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55|回复: 67
收起左侧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08-30 09: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远古:人类文明发祥地
江汉朝宗,擘三镇鼎立之格局;龟蛇夹持,执楚天吴地之钥匙。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历代先民的勤勉垦拓,孕育了美丽的江城——武汉。
现已知早在五、六千年前,武汉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劳作。放鹰台、老人桥、马头潭等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我们展现了先民蹂躏而又执着地由蒙昧走向文明的步伐。
武汉市郊盘龙城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迄今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遗址,距今约3500年。其灿烂的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实为武汉城市文明之嚆矢。

2.古代:中心军事重镇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崛起,武汉逐渐成为楚文化向东南传播的重要通道。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烽火连接,武汉绾毂南北的军事战略地位日显重要,先后建有郤月城、鲁山城、石阳城等军事城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刘联军与曹军发生赤壁大战,武昌县进口金口赤矶山、汉阳蔡甸相传为赤壁古战场之一。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武昌筑夏口城,并在汉阳筑铁门关。  
唐宋时期,武汉由单纯的军事城堡渐次发展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州县治所。唐牛僧儒重建江夏城,设山南东道。
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屯兵武昌,其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即填写于此。
自元世祖将湖广行省的统治中心设于武昌后,历经元、明、清至今,武汉一直为区域行政中心。

3.崛起:汉口成为海内一大都会
明成化年间(1465-1487),汉水改道,将汉口从汉阳析离,从此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格局形成。明末清初,汉口镇崛起为华中地区的商业和交通运输中心。这里商贾辐辏,帆樯林立,“十府一州商贾所需于外埠之物,无不取给于汉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

4.近代:革命风云直指
近代,武汉作为华中的政治、经济中枢,几度成为全国政治风云的中心。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力主禁烟,上奏《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提出著名“禁烟六策”,在武汉三镇等地开设禁烟局,开虎门销烟之先声。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与清军在武汉地区展开了异常惨烈悲壮的搏杀,先后三克武昌、四占汉阳、汉口,给清军以沉重的打击。
咸丰八年,《天津条约》将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起,英、俄、德、法、日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多个国家在汉口设有领事馆来通商。
19世纪末,洋务派后期代表人物张之洞督鄂,开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纱布丝麻四局等一批近代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编练新军。武汉成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和对外通商口岸,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商贸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举义旗,敲响了清王朝统治的丧钟。一镇奋起,八方景从,武汉作为首义之区,为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20年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党组织的代表,参加了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在广州誓师北伐。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合三镇为京兆区。中共中央也由上海迁到武汉,武汉一度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紧急会议在汉口召开。会议由瞿秋白主持,李维汉为执行主席,毛 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任弼时等21位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和中共中央政治秘书邓小平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
抗日战争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团结抗日的政治中心。1937年10月,南京失守以后,国民党政府决定以重庆为首都,其党政要员则暂驻武汉;中共中央派代表团来到武汉;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进步青年都汇聚武汉。1937年11月至1938年10月,武汉实际上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在全民族抗战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1938年,国民镇府集中100万大军,与50万日军在武汉外围进行了历时四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9年,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进占汉阳、武昌,武汉三镇解放。武汉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5.今日:中国特大中心城市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经过数千年的开拓点染,创造了辉煌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武汉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华中地区的内外贸易中心,我国内地最大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在全国2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武汉的综合经济实力居第六位,是中国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投资“洼地效应”显现,目前利用外资居中国中西部大中城市之首,实际利用外资63.7亿美元,外资来自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或地区,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有35家来汉投资,另有45家设立了代表处。
