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22066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50
|
愚人节这天,哥哥张国荣给全世界的人开了一个玩笑,从空中沉坠,跌落下来四十六年的记忆,给了自己结束,留给人们回忆。不知道这个日子是不是他选择好的,我想,他或许是想留给人们一个永久刺痛的记忆,让人们记住那天边最美的一抹的红。
时间真的是个假象,让人迷惑。
有些东西,明明已经沿着时间的轨迹停留在了某个点,不能倒转,但偏偏记忆却是那每的鲜活,比如初恋,又比如那长大着的岁月积淀。那天,当我在听那首《不想拥抱我的人》时,我非常感触,那不仅仅是因为初恋,我在想,倘《红》都成了一种治疗回忆的药物的话,那么,埋在心髓最底层的《MONCIA》呢?那开解年少热情的青春又究竟又该放到心灵的何处呢?
青春的记忆已经老去,但有些影像魅声却时常突破时空撕裂你的秩序,时间虽然过去了,但时间也留下了足够你珍藏一世的信息。前些日子,我又看了一遍《告别演唱会》,发现能令我感动的已不是一遍又一遍的《风在起时》,而是哥哥那令人回味无尽的脱衫热舞。
至如今,哥哥的自恋化成了别人眼中错解的美艳,而这一切都成了最迷人的象征。无论男装张国荣,或者女装张国荣,无论性感、鲜艳,无论轻薄、浪荡,都是一种魅力,而不是是非。是非者,只是最渺小的流言。
我想,看香港电影是要看明星的,因为香港电影本身就是靠明星堆砌起来的,这与电影本身并不矛盾。我们是在看明星的过程中长大的,有电影,就有明星,他们就象那银河的星星,曾照耀过,便不会改变。打个比方,如果说,在眼前闪现着的偶象们都算一剂剂感冒药的话,那麽张国荣则该是让人彻底沉迷下去的一种鸦片,看他的电影,让人有一种无名的懒散。
让我退下,似花坠下,庸俗世界准我离开。在离开前,张国荣曾接受采访说:我对香港的电影前景依然有信心,但一定要有诚意。但他还是撇下了他耘酿了好久的第一部自己导演的电影作品,轻轻的一跃而下。
梦一般的击碎,青春从此塌掉。哥哥的美艳,哥哥的性感,哥哥的浪荡,哥哥的一声轻笑都足以让人小心珍藏一世,这个华人中最迷人的一张脸、一个身段、一场给全世界看的戏。始知道,一个明星可以是一种鸦片,让人彻底沉迷,或者歌声,或者影像,或者就那么想一下,说一句:不如我们重头来过。
不如重头来过,二十四层的高度,二十四年的影史,从1978年的《红楼春上春》到2002年的《异度空间》,横列着五十多部电影,一个香港电影的传奇,一个时代的食粮。
这个传奇的开始1978年的《红楼春上春》是一部三级片,一部很不起眼的红楼片,在那个年头,香港拍了太多的红楼片,自然是没有看过的,只见过一张青春英俊的宝玉模样的图片。
怎么样的电影都是一个开始。
拍《红楼春上春》时是张国荣入行的第二年,这一年他22岁。而先一年他参加电视台亚洲业余歌唱比赛获得香港地区亚军,并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这就是一个巨星的最初。
张国荣那些早期电影,大抵都是些青春片,玩全是出初道的青春偶像张国荣,一边是拍着《喝采》、《鼓手》、《柠檬可乐》、《烈火青春》这样的或爱情或励志的少年电影,一边是唱着《风继续吹》、《一片痴》、《MONICA》而红遍香江的歌星。当时的偶像并不象现在那么多,电影也不象现在那么难堪,明星们通常还是有一定宽松环境拍些电影的,譬如陈百强,譬如梅艳芳,譬如林忆莲,都和张国荣合作过。张国荣起先并不算大红,甚至在一些电影中要做陈百强的配角。有意思的是,连他的一些电影名也带上了他歌曲的名字,譬如《缘分》,譬如《第一次》,譬如《为你钟情》。这些电影,既使看过,也被记忆给尘封了,而大多的,还都是一些模糊的印象,那是一种整个时代的电影集体印象,无论花多大脑筋去思忆,都只能留下一阵年少的悸动,分不清楚真相。我或者对《烈火青春》中哥哥和叶童那一场激情戏有回忆,又或者对《求爱反斗星》中的情圣形象永难忘怀,但倘要深刻印象的话,是那部《偶然》。
