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94|回复: 10
收起左侧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03-22 1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6 p1 Y$ Q5 I  B+ \
0 }7 ?% }) o5 ~5 x3 [.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S* l/ {, S4 b; J: l* ^7 D, ~( W: A3 ?
人生短促,还没好好感受滋味,时光就如白驹过隙,似乎佛在云端只是一眨眼,我们就弹指老去。 . q" p0 ?. o& I! G2 a: B  G
       佛云: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相会,忧悲愁。也就是说,尘世中人,所受皆苦。潋滟水光,苍苍林莽,给不了他们抚慰,跏趺诵经,修身养性,也没能减轻他们的苦楚。 1 d' j8 @4 K# O3 W
  佛性与人性,本来便充满悖论与迷惑。
7 k' v( R* N, ]+ d9 A6 m$ d* E  佛有“十戒”,“不歌舞观听”为十戒之一。而当追随者们大唱赞美诗,大作《果位之歌》时,佛却拈花微笑,闭目不语。
1 M1 `0 K* `( K* K  佛说求清净自由需去“五障”,但当婆罗门青年舍利弗多罗和目犍连延投奔至自己麾下时,佛却难忍欣悦之情,“因为看到这两人将像众星捧月一样围在身边”。
. C& V; I3 \3 ~, J5 X5 |$ B# I  佛说度一切众生于苦厄,但他为妓女阿末罗讲法只是因为看到她的前世是只积善行德的山鸡,在池水中浸透斑斓的翎羽,将水滴洒向铺天盖地的野火。 / L% g, r; z$ S+ k" W* [+ z
  佛说万物无常,但佛又将宇宙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且各界之间泾渭分明,兼有高下之分。
/ [$ D2 E7 r# w; Z1 ]) z  电影中有几重人生,谁能一一辨识?人生中有多少禅意,又有谁能识破天机?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看破电影,看穿禅意九重。        ---舒天楚
9 u/ z( g' {  B; u3 n* G( \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轮回& c3 I" a# p  W; I) A! u, O
《妙法莲花经》偈云:# c: R- @' d/ b3 f% n7 ?
舍利弗当知 我以佛眼观 见六道众生 贫穷无福慧 入生死险道 相续苦不断 深着于五欲 如牦牛爱尾% Y( _4 ^3 K. l( }3 p
以贪爱自蔽 盲瞑无所见 不求大势佛 及与断苦法 深入诸邪见 以苦欲舍苦 为是众生故 而起大悲心

( h, z3 r; e' `+ K$ A. J"轮回"是个梵文名词,意思是"轮转"或是"生命的循环"。只要我们不自主的被囚禁在生死的循环里,就是在轮回之中。
- R1 K( i. ^7 ]4 I5 }电影中的轮回,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循环。《春来冬去》中,那个和老和尚相伴夜眠的小和尚幼年触犯杀戒,青年犯了色戒,中年杀妻逃生,老年则又回到童年居住之所,并收留了一个和当年自己同般大小的孩子。许是导演怕观众不明白影片中宣扬的轮回理念,特地安排这个孩子和那个小和尚由同一个演员饰演,这样影片中的轮回之念就愈发明显。如是故事,犹如那个遥远的掌故——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一个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一个小和尚讲故事......如是循环,不依不饶。) t0 W  T2 [; K/ O# h
由此,转世异人,在电影中一再上演传奇故事。五百年前的顽劣猴子,五百年后的至尊宝,即使凭着月光宝盒一次次回到往昔,依然难改白晶晶自刎命运。轮回,只是生命循环,并非生命更新,因而电影中的轮回难以隐藏其悲剧性的一面。