6.未来:迈向世界超级城市
世纪之交,正当世界各大城市都在描绘新的发展蓝图之际,美国《未来学家》杂志1999年6-7月刊发表了著名学者麦金利-康韦所著题为《未来的超级城市》的文章,预言中国的上海、武汉将进入21世纪全球十大超级城市之列。
超级城市是指具有下列3项条件特征的城市地区:人口超过100万;能够可持续地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社会需求(包括食物、住所、安全、医疗、保健、交通及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拥有健康和充满火力的经济环境,能够创造、吸引和培育可产生足够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的经济投资。
未来超级城市必不可少的10个因素:水源;国际机场;与腹地的交通联络;圆顶体育场;技术中心;通信中心;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绿色基础设施;新的政治机制。
未来的十大超级城市:班加罗尔(印度);武汉(中国);上海(中国);曼谷(泰国);丹佛(美国);亚特兰大(美国);昆坎-图卢姆地区(墨西哥);马德里(西班牙);温哥华(加拿大)。
由于地处中部要冲,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数十所大学和技术学院,武汉具有很大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俯瞰黄鹤楼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这个贴子最后由霸王别姬在 2003/08/30 09:26am 第 1 次编辑]

位于汉阳龟山之西,月湖之畔。相传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音乐大师俞伯牙曾在此弹琴,被樵夫钟子期听后,知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子期病故,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不再弹奏。“知音”一词典故由此而来。后人感其事,便筑台纪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历代毁建多次。现在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前加抱厦式殿堂,堂前汉白玉方形石台,传为伯牙抚琴处。“琴台”二字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手迹,台壁上镶嵌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浮雕生动逼真。整个建筑群精巧雅致,保留当年古建筑风貌,三面环水,遥对龟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夜幕中的古琴台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临江处,闻名来源于唐朝著名诗人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的诗句。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仲宣楼合称为“楚地四名楼”。也有人称它为“楚国晴川第一楼”。
  晴川阁自创建以来,随着历代政治风雨和自然灾害而屡兴屡毁,最后一次是毁于1934年的风灾。1986年,武汉市筹资重修晴川阁,仅一二年时间,一个新的晴川阁耸立于龟山头的长江边。
  整个睛川阁的建筑物由阁的主体建筑、阁门、禹稷行宫、楚波亭、朝宗亭、古碑刻等组成。 阁大门面对晴川街,门内有“荆楚雄风”石碑。门内东边,有楚波亭,再后越过一座牌楼,拾级而上,便见禹稷行宫。禹稷行宫即禹王庙,是历代祭祀为治水建立丰功伟绩的大禹的地方。现存建筑是幸存下来建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的庙宇,近几年为接待游客重新修葺一新。进入殿后,有一尊大禹塑像,墙上绘有“禹迹图”,表现大治水的情景。禹王庙的右侧有禹碑亭,相传亭中的禹碑原系大治水功成刻名衡山所留,即从湖南南岳衡山移于此。刻碑人乃清著名文人毛会建。如今原碑已残破,新碑是从西安碑林摹刻的。
  禹王庙的东北角则是晴川阁主体建筑。当今的晴川阁是以清末晴川楼为蓝本建造的,基本保留了原楼的建筑风格。阁主体高十八米,分两层,阁内陈列有诸多文物、以及以古今名画佳对为内容的匾额楹联,游来令人仰古抚今。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洪山宝塔
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的翠绿丛林中,掩映着一座禅宗古刹——宝通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唐代宝历二年(826年),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开元寺善庆和尚云游到随州大洪山修建了“灵峰寺”。九年后,善庆和尚圆寂前,毅然割了自己的双足留在寺内,表示升天之后也要为乡人利益奔走,这双“佛足”成为灵峰寺历代相传的镇寺之宝。皇帝为此赐给善庆“慈忍大师”的法号,还御书了“幽济禅院”的匾额送给灵峰寺。
    北宋末年,金兵南进,当时随州一带成了战场。荆湖官吏撤离随州时,把大洪山的灵峰寺迁到武昌东十里的东山。将东山弥陀寺加以扩建,改名为“崇宁万寿禅寺”,并改东山为洪山,以纪念随州大洪山。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驻军武昌时,对善庆和尚舍身割足的精神十分佩服,命人取“佛足”随国征战,鼓舞士气。他登基后派钦差大臣专程将“佛足”护送回都,用以笼络人心。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元军与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的战斗中,万寿禅寺毁于战火。
    明朝初年对万寿寺进行了重修。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名为“宝通禅寺”,成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因宝通寺的禅家家风与镇江金山寺相似,故有“小金山”之称。明朝末,宝通寺又遭毁坏。
