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2|回复: 5
收起左侧

[转帖]候孝贤. 晃动的镜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03-09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候大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间并没有那么多阴暗跟颓废,在整个变动的大时代里, 生离死别变得那么天经地义不可选择,像河水涓涓而流……”(候孝贤语)
在乡村的泥土气息中,永远有着那些让人兴奋的东西,是人没有办法忘记。他被尊称为大师。他是一个站在泥土的诗人。他的悲戚、沉郁、苍凉,而为此慢慢地展示出来,一幅画卷流淌悸动、成长、痛楚、迷茫、回忆、忘却……。
候孝贤具有超强的电影驾驭能力。侯孝贤电影题材最重要的一致性在于都是以“台湾”为题材,“为台湾人的生活、历史及心境塑像。”(台湾著名影评人焦雄屏语)其中涉及关于成长体验、关于青春的题材,勾画主人公的一段经历及心路历程,尽管表层的东西不一样,如主人公、故事情节。还有台湾的政治事件二.二八事件《悲情城市》《好男好女》。
候孝贤电影的最主要标志是长镜头的使用。最突出表现在《戏梦人生》里,在150分钟的片子仅有100个镜头。整部影片只有1个特写,5次摇动,绝大多数都是静止的全景和中景,毫无节制的长镜头、长长镜头,而且通篇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好莱坞的主流影片,90分钟里有500到1000个镜头,推、拉、摇、移变化多端,全、远、中、近、特写各种景别纷繁交错,大量的短镜头快速切换,形成强劲的视觉刺激。还有画外音的使用,字幕、旁白和独白。这往往是构成整个电影故事的主线索。侯孝贤电影叙事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对人物使用语言的处理。在他的电影中,方言对白大量使用,这是导演有意识的力图加强影片的乡土气息,因为他认为“唯有从乡土中长出来的东西,才能深深地打动人。”
候孝贤始终贯彻着自己冷静思考的作风。这种作风他表现在他的电影里面缓慢、宁静、长镜、极富张力。始终给人以感觉,电影里在演的是一个故事,而你在冷静地观察着,对于故事里面发生的东西无能为力。犹如你看到了一件沾满了灰尘的衣服,你只能过去把它拿起来抖一抖,却不能改变它的位置,改变它的命运。所以,学会思考的方式是很重要,学会观察的方法更是重要,怎么处理是一个难题。我在处理我一直要处理的难题——那是我的生命,那是我的思考,那是我的观察。候孝贤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我在镜子里看着自己欢乐和有些忧郁的童年时期,看到了自己迷茫和付出许多代价的成长年代,看到了自己现在的进行曲……
傍晚,晚饭后。你完全可以拎上几罐啤酒和香烟。然后进入到他电影故事里,慢慢地发觉进入了别人的躯体后。猛然惊醒,那是戏,可是香烟和啤酒都差不多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03-09 20: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候孝贤. 晃动的镜子

[这个贴子最后由wuwu在 2005/03/09 08:37pm 第 1 次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候孝贤简介
客家人,1947年4月8日出生于中国广东梅县。1969年服兵役期满进入台北国立艺术学校电影及剧戏系,并于1972年毕业,1973年加入电影行业,初时负责场记等工作,1974年转为导演及编剧。1981年开始执导,首部电影是《就是溜溜的她》。后来的《风柜来的人》和《冬冬的假期》接连在法国南特电影节获奖,引起国际影坛注意。其后以《童年往事》获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以《悲情城市》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戏梦人生》获康城电影节评判特别奖,以《海上花》获第四十二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最新作品为《千禧曼波》。
其导演作品有:
1.千禧漫波 Millennium Mambo(2001)
2.海上花 Flowers of Shanghai (1998)
3.南国,再见南国 Goodbye South, Goodbye (1996)
4.好男好女 Good Men, Good Women (1995)
5.戏梦人生 The Puppetmaster (1993)
6.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1989)
