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44|回复: 17
收起左侧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05-19 2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 MOV8
1 M) {7 [( j' Y觉得这个帖子很不错,可以比较深入、全面地了解一些关于影碟和电影的知识- N* d4 ?) U" F5 ~) o" ~* v, Z" [
------------------------------------------------------------------------------------------------------
' O0 k/ ^7 W. `8 p5 X
% g5 W$ r2 d3 _5 [一、什么是DVD ! g# }! x  u: ]- A# ~
; O7 E) M* m! c% @* Y1 U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数字视频光盘或数字影盘,它利用MPEG2的压缩技术来储存影像。也有人称DVD是Digital Versatile Disk,是数字多用途的光盘,它集计算机技术、光学记录技术和影视技术等为一体,其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大存储容量、高性能的存储媒体的需求。DVD光盘不仅已在音/视频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将会带动出版、广播、通信、WWW等行业的发展。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这一点可以从它设定的五种规格中看出来:
& y5 ~7 ~7 [) ~) r7 {DVD-ROM——电脑软件只读光盘,用途类似CD-ROM;$ I+ {/ I" D! {" @9 x* ?2 s' ?
DVD-Video——家用的影音光盘,用途类似LD或Video CD;: j; Y: ~6 P" x# F% Z- B
DVD-Audio——音乐盘片,用途类似音乐CD;( }+ B7 t" N% }1 {
DVD-R(或称DVD-Write-Once)——限写一次的DVD,用途类似CD-R;
' G$ v4 J! ^9 T- h2 N. r2 o6 t4 D; ?DVD-RAM(或称DVD-Rewritable)——可多次读写的光盘,用途类似MO。! k3 z# E! J4 S! `' a
从下面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DVD优于CD、VCD:! @6 ~: s$ @0 h% S: l3 @1 b
1、大容量和快速读取∶大多DVD与一般CD的大小相同,直径约12公分(也有8公分的),由二个厚度各为0.6mm的基质层粘贴而成,采用多面多层的技术,即每一面光盘可以储存双层信息,一张光盘最多可有四面的储存空间,DVD利用聚焦更集中的红光镭射提高了每单位面积的储存密度,因此可说其储存空间是空前的大,(表一)将各种不同储存形式的储存容量和适用规格做了整理。此外,利用较短波长的镭射和较密集的信息坑制作,可以使单层DVD的最大读取率达11.08 Mbit/sec,相当于八倍速的光盘机。/ x( C) I4 L4 D3 m0 m
2、高分辨率的视频:采用MPEG2标准影像压缩技术的DVD,其分辨率可达720×480,远超过VCD的352×240。MPEG2具有可弹性调整视频读取率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保有原画面品质的情况下,大量节省信息的储存空间。此外,DVD player内建的Letterbox和Pan and Scan的显示模式还可调整16:9或4:3电视的画面宽高比例。$ Y0 Q, w7 e. C1 ?" Z% f1 {5 h
3、高传真的音质∶DVD可利用更精确的取样精度转换类比信息,并且将传统的二声道扩充至5.1声道,让人们真正进入多声道的世界。
: W4 |% o/ o. `* N物理格式 120mm光盘存储容量(GB) 80mm光盘存储容量(GB)
2 R2 a: b& [. Q6 r7 ?5 pDVD-ROM5 |) p: Q3 t* V2 O/ c" W
DVD-Video 单面单层8 _* N* P4 e! a+ k/ Y" ^3 p( N
单面双层
2 N1 T( c& R/ W% o双面单层
9 Y8 I( d" A! N双面双层 4.7: I- {' X. N# ~! v2 j! u& X/ N0 p( N
8.55 C- u! v0 E" X  y$ i( N' i0 q
9.7
6 T( C& Y5 _/ @. g" G- z17 1.4( a9 O* o  L( V' M
2.6
. Z6 b+ u8 ~) s- Z6 C, P& B9 f0 W3.9
1 O7 G" l, n, w- Q5.3
2 H" }+ m0 b. S( k9 {DVD-R
( u/ R4 x6 g7 k$ m0 @8 ^5 ~' y0 J/ ZDVD-RAM 单面双层
! |2 W1 l# J  L4 T( v双面双层
% c% m" `. r; T* c单面双层
' T, J( q  f$ u( y双面双层  3.9" L/ c4 j6 h1 ~& @
7.8: T5 I! s2 ?1 \1 @
2.6+ E2 S) {2 C; N0 x, \+ f5 r/ W# j
5.2 1.2
' A* B* i1 s- A/ @2.4# e# g6 b. ]- N8 V0 x
0.7- r# t: _+ Q5 f& T" v, F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0 00: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二、关于DVD的6个区域码
3 ]# X5 s- g8 m, ^! N' x美国电影协会为制定区域码所划分的六个地区# E: m0 V; ~) k+ x
六区域码分别是:
" ^4 ?8 j% [7 z; a' [第一区(Region1):美国、加拿大、东太平洋岛屿
3 P% k" \3 `" V4 U6 d: {第二区(Region2):日本、西欧、北欧、埃及、南非、中东
3 l; {+ {( \: D" `! X第三区(Region3):台湾、香港、南韩、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 @4 n7 z% Y% X% b6 b( D. k/ W第四区(Region4):澳洲,纽西兰,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岛屿# n1 z' |( i$ O2 C0 w: u
第五区(Region5):俄罗斯、蒙古、印度半岛、中亚、东欧、北韩、北非、西北亚一带等# [2 d: N3 j7 B; f- u8 R
第六区(Region6):中国大陆
9 Z' K: c1 V; I8 J基本上,当某DVD影片决定不推出第六区的版本时,我们需要另外购买一套能够播放非六地区DVD片的设备,因而有买得起DVD播放机买不起DVD光盘的说法;所以才会有破解版的DVD播放设备,而DVD光盘套件也有提供数次的区域码更改机会。不过要提醒朋友们的是,只有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出版的DVD影片才有这样的限制,而非DVD原始规格的规定,也就是说,非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出版的DVD影片都没有区域限制,一般称为自由区域码(FreeRegionCode)或称全区片。
& ]% v. d- E) ?! l& _. a美国八大电影公司:9 U8 O5 j2 e' a8 \
1、华纳(WarnerBros‘)2 V+ {! L2 d5 Z8 U' o: H) `
2、哥伦比亚(Colombia)
4 i7 {3 g+ E9 p+ h! h3、20世纪福斯(20thCenturyFOX). P( A1 M8 F4 T8 Y8 J. Y  X
4、派拉蒙(Paramount)0 K4 S; O& b" J! ~& L' ]+ a
5、环球(Universal)
# |' L& V8 I' X- E/ M2 }# A6、UA(UnitedArtist)(007)# |. E" R, \5 q+ \+ y
7、MGM(MetroDogwynMayer)% t1 O: _+ r" r0 V, u* \& p) k) i
8、华德迪斯尼(WaltDisney)
! }: L3 u! q% _5 QDVD规格的制定要回溯到‘94年的12月。话说CD的创始者Philips和Sony在发表了利用精密编码技术和光学原理读取的单面双层光盘MMCD(Multimedia CD)规格之后不久,以Toshiba和Time Warner为首,并结合了ioneer/Zenith/Hitachi和MCA等21家厂商的加盟阵营,公布了利用贴合技术,使光盘可双层录制的SD(Super Density-Digital Video Disc)的规格。
0 ]6 L  N, P% a两派厂商互不相让,美国的电影业者和电脑业者于是极力敦促双方协议统一规格。95年12月终于确定所谓DVD的初步规格,并组成了“DVD十大授权联盟厂商”,主导未来DVD的各项规格制定。规格虽然确立,但美国的消费电子制造商协会CEMA,和握有最多影像资源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却在此时强力要求日本的DVD Player制造厂商加装“防止拷贝管制系统”,而光盘片上则要编注不同的“区域码”以资辨识。9 w2 c3 a6 \, s5 e: s4 Q. A
美国电影协会旨在保护业者的软件不受盗版的伤害,然而不法业者其实仍然可进行整盘的拷贝。加装“防止拷贝管制系统”的电路非但没有达到防拷的意图,反而增加了硬件制造商的成本,甚至增加了软件设计的复杂程度。2 X; C2 n4 x' x, c  u  g" H: R
至于区域码辨识则是将全球分为6大地区,每个地区所发行的DVD-Video只能以当地制造的光盘机来播放。美国电影协会坚持使用区域码辨识,主要是因为每部电影在世界各地上映时间不同,为避免电影未上演,DVD-Video却先行上市的利益损失,遂以区域码加以控制,让一地区的电影上映后,已加码的DVD再推出。为了顾及业者的权益,美国电影协会相当强势,但最新的决议却是让北美、日本和西欧地区的光盘机享有不受区域码的限制。) W# c6 b! m5 W) }/ i' F- y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0 00: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三、关于“变形宽银幕”DVD
. F9 c& E" O2 E2 |0 ]# M: ?* T1 Q8 u" r% b1 r& X4 g" H
DVD在NTSC视频格式方面最显著的进步就是“变形宽银幕”的能力,资深的DVD迷们在购买时都会注意这点,如果影片发行公司忽略了DVD能提供这种更优质图象的能力,DVD社区的FANS就会“众皆哗然”,但大多数人,包括刚刚对自己的家庭影院系统产生兴趣,对“变形宽银幕”的概念都会很迷惑,而制片公司方面不会有说明,只能在DVD盒背看到“enhanced for 16x9 televisions‘- 增16:9电视画面;‘enhanced for widescreen televisions‘-增强宽银幕电视画面;‘enhanced for 16x9‘-16:9增强;‘widescreen 16x9‘-16:9宽银幕;‘16x9 anamorphic‘ -16:9变形银幕,还有将在下面谈到的“变形宽银幕”:
' k$ q" k! M& K( v/ b1 }在谈“变形宽银幕”以前一定要先理解“纵横比”的概念,纵横比是表达电影银幕画面比例的数字,由画面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的比率构成,举例来说,最早期电影的标准纵横比是1.37:1,为了计算方便,垂直高度为设为固定的“1”,这样五十英尺宽的银幕高度就应该是36.5英尺(50/36=1.37/1)。当NTSC-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电视标准推出之际,虽然决定要仿效电影,但也许是为了取整的关系(无从考究,也不是本文讨论重点-jing),比例修改为4:3或者说1.33:1: |( ^& l# ~* \& J
标准电影和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电视标准纵横比 2 W3 K$ Q$ z7 I
当电视开始渐渐侵蚀电影上座率,电影业界尝试以各种增强观众观感,容易造成视觉冲击的电影宽银幕格式予以反击,当多年后DVD开始发展壮大,两种电影的纵横比格式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就是2.35:1和1.85:1。
9 ]6 j6 e( @/ F$ H
; U+ R8 S* ?/ `) TDVD发展联盟认识到在1.33:1的电视上观赏宽银幕电影的不便,于是采用了两种后来一度流行的方法试图解决问题:它们是“PAN & SCAN”-平移和扫描(多用于VHS录象带和电视广播)和“LETTERBOXING”(多用于LD)。4 L5 \1 z! T( U: A& C" L
Pan & scan 是安排一个1.33:1的窗体随着宽银幕电影每一帧来回移动从而捕捉画面的主要部分,这样当然有许多问题:随意改变了导演的拍摄意念和美学观,更糟糕的是忽略掉了许多重要的画面信息,几乎有43%的画面是在P & S 的取景框外。: h7 o8 r- k0 E" Z

* S2 A7 X/ Z& W! ?7 L4 e6 k2 [ anamorphic3_1116519083.gif ) {& U, \2 ^, H
+ f2 X6 W: K: n# f  ]- Y
Pan & Scan9 q: I, B$ H  r. r