《偶然》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个成长故事,但似乎电影的重点并不在于此。楚原还不能忘掉和古龙的合作,通篇的文艺对白充斥着古龙似的味道,以至于滥调。倒是欧洲的风景戏拍的别致而自然美丽,浪漫的直逼后来的爱情经典《秋天的童话》,但这似乎也不是重点。因为电影里的那些歌,使得一切都是个美丽的幌子。电影象是一个由梅艳芳做嘉宾的张国荣演唱会,从开始到结束,灯光和唤呼声,都存在。而《风继续吹》、《深紫色》这些歌更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失业生》荣获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从《MONICA》开始,张国荣开始成为巨星。但就算在那部八十年代经典的《英雄本色》,在狄龙和周润发的精湛演技面前,我们对张国荣的印象也还是英俊和稚气,以及那首动人的《当年情》。
然后的《倩女幽魂》和《胭脂扣》仿佛才是真正电影张国荣电影魅力的开始,才是在电影中开始用“味道”来称呼的那个张国荣,也正是在《倩女幽魂》之后,张国荣有了哥哥的别名。
《倩女幽魂》本是《聊斋》里的一个故事,但已完全不是聊斋里的那种味。《倩女幽魂》是一种生死恋的变体,或者直接叫人鬼恋。将一章笔记铺叙出一段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并赋与了其种种玄奇的鬼怪路数,将人们的想象力尽量扩展,然后在似梦似幻的传奇中无尽思索。这是一部中国人的电影,只有在中国人眼里,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味道。凉雨,良夜,书生是善良英俊的书生,鬼是美丽勾魂的女鬼……
张叔平的古装造型十分的浪漫而飘逸。已经不必为造型的出处找来源了,因为这故事本就没有年代,只能尽量的在人们心中勾勒一种感觉,一种气氛,或许,一个背篓,一盏灯笼,一个灯影明灭的小楼,一个花瓣荡漾的澡桶,一袭长裙裾地的红裳,那个未知年代的模样便出来了。
而《倩女幽魂》的音乐和视觉和后来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联系在一起的,而《倩女幽魂》算是个开始。黄沾以古典音乐入电影音乐,并与电影默契的交溶在一起,林子里的阴森,小楼中的浪漫,或又兀自几点琴韵,数声轻唤,都令人产生无尽思索。由张国荣演唱的电影的主题曲更是曲调悠扬,词境幽远。这种古典配乐随着古装片的盛行而流行起来,并促使了港片的繁荣。当然,这也是和徐克的视觉神话分不开的,徐克非常注重电影的感官刺激,这包括高科技的神化幻化也包括男女之间的情色,加上程小东的武打设计,整个电影的视觉享受十分明显。
《胭脂扣》讲述一件穿越了五十二年的爱恋,拍的极为柔腻与缓慢,极力的在描述一段旧时的爱情。一位阔少陈振邦与当红名妓如花的凄美故事。电影充漫了那个时代的糜烂气息,甚至当时便可嗅到那股鸦片味。陈十二少就那样懒散的坐着耗着时间,看着红的腻歪的墙壁,看着门外夺走时光的阳光,看着如花飘来飘去的身影,奢侈的玩味爱情。如花则慢慢的玩弄着胭脂盒,或偶尔的一下轻笑,用她纤长的手指将那鸦片轻送到十二少的口里。
这注定是一场奢侈的游戏,尽管那爱也死去活来真实。注定的悲剧,注定的不现实,十二少在吞食鸦片的那一刹犹疑,揭开了一切真相。
一位书生,一位遗少,张国荣用一种独有的气质演绎了两个不同的不更事少年,也分别给了这两个形象以骨子里的味道,陈十二少和宁采臣也都刻上了张国荣的印痕。这是张国荣绝对魅力的开始,也是他为表演注入演技的起端。从这里开始,你可以开始沉迷于哥哥的个人影像中去了。这时候,张国荣已连续两年在香港电影金项奖上获得影帝的提名,同时也在获得当年电视台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是他八十年代事业顶峰,而同时,也正是张国荣退出歌坛的最边缘。
张国荣是在1989年9月举行记者会宣布告别歌坛的,当年的12月举行了告别歌坛演唱会,在名曲《风在起时》中退下。退出歌坛的,那正是他在歌坛最辉煌的时候,在最高处轻轻置身事外。退出歌坛的决定也许草率,但注定涅?。拍《倩女幽魂》时,他可能不得不分心去兼顾他的大碟的录制,在紧张中不自己的做偶像。专心于电影后,1990的《阿飞正传》使他和那个带墨镜的导演王家卫共同冷漠的骄傲了一次,面对所有迷茫的眼神。
似乎从此,便有了新的电影张国荣。在谭咏麟大唱笑看人生时,张国荣的笑意也许更灿烂,因为,他可以从容的去演绝艳的虞姬,可以淡淡的唱《当爱已成往事》。
