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9|回复: 17
收起左侧

太空时代十件大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09-29 00: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旅伴(Sputnik)”号发射升空50周年之际,美国太空网评出“旅伴”号发射之后在科学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件进行了盘点,推出了“太空时代十件大事”。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2007年10月4日是前苏联“旅伴(Sputnik)”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旅伴”号是人类历史上发射的第一颗绕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它的成功发射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旅伴”号点燃了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场旨在胜对方一筹的危险游戏,刺激它们研发能够将人送上月球的技术。彼此间的竞争最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太空时代的大门。

以下就是美国太空网2007评出的“旅伴”号升空后影响深远的十件大事。








第1位:拍摄“蓝色大理石”——地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1位:拍摄“蓝色大理石”——地球

太空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得以第一次完整地观察这个世界。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片来看,它就像是一个“蓝色大理石”。看着这个“蓝色大理石”,我们无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地球是脆弱的,人类是单一的。其中一张类似的图片是“阿波罗17”号在1972年拍摄的,并成为历史上分发范围最为广泛的图片之一。












第2位:洲际弹道导弹系统(ICBMs)问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2位:洲际弹道导弹系统(ICBMs)问世

“旅伴”号的“遗产”并非总带着积极的一面。它也同样预示了一个妄想狂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生活在恐惧当中,总是担心自己成为来自另一个国家的导弹攻击的目标。洲际弹道导弹系统采用的是与卫星发射相同的技术,有了这种可怕的系统,你便可以向另一个大陆的敌对国投掷核武器。







第3位:科学受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3位:科学受宠

“旅伴”号的发射让美国科学界再次陷入冷静思考当中。一整代的学生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联邦资金也出现了大规模增长,目的便是能够与俄罗斯强大的科技实力并驾齐驱。但这种趋势随后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下降的程度令人担忧。








第4位:古老疑问终获答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4位:古老疑问终获答案

在“旅伴”号之前,人类对太空的研究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但天文学并没有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直到太空时代的到来。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第一次对宇宙微波背景进行了精确测量,并确定了大爆炸模型——“大爆炸”是有关宇宙起源的最为重要的理论。

根据它的继任者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的探测结果,宇宙的历史可追溯到137亿年以前,除此之外,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也发现了有关神秘十足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证据,基于这些证据,一些有关宇宙的尚未解决的复杂问题就要等着未来的天基观测台来解答了。










第5位:进一步了解宇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5位:进一步了解宇宙

基于太空的成像技术成为一种可能,爆炸的恒星、相互撞击的星系、不断“萎缩”的行星、异常“贪婪”的黑洞等令人惊异的天体最终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现在,我们可以用X射线、可见光和其它波长的电磁波频谱观测宇宙,这种观测在地球大气层之上进行可收到最为理想的效果。太空时代技术揭示了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更为奇怪的世界,程度上远超过科学家之前的想象。









第6位:机器人太空侦察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6位:机器人太空侦察队

“旅伴”号应该感到骄傲。尽管自己只能绕着地球轨道运行,但它的机器人“后代”已经对太阳系内的主要地外世界进行了探索。它们曾穿过彗星的尾巴;上演撞击小行星的壮举;另有一些正朝着冲出太阳系的道路迈进。









第7位:即时通讯出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7位:即时通讯出现

与以往相比,我们的世界似乎是变得越来越小的,这也难怪人们会产生“地球村”这种概念。地球的“缩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却要归功于一颗颗人造卫星的上天。现在的人类已经“升级换代”了,我们可以知道其他人的具体方位;与大陆和海洋另一端的人侃侃而谈;控制出征遥远世界的机器人。











第8位:登陆月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8位:登陆月球

俄罗斯人最终未能率先实现登陆月球的梦想。1961年,肯尼迪总统承诺,美国将在10年之内将一名宇航员送上月球。1969年,肯尼迪的承诺最终成为现实,尼尔·阿姆斯壮在月球表面留下第一个人类脚印。在踏上月球的那一刻,阿姆斯壮留下了“这是我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名言。









第9位:实现飞天梦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9位:实现飞天梦想

由于成功入主太空又安全返回,尤里·加加林最终向世人证明,人类能够在太空中生存。在此之前,科学家一度认为人类的身体机能在零重力环境下将无法正常运转,或者无法在宇宙粒子的攻击中幸存下来。继加加林之后,另有462名幸运儿实现了飞天梦想。