# D2 }6 ~  J# {' p前世的伊丽莎白,今世的美娜,吸血惊情,德古拉公爵四百年的追寻,终于找到了轮回的爱人,照人光艳和四百年前没有分毫之差,但是一段孽债的最终命运依然一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轮回中,又是宿命的分离。略有不同的是,四百年前,是伊丽莎白弃世离去空留下德古拉公爵独自白头;四百年后,却是公爵抛开美娜而去,美娜只能等着德古拉公爵的生命轮回。然而这样的差别对于同样的分别同样黯然的结局,又有多大意义呢?4 _  D9 `" q) R
轮回,是一种苦苦等待。能等来什么?同样的黑白无言,或是暗灰无语。《爱情蹦极跳》中,老师仁友对学生说:我和你们相遇,就好像大地上竖了一个针,然后一个麦粒从天而降,并且穿过了这根针。这是什么样的概率?而这样的缘分故事又让轮回多了些苦涩,或者有所期待的甜蜜。仁友爱上了同班的男生国斌,不是因为同性恋,而是因为他发现:国斌就是他转世而来的恋人太喜。可是,如此轮回,却造就了一对同性恋人,委实太为尴尬,并为世俗不容。于是,携手蹦极,为爱跳崖,为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次轮回,等候下一次一为男一为女,于是携手再作夫妻。! q; ?. c  d  ~: L: Q1 F' ^
轮回,是一次重新心碎。巴蜀峻山中,年过百岁相貌却宛如少女的昆仑山主孤月大师,早已和徒弟玄天宗堕入爱河。可是,面对邪派首领幽泉血魔的进攻,孤月想法保全了玄天宗的性命,自己却被血魔所毁,天宗目光所及,孤月肉体化为碎片。200年后,天宗醒来,遇上了相貌酷似孤月的少女李英奇,然而,血魔再次出现,正邪大战,刀光剑影,当英奇笑着说,我已经开始明白孤月的感受了,她的身体却也在天宗的面前化为爿爿碎片,天宗哭泣,轮回无力。这样的轮回,带给天宗的只能是再次心碎,爱到无法挽救,生命纵是无限轮回,亦是徒增伤痕而已。伤心欲绝的天宗,又一次浪迹天涯。这一回,他又看到了一个长得和孤月一样的姑娘......
9 o4 n% S& ~+ Z4 t5 q# U轮回,是一次希望孕育。穷书生宁采臣爱上绝色美女小倩,却是人鬼殊途,不如归去,不如期待转世。也许昔日翩翩美少年已是斑白老夫,转世小倩却是青春年少,但这样总比人鬼殊途好些,期待轮回,期待希望。
: |/ F& D0 C% z1 I5 @电影中的人生在轮回中流转,由是将不断经验不满足与苦恼。思索一下,目前这个身体,带给我们多少烦恼。我们必须喂养它,给它衣服穿,费心照顾它,以维持健康。我们必须在阳野或工厂里做工,赚钱养它,并建造房屋为它保暖。经过一天辛苦的工作,身体十分疲劳,我们的心也因而感到沮丧。然而,不管多么保护自己,身体还是会生病或受伤。即使没有人愿意和这个带来不适的身体绑在一起,似乎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让我们脱离它而生存。这种无法自由选择的情况,其实就是轮回的。
/ B! w6 l' L) i2 G5 Y; \9 _但不必沮丧,不必黯然,生命活着就是最美好的,即使没有轮回,我们已经最美。
1 y( ?: S( s' G; ?! j2 u/ Y
5 t' i" j* M' H& \2 t

/ l: O6 y/ u+ C&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错过3 J% h; K" b0 I2 I9 |  C
佛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4 T8 X; N  S3 k6 C, H1 m佛说: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人群中的一次擦身而过,那么要多少次的回眸,才换得人海茫茫中的两两相望,两情相悦。
. j6 j9 J0 a# ~$ m6 `

; m. X* b- I* s6 E. R于是,无数次,就差那么一点点,错过,就是不可避免之事。
, [, A- e  I% b- h, y# ]" a走过,路过,谁没有错过。错过,错过,于是一切没有发生,就是人生中的无上禅意。恒河流沙,为何此沙与彼沙相互偎依,而不是此沙与另一沙,谁能说得清?你能说得清?5 g: {9 q5 V! c4 r$ K( E7 W
