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963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20
|
除夕节,本是中国传统节日中节日气氛最浓厚的一天。 一方面,是游子们回家团圆的最后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各个家庭盘店年货是否背齐的一天,重要的是,帖春联、团圆饭也要这一天准备到位,我们这里还要祭祖、接神、接灶。
! y7 o1 @) j' V5 A 但令人费解的是,除夕这天国家没有规定放假,如此千家万户上了班然后忙忙碌碌,这样不但身心具惫,而且也冲淡了节日的喜庆和休闲。
0 y' Q' J2 S' b5 Y2 ~8 B9 A% K 现在中国大谈和谐社会,民主社会,除夕不放假这种没有人性化的放假规定是不是一种对人性的漠视?& L8 F p% f$ @% c0 k+ j1 ~$ O; c
现在中国大谈传统民俗文化的重塑和发扬,连除夕这种中华民族最具传统,文化氛围最浓厚的节日都不放假,是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知半解?* x( |1 [5 F* v; f! T9 M |
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有一些单位迫于民意,也只好在除夕放假(当然有些单位就没那么好运了)。在这种主流意识下有关方面为何不顺水推舟,顺应民意,给除夕一个应有的名分呢??!!!!9 U6 Q- H0 S( ]8 p9 k# K& ~
" q, X4 j& e8 o# @$ w 现在,由于民意的巨大胜利,连春运也不涨价了,希望大家多多给帖子人气,多多支持!!!+ y4 `. y6 |, n. O) e' r
/ h# v. W# l6 v- K9 `( r8 o
另:除夕节的来历,
. j9 S- y. B* A% [0 z5 t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 V3 a8 v! U$ b- B/ u
% q% i4 I2 k/ s$ h, o 除 夕
^$ M# F/ N \7 {( r+ v4 b 1 e: e* R8 f! g: O' J, s9 ~( e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 \& K ?' r; l7 n
+ w i# H* o+ H: q% L! m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0 z6 ?* _. V- H% E
/ e8 _& p. [- O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6 E5 F5 V/ ~ @. P0 W& f5 l5 x( Y, i
4 S$ r' I+ }! ?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5 W' N7 k5 ?+ o% R2 o5 I$ a
8 E5 J) {! c* R2 i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 C* ^& C/ s- J# |2 g
5 p% ?: u3 K) n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 g9 w3 }8 {1 N: ]
0 K( @# z! z9 B. d1 a, C5 [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 i6 H" g# x5 j: q( S |
2 v$ U% C0 ~, f,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 @4 |2 b* |+ _* K2 b
# |# g5 M }9 p! M! x: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a; c T5 ^- A0 d
! }% I8 T0 p; \8 U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 d/ t0 t! V7 ^0 e! G! Q
& A; F1 M. `: L/ _: L7 X$ `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