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4477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发表于 2005-08-04 17: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卫的映画世界》
[节录]王家卫文化辞典a-z$ b9 E4 Y1 _; G& ]6 h
# D/ {' j; Y8 ^转自 网易红版
$ \/ v# e3 |/ s7 s1 R作者 明月夜 - V5 l a. D7 J
4 v2 d8 D+ \, H: \$ E# C
[color=#1E90FF]录自《王家卫的映画世界》一书
# o( S# Z- [+ Z' ]作者:潘国灵、李照兴 * i- A. g/ e# V% q
(说明:只节选与哥哥参演的那几部电影有关的部分)3 N7 b f7 g6 Z$ q) Z2 ^5 r
1960 - g$ P0 J- e5 U& n3 q3 y
王家卫六十年代传奇的开端,《阿飞正传》关键时刻在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点之前一分钟为始,虽并非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之时,但在这一分钟开始,大钟之下,两人成了朋友,由此引出《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偶有相连的三部曲。 ) y$ E7 W' _) h6 ]- g/ e
) d$ p1 T W3 y. R7 Z7 g( s
1997; e9 h3 o* \5 e5 o$ j
《春光乍泄》故事发生之年份,当然也是香港面向九七回归的历史关头。角色与角色,城市与国家,能否从此“快乐地走在一起”?王家卫在处理回归的隐喻中,选择由离开香港最远的地方出发,发展返乡之途,以地理的距离象征历史的长流。 . b3 t. ?& Z$ Z! x3 o' e) e
; `6 |8 U" B2 U" x# q
Always in My Heart
+ |6 h1 ~) A4 l6 _! w D% ~- PLos Indios Tabajaras 这段Always in My Heart音乐已成为“阿飞”的主题曲,电影中重复出现的声画motif,懒懒闲的节奏无与伦比。影像与音乐重复出现,如不断回归的奇异梦境,无脚鸟的梦。也就是梦的配乐。 , u7 A8 [( L/ U3 |* e4 J
9 \. f, H! ]; ~% M( W# m8 @3 N/ dAngkor Wat in Cambodia 3 [& |' ?# J' l) R/ t5 A- q1 |
; _' Y9 }) p" s( L, l9 L+ ]《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均以时事录像结束,前者插入邓小平去世片断,后者插入法国总统戴高乐一九六六年访问柬埔寨的片断,来象征一个年代的终结。…… . ]- c: N% {. n2 ^
J! p! ]' U+ SBlow Up " G, @6 j6 m8 }8 p- s1 s. C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一九六六年作品,在香港上映时片名即为《春光乍泄》。电影改编自阿根廷小说家Juliio Cortâzar的同名小说。Juliio Cortâzar 据说是一个王家卫喜欢的作家。 9 T0 y' v" b4 s' Q E( k7 E
5 X' o( }4 E& S) Q$ l0 R1 `5 |1 dBuenos Aires ! j, {2 O4 s0 W0 {6 |
! ^# z# Q) F2 r$ j2 Z: H王家卫第五出电影《春光乍泄》,远走高飞至布宜诺斯艾利斯拍摄,为什么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据王家卫说:对我们活在香港的人而言,阿根廷是世界的尽头。还有,王家卫原先想改编Manual Puig的The Buenos Aires Affair,计划最后当然流产,但地点不变。在日本电影片名便干脆叫《布宜诺斯艾利斯》,不再故弄玄虚。当然,《春》片其实没让你看到真正的布市,拍摄地点位于布市近郊的Boca,类似香港的油尖旺。一大队crew跟着王家卫流浪,有人思乡,有人生病,连王家卫自身都迷失了,他说:“渐渐的,我迷失了时间观念,日子不过重复自己,我开始体会到流放的滋味。”王家卫的电影,拍的菲林肯定比呈现于银幕的多出不知多少倍,他后来将一批片断交给关本良、李业华看,两人决定将影像循环再用,一九九八年追踪到布市,追溯王家卫的足迹,拍成一部记录片《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与第廿四届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公映。
