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59|回复: 7
收起左侧

全能型艺术家之歌曲作者张国荣(2006-9-11 中国金融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07-28 00: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论坛



前言:张国荣是一个能量充沛的、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和贡献的全能型艺术家,歌曲创作只占他艺术生涯的一小部分,但却不应忽视,很久以来我就希望能整理这样一份资料以纪念他在人间的居留,纪念这位香港也是中国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的流行艺术的代表人物。但是因水平所限,写得并不满意,且错漏难免,希望大家指正。



  一、 作为创作者的身份定位

  歌曲创作涉及三方面,作词、作曲和编曲。根据已有的资料,张国荣的歌曲创作涉及作词和作曲两个方面,他的词作只有廖廖几首且大多数是在复出乐坛之前的作品,另外,张国荣并不是专业的作曲家,没有参与过编曲,那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他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集中在作曲方面。本文将围绕张国荣的作曲作品展开。

  张国荣在歌曲创作领域的身份如何界定呢?他不是一个专业的作曲家,专业作曲家一般是幕后人员,掌握大量音乐技术,他们为很多歌手写歌,作曲编曲集于一身,作品数量众多,因为流行音乐的商业性使然,他们需要长期大剂量地写歌,他们的作品中有精品,但也有很多充数的东西。张国荣也不是一个创作歌手,能称为创作歌手者,所演唱的歌曲应该压倒多数的是自己的作品,而且作词作曲编曲演唱集于一身者才是真正的创作歌手,他们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乐队成员。我对张国荣的定位是“歌曲作者”,属于有创作实力和一定数量作品,但主要身份仍是歌手的一类创作人。这类创作人在他的同时代的实力歌手中较普遍,谭咏麟、陈百强、林子祥以及罗文甚至黄耀明等人都属于这种类型,而且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以作曲的作品为主。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可能是香港词作家相当充裕且水平高,另外好的歌手也往往是音乐的行家,为歌曲写曲与创作纯音乐相比也属于相对容易的形式,所以他们能作曲也是很自然的事。当然这些人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谭咏麟和林子祥有较长时间乐队经验,陈百强以创作进入乐坛,在这些人中,林子祥创作比例大一些,其余几个人作品数量都相差不多。

  张国荣发表作品的时间是从1988到2003年,如果以告别乐坛为界,他的创作期也可以分为前半生和后半生,前半生的香港乐坛风行改编英美日歌曲,本地好的词作家很多,但曲作家只有可数的几个,和当时的台湾乐坛比起来,香港乐坛的音乐原创性是非常欠缺的,但是当时香港歌坛那些重量级的歌手却并不乏创作实力,他们不时会在专辑里放入一些自己的作品。到了张国荣音乐生涯的后半生,香港乐坛的音乐原创性大大提高了,本地的年轻一代作曲家纷纷涌现,张国荣也在这个时期写下了更多的作品,在他因抑郁而不久于人世的2002-2003年,他写下了比往年更多的歌。而此前与他同时期的那批实力歌手们,多数都已淡出创作领域和乐坛,作品日渐稀少。这是张国荣在音乐历程上与同时代其他歌手相异的一个特点,从发表作品的时间早晚和跨度可以看出,张国荣的创作之器较为晚成,但却持久。这也许是张国荣执着于人生和艺术的追求,并不断积累和进步使然。

  2000年,香港作词作曲家协会(CASH)设立音乐大使,张国荣成为首任音乐大使,对这个任命,CASH主席彭纳德解释说:“张国荣在以往的日子中为香港乐坛贡献不少,获奖无数;而且张国荣的形象及创作都极有独特的个性”。这个任命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持久的声望、影响力和魅力的歌手,更是对他多年以来的创作成绩最恰当的一个荣誉。在作为一个成功的歌手的同时,张国荣坚持不懈地从事创作,在数量上和技术性上不足以称他为一个专业的曲作家,但从作品质量上却足以与其他专业曲作者为伍,因此, CASH这样一个严肃专业的机构选张国荣作为大使也即形象代言人无疑是最恰当不过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07-28 0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歌曲创作概貌

