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28|回复: 3
收起左侧

《鼓手》相关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01-21 23: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5 M; [1 b0 u" t: b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热爱音乐,誓当鼓手的少年,如何奋发向上,努力追逐自己的理想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单纯,还带着几分稚气,可是它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年轻的心,也许,是因为梦想;也许是为了他的纯真。张国荣在这里饰演的就是这位为理想奋斗的鼓手,那时,他还是个奔跑向明天的少年;今日,他却成为昨日的传奇。无法忘记他在酒吧遇见前辈鼓王时激动的青春脸庞;无法忘却他在大雨淋漓的阳台击鼓时的激情飞扬。他全心全意地要拜师学艺,不管前路困难重重,一日,鼓王带他去精神病院看曾经的学鼓的人,“学打鼓是有代价的”,老师缓缓地说道,他知道,可是并不后悔,为了理想,他已经下定了决心:百折不回。多少汗水洒下,多少时光流逝,终于,张国荣成功的成为一个真正的鼓手,终于,他走上了他梦想中的音乐之路。成功的前面,要洒下几多血汗;光环的背后,又隐藏着几多艰辛;时至今日,还有谁能敲出惊世骇俗的1/16拍鼓声?
: ~. y1 k' b( [1 Y* c* m5 U    这部电影是张国荣的前期作品,这时,他还没有后来的绝代风华,这里,展示的是他的青春本色。“鼓手”正如当时的张国荣,青春如花,热情似火,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和身心,都投入到音乐的广阔天地中去,不顾困难。
5 J' p4 V" N& i6 K( e6 }& }6 U
 楼主| 发表于 2005-01-21 2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手》相关文章

(转贴)BY 韩松(不肯定是转贴人还是作者); @! c# \8 ?& M& N9 T
   80年代初,北方的城市﹐面对着10多岁那种蓬勃的青春,那里的萧瑟,太让人沮丧。
: n) n( R: P4 z! M: ]6 ]! t. w' V % L( {! t6 |4 M% q  A& f$ q
  我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个。长大后终于可以离开家,辗转于国内的大城市,以及国际的大都市,有时会很惊讶在人家繁华似锦的80年代,我们的青春却阻塞在与青春痘的奋斗中,不是不惆怅的。好在—— 好在有那么一些事情可以幻想。
; ?3 e  N4 Y; i; ^! v8 U
+ G9 T. t) o5 s& S  那时候,电影院里上演着一部电影,叫做《鼓手》。我和少年伙伴安偶然溜进去,看到银幕上的人和生活,看到银幕上秀美的张国荣,怔住了。
7 m( x( C$ V; j7 H) C/ u
% E" D" u/ p" D' T  银幕上的张国荣,就是片名中的鼓手,第一主角,影片大约的意思是说他为了实现买套架子鼓做鼓手的想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如愿以偿,其中当然少不了单纯的初恋。(时隔久远,不知内容是否准确,记忆有时会自动删减和混淆往事,不是我所能做的。)
* x# _- r$ B# X# @) F, L, x: Y . h+ U. \% @* a. c
  当时我的第一个强烈反应是:为什么他长得那么好看?为什么他们长得那么好看?这让10多岁的我照着镜子找不到答案。为什么都穿牛仔裤,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像电影上的有款有型?这个答案在后来辗转漂泊之后,找到了:那种跟心胸、眼界有关的,发自内心、溶入骨血的东西,不是一个中小城市的孩子能在当时拥有的。! B! [! c$ _, }, {4 x/ q# b! k
  但是这不能挡住我们对《鼓手》的热爱,我和安又偷偷去了电影院,并将一个随身听带了进去,就像现在新片的“枪版”盗版一样,我们把整个影片中所有有张国荣演唱插曲的地方,录了下来,为我们“偷盗”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留下了一个可以听得着的依据。