$ F6 Z8 E4 C! V5 @
* o2 ?8 d% |0 mCollectibles $ C1 }9 P, o! E% N
3 `, N. `% R) W" y) o
王家卫在香港不是卖座导演,但以电影副产品工业来说,却是最善于经营的一员。电影副产品每每掀起抢购热潮,如港、日、韩、法等不同版本的电影海报、明信片、限量珍藏版唱片、未曝光片断的重现(如《花样年华》的Special Edition)等。王家卫电影已经在全球开拓了一个不小的Collector';s Market。 - v9 ?8 Y e* c
3 m l6 E% G' R8 H) w2 `. d
Cucurrucucu Paloma
4 h5 _* w! q1 q$ A q/ D7 z) E
7 b' p+ p( G- e2 Q& K* k6 p' I5 v出现于《春光乍泄》的哀歌,犹如歌词的异色莫名,歌声本身变成一种乐器,不需要了解他在唱什么(其实是指鸽子的叫声),只要知道那是忧伤却多情的音乐就可以了。
" k8 N2 n' g1 `; g& b. K+ p: O7 R# R' ~$ A/ |, T) ^; {1 O0 w9 ~3 ^
Decadence
: {2 P# U! l8 B2 L6 U. ]8 d, w- [4 l
_( w. [5 |3 K颓废主义是一种世纪末风潮,色调低沉,再美丽的墙纸上却渗着岁月的污迹。是《阿飞正传》的菲律宾、《重庆森林》的重庆大厦、《春光乍泄》的旅馆、《花样年华》的冷巷与吴哥窟。 ' H4 ^, E. r( F- p: S: X
$ y* B2 S9 z$ y' K! H- f9 M) w
Diaspora
) [- s7 S3 }* ?, i$ d! J董月瑜在《歌声魅影》一书说:“散居(Diaspora),特别是散居华人,和在某种程度上,散居的亚洲人,是王家卫电影中一向吸引人的主题。自他的第二部电影《阿飞正传》起,直至他最近的电影《春光乍泄》,和所有居间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等,王皆以‘离去’、‘到达’、‘前进’和‘等待’等主旨为中心,拼凑他的故事。这些主旨虽然抽象,却是构成旅行中最实际和最平凡的过程。”(页147)的确,除了作为主题外,看看王家卫电影的人物,有《阿飞正传》中转行行船的警察,有从澳门来港的苏丽珍,有“无脚鸟”只身远赴阿根廷(??明月注:原文如此,不过应该是菲律宾叭)千里寻母的阿飞,有《春光乍泄》中一对异乡人何宝荣和黎耀辉(前者更在异国遗失了护照),身份游离,都是无根一族。
; P, Y' h: e& v: l
1 }5 x4 b. y6 i5 p- h5 s4 L! f4 I/ dEagle Shooting Heroes ) ^- u9 E0 l9 a3 T# ~0 \
3 o( H4 \" W( v n$ T2 p0 f《东邪西毒》选取了《射雕英雄传》的角色,建构前传,创造身世,重写传奇。也显示了王家卫创作的另一特色,即为挪用前人不同的文本而后加以天马行空的创作,是一趟后现代的跨文本经验。
7 [2 U: D( g" e' _
1 P7 z6 O: Z) ZFetishism
x% e* y6 S0 }* G, S“恋物”最初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概念,后进入心理分析学说,再而被引入殖民主义的讨论。王家卫电影中经常流露明显的恋物情结,但未必与这些理论主义相干。他在电影中流露的恋物情结,完完全全来自日常生活,从首出《旺角卡门》中的杯子已见端倪,至《重庆森林》中的凤梨罐头、毛巾、肥皂、公仔(还记得梁朝伟对毛巾、肥皂自说自话吗?),以物寄情,带出人物的疏离心态,再至《东邪西毒》的鸟笼、《花样年华》里的电饭煲、领带、手袋、拖鞋、衣物(特别是旗袍)和食物,未必一定是什么象征手法,但却为电影注入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人情调。 4 J( o( _: A$ `2 I0 x3 O N
Fin de Siècle + \$ C' x5 r. y% ^' p& Z# E _
4 K+ r1 m( ]$ z: ?) I王家卫电影中疏离、异化的角色,在二零零零年前经常令人联想到世纪末风情。有评论便以“世纪末”(Fin de Siècle)切入来分析王家卫电影(参考洛枫著的《被时间与历史放逐的浪游者:王家卫、颓废与世纪末》一文,收于《世纪末城市》(香港:牛津,1995)页37-59)。王家卫一次被问及“世纪末”,他的答案是:“我的电影与世纪末无关,天天根本是世纪末”。
