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25941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转帖]“宁可毁灭!”-----哥哥在拍摄{风月}期间与记者的有关谈话两篇
* h( C4 `4 H1 }7 c& i1 V& D# q“宁可毁灭!”-----哥哥在拍摄{风月}期间与记者的有关谈话两篇$ ]; b8 R+ o/ h" U! N
转自红版:http://bbs6.netease.com/ent/readboardthread.php?forumcode=34&postid=58408&all_threadpage=&pageid=1 7 [; T/ f T. q) x2 x' B3 A
第一篇: 7 s `* X4 j5 ^/ G+ }% e' y% y' G g
我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 ------2003年5月份《电影故事》杂志 8 d. Q2 X3 N/ S7 v' r
张国荣生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 s) i" N* ]+ X/ r, @) G7 n9 A
文/李元,图/赵荣 ' v& r3 I# o6 I2 i, N L
7 C+ n# C1 T) n. I9 r
四月一日愚人节那天,从网上和电视里里同时获知张国荣自杀的惊人消息。一个鲜活的生命,藏着千头万绪的苦恼和怨恨,和那具血肉模糊的躯体,一同永远地消失了……
2 W' o; ~. o+ z2 e& F) X当心绪平静下来,我查找珍藏多年的那些采访笔记,细细回味之后,一些似乎隐秘地、却时时暗示人的答案,从朦胧中渐渐清晰起来,仿佛汹涌的波涛平息之时,你屏息静气地,可以听见一声微弱的叫喊,那么轻的,但很固执、很深沉—— 1 b( A j v; X. a; R7 b
九年前,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我受《电影故事》主编的委托,和同行驱车前往江苏同里,实地采访陈凯歌导演的影片《风月》。傍晚,在同里最大的私家花园退思院一个小楼的凉亭里,我和张国荣谈了近两个小时。
6 G! g$ m1 \0 s: l8 M- l- a8 ?/ c/ m- F“张先生,今天除了谈谈电影,我最想跟你聊的是男人,女人,爱和感情这个话题,好吗?” , X8 ?9 n6 R& s. ~# i+ X) j
“男人,女人?”他听后显得有些突然,也有点感兴趣,“这倒是个可以聊聊的话题。”也许记者大多会暴露采访的功利性,太直逼目标,而我的闲暇姿态反而使他卸下警戒。这次采访采取了闲聊的方式,其后他所倾诉的是盘绕在我脑海最深的音符。现在只要一静下来,想起往事,总是惊奇自己曾在无意间问过一个人深藏在内心的东西,只遗憾当时没注意——
' G. O, ^8 b% y/ R; }2 h: \+ @“男人和女人的爱是非常不同的。女人跟男人结了婚,她的爱就常常会情不自禁,或者是不由自主的变得非常自私。比如男人在外面对另外一个女人有点好感,也根本没什么企图,可是全世界所有的女人,都会变得对男人不可容忍起来。这是我看得太多的事,小时候看多了,年轻时周围朋友都有这种遭遇,所以我觉得男女之爱虽然很热烈,但也很残酷,因为人们总是学不会宽容,往往在爱的激情过去后,人会很无奈。有时只好得过且过,故意麻痹,缅怀那段激情,在回忆中求得平衡,其实感情早已淡漠了。所以男女之爱在我理解是一种一瞬那的火花,很容易消失,很难保存最初的感觉。男人和男人之间我认为不是这样。男人们之间的感情比较宽容和温馨,有一种坚实的依托感。” 5 E) h- J2 G( A' O, a5 V+ p; n
也许因为我没有太多采访任务观点,也许我是个上了年纪的平凡女人,当时他对我说得非常坦白。
9 n! s! Y# E2 n4 {& k5 `' f- P“现代人对爱的理解更加个人化,更加有各自需求,有时候是害怕闲得无聊,不甘寂寞去寻找刺激而已。我演了很多角色。每个对爱的表现都不太一样,不过他们有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疯狂性,舍命追求,结果追到的都是空的,或者跟自己原来想的相反,他们就变得很空虚,很绝望。我自己也常常有这种精神状态。比如我赚了一些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换房子,这大概就是现代人喜新厌旧的脾气吧。买了一处房子,我自己忙着做设计,画图纸,逛店家,购家具,布置房间,甚至装修游泳池,花园,这个过程是最叫你兴奋的,像是一种享受,全弄好了请朋友来玩,大家说“好,真好”。这时我的心情法反而很奇怪,除了满足,还有一种空虚,新的空虚。怎么啦?做完了,那下面去寻找什么?所以常常住了两年就会有一种腻歪,自己一直跟自己过不去,人家说你活得真累,可我觉得人生就是一直在寻找,一直在做梦,一个长长的梦。“