  作品列表

  序号 歌曲名称 发表时间 首唱 专辑名称 备注

  1 想你 1988 张国荣 《Virgin Snow》

  2 沉默是金 1988 张国荣 《Hot Summer》

  3 共创真善美 1988 张国荣 《Leslie Remix 行动》 公益歌曲

  4 由零开始 1989 张国荣 《Leslie侧面》

  5 烈火灯蛾 1989 张国荣 《Leslie侧面》

  6 风再起时 1989 张国荣 《Final Encounter》

  7 太阳伞下   1989 黄翊 《冬季等到夏季》

  8 一晚 1990 麦洁文 《毕生难忘》

  9 永远怀念你  1990 许志安 《许志安》

  10 如果你知我苦衷 1992 周慧敏 《Endless Dream》

  11 红颜白发 1993 张国荣 《宠爱》 白发魔女传插曲

  12 忘掉你像忘掉我 1993 王菲 《Faye Best》 白发魔女传2插曲

  13 自首宣言    1994 张智霖 《chilam》

  14 夜半歌声 1995 张国荣 《宠爱》 夜半歌声插曲

  15 深情相拥 1995 张国荣 《宠爱》 夜半歌声插曲

  16 一辈子失去了你 1995 张国荣 《宠爱》 夜半歌声插曲

  17 有心人 1996 张国荣 《红》 金枝玉叶2插曲

  18 意犹未尽 1996 张国荣 《红》

  19 红 1996 张国荣 《红》

  20 做伴(以后) 1998 张国荣 《printemps》《这些年来》

  21 寂寞有害 1999 张国荣 《陪你倒数》

  22 小明星 1999 张国荣 《陪你倒数》 流星语插曲

  23 我 2000 张国荣 《大热》

  24 大热  2000 张国荣 《大热》

  25 极爱自己 2000 陈冠希 《陈冠希》

  26 诺亚方舟 2001 张国荣 《一切随风》 为Cash颁奖礼作

  27 这么远那么近 2002 黄耀明、张国荣 《crossover》

  28 玻璃之情  2003 张国荣 《一切随风》

  29 红蝴蝶   2003 张国荣 《一切随风》

  30 敢爱    2003 张国荣 《一切随风》

  31 我知你好  2003 张国荣 《一切随风》

  如果以1990年初张国荣告别歌坛为界,之前的作品大约是9首,之后的作品大约是22首,大多数还是创作于告别以后,也许是因为告别后不再做偶像,有更多精力做些创作工作,也许是告别前成熟的作品不多或者是还没有得到掌控自己专辑的权力所致。张国荣音乐生命始于1977年,终于2003年,如果以1990年告别歌坛为界,前后分别13年,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张国荣对自己的人生其实有清醒的计划,前13年的张国荣主要是在争取歌坛以及艺坛的地位和名望,而后13年他因着从前积攒的声名地位,在这个商业社会里得以较为从容而自由地实践自我的艺术世界。

  从歌曲列表中还可以看得出,张国荣写作歌曲的背景和动机有以下几种,1. 事先构思好的与某人的一个专项合作,比如与许冠杰合作而写的沉默是金、烈火灯娥,与黄耀明合作的这么远那么近。2. 为电影写作的插曲,一共写了七首。3. 为演唱会或最终被演唱会采用的主题歌曲,比如我、大热以及红。4. 为公益事业或相关,比如共创真善美、诺亚方舟。5. 为乐坛友人及后辈创作,如果你知我苦衷等六首。6. 因为人生大计有感而发, 包括由零开始、风再起时。7. 其它类型。

  经过这样的分类可以看出,首先,歌曲创作对他来说并不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是“歌曲作者”与专业作曲家和创作歌手在写作频度和动机上的明显差异。另外也可以看出,歌曲创作是张国荣丰富的艺术活动中的有机的一环,它常常与其他工作交织在一起,比如拍电影的同时写电影插曲,比如他的“ 演唱会—专辑—创作” 之间往往有密切的联系, “红”这首歌是专辑“红”的点题之作,唱片的平面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跨越97演唱会的高潮和重头戏; “我”和“大热”是专辑“大热”的主打曲目,也是热情演唱会的点睛之笔。前述的现象是张国荣区别于其他“歌曲作者”的显著特点。

  后期的张国荣是一个有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才能的艺术家,从他的访谈和合作伙伴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在他后期的艺术创作中,往往很自然地跨越多种艺术门类,张国荣在写一首歌或者制作一首歌时,可能在这之前先有一个演唱会(或MV)的主题意念,他会将这个意念贯彻在专辑里,有目的地创作一些歌曲,在写作时也会对与他合作的词作者提出歌曲内容上的相关要求。他的歌曲创作只是其中一个点,从这个点延伸开去,几乎是他对整个视听艺术的全面把握,也因为这个原因,在论及他的歌曲创作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其他方面。他曾谈及在演唱歌曲时,也会先想像出一个画面和故事,然后将这种感觉带进到声音表达里。在张国荣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浑然一体的圆融的艺术感觉和创作形态,这是他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07-28 00: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张国荣的作曲风格

  在着手写这篇文章时,我一直在考虑,张国荣这样的歌曲创作人,他的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歌曲创作上,但又不时地从事创作,他不象罗大佑,全身心地寄托在写歌上,作品风格因为材料丰富而比较好把握,对张国荣,所能捕捉的比较有限和零乱。我试着从他的音乐营养源和音乐实践入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他的作曲风格的形成和特点。

