关于哥哥电影生涯的文章,原本说好写六千字左右,结果一写收不拢尾,写了近万字。只是感觉不是写给荣迷们看的,是写给非荣迷看的,因为荣迷朋友们对这些早以烂熟于心了。. {, h2 A0 i1 w1 y; J/ a; W
今天收到了出版的杂志,发现文章是把三个人写的融合在一起的,而像“人戏不分”这样的词是我最不喜欢用在哥哥身上的,一直觉得人戏不分的是程蝶衣,不是张国荣,亦或者真正人戏不分的那个人是观众自己。
8 s0 r* g# `) r5 ^$ z: r$ r6 X, g(《影迷》杂志08年4月版电子杂志地址 http://www.gotoread.com/s/e/?vo=7070): N2 X2 ]6 H) Y I) S0 Y
* @: E; k$ g6 ~/ O- F* R& C7 S
现在可以把原稿存放在这里了……
" R/ K* h7 i1 R
4 o- s- }$ @: f* i9 X: |. D% a 他,颠倒众生演绎人间悲欢;( D% [# m0 M, R+ r
他,极尽芳华,将名字深深烙在香港电影史上……
- z" J: M2 T* L' e, |2 {4 S& E% p纵观整个香港电影的发展,无论怎么看都不能把那个名叫张国荣的男子忽略掉。是的,无论在过去、现在、将来,那个魅力无边的男子都会不时地被人提起,不时地在荧幕中重现。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哥哥的电影人生。
" Z: \! d4 z$ r 花开花落,一声叹息,缘起缘尽,皆是因果……, `: t5 ^0 s; ~% `
5 @& ^* }: J% \9 a9 q“混世魔王”初长成
# t* O! U- x6 K) {8 e, E “混世魔王”这四个字是曹雪芹送给贾宝玉的,在这里转赠给哥哥,在我看来“混世魔王”这个词绝对不能算是贬义词。贾宝玉被称为“混世魔王”,是因为行为乖张,不为世俗所接受,但以后人的眼光看来,他平等、反叛,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美好的东西。哥哥行事同样我行我素,敢在荧幕和舞台上出位的表演,曾经受过诸多非议,但他热衷于公益,有爱心,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此外将“魔王”拆开,同样也是哥哥人生的缩影:“魔”者,不疯魔不成活;“王”者,歌王之王,戏王之王。
: \6 {4 [( x6 B4 { E+ }' x 有独无偶,1978年,他的第一个荧幕形象恰好是贾宝玉。尽管这部《红楼春上春》是他不太愿意被提起的开始,但无可否认,那正是他初登荧幕的第一次,要回顾哥哥的电影人生还得从这里说起。吴思远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在当时,找张国荣来演贾宝玉是不二人选。”我想哥哥如果听到这句话应该会哭笑不得,但撇开一切,不看这部借《红楼梦》之名还魂的风月片情节是否低俗,表演是否入流,光看哥哥的扮相,似乎一点不比之后的欧阳奋强逊色,浓妆更应了倪匡的那句“眉目如画”。如果若干年后让他演一部正版的《红楼梦》相信他也能成就经典。& T( B2 l4 \7 A0 z7 }4 J- b) d
别以为夹带着歌唱比赛亚军的光环进军娱乐圈,初登荧幕演的那个角色是主演,从此星途就一片坦荡荡了。三十年前的偶像不像如今这个年代可以一夜铸就,红楼之后的几年时光里,哥哥一直处在沉浮状态,89年他退出乐坛,在演唱会上唱道:“我,浮沉了十数年……”那时那刻的回首一定是有感而发。
; {, j( c ?2 u2 h2 o& o9 T他的第二部电影《狗咬狗骨》,十多秒的亮相,几乎没有台词,活脱脱充当了一下人肉背景。《喝彩》,与陈百强、钟保罗合作,三剑客大放异彩,哥哥终于有机会在影片中展示歌声,票房飘红,可到最后红的那个是陈百强,哥哥的身体中从那一时期起就被注入了反叛的元素,这种反叛在他早期的影片中,时不时得显露着。比如:在《失业生》中,三剑客再度合作,他依旧是个不得善终的叛逆少年;《冲击21》,演一个闯祸的年轻人……只有在《烈火青春》中,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开始用戏剧谱写人生真谛的张国荣。