5 g+ [5 ^( Y' _ anamorphic4_1116519099.gif 8 Z6 Q7 N0 v8 s% D% A4 i. [; }4 u
) I6 i/ N" y: R, I3 n, I; f
Letterboxing有也自己的一大堆问题,大家知道,电影(FILM)画面是由一系列静态图象画面构成的,每秒用电影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图象有24幅,每一幅都是一个完整体,完整的图象,类似于35毫米幻灯片。而视频(VIDEO),可见的影像都是由水平线或叫水平扫描线构成,在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电视影像内包含了480根视频扫描线-也就是水平扫描线-来反映画面信息(忽略掉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因为和我们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每根扫描线有可测的高度而扫描线之间也有可测的空间,这样大家可以理解到:视频画面是由480根水平扫描线和线与线之间的黑色部分一起自然地构成的。
) l# O6 x  H8 }$ A$ G- Q, m) V+ b; B5 j电影院里,当纵横比从1.85:1上升到2.35:1,只是画面更宽,投影图象上下方的黑色条块和图象高度不变,但在缩进4:3的视频里,电影画面的宽度占满视频画面的宽度,而由于宽银幕电影格式纵横比的关系,影像的高度却填不满视频的高度,那些填不满的地方一般制作成黑色,也就成了电视画面上下的黑色条块。/ H; j* |. {# E$ z1 c' L5 k
对于Letterbox,480根水平扫描线其中部分没有用来绘制电影图象,问题又出现了,当电影的纵横比加大,就有越来越多的扫描线浪费掉了,浪费在绘制上下的黑色条块而不是绘制代表图象质量的信息上,图象损失的细节完全可以被观察出来。一个简单例子,一个完全占据白色背景高度的黑色圆体和2.35:1纵横比高度下黑色圆体(请参照下图):
# b1 g4 j1 u( L
+ S" G3 x$ I+ M anamorphic5_1116519227.gif . H" N; t5 x1 X
! G8 Z+ L* E4 w" I& P# {4 e# e; A$ S- V
Pan & Scan  使用所有扫描线# @  \; k; b4 S1 t7 E- D

# |! S0 v8 g+ x$ N anamorphic6_1116519244.gif
& X* y6 m8 l# e/ }  E8 ]
& `( B2 a- o1 o. E9 u' SLetterboxing 部分扫描线浪费在上下的黑色块中
9 @2 w- t  a  U# |
: b2 k2 s1 O; s  Q+ z如果同样的技术应用到DVD视频上呢?,在从电影制作成视频信号过程中弹性处理垂直方向的图象,在回放时观众选择适当的播放模式,使图象回到原来合适的纵横比和形状,这就是简单的“变形宽银幕”的概念。用480线表现的圆体看起来是椭圆形,但在视频放映时缩减图象高度使圆体恢复成圆形。
- C# ?$ o! d3 d由于变形宽银幕视频图象多出了33%的扫描线,圆体的边缘更光滑,而扫描线之间的空隙也相对减少,请看下面两图的形象说明。
1 \" g! y( H4 k7 q9 b* ^7 d anamorphic8_1116519330.gif 变形宽银幕) l* I8 `* `- ?" v+ \( R- H
非变形宽银幕
4 ?+ g3 J( ]8 n  S7 o变形宽银幕制作的DVD的图象质量进步更为可观,对于以1.85:1纵横比摄制影片,“Letterbox”制作的图象的扫描线只有345条,变形宽银幕有461条(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按1.78:1纵横比制作,忽略边上极少的图象,就可以达到全部480线)。同样地2.35:1分别是“Letterbox ”的272线和变形宽银幕的363线,在35英寸屏幕上观看差别就非常明显,如果借助扫描线加倍器(Line Doubler),DVD画面上那种线性结构感就会全部消失掉!画面清晰程度又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0 C! f. w# L$ c5 z& U4 O因为消费者手里只有很少的16:9和4:3的显示器有能力进行垂直方向的拉伸压缩能力,许多DVD迷们只能被迫使用DVD机来进行变形宽银幕到4:3的转换,而在多数便宜的DVD机内转换处理,会丢掉25%的水平扫描线,这样出来的效果甚至比4:3Letterboxing更为差劲,锯齿现象更加“惨不忍睹”,但少数设备制造商象SONY和PIONEER,当然还有其他厂家,相继发展了更精密的运算法则去执行转换功能,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9 i8 D+ b6 y9 ?! d- F4 ]4 q
我们作为DVD的消费群体,在促使硬件厂商的不断改进转换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向制片公司、软件制造商施加压力,购买变形宽银幕制作的DVD影片,保护将来自己的投资,让自己家里越来越先进的家庭影院设备有用武之地。根据“THE BIG PICTURE”网站的调查的1700个回应中,大约27%的参与调查者拥有16X9的电视设备,67%的参与调查者将购买16X9的电视设备...
4 i- R" j# {+ w& P1999年底开始,Paramount, Fox, and Buena Vista 的变形宽银幕影片的制作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Paramount 看起来更为认真; Fox and BV 看上去比较象试验性质. 希望能在将来看到更多的变形宽银幕DVD,得到DVD影片最优秀的视觉享受......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0 00: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四、关于CC字幕0 S! m; p. {0 `! Q4 q- E1 w% B
所谓CC字幕者,隐藏式字幕是也!其实多数CC字幕和剧本是一样的,里面除了对白之外,还有现时场景的声音和配乐等信息,之所以做CC字幕,在国外主要是为了方便有听力障碍的残障人士。在普通的电视机上是无法看见CC字幕的,而在电脑上是可以看见的。在普通电视上收到看CC字幕,需要购买专用设备,不过目前国内尚未见到……(flyerzeng)
6 a9 P. ~9 }* N- d另,关于CC, 以下一段文字摘自DVD FAQ:$ i9 k$ A& g1 ~0 i7 M5 D+ M
[1.45] Closed Caption和字幕(subtitle)之间有什么区别?6 h! s% K" U! {
Closed Captions (CC)是把文字加入NTSC电视信号的一种标准化编码方法.电视机的内置解码器或独立解码器能显示文字.1993年以后美国出售的大于13英寸的电视机都有 Closed Caption 解码器. Closed Captions可以用在 DVD, 录象带, 广播电视, 电缆电视,等等.
: A: P% E' v3 U6 _9 m) f+ ~) F, c& x单词 caption 和 subtitle 意思很接近, captions通常是指特别设计的屏幕文字,而 subtitles 通常是指对话翻译. 通常Captions出现在说话人物的下方,包含声音和音乐描述.除非使用者激活Closed captions,否则它们不会显示出来. Open captions总是可见的,比如外国录象带上的字幕.
* h1 p9 z  ?0 b$ z9 |8 KDVD上的Closed Captions由 MPEG-2 视频流携带,并且自动传送到电视机上.你无法使用DVD播放机来打开或关闭Closed Captions. Subtitles是 DVD上的子图象, 也就是全屏幕叠盖图形 (参阅 3.4 的技术细节). 可以打开32个子图象轨道中的一个,以便在视频顶部显示文字或图形. 子图象也可用来创建captions. 为了区分NTSC Closed Captions和subtitles,由子图象建立的 captions通常被称为 ‘captions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 Z$ v& `! K" `' e( D如果你依然觉得混淆, 只要记住这个建议:  要看 Closed Captions, 使用电视遥控器上的 CC按钮.  要看 subtitles或 captions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使用DVD遥控器上的 subtitle按钮,或使用盘片提供的屏幕菜单.不要同时打开它们.记住并非所有DVD盘片有 Closed Captions 或字幕.
. @; c- c2 o6 V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0 0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五、关于DVD格式" Y  W2 D$ I' n. u* t0 o$ a
DVD盘都由上下两片片基组成,每片片基上最多可以容纳两层数据,DVD光头能够通过调整焦距来读取这两层数据。在制作过程中,把数据读取面向外,两片片基粘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盘完整的DVD盘。
$ N$ U2 B# r+ C6 @. H. L6 `* SD5 ,DVD-5 的简写,即单面单层(SS-SL或Single Side Single Layer),最大4.7G,一面数据,另一面一般印刷了文字或图案。
6 s6 [1 q+ G* g! z# }& v3 l/ bD9 ,DVD-9 的简写,即单面双层(SS-DL或Single Side Double Layer),最大8.5G,一面数据,另一面一般印刷了文字或图案。3 J& |* X7 x9 D# z8 ]8 p2 m
D10,DVD-10的简写,即双面单层(DS-SL或Double Side Single Layer),最大9.7G,两面都是数据面。
9 e% v5 D# _! c4 \3 l$ o. nD18,DVD-18的简写,即双面双层(DS-DL或Double Side Double Layer),最大17G, 两面都是数据面。
0 w; N/ H: D5 r6 A" f: c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0 0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六、如何判断DECSS碟
  u6 u2 G8 T" n2 ]! i& g+ O0 \4 Q% [" `  k: U: K2 f
D版DVD分类篇6 s3 X6 e, e! t- Y# s
判断DECSS碟之前先得明白什么是DECSS碟,大家可以上网上查一下,我就不详细说了,但是我想为了明白的表示,还是先将DECSS碟分一下类。
; B; x# g& Q) q, v  ^    1、直灌碟(前提是源碟必须是全区的并且没有KEY,文件才能直接复制到目的盘上)。如ZDL的14张古典音乐碟,和一部分港片及某些西片。) ~9 s7 o% u5 h& C$ _# O5 t! |  {
    2、全DECSS碟(源盘有区码当然就有KEY了,所以文件必须用DECSS之类的软件去掉KEY之后,才能复制到目标盘上播放。并且不能修改(删除)任何菜单、花絮、字幕。总之,只去掉所有文件的KEY,并去掉区码(也可不去掉),其他内容不能做任何改动,就算全DECSS。宁夏(天津)、江苏(先锋)的DECSS自三区的D5、D10(双电影)碟应划归此类。即使就向江苏的有一部分碟内有一些文件未去掉KEY也算(就算是有一点BUG拉)。# I' f& g3 w  Q. p
    3、半DECSS碟(ZDL的电影碟,DLM的都算)。别扔砖头......是的,都算。
! |4 D6 ]: W" Z# }1 E   那是因为他们都将源片(文件)的内容做了改动!半DECSS碟又分几类。
3 e" x' z5 h4 k% b% a      A)什么都不删除,只是将片子(文件)的的链接变动一下。这种D碟在有中文字幕(如3区)的D9片向D10(D9)片转变过程中因为技术的原因必须做的。声明,干到这个程度非常难,需要制作小组有很高的技术(目前),和细心及认真负责。8 U- ^8 ~. Q0 f
      B)正片、花絮都有,只是去掉了部分听不懂的鸟语配音,看不懂的鸟文字幕,加上了中文字幕,同样要改变菜单和链接。干好这个片也非常难(目前),除了要技术、细心和认真外,还要一群好翻译!这部分片子比较著名的有ZDL的那几部电影碟!
* z5 i6 _, l' A. t  e$ T  [' b. H1 U* \      C)保留正片或加上几个花絮,把没什么用的花絮什么的统统删掉,这样才能使原来D9才能放下的东东放在D5内。这要改菜单,链接,分离文件,合并文件,加字幕等等。目前有京联一个头两个大、天津的OZ等若干部。声明!这是我最高兴见到的方式,因为大家想看到的是正片,保留了原版的图象和声音,仅仅就花10元左右,太美了!!!!
4 g# f& X6 L* N- U      D)另类?图象DECSS,声音模拟。.......想不通呀想不通。9 y- |- I/ }2 z2 j( W# M" i1 w
    4、模拟碟。' K! L7 G- ?, }3 h  S' N, H5 d
实际上判断DECSS碟是非常难的,目前也没有什么标准,这也是目前网上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我的经验是通过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e  W2 Y: d( l' r7 a- p----------------------------------------------------------------------------4 `5 S# z7 n, O6 |3 t- T0 W) o) a
工具篇1
) |* d( f4 _/ S+ `! G先说说DVD的原理......我就不说全了,大家参见DVD不完全手册之DVD常识,将有用的复制过来先。
/ m2 [) ?  Y6 M, ^! e% B9 P6 T0 W: r一、什么是DVD
* ~7 z1 z9 }$ @/ b$ w, b  高分辨率的视频:采用MPEG2标准影像压缩技术的DVD,其分辨率可达720×480,远超过VCD的352×240。MPEG2具有可弹性调整视频读取率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保有原画面品质的情况下,大量节省信息的储存空间。此外,DVD player内建的Letterbox和Pan and Scan的显示模式还可调整16:9或4:3电视的画面宽高比例。(大家注意那句MPEG2具有可弹性调整视频读取率的能力); n$ Y/ s6 D; a( x5 i
    % e4 i) x$ n4 ?, @  a6 `
二、DVD的主要特点7 z+ {$ u4 M; `& B" {
  高画质:DVD采用国际通用的活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2(ISO/IEC13818),其系统码流传输数据率是可变的(1~10.7Mbps);现阶段DVD-Video产品选用MPEG-2的11种规范中的主型主级规范MP@ML(即NTSC制式电视720像素/行×576行/帧,30帧/秒;PAL制式电视720像素/行×488行/帧,25帧/秒,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为15Mbps),达到广播级电视图像质量(其水平分辨率为500线以上)。要实现更高清晰度的画质,还可选用MPEG-2中对应的高级规范。DVD的系统码流由主视频码流(MPEG-2/MPEG-1压缩码流)、子图像码流(最多可录放32个码流,用于32种文字电影对白和卡拉OK字幕显示)和声频码流(最多可录放8个码流,支持8种语言声音)等3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码流的最大数据速率可达10.08Mbps。DVD还具有多结局(欣赏不同的多种故事情节发展)、多角度(从9个角度观看图像)、变焦(Zoom)和父母控制(切去儿童不宜观看的画面)等新功能。画面的长宽比有3种方式可选择:全景扫描、4:3普通屏幕和16:9宽屏幕方式。 (大家再注意本段第一句话 DVD采用国际通用的活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2(ISO/IEC13818),其系统码流传输数据率是可变的(1~10.7Mbps))' F& Q  o& q& c: _3 e
综合以上两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DVD的图象码率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说白了对于那些画面节奏比较慢变化不明显的,压缩率大一些(码率小),这样可以节省较大空间存放较多的内容。画面变化大的(如爆炸等场景),压缩率小一些(码率大),这样可以获的较好的图象细节。但是模拟制作的DVD就不能做到这点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某些D碟在爆炸等场景有马赛克的原因!
) S) O$ K. u. r0 M9 T   
9 D) P* S+ X* V综合以上,我想,能不能找到一种软件,来将整个DVD电影的码率分析出来,看看曲线,不就能判断了吗?
2 E; W5 o) M' w" S4 J    4 T3 `2 F) n. F2 N
终于有一天,在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个软件。可以告诉大家是在driveinfo(Drive Region Info V1.1)软件的HOMEPAGE联结中发现的,软件名字叫Bit Rate Viewer(目前版本是V1.4),它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几秒)将整部影片的码率分析出来,并以曲线的方式(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码率,精确为Mb/sec)显示,同时计算出平均码率!并可以以TITLE方式分别显示。有了这么一个软件,我将目前能找到的DVD(测试碟片包括一区正版+Z版约50片、三区正版约30片、DECSS版(参考网庐及露天目录)约150余片(不包括港片,我和我的哥们只有5张)、六区正版约30片、模拟版约300片,分别测试了一下,发现基本符合共同规律。也就是:8 e4 u3 l/ B/ }3 M; b  [' V
   
