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19444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
|
发表于 2003-11-21 08: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涅磐
接一个不相关的帖,关于Nirvana Band
: K5 Z/ s* }0 j$ R# m) T+ E- t% {, S# A; r8 C" ]
在“Nirvana”获得成功之前,另类音乐对大唱片公司和名制作室而言只是一个奇怪的概念和一样不能带来利润的东西。但当1991年他们的《别介意》(Nevermind)一经上市,非主流的狂潮立刻淹没了其他一切音乐。“Nirvana”是朋克、后朋克及地下摇滚流行文化的代名词,他们将另类音乐纳入了美国的主流文化,在他们之前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 P! P. @/ z* q7 r. \* c& `) l5 j5 }1 n* V5 j
“Nirvana”的音乐路线源自于“讨厌鬼”(Melvins)和“低级戏法”(Cheap Trick)。他们的音乐理念深深地扎根于地下摇滚的土壤中,在他们的音乐里,你可以感受到“雨衣”(Raincoat)“艺术朋克”的色彩以及“肉儡”(Meat Puppet)带有骚动乡村味的“硬核”。9 r2 t0 r% C" O9 ]' b( Q
, x, R" {+ F6 p; v
“涅槃”是支奇怪的乐队,尽管他们坚守地下摇滚的信条,但他们亦偏爱使用流行的旋律。在他们的影响下,“后工业金属”和“白色嗓音”等风格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睬。
# Y7 |( h7 J/ ]8 K6 o2 \6 W
2 t: K$ z$ t/ N3 z另类乐队是离奇的一族,“简之瘾”(Jane's Addiction)和“音响花园”(Soundgarden)向重金属乐迷证实自己也能作出很“重”的音乐,“妖精”(Pixies)则将流行的感觉注入到“白色噪音”中去,而“涅槃”更是成功地将这两种元素融合进Grunge。因而“Nirvana”既是一支闹哄哄的乐队,但又不乏旋律感。“Nirvana”这种“骑墙派”的态度在为他们树立超级巨星形象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了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反摇滚”明星之一。在1993年推出《子宫内部》(In Utero)后,主唱库尔特.科班(Kurt Cobain)因不堪忍受药物及成功带来的压力,拔枪自杀。从而奏响了摇滚史上最悲壮灿烂的一曲。尽管不久后“涅槃”的神话宣告破灭,但无论如何,“涅 槃”这个名字已在摇滚史上留下了重要而又独特的一页。
: a( s( z: k4 S# B8 z; Q3 k- J i% }% w& A/ @9 s. }
Kurt Cobain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距西雅图100英里远的阿伯丁小镇上。他的童年是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下度过的。在父母离婚后,科班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这一时期他开始对“披头士”(The Beatles)和重金属音乐发生兴趣,但最终美国的硬核朋克乐征服了他。/ n- F3 m0 F, y3 Q, c
9 c5 C7 V4 c4 Q: T% c5 i x4 c
“讨厌鬼”──一支来自奥林匹亚的“重量级”地下朋克乐队是他当时崇拜的偶像。通过“讨厌鬼”的主唱巴兹.奥斯本(Buzz Osbourne),Kurt Cobain结识了另一个朋克乐的拥戴者──克里斯特.诺沃塞利克(Krist Novoselic)。Kurt Cobain与诺沃塞利克决定组建一支乐队,一开始他们将队名定为Stiff Woodies,由Kurt Cobain任鼓手,诺沃塞利克任贝司手,并对外招聘吉他手和主唱。后来他们又决定由科班自任歌手和吉他手,队名亦变更为“穷街”(Skid Row),并接纳了新鼓手阿伦.伯克哈特(Aaron Burkhart)。到了1986年,查德.钱宁(Chad Channing)接替了伯哈特。最终在1987年,“Nirvana”这个队名才真正地确定下来。
: ?7 M) I' L( c; |' d) C0 w7 x' J7 I* o' [& x# X6 {
“Nirvana”最初在奥林匹亚谋求发展。1987年,乐队在杰克.恩迪诺(Jack Endino)的帮助下,完成了10首歌曲的样带。恩迪诺是专门面对地下摇滚的西雅图独立唱片公司Sub Pop主要负责人乔纳森.庞曼(Jonathan Poneman)的签约制作人。在“Nirvana”加盟Sub Pop后,他们于1988年12月发行了第1首单曲“爱情嗡嗡叫”(Love Buzz)。这首单曲获得了众多的好评。于是“涅槃”紧接着推出了首张专辑《漂白》(Bleach)。《漂白》于1989年春录制,总共才花费了600多美元。这张专辑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大学电台的热门货,它总共销出了3500张。“涅槃”由此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新宠。
) X5 ]: U# v2 e0 w4 e( Z% D