7.恋恋风尘 Dust in the Wind (1987)
8.尼罗河的女儿 Daughter of the Nile (1987)
9.童年往事 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1985)
10.冬冬的假期 A Summer at Grandpa';s (1984)
11.儿子的大玩偶 The Sandwich Man (1983)
12.风柜来的人 The Boys from Fengkuei, aka All the Youthful Days (1983)
13.在那河边青草青 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1982) 
14.风儿踢踏踩 Cheerful Wind, aka Play While You Play (1981)
15.就是溜溜的她 Lovable You, aka Cute Girls (1980)
 楼主| 发表于 2005-03-09 20: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候孝贤. 晃动的镜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候孝贤之追忆篇
阿孝咕的《童年往事》,其实就是候孝贤自己童年到当兵之前生活的缩影。故事开始于画外音“这部电影是关于我一些童年的记忆,尤其是对父亲的印象。”和阿孝咕奶奶温柔而疼爱的叫喊声中。却是结束在阿孝咕奶奶的死去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祖母的手背上爬满了蚂蚁,才知道祖母已经不知道去世多久了。”故事中父亲的去世,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阿孝咕也从童年时期转到青少年时期,由一个稚嫩的孩童到一个满嘴吵着台语的坏少年了。打架,嫖妓,收保护费,抢劫等的行为。而在国中时候萌芽的爱情却转变了其一生,本来可以保送军校的阿孝咕因为“等你考上大学再说。”而参加了大学联考。
阿孝咕的调皮,坏蛋,义气等。在大陆75年以后到80出生的人几乎都有相似的经历,差别在于坎坷的程度,以及转变的过程长短。始终没有知道的是,最后阿孝咕自己有没有感觉内疚,对于祖母的去世。有的人去世和有的人的成长,而个人的成长的过程才真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下面的一段话是出自于台湾1986的电影年鉴的一篇文章,应该说是代表了对《童年往事》的经典看法。
「這個成長情懷非僅存於阿孝咕的童年及青少年記事而已。阿孝咕眼中的祖母、父母、兄弟姊妹,阿孝咕來往的鄰居街坊,乃至他的同學老師,在在具有地區的代表性。由是,片中的人物與行為讓我們看到台灣自一九四九年以來的變化,政治上的本土紮根意識,由老一代的根深蒂固鄉愁…中一代的抑鬱絕望…乃至下一代的親炙土地與台灣意識成長…清清楚楚呈現世代變遷中的政治意識變化。上一代的鄉愁與大陸情懷,隨著時代凋零。全片雖環繞著阿孝咕的成長推展,卻一直未脫離這個自片頭就設立的政治基調,而且隱約呈現對這些年代的惋嘆及悲哀。我們可以說,其訊息雖然較為悲觀消極,卻是台灣迄今最誠實也最富人文氣息的回溯。」
 楼主| 发表于 2005-03-09 20: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候孝贤. 晃动的镜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候孝贤之成长篇
很多人在谈到候孝贤的时候,都认为《风柜来的人》是候孝贤在电影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该片1984年获法国第六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候孝贤这个名字因此在国际上引起了注意。奠定了其风格,叙述电影的娓娓而来,你仅仅是一个听众,他似说书人。平淡如开水一般却能在内心震起阵阵波澜,而无能为力。
在《风柜来的人》中,渔村的一切是平静、悠闲的,而主人公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精力过剩便常打架生事、恶作剧、逃票看电影……,进入高雄的生活则忙碌而灰色,黄锦和铤而走险,其女友成天求神拜佛;阿清他们在街头被骗……。"我从风柜走来,就不会慢下脚步",来了,走了,还要继续下去着……那就是青春的代价。影片的结尾是:阿清站在板凳上,力竭地喊着“做兵大拍卖,3卷50块”“做兵大拍卖,3卷50块”“做兵大拍卖,3卷50块”,贱卖的是磁带么?青春的代价,没有办法用任何东西来计算。
显然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时期的故事,据说是候孝贤好友电影剧作家吴念真的故事。谁的故事?这已经不是关键所在。因为我说,那也是我的故事。“干你娘!”
