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1|回复: 1
收起左侧

阿飞正传的背后故事——焦雄屏专访王家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07-16 10: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 f7 I8 F- a/ d6 h5 B- a* W$ y$ @自:天涯
6 h8 |( B$ c. @, @中转:please912 谢谢 ^_^
( j7 I( K, d( S1 y原载于:《中国电影》(1991)
8 I1 g! q" F- v% ?9 O4 q# p
( Y# W. b+ Z; y9 z                            阿飞正传的背后故事
. l0 ]: E* f+ G3 S( u                                                   ——焦雄屏专访王家卫
7 i% t5 h; i% Q
2 G, S& e5 y* _% _      跟王家卫在香港九龙碰面时,他也耸耸肩笑着说。早上才刚和韩国电视台做过一个专访,也是大概要概括他一生的那类内容,他笑说,我们要不要动动脑筋,看什么样的方式起头,会让我们两个都会觉得比较有趣,而不会有那种硬要作“戏”,装得很严肃的那种感觉。想来想去,想到《阿飞正传》当初最受议论的焦点在于它集合了香港六位当红男女影星。并赋予他们不同于主流电影的低调演出,当下觉得我们可以从演员的表演谈起。
( g5 z5 N# X8 A9 m/ C  
- H" k; Y& K# K% U6 P  问:《阿飞正传》的许多影像,是由你印象中的六零年代、美术知道张叔平印象中的六零年代所拼凑组合而成的,对于戏里这批在六零年代仍属懵懂年纪而如今当红的演员,是如何让他们进入六零年代的氛围中?0 c  Y8 e# L( {9 }
  8 U. m& i0 Z/ H: }3 s2 b' `4 c5 W
  答:演员是很被动的。在这个戏里。每一个演员都事先听过这个故事,但每一个人听到的故事都不一样。跟他讲一遍就改一点,所以没有人会听到同样的故事。我只告诉他们你要掌握好这个人物,其他就交给我。他们几个人有个共同的说法,我要他们把自己当作是一张白纸,不要带任何东西进来,稍微有一些东西跑进来,我就会把他们摔掉,以及不断的NG及NG及NG,所以他们最后都抱着“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态度。
' H3 u1 N# P$ Y6 e( M  2 B0 p! H) O% b+ j  p* `3 B3 x
  刘德华有次对我说,你其实不应该用这么多演员!应该用非演员,效果会更好。我说用非演员是一种拍法,用当红演员又是另外一种拍法。他们是香港最红的演员,比如刘德华。但我们不希望每天看小孩走路都想学刘德华那种常常在银幕上走路的模样,所以我采取一开始先让你投入,投入以后再看别的东西出来,那就是我要的东西,一种较不一样,会有一些回响(reflection)的东西,让偶像也可以有另外一张脸,另外一种虚幻(Vanity)的感觉。结果证明年轻一辈还是抗拒,认为刘德华不能整日这样窝囊,我那时倒是没有想到这点,不过你现在叫我再做一次,我还是这样。他们这些演员都很帮我,把期都给了我,搞得其他人都在好奇《阿飞》到底在搞什么鬼。& t& _2 p8 l% L/ V& Q4 N

- e. a2 B# E' N8 u  ( J1 v, n2 @; M0 L
  问:那演员都不晓得剧情,台词怎么办?
5 z5 Q3 O. E$ C, R7 T" n. x  7 l" B4 l  W$ W+ R9 J
  答:他们从来没有前一天知道,都是来到现场才知道,拍到菲律宾时来到现场都不知道,因为连我也不知道,我是一路拍一路写。
. {/ F" S2 g% m5 `4 j  
+ A/ b& k2 y: J+ ]/ H  问:那是根本没有剧本喽?# b% r+ w& O3 D  a
  