, V* f$ X7 M. U) t6 a# k$ a
( a8 t! _- F8 t6 P+ A& V: P+ a* m  然后在那些萧瑟的青春岁月里,一遍一遍地听张国荣在《鼓手》中的吟唱。这之中让我心动的歌词有“像怒海的小孤舟,努力就会有成就,(命运)我要和他决斗”等等——听,多么给人鼓励并可以令一个10多岁孩子振作的声音。 9 [9 C$ D3 G0 o: @) |+ G( L
  那部电影我们看了好多遍,5次?6次?不知道,那是我和安做乖乖女的少女时代最疯狂的举动。安当时还买了张国荣的大图片,贴在家中床头。
' Z1 v. k& B1 b5 B4 } ! v# G1 M* ~0 @4 |( ?6 D
  那部影片中的鼓手张国荣,让我艳羡的还有:他可以为了实现理想,赶场似地去两间BAR打工——多么生动而可以自主的生活,那是我对外面的世界最美好的想象。
7 R6 |, |) u0 B* d. `  你看,其实你根本不知道生活究竟是怎样把阳光一丝丝渗透进你的心的,这是电影和当年那个美丽少年张国荣的力量。: Y) h- I# S' P' }1 s4 P
4 @% I0 r# T  J, G4 {
  后来我有幸进电影学院读书,并可以做编剧什¤-c的工作挣钱混生活。有时候我写着写着,就突然想,我这么随兴而至地写的东西,拍出来、放出来,也许也会影响到什么我从未相识的人吧。就像当年张国荣的鼓手对我是个抽屉中的大宝贝一样。# J4 J' }0 b; C
  惊闻张国荣去世的消息那天,我正在倒计时地赶剧本,上网查点儿东西,一下就看到了那条消息,震惊是不用说的,而心口那种被堵塞的感觉却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没想到现实的29岁的我会为一个陌生人难过。我发短信给身边好友,而此时的安已经在加拿大了。
. n) n5 Z% t% a% ]  Z9 P " ~! N/ y' k3 l8 Y8 C: ~8 W9 i2 t
  安是今年离开北京去加拿大移民的,跟着老公带着孩子,临行前我们还隍7d玩笑:也许你房子的隔壁就住着张国荣呢,据说他们都移民到了那里。 这样的玩笑和默契只有看过多遍《鼓手》的人才会了解。那是我们少年的记忆。
2 m  s; ]" ?- a8 _& j. a9 G  我曾把我的关于《鼓手》这片子的故事讲给一个好友听,她正占据着一方有利地势做着电影评论的工作。她告诉我的真相是80年出品的《鼓手》是一个多么不入流的垃圾电影,“没人能看完”﹐由此她理解我们少年时对《鼓手》是多么的款款情深。. Q0 K, L4 h0 s( u; x) x% F

$ q# E* @( i/ e" o" L  我听到张国荣去世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鼓手》中的那句歌词,“我要逆风去,不管艰辛”,我想张国荣这次真的逆风去了。 : }! X3 l# ~" R
  我发邮件给远在蒙特利尔的安,安在两天后回电话,她说她接到邮件后居然一迟疑:谁是张国荣?这和她的生活已经太远了。接下来才是万千感慨,我们还说有时间回那座北方城市的时候,我们一定再翻找一下旧物,也许还找得着那盘我们自制的“枪版”《鼓手》。
5 c1 q7 p$ B: k5 g6 h; T . I+ O: u5 D8 t
  如果你也在这个圈子中混生活,那¤-c你呆得越久也就越了解银幕上和银幕下的区别,什么明星还是名导演,早已在我眼中回归他们的实际面貌。但对张国荣,在看了那么多报道后,我想生活中的他也应该和银幕上的是一样吧。 - t& ?. G, o/ D# l
  因为那样如水般淡定、痛苦和纯真的眼神是装不出来的。 0 ^) C- U) [4 W2 u* X
  这世界上,痛苦和纯真都是装不出来的东西。5 s! O" {' n# W7 _( L
" @) q' Z. C/ g' }
  学电影做电影的肯定会看王家卫,会看他的《阿飞正传》、《春光乍谢》;而上学时候我们同宿舍的港片迷,自然会推销《胭脂扣》、《倩女幽魂》给你看,于是就看到了张国荣。
) ]/ Y9 C% X: m- `  张国荣去世后电视里再播放《倩女幽魂》,张国荣饰演那个为爱不顾一切、简单善良忠厚淳朴的书生宁采臣。看着看着,我就莫名感动,想:其实女人内心想要的男人就是象宁采臣那样的男人吧,那样的温柔缠绵、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真正地无畏和勇敢——而这其实更像是女人的特质,比起来,男人就是混浊的东西了。* U& T! J! b3 z' O: S, t% N