  艺术创作并不只是等待灵感的过程,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任何人在创作之前都有学习的过程,方式有耳濡目染暗自揣摩偷师学艺经人传授理论学习等等,任何人无论天分悟性概莫能外,只有对某种艺术形式有了相当的掌握后才可能利用这种艺术语言说出自己的话又或者在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人类的艺术就是因此而传承发展和丰富的。任何一个创作者,他的个人风格与他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东西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东西可以称为营养源,因此,分析张国荣的歌曲创作可以先从他的音乐营养源着手。在1985年的自传中,张国荣提到他开始接触流行歌曲是在上中学时,那时候,他喜欢听台湾的姚淑容的国语歌,也开始听很多的英文歌。那是60年代末,粤语歌曲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西方的摇滚乐正在蓬勃发展,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听着鲍勃-迪伦、猫王和大卫-鲍维长大的。后来,张国荣留学英国,在那里无疑接触了更多的西方音乐。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时期一个人知识积累的最关键时期,张国荣的最主要的音乐营养源是当时的西方流行音乐,而这必然影响到后来他的音乐创作。张国荣在自述中提到,大学二年级之初,张国荣返港,在一所中学补习中文,1977年5月,他与一班朋友组成了一支后来取名为“ONYX”的民歌(folk songs)乐队组合,张国荣担任主音歌手,乐队参加过当时一些公开的比赛,还取得了第二、第三的成绩,但时间并不长,同年张国荣参加亚洲歌唱比赛,进入了流行乐坛。而当时他的参赛曲目“American Pie”也是一首著名的民谣歌曲。

  虽然张国荣提到过,他小时候跟着佣人六姐时,受其影响,听了很多粤曲,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创作音乐最主要的音乐营养还是来自于当时的西方流行音乐,60-70年代西方的流行乐坛人才济济,流派纷呈,张国荣曾在访问中谈到他喜欢的歌手Elton John时说到:“他是一个伟大的创作歌手。与他相比,我不值一提。”张国荣这一代香港歌手喜欢的歌手和学习的对象几乎全部来自欧美。虽然这一代歌手或多或少玩过乐队,但是很少能自成一格并坚持下去的,因为社会人文音乐环境种种不同,这些音乐青年后来相继进入所谓的主流乐坛。但当这些人开始创作时,他们的风格却因为成长经历的不同而显示出差异,仔细研究他的音乐,你会发现他的音乐思维颇为西化,也许是因为少年即留学英国,而且据他说,“整个中学只有两个中国人”,因此在打文化基础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更深。张国荣所创作的歌曲,只有一曲沉默是金,属于典型的中国风格的五声音阶(注:永远怀念你还不确定),更重要的是,他写的歌所呈现出的调性色彩和旋律走向,所流露出来的音乐趣味,都是偏西化的,这与同时期的陈百强个人作品中以及林子祥部分作品中时时流露的委婉回旋的中国式风格是很不相同的,与许冠杰的民歌风更加不同。

  如果从大的方面讲,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音乐开始全面采用西方音乐体系,但与西方音乐趣味不同,中国人写的音乐有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音乐传统的影响,即使到了1980年代的香港,当时的电视剧插曲和本地作曲家的作品中民族传统的风味很明显。张国荣这一代歌手虽然深受西方流行音乐影响,但毕竟更经常地生活在中国的文化气氛当中,所以他们写的歌曲依然带有中国的趣味。张国荣“偏西化”只是一个比较的概念,相比较其他同时代歌手而言,音乐趣味中成分与比例构成的差异。而张国荣这种“偏西化”风格也主要是受民谣和“pop”两种音乐类型的影响。他这种风格更接近于90年代后的香港流行乐坛的主流风格,而他也基本保持这样一种作曲风格,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当然,不同的作品有其不同的个性特征,下文将会详述。

  张国荣风格还包括一个突出的特色,他长于为电影写插曲,既贴近电影为电影增色,又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为电影写插曲相当于命题作文,比随心所欲地写歌又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他却可以处理地相当好,显示出音乐修养和功力。在他创作的七首电影插曲中,“红颜白发”获得最佳电影歌曲奖,“有心人”和“夜半歌声”各获得两次最佳电影歌曲提名

  至于张国荣的音乐技能,从资料中显示,他识五线谱,能弹吉它,还会一点点钢琴,未接受正规意义的音乐训练,但艺术界有个现象,专业训练和学院教育并非出产艺术人才的最佳途径,甚至某些时候会窒息创作的灵性,歌曲创作与技能间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个人的音乐感觉(包括音乐美的感觉、和声感觉等等)其实对创作的影响更大,张国荣在访问中曾提到:“假若我真的能够弹钢琴的话,也许我却不能自由地作曲了呢!”这也许是他对创作和技能之间的体会,他曾说过,在卫生间或在旅行的时候作曲,可见他是在放松的时候捕捉音乐火花,唐奕聪(作曲家)在回忆张国荣的创作情况时谈到, “(张国荣)作曲水准甚高。哥哥会先把作好的曲记在脑中,他的记忆力很好,一来到便可把整首歌哼出来给我听,让我配上和弦。”“唯一的一首不是事先作好的便是《红蝴蝶》。他就在这里由零开始和我一起边唱边弹边作这首歌的。”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也可以一窥张国荣作曲的方式。