& H" P8 n( R" H6 ^9 k# m2 @  答:当然是有一个原始构想弄出来的大致故事,但在拍摄过程中,我却有种渐渐了解将军在前方打仗,后援补给却这个没有,那个缺货的感觉。我今天拍、明天拍,很快有人告诉我后天拍的东西借不到,后天不能拍,就要改昨天的戏,昨天要改、今天要改、而且当场就要改,明天的戏还不能保证一定不改。
- a7 w2 C6 V/ S  3 e. O+ N' I6 q2 e* Z' T
  问:听起来这变成很即兴的一个过程,是那时你已想好留待剪辑阶段再来处理加工吗?
; n2 E7 j' C$ D' Q. ~2 Z3 L' G  
, ^% K# t4 N5 _5 C7 b  答:其实这种感觉听来虽有点恐怖,但其实也是最relax(解脱)的感觉。刚开始我很紧张,因为这个制作很庞大,又那么多人注意的睁大眼睛在看,有一点事情,谣言就满天飞,一路拍下来都很紧张,整个人都好像喝醉了一样。到后来每天拍戏,你到现场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就拍出来,整个人变得很FREE(自由),比如拍楼梯跳舞那场戏,那种感觉就好像你已忘记自己是在拍戏,其他人都不在你身边,你就自己在想,我的感觉也就随着出来,那种感觉挺舒服的。在香港拍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事先构思好的,你只是去把它执行出来,但到了菲律宾,你这一分钟在想,下一分钟已经在做,中间没有考虑,这好像也是接近你自己。菲律宾拍张国荣母亲家那场戏,我们已经拍了三天(每天二十四小时分三班),我呢?是拍完一场接一场,没有睡觉,只有利用他们给我的一部拖车,利用搭车前往外景地时,一边睡觉,一边想下一场戏要怎么拍。
, n0 n' ]2 E2 k      我还记得有天拍火车站二楼的武打戏,他们告诉我先前拍好的东西,我一听发现又是《旺角卡门》那一套东西,当下我就很失望的倒在地板上的榻榻米,就赖着不起来。随后我到拖车上大睡一觉,不知睡到什么时候,起来撒泡尿,打开拖车门一看外面,却是一片树林,树林后面站了许多菲律宾临时工睁大着眼睛瞪着我,那种感觉好像在做梦,你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我到现在都还清清楚楚感受到那种鬼魅般的梦魇感觉。然后隔天我拍刘嘉玲的戏,我和她说什么时候到的,她睁大眼睛告诉我已来了三天,下午就得回香港去了,我当下就拉着她,她穿着高跟鞋,拍完这场就赶那场,一下子三十分钟就拍完了。所以他们工作人员说,你拍《阿飞》这个戏要是没去过菲律宾的场景,就等于没拍过这戏!挺恐怖的!
" `% R0 \5 L' o: E      喔!还有一次都已拍好收工,我突然想起还有一个镜头没拍,赶忙补拍后菲律宾的戏也告杀青,突然坐在那里有点凄凉的感觉,这时有个工作人员跑过来拍拍我说:“导演,我们都在奇怪你是不是吃了药,怎么到了菲律宾一个多礼拜,你都不用睡?”# T' d; x5 Q# h8 L6 o
  6 w9 z' Q2 ?5 g& R
  问:上次摄影杜可风与影评人舒琪对谈时,曾提到你在影片中用了许多“时间”与“水”的意象,可否谈谈这点?; k" _7 `7 V3 t8 n4 R+ s. k5 Y
  