  而我总坚信,生活中的张国荣一定就是银幕上的宁采臣。
: ?) g8 `# \; D/ s1 p  { & o1 l' t, P* p0 Q1 q2 Z
  看了有关的报道,宁静对张国荣的那句话引起了我共鸣:你喜欢他也好,爱他也好,一点也不奇怪。现在哪还有这样的人啊。
) V& ?% R& U9 q/ H) ]  是啊,现在哪儿还有这样的人啊。
; k# Y/ p  E! {" Q( J; k/ N  他是一个不容凡俗的理想主义者,这样和现实不妥协的人向你诉说着纯真的美好,让你看到身边的泥垢。年纪越大,越知道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多少人都被生活异化成凡俗的尘物,只为留给自己一片比较宽松的环境。那些现在看起来一个个刀枪不入的外表下,曾经何尝不也是真诚的莽撞少年。不向现实妥协是要自己逼迫自己到一个少人的高处的,而那上面的寒冷与痛苦,该是多么难以忍耐。所以你要放弃,我想说,我理解。
) P: L- c3 E# t0 o7 X0 _  张国荣走了,带着给了我们幻想和希望的少年时代走了。
- J, {- ?; h& L' T/ s; V: M$ f  而面对生活,我们能否拥有他的善良和勇气? - N3 [4 x8 }% F  c
  安,但愿你在加国平安顺利。
8 N/ e2 V! x3 v* T& S3 [
" f" |* w9 n. h- n: l( E, A  但愿每个善良的人都能够平安顺利。# X6 t( u7 i' w8 d" h% p3 p
 楼主| 发表于 2005-01-21 23: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手》相关文章

(转贴)蝶变-光影声色纵横谈之鼓手   转自红 BY jeojeo_222 # L  J6 T, w! C: D" U
岁末年初,来看一看《鼓手》。 : V+ b$ G6 s+ ~6 j8 V' H
这样单纯的片子,有多久未曾见过了?冬日的寒冷从心底渐渐渗入四肢百骸,教人越发贪恋这片中的一派暖阳。
7 f4 o3 s/ z2 L2 n% W: r0 K影片的背景是政局日渐稳定、经济飞速复苏的香港。殖民色彩、拜金主义、中西观念冲突……种种思潮开始泛滥,所谓理想所谓抱负所谓激情都渐渐消散在歌舞升平中,唯利是图。片中有一段情节,从前只觉相当无厘头,现在才发现不可或缺:Tommy的父亲与年轻的编剧一起讨论剧本,他坚持的唯美、艺术却被斥为老土,而所谓的“新潮”不过是票房至上,为了票房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现实与艺术的冲突在电影中多次被暗示:Tommy随同学去看如何拍摄三级片,却偶遇了落魄的鼓王;精神病院中的病人其实是过分执著的艺术家……一部貌似轻松的励志片,导演却抓住一切机会嘲讽现实、为艺术伸冤。可是的确也只能嘲讽而已,艺术与现实,向来少有中间道路可走。偏执下去,也许会成为世人眼中的疯子,可是啊可是,马克吐温曾一语中的: 8 T: ?8 o0 H5 R8 P) G, x! w
“偏执者与神离得最近”。
. K0 t* f/ \2 [* k8 L0 x; ^对于张国荣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出演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有疼爱他的家人,有一群合得来的同学,有可爱的女朋友,更有单纯的志向——打鼓。扮演女朋友的是继《柠檬可乐》之后第二次与张国荣合作的周秀兰。在我眼里,这个组合绝对是青春片的经典组合,两个人都是那么纯真无邪、纤尘不染,真实版本的一对璧人。片中那个热爱打鼓的少年Tommy(陈子洋),青春飞扬,笑容明朗,一双眼睛就好像未经尘世,清澈透亮。这个角色几乎不需要演技,但是这样一个角色却往往是最难演的,因为必须靠气质取胜。假使一脸沧桑,满眼世故,如何使人信服? , C5 M% Q  w) U/ p5 C0 r4 ]) B
前不久看过一篇怀念文章,作者坦言并不熟悉张国荣,但是他相信张国荣是一个单纯的人。因为不光是文如其人,戏也应当如其人。如果张国荣没有单纯的品性,不可能将程蝶衣这样的角色演绎得丝丝入扣、不着痕迹。这个观点未必放之四海皆准,但对我而言,却如醍醐灌顶——如果我一早能领悟到这点,又怎会如此错过!