四、从合作伙伴看张国荣后期的创作状态

  林夕,香港90年代以后,产量最丰影响最大的词作家,也是张国荣在音乐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没有林夕, 张国荣音乐生命的后半生将不可想象,同样的, 没有张国荣的林夕,艺术生命也是不完整的。张国荣曾经不止一次地夸赞林夕的才华, 林夕也曾这样形容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很自由。可能因为我比较了解他,所以写歌之前都没有太多的沟通,我就自己写,写完后刚好他也很喜欢。我觉得这就是缘分,也不是说开会研究这首歌要打开什么市场之类的,都没有!我们合作得很好。与我合作得比较有默契的一些艺人,比如王菲、张国荣,就是写彼此喜欢的东西,特别是张国荣,当我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也是会喜欢的。” “所有的歌词,其实都是我自己很自由地写的,因为没有限制,我才发挥得好。” “对我来说,张国荣的离去意味着我写某种东西的机会永远都没有了,我很难说明是哪一种东西,当时写作的时候就像在一个没有边际,没有岸的海里游泳一样,这种体验在他逝去后就没有了……某些艺人会给我一些生命力,有这种生命力在,我就可以写得出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人不在,那一部分的生命就永远失去了。” 在张国荣逝世一周年时,林夕说:"你离开后再没有机会帮你写歌,就好似我身体一部分失去,好似左右手没有了右手,有我一定留给你,不会写给他人。”

  张国荣与林夕这种类似子期与伯牙一般的知音情谊,因其中一方的消失造成了另一方精神世界和创作生命中的一部分永远的虚空。这种令人神往的合作关系挖掘和塑造了后期的张国荣的高格调,没有林夕,张国荣日积月累的艺术能量不能那么好地发挥,一首好歌需要好的词、好的曲以及词曲之间的配合,张国荣和林夕在一起,因为心灵的默契和彼此的欣赏使他们的合作迸发着灵性的火花,通过这种合作,也使我们了解到张国荣音乐生涯的后半期的一种创作状态,即自主和自由,这也是理想的真诚的艺术创作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张国荣,实践了他复出时提出的,唱喜欢的歌,做喜欢做的事的想法。所以很自然的,张国荣最有价值的作品集中出现在他的后半生里。

  谈歌曲创作似乎仍不能脱离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歌曲的创作不同于纯音乐的创作,虽然一般情况下曲的部分也有相当的表现力,但还是需要歌词赋予歌曲以内容,只讨论曲的创作,会让人误以为张国荣在创作时,只是孤立地写曲,事实并非如此,从与林夕合作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张国荣信任欣赏林夕并与他长期合作,因为林夕写出的也是他喜欢的,这恰恰说明了张国荣对歌曲内容是有要求的。唐奕聪(作曲家)也谈到过,“每作一首歌之前,他都会把歌曲的中心思想构思好”。

  林夕曾在访谈中说,“张国荣成为殿堂级人物是在复出之后”。我认为这是与张国荣复出后对自己音乐上的要求有关的,对比复出前后两个时期的张国荣音乐专辑,一个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原创性。告别乐坛之前,张国荣唱了很多改编自的英美日流行歌曲的粤语歌,复出之后,他再也没有唱过一首这样的歌曲,除了偶尔翻唱英文歌曲外,专辑里几乎清一色是本地新创作的歌曲。当然这也和香港乐坛人才和环境的改变有关系,但我们不能否认张国荣在其中的坚持,在复出后,他所坚持的这种原创精神还反映在,他亲自担任专辑(演唱会)的制作人(监制),控制专辑(演唱会)的整体风格和品质,这依然是创造性的工作,虽然在本文中,我不打算就这个问题做过多陈述,但作为张国荣来说,这个方面是他作为一个歌曲作者的身份值得关注的外延。
 楼主| 发表于 2007-07-28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作品分析

  1.想你

  张国荣的处女作,却并不稚嫩,其实张国荣发表的作品质量整体比较均匀,包括这首想你,乐思清晰,节奏鲜明,流行性很好。

  2。由零开始、风再起时

  这两首歌都是为张国荣告别歌坛所做的,但相比较而言,前者叙离情,后者抒别意,前者娓娓而谈,后者激烈一些。因为是有感而发,所以歌曲也都气韵流畅,“由零开始”的调性稍复杂一些,“暂别远去,远去找那自由再冲刺”一句有一个临时的转调,然后又回到原调,这样一个变化为这首歌增添了色彩。

  在我看来,“风再起时”最特别的地方是竟然在1993年被童安格重新填了国语歌词而翻唱过,作为一个曾经写过那么多优美旋律的一个创作歌手,一个几乎从不唱别人写的歌的人,竟然少见地翻唱别人的歌,而且是张国荣这个并非专业创作人的歌手写的歌,至今还觉匪夷所思。但这也许证明了一件事,“风再起时”是一首好曲子。