    清康熙十五年至三十年(1676—1691年),清政府多次拨银两对宝通寺进行重修和增建,规模宏大,时人称其为武昌诸佛刹之首。据寺志载,寺前有碧琉蚊龙,佛殿大柱上金龙蟠绕,生动逼真。《广阳杂志》称整个庙宇,金碧辉煌,为天下少有。至咸丰末年,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大多是清同治四年到光绪五年间(1865—1879年)保存下来的建筑。
    寺内现有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东西厅、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等建筑,整个寺庙建筑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迭有致。寺后有洪山宝塔、法界宫,另有小亭、层石、奇石、幽径、华严洞、白龙泉等胜迹,碑光塔影,林密花茂,让人留连忘返。
    洪山宝塔原名临济塔,为该寺住持赠缘寇所建,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动工,至元二十八年竣工,历时十一年建成。塔为七级八方,砖石叠成,身高十三丈三尺,基宽十一丈二尺,顶高一丈三尺。据志书记载:原建时每层外围均有木质飞檐和护栏,塔下周围为砖木结构的围廊,每层八角坠以风铃,设计之精巧,工程之浩大,实为鄂中第一。后来在多年的风雨浸蚀中累加修补。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工程,至十三年(1874年)才完工,为了长久保留,将原木质飞檐改为石据,易木栏为铁栏,塔下围廊改为八方石阶。塔顶照原样增高五尺,且用文笔峰式铸铜一万三千斤结顶,以求永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塔已损坏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寺庙和文物的保护工作,1953年对洪山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上下内外,整修一新,使千年之古塔焕发了青春,为祖国山河增添了新的景色。十年动乱中,洪山宝塔无人保护又遭新的破坏,宝塔条石有些脱落,各窗铁栏大部锈损,一万三千斤铜塔尖濒于倒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洪山宝塔的修复工作提上了日程,群众曾呼吁:“巍巍洪山塔,盛誉遍震旦,急须修管好,四化添新颜”。今天,洪山宝塔已修缮一新,每日吸引着不少游客登高眺望。
    经测量,洪山宝塔有45.6米高,塔座北向南,共有七级。  由基层小圆门入内,拾级盘旋而上,直达顶层。登高远望,武汉三镇景色尽收眼底:东湖似镜,长江若练;武钢高炉,喷吐红云,九峰层峦,堆青叠翠;长江大桥飞架龟山蛇山之间,江汉关的钟楼矗立,黄鹤楼的黄鹤翱翔,鳞次相比的现代建筑,一望无际。洪山公园、烈士陵墓,还有那烟波浩翰的长江,真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宝通寺内文物有唐铸铁佛,宋朝“万斤钟”及明石雕狮等。
    唐铸铁佛是唐天宝年间(742—756年)铸造的一尊大佛,高4米,底座宽8米,重膝盘坐,形象生动。
    宋代“万斤钟”铸造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钟身为铁制,边口镶上青铜,钟体庞大、沉重。据专家考证,以铁铸钟身,可以减少造价,而以青铜镶边,可使击钟时音色浑厚,悦耳动听。可见宋代人对音律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研究都达到一定水平了。
    万斤钟钟身高大,造型古朴,四周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铭文,字体清晰。
    宝通寺里还有一口清光绪年问铸造的铁钟,比“万斤钟”略小而薄,体型庄重而秀丽,上部饰以生动的花纹线条,钟口四周铸有“皇图巩固、帝道假昌、河清海宴、天地承平”的铭文,字体刚健遒劲,吸引不少金石铭文爱好者。
    洪山宝通寺正院后面还有一座佛教密宗的坛城——法界宫。法界宫是宝通寺住持持松法师所建。持松(1894—1972年)是现代名僧,湖北荆门人,1913年在汉阳归元寺受具足戒。曾先后几次去日本学习真言宗(密宗)。1924年春,从日本回来的持松任洪山宝通寺住持,在洪山进行讲经、传戒和灌顶,传授密宗。法界宫是持松回国后仿唐朝密宗金刚部“五曼荼罗”形式建造,殿内为了修习密法,原设木质密宗坛城,雕刻楼空,玲成别致,可惜早废。现屋面覆以黄琉璃瓦,并以五亭结顶,借以表示东西南北中五佛方位。各亭均为镂空大屋脊,飞檐蟠爪,富有民族特色。殿前廊柱,刻有法轮十字羯摩杵,殿基四周刻有双层莲瓣,殿前阶下为三孔拱桥,桥外双亭侍立,殿亭相映,景色别致。这是武汉地区唯一的佛教密宗建筑物,它独特的设计,成为研究建筑学的参考资料。1954年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先后来过宝通寺,在这里举行了密宗的“灌顶法会”。
     “文化大革命”前,宝通寺有僧人80余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迁往它处。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并移交给僧人管理。近些年来,先后在方丈道根、悟缘的领导下对寺庙进行了维修,并办起了素餐馆等服务事业,为游人香客服务,也做到了自养。
    1996年4月22日,武昌宝通禅寺隆重举行了玉佛殿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佛协、武汉市宗教事务局、武汉市佛协等有关部门领导到会祝贺。来自省内外的诸山长老及武汉市佛教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法会。以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司理李木源为团长的新加坡佛教文化交流团一行155人也参加了庆典活动。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归元禅寺方丈昌明法师主持了庆典法会。
    上午9时,寺内钟鼓齐鸣,香烟缭绕,宝通禅寺两序大众、诸山长老及佛教四众弟子齐集方丈法堂,恭迎悟缘法师升座,中国佛协理事、湖北省、武汉市佛协副会长、九十岁高龄的宝通禅寺退居方丈道根老和尚为悟缘法师送座。随后,大家来到玉佛殿前举行玉佛落成庆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省佛协会长昌明法师等为玉佛殿落成剪了彩,并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同日上午,宝通禅寺还举行了修建万佛楼奠基典礼。悟缘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文化交流团的8万元捐款转赠给“武汉市宗教界爱心基金会”,以答谢各界人士的关怀。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宝通寺(里面有哥哥的长生牌位哦)  
