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望 点
荣币 元
积分64821
交易积分 点
主题
回帖0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80
|
[这个贴子最后由ngweiaun在 2006/07/01 03:30am 第 1 次编辑]8 F+ }. [' Y% h6 J( Q1 F
# p& R- e$ K8 U2 E3 d6 t# l
# ], Q0 i9 `0 T% F: l& A, e发哥、红姑和哥哥相聚的此情此景令人怀念
9 T2 u9 @& K2 y9 E2 Q" y离开不代表消失!离开和消失完全是两个概念,再过两天,张国荣离开人世间已经整整三个年头了,但是正如有人写道:“只要时光仍在,风就会继续吹,那么笑容仍在,声色仍在,光影仍在,张国荣仍在。”他的声色与光影都将存在下去。张国荣作为一个电影演员,演过几十部电影,时间跨度长达20多年;曾经有影迷说周星驰永远是周星驰,但张国荣戏路最广,很少人像他那样,很极端的角色都能够被观众接受,我们犹记得程蝶衣的痴狂、虞姬的绝美、阿飞的不羁、宁采臣的至情至性……
2 q, f6 D/ n0 A 角色·张国荣 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 f& ?' r& ^8 ~. F' |6 N 演员可分为三种类型,“类型演员”演出一个类型的,“本色演员”演本身的一种气质,“性格演员”演绎一种角色性格。从张国荣生命历程来说,初出道时大家将他塑造成一种类型,白马王子类型,大家会察觉到他不太接受这类型,他慢慢地带出自己的本色。接下来的十年,他的演艺历程里有他的本色生命。到后期打从《色情男女》起,他进入“性格演员”之列,他是以演绎剧本里的一个性格为目标。4 X7 f" P5 s l* I4 D6 u8 v4 R0 X! W
张国荣拍过的电影角色有很多种,反叛青年的形象有《烈火青春》、《鼓手》、《喝采》;情人的形象有《为你钟情》、《缘份》、《杨过与小龙女》;大侠形象的有《白发魔女传》的卓一航、《东邪西毒》;警察形象的有《英雄本色》;古代书生的形象有《倩女幽魂》;浪子阿飞形象的有《阿飞正传》;英雄、枭雄、大贼的有《新上海滩》、《纵横四海》,老爸形象的有《流星语》,神父形象的有《大三元》,导演形象的有《色情男女》,风流公子形象有《胭脂扣》。7 M: W ]1 ?- z- F; O2 k7 A
看了很多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作品是做青春靓仔的一些类型片的角色,他都不知道如何去表现自己。真的有机会可以透过一个角色去发挥演技是从《英雄本色》开始。这部男性戏捧红了周润发和狄龙,在当时来说,张国荣是第二线的,但这部戏亦因为他的奸角(在某种程度上)衬托起了两位男主角,这部戏亦在1986年掀起了英雄片系列的热潮。这部片后,歌迷觉得他的形象不是很好,但其实他是很努力地去改变他自己在电影里的形象,做一些真的是演出的戏,可以透过电影的角色去表现自己的演技。. H3 ? q( _; l+ E. R' `% {
张国荣电影演绎方面的最高峰,也是最多人讨论的一部戏,就是《阿飞正传》。在《阿飞正传》里面,你会看到相当复杂的一种演绎手法,就是他既是想要表现60年代阿飞的精神,但他其实是表现他自己。张国荣在戏里的表现是挥洒自如。张叔平刻意要他穿着60年代的汗衫。他在镜前自恋,他这个自恋具有两重性,在镜前自己看回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自恋的投射,但同时他亦知道在镜头前面的观众正在看着他,正在看着他自己欲望自己的一个过程。他是在演自已,还是投入角色?张国荣不需要做很多动作,转个头,用眼神,那种忧郁、愤恨、自我反叛、自我排斥,又要自我高傲的一种特质便表现出来。在眉宇之间,他那种自我排斥,自我肯定,是相当复杂交炽的。大家留意他的眼神。“给我借口去憎你”,不是憎对方,是憎恨自己,这是阿飞最主要的精神,自我憎恨,那种悻悻然。“除非你死了”,不是他妈妈死而是他自己死。被人谈论最多的还是那种浪浪荡荡的阿飞心态,戏里刘德华是代表一个现实的男青年,张国荣是代表一个60年代浪漫情怀的青年,他用那种浪漫的情怀,去重现60年代阿飞的豁出去的感觉,这种演绎方法是一种表演还是自我表现呢?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a7 m. S8 o5 ~8 Z 到了《春光乍泄》,张国荣已经能做到收放自如,整部戏他演得很自然,自然到似是他自己感情的一种演绎。在片中我们能看到一对恋人那种扯来扯去,那种爱和恨,及背后隐藏的一份孤独,俨然是张国荣现实中恋情的翻版。到了《东邪西毒》,张国荣骨子里忧郁的一面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张国荣最犀利的演技是他的眼神,他定下来的一刻,所带出的那种无可奈何、茫茫然的感觉让人感同身受。当张国荣念出戏中对白时候,仿若真的似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 j; V& F F9 U' `1 Q 有一位意大利女歌星临终前说过一句话:“美是令人心痛的,如果美得过份时。”或许用在张国荣身上最恰当不过。