《向左走,向右走》,应该是把这种错过之禅发挥到极致的电影。两个一见钟情的年轻人,何曾想过,冥冥之中,天意早就安排他们的若干擦肩,他们能够被照相机取进一个画面,可见他们的距离之近,可是他们却始终没有正面相遇甚至偶遇后再难见面又使他们的距离显得是那样远。刘智康,蔡嘉仪,人世间多少男女,像这两个普通的小提琴家和翻译家一样,在错过中郁郁寡欢。
7 a8 o) l: T' N0 V& H, v% V电影中其实经常会有如是桥段:一个男子在人潮汹涌的街头寻觅一个女子,然而当男子在街头的这一角出现时,女子却恰好在街头的那一角消失,转向了另一条街。更有甚者,这两人的距离有时甚至就是背对背,然而愣是毫无知觉地相对走开。观众挠心啊,恨不得大喊:"喂喂喂,那个谁,还不快回头!"这样的桥段我们一次次观看,明知是编剧的故弄玄虚,却又一次次深陷剧情,因为这样擦肩而过的错过,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中痛苦的美感,或者是禅意之美。
! t* L# p+ L& Q) D5 n% a叶星雨,刘思蒙,挤上了本已超载的大客车,于是,爱情发芽了,开花了,可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样的故事很难说就可以演绎成白头偕老的经典样本。没有错过,故事有了些传奇,有了流血,有了死亡,有了遗憾,有了感伤......故事如是精彩,人生如月皎洁,美人如草脆弱,可是导演吕乐想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也许影片中那个刻意穿插倍现突兀的麻风病人和一个和尚的段落就是禅机所在。和尚说:有缘是缘,无缘也是缘;有情是情,无情也是情。淡淡一句,仿佛蕴涵了佛理玄机,男女主角注定要错过?或许所有的遇见背后都是错过,所以的错过都意味新的遇见。你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不也就是两个细胞之间的错过和遇见故事?于是,影片的最后,导演安排了这样一幕:叶星雨一路狂奔,依然错过了飞驰而过的客车,于是躺在车顶的刘思蒙只是直起身来看了看已成黑点的叶星雨,人生宛如初见,故事没有发生。可是谁又能说,错过就是一种罪过呢?也许,刘思蒙,叶星雨就这样错过了,他们的人生不正是开始了另一段精彩?3 u. u4 t1 _0 j) m
错过,又或者像《滑动门》那般,一件小事改变一生。挤上地铁/没有挤上地铁,我们的人生就截然不同了?也许,你无法认同这样的逻辑,但是,也许你就如影片中的海伦那般,在一双无形的大手操纵下活着,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无限禅机。一只小小蝴蝶在你身边轻轻振翅,将会引起若干天后北大西洋的一场飓风?谁相信?但这就是混沌学上鼎鼎有名的"蝴蝶效应",也许人的一生就是被当年一点点不经意间细枝末节改变,从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头......
+ ]. D  z' X( |7 ?8 h你错过了星星,你马上也就要错过了月亮。
7 x9 ^2 }" U+ q4 i( B5 X电影,人生,禅意......我们看着电影,观照生活,我们不要错过,不想错过,可惜有时身不由己,有时造化弄人,即使如《胭脂扣》中的如花那般痴情又能如何,还不是和十二少天人相隔,永远错过?) k- M/ ]( l+ P4 s7 r6 r3 a) x

3 f9 f+ w8 J7 P; v9 z!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双面  u# g8 I# P9 x
千手观音,捻花一笑,万山横;千面佛,喜怒哀乐,人生全味。
1 M$ j3 E3 H6 J$ H# C* T
我们在寺庙中早就注视到这样的泥塑,这些偶像,其实也反映如是禅意:人,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不是一张白纸,其实即使是一张白纸也有正反两面,谁又能怀疑,人也有双面,或者就如一个苹果一般,原本是一个完整的,但是分割开来,飘散两地,于是可能遇见,也可能自我分裂。