6 s% f$ Y+ o* e) s7 D, A; | i
0 G* r; `; ]6 b# G G8 GGenre
5 ?* @1 b4 ^" i0 c$ L. `; ^! C* q1 h! u! z* h8 Q% p
王家卫是一个善于把玩电影类型的导演,他曾经说:“当我开始一部电影,我唯一尝试弄得非常清楚的,就是我想将电影置放于什么类型之中。我看着类型电影长大,被各式各样的类型迷住,如西部片、鬼片、剑侠片……所以我每部电影都尝试不同类型。而我想这是令它们富有创意的部分原因。”的确,由《旺角卡门》至《2046》,他每部电影均尝试不同类型——江湖片格局的《旺角卡门》、警匪片和爱情轻喜剧格局的《重庆森林》、武侠片格局的《东邪西毒》、杀手片格局的《堕落天使》、同志兼公路电影格局的《春光乍泄》、带点悬疑片味道的《花样年华》、事先张扬的科幻片《2046》,每每带来类型变奏和冲击。
4 B4 y1 \9 c. S' E& C4 j8 x9 H4 G- y. K2 ]1 n4 C9 v2 h$ O
Godard / s# ~$ j5 T1 h& d" F- ^
% Y# G5 @: f- s! y w6 @
王家卫向被认为是带有法国新浪潮主力导演尚卢·高达(Jean-Luc Godard)的影子,不独是常带上黑眼镜的外形,在影片制作上,尝试突破既有的框框,注重风格化的表现,没有固定的剧本,注重即兴的创意,依重剪接去更新剧情确立风格等,王家卫都可说相当受高达的影响。
5 i, r; U* d) [. P/ a- v4 [" u/ d& _* g- s
Happy Together
+ s) W' A% l5 \# N
% D ~0 b- z% d+ }2 cFrank Zappa 的歌曲,意谓“快乐的走在一起”,王家卫亦用以作为《春光乍泄》的英文片名。当然页隐含电影中两主角能否复合、角色可会返回香港,以及九七年香港回归中国的喻意。 1 s, U6 Z# o" p2 e+ ~3 }7 C
1 Z# ]" N s JInfluence
( g4 N9 T2 P& g
3 X2 {- m5 @- ]大卫·博维尔(David Bordwell)在《香港电影王国》说:“王家卫的成功,重塑了本土电影视与听的面貌。今天,不少惊悚片和爱情片,都采用他所喜爱的内心独白。怪异的镜头角度,以及不按时序发展的剧情。仰慕王家卫的一代,模仿情况就更厉害。林海峰的短片《天空小说》(1995)及《废话小说》(1996)的一些片段,明显以《重庆森林》为蓝本。……林海峰又联同另两导演(甘国亮、葛民辉)一起炮制杂锦片《四面夏娃》(1996),尽显“后王家卫”的各式板斧。”(页232)我们还可以轻易举出不少外国例子,例如《天使爱美丽》里的Amelie,就有几分似《重庆森林》里的阿菲(尤其二人都潜进别人家居)。阿根廷电影《Just for Today》(中译《春光乍摄》,曾在第廿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公映,演电单车送货员的女主角乃曾替王家卫《春光乍泄》担任翻译的陈孟孜,《春光乍摄》导演阿里·尔罗特尔(Ariel Rotter)乃其男友),据评论说亦受到王家卫一定的影响,要探究电影与电影之间的影响,从来不是容易的事,但“好王家卫feel”,已经成为一个说法(有时未免太滥),而话中的含意大概有:晃动的镜头、MTV拍法、内心独白、疏离、异化等。
' N, C2 @6 Y7 n* k8 ?5 n4 w( D$ I& x1 Y. A4 ^1 c: l5 |$ L
Iguazu Falls in Argentina 2 I: M' o' x3 a3 x7 e b
4 l9 a5 i1 |- V( U8 Y) X
阿根廷的标志:伊瓜苏大瀑布、探戈、足球,在《春光乍泄》中都用上了。伊瓜苏大瀑布更是何宝荣和黎耀辉魂牵梦系的目的地,除灯罩下的画外,在影片中以实景出现两次,一次是一个插入镜头,一次是最后黎耀辉只身来到这个本来与恋人相约的地方,却孤身只影,黯然神伤。王家卫曾被问及瀑布一景的象征作用,他的回答是:“代表这个城市的sexual energy。” 5 O. H+ q$ A+ c \
1 z: p6 m2 B+ ? c
Jungle(drums)1 @" P& Z U9 P9 C6 p8 K, g5 d
森林是王家卫作品中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不论是热带雨林,还是城市森林。《阿飞正传》结局的一曲配乐(梁朝伟出场一幕),也正叫作Jungle Drums。填上中文歌词后即成由梅艳芳主唱的主题曲《是这样的》(钟晓阳填词)。 5 \7 M* ?0 _$ j7 |7 L; z! ?: ?
