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6539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十大作曲人
版权所有:lucretia 原作 提交时间:00:45:50 08月19日
钢琴后的人
★撰文/亦靓
小 虫
也许会有人不知道小虫原名陈焕昌,但没有人没听过他写的歌:从郑怡《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到任贤齐《心太软》,从钟镇涛《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到黄莺莺《葬心》,从林忆莲《玫瑰香》到杜德伟《拯救地球》,从李丽芬《爱江山更爱美人》到梅艳芳《亲密爱人》到陈淑桦、张国荣《当真就好》……排行榜上、电台节目中、口耳相传之间,小虫无所不在。
小虫不追求歌词的深刻、尖锐,只给人最舒服的旋律和最好听的歌,并以此寻找一个与人们心灵最佳的契合点:有时是深深的感慨,有时是温暖的情爱,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悲悲切切,有的只是优雅舒展、平和超然的听觉上、感觉上的享受。小虫的音乐中充溢着爱,这种爱是善待万物与自己的平常心,是超越人世喜怒哀乐的、温润和平的喜悦,能让人沐浴在细细的爱意中,一片宁静。
作为一个痴爱音乐、颇有才华的作曲者,小虫永远不会成为诗人、斗士或思想家。
李泰祥
常常用远离流行旋律的空灵乐韵谱写诗篇,李泰祥的歌曲有一种很文学、很古典的意味深长。当齐豫这样优秀的歌手加上李泰祥独到的大气,带来的是巴洛克式的华美与典雅。
“我决心从严肃的音乐工作岗位走入群众,写出有风格、能表现我们现在大众生活最动人、精致的感情,写出众人的欢喜悲哀和对时代的感受,并融合文学,透过大众歌曲的形式,带给群众,走向生活。”对照李泰祥的音乐野心,他做得并不好──虽然他是公认的杰出音乐大师,但除了与齐豫、唐晓诗的合作,他的作品很罕见。作品风格也相当学院派,和“走向生活”的向往背道而驰。
可李泰祥的价值不容忽略:他不但为当时大同小异的民谣注入强烈、清新的个人风格,也以古典乐的训练来写歌,用繁复的管弦乐作为风格,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流行音乐有机会尝试更多的形式。另一方面,因为对诗的迷恋,他致力于寻求音乐与文学的和谐。
他的音乐难度高,除了《橄榄树》,几乎都不适合用来传唱。但,李泰祥绝对是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位宗师。
陈 扬
在日益风花雪月的歌坛,陈扬的激昂与深沉像一座耸出太平洋底的山脉,有着大地的母性与厚度。
陈扬一向不屑于纠缠琐碎的悲欢,而是大手笔、大气魄地寻找着人心的共振点和人性的共鸣。他为曾淑勤制作的《一个人游游荡荡》,就已经超越了小人物的自怜,在叙述所有普通人的故事的间隙里,流动着人文的色彩、人性的温暖和人情的幽微。
他善于用戏剧感很强的音乐营造氛围,所以有了出类拔萃的成就:作为最杰出的电影音乐人之一,《桂花巷》、《鲁冰花》、《油麻菜籽》、《客途秋恨》等等电影音乐与主题曲一再为他带来各种荣誉。
而陈扬从来没有满足过,一再做新的尝试,从个人演唱专辑,到儿歌作品──不管是否成功,他满足于不重复昨天的自己。
顾嘉辉
所有的人在第一次听到《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时候,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歌曲?他怎能把这样宏大的题材表现得这样流畅好听,却又深沉悲壮?