5 x8 [; z4 l+ E( f6 N" @正版及DECSS版(包括自制菜单的、DLM及ZDL的解密碟)均为动态码率也就是曲线变化非常大(形象点说几秒前是9Mb/sec,几秒后就是3Mb/sec,参见截图)。而模拟复制版基本上是一条直线或仅有一点小幅度变化(参见截图)!区别之明显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还确认了网上有传为非DECSS碟的以BOB模式录制的某些碟片:目前,该方法在我看到的600-700张DVD碟均符合此规律(不包括部分音乐碟,它们的码率基本上是在一个区间内,变化不大)。并且用该方法证明网庐的《富贵猫》等为假DECSS碟!
. \2 S8 S) W5 Q1 S( |( u' }/ Y4 T) h
   以BOB方式录制的部分DECSS碟:# ~1 |' P& @5 B
   红色禁恋ISRC CN-C09-2000-D316-00/V.J6 天津, G/ E* j! L: j5 H' C& Z* Z) Q( m
   骄杨似我ISRC CN-C09-2000-D356-00/V.J9  天津
- O% Z% O0 \6 K, @8 {   的士速逮ISRC CN-H10-2000-111-00/V.J6 宁夏文化4 Y. B& J9 e' @4 w% e
   色情档案ISRC CN-H10-2000-113-00/V.J6 宁夏文化
0 c6 O1 a! c8 w: U  `# T   缘来就是你ISRC CN-H10-2000-115-00/V.J6 宁夏文化
2 R! q6 J$ ]+ f4 N4 b: n+ M' y3 V   太保密码 ISRC CN-H10-2000-118-00/V.J9 宁夏文化# e9 ]; T/ q5 ~: \
   不知不觉诱惑你 ISRC CN-H10-2000-184-00/V.J9 宁夏文化) E' m) P) t" L" |" y
   火线战将 WAMO-028% ?( U' N% w' p* \8 J
   锁不住的判逆ISRC CN-D14-99-324-00/V.J6& ^# r2 ]/ P5 S5 S% ], E: E# a$ }2 _
   。。。。。# N0 q  ~) _8 f
大家好说了,我没有DVD ROM,或说我连电脑都没有那怎么看。我可以告诉大家,用DVD机呀。/ p0 w3 ^* q( _6 _
有部分的碟机也含有此功能,如我手头的SONY 345以图形示意,BRAVE KING的先锋DV-525K以数字直接表示。方法如下:8 d% T* n  b, A
调出码率显示功能,放一段碟片(选影片中间部分,最好是画面变化比较大的),你就可以看到码率的变化,如果整片基本不变或非常小(1Mb/sec以内)那就不是DECSS的,如果变化比较大(3Mb/sec以上)那就恭喜了,你拿到可能是DECSS碟!!!!3 |3 M# F% N# w* S7 k: s4 q
(有部分无文件碟看不到码率,用MSCONFIG改一下即可!)
: T, n/ t. k& Z* q--------------------------------------------------------------------------
! G# o! z' u3 ]& w工具篇2- n* @9 E( U, S1 s$ b- D2 Q
码率分析后,然后来真正的分析影片了。当然也有工具!什么东西呢。。。
0 i" \  e; Y4 e) oPOWER DVD V3.0,为什么,它可以比较全面的看出DVD碟的内容及特性!
  R, @) ^0 e+ c* x" z& d- v! k步骤如下。
4 f" B; p8 r: I, R( v将POWERDVD设置好!
# e! C8 s4 A* J- Y视频模式-》自动选择, M! K0 s) j; {8 o9 P
画面设置-》不选择全屏幕,保持画面显示比例1 K! H1 A5 p2 H
播放正片(注意是电影正片!)
5 V& E0 p: k' M7 a% d        1、当出现16:9模式时,基本上可以断定图象为DECSS的2 L! `( A) ^! z8 o/ k! j
        2、右击-》当影片内置字幕可选时,基本上可以断定图象为DECSS的" U4 `7 w! L" }
           内置字幕也就是CC字幕,它是夹在图象流中,模拟制作肯定不会将它包含其中的!
5 D1 R+ |1 d" A( ^$ v8 e        3、然后右击-》配置-》信息,当出现& w9 s- K1 x6 K& z
           Display Information :
, ?2 w' C5 t9 o( I0 u1 c6 \1 i. a- R           Video Mode : Weave
" d% W& K9 V3 Q           基本上可以断定图象为DECSS的。
3 k$ y/ {) q, W' x7 k' F           weave模式是指片源为影片,绝大部分的正版电影均为此模式!: U* [5 \  v) M0 |) P4 t
        4、其他要干的事情是将区码,音轨,每个音轨的声道数,字幕种类,分段写下来备查。
4 q" L- \+ d! I1 {" p$ S! J        5、进入菜单模式" p  N6 j. r5 [  u  b7 P
           观察菜单的做工,是否动态菜单。光标做的是否精细,光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否提前,是否有的菜单选项无法定位(如果有这种情况即使符合DECSS情况也是半DECSS版,我感觉菜单里的光标是判断DECSS碟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因为只要改变链接,光标就得重新制作!)
* L6 e0 l7 x5 E3 f0 [        6、进入分段选择
, F1 [1 O6 h1 f  j+ P& x           观察分段是否正确!
# ]" U6 k0 {# X/ [: G+ ~以上为使用软播放器的方法,碟机参考上面方法!4 n8 K5 F9 h5 O" c
     
2 y* {% O7 Y' A7 o1 \1 r7 T( F. H2 o% i说了半天,大家说,你没说声音的DECSS,这个事我是这样想的,声音DECSS和图象DECSS一样容易,合成起来做链接定位和图象一样难(就是模拟制作也要过这一关),所以我感觉(纯是个人感觉)根本没有必要让D商的制作小组多买一套设备做压缩!除非那些D商想出一些骗人的把戏譬如DTS,本来没有DTS的声音,非要做一套出来!当然也不否认初期制作小组技术有问题,但我怎么也没想明白,容易的事(分解出的声音文件直接使用)不干,非要干麻烦事(解压-》录制-》压缩成声音文件再用)!当然重新制作时也可能产生声画不同步现象,那就应该通缉拉!。所以我大胆的预言,从长远看,根本就不应该顾虑声音的DECSS(当然这个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3 z% ^# V9 V- Z+ h--------------------------------------------------------------------------
% f# u, O: P& z5 k; c6 \0 @上网篇5 V  x" m+ Q% s" w- G/ H$ I
讲了半天,该上网确认一些事情了(本部分抄袭了GO!MOVIE斑竹JACKY的文章!)先提供一些网站:
6 {' x1 S* t4 q, \( t- `7 _. y- D  http://www.amazon.com/
/ ?0 z+ v0 `; \; n! D, n& P    http://www.dvdempire.com/    EMPIRE有原版DVD的封面和封底# y( b4 _1 w& x# `& d/ ~
    http://www.dvdexpress.com/等。。) X! B+ W8 v' p0 F$ ]5 E1 S0 \
    之前先将上面工具篇中的资料准备以下,主要包括:, B- n/ L/ R" w! |8 \
  碟片格式(是LB还是变形宽银幕)# E+ o2 H9 R1 @( |5 ]& e0 n
  碟片类型(D5、D9、D10...)
/ J2 ?8 Y; i0 o8 M- w  菜单和分段/ O: W. S9 [; b. x( E
  片长
* s- r3 C; @$ H  j0 S# M  影片比例(4:3、16:9(又包括1.85:1和2.35:1等))
, J! l- r" Y* l* A& l9 J. U  包含的音轨和字幕/ W6 C7 {; o( w3 Y- `7 a- b
  附录内容(花絮、导演解说音轨等等)
. m6 d1 D2 N, m5 N8 N2 U+ K2 D  是否有CC隐藏字幕
4 v: U  `2 J" D/ @# Q5 `2 M  发行公司的片头警告(是否正确而且一般不可跳过)* T8 N* `8 \; J; H9 e9 \- E
  时间码(有无)) b9 ?' g* I+ Q  O
  等等...0 z8 A$ r2 _. T- V0 U
    然后上网确认,比较后来正式确认是否DECSS,/ \3 _* R6 k: x. Q$ D+ f
    1、碟片格式:很重要的判断依据
- @8 K; e3 @. D2 A  全DECSS DVD碟片格式和原版应该相同,例如D5、D10、D9、D18等,画面格式也很重要,原版影片的画面可能是LetterBox格式,也可能是变形宽银幕,其中旧片LetterBox格式多,新片一般都是变形宽银幕的。无论原版是什么格式,模拟版一般都是LetterBox格式。. k7 R2 Y2 g# O5 t+ g  |
    2、是否有CC隐藏字幕
4 M& a( o9 ?# m4 }! A; p   模拟版没有CC字幕,DECSS版有。
* D2 A- @1 l5 Z& O8 u. N    3、片头警告- b2 h3 O3 X$ C4 R% @
  数码版片头一般是和原版一样的FBI警告片头。2 ~% ~# F/ q! z" A4 {
  模拟版一般为水滴、山谷和火车这三种杜比的LOGO片头;不过新片模拟版很多也模仿原版一区的FBI警告等片头,如宁夏等。而寰宇出的原版港片也有这样的山谷片头。
+ P* V/ m9 f' M! _    4、菜单和分段,应该和原版一样,菜单可以参照封底,有时有。分段在DVDEMPIRE上有!
# \9 |( Q; C$ E2 y( K4 C' ]    5、片长,不用多说,比比看,别缺内容。, M& I6 z3 @5 B- z  a( I4 r
    6、影片比例(常见为1.33:1、1.66:1、1.85:1和2.35:1等),看和原版的是否吻合。' c" Y' e  k4 }. B9 }7 v4 k* M
    7、附录内容(花絮、导演解说音轨等等),全DECSS版,怎么着也的包括完整附录内容吧  h( Z7 ]& d* }3 ]# D3 A8 c6 z( k
    8、字幕,由于原版的缘故,一般应该有可以隐藏的多国字幕;很多模拟版也有可隐藏的字幕,比如得利、海南版等,但一般只有可隐藏的中文字幕一种。一般D三区的数码版有中、韩、泰等多国字幕,D一区的有英文和中文字幕。看看字幕制作的制作精细程度也是判断一部片子是否DECSS的手段,错字连篇,大段不翻译,你说能是DECSS的吗,当然不能否认向那种新出的DECSS碟。如京联的入侵脑细胞等半DECSS碟的乱法了,DLM有一些碟也有!7 t  v5 M- W) N
    9、有无时间码,原版一般都有吧,D版有的少,很多号称DECSS的,一不留神,把时间码就搞丢了。0 n6 E) o3 h% H1 w  ?* b( h) l
  