  3.沉默是金、烈火灯蛾

  沉默是金是和许冠杰合作的产物,作词的一方是许冠杰,歌词似乎以张国荣为原型,语重心长,作曲的一方是张国荣,唯一的一次以传统风格(五声音阶)谱曲,似乎向以擅长此道的许冠杰致意,两个了不起的人物合作了一首经典歌曲,留下了一段乐坛佳话。沉默是金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也许中国人还是对五声音阶的歌曲更有亲切感。

  烈火灯蛾也是与许冠杰合作的歌曲,但是风格是张国荣式的,旋律线条很细致,也许是因为流行性稍差,所以并不如沉默是金那么出名。

  4.有心人

  电影金枝玉叶2的插曲,金枝玉叶1的主题曲“追”是一首广受欢迎的获奖歌曲,很多歌手都翻唱过,在拍摄金枝玉叶2的时候,张国荣为这部续集亲自写了一首插曲“有心人”,这可能是张国荣写过的最美的旋律了,林夕的词让这首歌锦上添花,它两度获得最佳电影歌曲的提名。

  这首歌分为色彩对比鲜明的两部分,前一部分徜徉在低音区,仿佛夏夜晚风中的暗香浮动,而后一部分忽然冲高,明艳如雨后新鲜灿烂的阳光,这是一首音域跨度达两个八度的歌曲,前后两部分各自运行在低和高的八度区,这样出来的感觉就是,荡气回肠。它真的很美,美地自然潇洒,美地耐人回味,有如神来之笔,仿佛能让人感觉到来自灵魂深处的一缕幽香。

  5.红颜白发、忘掉你像忘掉我

  白发魔女传1和2的插曲,红颜白发是张国荣第一次为电影写插曲,然而一鸣惊人地得到了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奖。这两首歌其实是姊妹篇,红颜白发是属于卓一航的歌,忘掉你像忘掉我则是练霓裳的心声,张国荣为这两首歌的结尾设计了同一个乐句,这两首歌同样地缓慢悠长,气息连贯, 起伏跌荡,这样的旋律非常适合剧中刚烈执着的爱情的悲剧意味。

  6.关于电影夜半歌声的三首插曲(旧文略作修改)

  夜半歌声——这首歌的曲式可以称为两段式,“依偎你心门”一句不但是前后两段的分野,也是上行五度转调的过渡句,除结尾句,前后两段的乐句基本相同,后一段运行在比原调高五度的位置上,这五度的差别不仅造成了听觉上的暗明的对比,也因此为乐曲注入了动力,引领情绪由低沉向激动变化。

  第一句“只有在夜深”是关键句,全曲的音型基本上同它是一致的,全曲的旋律基本上是将第一句进行下行模进形成的,如果“只有在夜深”是一个动机,全曲就是在对这个动机的丰富中展开的。值得一提的是结尾部分,这首歌唱了两遍,第二遍加重了语气,然后走向结束,不但没有回到原调,而且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也并没有稳当地结束在主音上,而是落在三度音上,因此有了一种心潮难平、余音绕梁的未完成感,这样的手法并不鲜见,但是妙的是用在这首歌里非常之合适,有点儿意思了。

  夜半歌声从音乐语言的运用上,可以称为工整简炼,气息连贯,转调平滑,有一气呵成的流畅感。在旋律的设计上,既有下行的模进也有上行的转调,造成了一种起伏跌荡,心绪难安的形象。在旋律模进的时候也注意每句略作变化,并不刻板,因此很有细节美。

  深情相拥——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可能是张国荣唯一一次写的三拍子歌曲,用一种类似圆舞曲的节奏描摹甜蜜厮守的时刻,他写得很好,流丽而富变化,升5音的运用赋予这首歌西式的色彩。

  一辈子失去了你——同前两首歌相比,这首歌旋律复杂而多变,抒情咏叹性更强,在曲式结构上看,第一句“一辈子失去了你”是一个陈述式的引子,象一声叹息。引子的作用一般是开宗明义或引起下文。在这首歌里,第一句的引子就是拉开戏剧帷幕的手,之后开始一段悲歌,从“你任我憔悴”开始,转为起伏变化较大的中段,从这一句开始,突然来了一个增五度转调,如同冷风突袭,令人揪心,然后转回原调,但仍然按捺不住,因此最后又来了一个四度转调,在激动难安的情绪中结束了这一段,歌曲又回到第一段的悲歌中,最后在坚定然而悲哀的语气中走向了结尾的悲鸣。

  这三首歌曲风格更为统一,从内容上看,不但“夜半歌声”这一首是宋丹平的郁积的感情的倾吐,另外两首虽是戏中戏的歌曲,也同样照应着宋丹平爱情的乐与悲。从技法上看,三首歌虽然有不同的风貌,但具有一些共性,比如它们都运用了转调,用了很多5、6度的跨度较大的音程,也用了很多的半音,因此,具有一种西方音乐的调性色彩,也具有歌剧或音乐剧音乐的抒情咏叹性质,同时也具有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感,所以,这些歌非常配合整个电影的光影感觉,那是一种如古典油画般以红黄色为主的浓稠色调与90年代电影语言相结合所呈现出的特别味道。

