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99|回复: 0
收起左侧

香港十年“蒙太奇” (2007-06-2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06-28 10: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 ( 2007-06-27 15:39:15 )          来源: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廖翊



    “香港像一部电影。”著名女作家王安忆在香港演讲时这样说。

    这是一个太有故事的地方。她的意义似乎远远超过一个城市,她从来没有被叫过“香港市”。尽管她只是一个城市。

    香港当然具备了电影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故事元素。而且,其自身的多彩流变时刻丰富着她的“电影”表现形式,使这部“电影”显得如此动人和好看。

    于是,她成为“东方好莱坞”;于是,她诞生、造就了如维港摩天楼般林立的大小明星。他们演绎别人,也演绎自己;他们演绎香港的故事,不只是过去的,也包括这10年。

《春光乍泄》与城市伤痛

    从一般电影中了解香港大概是会出错的。她的内心与真容并不在蛊惑仔的放荡不羁中——香港青少年往往是时尚新潮兼和善知礼;也不在无休止的警匪血战中——这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安全城市;也不在周星驰的“无厘头”中——港人以务实著称,没有太多幽默细胞……

    但有的电影是例外。

    10年前,为采访香港回归,第一次真正在香港住了下来,也第一次在香港看电影,一部号称与“回归”有关的港产片《春光乍泄》。导演王家卫,主演梁朝伟、张国荣。

    这是怎样的一部骇世惊俗的电影!风格如此暧昧,色彩如此灰暗,间或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一点暖色……内容呢,说的是梁朝伟、张国荣扮演的一对“同志”恋人,由于困扰和压力远离香港,在南美阿根廷生活的点点滴滴,恩恩怨怨,分分合合。

    “让我们重新开始吧?”这是他们一次次分手后请求复合的台词。最后,梁朝伟还是独自回到了他的出生地香港,时间是在回归前。

    “从导演到演员、摄影、音乐、剪辑等看,这是一部天才电影。但是,我看不懂。”我对香港朋友坦言。

    “其实,电影反映了香港人普遍的生存状态。”朋友如此说。后来看到当地一篇评论,表达同样的意思,大致是说,同性恋者在社会上很难寻找身份定位,就像回归前的香港人一样,是中国人呢,还是英国人?“让我们重新开始”——我们很想有个新的开始,如何开始?在巨大的变故前,两位“同志”赶紧找一个地方回避。为什么找到阿根廷?因为阿根廷也做过英国殖民地,他们也曾经失去祖国……

    看到此,我惊呆了,并且无可抑制地流出了眼泪——为香港人如此深入骨髓的伤痛以及无以寻求的归属,也为自己置身其中而浑然不觉的无知。

    这种特殊的飘零人生,这种彷徨和苦闷,何尝不是另一种城市厚重?

当经典成为过去

    后来,多次见到王家卫,无论在北京,还是在香港,任何场合他都是那副墨镜。当然,也见到了在香港“重新开始”的梁朝伟,有过一次深入交谈。

    他的淡然实在让人惊讶,人到中年,一双眼睛纯得像中学生。他的生活极其简单,工作之余只是呆在家里看书,看碟,做做运动,没有任何夜生活,安静得像一滴水。

    “《无间道》中,黄警官被抛尸在你的面前时,你的表演特别好,眼神告诉了你内心的一切。”我对他说。

    他有些激动地叙述当时拍摄的情景。只有在谈及专业个案时,才可以感觉他身上的热度,以及与众不同的激情。真是为电影而生的好演员。

    提到《无间道》,不免慨然——这大约是港产片这些年唯一的谈资了。港产片、港版歌曲“灵光”不再,与人才伤逝、隐退、青黄不接关联。望着梁朝伟,想起他的搭档——《春光乍泄》的另一位男主角张国荣。

    在香港期间,无数次经过位于中环的文华东方酒店,每次都不忍低头看张国荣坠落的地面,而是下意识抬头仰望,一遍遍扫看酒店每一个窗台。每到“哥哥”祭日,港人的各种纪念活动让人感动。

    2003年,是香港极为伤恸的一年。送别张国荣后半年多,即将迎来新年的香港人,痛别他们的“女儿”梅艳芳。这是记者来到香港后的第一个采访,很难叙述香港人送灵的场面,很难设想梅艳芳的离去在香港人心中造成的巨大震动和悲伤。

    无论是张国荣、梅艳芳,或是黄,他们的生命与艺术始终与香港关联,他们以自己的艺术真实地表达过香港,与港人相依相伴,于是他们成为经典和巨星。当经典越来越成为过去时,香港人的怀念无以复加。

    谁能想像昔日之星徐小凤可以在红馆一连搞二、三十场演唱会?谁能想像香港观众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热爱来自台湾的蔡琴?红馆,是香港流行文化地标,美仑美奂的红馆舞台,承载着港人的真实心情和需要。

    几次夜班回家,路过跑马地附近一家著名餐馆,看见梁家辉、古天乐在那里拍戏。原来,是《黑社会》(内地名《龙城岁月》)在拍续集;去年夏天,应邀参加电影《伤城》发布会,梁朝伟、金城武、舒淇等明星盛装出席,豪华阵容演绎的,又是一个类似《无间道》的故事……

    在潮流面前,香港的影视似乎失去了引领市场的能力和自信,失去了强健的原创力,电影人更多倾向于“克隆”。

    香港如此,台湾如此,中国内地如此,整个亚洲都是如此。“我真的希望投资者在考虑商业利益之余,能将影视拍摄当作艺术创作,能让观众感悟一些正面的人生道理。”赵雅芝这样说。

    这些年,香港多了一道景观——星光大道。为香港电影做出贡献的艺人在尖沙咀海滨栈桥上留下他们的手印和签名,让影迷寻访。

    刘德华留手印时,我去了现场。虽然人到中年,风采不再,但是港人是如此欢迎他。在今日香港星空,他是难得的几颗保持亮度的明星。而张曼玉,虽然在星光大道留下手印,但在香港却是芳踪难觅,只有在“金像奖”等活动时,才可看见她从异国匆匆回来的倩影。

    曾经问过港人,天分不是特别出众的刘德华,为何长期受到港人拥戴?回答很简单:勤奋、敬业,很认真地做自己事情。他身上,体现了港人勤奋务实的共性。

“让我们重新开始”

    随着CEPA的实施,香港与内地电影界的合作日益紧密,这成为趋势,成为拯救“东方好莱坞”的重要手段。

    一向称大的香港有线电视(TVB)与内地业者开始了合作;香港电影“教父”吴思远在内地投建豪华影院;“海产大王”蔡冠深开始了内地院线建设……

    令王安忆想不到的是,她的《长恨歌》被香港导演关锦鹏搬上银幕,她笔下的王琦瑶由香港明星郑秀文饰演。

    关锦鹏表示,自己完整的香港成长背景,决定了他肯定用香港人的眼睛看内地及《长恨歌》的人物,“有评论说我是用《长恨歌》来表达对香港的感情,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了我。”

    “让我们重新开始”——十年前香港电影的经典台词,隐含着香港影人、文化人在历史转折期的试探、期待、冀望。短短十年,糅合内地与香港不同社会背景下成长的艺人的才华,是方向,但并不容易。

    一旦实现真正融合,香港电影能否重现“东方好莱坞”辉煌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有理由对糅合的成功抱持信心。不只是因为香港与内地有着共同的文化土壤,回归十年来,港人身份认同愈加肯定和明确。

    “我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是才是香港的歌手。”刘德华在国外演出时,郑重对歌迷声明。

    香港电影和各国各地区电影正经历着同样阵痛,但,香港影人毕竟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