, o" T7 f; o  }* G. p: ]人的脑内借着分泌一种麻木痛苦的鸦片素,隐瞒痛苦的焦虑与记忆。人人各有一套自欺术,《国王的新衣》即证明心态是人类自我保护方法,也是社会上普遍通行求生法则。于是人人有如双面夏娃,在不同的场合秀出最完美一面。
0 T- ?, |7 J, i* o4 [4 U两个维罗尼卡,你即是我,我即是你,波兰,巴黎,对她们来说,只是地图上两个无意义的点,因为她们就是无法分开的彼此,她们就是并蒂莲,两生花。波兰大导基耶斯诺夫斯基一贯在他的电影中流露出东方禅宗的某些思想,在《双面维罗尼卡》中他更是用这样的两生花故事展现了人的双面:当一只天鹅在舞台上高亢死去,另一只岂能独活?不是另一只,分明就是一个而已。( t7 l6 V) |8 |* m4 ]* l  s* F
双面,又或者如《苏州河》的美美和牡丹一般,虽然造型不一,虽然性格迥异,可是那中眉眼,那种气质,那种风情,那种神色,又岂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她们就是一个人,她们就是天上下凡的精灵,历经劫难后痴心不改,一次次化为不同的脸,寻找爱人温柔的嘴唇。3 F- ~4 n- F2 k% p
《东邪西毒》中的林青霞是慕容燕还是慕容嫣?其实,两个不同名字的背后,藏的就是一个受过伤的女人。只是一个女人,只有一个女人,即使练就了独孤求败的绝技,也只能在情感的江湖上屡战屡败。双面,只是她掩饰伤口的一抹腮红,只是她躲着疗伤的一个房间。: |8 Q8 {+ }: }% J& L
《搏击俱乐部》中真的有泰勒这个男子吗?失眠的杰克,憎恨社会的杰克,在暴力中宣泄的杰克,从头至尾,其实只有他在场。泰勒是谁?那个卖肥皂的男子,那个活力十足魅力非凡的男子,那个和杰克截然不同的男子,他是谁?他,不过只是杰克的侧面,只是杰克心中的魔,只是杰克那渴望释放的内心外化而已。/ o& I& F$ }  a+ I3 V1 o
看看你的脖子上,是否挂着一枚小小的双面佛呢。佛说,别想瞒我,我已洞悉一切。
4 z+ z5 ~& w# R' B4 G' e. P  c4 K3 y
( y- e8 x$ W& n. q. D&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戏·梦( ]' Y$ H9 Q( ^& K5 ^: M7 F4 v! Q& B
人生一场大梦,青春几度秋凉。

2 X- z; y1 N2 r  X佛洛依德认为,梦是睡眠的安全活塞。就是说我们的脑想不惊醒睡眠而消解情绪紧张,此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做一场实现愿望的美梦。
3 s1 N6 ~5 y) \其实,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角色,这其中不也在做着无尽禅机的梦?那些演戏的人,恐怕更会恍惚莫名,于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沉迷不能自拔,恐怕非佛祖的猛然大喝不能自拔了。3 l+ B& M/ U/ c1 T' H
段小楼,程蝶衣,一个霸王,一个虞姬,只在舞台上,只应在舞台上,可是入戏深处,不疯魔岂能成活?于是,程蝶衣成了虞姬,眼中的小楼也不再是那个携手长大的师兄,而是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那个让天下美女倍感安全的雄壮男子。戏中有戏,无分界线。佛说,你不能看见我,因为你正跪在我的脚下。我们在戏中迷失自我,因为我们正跪着。6 ]8 E$ V8 a. N. c8 k* b0 A
不识庐山真貌,只因身入庐山。《夜奔》中的韦家独女英儿、剧团名角林冲、音乐家少东,三人纠缠,皆因入戏太深。就如那个原本不叫林冲的戏子,在戏中风雪山神庙,为情夜奔,生活中竟然也就改名叫"林冲"了,也为爱夜奔了?他们搞清楚了生活吗?他们能确定自己不是爱在戏中吗?
2 n1 b2 f, l: w* e电影中,这样的戏中戏故事一再上演。荣兰,翠花,同唱一曲《游园惊梦》,一个化身柳梦梅,一个饰演杜丽娘,故梦烟云,残红惨绿。谁在游谁家的园,谁又惊了谁的绮梦。有"从前",还有"其后",往事就像静静流逝的河水波澜不惊。爱恨淡淡倦倦,"万紫千红开遍,都付与断井残垣",在梦里依稀能听到的只有那袅袅的昆曲和两个小女子无尽缠绵的小事。她们是在演戏吗?她们能回到生活吗?
