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3|回复: 11
收起左侧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09-05 21: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16年,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
                     在习作《对于蔡松坡先生逝世的感言》中,邓颖超写道:
                         “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

      姓名:邓颖超
  别名:邓文淑、邓咏通、邓湘君
  生辰:1904年2月4日
  民族:汉
  祭日:1992年7月12日
  籍贯:河南光山
  地区:广西南宁
  国家:中国
  职业: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信仰:共产主义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一、相知篇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在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相识的。
  那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为了加强斗争的力量,周恩来、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二十名青年男女,成立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并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觉悟》。
  在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周恩来与邓颖超都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觉悟社内,他们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战友。照常情,青年男女,特别是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在交往中相互爱慕,是自然之理,但那时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颗充满激情的心,却丝毫没有去顾及个人感情,他们一心一意忙着救国,忙着斗争。
  又因为那时社会上封建思想很严重,对于男女之间的社交,"道学家"们攻击更甚,而"觉悟社"的社员们懂得,他们的行动,是对流言与诬蔑最有力的回答。因此,为了斗争,他们都更加严格地克制着自己的感情。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等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乘坐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前往巴黎去进一步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了教员,他们虽然相隔云山万重,但从来未间断彼此的磷系。凭着鸿雁传书,他们交换着情况,交流着思想。
  此外,国内社友们还常会收到寄自法国的画片或贺年片,其中许多是周恩来寄来的。他曾在1922年底趁友人回国之便,给已转到天津教书的邓颖超带去了一张附有题诗的贺年片。正是在这种纯真的,志同道合的通信中,他们的感情逐渐成长了,终于定情。
  
  1924年7月,周恩来从巴黎动身回国。当时,邓颖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他们虽然在书信往来中间已经定情,但周恩来归国后近一年,却不曾有机会同邓颖超见上一面。
  
  1925年1月,高君宇在上海参加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受周恩来之托,在返回北京的途中,特地在天津下车,到邓颖超任教的学校去看望她,并带给了她一封信,高君宇的这一次看望,对于他们的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君字被邓颖超称之为她与周恩来之间的"红娘"。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1: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二、相爱篇

      1925年8月,周恩来与邓颖超要在广州结婚。邓颖超乘火车到达广州那天,周恩来因公务缠身,实在不能去接,就将接新娘的"任务"交给了秘书陈赓。周恩来进了一张相片给陈赓,陈一看相片,乐了:"我的周大主任,您这是从哪个博物馆里掏出来的?"周恩来说:"这还是我去法国留学以前她送我的。这,就要看你的眼力了。""我的眼力,您放心!"陈赓说着走了。
  
  陈赓来到火车站,瞪圆了眼珠子。注视着从车站走出来的每一个女郎,可是,下车的旅客都走空了,还是没见到他的"准师娘"。
  
  此时,周恩来住处已是宾客满堂,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看新娘于。陈赓日来一见这局面,知道自己把新娘接丢了,大家不会放过他,于是来了个以攻为守。
  
  他一进门就嚷道:"没接来,让我把新娘接丢了!不过,这不能怪我,你们大家都看看!';他举着那张旧相片,转着圈儿让大家瞧,"让我拿着几年前的相片去接人--应该怪周主任自己……"。陈赓正在"嫁祸于人",门口忽然走进一位笑眯眯的姑娘,陈赓和她打了个照面,马上愣住了,正是相片上的那位。
  
  原来,邓颖超在火车站没有看到想念已久的周恩来,只好照着通讯地址,径直找到他的住处,周恩来迎上去,拉着邓颖超来到陈赓面前笑着说:"介绍一下,这就是我常在信中提到的陈赓,今天我有了急事,请他去接你,谁想到他居然把我的新娘接丢了,还有理瞎嚷!"大家哄地围上去:"罚他!
  周主任,狠狠地罚他!"众人七手八脚地将陈赓按倒在地给邓颖超磕头。闹过之后陈赓负疚地说:"我认罚,就罚我给周主任操办婚礼吧。"
  就这样,1925年的8月8日,找上门去的邓颖超成了周恩来的新娘,他们结成了一对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的革命伴侣。
  