2 w- y; ^" D) b6 r' a( R5 A另外D版封面也能给行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可以分辨出是哪个区的原版封面,那么这个D版大都是D的那个区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0 00: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七、关于有损压缩
+ k1 g: y/ L/ n2 n* f9 G有损压缩,简称ysys,意思是将经过解密的原汁原味的数码信号进行压缩,以便装入容量较小的盘面里,如《盗火线》(HEAT)等影片时间很长的,原版是D9才能容纳,现在经过有损压缩就可以装在D5里面了。有损压缩所产生出来的碟片,图像或者声音的质量必定有所下降。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0 01: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八、关于解密和直灌
! k* N1 c1 f/ |' d所谓的直灌,一般是指用类似DECSS软件的一些自行编制的程序来镜向复制源盘上的文件,这样的一些软件有不少,但是多数都是属于BUG比较多的自编程序,没有一般流行的DECSS及相关的制作软件,例如大金、MEASTRO一类的制作软件的功能和稳定性好,并不属于成熟的技术,而且目前这些镜像软件只能针对没有花絮或花絮数量不超过两个VOB的节目的D5起效,如果源盘是D9或者D5中有比较复杂的花絮连接和数量的话,这样一些软件就无法正常镜像源盘节目。另外,由于D版的不断发展和用户对DVD节目的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这种镜向的制作方法基本很少被大规模使用,最早大规模采用这种技术的是碟圣出片的早期,而且市面上出现的这种直灌碟的基础是有大量的节目无法被正常镜像而被制作损坏,因此在后来,这种技术逐渐被放弃,因为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单纯的镜像实际上对很多源盘不起作用……
) H0 R2 K* h/ D解密是另外一重概念,它完全不属于镜像,它的原理是首先将源盘上的节目解除CSS限制,然后获得没有CSS编码的所有源盘文件,然后使用相关的制作软件来重新还原或编制原有的播放程序,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DECSS。从理论上来说,通过DECSS的方式来制作的影片对于镜像方式制作的影片所具备的能力要强得多,除了能够还原源盘中比较复杂的连接和制作方式之外,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改变文件的原始结构并加入制作者意欲加入的更多内容(只要空间足够),因此DECSS的制作方式成为解密DVD节目最主流的制作方式。2 r9 J4 M# i0 Y0 a# e4 u5 O: z
至于说有人认为DECSS没有直灌好,这也是比较片面的。首先,DECSS的节目的数据和做镜像所得到的数据是完全一样的,因此不存在什么DECSS不如直灌一说。其次,DECSS可以复制大量用直灌无法得到的节目,那怕仅仅就是一些三区的D5。因为即使是三区的D5,其中的大部分也不能采用镜像方式获得准确无误的节目。  U* M0 d! s4 l3 p  N
那么为何又经常出现DECSS的同一节目又不如直灌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如果一片能够被镜像,当然它就能够基本还原源盘上的所有信息。但是DECSS后,所有的数据是要通过一些辅助的制作软件来进行制作或还原数据的,如果这些还原的制作软件有问题,或者制作的能力和素质不高,那么它就有可能遗漏信息,例如星际的DECSS以前不能还原MENU或者正常光标,或者掉字幕,这些都不是DECSS这种技术的错,而是星际的所使用的软件不佳,例如他们使用的截取字幕的软件有BUG,或者技术水平有限,例如只能用截图做等,再就是制作者根本就很粗心,因此这些不佳的DECSS版节目的问题并不出现在DECSS技术本身,而是出在那些DECSS者自己身上。& Q$ i6 V5 H5 y8 a) q! }! H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0 0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九、关于片基鉴别
. m( [! G& L! ?. O. G对于鉴别一张碟的好坏,看片基是最初始和最直观的方法,但也不是决定性的方法,但是对于因物理因素导致的碟片播放不正常,观察片基是有一定的帮助的。3 d0 z# w; n8 k  _3 j
怎么看片基?
  A, w% \5 T$ F" F一般来说,是有三种必备的观察方式:
- Q' E  r$ A& A3 f2 G! x, W一,正看,主要是直视碟的数据面和印刷面,看看数据面上有没有明显的瑕疵,例如气泡、小孔、磨损的痕迹,塑料面上的裂纹,塑料表面的硬伤,数据面是否偏芯,印刷面是否有穿透或携带了有明显凸起的杂质,这样一些问题都或多或少会导致碟在播放过程中的短暂停顿、MSK、不能识别或死机。
/ L1 J. M' J2 h二,侧看,主要是斜侧方观看碟的数据面,看看塑料片是否有经受挤压带来的裂纹,这种在正看时有时不会很清楚,但侧看时的折光会有所显示,这种裂纹也同样可以带来播放不正常。
& z# c5 M( x" l三,平看,这是一般人不太注意的观察方式,但这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将碟从盒中取出,印刷面朝下平放在一个光洁的平面上,看看碟中部是否有突起或下凹,如果不能平贴平面,则说明碟是有变形的情况发生的,这也同样会对播放和播放器的机械伺服系统造成损坏由于现在很多地区还在使用类似透明塑料盒包装,那种硬质内爪会经常造成碟片变形,因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 \; K) i1 X( e7 Z! s需要指出的是,观看片基并不是测试一张碟好坏的决定性手段,但是起码可以识别出物理因素给碟带来的损害,因此作为选购碟片的第一手信息来源,确实是需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的。# S* S$ z1 ^5 u9 x# T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1 00: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这个贴子最后由wuwu在 2005/05/21 00:45am 第 1 次编辑]
  E0 v* n/ c2 P* j# b
  h9 N( i$ [1 r* V[color=#DC143C]十、关于DVD的发展
' x  |, ]; V5 j3 t2 Q& e上个世纪末最热门的消费电子产品莫过于DVD了,随着DVD机芯和解码芯片等硬件技术瓶颈得以突破,国内的DVD播放机的生产和销售得到迅速的发展,价格不断下降,国外品牌也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以合资或者OEM形式推出各种价格适宜国情的机种,DVD机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也进一步刺激了配套家庭影院器材的消费。! |6 i/ N9 G' j1 Y. d9 Z
不过,对于用户而言,硬件的消费只是阶段性的,更重要的是DVD碟片的消费,是长期和具持久性的。对DVD了解不多的人只是知道DVD比VCD和录像带更清晰而已,其实,DVD给用户带来的乐趣远不止这些。
( @8 o$ ]9 N- f$ J目前而言,给人们带来视听娱乐的录像带、电视和电影都是线性和单调的,只能按照时间顺序这一种步调去欣赏。而DVD则集视听娱乐和电脑多媒体特征于一身,是第一个真正具备高质量交互性的媒体,虽然VCD也具备初步的交互功能,但在声音、画质方面和交互功能方面却无法与DVD相提并论。
6 U) w/ J) }+ s2 g0 \# y+ |由于DVD具备大容量、清晰度高、数字环绕声、非线性结构和交互性强等优点,所以在多声道音乐(DVD-Audio),演唱会、MTV、电影、培训、电脑多媒体光盘、游戏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极大地提升了家庭娱乐的质量和趣味性。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感受DVD通过家庭影院所带来的魅力。
5 ]: ^; \- S; j: t/ K' Z* U; Q  1 Q; ?. S- ]) @& J
一部DVD影碟,除了包括我们在电影院里可以欣赏到的电影正片外,还会包括很多丰富的、和影片相关的内容。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内容,全赖DVD的超大容量:一张与VCD同样大小、单面单层的DVD碟片可容纳下4.7GB的信息,也就是说可以完全容纳一部133分钟的520线高画质、支持DD5.1或DTS高音质的影片。以此类推,如果是采用双面双层制作的DVD碟片,其数据总量将达到17GB!这样超大容量的记忆载体为包容下丰富多彩的附加内容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 S: ~! r/ _1 N# M. J( \功能丰富 交互性强" g- m& W) O5 n$ W% a# @  O% v
那么一部DVD影碟都有哪些丰富多彩的附加内容呢?下面就一一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B4 E+ h: |- y: H
一、有交互式选择的菜单,这个多层次的菜单不仅可以让玩家自由选择正片播放和分段播放,还列出了那些丰富多彩的附加内容,如影片的预告片和幕后花絮等,供玩家随意选择。另外,玩家还可以通过菜单进行对白和字幕的设置等。
. S5 v2 D/ p! q2 K9 g( y" K二、有多种语言和多种字幕。理论上可以支持8种不同语言对白的、或DTS或DD的音轨和32种文字的字幕,但出于市场的需要和画质的考虑,一般并不会包括太多的语言音轨和字幕。一区发行的DVD影碟一般会包括DD5.1和DD2.0的英语对白音轨、DTS的英语对白音轨及DD2.0的法语对白音轨等,还有的同时具有DD5.1和DTS音轨,字幕则一般仅有英文和法文字幕。三区发行的DVD影碟和一区比,一般音轨不会新增,这是由于西片在东南亚地区上映时,一般并没有配音版,仅仅是英文原版对白加上本国字幕就上映了,因此除了少数在港台上映时影片公司请大明星配音的动画片,如《泰山》、《花木兰》等有国语和粤语音轨,其他的三区DVD都没有新增音轨。但会增加更多的多国字幕,比如中文字幕、泰文字幕和韩文字幕等,以适应东南亚的需求。而在中国大陆,也就是六区发行的正版DVD影碟,如德加拉和先科等,则会加入中文对白的音轨。另外,有些DVD还会收录全程的导演或演员解说音轨。玩家不仅可以选择本国语言的字幕或对白欣赏影片,甚至还可以通过解说音轨,与著名的导演、演员等一道,伴随着他们对影片的评论解说以及心路历程更好地观看和理解影片的内容和主旨。
2 \( n/ z8 J$ T5 l) L% T三、有更多围绕影片的周边信息,如电影预告片、演职员介绍、幕后花絮、制作特辑、影片MTV以及在影片公映时由于某些原因删去的片段、导演和演员关于电影的评论与访谈等等,让玩家可以获取关于影片的更多信息,更好地欣赏影片本身。* G; s" u8 E; x3 T
四、可以有多角度和多结局。由于目前影院的限制造成电影本身的交互性比较弱,因此目前在电影院无法体会到多结局和多角度,而DVD则给玩家提供了这个机会。很多导演剪辑版和特别版的DVD就具备了多结局的内容,比如《星门特别版》(Stargate SE)、《深渊》(The Abyss)、《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和2000年新发行的《终结者2特别版》(Terminator 2 SE)等。一些音乐会和百科类的DVD也提供了多角度的选择。另外,有最新消息显示,最近正在拍摄中的由老牌动作明星史泰龙主演的方程式赛车题材影片《极速竞赛》(Driven)将在片中的赛车场面大量采用多角度的实地拍摄方法,为未来发行多角度的DVD影碟做准备。: O5 y, h$ W& p* T& w( X
随着DVD影碟制作水平的提高,今后还会有更多更新的东西不断加入到其中,让DVD影碟呈现更加多姿多彩的风貌。
& a5 P/ q* {4 D( n0 Q. `9 ?0 B7 [! F! `  X4 b0 Q' }; Q; K& A
种类繁多 各得其所
# D2 ~' x: n; ?. S$ {7 n( RDVD影碟的种类非常丰富,除了最常见的电影故事片之外,还有卡通片、音乐会、MTV、百科类等各种各样的节目。9 L, T5 e0 e/ {
  9 n6 l$ c; h1 t. p! z! J
故事片和卡通片可以说覆盖了全球电影百年历史长廊中的众多作品,无论你是好莱坞火暴大片的FANS,还是欧洲艺术殿堂的忠实影迷,又或者对日本港台甚至第三世界国家的影片情有独钟,你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所爱,当然,无论是音画质量还是从随片附加的各种相关内容来看,最能发挥DVD这一载体优势的,还是非好莱坞莫数的。另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好些经典的影片至今仍然没有发行DVD,比如《狮子王》、《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系列、《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等,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 n; ?! x% a  P* p; U  ' u9 A1 [# y0 z, Y
原先一直对DVD持保留态度的好莱坞权势人物,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已经表示将发行他拍摄过的多部影片的DVD版,包括《E.T.》、《辛德勒的名单》和《第三类接触》,令全球的影迷和DVD爱好者欣喜不已。2000年7月11日,环球公司终于发行了众人翘首以盼的《大白鲨》25周年收藏版DVD,《大白鲨》名列美国票房史的第13位,虽然是1975年的老片子了,但环球公司将其作为一部全新的影片来发行。在此之前,斯皮尔伯格的主要作品中只有《拯救大兵瑞恩》发行了DVD。DVD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斯皮尔伯格的行动一定会使日趋繁荣的DVD影碟机销售更加兴旺,他的作品发行DVD,真正说明了DVD时代的到来。
7 @) B4 I, {: r4 \  f  ( M7 T( @5 {+ R: ?
其实早在1997年他曾计划发行《侏罗纪公园》等影片,但对于盗版的忧虑停止了行动。一种解释是认为斯皮尔伯格可能是担心DVD本身,因为杜比是DVD的音频标准,最初的DVD并不支持DTS,后来才作为可选的音频格式,而DTS是最受斯皮尔伯格推崇的电影音响格式,第一部采用DTS制作的电影就是他的《侏罗纪公园》。另一种解释是DVD尚未普及,当时拥有DVD影碟机的用户还很少,从商业角度出发,发行DVD影片并不值得。而事实上,到2000年,DVD已经成为最成功的电子消费产品,光是美国的拥有量就达到1000万台的水平。- o0 W) \4 R! Q' L: {+ j
  5 H. p/ A- y  n% _
尽管斯皮尔伯格的决定具有突破性,但他的一些作品仍旧没有动静,最著名的就是《印第安那·琼斯》三部曲,这是他和乔治·卢卡斯合作的结晶,派拉蒙控制着发行权。乔治·卢卡斯是另一位好莱坞最富权势的人物,以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和THX系统名扬电影圈,他是好莱坞中排斥DVD的顽固派,星球大战至今未发行DVD,确实令众多影迷感到惋惜和难以理解,一种说法是曾经在LD时代一度统治LD音频标准的THX没有纳入DVD格式中令卢氏不爽,所以并不急于将他的电影发行DVD。不过,随着形势的变化,一切都可能改变, 卢卡斯已确认正在制作《星战前传》第一部的DVD版,发行已经纳入了时间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困扰影迷的种种遗憾将一一消失。  E$ ?. S5 v! i  z/ q1 M9 u3 P2 P
  