0 _0 t. j9 o0 x( T l( v当年夏季,在布奇.瓦伊格(Butch Vig)的制作下,“Nirvana”又录制了“碎片”(Sliver)和“跳水”(Dive)两首单曲,从这个时期开始,瓦伊格开始成为他们的制作人。而来自另一支地下乐队“奶油”(Cream)的戴夫.格罗尔(Dave Grohl)成为了“涅槃”的鼓手。不久后,“Nirvana”改签Geffen旗下的DGC公司。在为“音速青年”(Sonic Youth)的欧洲巡演做暖场嘉宾后,他们的《别介意》于1991年9月初出版,这张专辑在美国行情火爆,首批5万张迅速告罄,一时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景象。其中的单曲“痛 苦心灵的气息”(Smells Like Teen Spirit)的MTV频密疯狂的播放 令乐队一时间声名远扬。在1992年初,这首歌打入了美国排行榜的前10名。而《别介意》最终也将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危险》(Dangerous)从专辑榜首位拉下马来。不多久后,《别介意》又打入了英国榜的前10名。仅到2月,这张专辑就已达到三白金的销量。; P" c. `- d9 H+ ^1 M) m. i
3 h+ A6 e$ x) S; ?2 H T
“Nirvana”的成功给音乐界带来了一个大大的震惊。同时这突如其来的成就也令他们自己不知所措。在《别介意》出版后,乐队成员频繁地参加各类巡演、颁奖活动。在一次 “星期六晚间现场演出”中,他们仿效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在台上火烧吉他、捣毁器材,并且诺沃塞利克和格罗尔竟还在大庭广众之下相拥接吻,这使得现场的气氛达到了沸腾。这疯狂的举动预示着又一个摇滚神话时代的开端,但不同的是这个神话的构筑者是年轻一代愤懑、厌世和极度焦虑情绪的综合载体。从那张阴冷、压抑、迷乱的《漂白》中就已经可以隐约看到他们崩溃的前兆。
^/ W, s3 j7 Z; h' l# q9 |' K5 x& |9 L# h* p
1992年,科班娶了另一支地下摇滚乐队——“洞穴”(Hole)的主唱歌手考特尼.洛夫(Courtney Love)为妻。不久后他们宣布他们的孩子将于当年秋天降生。但这时有传闻说这对夫妻都是毒瘾很大的海洛因嗜好者。而当“涅槃”接二连三地取消夏季的演唱会时这种说法似乎已被证实了。科班则辩称那是他患慢性胃病的缘故。但当有人在报纸上撰文称洛夫在怀孕期间仍继续服用毒品时,舆论哗然了。科班和洛夫自然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严厉的批驳。1992年8月18日,洛夫产下了一个健康的婴儿,但由于文章的影响,根据洛杉矶儿童保护条例这个名叫弗朗斯.比恩.科班(France Bean Cobain)的女婴一出世便与父母隔离开来,直到1993年初科班夫妇才重获对她的监护权。
0 `9 |7 p q$ n( U7 ^
- X3 n- }* T V2 b0 B. e7 I正当科班被吸毒丑闻搞得精疲力竭之际,DGC公司却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乱伦》 (Incesticide)。这张专辑收录了一些现场录音,B面歌曲及翻唱歌曲,较上两张专辑而言,《乱伦》更显古怪离奇。由于它无整体性慨念,所以对“Nirvana”极端和矛盾的一面倒是有了充分的体现。《乱伦》获得了美国榜第39名和英国榜第14名的成绩。1993年初乐队决定推出第4张专辑《子宫内部》,这次他们请来“妖精”和“饲养员”(Breeders)的制作人史蒂夫.阿尔比尼(Steve Albini)督阵。不巧的是这时发生了Kurt Cobain因服用海洛因过量而欲拔枪自杀的事件,这令“Nirvana”几乎崩溃,同时DGC对《子宫内部》小样非商业化的处理表示极为不满。于是R.E.M的制作人斯科特.利特(Scott Litt)走马上任,接替了阿尔比尼的位置。终于在1993年9月,《子宫内部》面世。它的成功无疑给处于内外交困中的“Nirvana”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张唱片一经推出,即打上英美两地排行榜的首位。为此“Nirvana”于当年秋天举办了全国巡演,并在年终之际赴MTV举行了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个“不插电”演唱会。之后,他们又赴欧洲巡演。但在罗马期间,科班又萌生了自杀的念头,人们还发现了他写好的遗书。
. N, {4 ^( }3 [6 e/ ~7 G, I* q5 k" A2 T6 j( R
回国后,Kurt Cobain被强制送往康复中心戒毒。但仅过了两天,他便成功地从医院逃脱。1994年4月5日,Kurt Cobain在他西雅图的住所开枪自杀,3天以后他的尸体才被人发现。在科班死后,他迅速地被人贯之以新时代青年代言人的称号,年轻人更是将他当作在现代受难的耶稣加以膜拜。
8 A1 `, V4 G4 S2 B- s0 l. t: g- E0 }/ ?+ U Y( \; U+ }
诺沃塞利克和格罗尔原打算在1994年底出版一套双唱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推出《MTV纽约不插电音乐会》(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这张现场录音专辑。这张唱片再次打上英美两地的榜首。1996年,它的电声专辑《维斯卡的泥泞河岸》(Muddy Banks of the Wishkah)亦告推出。“Nirvana”散伙后,格罗尔另组Foo Fighters,并于1995年推出首张专辑;诺沃塞利克则另组三人乐队Sweet 75,并于1997年出版了处女作。/ q4 B! `' \* g: P% M6 u; N
" s0 q u" s# Q" @; Q尽管Kurt Cobain并非真正的摇滚殉道者,但“Nirvana”倒的确是一个时代的代表。Kurt Cobain的死,“Nirvana”的解散归根结底都是对另类文化,甚至是摇滚文化宿命的写照。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英雄化的Kurt Cobain和一个被神化的“Nirvana”,但科班毕竟不是摇滚乐的救世主,他的死并非是禅义上的超脱,相反倒成为了唱片商炒作的卖点。是否如同包括科班在内的多位摇滚哲人所怀疑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圈套,包括摇滚乐本身?
( I( M: Z2 m2 k% n% V; x+ l- F: i: u; D0 R: v
P.S. 谨以此帖遥寄Kurt Cobain,愿你的灵魂回归尘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