10位:发现范·艾伦辐射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10位:发现范·艾伦辐射带

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旅伴”号后不久,由詹姆斯·范·艾伦挂帅的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绕地球轨道运行由高能粒子构成的环形物。我们有理由认为,此次发现是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证明地球拥有一个可对太阳风起到防御功能的磁场。科学家现在发现,实际上存在两个范·艾伦辐射带,它们对卫星和宇航员均构成一定的威胁。
 楼主| 发表于 2007-10-05 0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最新发射的月亮女神传回的距地球11万公里拍摄的高清晰地球影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7年9月29日, 当时“月亮女神”距离地球约11万公里,而此前人类各类航天器拍摄地球高清晰影像的地点最远距离地球不过340公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月亮女神”号的模型图


~
昨天刚好又重看了阿波罗13号,希望我们的嫦娥号也能早日成功登月,那将是个几千年美梦成真的日子~
发表于 2007-10-13 09: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厉害,搞了这么多关于太空的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02: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xuwei02 的帖子

楼上的,握下手~难得这里有人终于对太空图片感兴趣了,oh yeah!
发表于 2007-10-18 17: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号就快奔月了~~
发表于 2007-10-18 19: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猫鱼 的帖子

MS还会搭载30首经典老歌上太空播放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22: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会不会捎上几片桉树叶子,考察下其作为月球表面土壤肥料的可行性~
发表于 2007-10-18 22: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ktgwd 的帖子

那可以为人类太空移民做点贡献~~
不过要是月球上桉树疯长可就太恐怖鸟,,吴刚也不要伐桂花树了
发表于 2007-10-18 22: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他换下感觉,天天伐桂树估计也快郁闷死了,而且桉树貌似比较硬,还可以练练手劲儿~
发表于 2007-10-18 23: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也把俺带上,太空。。。
发表于 2007-10-19 0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可真是嫦娥奔月了
发表于 2007-10-24 19: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昌发射中心宣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18:09:08,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
    18:10:32,整流罩成功分离,火箭已经飞出大气层。
    18:11:53,火箭二、三级成功分离。
    18:15:17,北京飞控中心指控大厅的大屏幕上清晰显示出火箭的飞行状况和各种数据,科研人员随时交流着情况。
    18:16:01,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段。
    18:19:07,各测控点报告,火箭飞行正常。
    18时23分05秒,位于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发现目标,雷达跟踪正常,卫星遥测和火箭遥测接收正常。
    18:29:02,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机。
    18:30:32,火箭调姿开始。
    18:30:49,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绕地轨道。
    18:33:27,位于南太平洋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跟踪正常,遥外测信号正常。
    18:36:21,远望三号测量船向嫦娥一号卫星注入指令。
    18:36:40,星箭成功分离后,卫星指控已经转入北京飞控中心。
    18:38:13,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椭圆轨道。
    18:39:11,远望三号测量船脱离跟踪。
    18:58:16,北京飞控中心消息,嫦娥一号太阳帆板打开的指令已发出。
    19:02:10,卫星运行正常,后续飞行按照正常程序进行。




     祝嫦娥一号 一路平安~~~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嫦娥一号卫星将创中国航天史上7项第一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黄明)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将开创我国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

  ——第一次探测月球。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进行探测的飞行器,主要任务是携带有效载荷进入环月轨道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第一次突破地球近地轨道。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从地球到达月球轨道至少需要10次较大的轨道控制,而神舟六号飞船仅需要3次左右的轨道控制。

  ——第一次为月球“画像”,真正用立体相机来获得月球三维影像。我国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的4个科学目标中,第一个科学目标即为获取月球的三维影像,而至今国际上还没有覆盖月球全球的三维照片。

  ——第一次探测月球表面元素。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一项重要科学目标,是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对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和研究价值的元素含量与分布进行探测。我国将在美国探测的5种元素的基础上,再增加9种,共探测14种元素的分布。

  ——第一次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及其分布。虽然以前对月探测也曾做过月壤厚度的测量,包括实地的测量,但真正对全月球月壤厚度的测量,目前还没有实现。