. t  [2 y* Q1 R. o9 T7 }各大音乐娱乐公司也充分认识到DVD这一载体高音质和高画质的优势,纷纷推出音乐会和MTV的DVD,吸引了不少乐迷加入DVD的行列。
1 B& y$ H) n3 L5 f! {/ {! n  6 a9 R3 K$ U7 R! v6 \1 K6 s! x: V
百科类DVD既有风景宜人的《威尼斯》、《大非洲》、《热带雨林》等风光片,也有《昆虫世界》等介绍动物的科普短片。另外还有一些如《Video Essential家庭影院完全手册》这样的测试碟,可以帮助用户测试和调校家庭影院系统。5 j8 O% @1 l! j( s9 l* U8 ]1 O
  
% Z+ r; m' j" H7 l2 C- Z2 v5 \( Y欣赏在电影院中都不曾如此丰富多彩的故事片,聆听在歌剧院中都无法实现的多角度音乐会。总之,DVD让我们足不出户,只须拥有一套令人满意的家庭影院,就可以在家里享受这一切,可以说,DVD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看电影的方式,影响了我们的文化生活。5 z8 U( j8 @% G8 B$ @
. _9 I1 }7 d7 H) Z. ^9 {
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2 K0 e8 v: X- Y
追溯DVD的发展过程,大家可以发现,用于DVD的MPEG-2标准是和用于VCD的MPEG-1标准同时问世的,而且早已在广播领域广泛使用了,但为何它进入民用市场的步伐要比VCD慢很多呢?除去制造技术(第一代的DVD影碟机在1994年就已经问世了)和市场因素(已经大规模占领市场的VCD和CD-ROM制造商为了既得利益而有意压缩了DVD的上市规模)外,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软件的发展受到了人为的限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作为影音市场消费主体产品的音乐磁带、CD及电影录像带、LD、VCD的发行商们饱受盗版之苦,因此他们对DVD提不起兴趣,直到国际DVD标准联盟采纳了以好莱坞八大公司为首的美国电影协会及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协会的意见,采用了区域码技术之后,DVD软件才进入了系统发展的阶段。" Y( \. f6 T- G' u! f, S5 m; U
  
: Q, X* [7 w: x1 N: \. |DVD影碟发展到现在,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术加入,DVD碟的交互性越来越强,负载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因而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长。DVD影碟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萌动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下面就分别谈谈这几个时期的具体情况。
& b7 p' F9 M$ o, I2 ?% y第一阶段,萌动期,DVD碟刚刚进入市场的初期。4 S, q& J3 {" v7 ~1 v) E) J( T
作为电影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美国的电影公司一直都对DVD持有怀疑态度,一方面它们不愿打乱当时美国电影制品消费以录像带为主的格局,另一方面,也是对DVD的市场风险有所考虑,包括由家电巨头参股的环球(松下参股)、哥伦比亚/三星(索尼控股)等影片公司一直都没有发行自己的电影DVD软件。
; T/ Q; i8 t1 S. W" \  
% N; b4 [3 C8 @' z+ @一些以音乐节目为主的DVD影片于1996年11月首先在日本出现,同年 12月份日本才开始出现电影DVD,1997年4月份前日本有了150多部片子。1997年3月19日,美国发行了第一张DVD影碟,是由 Lumivision制作的Africa: The Serengeti,同时发行的该系列 还有Antarctica, The Rainforest和Animation Greats。紧接着,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率先打破DVD市场的一潭死水,在1997年3月24日推出其首批DVD影片, 之后一口气发行了《蝙蝠侠与罗宾》等十多个品种,但仅局限在七个城市。出乎意料的是,在美国这些片子出现仅两周就售出19,000盘。华纳已经连续两年在电影票房收入上大幅度滑坡,因此它们急切盼望在电影消费的二级市场--录像制品发行上能有所补偿,于是兵行险招,率先将战火烧到了DVD领域,没想到此举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响应,哥伦比亚三星公司等一些好莱坞大公司和最大的几家光碟生产厂家也纷纷加入到DVD生产制造的行列里来,此举不但确立了华纳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为影音娱乐消费市场里确立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 h& A% ^' ]' X: \( h1 B+ d) u* C  
! P  d. S' j# @+ j- L这个时期以华纳和哥伦比亚为首的电影公司发行的DVD主要是一些单面单层(D5)的DVD碟片,受容量的限制,除去2小时左右的影片本身以外,碟片里的附加内容寥寥无几,一般也就附带一个剧场版的预告片(Trailer)和演职人员的简介(Cast & Crew)敷衍了事,而且DVD的菜单非常简陋,都是一些静态的,并且由于附加内容贫乏,菜单里的可选项也很少。4 e( u& N: ~1 q
  - y7 u, `( Y* @$ a
随着技术的发展,双面单层(D10)的碟片开始流行,一般一面是这部影片的全屏幕版(Full Screen),另一面是影片的宽银幕版(Wide Screen),如华纳早期发行的《龙卷风》和《潜龙轰天》等都是如此。这样的D10其实从附加内容上说和D5的没本质区别,但由于同时收录了两种不同格式的正片,使得无论你是4:3电视还是16:9电视都可以获得最佳显示效果,受到了不少影迷的青睐。
6 {% o% h- T7 T9 J( @$ k& [  : {3 v- M! Y9 F- H! ~
这个时期的DVD,由于制作技术的不够成熟,因此用今天的眼光看,大部分画质都不够理想,可以较明显的看出颗粒感。" |- }4 I& l5 o6 E& ~2 j+ }
第二阶段,扩张期,大量SE版的涌现,DVD开始和VHS录象带平分秋色: R- D2 \: o1 d/ T* z7 ?. l
  
5 R* z% Q- o" q% ]1 J4 \" w随着消费群体的扩大,所有的美国大影片公司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DVD影碟,同时DVD也以其优良的画质、音效和独树一帜的交互性逐步将LD挤出了电影光碟的主流市场,并和VHS录象带平分秋色,这时候出现了以SE版为代表的新类型DVD。SE,Special Edition的缩写,既特别版的意思。特别版特别在哪里呢?主要就是大量附加内容的收录。$ P/ t& X, z6 p3 D( a2 ]7 E
  2 y* m! i3 h0 m6 w, R; F
DVD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由于大公司有发行渠道顺畅和宣传攻势强劲等优势,自然销量大涨,但一些实力稍逊的小公司也不甘心落后,于是便在内容上出奇招。比如新线的《王牌大贱谍》(Austin Powers / 1997),是最早尝试增加附加内容的DVD之一,还起了一个新线白金系列(New Line Platinum Series)的名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2000年底该公司发行的《七宗罪》(Seven / 1995)也是这个系列的。这部《王牌大贱谍》仍沿用了D10的格式,一面是4:3全屏的,另一面是16:9变形宽银幕的,由于正片仅90分钟左右,因此除了正片外,还收录了大量在影院中不会看到的附录内容吸引影迷购买,其中就包括7段影片上映时被删剪掉的镜头(Delete Scene),相信对影片有兴趣的影迷是很愿意购买一片,在茶余饭后欣赏这些丰富多彩的附录内容。这种做法很快就被各大公司广泛的采用。造成了各种变相SE版的‘泛滥‘。, g3 d. k4 x9 p
  
" L4 q$ A+ E8 z  h另外,在这个时期,原来丑陋的静态菜单基本被屏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动态菜单。' j& y7 @' ?. @# p; f, X
第三阶段,成熟期,发行商开始将DVD作为发行的主体。0 v+ d" r) [3 F
  
: `9 V: u/ A, g* [  p# z( DD9格式在被采用的初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曾出现过一些小问题,比如华纳公司发行的《黑客帝国》(MATRIX)D9版DVD在很多机器不能顺利读盘,虽然最后华纳也没承认到底是什么问题造成的,但一般相信是出在D9的制作和压片上了。另外,D9至今仍无法完美解决换层停顿的问题。但随着D9技术的稳定,越来越多的DVD还是采用了这种格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正片和越来越丰富的附加内容使得D5的容量早就无法满足;二是大量正片容量超过4.7G的影片的出现,如果采用D10,将造成玩家在欣赏中途手工换面,而D9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三是发行公司为了避免盗版,有意将正片容量制作超过4.7G,并加入大量附加内容,给盗版造成一定难度。! @! N: ]0 v# P6 v5 I' H. l
  - G5 Z0 h5 }+ ]# @
1998年初,詹姆斯·卡麦隆的《终结者续集》剧场版DVD由Artisan公司隆重发行,成为历史上第一张D9格式的DVD影碟。1999年10月,第一张商品化的 DVD-18 影片Stephen King的《The Stand》正式发行,.2000年发行的《终结者续集》特别版也采用了相同的DVD-18技术,在一张双面双层DVD碟片上同时包含影片的剧场版和终结版两个版本。4 e2 s  n* n+ L/ O
  