. R6 n; t7 I: Y0 L/ k  Y  答:因为这个戏的主题的是一个回忆(memory)的故事,如果要把“回忆”具象化,就好像水的那种感觉,水不是固体,很不稳定,会有很多反射效果,会有很多角度,记忆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因此我在戏里用了较多这类的“水”的意象来强调主题。不过题外话,其实香港在六零年代也蛮多雨水的。至于时间的意象,也是用来强化这个记忆或回忆的主题。往常我们常认为人只有到老才会懂得回忆,然而事情却不尽然是如此,常常我们在年轻时候就会忘记一些蛮重要的,而记得一些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东西,因此电影中用钟、表这类计时器的出现,只是用来呼应这项主题。
4 @, K2 m9 {' H# M% _# c4 a- T  C! V( W) |  
  ]8 r! y% A. N) o7 S* I' L  问:我记得那时你拍完《旺角卡门》后,曾说要拍部女恐怖分子与警察在一九六六年香港暴动时期相恋相爱的故事,那是否就是《阿飞正传》的前身?
. D1 D2 g1 N/ G8 J  
  S$ p, A' l) [, Y  答:没错,那时想拍的这部戏名为《爱在一九六六》,那年开始香港有个暴动,左派和香港政府起了争端,从这个东西就发展出一个六零年代的戏,并发展到另一个类似舞台剧格局的戏,只有一个景。+ k# g5 n; `1 j- j8 {
      为什么没拍《爱》戏?一方面是拍这种东西有很多虚构的东西,题目又很大,感觉很杂乱,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你到底又多少感觉,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好像多了解自己一些,因此决定要拍一些比较个人想法及遭遇的东西。那是我小时候发生的,那时候我家就住在天文台道这里,妈妈是二房东,我家住了个很漂亮的男生,就说是张国荣吧,他是个男侍,有个女朋友,很漂亮,每天都坐在门口等他回来,但他却不喜欢她,另外一间住的则是一位酒吧女郎,有个新加坡华侨也很喜欢她,她每天晚上去做很多生意,那个男的就每天晚上坐在门口等她回来。我编写的剧本里,把这位酒吧女郎改成二房东,她租房子给那位男侍,然后每天晚上他逃避她,她逃避他,造成这两个等门的男女开始互相鼓励,不要和这个男(女)交往下去,但这两个人是同类,都太精明,你知道在我身上需要什么,我知道在你身上需要什么,所以他们之间没有感情,也不可能在一起,结果,那个男侍和酒吧女郎发现这两个受害者居然聊到了一块,男侍又回来勾引女孩,女郎又回去勾引华侨,当有天女孩又再度撞见华侨在等门时,女孩明了到她终究不可能和他发生感情。再经过一段时间,女孩有天终于走了,华侨则为了女孩偷了部车被抓坐牢,出狱后又当起计程车司机,负责接送酒吧女郎,男侍也搬去其他地方住,直到有天这两个男的又碰面,从计程车司机的口中,男侍才开始怀念起那个等门女孩的感情,但仍然嘴巴硬不肯承认,知道他时在火车站看到她,但男侍仍闷不吭声;至于酒吧女郎与华侨的关系,有天计程车司机终于忍受不了女郎的生活,当酒吧女郎叫车准备外出,而来车居然不是他时,她心里明白他大概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但她还是上车。
5 ]) a5 l) v/ U1 {9 l3 \0 x2 Y6 W      电影的最后一场戏是用日历倒数的效果,一九七七——一九七六——一九七五——一九七四,一直到一九七零年,可能插进来一段新闻说有个女孩某一天被汽车撞死了,然后再倒数到一九六八年,原来那位男侍有天真的跑到火车站等人......然后电影结束。& ]. Q, _5 N& l1 S& x
  0 y3 E$ O% Z5 ]7 G; z
  原本是以这个架构为主,但因为我要拍PART1,PART2的模式,这个构想的架构不够大,因此又弄一个家庭在菲律宾,但很多东西没办法拍,很多东西拍了一点点,剩下来的就是我们看到的。有关这个原是构想,我曾和甘国亮谈过把它改编成舞台剧的可能性,我想那会比《阿飞正传》来得完整。我想原来那个PART1,PART2的架构感觉很好看,时间空间很错乱,而且从来没有人试过,但当PART1拍了三分之一,我就知道起码要多一年的筹备期,钱多两倍才能拍成,因此我们只好把这个架构再浓缩。不过就原始构想对我的意义来说,这个事情是我每天都看见,后来这计程车司机我也碰到过,而它引发出一种感觉,让我觉得爱情、感情在六零年代是一个很长、很大的病,爱一个人可能二十年、三十年的事;现在则已经不可能有那么长的疾病,现在只可能是一个小感冒,那时候却是杀伤力很强。我需要这个倒数场面的用意,是想说尽管有很多东西在变,其实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就是这些人,他对她的感情。
; j! y  S  {* z' G/ j) S  ( u* B1 t6 [; n& D
  问:从你刚才的叙述当中,环境的因素居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如今在《阿飞》里,你却似乎有意压低这方面的分量,是出于何种动机呢?7 [8 c! H: s+ ^! Q5 u. N7 I
  