  在谈到插曲的创作时,张国荣曾说:“整首歌用上弦乐,很接近舞台上演奏的音乐,且没有古筝等中国乐器,目的是要配合整部戏的情节及色调。” “戏中的宋丹平是一个很前卫的音乐家,若编一些很中国调的歌曲,会很不协调。”“借鉴外国歌剧的唱腔,又全无敲击部分。”我认为他最后完成的作品很好地实现了这种设想。

  7.小明星

  虽然这首电影插曲没有获过奖,也不如以上的电影插曲那么出名,但张国荣无疑是喜欢这首歌的,在他的陪你倒数专辑里,用粤语国语两种版本诠释了这首歌。小明星用一种比较短小的旋律,舒缓的速度,亲切的调子,表达出一种纯真的朴素的感情,仿佛是低声细语的催眠曲,也仿佛是在寂廖的星空下汲取心灵平静的启示。在张国荣的作品里,这首歌也算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了。

  8.红

  这是一首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这首歌的创作意念和曲的创作来自张国荣,林夕根据张国荣提出的“红”的理念写出了歌词,作为1996年新专辑的主打歌曲,也成为了跨越97演唱会的高潮曲目,在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上,张国荣将这首歌赋予了一种新的色彩以配合热情演唱会的整体风格。这首歌的词意充满隐喻,意象丰富而恣意纵横,意思皆在似与不似之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也具有了很强的艺术上的可塑性,张国荣将其在舞台上以类歌舞剧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仍然保持这首歌所具有的朦胧的感觉美。

  “红”从曲式结构上可以分为两段八个乐句,从结构上看,第一段包括四个乐句,第一句是开始句,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重复和加强,第三句是变化句,第四句是收束句。第二段包括后四个乐句,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与前一段一致,音型结构也与第一段基本一致,只是这一段的旋律整体运行在不同的位置,旋律线条起了变化,细部也有变化。从整体结构看,很象是唐诗的节律。诗歌与音乐本来就是二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有着相通的艺术规律,而“红”使用这样的结构,显得既工整又简洁。

  “红”开始于小节的强拍上,然而又是中速。编曲者用一种强劲、稳定但又暗流涌动的节奏和电子乐的迷幻味道,赋予了这首歌现代的色彩,然而不失其诗意朦胧的意境。

  9.寂寞有害、大热

  这是两首“快歌”,张国荣写的绝大多部歌曲都是偏于抒情性的,只这两首歌例外,他曾在访谈中说,“好多人講張國榮不會寫快歌,不行,怎么能這樣被人小看,所以怎么都要寫一些快歌。。。”好胜的他为了填补空白,写了这首寂寞有害,后来又写了大热,其实所谓快歌,在写作上并没有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大概在于某些段落音符排列密集一些,气息短一些,寂寞有害写得很得其中奥妙,而且它的结构并不单调,用一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歌曲推进,张弛有度,在情绪已很高烧的歌曲的后半部分又插入一段“试试与他….”,起火上浇油的作用,让其后歌曲的情绪更疯。虽然这种手法不是没有人用过,但是他这么做还是很令人惊喜的,张国荣真的不简单。至于大热,套路和寂寞有害相仿,但就没有后来这一段了。

  10.意犹未尽、作伴

  这两首歌并不是很显眼的歌曲,静静地躺在专辑里,没有在其它场合出现,虽然作伴被填上粤语歌词后在《这些年来》专辑里被再度演绎,但是似乎还是弱了一些。“意犹未尽”是个很好听的小品,其实只是用了两个主干乐句做了些精细的变化写成,结尾刻意不落在主音上,真的是意犹未尽,这首歌短,但是精致不啰嗦,其实很多感觉就是一瞬间,捕捉瞬间感觉的短小音乐就是意犹未尽的感觉吧。音乐里用了切分音,使节奏很跳动,编曲用木吉它作主角,配以清淡合声,整首歌有一种民谣式的素面朝天的清新动人。

  作伴怎么说好呢,这首歌不算很差,但是我不能说它好,就象一个句子完全按语法造出来了,可是并不是句有意思的话,这就是我对这首歌的看法,它的旋律有些牵强,不美,当然这也许只是我的感觉,如果说张国荣有哪首歌写得较失水准,我选这首。

  11. 这么远那么近(Cash最佳另类音乐奖)