罗文、甄妮《射雕三部曲》、梅艳芳《交出我的心》(警花出更)、汪明荃《万水千山总是情》和《京华春梦》、郑少秋《陆小凤》、仙杜拉《啼笑姻缘》……这些歌曲都在告诉我们,家国情、民族恨、英雄泪是顾嘉辉最擅长表现的题材,因为在他漫长的创作歌曲名单上,几乎全部是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而香港七十年代的粤语电视剧几乎全是这一类题材。说顾嘉辉一个人撑起了香港七十年代娱乐界的半边天,这绝对不是溢美之词。
因为有顾嘉辉,香港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曲找到了非常地方特质的风格,也定下了香港乐坛十数年流行乐主流的基调。
陈志远
如果留心看一下,会发现陈志远这个名字对台湾很重要:他曾经是《明天会更好》的编曲,是罗大佑《青春舞曲》演唱会的乐队成员,是《晓梦蝴蝶》这样唯美而凄凉的歌曲的作者。同时,他写过《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明天我是否真的一无所有》这样在排行榜上大热门的歌曲,也为各色偶像派、各种流行歌手写过无数首谁也不可能完全记住名字的歌曲。
用伍佰的话说:“像陈志远这样十分钟可以写一首歌、坐在录音室里即兴就可以编曲的前辈音乐人我们真的很敬佩,因为他在技术上是最好的。”
问题就在这里:作为他那个时代的专业音乐人,陈志远对乐器、人声的把握也许是全台湾最好的,但是他只关心声音的魅力,从来不对歌曲的其他方面多作考虑。因为对作品的取向和态度,不管身后留下多少经典作品和垃圾,陈志远本身总是精彩的,可是向他学习的陈大力之流就走火入魔了。
谭健常
有太多词境深沉悲壮或清新明快,音乐雄浑大气或流畅上口的歌曲都是谭健常曲、小轩词——人们也许不知道《牵引》的首唱是邓妙华、《故乡的云》的首唱是文章,也许不知道《梦驼铃》、《谁说我不在乎》是谭氏夫妇的大作,但大多会哼唱这些歌。它们曾伴随着一代人成长。
《三月里的小雨》是湿漉漉的欢欣,《梦驼铃》是干燥的悲壮,《365里路》是游子的沉重,《心灵之约》是相思的空灵,而文章的《古月照今尘》沉郁飞扬。
谭健常的歌曲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失新意之余,非常地贴近市场。经典作品很多,但大都属于已经逝去的悠远年代,他身上也有那个时代的全部动人之处:忧国忧民、稳健大气、开朗坦诚。他自己也明白这一切,并努力走入90年代。
他是一个时代的背影。那个时代比如今更沉稳、更宏大、更美好,但已一去不返。
C. Y. KONG
因为给王菲写的《迷路》成为热门流行歌曲,作为雷颂德在英国组乐队的伙伴,C. Y. KONG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知名度。
C. Y. KONG比较擅长写凄迷的慢歌,悠扬的旋律中奇幻新潮的感觉扑面而来,有的时候可以找到早年达明一派的风范。也许,都是从英伦的电子乐得到的灵感吧!
作为擅长表现歌手平静内心底下躁动情绪的音乐人,C. Y. KONG写的歌曲非常有特色:比如他给张国荣写的《红》、《偷情》,虽然初听是柔媚的情歌,但是独特的节奏性中不经意渗出轻扬冷峻的味道,阴郁和艳丽兼而有之。因为香港歌手一向翻唱全世界的热门歌曲,人们都已经习惯接受他这种前卫而诡异的音乐风格。
伦永亮
同样以电子乐风格见长,早十几年就已经成名的伦永亮曾经是一片翻唱歌声的香港乐坛中少数几个坚持创作的人。学古典钢琴出身的他乐于表现典雅的风格,可是香港也许更需要舞曲,所以他写了好些这一类风格的歌曲:林忆莲《都市触觉》系列中的《烧》、《倾斜》,帮助梅艳芳建立个人形象的《烈焰红唇》也使他得享大名。在这些舞曲中,机械冰冷的打击乐器和细碎的音效结合得非常干净,充分体现了他时髦的那一面。
但是只要有机会,他还是愿意用心爱的钢琴伴奏,写一些舒缓、优雅的歌曲,像杜德伟的《不要重播》,像他和梅艳芳合唱的《心仍是冷》。所以,当他自己出演唱专辑的时候,朋友林振强把主打歌曲的名字定为《钢琴后的人》。
梁弘志
有一次在电台里听见,《半梦半醒之间》、《驿动的心》等歌曲的作者梁弘志先生居然不再以写歌为主要职业,而是改行主持某个广播节目,那档节目的主要内容是说一些黄色笑话。除了好笑以外,还感到深深的震惊──怎么会这样?
也许周治平当年受到的打击可以证明他的辉煌:周约会某热爱民谣的女孩,当他骄傲地唱着歌见到梦中人,她只冷冷一笑:“哪天你能胜过梁弘志?”
从民歌时代以来,梁弘志就已经成了优美歌曲的代名词。他曾经写下过无数首动人心弦的好歌,他那清淡的韵味、流畅的乐句如今已经成为台湾主流歌曲的样板,他的名字一向是华语歌坛必不可少的元素。
卢冠廷
从苏芮、姜育恒、李翊君先后演唱的一曲《再回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卢冠廷的风格:忧伤而不失大家气度的情绪,柔美温情的主旋律,反复吟唱、但是激情在平静中渐渐凝聚的独特风格。
作为香港仅有的“夫唱妇随”的创作人,有太太王书权可以帮忙填词,卢冠廷一向觉得自己好福气。
如果说张国荣的《你在何地》表现了他作品流行的潜力,林忆莲的《无憾》让人感受到细微的情绪牵动,与李宗盛合作的《如风往事》让他有机会展示抱负和专业的娴熟技巧,那么专辑《1989》中的《漆黑不再面对》等歌曲就是我们记住他的理由:作为一个浮沉在商业浪潮中的音乐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作为一个人的热血与良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