4 P! i. U* q6 ~1 \. g

- Y; y0 k& I; C, c7 h1 r' R&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色·戒# i- j. G: T) ]5 f3 d6 u1 R2 F
四大皆空,色即是空。

6 m4 T! @5 o  M美色当前,天下男子不动心者又有几人?柳下惠为何名传至今,只因太过稀少之故。1 [& y# G; I! ^  I  T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破戒故事,或者不应该算是故事,只是一些小小的人生插曲。( M5 f( {$ _* d2 E$ D! p) l
"貌美聪慧的山城少女琶玛,偶遇僧人达世,竟燃起他纯真而原始的欲念,她不惜公然挑战宗教禁忌,只为追求心中所爱。早已舍弃尘世间一切羁绊的达世,抵受不住琶玛的挑逗,犹如电击似的触发了原始欲望,遂决定脱去袈裟入世修行,结婚,生子,与女仆淫乱......色戒一破,竟是一发不可收拾,达世多年苦修,应否就此毁于一旦?"这是《色戒》的电影介绍,虽有煽动之嫌,但是尚算准确。
/ W) I% u3 r; I" l; N"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G2 i8 M5 t8 D错了,原来全错了。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怎么不能"惹尘埃"?《小活佛》中,释伽牟尼若不是尝尽了世间荣华,看透尘世,又何苦千心万苦尽尝疾苦,放弃最尊贵显赫的亲王身份,苦炼得身心疲累,才终于得道成佛。达世破戒,其实就是从释伽牟尼的例子中得到启发: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放弃。  Z" b$ ]2 I! K% r3 I
本未涉足红尘,何言看破红尘?于是从5岁起就开始颂经念佛的达世义无返顾的下山,开始寻找未曾拥有过的东西。于是,《春来冬去》的青年和尚,《诱僧》中堕入佛门的石彦生,均在这样的红尘诱惑中败下阵来......- D( `/ ]  d, @2 ]' y
佛,即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只是如果从没尝得俗世的繁华享乐,怎么会抵得过诱惑?即使表面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其实最难缠的莫过于心。
) R$ \  u" Q+ f! J& r  @* I3 V本来,来自自身之外的诱惑是假,出自本心的诱惑才是真的。2 Y, _! Q' s5 P) Q- c+ V, n
《青蛇》中的一句台词是为禅机:"色戒色戒,有色不戒;善恶不分,有怪莫怪;红尘红尘,颠倒鬼神;六根不净,哎呀,出家人!"
! R+ I& w) U, |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救赎* O, A7 [" i, I0 t
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亮我们的心灯。; ~6 _. W2 T/ p% [8 q7 O1 I
.——证严法师
. ]4 l2 m  p4 ^9 j" ?9 }: \
9 \* K9 d- D5 g1 G# o  ]$ h& Z
看来,宗教中谈到的救赎,有时就是一种自我拯救的过程。《肖申克的救赎》就是最好明证。一个爱着爱情的人失去了爱情,一个爱着自由的人失去了自由,谁来拯救?关在黑牢中,冤屈无处可申。安迪,就在这样的狭窄中用一把不起眼的小锤子,砸出了自己的人生。自由原来就是悠闲自在的呼吸,救赎,与其说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如说是让自己做自己的神。
# L- L  T0 N/ {% H) L7 i佛说,你自己救自己吧。可是,我们也不会泯灭救助他人之心,因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早已在经书上明明白白写着。我们要铸造心灵的塔,我们要自救,我们要救赎他人。
. G0 Y! E# t, {9 E$ R于是,电影人生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英雄。电影中最伟大然当事人却依然内疚的救赎,当属《辛德勒名单》,当然这不应该只是电影了,这已经是人生了。没有经历过那段痛苦岁月的我们,每一次看这部电影心灵依然震颤不已,原来救一个人有这么大的意义,原来那名单上的每一个普通的符号都意味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别样的人生。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我们也许不能拯救沙滩上所有被海浪冲上来无力呼吸的小鱼,但是我们能把这条,那条,一条,又一条送回大海。有人说,谁在乎呢,这么多?我们说,这条在乎,那条在乎,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敬的,我们有能力救赎,为什么不救?9 G5 w* s, T; u
