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9348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50
|
[color=#9370DB]
& |: z9 }, W% u z+ C这是小D的第一篇心理报告.算是对我17年生命的阶段性小结. S& [! N6 `, W
很长,刚才用WORD算了一下字数,有4464个字.
1 ?1 \7 G3 f+ x! z: h不想看全文的朋友,可以看加重的部分.
% W7 V& `, K* s4 N5 v: h8 |" H( k: U这些部分是和哥哥,或者荣光有关的.9 L. V9 g5 M" ^1 I0 Z2 V
因为是作业,所以这些部分占的比重很少.
+ a$ T+ Y( K. m' O) X. b( x不过,都是我的真心话.# P# q, z& J# r3 W# \2 u% g
写完之后,真的觉得一身轻松...) w( r3 n {4 Q' O2 X7 Q1 A
看来,自我解脱的方法,还是满有效果的^_^' g' D3 `5 |" E7 i2 n P
. j% d: q; w. h/ J1 [
9 D7 E% Y) Q+ Q7 G! W对自己的心理进行一次剖析
7 I o4 v, N7 y/ S) F, W( E: A——读《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9 D+ ]' S7 x4 P9 c; O) D
策略性短期治疗的目的在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减少人的情绪问题,并帮助他从心理上实现成长 。它为健康成长确立了方向,并为大幅度提高人的内部潜力提供了动力。
9 c. a4 m# c. w& m! T4 @ ——Serge K.D Sulz
1 ]! s) H; M0 h8 I" {# E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自我心理治疗,我只选取了33项SKT实验中的1项——我的核心需求。它列SKT实验的第九篇,属于自我心理治疗中的较前项目。
. R/ @+ D/ I* x$ U3 k* I( J在我的核心需求中,Sulz从人类最本能的东西,即人的需求开始,慢慢分析人类各种情绪发生的原由。他通过两个表格(略一),帮助我们分析,在我们的思想中,最重要的需求是什么,其次又是什么,分别用“0~10”的数字来表示需求程度,其中,3—“明确”,为分界线。" y% E2 N) w# c3 u, L' J
在“我的需求(1~7)”表格中,Sulz侧重于对人类归属感、依赖感的自我剖析。在这7个问题中,我选择了需求4—得到爱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需求1)而这个需求在我们的童年中仅得到“有些”程度上的满足2)现阶段排在第二位的需求为需求7—重视、赞赏、表扬3)3 F2 B& _* ]( s W
分析:
' V/ i" U, a# a5 U对1)的分析:在我选下“得到爱”这个选项时,心里也着实有一番犹豫。我问自己“现在的我生活得不快乐吗?”“我没有得到爱吗?”但,显然,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依旧促使了我坚定自己的选择。可能是生性比较敏感的缘故,我对爱的渴求程度应该比常人更甚。这里的“爱”。范围很光,在我理解为“任何可以让自己感到温暖的人或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温暖”这种感觉是必不可少的,用视觉效果来表示的话,这应该是一幅有着金色灿烂的阳光的乡村田野景象。所谓“温暖”之感,就好比你置身于这片美丽田野中的轻松、惬意的感受罢。而在我的生活中,产生这种“温暖”感受的几率几乎为零。学校的功课繁重,但如果松懈下来,不认真学习,又会感到良心不安。在这样矛盾的情绪中,人只会意志消沉,试问,又怎能体会到爱?其实,爱是存在于每一瞬间的,所以,并非是“有没有爱”的问题,而是你”是否用心体会爱“的问题。我想,我的短期目标就是,在下一学期中,用心去体会爱的瞬间,使自己的生活阳光灿烂起来。
9 n; B K9 w8 _* I/ s2 q对2)的分析:为什么说“得到爱”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仅得到“有些:程度上的满足呢?这是因为,我的童年并不完整。爸爸漂洋过海到日本求学,在我的的早期童年生活中,一般都由妈妈和外婆两人照顾与教育。这种缺憾可能是我目前“需求爱”的一种重要因素。另外,在我的童年时代,曾做过一件严重的错事,这对我的打击也相当之大,大到我开始对父母、对朋友、甚至对整个世界都心灰意冷,心存戒备,整日在懊悔于防备中度过。虽然,这件事情已过去大约八个寒暑了,但,至今回想起来,仍是不由自主地感叹。它是我记忆中永远存在的伤疤,这块伤疤是去除不了的,当务之急,就是怎样正确对待它。曾经看过一部心理电影《异度空间》。片中的心理医生罗占,在劝说他的病人章昕的时候,就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事情,如果你无法面对,就试着放手;如果你无法放手,就试着接受它。”“接受”,在这里,其实就意味着心理承受方面的进步,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片中的章昕接受了罗医生的建议之后,终于对弃她而去的父母说出了心中沉积多年的怨愤。罗医生曾分析“她的外表很理智,可她的内心很脆弱”而在她将久积的情感迸发出来的那一刻,既是她表现脆弱的时刻,也是体现她坚强、勇敢的时刻。经过这一通宣泄,她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脑中幻想出来的鬼怪影象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甚至,她放下了多年的包袱,与她的父母重归于好。这个故事就体现了“面对”与“接受”的重要性。再沉重的旧事,都重要不过“快乐”二字,为了得到快乐,为了打开心门,为了体会到爱,我必须撇清所有的心理阴影,承认,然后把发生过的事情仔细地回想一遍,再分析一下当时的心态、想法,并把这些错误的想法纠正过来,最后,彻底放下心中的重负。我边写,边跟着这条路线行走,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字样,一切的错误,都是因为我当时的幼稚与迷茫造成的,与我的本性善恶无关。人孰无过?过而能改,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在双眼疲倦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心的轻松。