, ?- B  s* u  I0 a9 X' P" e" d/ Z$ ~这些超大容量盘片要普及依然要过一段时间.DVD-18 创建两个数据层需要完全不同的方式。单面双层盘(DVD-9)是用透明粘合剂把两个数据层的基层结合起来,这样激光头能从一个面读取两个数据层。但是为了得到4层,每个基层得结合两层, 这就要求把第二层数据印压在第一层之上,这就复杂多了,即便开发了新的设备,并应用到生产线上,其成品率依然不会很高,除非整个生产过程协调。
, N9 Z6 g( M- v1 B. a; r0 I  
, a' ^6 @" ]7 x+ j9 \( E5 n发行商开始将DVD纳入发行的主体,不仅发行步伐大大加快,而且大量经典影片也被重新制作成DVD。目前DVD的发行速度已经超过了VHS录象带,成为美国主流的发行手段,而仅2000年就有《终结者续集》、《大白鲨》、《音乐之声》、《侏罗纪公园》及续集《失落世界》等经典影片重新制作发行或首次发行。而在制作上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玩法,甚至出现了时间和正片相当的附录内容,比如梦工厂发行的一区《角斗士》,双D9的碟片,一张是正片,另一张是数小时的附加内容。
5 c2 Y5 x; i, O! ^, a& I4 f  
) [; e6 ]( `/ e, Q: Z  e评论音轨早期还是挺稀罕的东西,但现在已经几乎成了DVD的标准了,还有的DVD提供纯音轨模式(没有对白,纯粹的音乐加效果),比如《燃情岁月》和《黑客帝国》,都曾在音效摄影方面获得过奥斯卡的大奖,因此做个纯音轨出来,让玩家获得更出色的享受。
" ^6 s" }3 v  w* n  & Z& X$ ^8 M, \  x& v! H
另外,隐藏的玩法(又称彩蛋)越来越多,比如2000年发行的原版一区《终结者续集》特别版DVD,播放‘延长特别版‘的方法是隐藏的,如果你不知道秘籍,根本不可能选择播放,而秘籍是:SIDE-1的第一层菜单为:(THEATRICAL VERSION)剧场版,(SPECIAL EDITION)特别版。选择(SPECIAL EDITION)进入第二层菜单,机器人右眼发亮。‘逐个‘输入密码82997(即97年8月29日终结日),画面右下角五个格子‘逐个‘变为亮黄色的(THE FUTURE IS NOT SET)单词,机器人的双眼变亮,菜单上增加(THE EXTENDED SPECIAL EDITION)延长特别版字样,这样就可以播放多两分半钟、结尾不同的延长特别版了。怎么样?够隐秘吧?而二十世纪福克斯2000年发行的《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特别版的隐藏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关于DVD制作人员的彩蛋超过了一个小时!
# Z. t) j% B* q# u" W  
3 B4 P5 {8 }* C1 m9 h在制作水平上,DVD碟的画面质量和声音质量普遍有质的提高,代表作有《黑客帝国》、《U-571》、《人骨拼图》、《角斗士》、《碟中谍2》、《X战警》、《明日帝国》、《黑日危机》、《幻想曲2000》等,由于采用了D9作为载体,数据容量大大增加,不但加入了大量花絮等附加内容,而且也加入DTS甚至是最新的DTS ES等音轨,例如2000年重新发行的一区《龙卷风》特别版,一区《U-571》和一区《人骨拼图》,均在同一张碟上带有DD 5.1和DTS 5.1音轨,带DTS ES音轨的《角斗士》效果非凡,一上市即收到爱好者的追捧。声画效果一流的DVD使电影爱好者获得了更美妙的视听享受,这也将成为新发行DVD的一种趋势。3 m+ `: a& u& }
国内现状 喜忧参半
: }  H& e$ w+ N2 t1 D2 cDVD影碟大规模进入中国是在1999年年中,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DVD生产厂家对碟机区位码技术的突破,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基本都是没有区位限制的产品,这也使中国消费者能够没有障碍地收看到所有的DVD影片。目前正式在中国发行第六区电影DVD的美国公司有华纳(与先科激光合作)、迪斯尼、试金石、好莱坞、20世纪福斯(均与中国录音录像总公司合作)等,可惜的是引进的片目不多,尤其是一流大片较少,新片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群的需求,有消息称进入中国WTO后,美国可以直接通过代理公司在中国发行DVD,这样,每年至少可以有10-20部新片可以供国内消费者选择。所以,目前而言,要欣赏最新出品的好莱坞主流DVD,国内的消费者只能很无奈地通过一区,三区碟或者盗版碟的渠道。此外,还有一些音像公司专门代理和制作国产电影或者港产片的DVD。
! W) Q" x8 v& o/ C* B! m& @: {  
! D! m2 X4 ^9 W1 i8 S8 j% |目前正版一区DVD基本上都采用了单面双层的D9格式,最大容量为8.5G。视影片长短,正片的长度一般在4G-7G左右,一般还有各种有关影片的附加资料,如拍摄花絮,公映时由于某些原因删去的片段,导演和演员关于电影的评论等等,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正版中还有如《终结者续集》发行时采用了D18和双D9两种格式供玩家选择。而国内的全区DVD则一般采用单面单层的D5或者单面双层的D10,最近也开始有D9出现。其中D5最大容量只有47G,由于容量关系,除去正片外很少有附加资料。而D10则大多是两面各装一部影片,价格却贵不多少,因此性价比较高,但同样没有什么附加内容,还有D10是包括正片和大量附加内容的,但这样就需要在播放中途手工换面,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相信未来会全面过度到D9甚至D18。
4 V* ]2 T" o- m6 A- [: L* m& \- D" k. Z0 {8 x2 A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1 0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十一、如何识别牒商. S) h! m5 m/ t: u: D2 x
---全美D9
& b5 i& q. P; d0 Y( L优点:制作较好,品种丰富,字幕不错,经典制作很多;
: j" H$ a0 ]$ K* k7 {% F缺点:最近片基有些质量下降,有偏心和漏黄现象!, M% |1 l2 |' r4 y7 @
13_543_1116607204.gif 0 e3 ?9 K9 S" u+ D9 ~: x$ @
2.---金球D9
: Z1 U. A! u1 ]+ [9 p8 r优点:出片快,加长版、特别版、豪华版全面,最佳版本很多;- E# d' t+ f4 j( Z1 g5 p
缺点:换层点问题时有发生,有个别自杀现象!1 [: d3 g4 c, ^2 Y# N+ z. A
13_544_1116607258.gif * w# k1 b. z# g& b! Q
3.---红龙D9
/ _3 o% \, o- q$ {& q优点:内外包装精致、最新版本较多、广告效应浓厚;
$ j0 q' S& m1 B! d6 l  J# p8 w缺点:兼容问题明显、自己洗自己骗钱
( Y% D" \* z3 G5 H$ y" s3 q 13_545_1116607307.gif ! `( |( M; P. J7 c( @
4.---时代D9
7 {; @& I* K6 ?, i4 i/ e. W优点:中规中矩,既没有太突出的版本,也没有非常差的版本!. B9 Y% i) Q/ f( ^+ r: j
缺点:早期版本包装极差,现在的包装不错!特点不算鲜明!! d& o: F( o- l  m: K5 I0 w  S5 I
13_546_1116607382.gif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1 00: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十二、有关DVD文件
" G8 Z) Q, J! V说道DVD格式,一定很多用户都会说这有什么难的,DVD只不过就是把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放在不同的文件中。对,你说的没有错,不过说的不是很对,虽然DVD的音频和视频是分开播放的,但它们却存放在一个文件系统中。那么,DVD光盘中那么多文件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而DVD盘片里面到底存放了多少信息,以下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 m( n4 Y5 z8 B) s- r& S* p( P8 ^9 f
DVD确实分成两个部分,不过DVD的视频和音频部分都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这个文件的标准的存储格式在计算机文件格式中称为-MicroUDF文件系统,这种文件规范属于UDF文件的一个子集,那么很多用户可能又会对UDF文件格式感到茫然了。UDF文件格式其实是针对ISO9660文的不足而推出的文件格式,ISO9660是目前CD和CD-R读取/刻录使用的标准文件格式,光盘上存储数据的文件结构和目录形式在刻录之前就已确定,因此无法更改,当然也无法追加刻录新的数据。
9 V6 G1 u' j1 S8 e另外,操作系统无法识别CD-R和CD-RW,用户必须要使用各种刻录软件才能进行ISO9660文件格式进行读写操作,这样就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针对这一状况,国际标准化组织属下的光学存储技术协会(OSTA)于1996年发布了一种新的通用光盘文件系统――UDF文件系统。它采用Packet Writing包刻录方式,许在CD-R或CD-RW光盘上任意追加数据,为CD-R和CD-RW刻录机提供了类似于硬盘的随机读写特性。UDF的另一突出优点是可以防止出现缓存器欠载情况。
! B$ K7 R/ h3 W6 Z5 U在使用包刻写方式时,刻录机可以在缓存器积累足够数据之前等待任意长的时间,即使主机输出的数据流速度大大低于刻写速度,也不会出现中断刻录过程而使盘片报废的情况。这么说可能大家还不是很容易理解,在著名刻录软件Nero-Burning Rom中的DirectCD刻录和Easy CD Creator中的Easy CD Creator Delux、Sony刻录软件中的FileCD程序都是遵循了UDF规范的软件,因此使用这种软件后我们可以像使用硬盘一样使用CD-RW光盘,不过前提是我们必须通过这些软件来把光盘变为UDF格式。另外如果光盘采用了UDF文件系统后只能在具有MulitRead功能的CD-ROM上读取。对不支持MulitRead功能的CD-ROM来说,使用相关软件的支持也可以读取UDF文件系统。UDF文件系统支持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9x/NT,OS/2,Linux,MAC OS等(或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
$ h+ H1 J* S9 [: E$ m( i那么说了这么多东西,我们看起来MicroUDF文件系统和DVD有和联系呢?为何DVD又会采用MicronUDF格式的文件系统呢?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ISO 9660的规范是目前所有光驱识别的格式,那么如果DVD采用这种文件格式,当然即使使用CD-ROM都可以识别DVD盘片了(呵呵,其实这个一个玩笑回答,因为DVD和CD盘片的密度是不同的根本不存在能识别的可能性)。其实使用UDF文件格式还是为了可写式DVD而服务的,因为目前DVD写入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如果再去开发复杂的文件格式,这样的话刻录出来的DVD盘片在普通的DVD驱动器上就无法实现了。并且采用UDF文件格式实现更加容易,可以节省DVD格式开发的周期。既然采用了MicronUDF格式,因此DVD盘片会在物理上遵循一定的规范,由于MicronUDF格式并没有指定一个头信息排序,因此如果要让DVD播放器可以识别就必须通过固定的文件存放规范或者格式。所DVD的视频内容都存放在一个固定的文件夹下--VIDEO_TS目录。" Z; s1 A# {: Z  W  U# F
不过即使打开了这个目录还是会让很多不了解DVD格式的用户感到迷惑的,因为这个目录下包含三种类型的文件:.VOB文件、.IFO文件和.BUP文件。这些文件分别干什么用的呢?以下慢慢解释:.VOB文件用来保存所有MPEG-2或MPEG-1格式的音视频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含影片本身,而且还有供菜单和按钮用的画面以及多种字幕的子画面流。而.IFO文件则是控制.VOB文件播放的,这个文件中可以找到有关怎么样以及何时播放.VOB文件中数据的控制信息。由于.IFO文件对于保证光盘的正常播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IFO文件的副本保存在.BUP文件中。所以从这些文件的格式的作用我们也应该知道文件是如何排列的了:IFO-VOB-VOB...-BUP。在每一个DVD光盘中都应该有视频管理器 (VMG)。视频管理器存放在一个VIDEO_TS.IFO文件,它保存光盘的全局信息,比如光盘可以在哪个地区播放。同时,还保存如何显示可选菜单的信息。其中用于显示菜单的数据保存在VIDEO_TS.VOB文件中。当光盘插入到光驱中时播放器首先显示这个菜单。大多数菜单可以让观众跳到影片中指定场景,选择语言字幕以及观看增加或删除的场景等。在每一个DVD视频光盘中至少应该有一个视频节目(video title)。这个视频节目包含实际呈现给观众的信息,比如一部电影。其他的节目可以包含剪辑下来的场景、影片预告、拍摄花絮或者其他的信息。
- K5 u% i4 E3 j& Q: [不同的视频节目存储在名字为VTS_xx_y.VOB文件中,这里"xx"是节目编号(从01到99),"y"是从0到9的编号。由于MicroUDF系统中一个文件最大只能1 GB,因此大多数影片不得不保存在多个文件中。VTS_xx_y.IFO同样提供所有相应的VOB文件音视频格式的信息。# |- B- l9 r7 C  Y) l* b
以下是视频管理器(VMG)使用的IFO文件和其它IFO文件内存放的信息:
- |7 w# i5 h3 x6 Y- c& R2 }' k视频管理器使用的IFO文件结构如下:5 S0 B! j9 W, I- F$ f
1.视频管理器信息管理表:其主要包括区域代码管理、视频属性(MPEG-1还是MPEG-2,PAL还是NTSC,长宽比4:3还是16:9, 全景和扫描Pan&scan模式还是信箱模式Letterbox还是二者兼有以画面的分辨率),音频属性(杜比AC-3还是MPEG-2,MPEG-1或者PCM声音编码方案,量化还是动态范围控制数据、采样率以及通道个数)以及编码模式和子画面流的个数。
2 a3 b  t9 R# Q2.节目搜索指针表:描述在哪个视频节目集可以找到哪个节目,怎么样连接到其他节目中以及相应VTS的起始地址。3 _: G; i% [1 U( C1 R1 Q  t
3.视频管理器菜单PGCI单元表:提供不同语言下VMG菜单的指针。5 ~) G: X2 h# O( g: j! e2 S
4.父母锁定管理信息表(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 n( I! i. F0 b* u- A0 s5 P
5.视频节目集属性表:保存光盘中每个VTS属性信息的副本.8 {$ J$ ~) _; R7 y  z3 S/ h
6.文本数据管理器:保存光盘或者每个节目的卷名、节目名、唱片名和/或制片人名字
" w9 N3 u! j& I6 i3 m/ y" U8 N7.视频管理器菜单单元地址表:存储视频管理器VOB中所有单元的起始和结束地址。( P1 s1 v8 F, c: h5 R0 t& u
8.视频管理器菜单视频对象单元地址图:提供所有VOB单元的起始地址。  k$ O' N1 l/ M) i. v" T0 ~