  这是一首受几米的漫画向左走向右的启发而产生的歌曲,也是张国荣与黄耀明合作的《Crossover》里最有新意思的一首歌了,整首歌的戏剧性和画面感很强,两个人你说话我唱歌,关系似近还远,似远又近,命运际遇缘份之不可测知就是如此飘忽的吧。张国荣又一次展现了他天才的一面,他是如何展开戏剧性也就是叙事性的呢,在这样一支短短的歌曲里,要做到并不容易,他将旋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很有表情,象是在铺陈和营造气氛,第二部分节奏突变,旋律中出现了很多细碎的半音阶进行,情绪逐渐变得紧张,象是展开和交代剧情,第三部分是一段高音的咏叹,仿佛到了叙事的高潮。这支歌的旋律还如黄耀明所说,带有异国情调,这种异国情调一是因为采用了中国人不习惯用的和声小调式,其次在于第二部分的半音阶进行,以及第三部分的高音部分,气息很长又逐波走高的旋律,有些象意大利歌剧的那种地中海阳光式的感觉。最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元素如此完美地统一在一首歌里,让人耳目一新。

  张国荣在这首歌里还贡献了成串的独白,黄耀明话:“當然這當中濃濃的戲劇效果有很多都是由哥哥提供, 那些獨白的部份就好像是畫龍點睛一樣,令歌曲也生動起來。”但是谁能想到这是临场的即兴发挥呢?黄耀明如是说:“这首歌在錄獨白的過程中其實是好好玩的一回事, 錄音時哥哥只是錄了一大堆說話, 很隨意的, 而我就只憑直覺選了一些我覺得是頗為對的感覺試試放在歌裏, 沒想到全部好像度身訂造一樣”。

  12.写给乐坛友人和后辈的歌

  张国荣曾经为他的友人和后辈写过6首歌,为他人写歌往往要照顾一下对方的特点,比如音域、适合的风格等。这可能是与给自己写歌的不同之处,而张国荣本人则是一个能演绎各种风格的音域很广的歌手。很遗憾写给许志安的“永远怀念你”至今还没有听到过,谈谈其它5首。

  “如果你知我苦衷”是写给周慧敏的歌,旋律细腻又有几分凄楚,出于喜爱,2002年黄耀明将其翻唱,他说:“錄這首歌的時候確很順利, 說真的當你對一首歌很有feel 的時候是會錄得特別順利的。而我對「如果你知我苦衷」這首歌特別有感覺, 基本上是一進入錄音室就可以錄唱。”

  “太阳伞下”是1989年为当时新艺宝唱片公司的年轻歌手黄翊写的,是个节奏跳跃情绪愉悦的歌曲,看得出作者的用心,张国荣在歌里用了一个短的转调,为歌曲增添了变化,而结尾的音落在属音上,留下余味。

  “自首宣言”用布鲁斯节奏写成,有一种味道纯正的幽怨感,张国荣唯一的一个布鲁斯作品,赞叹一下,他很得其中三昧呀!

  “一晚”是写给麦洁文的,张国荣用小调式为这个歌声甜美文雅的女歌手写下了一支略显哀怨的抒情曲,不失也不过。

  “极爱自己”怎么样?它是陈冠希的代表曲目,有国粤两种版本,2000年,张国荣为这个迷恋hip-hop 和R&B的新人类写歌,在好听的旋律之外着重了节奏的生动,还特别在歌中写了一段英文Rap,嘿嘿,哥哥也疯狂!

  13.共创真善美、诺亚方舟

  共创真善美作于1988年,是香港电台《踏上公民路》节目主题曲,诺亚方舟是为Cash颁奖礼作的歌曲,两个都可归于功能性歌曲,这样的歌曲一般来说艺术性会差一些。共创真善美这样的歌曲,有说教的成分,可以很牵强地认为是“主旋律”的作品,其实不太好作,容易空洞而虚假,年轻的张国荣那时算是尽了力了。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诺亚方舟,旋律硬朗兼振奋。

  14.玻璃之情、红蝴蝶、敢爱、我知你好

  在他去世后,人们才听到这些歌,在他被抑郁症折磨摧残的最后岁月里,他是如何还能写出这些歌,是在病情发作的间歇某些回复健康和希望的时候吗?不忍去想象。如果造物主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收回他的杰出创造,至少我们还有他最后的音乐留念,这些携带着他的最后生命的音乐。

  “玻璃之情”是一首令人心碎的歌曲,很多下行的乐句,象一声声叹息,但它的乐思又是清晰的,三段式的结构流畅严谨气息贯通,“及时地道别没有罪”,在“时”这个音上,他突出地在两边的同度音中间用了这个降半音作为过渡音,这个习惯用法是他从1993年红颜白发开始的,可能是觉得特别有感觉,所以在后来很多作品里都用到了或者是在演唱的时候习惯式地就这样处理了,非常张国荣的一个用法,在这首歌里听来觉得分外地无奈。“红蝴蝶”的旋律有一种纤弱柔美轻盈然而却丝丝哀愁的感觉,歌曲以小调式写成,幽暗忧伤的情调。