  ——第一次在航天器的测控中引入天文测量手段。我国目前的测控站只能支持近地航天器的测控,还没有专门的深空测控站,因此在绕月探测工程中引入了天文手段以补充现有航天测控网不足的方案。用于观测恒星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将在嫦娥一号卫星测控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次利用国际联网对航天器进行深控。欧洲空间局的库鲁站、新诺舍站、马斯帕拉马斯3个测控站,以及智利的CEE测控站,将采用国际通用的传输协议对嫦娥一号卫星提供测控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21: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日本和欧盟等四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探月活动。

  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首次探月时间最大相距达44年,首次探月的水平有高有低。比如人类首颗月球探测器———前苏联的“月球”1号与月球擦肩而过;美国“徘徊者”号一连发射了六次都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七次才成功。

  京华时报报道,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在航天技术方面,美国、俄罗斯是第一梯队。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可以说,在国际探月领域,中国、欧盟国家、日本是第二梯队。有人打趣说,中国是“二锅头”———第二梯队的领头人。




  首次探月之前苏联

  与月球擦肩过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

  遗憾的是,“月球”1号在距离月球5995千米处和月球擦肩而过,未能命中月球。

  俄罗斯航天署不久前公布了未来探月计划,俄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宇航员登月,于2027年至2032年间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

  过程:与月球擦肩而过

  “月球”1号的目标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摆脱地球引力场,直接“奔向月球”,然后撞击月球表面。

  1959年1月2日,“月球”1号探测器由当时最先进的运载火箭———“月球号”火箭发射升空。这枚火箭虽然功勋卓著,但作为早期火箭,其发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在“月球”1号之前,“月球号”火箭曾经三次发射月球探测器失败。

  “月球”1号月球探测器由“月球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没有经过停泊轨道,直接飞向月球。第二天,“月球”1号没能撞击到月球,而是在距月球5995千米处与月球擦肩而过。

  影响:首次摆脱地球引力

  “月球”1号是人类第一次对深空探访的尝试。之前,人类从未摆脱过地球引力。

  虽然没有能够完成撞击月球的任务,但“月球”1号还是获得了人类从未得知的月球科学数据,其利用携带的磁强计、离子腔等探测装置,在飞行途中测量了月球和地球的磁场等,幷发现月球的磁场几乎为零。




  首次探月之日本

  卫星坠毁月面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缪斯A”科学卫星。

  “缪斯A”进入太空后,更名为“飞天”卫星。这个探测器没有探测到什么结果,只是绕月球转了一圈。

  今年9月14日,日本发射了“月亮女神”号探月卫星,这是目前人类最大规模探月活动。根据日本的计划,“月亮女神”2号将于2012年发射,“月亮女神”X号也将于2017年发射。

  任务:在月面进行硬着陆

  “飞天”探测器原计划是要借助月球引力控制轨道的技术,将一颗子卫星送入月球轨道,进行地月空间气动制动试验;随后让“飞天”探测器运行到地月系统的拉格朗日点进行绕月飞行,最后在月面上硬着陆。

  过程:探测器速度比计划慢

  负责将“飞天”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的是日本自己研制的M系列火箭的第五代火箭———M-3S-2运载火箭。这个火箭是同时代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之一。

  1990年1月24日,M-3S-2运载火箭将“飞天”探测器发射升空。由于动力原因,“飞天”探测器进入轨道时候的速度比计划少了50米/秒,结果导致“飞天”探测器的远地点只有29万公里,而没有达到原计划的47.6万公里,这意味着“飞天”还是只能围绕地球飞行。

  经过近两个月的反复轨道修正,“飞天”探测器终于在1990年3月中旬进入原定地月大椭圆轨道,幷于3月18日首次飞越月球。“飞天”在近月点将其顶部的“造箭室”释放出来,幷使其进入了月球轨道,但可惜的是,“造箭室”因为机械故障,仅绕着月球转了一圈便失灵了。“飞天”探测器则在之后10次飞越月球,于1992年2月15日利用所剩燃料进入月球轨道,最终在1993年4月10日坠毁在月球上。




  首次探月之美国

  历经六次失败

  1961年5月,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宣布要在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1964年7月28日,美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徘徊者”7号在月球云海着陆。

  美国的首次探月之路十分坎坷,经过三年时间六次失败。

  美国计划在2020年让宇航员重返月球,幷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

  任务:了解飞船着陆可能性

  “徘徊者”月球探测器计划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辅助计划的第一步,任务是逼近月球拍摄照片,测量月球附近的辐射和星际等离子体等,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