3 G' C8 Y" O1 ?  答:我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我不希望在我的电影里有一些东西是假的。这世界也有两种导演,他们用很多假的东西,然后运用技巧让它看起来很真,比如像希区考克、卢卡斯他们这种人;但我不一样,我要什么都是真的,我很想去拍个街道,有个空景等等,然而我从来没有找到一个街道让我有六零年代的感觉,因此我们改让《阿飞》有种密封的封闭空间,采取压缩的效果。很浅的景深,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固定,就好像脑子里的思路一样。8 S+ t0 Q5 L6 S5 m; e' \
  
9 }4 U0 \& v$ ^$ F1 t0 f$ u  不过现在很多听过这个原始构想的人都鼓励我们应该拍这个,不过我想等自己年纪老一些再拍。' }3 p( L* A( a1 U
  
1 v% I4 q: e9 b0 m& g  问:许多香港演员都赞许你使他们的演技开窍,你如何看待《阿飞正传》里的六个演员呢?
* ~3 G* J# l9 w  
- N" P- t2 }" C  f- T  答:基本上,三个男演员刘德华、张国荣、梁朝伟都是相当自觉的演员,他们太清楚自己最好看的部位在哪里、哪个角度最上镜、转身、眼神最好是怎样,所以我一天到晚都在告诉他们“OK,你这个turning(转身)不要太Perfect(完美)!”像是刘德华和张国荣在火车站分手,刘德华在上车时看到张国荣给人打死的情节。结果我还在拍火车上镜头时,就有人用大哥大告诉我“No More Next Station”,而我们那天要拍结局戏,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我和刘德华讨论,他也感到这场戏的重要性,他也紧张,后来我把戏改好确定后开拍,刘德华在那场戏也就完全忘了要摆什么样的角度最好看,改用直觉办事,出来的效果就非常好!+ M, U- \- t$ @/ f# v& x4 L3 \
      刘嘉玲则是一个适合“逆境”的演员,她一开始演得开心就会有稍微松掉的感觉。刚来演《阿飞》时,她很怕我,我都不和她说话,也没有什么笑容,她的感觉是自己做得很不好,和我讲话都会发抖。后来她开始有一点信心,也开始能享受演戏的乐趣,信心来了后,有一两次便稍为放松了些。所以我告诉她,她是那种人家愈压她下去,她愈能走上来,愈捧她,则很容易忘记怎么演。我觉得,张曼玉和刘嘉玲都是很有潜力的演员,因为她们都不懂演戏,都不受电视作业的影响。+ s: n& t! I1 y: j# {! y; }
      梁朝伟则是一个受电视影响很深的代表。因为电视喜用脸部特写,他在这方面没问题,但在电影里,身体语言有时比眼神还重要,一拍到这种画面时,梁朝伟就不行,他不知道某一个身体语言代表什么,所以拍戏期间,我整日提醒他Body Movement。张曼玉和刘嘉玲由于受电视的影响不深,比较自然,把她们带进角色(Character)里,她们就可以自己来一点东西,那就可以得出很自然的效果。不过,我最喜欢拍人家说“不好戏”(即“不会演戏”)的演员,我的感觉时每一个演员都可以“很好戏”,只要你给他一个方法走出来,如果有人说他的演技很好,我反而不想拍,因为他可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一套演出方式。平心而论,我还是喜欢用明星,因为那好像比较有点“拍戏”的感觉,尤其在香港拍戏根本不可能找非职业演员,卖埠就是个问题。
* j: p5 d6 i' ?7 p+ s节录自《中国电影》之王家卫(1991)* s4 d# z, f' D$ Z( [
 楼主| 发表于 2005-07-16 1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飞正传的背后故事——焦雄屏专访王家卫

( z+ j% v6 [. Z+ k" T" ^7 v
自:天涯8 b$ A* d/ x: R7 h
中转:please912 谢谢 4 v" l$ v5 ~& r8 f
原载于:《電影雙周刊》
8 n7 f# J! I* W6 M4 y8 p+ \4 K9 g