# I6 C+ R7 D& Z) ` B p对3)的分析:重视、赞赏与表扬,这其实三件不同的事,之所以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都是褒义的,都有“肯定”的成分在内。需求就表示缺少,为什么我会缺少这三样呢?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我自身。刚进高中时,我在班中算是一名优等生,进分较高,而且又担当着“学习委员”一职。但,可能是由于成长期必须经历的“叛逆心理”作祟吧,很快,我就与班主任起了摩擦,原因在于,我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导致班中学风的败坏。接着,导致矛盾激烈的导火线出现了,我并每偶反省自身的过失,反而把矛盾推上高潮,最终将所担的职务辞去,决定不再理班级是非。但是,很快地,我的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尤其是数学成绩,跌到最底端,对我造成了极大的打击。那时,我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无论从学习,还是行为上,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进入高二,由于一场友情的终止,我开始有时间与心思,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并且分析当时的思想:为什么会有过激情绪发生?周围的同学、朋友,是否对我造成了负面影响?老师为什么批评我?为什么我的成绩会下降?我打算做怎样的学生?我将来打算做怎样的人?这些问号,扫除了一切曾经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错误思想。“我”由此变得更纯粹,更清醒。由于这些问题的相继发生,我终于从挫败中得出经验教训:1、交友要慎重,要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能沾染朋友的恶习。2、“自由”是有限度的,崇尚自由是真理,但,自由并不是无拘无束。在许可范围内的自由,适合于我们年龄,生活状况的自由,才是正确的自由方法,才不会给他人带来麻烦。解决了这些连锁的心理问题后,我准备在下学期有所改观,摆正自己的位置与立场配合老师工作,发展正确的自我个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
: M# X$ z3 r& E3 [1 H在“我的需求(8~14)”的表格中,“保持个性、自主”成为了自我治疗的课题。在这7项选择中,“拥有倾诉对象”成了我目前最为重要的需求。[olor=red]4)这个需求在我童年时完全不被满足5)现阶段排在第二位的是“自我肯定,自由空间”。6)6 z6 W3 L2 w8 b+ l8 p) k l5 r3 {
分析:
" b9 S, F; g# `$ h. X$ n1 R# S6 x对4)的分析:准确地说,我需求的并非“拥有倾诉对象”,而是“拥有实际的倾诉对象”。为什么要强调“实际”这两个字呢?难道我现在拥有的倾诉对象是虚幻的吗?答案的确如此。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虚幻”并不是科幻故事里才出现的词,我,就有许多“虚幻”的朋友。我和我的这些朋友们,都是通过“论坛”这个媒介互相认识的,然后沟通,继而互相了解,成为朋友。在我而言,这样的朋友才更纯粹,更真挚,因为他们并没有实际的目的与企图,不是因为你“人长得漂亮”、“成绩好”等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原因而同你交往,他们都是真情实意,因为同你投缘才同你交朋友。这样的朋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做是“真正的朋友”。那么,既然这些网友那么好,为什么我还非得寻找“实际的倾诉对象”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别人的看法与眼光”。诚然,交朋友是你与朋友之间的问题,似乎并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但,实际情况却并非想象中这样。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网友,在广东,是个男孩。我们因为“荣迷”这个共同身份相识,平时上网聊天或者互通短信,可以说是非常投缘的好朋友。但,当我的同学们问我“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之类的问题的时候,我却不能按照实际情况回答。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观点是不同的,我身边的许多人,包括我的父母、朋友,他们都相信网络只是骗人的东西,网上的友情是不可信的。甚至,你认为非常好的人只是个骗子也未可知。凭着这些想法,他们当然会认为我把一个网友当作最好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幼稚、可笑的事情。他们的这些思想或多或少都会左右我。久而久之,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就会变成一两个生活中的名字,尽管他们都不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这也许就是环境让人说谎的最好例证。; K7 d0 N8 i: [