* C9 [$ o* G& A5 K8 n* b2 Q4 l7 I6 T拍这部电影时的张国荣,就如同片中的Tommy,向着理想努力奋斗,简单但却执著,只是不知何时能成功。他那时的生活该是如何的窘迫与拮据!可是为了歌曲的质量,他宁可自己贴钱请郑国江为他作词。这只是他从艺生涯中追逐完美、追求艺术的长河一滴,却足够让许许多多的青年汗颜。他是对的!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作为《鼓手》主题曲的《默默向上游》,便毫无征兆地热泪盈眶。二十年,距这首歌曲出版已经二十年,可是它的感染力依然没有被长长的光阴磨灭,尤其是那催人奋进的歌词!那时正是对他的离去原因众说纷纭之时,但是这首歌却让我无比坚信:只能是因为疾病。那种我并不了解的可怕病魔,带走了这个优点无法尽数的独一无二的张国荣。
1 \: q5 k6 Z3 U- ^0 m6 M- ]# _这部电影似乎曾在大陆公映。许多当年情窦初开的小女生都曾经将这个年轻俊朗、鼓技超凡的男主角视作梦中情人。片中大量Tommy打鼓的镜头都是全景,就算不是出神入化,至少也相当似模似样——他练过吗?练了多久?他的天才从这些“技术型”角色的身上显现出来,就好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张国荣是那种只要想做就能做到的人。
& v0 V6 L5 r* }* B, Z! {1 N对于Tommy来说,打鼓是他的激情与梦想;对于张国荣来说,艺术是他的激情与梦想;而对于我来说,张国荣就是我的激情,我的梦想。他是我精神世界的珍宝,即使我在现实的世界里一贫如洗,他依然让我觉得富有。
/ e  B2 }9 C( i% F9 u这笔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愈加珍贵,因为时间虽然可以冲刷感情,但时间更可以验证感情。
 楼主| 发表于 2005-01-21 23: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手》相关文章

(转贴)
5 a% E( {2 \, U. {Tommy钟爱敲鼓,一心要成为优秀的鼓手,可是父亲不同意,一次气急败坏的父亲把Tommy的“蹩脚鼓”丢出屋,又踩烂。Tommy很难过,幸好他有个理解他的爷爷和一群好朋友,爷爷作“大股东”与朋友们凑钱为他买了新鼓,新鼓就放在了天台上。1 f9 I7 B  Q! l* n
夜色中,一束光罩在崭新的鼓上,Tommy满脸抑制不住的欣喜与惊讶。 1 ~" f; k0 I. B: R7 ~% w
天台上,Tommy意气风发,朋友吹起萨克斯,一群年轻人忘情的歌舞。原来天台是那么适合拥抱生活享受生活,原来天台可以成为一片乐土。
! p- U# K2 ?8 d  M9 L/ |. zTommy从此钻出拥挤的小屋,从此不用再怕骚扰父亲或邻居,从此有了更广阔更自我的天地。烈日下,挥洒汗水;瓢泼大雨,只更增长了万丈激情,鼓棒敲在鼓上激起无数水花,欢声笑语地蹦跳——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时刻。Tommy黄色T恤,红色短裤,英气逼人,哥哥一张俊脸自不必说,而那俊脸背后,在日后始终不变的任性、倔强、甚至发狠的执着,那时更是无比生动、不容磨灭。 7 s7 z7 y+ }( W2 a
香港这样拥挤的城市,各种思想碰撞交汇的城市,正如Tommy家的卫生间受不了震天响的鼓声,狭窄的公寓怎么装得下80年代年轻人的万丈雄心?天台,似乎就成了城市平民最宽敞的活动空间,而且,它接近蓝天。虽然仍处在一片钢筋水泥之中,但是可以平视甚至俯视整座城市,可以让雨水毫无阻挡痛痛快快的浇在身上,已然是一片海阔天空啦! 5 F; E# D% Y5 e8 _/ D  G
天台,托起的,是永远也回不去的,青春激情。
& z* J' f" Q3 H' v6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