( A% {( T+ e1 H7 WKiller
( Y/ Q0 g: u2 i. a; X3 Q" O杀手像狼,一样孤独。王家卫电影中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杀手角色。《旺角卡门》张学友为求不做一世乌蝇,决定替阿公杀人博取安家费与一刹光辉,最终却引发刘德华的悲剧。《阿飞正传》中的张国荣火车上垂死在杀手的枪下。《重庆森林》的林青霞被出卖后成了复仇杀手。《东邪西毒》的张国荣本是个杀人买卖贩子,张学友则是其请回来的杀手。《堕落天使》开宗明义就是个关于杀手的故事。
) l8 n+ m: [: b
- i' W K" }7 s i1 iLatin 5 U) f6 q4 ]7 f$ t2 @2 n
1 Z" o% @2 ?$ ~6 ~4 _0 G王家卫的电影音乐有拉丁味,表面原因是他擅以音乐来塑造一个已过去的空间、时代。香港的六十年代,正是该批拉丁音乐(由菲律宾乐手传入演奏)流行的年代。拉丁也有另一种文化精神:闲逸、慵懒、逍遥,也切合其作品的精髓。欧西人士亦对拉丁文明(如南美)有其想象:那是逃亡的归宿,又或一切可重新再来的后花园。东南亚(南洋)即为香港的后花园。对于王家卫而言,南洋就是六十年代香港的拉丁。 + Z. X8 t, p0 v6 e/ F
: d5 v$ D. i! d" d' y4 n7 VLiterature
& Z* w# a% U, U& G( t
) n; D2 _ H w* p谈王家卫和文学的关系并不容易,因为他并不像大陆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不少电影直接改编自文学作品,不过他的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亦有论者提及当中的文学性,而王家卫在访问中也多次谈到他对文学的爱好,文学对他的电影创作有一定的重要性。在《视与听》的一次访问中,他提到自己小时候已看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稍大便看Roymond Chandler、John Steinback及一些日本小说家的作品。在《阿飞正传》和《重庆森林》中对人际疏离的描写、对数字的沉迷,便被认为跟同时期流行的村上春树作品有似曾相识之神韵。《东邪西毒》就更是依《射雕英雄传》的蓝本作高度的发挥。另外,他对拉丁美洲文学似乎亦特别喜爱,贾西亚·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ãrquez)、Manuel Puig、Julio Cortãzar 都是他曾提及的名字。,特别是阿根廷作结Manuel Puig(名作有《蜘蛛女之吻》),不少评论指出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已受到这位作家零碎结构的影响,而他最初开拍《春光乍泄》,原来意念也是改编Manual Puig的短篇小说The Buenos Aires Affair。他开拍《花样年华》潜曾拜访香港作家刘以鬯,电影据称受到刘以鬯小说《对倒》及作家生平故事的影响,王家卫在电影片末字幕亦特别鸣谢刘以鬯;虽然后来有人指出,《花样年华》在结构以至情节上,与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极短篇小说《殉情》有着更对应的关联。
: q0 q" ~: h! B7 X9 r0 s) Q
6 T, f- |# p- z3 N/ e hMonologue , g8 Z$ U0 W- a
: U8 Q8 u2 \5 [- u( y
独白已经成为王家卫电影的一个signature,好些独白叫人禁不住拿笔抄下,如《阿飞正传》无脚鸟的念白、《重庆森林》的0.01公分、“爱你一万年”等,独白的运用在《东邪西毒》中更变本加厉,构成了影片的风格。 8 k$ `# y/ A3 h( W3 ?! Z/ C& b% N
4 {% w0 _ d2 @. SOne Minute
z2 S; O/ @4 V. g6 L1 E
