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315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
|
悼星
4 {$ b9 w- J0 w# g9 h, z, t$ C. V; J- F7 U# J4 x( @9 P9 I u
' J& r) J1 E% }! c$ L
撰文:文潔华 $ d9 c" s P: R. g% a
5 v2 t8 n0 c9 k从前家住在香港九龍廣播道,大廈對面是廣播電臺,上下班時候常見歌迷、影迷手執海報、相片與鮮花,在驕陽或驟雨中苦苦守候自己的偶像。 * R$ Y% e8 ^% G0 j8 ]9 W5 ?$ N. X
那時,百思不得其解,認定自己不會那樣子,直到最近才對這種行為多了點認識和了解。
: o& t% E8 \; ]1 l6 z) _# i! v1 F* Y. L4 W. u, ^
二OO三年四月一日的香港,天氣清冷,氣氛沉郁。整個城市正被非典型肺炎捉弄的神經兮兮,傳媒不斷更新着染病及死亡數字。中午,香港成為疫區的謠言在散播,超市糧食被搶購一空。傍晚,電臺和電視報到說,香港歌影星張國榮在中環一家酒店高處越下身亡。我在行動電話中收到朋友的消息,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說,在九龍旺角的一家面店里,電視熒幕上的文字,證實了張的死訊,全店人無不嘩然。
, [/ i& S p. q M' ~ \: V1 v" L6 G( p
我向來不是張的歌迷、影迷,但他一直是香港人的寵兒。我跟他生于同一時代的香港,在演藝界有二十多年的輝煌成就,形象常變,電影代表作在亞洲深受喜愛,多首金曲家喻戶曉。既使有段時間他退出了歌壇,然而現身之處,常引起轟動。
5 p' C1 R/ M& L3 m: y7 t5 n
5 i- N9 I# x! h; O" q/ N) z我像其他人一樣,將他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到他離開后才在悼念中發現他才華灼灼。他的魅力除了在于那張標致的臉,還在于性情率直、剔透、敢做敢言。他的善感也為他的演藝注入了獨特的生命。
" w( O! ]4 i% u% c( ~/ N$ d" {- Z: e6 f( |- @, x9 K4 T) }! |1 r
四月八日,來自亞洲多個地方的萬千張迷齊集在香港殯儀館附近,送他最后一程,不停哼着他的名曲。人群中,我看見的不只是愛迷偶像的年輕人,還有老人家和偕同小孩的成年人。他們神色沉重哀傷,但謹守秩序,只是在鋪滿綠白色滿天星的靈車疾馳而過的一刻,因為來不及報以掌聲,表現了極度的失望和落寞。
/ f+ t, C) v7 K* _
. F" p2 a# N% l6 b3 D+ b張自殺后,悼念文章在報刊和網站上涌現,數量和素質都令我驚訝。關于張國榮的網頁,原來數以百計,部分還收集了張一九八O年代以來每年每天大大小小的消息和見報圖片。除了報刊雜志的記載,還有語錄、歌詞、電視海報、唱片封套、專訪和盡其所能轉載的影音片短。如此詳盡的記錄一個人的大半生,除了靠先進科技,更重要的動力是愛戴和關懷。
+ t* \0 i: L; X! u- j u+ A& q5 k1 M* t" ]$ d4 Z& [/ b( j
網頁幾乎每天的補上悼念張的最新文章和有關消息供讀者留言。大家還踴躍投票,使張去世以后仍然獲選為二十世紀中國十大文化偶像之一,以及全城微笑最美之公眾人物。某網頁更特意,在四月六日的新聞消息欄中留白,流露了「不忍遠離」之情。
* Q8 R ] \' n! O2 X9 o' P% U" u+ [7 s' t! x* D" F$ U2 G
我在網頁上重溫了這位藝人的一生。他終身熱愛工作,贏得萬千寵愛,成就除了是因為自己努力,也因為殖民地時代,香港地價標升、社會富裕而更見不凡。
, z. f5 Q0 b9 c: W) m$ G6 e0 L: W! u* Q+ [/ |0 l$ f4 K1 @
他標志着不斷輸出,撫慰海外華人心聲的香港流行文化。據說,他的現象將列入大學「香港文化課程」,我發覺自己也為他着迷了。
+ v- f* v' u" W/ _0 Q M' Q$ r- [8 V+ m) l3 |6 R) V
二OO三年九月十二日,我應邀主持追憶張國榮藝術生命的紀念活動。在眾專家發言之后,臺下一位與會者說,如果在張生前就舉辦這樣的討論會,他會有多高興。我們都知道,真正值得的嘉許不應遲來。
) ?, u: x3 Q3 |4 Y. _1 q0 H4 d6 c: C' b- w! l
另一個人站起來說:“有沒有人曉得他自殺的真正原因?我很想知道。”那時會場內隨即有幾把聲音同時回應:“我們不想知道。” : m! {0 u1 y1 t8 K
' Z5 s4 C4 P. W
當下,我明白到由衷喜愛,不單會譜出一篇篇足以作為中文范本的動人「情書」,還會加人克制、寬容、體諒和敏感的明白他人的痛苦。
0 r/ }# w- v( m* x8 L2 p* _4 }- a3 K9 ]7 }( x0 i1 d
藝術是感情先行的。「傳奇」不是一場集體幻想的投射,而是由深切懷念寫成的,只是選擇美好記憶,(網頁上的留言都提及張生慷慨,為善不后人,對有需要者常常予以鼓勵、支持〕。愛戴偶像,不一定是非理性和幼稚的,它可以啟動一場刻骨銘心的愛的教育,使人成長。 8 L) r/ ~$ A# R5 M( l6 b& C
9 E, ~$ j3 ?2 v M' \$ k" R( [
張國榮的選擇實在叫人心痛,但是痛定思痛,我們在惋惜聲中,自會明白,能夠愛,能夠好好活着,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事。 , U: A' t1 X- B, g+ n' i
7 G# N; G% ~, I) d; V
張在最后的歲月里很喜歡唱,民歌調子的「春夏秋冬」那歌聲近日常在耳邊縈繞:“秋天該很好,你若是在場,秋風即使帶涼亦漂亮 + H% V( u- S, r2 M% k j& Q3 S
, d, P9 y- L- L
7 P2 I4 \* I5 q @7 l7 Z! E$ D6 D轉貼自LeslieDaffyWorld (刚在荣华绝代看到转来)
# |) H+ i# M7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