  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即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即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掸寺。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掸寺为宝通掸寺,沿袭至今。
  宝通寺在历史上虽屡遭兵焚,但屡毁屡建、香火末绝。1953年政府拨款维修宝塔及备殿堂,培植园林花卉,使其恢复旧观,并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已故班掸大师曾两度来宝通寺,赞扬寺中僧众自食其力的精神,一时间宝通弹寺驰名中外。宝通寺在“文草”期间再遭浩劫,后该寺方丈道根被选为全国佛教协会理事。国家拨款20万元对寺院进行维修,并于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宝通寺座北朝南,依山而建。朱红山门上有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的“宝通禅寺”四个金色大字。山门内有一石桥,名“圣僧桥”,传说为当年无念祖师云游于此的打坐修掸处。过桥后拾级而上,依次是弥勒殿、大雄宝殿、祖师殿、以及古代大雄宝殿旧址和 l922年创建的法界宫残骸。最上层为洪山宝塔。
  宝通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实乃楚之珍宝。现存的仍有宋代玄钟、元代宝塔和明代石狮等著名文物古迹。宋代古钟为铸铁古钟,高7尺8寸,下口直径4尺7寸,满身铸有经文,为南宋荆湖制置使盂洪监制,号称“万斤钟”,为我省现存佛教文物中最古老大型冶铁法器。明代古狮身高6尺5寸,基座长3尺8寸,宽2尺 l寸,为江南第一对石雕巨狮,一雄一雌,造型浑厚生动。洪山宝塔建于元代(1280一1291年),塔高7层,巍峨壮观。塔内有台阶可攀。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归元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位于汉阳归元寺座落在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取名“归元”,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即归真,就是超出生灭之界,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在佛教中,归元寺属于曹洞宗(该宗系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故又称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归元寺创建以来,迭经战乱,屡败屡兴。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及民国初年陆续所建。新中国以来,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古迹,不断对归元寺进行维护修聋,使归元寺的面貌为之一新。“文化大革命”中,在周恩来的关怀和保护下,寺庙没有遭到破坏,宗教设施及珍贵文物也完好地保存下来。从1973年至今,归元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大雄宝殿、藏经阁、五百罗汉堂、大士阁、钟鼓楼、翠微亭等建筑翻修一新。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归元寺现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现有僧人数十名,住持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寺内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被称为“汉西一境”。这里还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分别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和罗汉堂等三组主体建筑群。
    山门之内是中院,院内有钟鼓楼、斋堂、念佛堂等建筑,还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这里的翠微泉,泉水晶莹澄澈,取之不竭,经有关部门检测,泉水里含多种营养成份,适合酿制各类饮料。翠微亭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光的《翠微泉》一诗。   
    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经过近年来的维修,气势宏伟。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均为托沙雕塑。释迦“偏袒右肩,结跏趺坐”,十分庄严静穆,威仪俨然。佛像后的背光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在鳌头上,左右侍立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浮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
    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8米,横阔一丈二尺,深宽二尺五寸,前嵌垂栏,宽—尺五寸,高六寸,其间分为五格,刻画楼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在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仪仗。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匝围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竣工,技艺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大雄宝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我国古代武将形象来表达古印度神话中“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形象。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雕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北院的主体建筑是藏经楼。藏经阁1920年至1922年兴建,是一座两层五开问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兽头大脊,鱼角搬爪,斗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门扇窗牖,涂朱绘彩,刻画镂雕,精巧壮观,金碧辉煌,是武汉市唯一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物。这里珍藏着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象、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等。