; _+ Y6 b4 x o8 q9 g: O2 l“由呢一分钟开始,我哋就係一分钟的朋友。呢个係事实,因为佢已经过咗去。” 2 e" f, b- d0 M# m; A+ A
王家卫对时间的敏感,由《阿飞正传》开始,到《重庆森林》也包含对“过期”这观念的讨论。九十年代也是香港人对日期非常敏感的日子。 $ O6 G9 e( Y4 }2 t
]# r. [! H1 X" hPan Am ( y* b. B' _! \% [, A' Y# d
《阿飞正传》开场不久背在张国荣身上的蓝色飞机袋,六十年代的装扮符号。
4 ?- l3 x" m+ J8 Z
: k0 B* K! T) @Passport
$ ]# r1 `1 f6 i8 L3 {/ ~# G8 i8 f+ z: D4 n! M
《春光乍泄》开场一个重要而富象征意义的大特写,是一个英国发出的香港护照,揭示了要谈的正是身份的问题。九七年香港回归中国,殖民地身份融进国族身份。片中也有失去护照的情节,意味了身份的迷失。《阿飞正传》中来到菲律宾的张国荣,亦为了一个美国护照而九死一生。 / _' |' n7 ^. Q0 Z1 }& c, \
8 J+ D& R5 R1 u/ a: V4 x' g
Philippines
, m/ C& b6 K6 c) [2 M& v
+ z- A. l. v# J& G% k《阿飞正传》的张国荣到菲律宾寻找生母而不获,他也不愿给生母正面望他一眼。有趣是现今的香港孩子,不论生母是谁,“养母”往往都是菲律宾人。
( `; b3 g+ {/ p+ C
* j( g- q/ S( @, XPiazzolla
+ [9 x) _4 \( M! hAstor Piazzolla,阿根廷新探戈音乐大师,其作品成了《春光乍泄》的主要音乐。要拍阿根廷,音乐方面根本别无他想。 2 t" G% y; y6 _$ g9 x
Piazzolla 后期(八十年代),在美国灌录的三张作品,追溯探戈的根源与流变,被视为其艺术生涯的代表作。The Complete Work on American Clave一套包括了Tango:Zero Hour, The Rough Dancer and the Cyclical Night及La Camorra这三个作品,当中Zero Hour是Piazzolla最喜爱的作品,音乐快板而激烈;Rough Dancer则忧怨哀伤。 , z$ \) w! ]/ t* a U$ q i4 s
Piazzolla在自己国家对革新传统Tango并创出新Tango的争议性,正好跟王家卫在香港的争议性一样精彩。
! J6 E& x: H9 p1 u. }: u6 O& d6 ^! b; T4 U2 y
Queen’s Café
+ r+ L$ ~8 G5 e8 G% }2 ^* a: R0 k2 e. r3 v$ }: i; R# U2 K& R
皇后饭店是《阿飞正传》中潘迪华跟张国荣母子讲数的地点,也是刘嘉玲向张学友道别的场所。六十年代这样格调的西餐厅普遍被认为是高尚品味的象征。《阿飞正传》六主角同场海报在这里拍摄,顿成经典。 " K4 a! u9 x# i4 o( {" z2 L' P
0 x, V3 \: w- n) C% F* Y
Rebel Without a Cause ) D5 C8 r- e' @& t+ y
占士·甸(James Dean)主演的荷里活电影 Rebel Without a Cause (1955),其中文片名即为《阿飞正传》。“阿飞”或“飞仔”一词亦由五十年代开始,用以形容不羁、反叛的不良少年。原本带有负面意义,但在《阿飞正传》中则被美化了。 9 D3 f# I+ N3 z' O( L
O) ]/ a L. @ ~, |8 K# b7 g6 ^
Shanghai
4 }7 i6 F: O- B u4 F8 ]) F1 d z5 B9 M: S7 I
“我是上海制造,香港加工出来的。”——《家卫森林》一书说,这是王家卫对自己的戏谑之语。的确,他出生于上海,五岁移居香港,在上海人的家庭中长大,《花样年华》理的上海包租婆和板间房,就很有香港六十年代小上海的情调,还有《阿飞正传》中操上海话的养母,两角同样由潘迪华饰演,如假包换的上海女人。