1 k! M( e% A; M2 mVTS使用的IFO文件结构如下:
; \+ R, v: s6 ?) ?4 {8 v. e8 ]$ p& `1.视频节目集信息管理表:包含VMG 信息表中描述的所有VTS信息,供VMG 使用 。
" h( I! N2 B# T/ P  j2.视频节目集节目部分搜索指针表:仅保存节目部分的指针,通过它可以播放节目。
2 `; ^# @. a+ J( q. `4 G3.视频节目集程序链信息表:这里保存指向程序链信息(PGCI)的指针。PGCI描述如何显示VOB文件(包括对不同音频/子画面流的控制,用户控制约束等)。
# }) I3 C; V8 |! i7 r/ ]4.视频节目集菜单PGCI单元表:提供不同语言下VTS菜单的指针。
9 ^& P5 @6 i/ Y( \( c) O% V" E8 z5.视频节目集时间图表:描述VOB文件中的图像在每个时间的位置。' G- T, W9 a+ I5 _- ?
6.视频节目集菜单视频对象单元地址图:视频节目集单元地址表
" t" d/ Z1 o2 }$ k( x5 U7.视频节目集视频对象单元地址图
  L( {( u- ?; z/ U* h. _: Y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DVD光盘的格式和每个文件的作用,由于目前DVD具有防拷贝功能,因此转录DVD或保存只能通过保存或者修改一些文件才能进行,不过具体这些方法属于机密,在这里我没有办法透露。希望大家不要生气哦。呵呵,其实这里还是留给大家一些可以去研究的问题比如DVD的区域破解、父母控制,怎样把DVD的播放顺序和时间更换,怎样剔除不必要的文件等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1 0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十三、关于DVD的影像比例及如何获得最佳效果1 `  z8 a5 Y0 F5 B
时下走进音像市场,随手捡一本DVD你都能发现其上印着该影片的影像比例:16:9宽银幕、16:9变形宽银幕、1.85:1、2.35:1等等。这些尺寸比例对我们的实际观看有何影响呢?
4 k7 }, L6 f5 u" i  
9 O/ d8 G! t/ `' a% ?* B4 u我们知道影院银幕的长宽比例有两种常见的尺寸:窄银幕(1.33:1)和宽银幕(2.35:1)。80年代以后,宽银幕逐渐取代了窄银幕,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宽银幕每一祯都能容纳更阔的场景和视野,而且画面表现更为生动。在过渡期间,影院曾采用了变形遮幅的技术在窄银幕上实现宽银幕影片的播放(银幕上下各有一道黑幅,使影像的实际有效比例保持2.35:1)。
7 W% M% h: t; h进入90年代,随着家庭影院的普及,传统的4:3电视屏幕(即1.33:1)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影像的追求。于是,一种既兼容广播级影像又能表现影院效果的画面比例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16:9(约1:77:1--1.85:1)。
1 ~# @: G( L4 X2 NDVD有五种常见的画面比例:1.普通银幕1.33:1(4:3屏幕)、2.遮幅银幕1.85:1(兼容4:3屏幕)、3.遮幅银幕2.35:1(兼容4:3屏幕)、4.变形宽银幕1.85:1(16:9屏幕)、5.变形宽银幕2.35:1(兼容16:9屏幕)。即实际影像比例只有4:3和16:9两种。下面通过两组实际截图加以说明(长宽尺寸均按比例缩小了一倍):& h3 w/ \3 R% J
Ryan_R1_1116607935.jpg 6 J9 o: S* x& `, I; k; h2 x
正版一区《拯救大兵瑞恩》,实际截图尺寸为960x540(16:9),有效画面比例为1.85:1。在16:9的屏幕上满屏播放;而在4:3的屏幕上会自动出现遮幅保持画面比例。
( a- Y1 q$ o" N6 x, B Ryan_R0_1116607974.jpg
4 C/ _. U" ~  {' G  b: a版全区《拯救大兵瑞恩》,实际截图尺寸为720x480(4:3),有效画面比例通过遮幅而保持了1.85:1,但有效水平线数就只有约400线了。解像远不如上图清晰,场景和人物都有被“压缩”变窄的感觉。无论在4:3还是16:9的屏幕上都有固定的遮幅。9 z/ W# j2 q' W8 e
9 v% ?- C) @3 C1 h3 W; u& ~2 V
Matrix_R3_1116608017.jpg
! U% n/ l! `) L& A正版三区《黑客帝国》,实际截图尺寸为960x540(16:9),有效画面比例为2.35:1。在16:9的屏幕上满屏遮幅播放;在4:3的屏幕上会自动出现较大遮幅保持画面比例。8 K8 ]! h- B$ \( [: J6 Z0 R
Matrix_R0_1116608041.jpg   ?1 A7 A1 `- f( g* i: P
D版全区《黑客帝国》,实际截图尺寸为720x480(4:3),有效画面比例通过遮幅而保持了2.35:1,这样一来有效水平线数就只有300线了!图像效果和现场感受可想而知。
0 k1 f/ p# b! F8 v/ N2 N8 @8 x0 }由此可见,要在PC上获得最佳的DVD影像效果只须保持与影片相同的实际画面尺寸:720x480对应4:3(五种比例中的前三种);960x540对应16:9(五种比例中的后两种)。可惜笔者的显卡不能支持以上两种分辨率,因此最接近的尺寸只能设定在1024x768了。应注意对于16:9的变形宽银幕,过小的分辨率(小于800x600)会使影像产生所谓的“过清晰重叠”扭曲变形;而过大的分辨率(大于1280x1024)则会使影像因“离散失焦”反而变得模糊了。; P. o/ g: A3 L) v7 x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1 0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十四、关于DVD特别版 $ n! k8 @) f# n5 R% r
什么是特别版?D9就是特别版么?有花絮就是特别版么?* u6 }  q3 T: ?6 g- U
一段时期以来,市面上突然流行起一种对DVD的称呼,叫做“特别版”,然后大大小小的D版封面上都可以看见一个XXX特别版的字样,这使得很多刚入门槛的消费者倍感困惑,这些碟有的就是D5,有的还是模拟,有的是D9,到底什么是特别版呢?/ |- U. P1 Y- L( a& A
所谓“特别版”,其实是原版中一种版别的称呼,英文原名是SPECIAL EDITION。它的这种名字的出现,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是相对于以前出版过的同一影片的普通版本的。DVD在诞生的早期出过很多影片,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有限,因此很多DVD影片只不过是LD的另外一种形式的翻版,一般都只有正片和一些基本的带有DVD特征的功能,如多字幕和多语种,基本都是D5的格式。在DVD发展了几年之后,技术提高了,因此消费者也需要通过DVD了解更多有关影片的信息,因此很多发行过了的热门影片,影片公司又会重新发行一个增加了额外内容的特别版,因此一般特别版都比以前的版本增加了许多内容,主要是花絮的增多,另外可能也会增加一些以往的版本没有的场景和片段。
3 A# A% K" d$ r# e6 N( l作为DVD的不同版本中的一种,特别版有很多种形式的,最早的有D5,但最早出现比较引人瞩目的是D10样式,例如华纳公司发行的《X情人》和《轰天炮第四集》,而在99年下半年后,D9技术基本成熟,一般特别版都采用了D9的记录格式,而到了现在有很多特别版甚至是双D9的。
/ `# y$ \4 p' p5 r! D' |- L那么既然特别版是在D9技术成熟后才大量出现的,是否可以反过来推论,D9就是特别版呢?答案是否定的。. @+ b4 L& Z7 ?
D9和特别版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DVD中的特别版只是众多的版本称谓中的一种,在DVD中还有“导演剪辑版”、“XX周年纪念版”、“收藏版”、“终极版”、“黄金版”各种不同类型的称呼,还有一些公司自己命名的产品序列,如二十世纪FOX公司的“五星收藏版”、新线公司的“白金系列”、“无限电影系列”、标准公司的“标准收藏版”等等。
8 u- c! V0 V% c* ]; B% j因此D9作为一种记录模式,用于什么样的版本,这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策略,例如派拉蒙公司,很多普通版的影片就做成了D9格式,如果有些影片很长,D5不能容纳,也会采用D9格式来制作,例如《TITANIC》和《真实谎言》,这些目前都没有发行过特别版,虽然都是D9碟,但还是普通版,因为D9的容量大了一倍,所以有利于影片公司保证影片的音画质量。
  [0 d/ g. m' n& A% w( E) A关于几种版本的混合使用,我们这里就举个最近的例子:
4 _7 P$ O8 t6 G* L* `! h例如我们这个月看到的《虎胆龙威DIE HARD》系列,以前一、三区都发行过一个普通版本,有单片装和套装,每张碟都是D9(除了三区的第三集是个D10),也有包括制作特辑和预告片一类的花絮,但仍然是普通版,今年二十世纪FOX又发行了一个单片装和套装,但它们是由两种版本组成的。其中第一集是FOX公司的“五星收藏版”,而第二、三集都是“特别版”,这是因为这个著名的动作片系列第一次出的DVD令消费者不满意,不仅花絮的含金量很一般,图像和音响效果也不好(这个系列的D版DLM就曾经出版过,至今市面有售),所以FOX就再版了此系列,图像和声音都重新进行了制作,除了增加了DTS的音轨之外,还制作了数小时的花絮,有的整整做成了另外一张D9,所以这个新的系列有三部影片却有六张碟。7 S5 H% ]2 [! j2 `9 G1 u" X$ S
综上所述,特别版只不过林林总总的DVD版本中的一种,不能涵盖整个DVD的所有版本,而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所谓的特别版都不过是D商语焉不详、似是而非的一种炒作,或许它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特别版,这里也权当给他们科普一把了……3 L4 E8 U" _3 p: W4 F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1 0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及电影知识资料专贴