+ r8 Y: y0 e" Y" q$ F. |) [这年的11月份,和平饭店,我再一次采访正在拍《风月》在外滩一部分戏的张国荣。这天我们仍旧聊了许多戏外的话。
9 y' T" y. ~( t$ z/ }! M& x“张先生,你总说人生是个梦,你好象是个悲观主义者?” 我问。“很可能是,因为我从小的环境并不好,从艺后不是一帆风顺的。你问世上什么人对我好,我一时都想不起来,好像人人都在说你怎么好你怎么好,怎么怎么了不起,但真正不会扔弃我的,也就是母亲,她生下我,我是她的一部分,她当然不会弃我。可是这个社会里有各种人,都怀着个人的目的,需要。他如果对你好,那只是表象,背后是什么很难说,所以人是容易受欺骗的。” 8 s0 o. ~* o& i3 t+ `9 [+ o
“那你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
5 S* w! |% }" Q" r7 b- \% O7 @“是被人欺骗,被人愚弄。”
$ }0 x5 M! r$ Q4 ^& L“那你对人生,对周围人都要求完美,理想,万一追求不到这个环境,跟你心中差距太大,那不是很失望了?” 1 W4 E' s: a+ \- N
“对,我想我可能会采取一种毁灭的办法,就是把坏东西扔掉,宁可毁灭。”记得他很俏皮地说着,现在想起来,他真的是用人生来演戏,在戏中完善人生。后来在一年多之后,我又去过松江车墩外景地,两次采访正在拍《新上海滩》的张国荣和刘德华。记得刘先生周围总有一大群追随者,很多记者频频用照相机对准他,而张国荣却躲在一边,极少跟人说话。现在想来,他真的是一个很透明、很坦白,也很幼稚的大孩子,他学不会圆滑,不愿多跟人周旋,他话不多,但只要肯说,我想这一定很真。我的脑海中久久浮现他娃娃脸上的笑容和很很谦和温软的嗓音。我想他是诚实的,对自己,对别人,连死也一样是很坦白的。
. K! W. A6 e- {1 d ( {. x" `) f" Y1 n
第二篇:
5 R2 A$ n9 A# j4 L }! _
: P7 q8 t q& D. T H一切尽在不言中 -----2003年5月份《电影故事》杂志 2 s* u3 [3 ~# q# @' s
文/图 赵荣
% @' d+ h) b3 P张国荣跳楼身亡的噩耗传来,久久难以置信!他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展现,自《霸王别姬》后张国荣似乎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好戏连台。《风月》、《新上海滩》、《红色恋人》,随着张国荣一部部影片的出演,我也就有一次次采访他的机会。数年来在与之频繁的接触与交往中,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也是最难忘的一页要数《风月》拍摄张国荣最后8个镜头的那天以及他为答谢全体工作人员而设立的告别晚宴。
" B" h: l% a6 D% Y3 w一部《风月》电影前前后后磨了两年有余。从上海到苏州,从车礅到同里,我几乎跑遍了每个主要景点。一天我再次赴车礅基地《风月》剧组。制片主任陈先生对着我嚷开了:“你今天可来对了!今晚张国荣请客吃饭,这事刚刚定下。”张国荣这天只剩下最后8个镜头,第二天就要回香港。
/ a0 D0 [1 A* V还是那个小楼,还是他与周洁的戏,这回我看清了场内,家具,摆件全是30年代的布置。张国荣着一身西装坐在房中央的桌边,周洁一身旗袍手捧一束玫瑰,轻轻将门推开一条缝,一束光线射在忠良的脸上。门口天香里的女人唤着“天天想你——”慢慢向忠良走去……
. e4 n- _6 b+ n" ~3 L7 B$ f张国荣是个对艺术极认真和严肃的人,在他拍片期间是绝对不接受采访或者拍照的,但那天他已经答应我,等拍戏完专给我拍照片。我耐心等着,这期间我已看好了景。最后一个镜头是摄影机架在一个高台上,旋转着拍摄张国荣与周洁接吻拥抱的戏。 $ f6 b' s+ K1 i
随着导演一声“ok”,张国荣在《风月》中的戏全部拍竣。他走了出来,见了我便打招呼:“那天对不起噢!实在是没办法——”国荣做了一无奈的手势。我明白他指的是前天我来采访,他因为和周洁拍床戏而没有能拍成照片。这么一个大牌,待人却这般礼貌和真诚,我真有些感动,张国荣三下五除二地整装好了自己的发形和服饰,回头问我:“在哪儿拍?” , g7 h3 g% M; `5 C
正值傍晚时分,一缕夕阳透过阳台照进小屋,背景远远地映衬着另一幢30年代的房子,张国荣往门框上一靠形成一逆光效果,十分漂亮,我请照明师傅在前面补了一盏灯,效果更佳了。其实,那天去剧组时我只打算去拍摄张国荣一个人的照片,没想到舞蹈家周洁也在。我立马决定拍摄一组他俩的照片,那会更有意思。张国荣似乎早有了创意,拉上周洁往自己身前一靠很快就进入了角色。随着他俩的目光越来越深沉,越来越入戏,我不断按动快门,直到胶片全部拍完为止。当我说“行了”,张国荣似乎还意犹未尽,深深地陷入在角色之中。我真后悔自己的提醒,应该换上胶卷再继续拍下去…… ( _6 f# n0 r3 g" W