  不论是战争环境,还是和平年代,因工作需要,经常使周恩来与邓颖超分离,但他们却无论何时,都心心相印,相互夫怀,相互思念。
  
  "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在撤退途中,周恩来患病发高烧到40°C。他因抱病安排善后,劳累过度,神志昏迷.由聂荣臻等护送到香港治疗,当他第一次从昏迷中醒来时,便向在身边作护理工作的一位女同志问道:"不知道邓颖超有没有消息?"这位同志答道:"到上海了。"他又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志告诉他消息确实,他听后十分高兴。
  
  1947年3月,国民党把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两翼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强时等国在陕北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战场的周恩来,在戎马俊炮之中,于中秋之夜仍抽暇给邓颖超写了倩。这封信辗转托人送到邓颖超手中时,她正在晋察冀边区搞土地改革,和秘书楚平住在一个老乡家里。楚平开玩笑说:"大姐的情书来啦!"邓颖超愉快地间信后,诙谐地说:"什么情书,是形势报告。不信你看!"她大大方方地把信递给楚平,楚平指着"今日中秋,对月怀人"等处说;"这不是情书吗?落款处还特地写明了是旧历中秋写的哩!"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1: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这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结婚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8年8月结婚三周年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6年 邓颖超同周恩来在陕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会见埃德加·斯诺。


1939年7月10日,周恩来骑马过延河时,被邻近的坐骑撞翻,摔伤了右臂。8月底,邓颖超陪周恩来离开延安赴苏联疗伤。邓颖超几乎每天都到医院陪伴,但也曾由苏联同志陪同参观了莫斯科周围的一些地方。下面的信可能就是两人短暂分离时写下的。信末的“翔”即周恩来自署。

超:
  想起你来给你写几个字,准备托李海同志明后日下乡时带去。我的右手写字的本领已经恢复得不错了,只是吃饭、穿衣、拿东西等等运动还是不行得很,主要的原因是右臂的关节动作进度很慢。据医生讲,原因之一,也许是因为我在动作时怕疼而使进度很慢;这样愈怕疼,也许时间久了便再不能有所进益。我想要大胆试试,不管它疼不疼,都要使关节多弯曲些才好。鼻子明天可电疗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问大家好,特别问大姊姊好!
                                           十月十三夜1939年  于莫斯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1940年初,周恩来、邓颖超在莫斯科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任弼时等合影。
右起:蔡畅、张梅、任弼时、陈琮英、邓颖超、周恩来、孙维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0年8月,周恩来、邓颖超在重庆迎来结婚十五周年纪念日。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2: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冷雨秋烟在 2005/09/07 09:25am 第 1 次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0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被日本飞机炸毁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前留影。

一九四二年这年六七月间,周恩来因病住进了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为了解除周恩来病痛中的寂寞,邓颖超几乎每天都和周恩来鱼雁往来,互致问候。在7月6日的信的末尾,周恩来饶有趣味地插入了一首小诗,显示了伟人的胸襟和他对爱情的理解。信中署名“鸾”即周恩来,“凤”为邓颖超,下同。
超:
  昨日你们走后,清闲一阵,温度渐减,惟鼻中出血,至夜始止。
  夜中睡眠尚好,未吃药。晚饭时,报馆有一印工在此治眼病———昨始知之,来此相谈许久始去。
  ……本星期六出院的计划是打破了,因为开刀起十九天,应该是十号或十一号,再过两三天出院,必须是下星期三了。所以我请你和爹商量一下,如果他愿意二十八号本天请人吃面,那就不必等我回来,免得他老人家不高兴。如果,他希望我在家补做,那就等我回来。不过据我所知,他的思想是很迷信的,过生日总愿当天过,儿子在不在跟前倒是次要问题呢。因此,希望你还是将就他一点罢!……病中说错了一句话,内疚无似。
  结婚十八载,至友兼爱妻;若云夫妇范,愧我未能齐!
                                            (1942年)6/7晚于歌乐山