  其实这四首歌尤其是后两首是不忍卒听的,不是不够好,是因为你能感觉到唱歌的人明显的力不从心,而你也已知道了他的结局……

  15.“我”

  关于这首歌,词作者林夕说:“(和Leslie合作)所有的歌词,其实都是我自己很自由地写的,因为没有限制,我才发挥得好。惟一例外的只有一首歌,(之前林夕先按自己的意思写的那一稿)他说那是我的歌,不是表达他自己心声的歌,所以要求我用一部电影里的一句对白来打磨。”林夕所说的这个例外就是“我”,张国荣创作这首歌是受什么启发呢,他要求林夕参照的那部电影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以下这首名为“I am what I am"的歌以及名为“La Cage aux Folles”的电影。

  I Am What I Am

  I am what I am

  I am my own special creation

  So come take a look

  Give me the hook

  Or the ovation

  It's my world That I want to have a little pride

  My world And it's not a place I have to hide in

  Life's not worth a dam

  Till I can say I am what I am

  ......

  这首歌是首演于1983年的百老汇首部同志音乐剧"La Cage aux Folles"的选曲。而这部音乐剧脱胎于拍摄于1978年的同名法国同志电影,中文译为假凤虚凰。林夕在写这首歌的时候参照了“I am what I am"的歌词,比如,“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等。歌词有国粤两种版本,林夕本人是都喜欢的,但张国荣更喜欢国语版本。

  不是每个人都将信念建立在执着自我之上, 但这却是张国荣的生命意志和勇气的来源, 是他这个特别的生命的构造逻辑。在这首歌里,他采用两段式曲式,前半部分之前,先写了一个引子,唱出主题,“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间奏过后,用较为平静和缓的旋律和宣叙的调子娓娓道来歌曲的前半部分,然后用一句过渡句将旋律整体拉高,进入歌曲的后半部分也即高潮段落,他将激情融于宽阔悠长的旋律设计中,抒发了歌曲意欲表达的磊落坦荡的情怀,然而结尾处音乐的落寞收尾又有一丝苍凉的孤独感。

  “我”是一首接近完美的作品,音乐语言明白流畅简炼,词作具有诗歌与哲思的双重美感,而编曲又切合歌曲意境,用一种钢琴与管弦乐队的组合,既庄重圣洁又烘托了歌曲抒人生之大意的宏大感,演唱者用凝聚着深厚生命体验的声音表情,令这首歌达到了人歌合一的境界。“我”这首歌也是有鲜明的张国荣作曲标签的作品,一贯的清晰流畅的乐思,一贯的优雅简炼的旋律设计,一贯的他喜欢用的模进技法和半音式的过渡倚音。

  “我”,在张国荣所有的音乐作品里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价值,这是他的人生宣言,是走过人生几十年风风雨雨之后的肺腑之言,在他的热情演唱会上,张国荣用一种坚定的气概严肃的神情充满激情地诠释了这首歌,象一个用艺术布道的圣徒,张国荣虽然曾经在一所佛教中学就读,也接触过西方宗教,但他自称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信念就存在“我”这首歌里。有了这首歌以后的张国荣,气象已绝对升华了。

  听张国荣唱“我”,仿佛重温他忠于自我的一生,那么一个自尊、自强、自爱、自我实现的伟大的完美的个人主义者,他在人间留下“我”这首歌,也留下了他参与和改变这个世界的永恒证据。
 楼主| 发表于 2007-07-28 01: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写这篇文章真不容易,其实并不是真的试图探讨张国荣的作曲技巧之类的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是他在吸引我不得不去做这件事,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我深深觉得,他最让人倾心最让人动容的是,似乎永无止境竭尽所能地自我要求,终其一生接近个人的完美极限,我们爱他,也已超越了对其实体的迷恋,“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篇文,献给我心中的张国荣。

  参考资料:



  1. 林夕912谈哥哥

  2.Aliceyao及其他网友整理的作品资料

  3.相关歌曲

  4.聚荣堂网友flower_0870翻译之张国荣1985年生平自述

  5.Aliceyao整理的张国荣艺术生涯大事记

  6.《The one and only》

  7.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8.《说出我的全部》等访问

  感谢提供资料的每一个哥哥网站。

  2005-5-17

  原文地址:http://bbs6.netease.com/ent/read ... page=3&pageid=1
  (已经失效)


(责任编辑:babyquite)
 楼主| 发表于 2007-07-28 02: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可惜没有找到原作者。非常感谢 这 篇完整的作品。
发表于 2007-07-28 15: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哥作的曲都特别好听,粤语歌其实都是先有曲后有词的,我经常在想哥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哼出这么一段美妙的旋律呢
发表于 2007-07-28 16: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ent.163.com/board/zhangguorong/134/7134.html

这篇文章来自红版,作者叫作hotsands,原文名字就叫《歌曲作者张国荣》,文章作于05年

评分

参与人数 1荣币 +30 收起 理由
lktgwd + 30 感谢提供原作品出处。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