) g" w* O: O H! O1 C' ~" ^! x' o/ J$ d
Shoes 4 H; f/ g, q5 v* `, p+ J
王家卫对鞋子似乎有特别的情意结。《重庆森林》中,金城武离开酒店前,用领带精心的为林青霞拭抹高跟鞋上的灰尘。阿菲偷偷闯进663的居所,为他换了一对新拖鞋。663认为女人的小腿最性感,他为阿飞按小腿,亦触及足部的诱惑。空姐周嘉玲走在中环行人电梯上,镜头亦使我们特别留意到她的鞋子。结尾阿菲当上空姐伫立“午夜快递”门前,亦出现她鞋子的特写。《东邪西毒》中,洪七本是赤脚走天涯的,欧阳峰为他买了一双鞋子,因为穿鞋的武士更值钱,叫价更高。《花样年华》中,我们仍记得苏丽珍的红色拖鞋,成了周慕云与苏丽珍共同的秘密。 1 B9 W- J0 d+ Z Z! z
D" F. T2 F" ` C
Tango
* r0 w$ Q7 F3 t- r- R+ d/ ]% Z& f3 F8 [: X' a: B& R
探戈是阿根廷的文化象征之一,华丽之中带苍凉。闲日午后黄昏,在街头拥着起舞的阿根廷市民大有人在,形成了阿根廷的独特舞场所:探戈酒吧。《春光乍泄》亦起用了探戈作主要配乐。Tango本身有其同性恋文化溯源,因Tango发展早期,最初为部分水手同志在布市码头旁的廉价舞厅共舞。
5 `% U6 Z, Q( W1 [& O, Q6 l; F2 R& D/ K) `2 q) m- L# W
Utopia 1 z9 P$ i, P; T( h9 `- d1 m# P
5 R# _3 a6 K% H! O$ y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指出,王家卫电影剧中人全都内心有着乌托邦的景象,大家都有着“生活在他乡”的追寻,如《旺角卡门》的大屿山、《阿飞正传》的热带森林、《重庆森林》的加州、《春光乍泄》的伊瓜苏大瀑布、《花样年华》的吴哥窟。
6 S% f; B$ p2 q; o2 J! s0 v
( _5 u3 a- v3 @ K8 Q/ }Veloso M7 G, x+ h/ J0 L- M8 x2 r/ j
Cucurrucucu Paloma歌者Caetano Veloso像典型的巴西拉丁情人,“磁性歌喉”这形容如果不是被滥用的话都可以套在他的声线上。他也曾亲身出现于艾慕杜华《对她有话儿》(Talk to Her,2002)演绎此曲。 5 [& H q1 S. O+ G3 y: i
9 ^: K- [* s/ H4 X' j$ M- u
Xavier Cugat
' U7 e! ]0 C2 e* Y1 X/ L
( F) Z; k: `1 |/ j《阿飞正传》用了多首Xavier Cugat作品为配乐。Cugat本身为古巴流行音乐的殿堂级,擅长演奏拉丁舞场音乐,被认可为最先将拉丁音乐带进主流美国文化的要人,成名于三、四十年代,表演形式包括富古巴民族风情的女声,性感的男声演奏吹口乐曲。 - m) e* P4 v' s) `3 f0 }
; l' C5 ^/ {- B6 P& F
Zero Degree9 @4 G* M1 H' J3 g
文学上的零度书写为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提倡的一种拒绝运用象征比喻,文字归返至最白描,甚至物理、具象式的“清白”书写(可参阅巴特的《书写零度》),例如Alain Robbe-Grillet(五十年代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阿伦·雷奈作品《去年在马伦巴》(Last Year at Marienbad,1961)编剧之一)的作品。是一种强调要抗拒意识形态与比喻的污染,重申书写要还原到“清白无知”的境界中的呼吁。应用在《春光乍泄》制作特辑中,则带有返回原位重新追溯作品如何成型的意思。当然同时包含冷冻冰点的绝地联想。 + l9 K- ^1 g+ N; W. B8 N5 j%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