一九四四年这年11月10日,周恩来赴重庆参加谈判,在别人眼中这与平时的离别没有太大区别,但在邓颖超心里却有那么大的波澜。杰出人物的这种私人感情,常常是最为感人的。
来:
  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
  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
  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我人在延安,心则向往着重庆,有时感觉在分享你与两岩内外故人相聚之欢呢!
  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闹热气氛亦带走了!昨晚的舞厅却是冷淡而减色呢。钟声未响十点,男女舞星都散场回窑了。“怎么散得这样早?”我问。“快垮台了!”三元答。“今天人不多吗?”超复问。“顶多不过二十对。”“女的少极啦。”我心里想,走了一个跳舞男星,就这样减色了么?———一笑。
  但当舞厅音乐奏起来的时候,还是那些照旧的调子———《西宫怨》、《梅花三弄》……当音乐声声送入我的耳里的时候,亦还照旧觉得那些跳舞的快乐的人们中有个你在。然而当情感透过了理智,环顾眼前的现实,才意味到你已离开了延安,于是我便惘然了!你如何慰远人之念呢?你走了,兄姊和妹子们都很关心我,频来慰我的寂寥。大姊、小崔、瑞华,尤其是小浦、云臻、彭总诸人。感谢她、他的友爱情谊,然而却不能减释我对你的想恋!你一有可能与机便,还是争取飞回来吧!我热烈地欢迎你!
  你走了,渝办寄来各件,已处理,你可勿念。
  你到渝后,所见所闻,欢乐趣讯,望你尽可能地告我一些,以使我亦得分享其乐。愿望渝机来时,得在你读我信之先,先得你给我的信,想你不致令我失望吧?
  你到渝后不久,正届妈妈的四周年忌———十一月十八日。你如有暇便,望一扫二老之墓,代我献上一些鲜花,聊寄我的哀思啊。你事忙,不一定限于是日。
  你到渝后,如果有信给朋友,你如愿如约给我转的话,我真心愿意做一个和平贤淑的使者———现代的“红娘”,你以为如何?
  深深地吻你!轻轻吻你!
                                            你的超
                                              一九四四·十一·十二延安
代我致意一切相识的朋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5年8月,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邓颖超在延安机场送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重庆谈判之后,国共合作。
周恩来、邓颖超在南京中共代表团驻地—— 梅园新村30号院内继续工作。
这是两人的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7年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窑洞前的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2: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0年,周恩来与邓颖超拍摄的结婚二十五周年纪念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九五一年这年2月底,体弱多病的邓颖超来到杭州休养,而周恩来此间仍旧忙于国内事务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指导等工作。周恩来接到3月3日邓颖超的来信后,因为公务迁延,直到3月17日才抽空给邓颖超回信,在这封信的开头,周恩来一改平日严肃的表情,走笔蜿蜒,对邓颖超轻加调侃,但其中分明饱含着歉意。
全国妇联常委、国际工作部部长陆璀的江南之行,则又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增添了一笔亮色。3月30日,周恩来接到邓颖超的回信和随信寄来的西湖印本,31日便写起了回信,“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的典故就此产生。
鸾:
  抵杭已一周,前数日阴雨绵绵,春寒袭人,不亚北国之寒;但其温度与江南景色,却与北地有别。前日放晴,春风和煦,已带来温暖,令人心情精神为之爽振。我们曾冒细雨拜岳庙,登孤山,山顶眺望,全湖在望,殊为大观。湖滨山岭,梅花盛开,红白相映,清香时来,美景良辰,易念远人。特寄上孤山之梅、竹、茶花、红叶各一,聊以寄意,供你遥领西湖春色也。
  钱江铁桥亦一大建筑,我们于放晴之晨,前往游览。桥分三层,下行舟,中行火车,上行人。桥旁有六和塔。沿桥而行,左右观览,钱江风景,至为壮丽。留此期间,当分别游览胜地。待北返,相见时,再细诉罢。
  你赴天津之行如何?旧地重游,回味犹甘?良友欢晤,乐也何如?
  寄你浙地特产香榧一盒,望分饷友朋和女儿辈。我远在西子湖边,你应自知珍重。就寝时间之公约,实行得如何?念念。
  纸短情长,就此打住。
                                                      (1951年)三月三日