对5)的分析;在0~5这六个数字中,“0”代表的是“完全不被满足”,而我对’拥有倾诉对象“在我的童年时代得到的满足程度,选项为“0”。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回想一下,在童年时代,我可曾把自己的心事倾诉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同伴们呢?童年童年,思想上行为上应该都是比较幼稚的,又怎么会想到把心事说给父母,甚至说给与我当时同样幼稚的伙伴?这就同智力需要开发一样,心理问题也应该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予指导,而这些工作,显然不是孩子们所能做的,它需要靠父母与老师共同完成。定期地与孩子们进行交谈,以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这在中国是很少有人实施的,正是由于家长与老师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才会有那么多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家庭纠纷等种种原因,选择了“自杀”这条歧路。西方国家的家长—特别是美国—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每个家庭都有一位固定的心理咨询师,对家庭成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这种措施是非常好的,很值得我们借鉴。“心灵是健康之源”,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可中国的父母往往会忽视这一点,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只会加剧上升。
2 q/ E% h; F& G! t. z5 ~) }PS:曾经看过一篇小说,里面写到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中国的父母可呢功能为孩子午餐有没有吃饱的问题而忧心忡忡,却可以对孩子一整个星期的闷闷不乐视而不见。”这是个消化,却也引起我们深思。解决国人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许多。) }; W4 L/ ~& y
对6)的分析:“自我肯定,自由空间”,这八个字,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谓是座右铭了。但,我所需求的“自我肯定,自由空间”,又与他们不同。我需要的是能真正令我心灵成长的肯定与空间,而不仅仅是一天半天的休假,或者是日记带锁不带锁之类的小问题。首先是,“自我肯定”。需要申明的一点是,我并不是自卑的人,我也并没有什么地方值得抱怨。所以,“自我肯定”针对于我的情况,要稍稍做些改变。一个人,要成功,只有不断地进步;一个人,要进步,只有不断地不满足。“穷则思变”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于我来说,“不自卑”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做得更好,我希望可以不用羡慕别人,我希望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也一样可以。于是,拿了三等奖会不开心,因为还有二等奖,一等奖的在我的前面;等我拿了一等奖了,也照样不开心,我会怀疑这个奖杯的公正与分量,或者怀疑,这次的胜利是不是只是巧合?我的水平是不是还没达到一等奖的地步?成功对于我来说,永远是在未来的。虽然,这样不断不满足的确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却也会带走我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所以,我目前所需要做的,是在对自己的成功有始终评价的同时,有明确的下一步目标。也就是说,推动力上必须的,可自信也同样不可少。其次,是“自由空间”。这个问题与上一个“自我肯定”的问题一样,并不是全盘否定的。“自由”我是拥有的,但还没达到我预期的效果。进一步说,我的心,并没有被学校或者家庭约束,我并没有因为读书、学习而放弃自己的爱好。但,在双方兼顾的同时,疲劳势必会加倍地侵蚀我。于是,每天的生活都会觉得劳累。这大概是我没有学会自我放松,也就是说,我的心还不够自由。在下一阶段,我准备试验性地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解决我的精神疲劳,以更好的状态面队每一天的生活。
3 `& ]9 `" Q2 n; b/ a N
) y, |( z, D+ H2 a3 q7 A2 m& q补充:" l1 x! N1 ^* c& b/ u# E/ ]5 [- B
1)文中提到的在广东的那位网友,就是我们论坛的lovett.谢谢你这一年来对我的关心与照顾.有句话我一直没说,其实,我把你当作我最好最好的朋友
& _3 L3 v |7 {' p- y2)PS中提到的那篇小说,是网易红版的一位荣迷写的小说<异度空间>,写得非常非常好,推荐大家去看.在我们论坛的影视赏析版块有收录.; z* m- Q7 _* j" l
地址如下:https://bbs.leslie.org.cn/topic.cgi?forum=26&topic=2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