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4477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02-15 10: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侃侃影片《霸王别姬》中的京昆艺术
第四·影片中的京昆典故
/ y* V9 a9 ^3 o& W# O& y
) p( r$ k* s5 @; o3 Y ①喜福成科班2 D/ h& O6 y) W& G2 @
蝶衣与小楼所在的科班名叫“喜福成”,并无史料记载。但与之仅相差一字的“喜连成”科班,却是大大有名。 T* j1 p9 M3 E- b" F! o* r- A
9 w$ ^; [- h: j- g: O
: m- [! J- |' w6 g/ A) K8 w, J- V 当年“喜连成”学生与科班订立契约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需与保人共同签名画押。契约系用红纸褶写就,褶内文曰:“立关书人ÎÎÎ,今将ÎÎÎ,年Î岁,志愿投于ÎÎÎ名下为徒,学习梨园生计,言明七年为满,凡于限期内所得银钱,俱归社中收入,在科期内,一切食宿均由科班负担,无故禁止回家,亦不准中途退学……倘有天灾病疾,各由天命,如遇私逃等情,须两家寻找……空口无凭,立字为证。立关书人ÎÎÎ画押。中保人ÎÎÎ画押。Î年Î月Î日吉立。”5 W" ?% [1 R4 [. N
此契约内容与李碧华的原著小说极其相似。
7 i2 a$ T, v9 e* s+ z& ?
! G# \5 d6 w/ @+ I8 H+ g, q$ X 而影片中关师父的一番训词,则是完全照搬了《喜连成科班训词》的前四句——“传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静听。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 W' b! Y% b# E$ [; |' ?
' P9 E7 g) c# W
" N8 C' H, a6 Z 小豆子在祭台前罚跪,他身后的画像,正是梨园行始祖唐玄宗,是他们每天要拜的祖师爷。
$ B4 H; }2 f# z5 F& o1 G- _# Z
( d8 h" m3 y g- y
* j3 X; M; Z. k. c3 V6 V3 X 小豆子站在戏班的井沿上练习,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京剧吊嗓讲究在水边上。
l8 a. \- q8 P1 f. ?" `( S 4 g' V8 r4 f- Y
! h& V+ s l2 b/ d' ] 出师当日,科班大院内高悬着一幅画像,师兄师弟们凑拢在画像前合影留念——这一幅正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画的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都是名噪一时的艺人。0 R& w7 P" i9 Y8 s- q
( o( g' T# f8 g; ~$ x! c; }
②梅兰芳先生的典故
, y0 i3 o# \/ z/ D: e ——蝶衣的家——) L W4 }. Q/ n! S% h: [8 ?$ o4 r
影片当中程蝶衣的家位于北京护国寺附近,是梅先生的旧宅,也是今日梅兰芳纪念馆的所在地。电影拍摄时,导演相中这间四合院,将它挪用来作为戏中人物程蝶衣的居室。
$ L/ |+ ]: r& m o / Z0 B. M/ M$ e7 t! h
" d" ^+ w) o8 ~& C- c$ R
影片拍摄期间,张国荣先生还曾与几位演职人员一同前去梅兰芳墓拜唁。
, b- O3 \; ?3 j" |9 r0 w7 I # l8 V& I2 k3 `. o2 r& o
o, n s3 T6 [+ F ——《霸王别姬》——; ]6 x1 o/ W, M5 @
梅兰芳先生在艺术上不断突破进取,代表作《霸王别姬》中的造型也是由他不断发展得来的。——早先虞姬并不穿着“鱼鳞甲”。而其中的南梆子唱腔,也是梅兰芳先生的独创。
2 T2 i' a9 E7 Z6 E) K 另外,《贵妃醉酒》中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卧鱼”动作也是由他亲自设计的,当中加入了舞蹈元素,亦是日后梅派的主要特式之一。
: K P# \ T& D# G3 V 1956年,梅先生抵达日本演出,剧场内有人散发反华传单。尽管传单从天而降,他却依旧歌舞不止……
( N2 T7 T" I3 \! Z9 E! c) o ) _1 h# X7 L( _$ `: M \; E
——“姬别霸王”——
: ]$ F- q/ G3 q) S. v9 ?& T 影片中,袁世卿说过一句话——“依我之见,你们这戏演到这份儿上,竟成了‘姬别霸王’,没霸王什么看头了。”——这句话也有事实根据。' L O) u9 V# v3 H0 v3 z" q- @
梅先生1921年开始表演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合作者是比他大了16岁的杨小楼。他们把这出曾经是需要两天演完的大戏浓缩成了一天,不过仍然没有今天看到的那么精简,虞姬死后还该有霸王的一段打戏。可是到了后来,观众们看完虞姬自刎就离场,以致杨小楼挺没面子地说:“这哪里是霸王别姬,简直是姬别霸王。”9 u3 c( @5 h2 _# w