超: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你们行后,我并不觉得忙。
  只天津一日行,忙得不亦乐乎,熟人碰见不少。恰巧张伯苓先一日逝去,我曾去吊唁。他留了遗嘱。我在他的家属亲朋中,说了他的功罪。
  吊后偕黄敬等往南大、南中一游。下午,出席了两个干部会,讲话,并往述厂、愚如家与几个老同学一叙。晚间在黄敬家小聚,夜车回京。
  除此事可告外,其他在京三周生活照旧无变化,惟本周连看了三次电影,其中以《两家春》为最好,你过沪时可一看。南方来人及开文来电均说你病中调养得很好,颇慰。期满归来,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了。连日风大,不能郊游,我镇日在家。今日苏联大夫来检查,一切如恒。顺问朱、董、张、康等同志好。
  祝你日健!
                                                   周恩来 一九五一·三·一七

来:
  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回报虽迟,知罪免打。此间湖山之地有五多:山多、庙多、泉多、花多、茶多。大小可游之处甚多也。更巧的是雪芬携剧团来杭公演,我得两度做其观众,但彼却未能知晓。我们在此每日遨游于山水之间,或泛舟于西子湖中。此外,在寓中常作乒乓之戏。因此系全身运动,且可防腹部肥胖,有益颇多,望你亦能试行之。老人归期尚有待,我在期满后可能先归,究如何,尚在考虑中。先寄语桃、李、海棠,善备盛装迎接主人呀。
  匆复,祝你健康!
                                                 (1951年)三月二十三日晚

超:
  昨天得到你二十三日来信,说我写的是不像情书的情书。确实,两星期前,陆璀答应我带信到江南,我当时曾戏言: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结果红娘走了,情书依然未写,想见动笔之难。寄来西湖印本,均属旧制,无可观者。望托人拍几个美而有意义的镜头携归,但千万勿拍着西装的西子。西湖五多,我独选其茶多,如能将植茶、采茶、制茶的全套生产过程探得,你才称得起“茶王”之名,否则,不过是“茶壶”而已。乒乓之戏,确好,待你归来布置。现时已绿满江南,此间方始发青,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我意四月中旬是时候了。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
                                      周恩来(1951年)三·三十一望代候各同志。

[color=#7B68EE]注:书信部分摘自  《同舟风雨路———周恩来邓颖超爱情书简解读》
费虹寰等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2: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三、相惜篇

  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会议。这时国内家中的庭院里,娇艳的海棠花正值盛开。海棠,是周恩来最喜欢的花。邓颖超赶紧压了一枝,连同原来医好的一片红叶,一同装在信封里寄去。信里还写道:"红叶一片,寄上想念",表示了真挚的思念之情。周恩来托人带回了压制好的日内瓦出名的芍药花与玫瑰花,作为回很亲人的礼物。这两地的花和叶后来装在一个镜框里保存着,成为一件特殊的工艺品,更是他们情深似海的见证。
  
  1960年,邓颖超在协和医院做手术,正值暑天,周恩来的外事活动已安排的满满的,无法抽身。他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手术那天不断同医院取得联系,以便随时知道手术后的情况。有一天,他还利用去机场接外宾之便,顺便到医院去看望。邓颖超见他日程排得那样紧,"还抽身来看望她,于心不忍,反劝他适当注意休息,不要以她为念。
  
  周恩来工作的特点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都随时批阅文件。有时没有桌子,他就顺手拿本书垫,但书写起来不太方便。后来他发现用一块小三合板来衬垫就方便多了,从此以后卧室和没有桌子的地方便都放上一块小三合板,以备随时可用。周恩来盘膝坐在床上垫着三合板,批改文件,实在辛苦。特别是在他高龄,重病之后更是不免感到劳累,为了改善他的工作条件,邓颖超亲自设计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适合周恩来靠坐在床上伏案工作的小床桌。为了不使文件散落到床上,减少他用左手去扶持文件的力量,在桌面四周还加了边框。这张作为他们恩爱见证的小床桌,曾出现在周恩来生平事迹展览会上。
  