《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都有续集,并且拍得都不错,但和首部比较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有许多人似乎都喜欢《英雄本色2》超过《英雄本色》,或喜欢《倩女幽魂2》超过《倩女幽魂》,因为这两部戏都在视觉上有更大的突破,将先前的刺激更肆意的表现。但无论如何,这两场戏都只能剧情上的延续,无法超越内涵。但张国荣的角色形象却变了,《英雄本色2》的杰熟,《倩女幽魂2》中的宁采臣也成了好玩的假 “诸葛卧龙”。就哥哥的演绎来讲,《倩女幽魂2》中的宁采臣虽然没有《倩女幽魂》中的宁采臣惊艳,但《英雄本色2》中的阿杰却比《英雄本色》中的有突破。其间张国荣又拍了电影《杀之恋》和《新最佳拍档》,一部是爱情悬疑片,一部是动作喜剧片,客气点说,都是水准之作,又或着说,《杀之恋》看红姑,《新最佳拍档》看许冠杰,但哥哥的出演自是增添了许多精采。
然后是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阿飞正传》是王家卫导演的第二部电影,比起上部《旺角卡门》,本片开始完全确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而《阿飞正传》也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张国荣在电影中是一个六十年代的阿飞,他一直以来同养母生活在一起,并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带着玩世态度的他最终死在了寻找生母的异乡。
本片虽然把故事背景放到了怀旧一般的六十年代,但却能看到一种对九十年代香港人心态的的一重隐喻,电影中那种虚无的、无根的、飘泊的、灰暗的影像始终在折射一个特殊时代的社会状态。王家卫更是将诗意的画面和对白运用到电影中,使电影极具个人风格,而电影中关于一个无脚鸟的莫须有描述,更成了一个经典的电影比喻。
做为一部王家卫的个人作品,张国荣在电影中的表现一点都没有被遮住,反而用他的独特魅力给了电影一种别有的味道,无论是张扬、沉默、颓废,都被他演绎的入木三分。这是一种时代的遗落,迷茫的追寻,而张国荣正是用最合适的一种气质演绎了这城市热闹中的冷漠和滴着热血的性情。阿飞在房间里一个人跳舞的影像也成了张国荣最迷人的一个镜头。而《阿飞正传》也是张国荣唯一的一次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经历。
《豪门夜宴》是一场全明星的盛会,《纵横四海》则是英雄本色的延续。还有一个贺岁片《家有喜事》,《家有喜事》可以说是香港喜剧片的一个代表作,溶夸张于生活,秉鬼马于现实,而张国荣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张国荣自在的的做着他的后明星时代,此时的哥哥,还在人们心目中留着八十年代巨星的余味。而《霸王别姬》之后,张国荣彻底升华了,我们说,升华的并不是他的演技,而是境界,或者说气象。
《阿飞正传》中的张国荣在诠释一个六十年代的颓废青年时,便已不自觉的带上了莫须有的但却能强烈感受到的贵族气息,这也许与角色并不太相衬(又或者这正是王家卫心目中的阿飞),但却极具魅力,给了人们一刹那的惊艳和无尽的回味。《霸王别姬》中张国荣的演技及个人色彩都不算超越,问题在于这个角色本身,角色虽然是个男性,但却要反串女角,于是那些神色肢体表演便很容易精彩,加上电影本身的那种大而深的感动,遂招来无数佳评。
所谓人生如戏,但到底,戏也只是一出戏,没有戏可以演一生,但程蝶衣偏偏痴于这一出戏,痴了一生,这一出霸王别姬的戏直演尽了半个近现代史,演的拖拖拉拉,不干不净,但结局还算如实上演。当然,有时我们竟也分不清楚到底他是在痴于戏还是痴于情,又或者连他自己也分不清楚了。
似乎是注定了的,自从那飘着雪的夜开始,自从那最初的疼痛开始,他便要将一生交于这出戏,这段情了,如果是悲剧,那便是一早就上演了的,本经不起颠簸。一切冲突都看似在戏和情上,但既使没有这些,便能逃的掉吗?时代的动荡,人心的变迁,早已将那点心理的界限冲开了,却执迷不悟,仍用一颦一笑、一挥一舞的坚受着最初。
段小楼挣扎着,犹疑着,决绝的,终究望到了曾辉黄但如今无奈的悲影,断然分不清悲喜。袁四爷,招摇着,沉醉着,却最终也不知道为甚麽。艺术永远不老,但岁月已逝。
时不利兮叹奈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