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61896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0
|
[color=#DC143C]
爱情是人人心中的屁;
憋着它,会伤自己的心,
放了它,又让别人生气。
——约翰·萨克林爵士《爱与被爱》(1640年)
朋友,屁降生人间,气冲云天,
噼啪作响、浓雾弥漫,而后以享天年。
——约翰·门尼斯爵士《一个屁的墓志铭》(1656年)
屁!
单凭这个字就可以使正经人心生恐惧,并产生出一阵莫须有的气,臭得足以让人急忙逃跑,寻掩护去。相信我,我已经成功地清空了好多房间,并且只用了一声咕哝,还没真正派上那货真价实的东西。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单单是语言———南非白人的maagwind或是poep、以色列人的nuhfeechah(意第绪语中为nefikhe)、日本人的he、中国广东人的fong、挪威人的fjert、瑞典人的fjart、荷兰人的scheet、德国人的furz、班图人的lu-suzi、印度人的pud、波兰人的pierdzenic、意大利人的peto、俄罗斯人的perdun———就告诉我们世界上每个地方的人都放屁。就算是在1887年创造出人工语言———世界语的柴门霍夫医生,也意识到在语言中加入一个字的必要性,于是他想出了个furzo,德语屁的近亲。
屁(fart)这个字来自于古英语的verten(放屁)和vert(屁)。大约六百年前,辅音v的发音转变为f,于是vert成了fert。后来它又进一步变成fret,除了有疝气和屁(现在已废除)的意思外,还指情绪的激动(现在仍在使用)。另外,fret也指一个坏脾气的人,也就是我们知道的fretchard。
屁在古英语文学中第一次有据可查的出现,是在1250年左右的一首佚名诗中:“Bullucstertess,buckevertess”———翻译过来便是“公牛腾飞,牡鹿屁吹”———表达它们对即将来临的夏天的喜悦。
放屁的禁忌
我们对放屁的避讳实际上就是我们对屎之避讳的一部分。我们吃下的每样东西都会变成屎或是体内之气,但我们却装得好像粪和屁根本不存在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