    这里收藏的佛教造像有来自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炳灵寺及各地千佛洞的石佛、石刻。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鎏金、银、铜、石刻、木刻、瓷塑、泥塑、牙雕、玉雕等多种质地,还有一些是东南亚各国的赠品。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部分文物是国内外少有的珍品。如藏经阁正厅陈列的一座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重一吨多,雕工细腻,技艺精湛,是1935年太虚法师访问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送给我国的。象这样精美的玉雕佛像,国内仅有三尊,另两尊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再如南北朝时埋藏的石刻观音像,姿态轻盈,髻结敞胸,身佩缨络,手携净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还有两尊红木雕刻的达摩像,是清康熙初年的木雕精品,两尊像,一坐一立,富有个性,生动表现出达摩面壁九年,闭目冥思、超然物外的形态。
    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部,共714函分作48个柜子储藏。宋代版影印本《碛砂藏》一部,计593函。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缺“寒”字一号)。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影印日本版《续藏》和《大正藏》各一部。此外,还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年书写的“佛”字经,这个“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的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若在三十倍放大镜下观看,每个字都一丝不苟,笔力挺秀,实乃书法珍品。另一件是民国初年(1915一1924年),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稀有。
    藏经阁内收藏的法器有宝塔、香鼎、净瓶、衣钵、锡杖、念珠、如意、铃杵、毗卢帽、袈裟等。所藏宝塔均为小型,有清代捕木刻制的七级佛塔,有楼阁式的七如来塔,各高约2米制作精美。还有铜质的佛牙塔、舍利塔和佛骨塔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国赠送的佛塔。
    鼎类有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制造的陶瓷香鼎,粉白色,由盖、身、座三部分组成。盖中小孔四周满布云纹,鼎身两侧赘以兽头双耳,基座上沿是楼空之垂栏,栏内梅花盛开。制作极为精巧玲珑。还有明宣德年间碧绿瓷鼎和清朝铜质香鼎等各代佳品。瓷瓶有明代碎纹瓷和天兰瓷净瓶,清代钧红瓷和彩釉花的净瓶。
    这里还收藏了许多书画碑帖。收藏的名书画共有一百多幅:有元代的黄子久、王蒙、吴仲圭、倪云林等人的山水画,有明人朱在、程正揆、王铎、石涛、董其昌及清人禹之鼎、高其佩、郑板桥、王翚、沈南蘋、何子贞等人的山水人物、楷草隶篆和翎毛花卉作品。寺内还藏有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圣教记序》和柳公权的《金刚经》等正楷拓本和珂罗版本以及释怀素的草书。褚、柳书法以轻便刚劲著称,而怀素的草书则以挥笔似画闻名,都有较高的书画价值。清代释竹禅绘画的十八罗汉像和五百罗汉谱,吴兴沈铨所绘“鹿鹤同春”五彩画、明代书画家孙志、王宠用菩提树叶绘制的菩萨像谱,唐代阎立本绘画石刻观音像等,都刻画入微,形态逼真,堪称艺术珍品。更为名贵的是宋代古拓本《禹迹图》和《华夷图》,详细记载着我国古代山川、河流、沙漠、湖泊、地理,记述了上自汉武帝时开拓西域,下至唐宋时代对长城以外各地的治理等大事,是两幅十分珍贵的历史图案。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说到罗汉堂,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意思是说,这四座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罗汉塑像艺术的精华。
    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在佛教中有多种说法:一是如《十诵律》中载,释迎在世时,常有五百弟子随侍听法传道。一是在释迦涅槃后,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在《舍利弗问经》中又说,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则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千名佛僧,其中五百名是修成了正果的罗汉僧,另五百是凡夫僧,国王名叫无忧王,对他们都很敬仰。由于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真相,无忧王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增,只当一般佛僧看待。有位叫摩诃提婆的凡夫僧发表违背教规的言论,造成佛僧思想混乱,无忧王决定处死这一千名佛僧。这时,五百罗汉各显通,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情后专程来道歉,并在国都按五百罗汉模样塑造了五百尊像。从此,五百罗汉像就流传下来,并传到中国。尽管说法不同,但罗汉被认为是“断尽烦恼,堪受世间供养之圣者”。
    中国汉地佛教尊崇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显德元年(954年),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罗汉像五百一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从此各地大寺院多建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名号,五代时(复斋碑录》有关于天台山石桥寺五百罗汉的名号,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光四年(1134年)工部郎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佛教研究者认为,碑中所举五百罗汉的名号毫无典据,是宋人附会之谈而已。但此后,凡寺院建五百罗汉堂,皆援用其名。
    归元寺的罗汉堂是一座新奇的艺术宝库。门前的门联是:“普天供应大阿罗汉;都离方广来往归元”。楹联是:“从白光开创以来,祖德惠灵长,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广厦供罗汉;历同治中兴而后,人心沉弱,愿将二十八品,普济群生讲法华”。门联和橡联都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谦题写的。