辛德勒散尽家财拯救数千犹太人,可是最后依然为自己还保留了金胸针而内疚,因为那枚小胸针的价值对于辛德勒来说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饰物,但是对于贪婪的纳粹军官来说,又等同于一个犹太工人的价格,其实也就是一条生命。看到辛德勒伤心哭泣的一幕,我们也感伤莫名,要有怎样的博大胸怀,才有这样的救赎之心?2 ~) e* z9 U8 q' x% X
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救赎了一个原本就不冷的杀手里昂(《这个杀手不太冷》);一段痛苦的治疗,曾暂时救赎了残暴成性的亚历克斯(《发条橙》);一手如行云流水的琴艺,救赎了一个在纳粹铁蹄下苟活的钢琴家(《钢琴家》)。1 H9 N4 ^- f5 \
可是,救赎,并不是每次都会成功。禅意无限的《大块头有大智慧》那个大块头,"双瞳看穿前世今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这个拥有预知死亡异能的大块头和尚最终没有能够救赎深爱他的女子凤仪,因为他要对抗的是强大到难以令人抗衡的"轮回",不过大块头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心魔,自我的救赎也算成功了吧。而这部电影在饱受灾难肆虐的2003香港人眼中,更像是一道心灵鸡汤。6 W# G- e0 f% c3 t! B
救赎,最终还是源自内心的灯被点亮了。6 X7 u& n0 P- d/ B& ~7 {( N: ~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行走# k; V3 U9 a$ T# [" q+ }- o
我们在路上,人生就是不断行走,生活就是两旁的风景,我们就是过客。
3 P1 X0 h8 Q& Z+ L, w, }9 m; T
& Q9 ?' A& O# k$ h/ [4 h0 n, h7 F
佛经中,三迦叶的归依就是一个与行走有关的戏剧性故事。释迦牟尼为了让三迦叶信服,跳进尼连禅河,运用神通力量,使水向两边分开,他所行走的地方,非但不见水滴,而且还有灰尘从脚下扬起。佛身侧两面的河水都奔涌上去,其势惊天动地。三迦叶远远地看见佛跳进河中,大为惊讶,以为佛被淹死了。于是和弟子们驾船前来相救。当他们来到河边,见到佛行走的地方却有灰尘扬起,这一下惊得真是目瞪口呆,不禁大加赞叹。
% e9 _; h1 u* G: t# j4 V, ^) ]佛走处,腐朽化为神奇,我们自然不能让如此,我们也无须如此,我们只需要一路行走,一路欢歌就可以了。佛行走四方,是为了普渡终生,广收信徒,我们的行走又是为了什么呢?$ R3 V: V1 B+ H/ P
还是来看电影。
9 Z+ j; H; F5 J一部部公路电影,皆是行走的戏。《德克萨斯的巴黎》开头旷野里踽踽独行的男主角特拉维斯,寻找丢失的爱人和理想。一块贫瘠、荒凉的小地方,却是他心目中的"德克萨斯的巴黎",却是他生命的起点,也寄托过他最终破灭了的理想。那里有他梦想中的幸福温暖,他却无意间亲手毁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只能上路,只能行走,最终在长途跋涉中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点击机会来疗伤。
. A% O. V) I) {. F( v  Z  l& z0 q: M( b行走,又或者是人生惯性,就如阿飞,如"世界上有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地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行走,真是一种无法遏制的生命流程。+ k3 g  D3 @- C7 r5 r1 F  ~
走过去,前面是片天。《梦旅人》中的可可、卷毛、小悟,在电影中如夜阴暗的医院中郁郁寡欢,终于他们选择了爬上围墙,而岩井俊二的这部电影也对行走作了诗意化书写:因为这围着医院的墙,到最后竟成了宛如铺在天边的路,沿着它走,竟然一直能够走到大海。走出去了,他们早就走出去了。行走,才能战胜小我,这或许又是电影带给我们的一些禅意。: f! l$ \& i$ T7 Y# k3 P
老盲琴师带着小盲琴师满怀希望边走边唱(《边走边唱》),男子带着女子如玩偶般走过春夏秋冬(《玩偶》),罗拉为了拯救自己的男友一次次狂奔(《疾走罗拉》),锡元在行走中接受了大植的爱(《公路电影》)......9 G0 f* O: n# O: Q. P6 U
在路上,我们生活着,我们改变生活。
4 y, y6 _- N" v8 P  o4 S5 @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无间/ l- G: a! W: N, S' y3 H: _
时无间,空无间,罪器无间,平等无间,生死无间。
  D- q* ]/ S$ g  a