% ]9 F% s6 z. z3 {                              THE DAYS OF BEING WILD
- j# I7 u% {3 W* ^" \4 u1 d                                                        ——菲律賓外景八日
8 H, n" O* M1 c4 p5 ~2 K+ ]- v(作者:魏绍恩)% R# K: z( X' h; h" x1 ]
  9 W0 {/ W$ u' h3 e+ C: m
  萬眾期待的《阿飛正傳》似乎是世紀大事,為了這點熱鬧,我們記錄它   w3 O: n7 p. t9 }, W9 \5 v$ L% ]
  ' F% i! E3 N* N4 [- \4 A# C# d( D
  <The Days of Being Wild>--瘋狂的日子,是《阿飛正傳》在菲律賓拍攝一星期的真實寫照,由於上映期限逼在眉睫,大隊在舵手王家衛的領導下,晨昏顛倒的趕緊拍攝,徹夜不眠。
$ y, ?9 R0 z; m, e$ J# ?  * |4 t, X" n; ]$ Z4 Q
  『目睹一件歷史大事的發生,遠此睡覺更為重要。』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 有人說:『電影人過的是非人生活』,我說『飛人?』,怪不得叫《阿飛正傳》。+ s5 ]* h! w3 L7 _! `7 L  G
   . ^6 h' i4 H8 m6 r6 r3 i. y* F
  6 ~( k6 m( V$ t& C
  王家衛解釋:《阿飛正傳》拖了這麼長時間,最大問題是搵景,因為沒有自己的片場可以搭景,所以盡量搵最接近的,然後再改裝,但搵一個景要花很多時間。最初,大家比較樂觀,真正實行才知原來十分困難。『(影片初期拍攝進度緩慢) 基本上,這是我拍戲的習慣,最初是嘗試階段,所以,NG最多亦在戲開拍之初。因為我一定要tune到演員同我一條路去,所以十分花時間。由於外界十-分注意《阿飛正傳》,所以聲氣傳出去,令到事件變得好似十分嚴重,其實實際情況並非如想像般差。這部《阿飛正傳》與占士&#8231;甸的《阿飛正傳》完全無關。但因為一提起占士&#8231;甸的《阿飛正傳》都會想到五、六十年代,與本片年代吻合,便起用它,純粹順口!它的靈感來自我對六十年代香港的一種特殊感覺。故事講人與人的關係,包括母子、男、女朋友,時空交錯十分厲害。從前我可以輕鬆拍戲,拍完之後,才會有noise(按:聲氣);但外界因為《旺角卡門》開始注意我,令到現在拍的過程已經惹起眾多注意,聲氣多多,這聲氣影響所有人的心情,不知道是好事抑或壞事。 我沒有想過是否要拍一部 art film。只因為小時候看到一部好片會十分開心,這些快樂完全是別人給與的,到我做導演,我亦希望俾到觀眾這種感覺。拍每一部戲的期望都是一樣,希望會好,沒有白花時問,我沒有想過要揭開歷史性的一頁。我完成無線第一期編導訓練班,實習半年就出外拍片,效力過不同公司,至今已經九年。小時候最大樂趣是看電影,小時候不斷吸收至一段時間後,就想到去拍戲,這是很自然的事 ….. 所有過去的經歷累積成今日的experience,接觸不同的人,了解更多,拍的電影亦更準確,鹹苦個個都要受,樂觀點看,這幾年的經歷對我是有益的。』
2 |* x6 |' c* S% j& R6 k  
& V* ~& Y$ W1 t0 H  }! ?  
5 B  V+ l6 ^( Q4 x Day 1 (十一月二十八日 星期三)
0 x0 N1 _/ M) h: o2 z  
4 ?3 K, C- @2 X8 _8 s  飛機升上千呎高空後,人有一種不實在的感覺;而馬尼拉的空氣比香港鬱結,使人很容易疲倦。 老闆鄧光榮亦暫時拋下其他事務隨大隊出發,替《阿飛正傳》做鋪路工作,鄧光榮對《阿飛正傳》已經超越了一般的金錢上的支持,王家衛認為鄧光榮今次加入了一份對《阿飛正傳》的感情,不純賺錢,更多的是為了拍一部好片,用王家衛的說話,『一定要給他credit』 。+ c* f1 A4 b" W% ]: C! @$ e  _- M
  
