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2285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30
|
很喜欢男主角在里面的演出,好象患胃癌死了,真可惜。唉。。。。。。。。超棒的一本电影值得收藏。。。
寂寞的人有很多,上夜班的保安,如“薄暮之光”;还有就是特工,如影片中的xx/7。都是一个人生活,住在家具不多,空荡荡的房间里,寡言少语,不懂得表达,内心的封闭让他们更注重心与心的交流,期待一次真正的感情的喷发。其实他们才是最容易被感动的人。
被禁笔的老师自杀了,作家不能够告诉别人自己的伤痛,慌忙挂断电话,生怕别人听出自己即将喷薄的哭声,在民主德国,需要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一有差错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就像民革时期的中国。作家没办法表达,甚至不能抱着自己的妻子痛哭,他只好坐在钢琴前拿出老师送的乐谱把所有的哀怨全都发泄在音乐之中,这一切,全都被楼顶的窃听人员xx/7全程听见,xx/7的眼中闪着泪光。
xx/7开始佩服这一对正直的作家夫妇,他甚至不惜违反特工守则,出面与作家妻子碰面,并鼓励她做出正确的决定,他索性决定帮助到底,不顾上司的警告,不顾自己的前途,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为了一个他们的“敌人”。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英雄识英雄。
最后,柏林墙倒塌了,作家恢复言论自由,但是,xx/7仍然被降职到去拆封信件,一干就要20年。当年他是一个光鲜的安全局长官,一位冷静的教授,仅仅为了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他毁了自己的一生,而且没有回报。他默默地每天拖着小车送信,像个落魄的老人,但是没有一点怨言,常年的面无表情让人没办法猜想到他的真实想法,在他的心里也许觉得作家根本不知道他,也没有必要知道他。
当看到作家的新书扉页上写着献给XX/7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到一闪而过的喜悦,只是一瞬间,对于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他说“送给自己”,这也许是他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两个人虽然没有见面,但是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合。
如同过去东德秘密警察无所不在的触须,《窃听风暴》剧情就像一条巨蟒般缠绕错节。这部一流的大制作将焦点集中于忠诚的斯塔西安全局军官和他在柏林墙倒塌之前所监视的一位作家。编剧兼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克的第一部故事片就如此卖座,他的电影艺术极富吸引力,该片很容易受到高消费阶层的欢迎,无论在哪里,观众都会对影片中的完美编辑和精彩表演赞叹不已。但遗憾的是,《窃听风暴》缺席了今年的柏林、戛纳两大电影节,其实此片更适合在主流电影节大热后再进入院线上映和在电视上播放。
自从去年3月中旬在德国本土上映以来《窃听风暴》可谓名利双收,影片在11周内就拿下1100多万美元的票房,并横扫多个奖项——巴伐利亚电影节上独享4个奖项,而在德国国家电影节(罗拉奖)上又勇夺7个奖项。后者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乌尔利希·穆厄)以及最佳剧本。尽管影片缺少《帝国的毁灭》中希特勒的卖点,也不是基于真实的生活题材,但是受到近现代历史
的灵感激发,德国戏剧界精工细作的风潮开始觉醒,影片自然就受益于这个大环境。影片的基调和导演为影片带来的沉着客观的风格都近似于去年的影片《索菲·斯库勒——反抗与希望》,而且两者的结局都掷地有声,极具震撼力。
影片将时光倒转至1984年,地点为东柏林,开篇字幕即为“公开化无处不在。”东德人民受到10万名斯塔西雇员和20万个告密者的严密监控,他们的目的就是知道他人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斯塔西官员中最忠诚的当属戈德·维斯勒上尉(穆厄饰,一个眼窝深陷、面无表情的探密者),他能在千里之外嗅出政见不同者的气息,除了工作他就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剧中的乔治·德莱曼(塞巴斯蒂安·考奇饰)是“我们唯一正在被西方阅读着的不具危险性的作家”——因此维斯勒几乎是出于对个人的挑战,决定调查这位剧作家,维斯勒不相信他像看上去那么清白。
维斯勒一直受到文化部部长、前斯塔西军官调动大臣赫姆夫(乌尔里希·土库尔饰,他的亲切温和之下隐藏着残忍与无情)的长期支持,他随即将德莱曼的公寓装上了电线。
但是维斯勒仍无法盯死这个内心信仰东德社会主义理想的剧作家。而且,影片最具戏剧性的是维斯勒逐渐着迷于德莱曼的生活和他与女演员克里斯塔·玛丽娅·西兰德(马蒂娜·戈黛特饰)的同居关系。
对克里斯塔·玛丽娅垂涎已久的赫姆夫命令维斯勒对德莱曼动些手脚让他无法再在东德正常生活下去,这位忠诚的斯塔西助手发现自己的事业第一次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中。期间,德莱曼也因为老朋友、舞台剧导演亚伯特·雅斯卡(弗克马·克莱内尔特饰)的自杀而动摇了信仰。
复杂的剧本以均衡、清晰的手法平衡了角色的戏剧性和其情感困境两条主线。虽然这部小成本影片充斥着对话而几乎没有肢体动作,但是演员极强的表现力以及不随波逐流沿着以往政治惊悚片一成不变的简单手法表达主题的方式,使其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当维斯勒从一个他人生活的观察者转变成一个操纵者、参与者,随后又像老鼠一样陷于自己设下的陷阱,他也变得像那些政见不同者般立即躲逃起来。
影片最后两幕剧情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柏林墙倒塌之后。虽然最初全城振奋——影片刚开始展示这一幕就宣告结束——但是这出戏剧性冒险确实小有成效,在片尾加上些松散的小故事已经具有难以磨灭的感染力,使得故事能与当今的德国人生活产生共鸣。
一线女星戈黛特的演艺事业和情感生活都堪称尽善尽美,但是这部影片还是属于穆厄,这位出生于东德的正统剧演员因为出演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影片以及在科斯塔·加夫拉斯所执导的影片《见证人》饰演门格尔博士而名声大振。穆厄曾在许多小制作中磨练锤打,与土库尔的老谋深算不同他显得格外谦善。编剧的黑色幽默——极佳地展现在委员会一幕中,一位斯塔西官员愚蠢地开着东德领袖埃里希·昂纳克的玩笑——被这两位老兵表现得出神入化。
宽银幕技术使影片显得清晰又紧凑,艺术指导希尔克·布尔和摄影师哈根·伯格丹斯基运用灰色和深绿的基调创造出一种微妙的风格,即使在荒凉的东柏林郊外的前斯塔西总部进行实地取景时也没有抹去这种阴暗的色调。影片所交代的时代背景细节看上去也毫无瑕疵;配乐大师盖布瑞·雅德所设计的交响乐为全剧增添了紧张不安的氛围。
摄影(彩色、宽银幕):哈根·伯格丹斯基; 剪接:派特里西娅·罗米尔;音乐:盖布瑞·雅德、斯黛芬尼·莫查;艺术指导:希尔克·布尔;服装设计:甘伯瑞尔·宾德;音效(杜比数码环绕声):亚诺·威尔姆斯、克里斯多弗·冯·勋伯格、赫伯特斯·瑞斯;助理导演:克劳迪亚·比温;选角导演:西蒙尼·拜尔。2006年5月20日在戛纳电影节上(电影市场)进行回顾放映,影片长度:137分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