过程:首次探月十分坎坷

  “徘徊者”计划十分坎坷。美国前后发射了多颗“徘徊者”探测器,其中:头两次因为火箭发射失败,探测器没能够脱离地球轨道;第三个探测器因火箭瞄准偏差,在距月球3.7万千米处与月球擦肩而过;第四个因控制系统故障,探测器撞到了月球背面;第五个探测器因在到达月球前动力系统发生故障而失败;第六个到达月球静海后因电视摄像机失灵,没有获得任何探测成果。

  1964年7月,“徘徊者”7号由宇宙神阿金纳B运载火箭送到了地月轨道,最终在月球云海着陆。

  影响:传送4300多幅图像

  “徘徊者”7号探测器外形像个大蜻蜓,其进入月球轨道后向地球传送了4300多幅电视图像,最后送回的图像是在离月面只有300米处拍摄的,显示出月球上一些直径小至1米的月坑和几块不到25厘米宽的岩石。




  首次探月之欧洲

  一次发射成功

  2003年9月28日,欧空局发射了他们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慧”1号月球探测器。在“智慧”1号背后是欧空局一个庞大的多国参与的太空探测计划———“曙光计划”。

  目前,由于财力有限,欧空局暂时没有新的大型探月计划,但这幷不影响欧洲航天局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探月行动,欧洲航天局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月球探测器极地着陆等。

  任务:搜寻月球南极“水冰”

  “智慧”1号主要是一颗科学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搜寻隐藏在月球南极的“水冰”,测定月球的形成、月球的矿物成分,以及水的存在与否和数量。

  过程:运用运载力最强火箭

  “智慧”1号月球探测器集数国之力,不仅一次成功,还在其近三年的在轨时间内进行了多项研究。

  负责运送“智慧”1号的是“阿里安”-5型运载火箭。这枚运载火箭是欧空局运载火箭中的佼佼者,也是一枚非常成熟的商用运载火箭。其发射单星任务时,可以把65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而进行双星发射任务时,可以把60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是同时代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影响:首用“电推镜”作动力

  “智慧”1号在轨飞行中,探测了月球的地形地貌、月球的成分、月球的构造等。而其最大的特点还在于首次运用了“电推镜”作为动力源,推着“智慧”1号围绕地球在螺旋式的轨道上一点点前行,走了将近17个月才绕到了月球。

  去年9月,“智慧”1号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向月球,欧空局希望通过观察“智慧”1号撞出的月尘,了解月尘里面含不含水。

  五大因素



  掀月球探测热潮

  昨天,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剖析了近年来世界一些国家掀起月球探测热潮的原因。

  政治因素。以月球探测为起步的深空探测工程,集成了大量高精尖技术成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被公认为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集中展示,可以极大地鼓舞和振奋民族精神。

  科学价值。月球是研究天文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资源因素。月球上有丰富的资源,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技术带动因素。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实施这样的重点工程将强有力地带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经济发展因素。通过对航天探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会有力带动整个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繁荣。




  专家解读

  中国探月价值

  尽管月球资源的利用遥远到无法预期,但科学家从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科学家把可能开发利用的月球资源大致分成3类:

  高位置资源。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有不同效果。

  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的产品。

  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很多是地球稀有矿物。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9 02: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月亮女神”拍摄月球表面照片首次公开



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用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下来的月球表面的图像,日前首次传回地球。有关照片在7日晚些时候首次公开。

据日本放送协会报道,这是“月亮女神”首次用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月球。摄影工作于上月31日进行,摄像机从约100公里的高度对月亮分两次进行了拍摄。

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月亮女神”项目小组成员加藤学教授表示,“通过这两次摄影,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月球表面。这对于我们将来进行月球探测时决定登陆位置等各种研究,都很有使用价值。”

据悉今后“月亮女神”还将拍摄地球从月球“地平线”升起的“地出”景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于上月31日拍摄下来的最新月球表面图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月9日9时36分,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所携带的两颗子卫星之一成功分离,并拍摄了首批月球照片。从月球上空800公里处拍摄的一张 照片 清晰显示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资料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月球北极附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月球上Oceanus Procellarum的西部边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