4 x9 _. j' L# p2 L9 ]9 ^$ D" l4 {' ^  
7 ^% O8 I: l# [, f8 p9 C. LDay 2 (十一月二十九日 星期四)
' t* d0 z* D1 T( W( v, I) e! ^- Z   , f3 R; u6 A' n, q5 _
   Calamba 火車站聚集了幾百人,連慣常早睡的小孩都蹦蹦跳的走到街上,難道是舉行嘉年華會?非也!他們這麼雀躍是因為大隊來到當地拍攝,發電機把平日漆黑的街道都照亮了,為當地居民增添了夜生活。 昏黃街燈的映照下,加上道具阿來不斷放煙霧,使困在車廂中的大伙兒彷彿進入了如夢似煙的虛幻世界。導演在指導劉德華和 Leslie 在車廂中演對手戲,由於火車在不斷前進,車廂裡得顛簸不定,苦了攝影師杜可風和他的攝影助手整晚蹲在車廂中工作。
9 v$ I- @( S! J/ ^, m* c! b) K  
' A& x0 @" L6 A2 R    j0 I, H& c" K
Day 3 (十一月三十日 星期五)" _: k; R$ r  j' G: p( u
  
9 Q7 Q: B# c, G( v  馬尼拉市中心的平民市場,車水馬龍,好不熱鬧,Tutuban火車站雖然位於市場正中卻人跡罕至,彷彿成了強烈的對此,只見疏落攜帶行李的人群步入。建於一八三二年的 Tutuban 火車站,在其他陸路交通未發達的時候,曾經風光好一段日子,但今非昔此,汽車逐漸取締了火車的地位,Tutuban 亦曰益荒廢,明年一月便正式榮休(淘汰!),政府將會把它改建成一座博物館,《阿飛正傳》選擇這個時候前來拍攝,可說是對 Tutuban 瞻仰了遺容,作出最後致敬。 美指張叔平認為 菲律賓工人在火車外殼髹漆的效果不甚理想,要他們重刷一遍,王家衛則若有所思的坐在一旁捕捉靈感,這是他的工作習慣,在未正開機之前,甚至正式拍攝之時,劇本依然可以修改,只要他認為有更好的意念。5 z+ J, m+ j/ o8 z
  
. L' i4 _" N/ a  y  
8 {' [" F/ Y. N% O  『我每一次都會問自己,覺得怎樣,所以你會見到我在最後一分鐘仍然作出調度,因為我要確定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將來絕對不可以有regrets』王家衛吐出一口煙後說。 晚上九時左右,大隊又馬不停蹄的從 Tutuban 趕到馬尼拉的唐人街開工,已是連續第三組戲了,我亦不禁有點睏。 天曉得菲律賓人為什麼總喜歡在街頭撒尿,一下車,一股臭味已撲鼻而來,環境相當惡劣。3 _9 s) @3 k: w
   ) C% h7 E& W0 |" T0 a
   聽說看戲是菲律賓最便宜的消閒娛樂,菲律賓人亦因此養成喜歡看戲的習慣,戲院林立;他們對拍電影亦有濃厚興趣,攝影隊每到一個地方,總有數以百計的人群圍觀,有些小童更爬上十多呎高的貨車上,儼然以超等觀眾自居,幸好當地工作人員能夠把場面「鎮壓」,否則不單收音不成,要正式拍攝就更加是妄想了。 1 w( e7 q- f  P' s
  9 Q) _7 ~' d- P2 B0 Z
  在一幢十九世紀的古舊建築前面,華仔跟落魄潦倒的Leslie重逢,原擬車佚駕馬車經過,但畜牲不聽話,NG三次都不動,引起全場哄然大笑,最後要由副導演以鏡頭遷就,把馬拉出。側聞跟Leslie演對手戲的那位女演員名字叫做Angela Pazlo,是當地的美艷女星,曾經是某一期[新聞週刊]的雜誌封面女郎。 Angela把妓女的一舉手一投足,演得栩栩如生,令在場懨懨欲睡的工作人員和我看得如痴如醉,頓時睡意全消。
$ P: \, e* M1 E, U   , _8 Y; i6 S: V/ r# Q
  3 E2 E% R( @7 y' D( d' b6 i8 z6 J$ l
   + }, }& ?" p, ^! t- \  u
Day 4 (十二月一日 星期六)
  q+ e6 R4 O6 I% r- K  ( q; K( i2 G$ J$ w* Y
  拖著疲憊身軀,拉開窗簾,發現天色陰暗,更下著濛濛細雨,心想情況不妙,到Tutuban火車站,發現下雨真的影響了拍攝進度,一整天才拍了一組華仔與Leslie進入火車站的鏡頭,大隊便得收工。 $ \# k2 ?$ X) h5 w' M' b% n
  
