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36110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255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25 2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回耳
97以後
97以後,香港樂壇逐步萎縮,原因﹕
1.98金融風暴
2.約在96/97開始,翻版開始肆瘧。
3.電腦下載歌曲/互聯網在99/00年間大幅盛行。
4.2001-02經濟再現衰退。
香港唱片市道相對八十年代高峰期大幅下瀉(跌幅多少無人能提供實數),市道疲弱,風光一時的華星唱片結業,滾石的也沒出香港歌星的粵語碟了。但一雞死一雞鳴,EEG, Music Plus, StarEast, Music Nation等紛紛進軍唱片界,香港粵語樂壇仍有燦爛一面。
02香港樂壇狀況﹕
1.巨星紛紛偃旗息鼓——張學友、王菲等等都「與世無爭」了。
2.新人大量湧現——99年與02年都有很多新人,(但凡經濟不佳唱片公司就會傾向捧新人博一博)。不過,這幾年新人質素都被認定普遍不佳。
3.舊人復出——大量老牌/中牌歌手復出,一來對唱片公司而言舊人復出風險不大,二來歌手可能因經濟關係而需要復出工作(這並無不妥)。
4.為少女/少男而設計的年輕組合佔據樂壇——Twins、Shine、Cookies、E02、VRF……樂壇的對象是愈來愈年輕了。難怪這麼多人慨嘆「而家歌唔好聽」。
5. 經濟不佳,給另類樂手多了機會。LMF、The Pancakes、Ketchup、Primary Shapes、Tat Flip、臨記、農夫、Video Dromes、Site Access、 At17、假音人、有耳非文、Gaybird、Alok、梁翹柏、四方果、野仔、粉紅A……成為了這幾年間來壇一個「意外收穫」。這時的樂隊,主流與另類之隔已沒以前般明顯,很多是半主流半另類的組合,可說是一次本地另類音樂潮。
6. 新一批填詞人開始多作品面世,估計會逐步分擔林夕與黃偉文的工作。
展望
今天的香港樂壇的確沒七、八十年代那麼繁花盛開,這與地區經濟狀況有很大關連,香港粵語歌是進入了一個較為低潮倒是事實吧。至於今天粵語歌是否每一方面真比不上七、八十年代呢﹖那則未必。如何將目前境況扭轉﹖這不是容易解答的問題。也許有天香港經濟轉好,前景一片光明時,自會有天才打救,到時爆出一、兩位天才創作人或歌手,則香港粵語歌曲又將重踏光明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