" q" F9 k. c* S$ l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7 j4 r" V5 w# a6 b/ e: S 梅兰芳先生显然并不是程蝶衣的原型,但是李碧华在创作《霸王别姬》时,也没少借鉴梅先生的生平。+ K' Y! j8 F' x' D9 y$ G
例如袁四爷赞蝶衣的:“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就是当年一位名叫张聚鼎的清朝遗老写给梅先生的。
+ R/ U5 T9 x4 z$ q0 d' h4 ^* M 而蝶衣在台上畅谈如何发展京剧那段,亦是梅兰芳先生当年的实景。那一句:“让我说两句,我就说两句……”,也是当时梅先生的原话。
7 @- X* c# ^+ [
v0 a- y! n9 K" p( m; @, R0 M; S ③小楼与小石头
7 X& \) v7 R+ d, s* f 享有“武生宗师”盛誉的京剧名家杨小楼,与影片中的“段小楼”,名字仅一字之差。- g/ h, Z2 M7 }( X/ x, I1 F
杨小楼系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自幼入科班学艺,习武生。二十四岁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后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结拜》等。' V! _# S) @) F! P
而位列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在其少年时代有着和影片主人公一样的小名儿——“小石头”。* X1 X+ J1 ?: }/ F' g' H; ?
' z& z+ c7 L! c1 b- @- d0 A ④袁四爷$ h$ ~* g- G- Q" G+ g- P5 P6 d
据《霸王别姬》原著小说作者李碧华之言,片中袁世卿一角的原型,是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寒云。6 f4 k! r; i6 _! j
9 d/ p a, h7 @( x
袁克文(1890—1931),字寒云,袁世凯的二儿子,系袁之三姨太、朝鲜人金氏所生。& T. P) k$ H b6 c1 E( o2 g* }2 `
袁克文自幼聪明过人,擅长书法、作诗、填词、写文章外,还爱唱昆曲,小生、丑角都扮演得很好,拿手好戏是《长生殿》、《游园·惊梦》。袁世凯对他有些偏爱,一度想立他为“太子”,因此造就了袁克文挥霍、任性、骄奢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来。
2 I7 n0 F: T' G6 w+ W' s0 \
$ \7 k6 Q5 N- C ⑤青木正儿# [: ?! d8 r/ o
1919年4、5月间,梅兰芳一行三十五人,第一次赴日本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共演出十七天,献演了十九个剧目。这期间,日本文艺界知名人士,如内藤虎次郎、藤井乙男、青木正儿等,纷纷著文介绍、考订和评论梅兰芳的演出。) X7 Q% v0 E! w$ {& v# r
当然此“青木”非彼“青木”,此青木系日本著名汉学者、戏曲史专家,是日本汉学研究京都学派领袖之一。而影片中的青木,则是侵华日军酋领,二者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有趣的是,此青木的存在恰证明了蝶衣的一番话:“有个叫青木的,他是懂戏的。”“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9 [, q$ R9 v2 f
5 I/ t) \: z9 O9 c ⑥溥杰
; b7 ]* i d" E" t/ ?) K: e1 u 影片《霸王别姬》开首处的片名题字,是爱新觉罗·溥杰的墨宝。作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无论从来历还是身份而言,他的题字都与影片颇为相衬。
0 s: z* K" @' E1 u' d 2 d: m$ D! o4 G4 u
# p% I' W( c9 b, Q Q
当然了,电影是电影,事实是事实,任何用电影角色来附会现实人物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影片对于这些史实的借鉴绝对不是为了影射任何人,但是将它们列举出来却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这部影片创作时的用心与严谨,其细致程度,已经到了“无一字无来处”、“无一景无背后文章”的地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 L% a( O6 L+ M) k!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