[color=#DC143C]十五、有关美国DVD制作商分级
- }4 H6 Z8 X0 F/ v) {美国DVD制作商分级(written by talich )
+ b. D9 |3 d: W* D  u$ B虽然有着来自既有的录像带市场的强大压力,凭借DVD本身的高质量和可搭配的大量附加功能,整个DVD市场在最近两年逐渐显现出它的生命力。而在DVD生产厂家来说,又显然以美国为龙头老大。美国市场上的1区DVD的数量基本上是欧洲市场的两倍。随便在网站上翻一翻,就会发现每周推出的新DVD大约在50张左右。估计就是盗版猖獗的大陆市场,估计要是盗版商真的照搬,估计也会消化不良的,更何况还要添加中文字幕(你别说,这估计还能增加下岗人员再就业呢)。最近在dvds.126.com上看见有人写了个DVD质量总结,觉得挺有意思,不过我个人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啊。下面的这个DVD出版商星级标准就是俺针对在美国市场上可以买到的DVD来的一段鬼扯。买正版DVD毕竟是件奢侈的事,在这里闲扯这个其实没什么实际作用,只是私下里觉得电影的出版,发行,DVD等形式已经是整个电影工业的一部分,大概的了解一下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4 I$ Y- o6 g5 E& [$ B3 T
为什么东西分级别是一个很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毕竟这东西见仁见智情,你看重的角度别人不一定认可,你所忽视的也许正是别人所痴迷的,所以俺的DVD标准跟人家的不一样很正常啦。就说DVD吧,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关于DVD中的花絮,有很多人就常常为一点点的花絮而购入一个新的版本,而有些人就忿忿于这些最多看一遍的东西抢了他们的钱。也许对于你一个美亚版的“花样年华”就够了,但是对于很多死忠的王家卫迷来说,恐怕法国版的双碟装特别版才是值得期待的。但是有一点我还是希望能达成共识的,就是不管是哪个公司,什么DVD制作者,他的制作都应该努力的寻求电影的本来面目,让观众看到导演想要观众看到的电影。就比如说同样一部“御法度”,港版的做成了满屏4:3,而日本版和法国版都和电影一样是宽银幕,制作人员的素质高下还是可以区别的吧。7 ~4 Q! I* b/ L8 v* C$ b

8 e' x5 |$ q/ ~: Q2 D+ V★★★★★:5星级; w; ]4 F( h2 p5 X6 |- O
Criterion Collection
0 E' Y8 Y" Z' L! t1 \+ U# |$ U到本文截止日期为止(2001年7月18日),Criterion Collection的编号已经排到了121,国内的朋友管这玩意叫标准版,国外的影迷就管它叫CC。Criterion Collection凭借其DVD的高质量确立了其5星级的地位,与之相应的是CC高高在上的价位。CC的DVD通常是两个价位,$29.95的一般版本和$39.95的特别版$29.95已经是其它厂家的特别版的价位,更何况$39.95呢。毕竟象它们这样不惜血本的制作一部在IMDB上只有几十个人投票的老电影,价格不搞才怪呢。这样一想倒是国内的盗版很是公平竞争的意思,不论什么版本都是一个价。9 J' l( M! k8 E9 ~2 R
CC的DVD制作者表现了一个职业电影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他们的电影的画质基本保持了一致的高标准。不要老看MGM它们出的最新美国大片,看看从古旧的胶片里修复出如此高质量的画面,就知道什么叫热爱电影了。CC为电影所配的花絮也相当精彩,搭配的文章对电影的分析相当准确有深度,相关的纪录片也很珍贵,这一切都让收藏者感觉物有所值。当然,象Brazil这样的一张正片搭配两张花絮DVD的也真是感觉有点花哨的过了,谁叫影迷们的要求那么高呢。毕竟,对于美国影迷来说,看到电影并不难,想看大片,电影院到处都是,想看独立电影?电影节一个接一个。就算你在一个小地方,满大街也都是类似于BlockBuster这样的录像带DVD租借商店,而且附近的社区图书馆里的电影收藏也很齐全。“如果借的话,我不在乎电影是录像带的还是DVD,我也不在乎是Criterion Collection还是Fox Lorber,但是如果要买,我要选择最好的。”这就是影迷对DVD的要求啊。
0 E1 o& g) r( s/ |4 B不过在这种要求下,Criterion Collection也显得不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东西从来就没有,不是吗?比如它们的DVD的音轨通常比较简单,很少有5+1声道或者dts。而且最近的DVD字幕中常会出现很土的错别字,Bunuel的“朦胧的欲望”据说出现了有一打的简单拼写错误。而他们的发行时间也总是向后推迟,Maysles等人的“Salesman”刚刚给推迟到9月份,原本7月31号发行的“Grey Garden”又给推到了8月14号。而更加古怪的是他们的网站(www.criterionco.com)居然已经有4个月没有更新了(这年月如果网站都不知道更新总让人觉得有要倒闭的感觉)。倒是热心的影迷给CC建了一个网站:http://www.criteriondvd.com,有相当专业的影迷坐阵。总的说来,CC依然在保持良好的状态。在2001年的下半季里,从Dreyer大师的4碟套装到Bunuel的“The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它的出版目录更是让人有钱包不够满的感觉。
  r& L* ~8 z9 K: C3 x9 u) e- T& v: s7 O* V% s( @
RUSCICO2 ]1 g2 H# l6 k( M
一共计划发行120余部DVD,迄今只发行了25部DVD,RUSCICO是何方神圣,居然可以和Criterion Colletion一样享有5星级的地位呢?" N: @3 u( H& A, |, f: l9 `
RUSCICO是Russian Cinema Council的缩写,这个商业机构负责重整,发行DVD,从而向世界推广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电影艺术,他们拥有大部分前苏联的电影的版权,是前苏联和现在俄罗斯的主要电影厂和西方的出版机构的商业中介组织,在美国出版的很多苏联电影都是由他们授权发行的。以比利时为制作大本营,现在它们也开始自己制作DVD。已经发行的DVD的制作相当精良,画面质量完全是最优的,音轨都是5+1声道,字幕通常为11到13种,配音起码有3种,又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搭配的花絮也是让人目不暇给。, U/ P# c& [* H$ s+ L
RUSCICO的影片全部是全区碟,而且有NTSC和PAL两种格式,完全是为了全面占领市场而设计的。据说为了对抗它,Fox Lorber公司已经通知了FBI,宣称RUSCICO发行的一部影片它们拥有北美地区的发行权,因此属于盗版行为。这一点仿佛有点可笑,但是跟DVD该死的区位码有关。因为通常一个公司获得了出版一个电影的1区电影的DVD后,它通常也会买断了整个美国的发行权,这样它就可以独享所有的利润。其实Fox Lorber的版权应该就是RUSCICO授权的,只不过RUSCICO凭借全区碟的特点才悄然进入北美市场。不管如何,RUSCICO的发行的Tarkovsky的“Solaris”最近在相应的发行商的帮助下登陆法国市场,“Stalker”登陆日本市场,看来这股苏联电影旋风是无法阻挡了。至于FBI,他们估计短时间内还无法估计这点芝麻大的事情吧。
3 S+ ]$ D+ w0 G; r- ]/ P- g' TRUSCICO也同样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它们的零售价格完全可以和Criterion Collection比肩,由于购买不方便,在E-Bay上已经炒作到$50以上。而它们的字幕也并不太好。像“Solaris”这样的片子在早先美国出版的时候,就有30%的对白没有翻译,现在的版本仍然无法让人满意,而且搭配的英文配音居然没配全,是俄文和英文混合的版本!虽然早先Image Entertainment曾致力于该片的1区DVD版,并请专人重新翻译了对白,但是却在正式发行前被RUSCICO收回了版权。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日前Criterion Collection已经正式宣布它们将发行Tarkovsky的影片“Solaris”,发行时间预计在2002年下半年。如果大家现在就想看看CC和RUSCICO的对决的话,可以考虑Tarkovsky的“Andrei Rublev”,虽然两家公司发行的不是同一个版本,但毕竟可以看到两个最顶尖的DVD制作室的比拼。除此之外,由于资金的限制,RUSCICO现在只计划出版120余部影片,这些影片限于又商业价值的苏联影片和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青睐的作品,而象Sorukov拍摄的完全没有商业价值,在戛纳也反响平平的现在的杰出导演的优秀影片就无缘和大家见面了。全套目录可以www.ruscico.com找到。它现在只能提供全部影片的预定,估计零售业务将在2001年秋季运行。- B0 ~6 D" E. W+ ?3 P

; j, M; V, X- _; Q( C★★★★:4星级
! i/ H5 u5 @; KImage Entertainment+ ?! x% J" c% x7 Y9 o
把Image列入4星级实在是需要好好思忖的事,毕竟这个公司每个月要出版太多的DVD,就拿2001年8月的出版计划来看,出版清单上就有从Penhouse这样的色情节目到Fritz Lang的经典默片,这对于一个所谓的电影艺术爱好者来说似乎无法接受。然而这就是电影,Image向大家展现的不是一个所谓的精英式的出版机构,而是一个高速,有效的制作机器,它把选择权留给了购买者自己。毕竟现在的电影爱好者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识货的本领也越来越大了。5 ^# J: d- X5 b" g4 e8 g# j
Image似乎并非一个纯粹的DVD制作机构,其实说它是一个出版公司更合适.虽然它自己也制作大量的DVD,但是更多的恐怕是由其它的古怪的,莫知其名的地方制作的DVD。就是说,它经常把其它国家,小公司出版的DVD制作直接购买过来。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没有什么大片的出版权,它现在却已经推出了数不清的DVD了,从Lumiere兄弟的第一部影片到Kieslowski的“十诫”,我有时候觉得把它列到5星级也不为过,因为如果都要等其它公司制作出版,估计等到死都没戏。因此它的DVD的质量也实在是良莠不齐。它制作的Lumiere的早期影片图像清澈,而且恢复到每秒16帧的原始速度,没有了老电影中的加速了的近乎可笑动作,电影的真实感如此清楚的表达了出来,比Kino出版的由法国导演Techine负责的Lumiere专辑要好得多。而在Dreyer的Vymper中那个大如面盆的字幕让人感觉制做DVD的是个白痴。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它,不然我们如何能够看到长达400分钟的法国黑帮默片Les Vampires(Feuillade于1915年拍摄),或者墨西哥导演Jodorowsky的珍贵老片Fando and Lis呢。! E' @4 k8 x$ f5 {* e
Image的网站简单清楚,不仅有它自己的出版计划,也可以找到其它公司的:www.image-entertainment.com4 y0 }% U" f) Q7 i; S7 D+ s

) i1 T) S4 Q7 wKino  ~: z1 ~' J$ p
1977年成立,从与著名的Janus Collection合作开始,Kino公司一直致力于艺术电影,独立电影和纪录片的发行工作。最近在电影院里上映的它制作的电影就包括重整的Sternberg的名作“蓝天使”,Schlondorff的影片“The Legend of Rita”,以及Klimov的“Come and See”。一般来说,由于自己拥有电影的发行权,Kino自然而然的享有了同时出版DVD和录像带的权利(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由New Yorker Films发行的Fassbinder的影片据说DVD发行权日前落到了Fox Lorber手里)。9 o! ^* u$ [$ u+ p- Y
到今天,Kino出版的DVD一共也在100部左右,可以说是属于和Criterion Collection一样的以影片好而精作为自己的风格的公司。可惜它的制作显然不如Criterion Collection的好,大部分影片只能用水平一般来形容,A Sunday in the Country的图像质量被一致批判,Tarkovsky的“Sacrifice”封面三出标题竟然有两出拼错了导演的名字,再加上对于不日前刚刚被Kino重新出版的Bresson大师的“乡村牧师日记”录像带版,居然表示对它的DVD版本不敢兴趣,都令广大影迷伤心至极,按理说再降两档也不为过。不过最近Kino做了一件让很多影迷拍手称快的事,就是发行RUSCICO的1区版本,计划中的就有10月份出版Klimov的“Come and See”,Menshov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Talankin的“Tchaikovsky”,从内容和花絮上看完全跟RUSCICO的版本一致,如果制作也是完全拷贝的话,这样实际上让RUSCICO名正言顺的进入美国,也使得购买这些影片不再困难。 Kino的最新目录可以www.kino.com找到。0 r4 {; {0 E6 ^-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