 楼主| 发表于 2005-03-09 2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候孝贤. 晃动的镜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候孝贤之悲情城市篇
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如果不是他最好的作品,那最低限度也该是他目前最为复杂的作品。其企图心之庞大而内蕴,其历史视野的宽宏而细致,在台湾数十年的电影史中,似无出其右。(著名影评人黄建业语)
在《恋恋风尘》后沉寂了两年。于1989年,候孝贤拍摄《悲情城市》大获成功。一扫当时台湾电影不景气的现象,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是反应台湾二.二八事件的故事。
讲述自1945年日本战败到1949年大陆失守的台湾,以林氏家族为主轴来看当时的政治是怎么影响这个家庭。由江湖性格的父亲领导的林氏家族浓缩了台湾当时中坚分子的苦难,长子林文雄死于江湖人的暗算;次子到南洋当兵,就沒有消息;三子文良受到政治权威的压迫两度疯了;四子文清八岁耳朵聋,到后来被卷如二.二八事件被捕。四个儿子不是疯便死,象征着台湾的中坚分子的消失。
因此影片由一段历史文字开始: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 日本天皇 宣布无条件投降 台湾脱离日本的统治五十一年。而片尾则是由另一段历史记述结束: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 大陆易守。显然这就是要讲述的是一个史。
同时电影也反映出了一个主题,亲情。老大承担着比其他人都多的责任。摘录一段对白如下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文雄因为文清和自己的妻子的对话。
“说起你,两三天见不到你,要不是整天关在房间里,就是乱乱跑,让别人找不到。早上找你去阿母的坟上拜拜,找不到你。怪不得怎么掷都掷不到好的意(注:迷信手段的一种)。你想想看,阿母生四个儿子,经常只看到我一个人去,她当然会问。我只有一个一个说给她听,讲到你,你是不是什么工作都不做?我也打算要在隔壁开一家照相馆,给你经营。跟你说了那么久,到底好不好,你要跟我说我才知道。”
文雄妻“你是要他怎么说,他要听得见啊?”
文雄“干你娘,你安静点。”
文雄妻“只知道骂,回来就乱骂。”
文雄“雪(文森妻),你讲给他听。”
文雄“人家女孩子,不顾体面来家里,那什么意思已经够明白了。你真的看不出来?你到底在不满什么,我真的不知道。”
文雄“哭爸,不要唱了。”
文雄“干你娘的,安静点。唱什么东西?唱这是什么?唱倒霉?唱什么?干你娘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03-09 20: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候孝贤. 晃动的镜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不是结语
认识老候,我很幸运是从《悲情城市》开始,到现在看了多少遍也记不得了。有的时候不知不觉也会哼唱着《流亡三部曲》。老候曾经说:“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
其实《悲情城市》已经差不多做到了,你要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完全可以由你决定,说是历史事件的反映,你可以不理。你完全可以当作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者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讲述亲情的故事。因为不同时候的理解不同,同一部片子在不同的时候会感觉不同。
在老候的所有片子的镜头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在《南国,再见南国》里,高捷和林强骑着摩托车,回嘉义老家的情景。一路上崎岖的山路上的镜头,两兄弟有说有笑的。看得好爽心啊。
仔细想想,为什么自己会着上老候的电影。人家说“因为电影,没有了明天。”有点道理,他的电影往往将我带回了以前的那个世界。河流、青山、义气,想起了福建南部的小城我的老家,整天都可以听到“干你娘”的老家,整天都有摩托车骑的老家。漂泊的心都需要有寄托吧,我在电影找寻到了。
老候。拽人啊,牛!
你是晃动的镜子,我窥视着别人,我窥视着历史,我窥视着我自己往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