晚上7时许,松江红楼宾馆餐厅内灯火辉煌,人声鼎沸。《风月》剧组的导演陈凯歌走上台拿起了话筒:“今天早上国荣告诉我,今晚他要请全组同仁吃饭。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他要走了。与国荣合作两部戏,觉得他特别有人性,是个挺想到别人的人……”导演话音未落引来一片掌声。随后,国荣与导演两人举着酒杯向十余桌的同仁一一敬酒。 3 D' o7 x# }: R* V) P
从此刻起我也成了最忙的人,人们争相与张国荣拍合影。尽管服务员将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了桌,但人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张国荣身上。开始还是个别胆大的,跑到主桌借着向张国荣敬酒的机会留下瞬间身影;到后来干脆把张国荣从坐位上“扯”了出来,无论化妆还是道具,剧务还是照明,制景工人还是汽车司机,个个不放弃这一个难得的机会,争先恐后与张国荣先生合影留念。这不仅仅因为张国荣是歌星、影星、更重要的是因为张国荣有“人性”。在近一年的风风雨雨拍摄过程中,国荣从来不摆谱、拿调,特体恤工作人员的辛苦,所以才会引来今日众人对他的好感。 % |7 Z5 [5 K7 V( q0 q
此时,台前幕后上突然亮出了“何日君再来”的MTV,《风月》的监制孙慧专小姐为大家一展歌喉。孙小姐把邓丽君的这首歌唱得声情并茂,一下把人们从原来喧嚣的氛围引入了另一个境界。一曲唱罢孙小姐发话了:“我不是个好表现的人,因为刚才张国荣先生对我说:“‘你能不能为我唱首歌?’所以我选了这一曲。现在我要对张国荣先生说:你能不能为大家唱首歌?’好——!”没容张国荣考虑,众人已替他作了回答。此时掌声呼唤声此起彼伏,转二成为有节奏的“张国荣——唱一个!”“张国荣——唱一个!”喊声几乎把屋顶也给掀掉!如果说与国荣拍照是第一个高潮,那么唱歌便是第二个高潮。
8 z$ ~1 R& R X$ c; q这时的张国荣无奈地边晃着脑袋边哀叹:“是我自招的!”当然喽,现在张国荣不仅欠下孙小姐一个人情,更重要的今天他是东道主啊,怎么拒绝众人的盛情呢?最终张国荣走上了台,要为大家唱一首“祝福”。这是张国荣告别歌台后,第一次破例在公众场合一展歌喉,《风月》剧组的同仁都成了幸运观众,因而特别珍惜,一时间场内安静极了。张国荣拿起话筒“朋友我永远祝福你——”“哗——”掌声淹没了歌声。 ; g& k: r8 }' D9 l( V8 w' M
“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刻偎着烛光让我们静静地度过……” 8 G0 \( N" H& c6 f4 L
张国荣注满深情的歌声在大厅内回荡着,吸引着每个听众。人们屏住呼吸,尽情地享受着这珍贵的几分钟。“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张国荣的歌声已停,但人们似乎还沉浸在歌词的氛围中没缓过来。
( N' U2 h" b3 ]- W“你们回头看林健华的脸—”孙小姐不希望气氛太沉重。这时大家才发现,站在台下一旁,在《风月》中饰瑞武一角的林健华已成了泪人,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林健华不好意思地背过身钻进了人群。
4 R* w; H4 S$ V; ?6 R. q8 x这时大家又哄林健华唱一首,林唱了一首“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接着轮到周洁了,今晚自张国荣唱罢,一向活跃的周洁就坐在一边一声不吭了。这时大家又哄她上台,她双手掩住了脸颊,大伙先前还以为她逗人玩,可半晌不见松手,仔细一看泪水已从她手指缝里淌了下来。周洁满脸通红,泪如泉涌,也许此情令她想起了什么…… 9 w* w0 X9 r( v# Z( g, X( b: L
末了,张国荣悄悄地离席走出了大门,当有人发现他离开之际要叫唤,张国荣摆手示意不要作声,正如歌中所唱: 0 l: L7 \* s3 ]- \ L
“莫挥手,莫回头—— " ?. _7 @. X- S: Z8 g* e9 |- t
再见不会太遥远; . D9 s) [9 m; p# G
若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3 g9 Z7 Y2 U, r! M( @……
G- O7 S5 _9 a, e5 b这么热爱艺术、热爱人生的人,怎么就走了?也许他过于追求完美,也许他只是暂时的告别…… * ^5 L: m4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