    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筑格局,“田”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如第463尊罗汉是飒陀怒尊者,四周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贼戏弥勒”。六贼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化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从心底发出赞叹的笑声。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传说人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序往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像,殿内的木刻神龛更为佳品,其间斗拱飞檐,鱼角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栏,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成,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长春观
  
    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相传该观始建于元代,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以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龙门宗的创始人丘处机(公元1148年-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始称“长春观”。
  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全貌正在恢复之中。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被武汉市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市道教协会均设在观内,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现增设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而且该素食观是武汉各寺院中比较著名的一家。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东湖海洋公园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武汉长江大桥
连结汉阳和武昌的龟蛇二山,横跨万里长江之上。是我国长江上第一座公铁路两用桥。它建于1955年9月,1957年10月正式通车。全桥长1670。4米,正桥长1156米,8墩9孔。桥身分为两层,上层为公路桥,车道宽18米,可容6辆汽车并行;下层为铁路双轨桥,南北火车各行其道。铁桥下净高,在水位最高时仍可通行万吨巨轮。大桥将武汉三镇联成一体,形成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武汉江城的一道壮丽景观。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武汉长江二桥

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1995年6月18日建成通车。全桥总长4678米,正桥1877米,主跨400米,桥面宽度26。5米至33。5米,日通车能力为5万辆机动车。桥下通航净空为24米,系双塔双索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其主跨度和桥面宽度在亚洲及国内已建成的同类型桥梁中位居第一;作为斜拉桥的主跨跨度,在世界已建成的同类型桥梁中也名列前茅,是一座具有20世纪90年代水平和风格的桥梁。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龟山电视塔
位于汉阳龟山之巅,是我国第一座具有综合旅游服务功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于1981年动工,1986年6月建成。它由塔座、塔体、塔楼和天线桅杆四部分组成,塔高221.2米,海拔标高311.4米,曾有“亚洲桅杆”之称。塔楼建筑面积为918平方米,其中专供旅游使用的面积为704平方米,可同时接待300人次。其中的旋转餐厅每42分钟顺时针旋转一周。塔楼最高处的露天了望平台,是纵览江城全景的最佳观光处。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0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东湖
    东湖公园位于湖北武昌东郊,它的前身是著名声乐教育家周筱燕女士家的“海光农圃”,解放以后被辟为公园,1982年该区被国家国务院列为省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东湖湖岸曲折,婀娜生姿,其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六倍。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山水交融的美丽景观是东湖风景区的真实写照,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于1954年春天视察东湖时曾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园内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主要景点有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水天一色、曲堤凌波等。从湖边的各个码头上能乘船去湖对面的磨山植物园游玩。
    东湖还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园中有大片的水杉林,而且这里的“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也非常有名。
发表于 2003-08-30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哇!!!!你从哪里搞来这么多东东?真是有心
 楼主| 发表于 2003-08-30 1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美丽的武汉(欢迎荣迷朋友来武汉做客)

呵呵
武汉留给外地人的印象不怎么好
我想把武汉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希望外地朋友能来武汉做客并喜欢上武汉
大家有好的都来跟帖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