N: ?6 I! N4 b 影像·张国荣 引领“性别文化”% g* B3 F; M3 J8 {* X
无可否认,在张国荣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抉择就是告诉社会自己的性取向;同时张国荣将一个比较不羁、比较反叛的青少年形象带到主流文化去。九十年代,张国荣对香港性别文化的贡献,使得香港的性别文化更加多元性。! q* g% ?, C9 _- s' y' N5 ]
张国荣是一个偶像,相信没有人会提出疑问,但他究竟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偶像,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特别的诠译及解释。偶像中有一类是属于领袖型的,张国荣很明显不属于这个类别。另一类是普通人的代表,能够让世界知道有一种特别的生命、有一样特别的性情,或许张国荣这些人的心目中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还有一种类别的偶像是作为人们欲望的对象,相信张国荣曾经是很多人欲望的对象,尤其在张国荣二十期间。银幕上的女性是男性观众欲望的投影,银幕上的男性是女性观众欲望的投影,这是大众所公认的事实。5 Q# R$ ~" W5 e! v" l
从张国荣一生来看,他最大的贡献便是引领“性别文化”,从《家有喜事》、《金枝玉叶》、《春光乍泄》到《霸王别姬》都能看到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家有喜事》中,表面上毛舜筠的角色是一个“男人婆”,张国荣的角色是一个“娘娘腔”,但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斗气冤家以大男人及小女人的形象结合,此时,张国荣面临的性别问题还只属于一个错位及误会。7 E9 D" W7 f; `- J$ s7 B
到了《金枝玉叶》,张国荣饰演一个音乐家,袁咏仪女扮男装与音乐家产生了一段爱情。或许大家还能记起那场在钢琴室的戏,张国荣抱着“死就死”的心态在钢琴旁跟袁咏仪追逐。这一幕是香港电影史上很精彩的一场戏,虽然最终故事发展张国荣发现袁咏仪原来是女人,但他的决定还是发生在认定袁咏仪是男人的基础上。这时候的张国荣的角色与《家有喜事》明显不同,那个只是搞错了,这个却是有所决定。在情感的理据上,他是表达了:“你去爱一个人,在经历了生命挣扎后,是不用理会他的性别。”爱一个人可以不理会他的出身,为何要理会他的性别出身呢?在同性爱的论述上,张国荣在《金枝玉叶》的形象明显比《家有喜事》高一个层次,是有突破性的发展。
6 z6 A" U) G$ ^, D. ?# L, W 另一出要冲破禁忌的电影是《白发魔女传》,张国荣要决定“爱不爱一个魔女!”张国荣的行动是他去爱,要爱得轰轰烈烈。冲破禁忌的元素常在张国荣的影像世界里存在,亦由于是他的演绎,会让你相信。假如换成其他人来演那些角色,明显信服力不足;正如由曾志伟来演绎,他根本不需要冲突,他从来便没有禁忌,因为他不是一个压抑的形象。2 b" g7 ]4 w6 f; R
到了《霸王别姬》,明显要比前几出戏来得复杂,我们都清楚电影里的一种禁忌——同性间的爱情。程蝶衣去爱一个师兄,大家在艺术上可以有完美的结合,人生里却不能够,这情况扰攘了几十年,在“文革”时期他受了很严重的伤害,他的师兄出卖了他。从电影语言角度来分析,《霸王别姬》不是拍摄得特别好,但让我们感受很深。影像的过程让我们体会张国荣、巩俐、张丰毅他们的三角关系,张国荣跟巩俐的关系不独是情敌的关系,既是敌也是友,因为角色里巩俐能够完成张国荣跟张丰毅爱情里“欲”的层面。《霸王别姬》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的压抑,影像上一种很清晰有禁忌的爱情,银幕上的张国荣角色无法去冲破,这竟是一生的,最后是角色了断了自己。九十年代初,如果张国荣本身也承受着社会在这方面的压抑,他是通过了一个影像去让我们理解。从初期《家有喜事》的错位到后来《霸王别姬》的压抑,《金枝玉叶》的“死就死”心态,最后到《春光乍泄》,清晰的展现了同性间的爱是有深度的、有阔度的。) U/ f% B' P# G' h; Y k/ a
一个人是否敢于去面对生命里的“爱”?你遇上一个想爱的人,他可能是你的老师,可能是你的学生,可能是男人跟你一样,可能是女人跟你一样。你敢不敢于去面对这个情况,你敢不敢于让全世界人知道这份情感?我们知道很多偶像会将自己的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收藏起来,但张国荣他不怕。一个忠于自己的艺人,他是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情感,面对自己的生命、面对艺术的呢?这加深了张国荣电影形像的魅力。7 t) L/ r, m q
|
|