; Y) h$ D7 {: l& W5 M+ g  
; j% p5 o4 r$ C: LDay 5 (十二月二日 星期曰)
. q4 ^5 y% R' f  7 w  k& z6 m, U) ?' z' ^) f
  『張國榮在菲律賓因為買假護照一事與賓佬發生齟齬,雙方在餐廳大打出手,劉德華見形勢不對,亦隨張國榮從窗口飛奔逃走。』工作人員在向我解釋今曰的戲。% I, a8 l" H' ^2 U
  
% q( y/ L. x% k" x+ z  Tutuban 火車站的二樓有一間荒廢了的餐廳,大隊就在這裏拍攝賓佬與華仔、Leslie打架的場面。因為曰久失修,所以總是一步一驚心。由於影片的colour tone是green greyish,所以在那裏看見的枱布、窗簾都是綠色為主,張叔平為了效果逼真,更命工人在牆壁髹上木紋,態度一絲不苟。 由於華仔有較多拍動作片的經驗,所以我見他跟 Leslie 比手劃腳的提供了一些意見。
4 j- J0 G1 A3 b; u$ }3 i  ; K! h8 g, @8 K( X
 
& Z' V$ [3 F' p9 M& P5 _Day 6 (十二月三日 星期一)- I% v) A: [1 P  }+ o! W
  
5 Z$ g) l  v" e% U" V1 @3 R! f  副導演阿Joe興高釆烈的告訴我,向菲律賓有關方面襄借直升機拍攝張國榮跳橋自殺一幕,已 經洽談成功。他正殷切期待明天的來臨。+ r4 v( J) L" @. x' z7 j  A1 f$ C
   ! ~$ R8 H. U+ k, Z9 Z( m9 r+ J, i
  阿Joe來到菲律賓,一直沒有睡覺,眼皮重甸甸的,我問他連夜不睡不怕傷害身體嗎?他語重深詳的對我說:『目睹一件歷史大事發生,遠此睡覺為重要。』 一位燈光師因懷疑吃了不潔食物,加上連日來的疲勞轟炸,終於不支,要回酒店休息,希望他早曰康復。
6 [- {( S8 f4 r! N% C$ b  
0 M3 z/ T* P8 F2 g% V 
$ O7 ^' s4 _+ M3 C( XDay 7 (十二月四日 星期二)
+ y* [; k! J# c' L  5 Y0 e9 I! i3 j$ P# p
  Leslie跳橋自殺一幕重頭戲,在Balicbic Bridge正式上演。 Joe 原擬一架直升機俯衝下橋,作為張國榮自殺的 P.O.V.(主觀鏡),但人算不如天算,一方面菲律賓方面提供器材差勁,另一方面Balicbic Bridge橋面與橋底距離大窄,兩旁密樹又造成拍攝障礙,加上氣流影響,增加了拍攝危險程度。在直升機師極不願意白情況下,一共拍了八次,Joe說是冒生命危險去拍的。, |) Q) a4 i2 ?$ |, U
   + k# x" b/ Q% d( M
  + @4 ~2 t- l" g$ a; A! \3 m3 m
Day 8 (十二月五日 星期三)
+ x/ }- P* [. E) n+ }0 p  ; I& f6 H) f* j
  滿懷希望的Leslie從馬尼拉駕車到 ViIIa Escudero 找尋生母,可是得到的答覆是無情的 ‘Go away’,天色的一片灰暗,剌骨的寒風正好映襯了Leslie當下落漠凄苦的心情。 連日來,大隊拍攝的地點總是菲律賓的窮街陋巷,如火車站、唐人銜;跟眼前 ViIIa Escudero 是天壤之別。引入小築先是兩旁的椰林大道,繼而是人工雕飾得十分精緻的園林花圃,極目遠望是一片米田椰林,物產出奇富饒,令人大開眼界。: @# f2 h; Z5 C8 T# y
《電影雙周刊》7 L9 s3 i) c3 E3 r; E%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