. N6 p% M9 M, a& T 正因为哥哥在电影圈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所以有一段时间转向电视发展,去年香港电台出版的那套《集体回忆》中,就收录了几部那一时期的电视短片,从而让我们看到那个青葱岁月中的张国荣,那样爽朗的笑容,笑时那两颗牙就不自觉得露了出来,青春而有朝气。《女人三十三》讲的是姐弟恋的故事;《死结》讲的是青年男女争风吃醋的故事;《十五.十六》讲的是青年学生间相处的故事;在《沙之城》富有禅意的故事中,哥哥饰演一个小沙弥,极度虔诚的样子,双手合十,低垂着眼睛,念出他仅有的四个字的台词:阿弥陀佛!那种样子真是惹人怜爱,让人心疼。1 Y% }! o4 o9 V1 ^6 o4 C
值得一提的是那部《我家的女人》,编剧是后来写《霸王别姬》和《胭脂扣》的李碧华,1980年出品,是张国荣早期电影中难得的佳作,此剧曾于1980年荣获第16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奖及第一届英联邦电影电视节银奖。哥哥饰演一个富家公子,回乡后因同情父亲的小妾,与之发生微妙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即使两人什么都没发生,还是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哥哥在早期的电影中表演有个特点就是张扬,有的时候是太张扬,与身俱来的表演天赋加上靓丽的外形,太张扬,就会显得光芒太甚,反而过犹不及,而通过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内敛的张国荣,他将这个人物演绎得很动情,愤世,具有同情心到最后的无奈、伤心,演绎得恰到好处。李碧华都说哥哥多年后有意将此片重拍,还说要拍到拿奖,可见他对此片是极其喜爱的,只可惜重拍,我们大家都没有等到这一天。
& K6 G9 a7 s- [ 哥哥对电视剧一向嗤之以鼻,觉得制作得太快,不够精良,所以除了唱歌以外,更多的时候是专注于电影的拍摄。青春偶像剧不是近年才有的,82年的《柠檬可乐》就是一部青春偶像剧,一群年轻学生干的都是当时年轻人流行的事情,原来哥哥在《夜半歌声》之前,已经和罗密欧这个人物有了如此的邂逅了。
; {4 d; [0 h- }* h6 _% I《鼓手》是一部典型的青春励志片,哥哥饰演一名爱打鼓的少年,自强不息,最后终于获得成功。就是不知道片中,那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鼓的手是否别属他人?片中那一曲《默默向上游》中唱到“幸运不肯轻招手,我要艰苦奋斗,努力不会有极限,若遇失败再重头……”若干年后回头,这首歌唱的不仅是片中主人公的历程,同样也是哥哥当年的写照和心声。
. v) P/ G b, y& o 近年来,每次看到电视剧中播武侠片,都不免感叹一下武侠剧的感觉渐淡,偶像剧的感觉渐涨,但是如果你现在去看下那部1983年版的《杨过与小龙女》的话,看看那个顶着洋葱头似的杨过一声声叫着貌似李莫愁的小龙女“姑姑”,实在有点忍俊不禁,两人手牵手时,更是偶像多过武侠。
; m3 B2 I0 x$ R% P; s: N 哥哥和梅艳芳的缘分也许应该是始于这部二十多年前的《缘分》吧,剧中的哥哥戴着黑框眼镜,很斯文的样子,梅艳芳反而大大咧咧的,在那个地铁里的缘分游戏中,谁都看出他跟她更有缘,但他要追随的却是另一个她:十九岁的张曼玉,是那样的清纯可爱。说到《缘分》,不得不提这部电影的主题歌《缘分》,在这影片之后,几乎每一场哥哥或阿梅的演唱会上,都会一遍遍得唱起这首歌,他们的缘分就一直那样持续着,直到2003年底,阿梅最后的那场经典金曲演唱会上,歌还是那首歌,合唱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仍不愿将这首歌舍弃。8 ~/ I4 X' q5 e4 R
85年,《龙凤智多星》,我们看到了那个刚出道的小眼睛林忆莲,哥哥第一次以警察形象出现;一转身,到了《求爱反斗星》中又变成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随后《为你钟情》,浪漫轻松的爱情片,不再反叛,极尽浪漫,纯熟的舞步以及谈笑间的风情,从那时候起就不知道多少小影迷为之倾倒了。
7 D: |7 ~7 x2 S4 @" ?5 a 那一年收尾电影是那部轻松热闹的《圣诞快乐》,如今逢年过节,电视台还时不时地会拿出来重温一下,不过主角是麦嘉和徐小凤,看过之后更大的注意力是被小光头吸引,哥哥只是一个配角,和李丽珍再续钟情缘。但事后,人们研究的是,他和陈百强的恩仇,如何不同时出现而完成一个电影的拍摄。
7 g$ w4 u6 T! @: A! F F [% }- x8 a* _/ j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