: S+ `  A- G2 g5 }/ ?* m"无间"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一个专门名词,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又被译作"阿鼻地狱"———那是音译,梵文的拼音是"Avic in ar - Aka","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这个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之一,也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如同我们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一层。据说,被打入无间地狱的,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无间地狱极大,广漠无间,打入地狱的阴魂,无法脱出,永远在地狱中受苦,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7 r0 w2 N9 Z8 p5 |8 D% ?% x4 s
人世间有怎样的大邪大恶之徒,才会在无间地狱这样的刑罚不断的地方永受折磨?香港电影《无间道》给了答案。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 M$ Y1 C( K0 L其实,反映卧底的电影已经很多,《生死谍变》中藏在身边的爱人竟是敌人,《龙虎风云》中把酒言欢的江湖兄弟竟是警察,都足以让戏中人痛心疾首了,但是像《无间道》这样将重心放在卧底警方的匪徒一面的的确没有先例,难怪《无间道》一出,以前的卧底电影皆黯然失色。身为好人,却被误解为坏人固然痛苦,然而身为坏人,却在好人的包围下做坏事,想做好人又不可得,不亦是更大的痛苦?陈永仁并非奸恶之徒,却受尽类似无间的心灵折磨,最后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而刘健明,虽然在《无间道3》中依然活了下来,但是那种毒蛇般咬啮心灵的痛苦,难道不是更大的痛苦?曾经有观众置疑《无间道》中刘健明的生死,认为如刘这般大奸大恶之人竟然都没有死,岂非正不压邪,那他们是太漠视片名中"无间"二字的含义了。
% V: B, l$ Q( e/ i不过,我们还是相信,无间地狱,只是罪恶之徒的炼狱,善良的我们无须担心身陷其中的熊熊烈火。
! q# a) ~0 G  M8 ?
 楼主| 发表于 2005-03-22 11: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禅意,欲辩已忘言——电影·佛家·禅文化

大智·愚- I, _9 c, E# j6 J& r1 K! q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大智若愚。
8 I, l: m( q" z3 S2 u5 n  Q  r

; Y# N4 J# }- Z9 }4 L这是道家的智慧,其实也是禅宗智慧。4 H1 |3 N7 F5 T# V
电影中,大智若愚之人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 b* U7 c$ ~/ x) z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有一部电影让很多美国人看了后沉默不语,有一个人物让一贯张扬的西方人反省沉思,这部电影就是《阿甘正传》,这个人物就是智商只有75的阿甘。
5 O2 g/ |3 m( J他在人们的眼中一度像个白痴一般,但是他却干出了伟大的事情,电影中的他几乎就是美国20世纪中后期的历史化身,越南战争,中美建交,水门事件,艾滋病被发现......他的身影,在这些历史事件上打下了自己的烙印。而编导设计"阿甘"这样一个若愚智者的形象,其实也就是想教育国人: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就像阿甘说的,"妈妈说,干傻事的人才傻"。放眼天下,有多少愚蠢的事不是那些自诩绝顶聪明的人干出来的呢? / p8 {" J/ Q  @8 ~
自然,并非所有的大智若愚之人都能够活得如阿甘这般传奇,电影中也有很多平凡人,他们在貌似愚笨的外表下包裹的还是人生的大智慧。《雨人》中的哥哥雷曼,《笨小孩》中的阿B,《噢,兄弟》中的奉九,皆是一度遭人白眼,被人鄙视,但却凭着自己本真的心,宽大的胸怀,让伪善无所遁形,让丑恶无地自容,他们也最终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一切,这,岂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2 y  ^# ?( Z. [" E" Y; j4 u
刀,并非最锋利才是天下第一,杨过使得一把独孤求败大侠的无锋重剑,无敌天下。这,其实就是禅家智慧。有时候,锋芒毕露,并不是一件好事。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人生的大智慧,也许就藏在这些外表木讷的人们心中。
3 c# V/ y( z( S8 A0 W) |$ v. T电影,佛家,禅文化,智慧人生,如是。
发表于 2012-10-17 12: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充满人生哲理 不可不看
  C  s5 _0 x/ P' l0 r: }2 N) w  顶上来 明天继续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