  1963年1月,周恩来曾去拜访老作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周恩来一边与瘦老交谈,一边抱起了瘦老最小的女儿全全,逗着她玩,给她糖果吃。周瘦鹃见此情景,老泪盈眶地对周恩来说:"总理,您为中国革命奋斗了几十年,听说还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我这个全全就送给您吧。"周恩来听后,朗声笑道:"周瘦老啊,全中国万万千千个儿童都是我的孩子,都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样,不是就不分你的我的了吗?"
  1972年,周恩来得了癌症,一直拖到1974年夏才住进医院。在这一年半中,邓颖超不论阴晴风雨,每天都要去看望周恩来,有时还参加医疗组织会议,讨论治疗方案,在需要作手术时,邓颖超总是守候在手术室外边,直到深夜、凌晨……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2: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8年6月,邓颖超代表夫妇俩人祝贺何香凝80岁寿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9年1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1年4月6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北京西郊机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3年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苏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5年的周恩来邓颖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0年代的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2: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3年陈毅与周恩来、邓颖超、张茜合影于阳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0年代在西柏坡五台山 (时间不确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5年左右,周恩来、邓颖超与侄儿周尔均、侄媳邓在军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0年代中,周恩来、邓颖超带周恩来总理胞弟周同宇的孩子周秉德、秉钧、秉宜游颐和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0年代的合影 (年份不确定)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3: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没有自己的孩子。
邓颖超三次怀孕,孩子都没有最后长大。
但是,周恩来夫妇在战火中先后收养了几个烈士的遗孤,
也一直关注着很多烈士遗孤的成长和学习情况。
在新中国出生的一代孩子眼中,他们是慈祥的周爷爷、邓奶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恩来、邓颖超和孙炳文烈士的女儿孙维世在西柏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邓颖超和抚养的孙维世在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恩来、邓颖超和工作人员的孩子在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邓颖超和孩子们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3: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后,邓颖超遵照总理的愿望,亲手将总理的骨灰散入大海。
历经了50年喜乐风雨洗礼的爱情,留给邓颖超无尽的回忆。

“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
1988年春,当西花厅的海棠花再度盛开的时候,年已84岁的邓颖超抚花思人,倾诉着对周恩来无限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也因病去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8年3月5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与天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位于天津市水上公园。纪念馆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7150平方米。展厅包括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还设有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研究中心、文物库等,集文物展览、群众教育和学术研究等功能为一体。
周恩来、邓颖超,他们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求学并由此走上革命道路,也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他们的部分骨灰就撒于天津海河。纪念馆的筹建寄以了深切的缅怀之情,是人民对这对患难以共、风雨同舟的恋人的永远敬仰。
 楼主| 发表于 2005-09-05 23: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同舟——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 (图文整理)

附录: 周恩来总理在各场合是如何称呼邓颖超的

在关于周总理的回忆文章中,都提到周恩来在熟悉的老同志面前,常称邓为“小超”;在比他年轻的熟人跟前,有时也遵从他们对邓颖超亲昵的称呼,称之为“邓大姐”。但他从来不用“太太”或当年盛行的“爱人”,更不袭用旧社会读书人谦称“拙荆”、“贱内”、“糟糠”这一类称谓。
在外宾面前,周恩来又怎样称呼邓颖超呢?
1956年9月间,南斯拉夫驻华大使求见周恩来,代表政府正式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夫人访南。周感谢邀请,说他本人很愿意去;至于“我妻子访南的事情,我还要同她商量”。又说,我不久将出访印度,印度大使夫人花了很多时间“劝我妻子去印度”,但没有劝成。周恩来进一步解释说:“我妻子身体不太好”,出访有困难。
这是因为外宾可能分不清“爱人”(Lover)与“情人”(sweet heart)在中文中的语义差别,“爱人”未必为夫妻;“夫人”(madam)则是对第三者的专称;只有“妻子”(wife)的含义最清楚,不会引起误解。邓大姐对被称为“妻子”并不介意。周恩来总理说话,用词命意,严谨而准确,毋庸置疑。

(网文节编)

[color=#9370DB]谢谢** ,好喜欢这样做帖子的感觉,虽然很累。I 服了 U ,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